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佛教藝術專場在哪裡

佛教藝術專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17 23:10:08

❶ 急需了解敦煌莫高窟佛教及佛經文化

本世紀初,敦煌藏經洞所藏古代文書的發現,震動了整個世界。它使我們對隋唐佛教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古代敦煌,地處中西交通的要沖,是中外文明的交匯點。隋唐時代,這一地區的經濟和文化進入繁榮時期。但是,這里同時又是古代攻防要地,戰爭的烽火經常使它遭受嚴重破壞。北宋初年,黨項族人建立的西夏國興起於西北。敦煌在西夏統治時期,當地僧侶將大量歷代經卷、畫卷等藏在莫高窟的一個洞窟復室里,外面用磚封住,再塗上泥,繪上壁畫。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秘密也就被人遺忘了。在此後的數百年內,由於海路交通的開發,加上佛教勢力日益衰落,敦煌逐漸失去它作為中西交通樞紐的地位,以往的繁榮也就一去不復返了。明代以後,處於西北邊陲的敦煌一直十分冷落,無聲無息。直至本世紀初,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因偶然的機會才重見天日,其中的文書寶藏得以再現於世。 藏經洞是一個高約一點六米、寬約二點七米,呈長方形的洞室。室內堆滿了寫本文書、織綉、繪畫、法器等物件。其數量之多,至今仍無法弄清。一般估計,僅文書總數就在四萬件以上。這些文書和其他宗教藝術品的出土,為我們研究隋唐等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學、藝術、語言、文字等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從發現之日起,人們便給了它充分的重視,把它連同敦煌石窟建築、雕塑、壁畫等作為一個專門學科來研究,形成世界性的「敦煌學」。 敦煌文書以寫本卷子為主,內容可分為佛教和非佛教兩類。佛教方面的文書包括:一、大藏經中已經收入的經、律、論。由於它們早於流傳世間的刻本藏本,未經轉抄,脫落錯誤較少,因此能反映這些經典的早期形態,有較高的校勘價值。二、未收入大藏經的經、律、論。這些著作從未被人所知,因而可以藉助它們解決一些學術問題。以禪宗為例,初期是北宗(神秀系)得勢,後來轉向南宗(慧能系);南宗開始是神會系得勢,後來轉向南嶽、青原二系。在這個過程中,失勢的各系資料因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已喪失殆盡,今人依賴敦煌卷子而得以知其概貌。三、疑偽經典。據有關學者統計,藏經洞共保存疑偽經典有七八十種。它們為研究中國佛教思想的變化、發展提供了大量重要資料。四、三藏章疏。傳統大藏經通常只注意收入翻譯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學者撰寫的有關經、律、論的章疏並不重視。其實這些章疏是了解中國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資料。五、反映寺院宗教活動的材料。如變文、講經文是寺院宗教集會上演繹經義常用的材料;授戒的牒文、布薩(檢查僧徒遵守戒律情況)的記錄以及僧眾名單,則是寺院具體宗教活動的材料。六、反映寺院經濟生活的材料。敦煌文書中有大量借契單據,從中可以看到當時寺院的階級關系和經濟形態。 敦煌藏經洞稀世瑰寶的問世,當時並未引起清政府重視。相反,西方冒險家在得知消息後,紛紛湧入敦煌。首先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接著是法國人伯希和,其後是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還有俄國人勃奧如切夫、美國人華爾納,他們借考古為名,相繼瘋狂劫掠敦煌文物。據估計,被他們盜走的寫本卷子近三萬卷。劫後殘余的八千餘卷,後保存於京師圖書館(今北京圖書館前身)。 敦煌還是西域與中原兩種佛教藝術的交匯點。在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唐代佛教壁畫。 隨著佛教的鼎盛,隋唐佛畫也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唐初畫家中,於闐人尉遲乙僧在長安繪制了許多寺院壁畫。他長於以色彩暈染的西域藝術手法,著力表現西域風情和人物形象,同時又吸收中原傳統的線型勾勒,使他的人物畫有「身若出壁」之感。他曾多次作過以《西方凈土變》為題材的壁畫,以氣象萬千、歌舞昇平的畫面,反映出初唐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面貌。生活於盛唐時代的「百代畫聖」吳道子,在集諸家畫師大成的同時,尤其推崇張僧繇。他一生創作了四百多幅壁畫,所畫人物天衣飛舞,滿壁風動,成為開元(714-741)、天寶(742-756)以後佛教和道教壁畫的楷模。這時期寺觀壁畫中的菩薩、天神、力士等造型,以人間體態為模特,更加體現出現實性的美感要求,絢麗多彩,儀態萬千。這表明,中國佛教壁畫已進一步世俗化了。 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畫和彩塑的洞窟共二百零七個,可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屬中唐和晚唐的洞窟壁畫,可視為唐代佛教繪畫藝術的代表。這些壁畫,雖出於無名畫家之手,但它的風格與吳道子、閻立本等大家相似。 敦煌的唐代壁畫,多以大幅「經變」為主,以經變的形式來謳歌佛國的歡樂和美好。如在凈土變中,描繪出七寶樓台、香花伎樂、蓮池樹鳥等景物,著意將西方極樂世界裝飾得分外庄嚴美麗。這種畫面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宮廷生活和民眾願望。大量的壁畫還點綴有人間社會的生活小景,表現出盛唐的社會風習,其基調樂觀、明朗,富有情趣。 中唐以後,許多畫家受禪風所染,襟懷超然,無意於世事,故其繪畫的內容和風格,都有意表現禪的深遠意境。如大詩人、大畫家王維,他的濃淡墨色的山水畫,極富有詩意,後人稱之為「畫中有詩」。他改變傳統的山水畫風格,開創了超然灑脫、高遠淡泊的畫風,對後來的中國畫影響很深。 佛像雕塑是佛教藝術的典型體現。它主要保存於歷代開鑿的洞窟和興建的寺院中。 唐代是我國雕塑藝術燦爛輝煌的時代。雕塑作品奇藝駢羅,精美絕倫;雕塑技術圓熟洗練,充分體現出雄健奔放的時代氣息。這與南北朝相比,又有了新的進步。 龍門石窟的開鑿,繼北朝之後,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達到鼎盛。奉先寺大像盧舍那佛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造像。大像始鑿於唐高宗時期,至武則天時期完成。盧舍那佛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意思是光明普照。武則天自稱她做皇帝符合佛的旨意,所以有意通過佛像的雕造來體現自己的權威。盧舍那佛坐像通高十七米多,位於石窟中央。佛像儀表堂堂,比例勻稱,豐頤秀目,表情慈詳而恬靜;嘴角微翹,露出微微笑容;頭部稍下傾,目光好象在關注著芸芸眾生。佛的溫雅敦厚的人間形象,使人感到親近,而崇高神秘的宗教效果,則令人心生敬畏。 唐玄宗時期是中國佛教造像的黃金時代。這時期的造像圓潤豐腴,體形健美,寬妝高鬢,充滿活力,達到前所未有的成熟和完善,充分體現盛唐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我們從龍門石窟、佛光寺彩塑、敦煌彩塑等現存作品中,可以想見當時佛教藝術舞台上雕塑家們各領風騷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甘肅敦煌和天水麥積山,因石質疏鬆,不宜鑿刻,藝術家們便匠心獨運,改為彩塑(在泥塑上塗以顏色)。莫高窟的北魏時期敦煌彩塑,同樣經歷了逐漸接受中原文化、不斷漢化的過程。隋代彩塑技術日臻成熟,手法細膩精巧,佛像已明顯漢化。唐代,彩塑藝術進入全盛時期。它把西來的佛教藝術與漢文化加以圓滿結合,創造出更多、更有價值的作品。初唐的塑像豐滿而生動,身體曲線流暢,富於節奏的變化。盛唐的塑像更是精美無比。如莫高窟第四十五窟的菩薩塑像,袒露胸臂,體態優美,輕薄的長裙緊貼身體,臉上露出細微的笑容。無論是柔美的表情,還是端莊的姿態,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善良、溫柔的東方女性特點。而同窟的天王卻顯得剛健、勇猛。兩者的鮮明對照,給人以特別深刻的藝術感受。

❷ 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的是哪座寺廟位於哪個地方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

平遙古城現存的雙林寺呈坐北朝南之勢,寺廟圍牆仿城牆之樣,上置垛口,內為high土,外砌磚牆,為明代所建。寺院東為禪院、經房。西為廟群,由風格迥異的10座殿堂組成,前後三進院落。唐槐、宋碑、明鍾、壁畫交相輝映,構成一方勝境。1500多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它們繼承了我國唐、宋、金、元彩塑的優良傳統,是我國明塑中的佼佼者,被專家譽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

❸ 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是哪三個

龍門石窟、雲岡石窟、敦煌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一、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於北魏,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
二、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有窟龕252個,造像51000餘尊。
三、甘肅敦煌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至元代,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閱讀全文

與佛教藝術專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