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師范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
師范美術教育中教師的語言藝術
在師范美術課堂上,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的評價,常常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不僅傳遞了所要教授的學習信息,了解學生把握教學的情況,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快樂的教學中有所收益。
摘要: 語言是人們相互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使用藝術性的語言就是為了實現最佳的交流效果。語言也是一門系統的學科,它具有用詞的特點和藝術性以及規范和創造性的藝術語言,可以拉近師生彼此的關系,使師生能有效溝通和交流。因此,師范院校教師在美術課堂上的語言對美術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師范院校的教師在美術教育課堂上語言的藝術性的特點進行研究和探討,作者從美術課堂的導入語言、課堂提問、評價語言幾點進行研究和分析,為師范院校的.美術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期更好地促進師范美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師范美術教育;語言藝術
一、美術課堂教師導入語言——別出心裁
美術課堂導入語是可以給學生創設一種愉快舒適的學習氛圍,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強烈的參與慾望,讓教師能更好地開展和進行美術課堂教學工作。因此,在美術課堂里,教師在導入語課環節的成敗直接決定了整節課的成敗。因此,課堂導入語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節課的開始部分,也是美術課堂構建好教學師生之間進行雙向互動的開始。要注意的是,在課程導入的部分,美術教師可以採用一些有懸念式的導入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讓其對即將講授的美術課堂充滿了嚮往和渴求的慾望。
美術教師也可以從古代文學作品中引出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例如,課堂上運用我國著名作家鄭板橋的《板橋題畫竹石》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十茹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也。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
教師可以通過文中鄭板橋的園林的設計描述,展開中國的美術設計藝術的悠久歷史,打開學生對於中國美術設計歷史的興趣。因此,通過從上面的美術課堂教師導入語中,我們可以發現,別出心裁的課堂導入語會起到先聲奪人和先聲服人的藝術效果。這會達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因此,美術課堂別出心裁的導入語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找准切入點,適當運用好會起到別出心裁的效果,使教學語言有的放矢,讓課堂每一句話都能入學生耳、腦、心。只有教師教學輕松、愉快,學生才會聽得心傾神往。
二、美術課堂教師提問語言——獨具匠心
在很多課堂教學中,互動尤為重要,教師不僅傳遞了所要教授的學習信息,了解學生把握教學的情況,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在快樂的教學中有所收益。因此,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提問,培養了學生思維、語言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這么說,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的提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提問語言的選擇時,要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語言要生動形象。做到人人都能參與課堂的互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體驗參與課堂成功的喜悅。
三、美術課堂教師的評價語言——暖意融融
在師范美術課堂上,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的評價,常常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美術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語言應該以激勵為主,通過一種評價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可以的、是最棒的,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的鼓勵性語言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美術教師課堂上經常使用“親愛的同學們”“真棒”“真厲害真好”等這些鼓勵性的話語,這無不體現教師與學生地位的平等,也能看到學生臉上那自信的微笑和其他學生羨慕默許的目光,因此,這一言一語又引發了學生的智慧與想像,這樣的課堂語言,緊扣教學內容,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到帶領學生遨遊於美術的海洋,環環緊扣美術邏輯,引人入勝。也會使美術課堂的氣氛也會變得更加活躍。
四、結束語
一個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語言的藝術。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以積極的、正確的方法探索美術教育中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美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師范類美術生更好地適應當今這個多元開放的社會。
參考文獻:
[1]黃宗賢.當代藝術不應缺失技術含量[J].美術報,2011
[2]林青紅.論美術教學中鑒賞與技法之關系[J].美術大觀,2010
;Ⅱ 體育教學中怎樣運用語言藝術
江蘇省洪澤縣實驗小學 丁 濤
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正向「智能型」轉變。面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體育教師應更新體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水平。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包括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書面語言、哨音語言,他們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下面就這四個方面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口頭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語言表達藝術是教學藝術的一個基本且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學中離不開這一工具。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藝術素養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志。師之傳道授業解惑,必藉助於語言。教師口頭表達能力的高低,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充滿激情,充滿知識魅力,富有啟迪性而又准確、鮮明、流利的講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語言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活
有位教育家說過,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的講授。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師沒有好的口才,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是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乾巴巴、索然無味。形象生動的語言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講解中往往會遇到體育術語,而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難於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把術語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口語,化難為易。例如,在教後滾翻時,我把「團身緊,後倒快速及時……依次滾動」變成富有兒童色彩的「團身如刺蝟,後滾像皮球」。學生易於接受,掌握動作快,而且課堂充滿快樂氣氛。
(二)准
准確性是教學語言的靈魂,沒有靈魂的語言就沒有生命。缺乏科學性的語言,無論用詞如何考究,語句怎樣華美,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教師講解要符合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認識規律,這樣,就有利於學生根據思維的邏輯性自行推理,得出正確結論,提高語言的針對性。
(三)精
教師的教學語言力求精練、明快,否則,佔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失去了學生活動時間。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精講多練」,合理利用准確、精練的語言是體育教師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充分利用有限時間來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藝術。教學中要體現「精」,體育課的練習時間很有限,教師要抓住動作要領,一針見血地概括出要點,讓學生好記好掌握。例如,在教原地側向擲壘球時,我用口訣的形式概括動作為:蹬(蹬地)、轉(轉身)、挺(挺胸)、甩(鞭打出手)、撥(撥指),教學效果明顯。
(四)趣
幽默、風趣的語言是課堂教學的潤滑劑。一定的幽默感和教學機智行為是調節師生情緒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機智的教師比起缺乏這方面素質的教師,容易實現對教學的有效控制,更便於緩和工作中的緊張局面,也更能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從而造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
(五)變
教師語言要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調變速,把重要內容的表達速度放慢或有意重復,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被無意注意分散時,可驟然提高音量或略作停頓,以排除外來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再「牽」回來。
(六)激
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很有效,請將不如激將,古人用的「激將法」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和對自我身體、意志品質的挑戰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害怕、緊張、情緒低落等反應,教師應善於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將激勵性語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中。
1用激勵性語言激:如「別怕,你能行!」「再試一次,你會跳得更好!」「再拼一次,相信自己!」等。
2用表揚性語言激:如「很好,very good!」「你真棒!」「太讓人高興了,你成功了!」「再加一把油,『跳遠王子』,別讓人超過你!」等等。
3用鼓動性語言激:在有競爭的項目開始時,教師用具有鼓動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躍躍欲試,事半功倍。如「你們能甘拜下風嗎?要不要再比一次?」「人生能有幾回搏,我要看看誰是這節課的英雄。」「其他的小組,他們想得第一嗎?」等。
二、肢體語言
古語「言傳身教」。在體育教學中只注重「言傳」是不夠的,還應該注重「身教」。體育是一種通過身體活動而進行的教育,體育教學蘊含著身教的內容,體育教師是身教的直接貫徹者。體育的形體語言,又稱「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人的身勢語或手勢語,它屬於非語言信息。肢體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形象感強,它可以加強口語的表達效果,傳達信息,交流感情,充分展現教師風采,有助於學生獲得動作的感性認識,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它和口語一樣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肢體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神情
教師的神情主要通過面部表情、精神狀態和眼神表現出來,它的變化細微快速,與學生交流直接,對學生產生的心理暗示往往超過口語。如對在下面做小動作的學生,可採用目光直視的方法,表情要嚴肅,眼神要犀利,但不點出名字,暗示他老師已經注意你了,快停止。
(二)手勢
體育教學的手勢非常豐富,表達的信號和傳遞的信息十分傳神。教師巧用手勢是對口語的補充,可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典型的手勢有:豎大拇指──表示贊揚或肯定;「V」字手型──表示勝利的祝願;「OK」手勢──表示許可、肯定;翹起食指放在唇邊──請安靜;暫停的手勢都知道;搖頭聳肩──表示遺憾無奈等。合理運用手勢能大大豐富教師的表達形式,提高教學能力。
(三)示範
為人師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是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師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潛藏著一定的教育作用。示範是體育課上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手段,教師完美的示範不僅准確地表現教學內容,而且給學生以最直觀的視覺感受,有利於形成動作概念、動作表象。例如,在冬季教學中,教師不畏嚴寒、精神抖擻,表現出自信、樂觀、泰然自若的精神面貌,仍然以高質量、嚴要求地完成各種動作示範與演示,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體態印象,而且,又鼓舞了士氣,增強了學生的練習信心和勇氣。
體育教師應使肢體語言的藝術表現與精湛的體育技藝相結合,使肢體語言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顯現出無窮的魅力。
三、書面語言
教師不但要有較強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要有較好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是探索體育規律、改革體育教學的工具,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素質,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計劃
這包括體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學校體育代表隊訓練計劃等。
(二)寫總結
這包括個人工作總結、體育教學工作總結、學校體育工作總結、教學經驗總結、專題工作總結、教研組工作總結等。
(三)體育科學研究能力
這包括搜集整理文獻、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教學後記等,把它們形成書面材料,不斷提高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體育教育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
四、哨音語言
體育教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穿著運動服,胸前掛著一個哨子。哨子可以說是體育教師使用最頻繁的工具了。哨音語言作為口語和形體語言的有力補充,加強了體育教師的語言表達形式和表達能力。哨子因為其聲音獨特、容易引人注意、使用方便,經過加工和藝術處理成為一種特殊的有聲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要領。
(一)要形成自己的哨音特色
每個教師個性不同,哨聲也不相同。為避免幾個班級在操場同時上課,因哨聲類似而引起的混亂,教師要事先設計好有特色的哨聲並配以手勢,以示區分。我在開學第一堂室外課就規定了哨聲所指的內容,並強化練習,讓每一位學生知道什麼樣的哨聲響起該立即做什麼樣的動作。在以後的教學中,不管有幾個班級上課,只要我的哨音一響,整隊、集合、分散練習、暫停練習都變得快速、規范,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哨音
因教學的任務、內容不同,應選擇不一樣的哨聲。在帶領慢跑時採用節奏明快的哨音,指揮隊伍腳步,控制速度;在做准備操時用短促、洪亮的哨音代替喊口令,邊示範邊打節奏;在拔河比賽時,用有節奏的長音哨來為隊員加油,鼓舞士氣。
(三)使用哨音應注意輕重緩急,避免成為噪音
使用哨子可節省教師的體力,減輕疲勞。但哨子代替不了必要的講解和口令,應與其他的教學語言配合使用。
總而言之,有聲語言豐富多彩,肢體語言千姿百態,書面語言邏輯嚴謹,哨音語言生動獨特。體育教學語言正是將口頭語言、肢體語言、書面語言、哨音語言有機地融為一體,協調一致,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語言藝術的特性。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高超過硬的體育教學技能,還要具有四種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能自如地駕馭體育教學,成為一名出色的體育教師。
Ⅲ 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z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種活躍氣氛的好方法。因為教師生動的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也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生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寓教於話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所以說教師要用語言來啟迪學生的智慧,塑造學生的心靈,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那麼應該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呢?我主要採用下面的幾點方法: 一、從導語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情趣性。 導語是教學一篇課文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用很短的時間,並採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節。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得力於一個生動的導語,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設計好一個導語,因勢利導,那麼上課一開始就能扣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其興趣,活躍其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課時,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劉歡唱的歌曲《好漢歌》,讓學生先聽,從而激起學生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氣。「聽了這么雄壯的歌曲,你是否也有這種抱打不平的沖動呢?」從而讓學生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情感來學習課文,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見,巧設導語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定下了基調,活躍了氛圍,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幽默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生動性。 德國著名演講學家海茵茲·雷曼麥說過的話: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的提出更能為人接受。可見,在教學中適當採用幽默的語言,讓人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提高認識,這是學生樂學、願學的一個原因。 例如在教學《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前,我先講了與此有關聯的一個故事:「美國的大作家馬克·吐溫十分愛好釣魚。他把釣魚視為最有意義的休息,一天,他正在釣魚,一個陌生人走來問他:「怎麼,你在釣魚?」「是啊!」馬克·吐溫答道:「今天釣了半天,沒見一條魚,可是昨天在這里卻釣了15條魚啊!」「是嗎?」陌生人問,「那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這地方專門檢查釣魚的,這段江上嚴禁釣魚。」馬克·吐溫忙反問:「那你知道我是誰嗎?」陌生人驚訝之際,馬克·吐溫直言不諱地說:「我是作家馬克·吐溫。你不能罰我的款,因為虛構故事是我的事業。」同學們聽後都會心地笑了,當學生還沉浸於故事中時,我追問:「那麼馬克·吐溫的幽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看看他是不是從小就具備了這種幽默的?」就這樣同學們在我講的故事下進入教學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更大興趣。 也正如美國密執安大學教學研究中心專家羅伯特說:「講課最主要的缺點就在於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單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這個缺點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容易使學生產生精神疲倦。因此,成功的教學語言就必須具有吸引力和生動性。而幽默正是具有「生動性」才會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學生精神亢奮,思維活躍,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海綿吸水」的效應。 三、從設問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可以這樣問的: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幾乎都在心底留下了這個舊社會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來塑造了這個藝術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究竟是社會的悲劇、性格的 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仔細學習,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幾個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在聽講的時候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教師從提問入手,設計有價值的思考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而充滿生機。有這樣的一個比喻,它形象地說明了啟發性的含義:如果把知識比作果實的話,那麼「教師不把果實塞到學生的嘴裡,也不把果實放在學生手裡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掛在學生跳起來才能夠的著的位置,讓學生自己費點神去摘取。」可見,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四、從情境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形象性。 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課時,掛出了一系列有關青海省自然風景保護區的彩照片,來展現它的迷人與神秘,這樣就與課文中的夢幻說法產生了共鳴,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神往。由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教學效果。再例如,在教學《周庄水韻》這一課時,利用了豐富的資料圖片,有關江蘇的建築、服裝、首飾、風土人情等,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圖片來感受江蘇的美,激發了學生了解江蘇的興趣,對學習這課非常有幫助。 五、從感情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感染性。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語言導入新課,能感染學生,也會產生學習動機。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於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也就是說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感染著學生。 例如教讀阿累的《一面》前,我演說了下面的一段話:「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來來往往,相逢相離。緣分是人與人交往的紅線,緣分好象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畢業後大學同窗可能 只有鴻雁傳書,電話往來;退役後的戰友也可能從此天各一方,音訊杳無。緣分哪,它有時就像百向東,永不回頭。珍惜緣分吧!哪怕是萍水相逢、一面之緣。也許那一面之緣會帶給你美好的情懷,強大的動力,生命的綠洲,不朽的回憶!同學們,珍惜緣分吧!即使是短暫相逢,一面之緣!」這樣就收到很好的效果;,打動了學生的情感,讓「一面」之緣在學生心田激盪,沖吊著學生的胃口。經過一鋪墊,再進入課文《一面》可謂輕車熟路。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 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就必須把課文講得生動、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並帶有趣味性、啟發性。而事實上也證明,課堂教學語言如同電影語言、話劇語言、相聲語言、音樂語言,屬於專業語言。高水平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成功的課堂教學無不得力於教學語言的熟練駕馭,這就要求教師把語言學家的用言准確、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情感豐富集於一身。 而教師的職業也決定了教師是「吃開口飯的」,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能培養出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的愉悅是教師的最高本領」。因此,掌握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對一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掌握好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也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而且生動的教學語言會給學生莫大的愉悅感和美的享受,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
Ⅳ 語言描寫的作文開頭有什麼
關於語言的作文開頭
語言,你好
語言,你好!謝謝你的存在,你是神奇的力量,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
語言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有趣的英語,形象多式的漢字等。豐富了社會獨特的個性化,還有人發明了「火星文」,並且語言的更新更頻繁了。
作文《你好,語言》的文章開頭
《不要忘記自己的語言》作文開頭
上都德的《最後一課》時,老師給我們講了語言的重要,起先我們都覺得不在乎,但是隨著老師講課的不斷深入,我們終於領會了老師的意思,終於懂得了忘記自己的語言就是一種背叛,一種恥辱!
《語言,人類的驕傲》作文開頭
語言阻礙形成的傳說遠古時代的人類已經有了發達的頭腦,於是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建造一座通天的巴別塔。上帝知道後大為恐慌,恐怕塔果真建成後人類將窺見天堂的秘密。於是他伸出巨大手摧毀了建造了一半的巴別塔,又使人們講著不同的語言,指手畫腳卻仍溝通不了意思。於是工程荒廢了。上帝深知,共同的語言能把人類集結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因此必須造成語言障礙,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
《論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作文開頭
指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中學語文教師就要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藝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使學生熱愛並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語言——溝通的加速》作文開頭
燕子對鳴,才能微雨雙歸;鴛鴦互啼,才能相對浴衣;母牛長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蒼狼厲嗥,才能喚來群狼共御敵;雄鷹尖唳,才能威懾敵膽所獵無失。如果你在人群里失去共同語言,無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憐的「落花人獨立」。溝通需要語言,語言是溝通的加速度。語言是出征將士的倚天長劍,是匕首,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殺手鐧,如果你用對了的話。
《我們的語言》作文開頭
漢語。中華民族的語言,中華民族的象徵。沒有語言,這個民族就不能稱為民族。中華民族就具有自己博大精深的語言,才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具有魅力的語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我看網路語言》作文開頭
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互聯網已不算什麼新鮮事物了。由此,網路語言也以迅猛之勢「鋪天蓋地」地「席捲而來」。
最近網上的流行語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網友們以「神馬都是浮雲」彰顯豁達;咆哮「各種傷不起」喧訴無奈;號稱「鴨梨山大」表明負擔重壓力大……各種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網路語言猶如光速傳播,迅速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園內聽見都不足為奇。
《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作文開頭
平時作文中,我們常常自卑於自己的語言——平實有餘而生動形象不足;閱讀中,我們
也往往羨慕別人的語言——那些作家的語言總是能讓我們觸摸到形象,感受到親情、溫
情,品味到酸甜苦辣,體驗到真善美、假惡丑……產生這些感覺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個
《語言》作文開頭
「恰似你的溫柔」、「這是個恐龍橫行的時代,7456!」、「風中玫瑰」、「青蛙更多,你這個286。」這是網上一段極為普通的對白。如果不是網蟲,或僅僅是個初級網民的話,你肯定會感覺雲山霧罩。時下,網路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隨著網路交流的普及,一些新興的網路語言正逐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網路語言,就很難被視作網民中的真正一員,就像不懂英語很難與世界接軌一樣。
Ⅳ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等。教師必須根據各類語言的作用、特點,把握好運用的藝術。
1.導語的藝術——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其作用是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引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教學導語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勝,最大忌
諱是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找准兩者之間的契合點來設計教學導語。導語的設計方法很多,但要使導語引人入勝,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視野、充實心理生活的極其重要的動力。只要能培養並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會神地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激發興趣要教師通過設計或提一些有趣的設問等方法來實現。上課一開始,教師便根據課文內容設置懸念,正如小說寫得精彩處卻嘎然而止,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讓讀者更想知道下文。這樣便可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實質上就是強調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發情趣,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獲得親切的體驗,愉悅身心,從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這在文藝類作品的教學中尤為重要。激發情感關鍵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情境,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每個教師都應以自我激情的觸動,作為感染學生情緒的起點。教師通過自己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以達到師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礎決定了人的大腦皮層不僅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而且能對外界刺激進行綜合分析即思維活動的過程。大腦的這種反應效率與所接受刺激的強弱有關,刺激的多邊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腦皮層快速反應的強刺激特質。所以教師的導課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的環境條件,具體的學生素質等靈活多變地進行。
常見的教學導語有談話式、激發式、故事懸念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可以採取猜謎式。這些類型都有助於引發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的興趣,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軌道。常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張:開講五秒鍾,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學導語,是提高教學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位老師在教《益蟲和害蟲》一課時,教師先打了個謎語:「是半球體,背背幾顆星,蚜蟲見了它,休想再有命。」讓兒童猜一動物。兒童很高興的猜出是七星瓢蟲,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追問道:「蚜蟲見了七星瓢蟲為什麼就會沒命?」兒童更加活躍起來,就這樣自然地導出了「益蟲和害蟲」這一課題。
教師用簡短的謎語開頭,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兒童通過謎語的分析綜合,培養其思維能力。
2.提問語的藝術——提問語難易適度
提問語是以發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思維與回答問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信,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巧妙或笨拙,體現著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抵制著教學過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怎樣提問是大有學問的,要想運用好提問,應注意這幾點。
2.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所提問的切入角度都要經過精心的構思,切忌「滿堂問」。應當重視提問的濃度、節奏及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直入重點。這可借鑒系統工程辦法,對問題進行合並、簡化、刪除,達到精簡數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質量的目的。
2.2提問設計要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簡單的問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學習任務,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樂。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才會依據個人的能力、主觀的努力選擇好的方法來解決,獲得成功,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促進能力的提高,增強決心,產生快樂,並增強意志力。
2.3提問要有順序性;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教師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有條理的進行。
2.4提問要難易適度;這點是關鍵,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相應難易適度的問題,要調整提問過程的局面,教師可以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少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少提問間的坡度學生回答了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則一步步解決了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教師提問的步步深入,學生一步步地思維、回答,接受知識,教學活動漸漸推進。
2.5提問的方法要靈活;有些問題,從正面直接提問可能難度較大;倘若教師能從側面間接去問,可能學生會答出。這就是教學中的曲問。
一位教師在一年級自然課教學中是這樣採用提問組成的問答來教學生形成「動物」這個概念:
師:為什麼說雞、鴨、豬都是動物?
生:因為它們都會叫喚。
師:對嗎?蚯蚓不會叫喚,可是它也是動物啊!
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都叫動物。
師:魚不會爬、不會走,只會在水裡游動。鳥會飛,不是動物嗎?
生:它們是動物,因為它們會活動,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師: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可是,飛機會飛是不是動物?
生:飛機自己不會飛,是人開的,它沒有生命,不是動物。
師:對了,能自己活動的生物叫做動物。
教師用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通過比較的方法解釋概念,使學生「思而後得」,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准確地講清了問題的實質。
3.闡釋語的藝術——闡釋語通俗易懂
闡釋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時進行敘述並解釋的語言。它是使用頻率最高,運用最廣泛的教學語言。要將一個全新的知識和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傳授給學生,講好闡釋語是重要的。教師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識性的東西解釋清楚,又要把怎樣做的方法、要領傳授好。所以,闡釋語要規范、明了、准確、流暢,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謂通俗,是指教學語言能夠與人民群眾的常用語言接近或溝通,能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常用詞彙所譯解或消化。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為廣大教學對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既所用詞彙和句法易於被人理解之外,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也要想法讓廣大教學對象所理解和接受,這樣就要求教師善於調控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及其表達形式。
怎樣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闡釋語,使聽講成為學生的享受呢?這不僅需要老師對教材知識體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師有很高的教學語言的表達技能、技巧。事實上,這種把深奧變通俗的過程,有如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變為科學普及讀物一樣,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學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師在解釋「美」的含義時,用一篇寓言開頭,作了如下闡釋:「虹看到弧形的石橋,向它說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長久。石橋回答:你那麼美,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久恆的。」在引導同學們討論後,教師歸結道:「我認為虹和橋都是美的。虹美在壯烈燦爛,美在短暫;橋美在默默奉獻,美在長久。美的內涵是豐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廣大。她豐富多彩,無所不在。我們不能因為有虹在,便鄙夷腳下的石橋;也不能因為踏上了石橋,便不願抬頭看天上的彩虹。美,決非一個簡單的判斷句所能包容。我們要積極地發現身邊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歡藍色的遼闊,便排斥綠色的生機勃勃;也不能羨慕轟轟烈烈,而忽視了默默無聞。應在自己生活的時時刻刻中,自覺地追求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用美的標准要求自己……。
這段闡釋語從具體實例中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問題,不僅將屬於較高層次的思辯性問題透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達到發展智力的作用,使學生學到嘗試用辨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睥本領。同時,在老師生動優美的語言的闡釋下,形、情、理交織在一起。學生因情感的升華而深悟其理。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強化作用。
4.應變語的藝術——應變語因勢利導
應變是一種教育機智的表現。應變是教師用以應付教學形勢的變化的教學語言。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學雙方處於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中,教學形勢常常由於意外情況而出現新的變化。如何應付千變萬化的教學形勢,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地調整教學語言,駕馭課堂教學,這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和語言藝術。靈活而恰當地運用教學應變語,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發現能力與敏捷的思路。善於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跡,找出結症所在,因勢利導,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點醒「夢中人」,三言兩語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發展。這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症下葯,冷靜機智,耐心和藹,善於點撥調控,妙語驚人;切不可因教學陷入困境而手足無措,指責學生。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正在上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隻蟬突然闖了進來傾刻間同學們的眼光全集中在蟬的身上。先是一陣騷動,繼而有人起鬨,有聲音說要「捉住它」。這時老師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講關於蟬的問題。」學生聽到老師要講蟬的問題,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師要講點什麼。老師趁勢說:「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誰能說出一些帶有蟬字的詞語。」立即有學生舉手。有人說「金蟬脫殼。」有人說「蟬聯……」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又被引了過來。
小學生的性格是好動的,課堂上出現外來干擾事件時,免不了要起鬨,常使教師措手不及。如果處理不當,必然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度。這位老師隨機應變,借「蟬」發揮,馬上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
5.結語的藝術——結語簡明扼要
結語是對一堂課或一個問題進行總結的教學語言。其作用是使學生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教學結語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並且要耐人尋味,意味綿長,如橄欖在口,如音繞梁;切忌簡單機械重復所講,語言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創造簡明扼要而意味綿長的教學結語,這需要教師切實把握教學對象特點和知識體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方面,很多特級教師的教例為我們提供了榜樣。成功的「結尾語言藝術」可通過對一節課上教學內容梳理、概括、規律揭示、畫龍點睛、提煉升華及引導探索等形式,把一個完整的知識交給學生,使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其中,運用最多的是緊扣全文、突出中心的總結語。
比如有一位教師教《綠色的辦公室》一課,是這樣結束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題目為什麼叫「綠色的辦公室」?又什麼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學生回答——略)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有什麼辦公室,「綠色的辦公室」指的是「湖邊的森林」。這是用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所以,在題目上用雙引號。下課。
這樣結束講課,緊扣全文,畫龍點睛,簡潔明快,具體新鮮,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培養學生的回憶,聯想和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結尾的歸納總結,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進行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歸納,還可以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歸納綱要,學生復述內容。這種結語藝術主要表現在能用扼要的語言,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明確重點,掌握主線和關鍵內容,產生提綱契領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佳處紛呈,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