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朝徐渭文學造詣書畫戲曲成就都不低為何就是中不了舉
雖然明朝徐渭的文學造詣、書畫戲曲成就都不低,之所以中不了舉人,是因為徐渭對於當時的科舉制度不屑一顧,在各種考試當中不受限制,所以就導致了經常偏題,考官對他不感興趣,就不會讓他中舉,再加上當時的科舉制度很看重出身,徐渭考運不好。
綜上所述,徐渭雖然文學藝術水平不低,但是他不屑於當時的科舉制度,再加上考運不好,所以一直中不了舉人。
『貳』 明朝後幾百年,無人超越他的書法成就,你能看得懂嗎
王鐸明末清初書畫家。字覺斯, 號十樵,號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 河南)人。
王鐸善真、行、 草書,筆法得力於魏鍾繇、 晉王獻之、 顏真卿、 米芾,筆力雄健,善於布局(在今天就是空間設計的范疇)。當時的書壇流行董其昌的書風,王鐸與黃道周、 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另樹一幟。近代對日本書法風格有很大影響。存世書跡比較多。他的代表作《洛州香山詩軸》,結字上把米芾的倚側之勢發揮到了極致,再以漲墨法,略去點畫而改變字形,確實有「破鬼膽」之怪意;輕重對比強烈,有神龍飛騰之勢。
王鐸書法
書法上王鐸是一位五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遒勁的大楷、樸厚的小楷,還是他那飛騰跳躍的行草,在晚明及前清書壇上是一流的。楷書在王鐸作品並不多見,他的楷書源於唐人並自出胸襟。此詩卷前半部分,無論是字的大小、結體、字畫、字距,皆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特殊形態的感覺,古法濃厚),故其成就被人給予很高評價。
王鐸因降清的原因,書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無人問津。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經過一代又一代後人們的研習,王鐸的書法拂塵生輝,越來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吳昌碩贊其書法曰:「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沙孟海先生也評之書法雲:「(王鐸)一生吃著 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了趙孟、 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可說是書法界的『 中興之人』。」當代 啟功 先生說過:「筆力能 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與他的奮發努力分不開。據說,為了提高書法水平,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臨應期間,從不間斷。王鐸一生,獨尊羲獻,兼習 鍾繇、 顏真卿、 米芾等大家,故王鐸的書法筆力雄健,長於布白,楷、行、隸、草,無不精妙。那麼,王鐸的藝術心理世界是怎樣的呢?看看下面的作品,也許能窺見一二。
『叄』 為什麼我覺得明朝的詩詞跟唐宋的比起來很不上檔次
有人說明朝詩詞成就不高,那有些話就不吐不快了
任何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成就,照這個說法,那唐宋的賦不如漢朝,能不能說唐宋文化不如漢朝呢?
明朝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文明的高度普及,原本只屬於士大夫階層的文化,開始更廣闊的走向民間,並按照老百姓的喜愛,衍生出更多的文藝方式,明朝民間老百姓的娛樂內容,文化的含金量更高,無論崑曲,南戲,傳奇,表面通俗的外表下,都深藏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僅這一條,既是前代漢人王朝不可比,也比後世清朝所謂「徽班進京」的京劇高一個檔次。從文明發展的角度說,明朝的文化,在廣度的延展下,形成自己的特色,而這一點,對於整個國民素質的提升,可以說功德無量,也是和同時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屬於相似的軌跡,只不過被滿清入關無情的中斷。
僅就詩詞成就來說,明朝的詩詞成就確實遠不如唐宋,但那主要因為文化群體和受眾層面的改變,並非明朝詩詞作者無能。唐宋的詩詞,僅是上流士大夫的高層游戲,因為范圍狹窄,參與者文化水準檔次很高,所以精度極深。而且詩詞本身在唐宋並非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一塊政治晉身的敲門磚,出於前途的需求,自然精雕細刻。明朝詩詞則不然,
首先,明朝更重經世致用的學問,從建國時期,對宋朝的反思,就有「詩詞誤國」的說法,所以詩詞本身在明朝,受的重視程度就不夠,僅僅是一種消遣的手段。
其次,明朝的文化,商業化程度更高,文化在明朝,尤其是中後期的明朝,更是一種商業盈利的手段。現代很多人都想像不到,明朝其實是中國歷史上暢銷書文化最為勃興的時期,今天大家喜聞樂見的楊家將,包公案等民間文藝,都是最早在明朝,以暢銷書的形式流傳,並傳承到今天的,所以,明朝文化更多的,是考慮底層百姓的接受力和受眾群體,更多的在通俗的基礎上,追求雅俗共賞的境界
『肆』 明朝為何註定不是一個浪漫詩人和詞作者層出不窮的朝代
明朝為何註定不是一個浪漫詩人和詞作者層出不窮的朝代?這個問題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明朝,二是浪漫,三是詩人和詞人。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
所幸的是,明朝的文壇有了小說和戲劇來占據重要位置。相應地,小說和戲曲的創作者們,自然也就占據了那個時代的主角,浪漫也主要表現到了這里。雖然明朝的詩詞也不少,詩人詞人也有很多,也不是不浪漫,但缺乏自己的特色,成不了當時的重點,只能被默默地埋沒,也就更談不上層出不窮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伍』 明朝是個怎樣的朝代,客觀的評價
評價一個朝代無非是從 政治 經濟 文化三個方面去剖析;
政治上:繼太祖朱元璋洪武之治後的永樂、仁宣,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土木之變後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這是整體國勢;制度上的轉變也是由太祖到成祖定型,因太祖時期強勢打壓誅殺功臣,罷中書省,廢丞相,更是建立內閣制度,使之凌駕六部之上,加強中央集權,皇權更加強大,選官更是採用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嚴重束縛文人思想,對後世影響非常之深;而到了成祖時期不僅恢復太祖時被廢的錦衣衛,更是建立了東廠制度,為後來的宦官專政埋下隱患,同時期努力發展外交,開始了鄭和下西洋,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外交局面;
經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同時期的明朝經濟大大超越了西方,用了很短的時間把宋朝的手工業官營到私營的轉變,工業更是佔了世界的2/3以上,超越了農業的佔比,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為名號的商幫逐漸形成,人口峰值最高達2億;
文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哲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學派學說,小說的藝術成就最高,四大名著除紅樓夢皆出自明朝時期,書法繪畫更是有後世耳熟能詳的文徵明和唐寅為代表;科技上的發展更是百花齊放,具有代表的性的如渾天儀、《天工開物》、《崇禎歷書》等,其中《本草綱目》對後世乃至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總體來說,明朝的發展對後世有好有壞,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客觀分析
『陸』 明代政治對藝術的影響以及明代繪畫藝術特點
明代畫風迭變,畫派繁興。在繪畫的門類、題材方面,傳統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盛行,文人墨戲畫的梅、蘭、竹及雜畫等也相當發達。在藝術流派方面,涌現出眾多以地區為中心、或以風格相區別的繪畫派系。在師承方面,主要有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的宮廷繪畫和浙派,以及發展具象文人畫風格的吳門畫派。在畫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勃興,成就顯著,人物畫也出現了變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獨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間繪畫,尤其是版畫,至明末呈現繁盛局面。
『柒』 明朝和清朝成就對比
1,文化思想
明朝的哲學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中國出類拔萃的時代,僅次於春秋戰國,清朝除了個別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在哲學、思想、文化等領域是全面的大倒退。
2,制度建設
明朝的制度建設走過了明顯的初創期、穩定期、發展期和變質期等幾個階段,最後走向全面崩潰,明朝的制度其實是孕育了新的發展方向,明末全社會處於一個制度大變革的前夜。清朝整合了明朝失敗的教訓,用最簡單的愚民政策,實行全面的高壓統治,使國家趨於穩定。
3,經濟發展
客觀的說,清朝的經濟要比明朝更發達。清朝在明朝的基礎上發展了農業和商業,這方面清朝要比明朝更為出色。不過明朝出現的私營工業在清朝被全面取締,預示著中國必定會落後世界發展的潮流。
4,科技成就
明朝的科技成果是中國歷史上進步最快的時期。清朝科技雖有成就,但是從清初漸漸落伍。也沒有讓科技知識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清朝末年的交通事業有所發展。詹天佑是個中國第一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工程之艱巨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罕見的。
5,對外交流和國際影響力
明朝七下西洋:為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朱棣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清朝: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捌』 概述明朝文學藝術的特色和文化興盛的原因
明清時期,小說創作繁榮,出現了《水滸傳》.《紅樓夢》.《聊齋志異》等佳作。戲曲豐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劇先後問世,地方戲曲繁盛,京劇形成。「吳派」畫家.「揚州八怪」開創了一代新的畫風。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個性解放的特徵。明朝時,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分別寫成了《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後科技方面就沒有重大的進展和創新。其特徵是總結傳統科學技術,開始學習西方科學知識。明朝中期以後,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成長。另一方面,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統治者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現象正是當時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玖』 明代詩文成就,學術界有哪些爭論
1、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
《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被稱為四大奇書。
馮夢龍加工編輯的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還有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二拍」(《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2、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
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
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3、永樂至正統年間,文壇上出現了以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台閣體」詩派。
4、明中葉,在反對台閣體冗沓文風的斗爭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萬曆間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雄踞文壇。他們以復古為號召,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5、當前、後七子復古運動興起時,文壇上又相繼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萬曆時期,猛烈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有以公安袁宗道、袁宏道與袁中道為代表的公安派。他們認為文學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有各個不同的時代,即有各種不同的文學。
6、竟陵鍾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竟陵派主張獨抒性靈,並且乞靈於古人,目的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7、明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明代劇作中最負盛名的是《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