⑴ 茶藝是什麼
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的藝術活動。
賞茶
⑵ 茶道知識大全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茶道有什麼知識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道知識,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的茶葉 分為基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 、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裡如果有貴賓來做客的話,首先需要先讓座給客人,然後就要給客人准備茶了,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清洗干凈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的會後,我們需要注意相關的茶葉用量,茶葉不可以放置的很多當然也不可以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
茶道講究禮儀細節
無論是買茶還是在一些茶博會上,我們往往會看到一些茶藝師在進行茶道的禮儀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這些茶道的禮儀實在過於繁瑣,甚至難以記住。如果在平常生活中,想要將這一整套的茶道的禮儀全部掌握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困難,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
茶道的禮儀注重細節,這些細節在我們心頭煩亂的時候往往無法兼顧到,事實上內心沉靜下來,與茶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細節的表現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肢體一部分一樣,可以自如做到。
比如說清洗茶筅,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清洗干凈,然後需要敲三下,舉起兩下,這樣就完成了清洗,而當結束的時候,需要先用熱水將茶杯中的殘茶清洗干凈,然後再用熱水將茶杯清洗一遍,清洗過後敲兩下舉起,如此就完成了結束時的動作,開始與結束,動作有相同之處,卻絕對不能混淆。
還有在品茶的時候,為避開正面飲茶,需要將茶杯轉動一圈半,飲茶完畢之後清潔嘴唇觸碰的位置,然後將茶杯轉回正面,如此反復,這就是茶道的禮儀細節。
一、關於茶藝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沖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漢族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閑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二、涵義
陳香白說茶道有‘七義一心’,茶藝是其七義理之一。
茶藝是茶道這一普遍概念下屬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動中的以茶葉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總稱。可以把茶藝概括為“茶道的表現方法;可以把茶藝限制為“工夫茶藝”或是“綠茶茶藝”等等。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庄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
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三、如何來理解茶藝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漢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⑶ 茶道文化,如何理解茶藝
廣義的茶藝,是指研究茶葉生產、製造、經營、飲用方法和探討茶業的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那麼應該如何來理解茶藝呢?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尚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昧,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他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honghong999888777)整理發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⑷ 茶藝是什麼
茶文化作家丁文先生認為:「茶藝指制茶、烹茶、飲茶的技術,技術達到爐火純青便成一門藝術。」茶文化專家寇丹先生認為:茶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藝的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茶藝是如何論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茶文化學者馬守仁認為:「茶藝是一門集音樂、舞蹈、人文精神於一體的適宜於舞台或室內表演的茶葉沖泡藝術。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文化藝術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研究。」馬守仁先生還把茶藝歸納為「五美」--形式美、結構美、動作美、環境美、神韻美」。茶文化專家陳文華認為:「通俗地說,茶藝就是論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茶學專家童啟慶教授認為:「欣賞茶藝的沏泡技藝,應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茶的沏泡藝術之美表現為儀表美與心靈美。儀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心、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設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茶道專家滕軍教授認為:「關於茶藝的界定,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專指泡茶時的技法及藝術氛圍,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包括從採茶、制茶、泡茶、賞具乃至茶詩、茶畫等有關茶的所有茶事活動。到底是狹義一些的好呢?還是廣義一些的好呢?若選前者,會讓人覺得其內容有些單調,不如日本茶道那麼內容豐富;然而,如果從後者,又會讓人覺得中國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疇,藝術性不高,沒有日本茶道那麼高雅。」茶學專家丁以壽先生認為:「茶藝即飲茶藝術,是藝術性飲茶,是飲茶生活藝術化。」
「茶藝文藝是指藝術,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藝,但不同於茶學中的茶葉審評;藝術是人文的,茶葉審評是科學的;茶藝是藝術,茶葉審評是技術;藝術是主觀的生動的;技術卻是客觀的、刻板的,在茶藝中,所用茶為成品干茶,因而種茶、採茶、制茶不在茶藝之中。」茶文化學者林治先生認為:「作為獨立的學科體系,『茶藝』是研究科學泡茶、藝術品茶的過程。具體地說,它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藝這六要素以及這六要素協調與組合」。無論怎樣對「茶藝」評說,或是各自對「茶藝」表述的差異性,但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茶藝」的狹義之說。也就是:「1.茶藝的范圍僅僅限於泡茶和飲茶的范疇;2.茶藝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3.茶藝包括泡茶、飲茶的藝術。」
⑸ 元明清茶藝文化基本知識介紹
元明清茶藝文化基本知識介紹
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以下是我整理的元明清茶藝文化基本知識介紹,歡迎參考閱讀!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喜飲茶,因為茶可助消化、解油膩、提神,醫頭腫、膀胱病、受寒發熱、胸部發炎,安心益氣,使心情爽朗輕適。所以茶更為生活在自然條件嚴酷寒冷的、以肉食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所歡迎和酷愛。建立遼王朝的契丹人是這樣,建立金王朝的女真族也是這樣,元代的貴族更是如此。
中原王朝的皇族貴戚歷來重視茶飲、茶道和茶樹的栽植。北方游牧民族的茶飲和茶道,無疑是受中原王朝的影響。這種茶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表現在前面提到的元墓壁畫中,山西文水縣北峪口元墓壁畫中有《進茶圖》、西安東郊元墓壁畫中有《進茶圖》、赤峰元寶山1、2號元墓壁畫中有《備茶圖》、《進茶圖》等。從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元代是中國茶文化承上啟下的時代,從唐宋以來以茶餅為主的碾煎飲茶法,過渡到明代的散條形茶沸水沖泡法正是發生在元代。在這些關於飲茶的壁畫中,茶具有茶壺、茶盞、盞托、儲茶末的茶罐、茶瓶、茶筅(歸潔)、茶匙(分盈)等。茶具的變化,反映了飲茶方法的變化。壁畫中的備茶、進茶、飲茶,不僅反映了南北方蒙漢民族茶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對茶文化高尚情趣的追求與趨同。凡是墓中繪有壁畫的,當為貴族、官吏、有財力的富貴人家,所以墓壁畫中多反映的是這一階層的生活。所以元朝的葬墓壁畫也極大程度上的反映出了元朝對於茶葉飲用上的一些改變。烏盟涼城郭縣夭元墓,山西大同市元代馮道真墓、文水縣北峪口元墓、長治市提馬村元墓,還有北京密雲縣元墓及遼寧凌源縣富家屯元墓和最近西安東郊發現的元墓等等。這些墓中都繪有多壁畫,其中飲茶、飲酒是璧畫的主要內容之一,為我們研究蒙元時期南北方民族的茶酒文化交流供了珍貴的直觀歷史資料。
元代茶飲中,除了民間的散茶繼續發展,貢茶仍然延用團餅之外。在烹煮和調料上有新的方式產生,這是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相互影響而產生的。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製作龍團「重勞民力」和「按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等原因而下詔書廢團茶,改進貢散茶。後世對這一舉措評價甚高,認為這種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揮發了茶本身最自然的味道。在兩宋時期風靡萬千的鬥茶也不復存在,煮茶,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茶葉的泡茶道,品茗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開千古清飲之源。這不僅和元代的簡化茶藝有關系,也使得茶藝越來越貼近尋常人家的生活。與前人相比,明代的人們更注重品茶時的環境氛圍,同他們對於茶的理解一樣,他們更喜歡在大自然的氛圍下品茗,不矯飾,不造作。與山澗清泉之側撫琴烹茶,或獨對青山蒼巒,目送江水滔滔;或相對與草亭之中煮茶論道。
徐渭說:「茶宜舍精,竹林雲灶,幽人雅士,寒蕭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石,紅窗掃雪,船頭吹火,竹里飄煙。」這些都是在強調品茶時對於環境的要求。將品茶活動置於美景中,不僅可以賞悅心情,更使茶道歸置於自然,符合天地之道。
在清代官場飲茶有特殊的'程序和含義,有別於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在隆重場合,如拜謁上司或長者,僕人獻上的蓋碗茶照例不能取飲,主客同然。若貿然取飲,便視為無禮。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馬上告辭,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僕人換茶,表示留客,這叫「留茶」。
此時的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來煎茶,聯絡感情;家人共飲,同享天倫之樂。茶中有溫馨。茶進入家庭貴在隨意隨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貴,以法為上;器不必妙,宜茶為佳。富貴之家,茶事務求精妙,可誇示富貴、誇示高雅,不足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縱粗茶陶缶,只要烹飲得法,亦可得條趣。民間也因茶衍生出一些類似端茶送客之類的禮節。而至今茶早已成為每戶人家所備之飲品,茶道、茶藝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漸為更多的人所關注和了解。
茶藝是一種形式和精神相互統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評、鑒賞藝術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環境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學愈境。它往往偏重於生活藝術上的享用,除講究茶葉沖泡方法禮節與用具外,更重視不同茶葉的色、香、味的品嘗,以及在飲茶過程中修身養性,注重茶在人際間的關系。人們常說的「喝茶」是將茶作為解渴飲料時稱之,「品茗」,細品茶味,是將茶作為生活藝術享用時稱之,與喝茶有不同之意。宋徽宗撰《大觀茶論》:「啜英咀華」、「爭鑒裁之別」,帶有品茶之意義,而「茶藝」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
;⑹ 茶藝學習心得
如下: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⑺ 茶藝是以什麼為載體以什麼為手段以什麼為目的的帶有技術性的生活藝術行為
茶藝是以茶葉為載體。
以工具的使用為手段。
以嫻熟的技藝讓喝茶者
得以享受為目的的帶有
技術性的生活藝術行為。
⑻ 什麼是茶藝
「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製作、品飲的技藝等;狹義的「茶藝」概念,僅限於「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容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鑒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鑒水、沖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
本書所討論的是狹義范疇的茶藝,研究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⑼ 學習茶藝的好處有哪些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第六,茶藝是一門唯美是求的生活藝術,只有分類深入研究,不斷發展創新,茶藝才能走下表演舞台,進入千家萬戶,成為當代民眾樂於接受的一種健康、詩意、時尚的生活方式。
(9)茶藝是什麼樣的生活藝術擴展閱讀: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對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對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