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剪紙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剪紙是民間的,也是藝術的。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民間美工,是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的物質與情神的需要而源起的。流行時間之長,地域之廣,可以與任何一種傳統藝術相媲關。從南國邊疆到西北大漠,從雲貴少數民族的村寨到東郊海濱的漁家,到處都有剪紙創作活動。剪紙作為勞動者的造型藝術,寄託勞動人民的理想與信念,抒發著生產者的喜怒哀樂。它伴隨著喜慶節日、禮儀祭奠等民事活動,用於點綴於喜慶什器上,或飾於門窗壁間,或粘貼於彩鳶紙扎中,或作為刺綉底樣為女紅所用,總之剪紙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美化裝點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剪紙的題材與內容極為豐富,神話傳說、戲曲人物、蟲魚花鳥,包羅萬象,圍繞著祈福求祥與花好月圓的美好願望,展開主題創作,非常巧妙地運用諧音手法,表達深刻的寓意,如雞諧音為「吉」,羊諧音為「祥」;鹿諧音為「祿」,如意與花瓶剪在一起,寓意平(瓶)安如意等。
『貳』 為什麼剪紙可以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
『叄』 剪紙藝術的由來
剪紙藝術的由來:
從一些考古遺存發現,剪紙藝術在北朝(386-581)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至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當時的剪紙技藝已經相當精熟。
隋唐以後,剪紙藝術日趨繁榮。唐代還出現了專門描述剪紙的詩句。《采勝》詩寫到:"剪采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描繪出了唐代佳人剪紙的優美動作和剪出的花鳥草蟲的美麗效果。
到了宋朝,開始出現了剪紙行業和剪紙名家。到了宋代,剪紙開始普及;明清時代,是剪紙的高峰期。
(3)為什麼剪紙是民間藝術擴展閱讀:
剪紙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1、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2、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3、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4、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肆』 剪紙藝術的由來:起源漢代的民間技藝
小時候的手工課或美術課,剪紙應該是其中最有意思的內容之一了,但剪紙可不僅僅是鍛煉小朋友動手能力和想像力的一個學習項目而已,它本身就是我們國家重要的民間藝術之一,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那麼今天就來了解剪紙的歷史,了解 剪紙藝術 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剪紙的由來,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了萌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製作工藝品,如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這是在紙張出現以前就開始流行起來的,雖不是紙張製作,但卻如出一轍,為真正意義上的剪紙出現奠定了基礎。
但真正意義上的剪紙藝術,應該是紙張的出現才正式開始的。漢代紙張的出現,這就促進了剪紙的出現和發展,最開始的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製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
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乾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我國最早且有據可查的剪紙作品——五幅北朝團花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直到東漢時期,隨著造紙術的革新和普及,這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剪紙和剪紙藝術。
『伍』 為什麼說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呢
剪紙大家都知道,在春節和結婚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用到。其實我國商代初的時候剪紙的前身就出現了。當人們安居樂業的時候,生命得到保障的時候就會把時間和精力分到娛樂上,當時的人們用金銀箔或者絲綢之物來鏤空雕花用作裝飾之用,這就是剪紙的前身。剪紙是一門民間藝術,多出自於古代的勞動婦女們,包涵著我們古代人的智慧結晶和鄉土人情,流傳至今,成為了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
三、傳統文化的瑰寶剪紙在現代除了過年和結婚的時候已經不常見了,手藝人也是越來越少,在此我希望剪紙能走進校園,成為我們青少年課外活動中的一項,讓學生們體驗它的樂趣,學會尊重它,保護它,愛護它。
『陸』 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獨特形式,剪紙的特點是什麼
剪紙的特點:
1、構圖造型圖案化
在構圖上,剪紙不同於其他繪畫,它較難表現三度空間、場景和形象的層層重疊,對於物象之間的比例和透視關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據形象在內容上的聯系,較多使用組合的手法。由於在造型上的誇張變形,又可使用圖案形式美的一些規律,作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等處理。
它可以把太陽、月亮、星星、飛鳥、雲彩,同地面上的建築物、人群、動物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上。常見的有「層層壘高」或並用「隔物換景」的形式。
2、形象誇張、簡潔、優美
富有節奏感由於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紙在處理形象時,既要抓住物象特徵,又得做到線條連接自然。因此,就不能採取自然主義的寫實手法。
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膽捨去次要部分,使主體一目瞭然。形體要突出,形成朴實、大方的優美感,物象姿態要誇張,動作要大,姿勢要優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動作一樣,富有節奏感。
3、色彩單純、明快
剪紙的色彩要求在簡中求繁,少作同類色、類似色、鄰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對比色中求協調,同時還要注意用色的比例。
如用一個為主的顏色形成主調時,其他顏色在對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減弱。有時碰到各種顏色並置起來,稍有生硬的感覺時,則把它們分別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獲得協調、明快的感覺。
4、刀法要"穩、准、巧"
民間剪紙的許多特點和風格都是是由於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產生的,如張永壽創作的"百菊圖",許多地方都是運用刀法的技巧。
例如刻一種"羅漢須"的菊花,由於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就捲曲,形成螺絲圈,剪這種菊花,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後花瓣捲曲自如,才能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當同時刻制數量比較多的剪紙時,在刀法的運用上,要切不要劃,切出來的剪紙比劃出來的剪紙要顯得厚實。用刀時必須要像手拿鋼鋸一樣,上、下來回切動,用力要剛勁、均勻,否則,刀在千里就會失去靈活性。
注意不要左右來回擺動,握刀上下必須垂直,刻出的剪紙才會准確。在刻紙時,下刀和起刀必須做到准,特別是在刀與刀門連接的地方,說下就下,說起就起,否則,線條就容易被刀刻斷或者刻不斷而把剪紙撕壞。
這里的"巧"主要是指運用巧刀刻出的"鋸齒"和"月牙兒",這是剪紙刀法中很重要的兩種刀法。這兩種刀法運用得恰當,就能形成剪紙藝術獨具的"刀味紙感"。
『柒』 民間剪紙藝術的來歷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後。古老的剪紙多在鄉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朴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後,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於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所以現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著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捌』 民間藝術形式剪紙的含義是什麼
剪紙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明亮的玻璃窗上、牆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玖』 「剪紙」作為我國傳統的手工藝,是怎樣的一門藝術呢
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民俗的藝術,隨著時間流傳了下來。最開始和其他的民間手工藝術是一樣的。
剪紙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歷史長河中,它從未被人們所遺忘。
『拾』 什麼是傳統的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發展成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藝術語言。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亦或新婚喜慶,常常會貼"囍"這個字,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牆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質朴、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