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闡述如何進行藝術攝影的實踐拍攝

闡述如何進行藝術攝影的實踐拍攝

發布時間:2022-09-19 09:46:16

A. 專業攝影師解密人像攝影的5個訣竅

導語: 看似復雜的拍攝過程,其實掌握些最常用的拍攝技巧,就可以快速上手人像攝影。在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後,再開發你的攝影創意手段,拍攝出你的精彩人像攝影作品吧!

·使用中長焦距拍攝人像特寫

使用中長焦距鏡頭拍攝人像特寫,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讓人物充滿畫面,占據更大比例,從而起到突出人物主體的作用。通常情況下,使用全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拍攝人像時,根據半身像和頭肩肖像的不同景別,使用鏡頭焦距85mm 和105mm 為宜。這樣,可以在適當的距離,拍攝出精彩的作品了。

尼康 D80 相機

鏡頭焦距90mm 光圈f/3.5 速度1/200s ISO100

85mm 或90mm 的鏡頭焦距,通常被稱為“人像鏡頭”,表明它是最適宜拍攝人像的焦距段。在室外,它最適合拍攝人物的半身像,作者取人物腰部以上,主要突出模特的臉部表情,尤其是她的迷人的眼神。同時,中長焦距虛化背景的能力很強,配合使用大光圈。注意,作品背景中,穿過人物頸部的暗黑線條被虛化,不至於影響到畫面效果。初學者只要記住中長焦距拍攝人像,可以彌補對雜亂背景的掌控能力,這是最直接的制勝法寶。

注意,拍攝人像特寫時,如果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要想拍攝足夠充滿畫面的人物時,就得離人物很近,這樣會使得人物變形——鼻子拉長、鼻頭顯大,下巴誇張,頭的後部變小,這樣的“大臉盤”效果,會令你的模特很不滿意,所以如非必要,一定要避免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特寫。

小貼士:

使用90mm焦距拍攝人物的半身像時,通常保持與人物3m~4m 的拍攝距離為宜。讓靠近鏡頭的樹葉作為虛化的前景,可以讓畫面產生縱深感,避免單調。

·使用遠攝鏡頭拍攝自然環境人像

在拍攝人物全身像時,初學者經常使用廣角鏡頭來囊括人物和背景景物,但其大景深效果,往往使得人物和背景都非常清晰,造成相互干擾。嘗試使用長焦距的鏡頭如135mm,甚至是200mm,利用虛實變化,使得背景產生一定的虛化,既可以突出人物,又可以一定程度地讓人物與情景交融。使用光圈f/5.6 或f/8 是個合適的選擇,長焦鏡頭的景深范圍,既可以保證人物整體清晰,也會適當虛化背景。

尼康 D80 相機

鏡頭焦距200mm 光圈f/4 速度1/320s ISO100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時,取景的視角只有很小范圍,稍微改變拍攝位置,就可以讓背景單一整潔。作者通過使用200mm 的遠攝焦距,從視覺效果上,形成了人物貼近岩壁的感受,並以單一而陰暗的崖壁局部為背景。運用這種拉近人物與背景距離的手法時,一定要考慮到兩者之間的亮度對比——高亮的白衣少女與陰暗的石壁對比,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突出人物。

而長焦段鏡頭還可以拉近主體與背景、前景的位置關系。擅用長焦距鏡頭的這些特點,不但可以控制前景背景的虛化,還可以控制它們在作品裡的.位置和比例,從而起到更好地陪襯主體的作用。這種拍攝手法不但運用於藝術人像創作,也常用於街頭紀實人像的抓拍。

小貼士:

距離,因此在人像擺姿方面,更多是靠模特的自由發揮。構圖時避免將人物放在畫面中心,過多的地面景物、尤其是近處的雜物會影響到人物,因此人物宜放在畫面偏下部分。對焦時需要格外嚴謹,最好使用先構圖,後利用覆蓋人物的邊緣對焦點完成對焦操作。

·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

大光圈可以完美地虛化背景,讓本來紛亂、復雜的景物相互融合,變得和諧、優美,配合焦點清晰、輪廓明確的人物,從而得到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創意效果。

佳能 EOS 1D Mark III 相機

鏡頭焦距195mm 光圈f/5.6 速度1/250s ISO500

拍攝人物面部特寫時,使用大光圈可以盡量虛化掉與主題無關的景物。如本作品中,背景中的藍色池水,甚至是模特的肩膀和頸部的頭發與肩膀的泳衣。但過大的光圈不但會虛化掉背景,也會影響到模特鼻尖的清晰效果(對焦點選擇在眼睛的情況下)。因此,作者選擇了光圈f/5.6,清晰的景深涵蓋了人物迷人的眼睛和性感撅起的嘴唇,而從耳朵的花蕾處開始迷人的虛化,直至肩膀。人物的神態極為突出。

很多技法書都會推薦在拍攝外景人像時使用大光圈,但在實踐拍攝中,並非要一味地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尤其是針對中長焦距鏡頭,如85mm/f1.2 或70~200mm/f2.8 這樣的鏡頭。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最大光圈的成像質量(如f/2.8),會遠低於這款鏡頭的最佳光圈(f/5.6);其二,是最大光圈的景深會很淺,尤其是在拍攝頭部肖像特寫時,如焦點的眼睛處是清晰的,其前後的鼻尖或耳朵都是虛化的。

因此,如果是拍攝特寫時,最好在最大光圈的基礎上,縮小1~2 擋的光圈,就可以兼顧最佳的成像與最美虛化兩種效果。

小貼士:

拍攝頭像特寫時,一定要將焦點選擇在眼睛處,如果是側臉眼睛一前一後時,焦點應選擇在偏前的眼睛處。一些定焦長焦鏡頭的最大光圈達到f/1.2 或f/1.4,而其景深只有焦點前後的幾毫米,使用最大光圈時一定要慎重。

·保證清晰的焦點

對於一幅人像作品來說,焦點選擇的准確與合焦的清晰與否,絕對是決定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甚至有些攝影師會將對焦不實的作品直接淘汰,無論它的光影、神態、動作再佳。

佳能 EOS 5D Mark II 相機

鏡頭焦距100mm 光圈f/8 速度1/50s ISO1000

在拍攝人物的頭肩像時,臉部在畫面中占據著足夠大的比例,選擇對焦點時,一定要明確地對焦在人像的眼睛部位,即使人物的眼睛並不在畫面的中心部位,或人物並沒用睜開眼睛。確定眼睛為清晰焦點後,可以根據虛化的效果,來決定光圈的大小。作者使用100mm 的鏡頭焦距,希望臉部清晰,而頭後的長發虛化,因此使用了f/8 的光圈;如果希望整個頭部都清晰,可以使用f/11 或f/16。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利用焦點與景深的關系,控製作品中人物的清晰范圍了。

因此大多數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會採取先對焦,後構圖的拍攝順序,原因就在於強調焦點清晰的重要性。 人像攝影在對焦時,通常根據頭肩像和全身像類別,或人物在畫面中所佔的比例大小,按照先眼睛,後頭部和身體的焦點選擇順序。

小貼士:

拍攝人像時,如果想要精確地控制人物的清晰與背景的虛化,最好的方法是控制人物與背景的距離,人物離背景景物越遠,虛化效果越強烈。頭肩像拍攝時,最好使用豎幅取景,這樣更突出人臉的狹長。在使用橫幅取景時,更需要帽子、圍巾等飾品的搭配和走向。

·小清新高調人像,曝光寧加勿減

現今流行的小清新人像,其實是傳統的高調人像的新發揮。所謂高調人像攝影,更久遠地來源於黑白攝影中。通常的中灰調作品,是依靠自動曝光所得到的影像,是綜合畫面中的黑白灰影調,得到18% 的中灰調效果,畫面中的都具有一定比例的黑與白,而主體色調為中灰,這是我們日常觀察景物的常見的影調。而高調作品,是通過增加白色(亮部)比例,提高中灰亮度,抑制黑色(暗部)的比例,來重新形成整體色調,此時照片的整體灰度值,要小於18% 的中灰調。

索尼DSLR-A900 相機

鏡頭焦距135mm 光圈f/2 速度1/640s ISO200

拍攝小清新的高調人像,拍攝環境和人物的著裝也有所講究。作者選擇初春時節,樹葉剛剛吐出嫩綠,淺淡而嬌媚,百花剛剛盛開,一塵不染;人物的衣裝也是以白色或淺色調為主。配合明媚的春光,充滿著清新的色彩氣氛。拍攝時,在自動曝光的基礎上,增加一級曝光量,讓畫面中從人物到背景的主要影調,都呈現於淡淡的粉嫩色彩中,小清新的畫面效果自然浮於紙面。

說來復雜,從拍攝技巧上,可以簡單地通過增加一級左右的曝光值,即可實現。當然,在彩色以及當今的數碼攝影中,高調人像還需要考慮色彩的影響,如顏色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使得高調人像更有了長足的發展。

拍攝小清新高調人像,通常只有注意以下幾點,就不難得到:一是適當增加曝光,二是選擇白色或明亮的景物為背景,三是人物衣著最好為白色或淺色。

小貼士:

作者運用虛化的花叢作為前景,以暈染、擴散的方式,為畫面增加了水粉畫的效果,值得借鑒。注意在畫面中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暗調景物,如人物的黑發和暗黑的樹干,以增加作品的沉穩性。路面的高光部分,極易過曝形成亮斑,在前期可以利用諸如“高光色調優先”之類的功能,予以最大的保留。

B. 淺談攝影藝術相關論文範文

攝影是人們記錄客觀世界的一種方式,隨著現代攝影技術的發展,攝影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攝影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攝影相關論文 範文 篇一:《淺析攝影課講授藝術》

上好攝影課不容易,上好大學生的專業攝影課就更不容易。筆者作為一名兼職教師,在藝術 教育 教學第一線,通過聽課、走訪、問卷、調研,發現目前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大學專業課老師在教學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筆、照本宣科、缺乏激情。這種講課從表象看很像寫 作文 ,大家都在寫,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鋪直敘,;有“標簽式”硬貼,“商品式”硬配之嫌。這種講課說老實話老師是花了苦力,也費了心血的,但大學生們不買賬,不喜歡,學生掌握不了應該掌握的知識,素質提不高,教學成效甚微。筆者認為,要教好大學的專業攝影課,授課教師必須講究授課藝術。要解決這個難題,授課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三個字:新、情、活。

一、精心備課,內容求“新”

內容求新,一是指對內容的開掘要深,要擴充新內容,向大學生提供足夠的信息量。攝影課內容變化較快,特別是數碼技術、 網路技術 的出現,對傳統攝影的沖擊較大,要適應這種變化,攝影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我們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應該堅持“信息新、數量大、實用性、課題化”的原則來組織教學內容。攝影課只有在有限的時間里給學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們聽起來才會覺得過癮。二是指對內容的創新和發展,要掌握其本質,占據制高點,講到最前沿。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對老師不滿意的意見中有一條就是“我們知道的老師反復講,我們不太懂的老師省略講,我們不明白的老師又不講,老師講過後我們還是不會做”,這就是沒有處理好這些問題,當然,有時是老師自己也不太清楚,怎麼能講得清楚呢?

二、細心講解,表達含“情”

這是研究“怎麼講”的問題。

有了好的、最新的攝影知識內容,如何將它們變成可視、可聽、可讀、可析的對象,並通過老師的語言將各個知識點讓大學生記住並掌握呢?這是另一個困惑老師的地方。筆者認為只有發揮情感的功能,細心講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講課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個:一是動力功能,即老師積極的情感能引起大學生的興奮、激動、愉快的情智體驗,使學生們充滿活力,積極投身於自己感興趣的各種課堂活動。

因此,老師上課的每一段話,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從心靈深處自然流露,當然,這首先要求老師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這樣的話,大學生們就會在老師情感的動力驅動下,精神愉悅地學習,並轉化為利於教學的行動。二是感染功能,即個人的情感對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響的作用,也就是說老師的情感能感應大學生,使大學生們具有類似的情感,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如關懷、照顧、信任為主的溫情式感染,以激發比、學、趕、超為主的示範式感染等。老師的關愛和信任會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三是調節功能,即人的情感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調節作用。

這一點反映在師生關繫上特別明顯。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師生的積極情感為基礎,能夠激發師生的熱情和智慧,喚起師生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因此,老師要熱愛學生並尊重學生,及時與學生溝通,同時要情隨境遷,善解人意,努力營造師生交流的和諧氛圍。如給學生一種認真傾聽的表情、一個信任鼓勵的眼神、一種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討問題的E-Mail等等,都會取得極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在課堂上,師生要零距離接觸,要有夥伴式交流,這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放飛學生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問題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四是遷移功能,即個人對他人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他人有關的事物。

當代大學生情感豐富,而且好激動、善遷移,他們的認識活動,常常靠情感的體驗,經常因喜歡聽老師的某門專業課而喜歡上這個專業,進而獻身於這個事業。老師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學生,教師對攝影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種種無言的、不求功利回報的關愛,對學生無疑具有強烈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老師只有做一個有德有識之士,才能使大學生實現積極的情感遷移,“愛屋及烏”,從而“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用心設問, 方法 要“活”

這是研究“誰來講”的問題。

一是課堂互動、連環問答。“知識是前提,表達是關鍵”。

攝影課上用音樂做補充,老師有意識地在師生互動講課,指導學生課上思考、觀察、討論、寫感受時,運用精選的與攝影作品相協調的、與課堂氛圍相一致的音樂來“講課”,定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一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動眼、動耳、動手、動腦、動心,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大學生喜歡這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他們更容易接受老師提供的知識。

二是讓實踐成為學生的又一老師。每節課都留下一個實踐項目,精心設計一個創作主題,請同學課後做一下,下一次課時,請同學上台講一講實踐經歷。鼓勵每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話,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的注意力。有的教師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沒有結果怎麼辦?其實,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確的 學習方法 ,這不就是結果嗎?這種沒結果的結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經歷了一個教育過程之後,無論結果是否達到,實際上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結果,是無形而珍貴的結果。什麼是素質?這個結果就叫素質。在很多情況下,教育的結果還沒出現,但過程已經存在,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的 思維方式 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這理應是我們教育追求的目標。同學回答問題的對與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於發表意見。學生做事有沒有結果,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過程已經很重要了。因為在這種過程中,實踐在給大學生們“上課”。誠如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女生汪洋所言:“與其說攝影課是一門課,還不如說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學會從生活中、從實踐中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和哲理。”

綜上所述,高校攝影課教師在授課時,認真做到三個字:新、情、活,細心解決好講什麼、怎麼講、誰來講的問題,一定會受到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同時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攝影相關論文範文篇二:《淺談攝影的構圖

摘 要:在攝影藝術中,攝影構圖有著自己獨特的形式規律。一幅成功的攝影作品,在進行畫面布局的時候是十分講究的,它既符合人們的生活規律,又符合人們的心理和視覺習慣。只有掌握了這些固有規律之後,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將最優美、最感人的藝術形象傳達給受眾。

關鍵詞:對稱與均衡 主次關系 黃金分割 畫面空白

一、構圖的意義

構圖在傳統畫論中稱之為“章法”、“布局”、“經營位置”等。是指根據畫面的需要,安排形象,體現作品的整體效果。構圖作為攝影的第一步,因其創作手法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復雜性和豐富性。事實上,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些固有規律之後,在進行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將最優美、最感人的藝術形象傳達給受眾。雖然攝影構圖的形式規律不是死的,但了解這些形式規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級的錯誤;掌握和運用這些形式規律,對塑造藝術形象、揭示主題思想則是一條捷徑。

在設計攝影畫面的構圖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構圖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可能都有過以下的體會:一把椅子傾斜了就會讓人產生不穩定的感覺。而大多莊重、尊嚴的東西又是很對稱的,比如古代宮殿門口的石獅子,它是成雙存在的,給人以對稱的美感。因此,攝影作品的畫面均衡,在構圖時十分重要。

二、對稱和均衡在畫面中的運用

對稱,象徵一種高度整齊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體和翅翼花紋的對稱美,一直為人們所欣賞,在攝影作品中對稱的畫面也時常可見,但大多數攝影作品,在構圖中並不追求一半對一半的對稱,而是刻意於畫面的視覺均衡。

攝影畫面布局的均衡,是人們運用視覺和心理上的習慣,對畫面內全部可視形象所處的部位,進行穩定與否的一種衡量。在攝影的構圖中,絕對的對稱會給人一種靜止、拘謹、單調的感覺,生活中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過多的運用對稱會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則是為了打破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靈活的一面。結構的均衡是指畫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應,有對照,達到平衡和穩定。均衡的范圍包括構圖中形象的對比:人與人,人與物,大與小,動與靜,明與暗,高與低,虛與實等等。

對攝影者來說,布局的均衡是結構理想的結果,因而處理均衡的問題,也就是處理畫面結構的問題。作為攝影畫面的兩大組成部分,主體與陪體是表達思想內容的主要對象和輔助對象。所以在處理畫面布局均衡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它們之間的呼應關系,這其中包括兩者在情節上、情緒上以及動態、動勢方面的呼應關系。

三、構圖中的主次關系

根據主題思想要求,選擇有價值的景和物,組成攝影畫面。在這個畫面中最能體現主題的對象,就是主體。而在畫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體現主題思想,僅對主體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襯,幫助主體說明主題思想的對象,習慣上稱為陪體或周圍環境。在攝影畫面中要妥當的安排和處理好主次關系,避免出現零亂、主次不分,淹沒或失掉主體,而造成沒有主題的現象。

在設計畫面時要注意主體和陪體的關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體而無陪襯,畫面就會顯得呆板而無變化,但陪體不能喧賓奪主;主體在畫面上必須顯著突出,要棄繁就簡,必要時可改變拍攝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動不必要的東西,以達到畫面簡潔,突出主體的效果。在照片畫面的主次關繫上可以掌握以下兩點:第一,如果遇到雜亂的背景,可以採取放大光圈的辦法,讓後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體。第二,選擇適宜的角度進行拍攝,避開雜亂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構圖中“黃金分割”的運用

初學攝影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間。的確,在正中間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將吸引人的物體放在正中間,很容易只讓人專注在那個物體上,而令畫面變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謂的“黃金分割”,也就是“黃金比例”, 將之運用於美術和攝影的構圖中往往以5:8的比率來表示。另外,九宮格構圖(也稱井字構圖),實際上也屬於黃金分割的一種形式。就是把畫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水平線,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畫兩條垂直線,然後把主體盡量放在交點的位置上。實際上這幾個交點都符合“黃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當然還應考慮平衡、對比等因素。這種構圖能呈現變化與動感,畫面富有活力。這四個點也有不同的視覺感應,上方兩點動感就比下方的強,左面又比右面強。在具體的攝影構圖中,可將其應用於情節對比、虛實對比、動靜對比、大小對比等。

五、處理好畫面的空白

攝影構圖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煙、雲、霧、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為光與色的藝術處理所制。實體與空白的相互襯托,形成有規律的起伏節奏,產生一定的的韻律感,是攝影藝術在處理畫面構圖虛實關系中,廣為運用的手段之一。

虛實關系在攝影畫面中比較容易看出,也比較容易分辨。但在具體處理的時候,卻要注意實體與空白的關系,使畫面有變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畫意境、渲染氣氛,在畫面中運用得當,會在構圖的形式上添加積極的作用。空白還有在視覺上和心理上造成動勢的功能,在運動和所注視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給人們留下伸張的空間,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於加強運動的空間感。所以才有“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之說,足見空白在構圖中的重要性。

同繪畫一樣,攝影也是一種藝術手法,線條的明快以及畫面的和諧是關鍵,好的構圖不僅讓人感覺主題明確,而且會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沖擊。所以,攝影水平的提高,必須從構圖這個環節入手。當然,構圖形式也不是絕對的,它只能提供對攝影表現形式的幫助與參考。有句話說得好:規則是用來打破的。所有的規則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經驗 對攝影的形式表現將產生積極的作用,會有利於對形式美的理解。

攝影相關論文範文篇三:《淺談影視攝影課實踐教學改革》

目前的國內各大高校在攝影系、廣播電視編導系、廣播電視系的本科學習階段幾乎均開設了影視攝影課,將其作為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程。筆者所在的攝影系影視攝影方向在一二年級,分別開設了《攝像技術基礎》和《影視攝影造型》課。影視攝影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如何更好的進行實踐教學是教師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合理實用的實踐教學改革理念

攝影系的學生在一二年級要學習好幾門以實踐為主的專業基礎課,在學習《影視攝影造型》課之前,先修完《攝像技術基礎》。應該說是《攝像技術基礎》側重基礎知識和技術的學習與訓練,而《影視攝影造型》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感覺, 創新思維 和畫面造型能力。同時,攝影系的學生還要開設其他相關課程,作為有益補充。筆者在講授影視攝影課程的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和性質,秉承“理論和實踐並舉,更重實踐”的理念。這樣做是為了改進以往影視攝影課過多的依賴課堂理論講授,教師大多是採用上單一的填鴨式理論灌輸,而疏於實踐技能培養的弊端。通常根據教學大綱的制定,將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數量設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學環節按照“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節奏推進。即每次課堂理論教學的落腳點最終是指導學生實踐練習和操作,將上一階段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轉化為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水平。然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理論課―實踐課”學習。如在《攝像技術基礎》課上,教師講授完數字高清攝像機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調節等理論知識後,便在下一階段課時中安排進行實踐課部分,教師將學生分小組,講解並示範攝像機的曝光與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驟,然後指導學生分組逐個練習。在課堂上對學生出現的操作環節錯誤,教師及時指出並予以糾正。待此部分實踐內容學生基本掌握後,再進行下一環節的“理論――實踐”教學。

二、改善實踐 教學方法

影視攝影作為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同時又是融技術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學科。在實踐創作中,一名影視攝影師藝術創意的體現有賴於扎實的技術素養和水平。而檢驗一個學生理論知識扎實與否的落腳點,就是看他的實踐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實踐課以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是影視攝影專業任課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數年的教學經歷和改革嘗試,通常在理論教學時採用全班集體授課方式。而在實踐課環節,採用分小組示範講解,學生分小組練習實踐的小班化學習方式。考慮到現在的每個自然班學生人數較多,而實驗器材相對有限的現實狀況,教師每次指導學生分小組時將組員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每個小組成員人數不宜過多的目的,就在於確保每個學生在實踐課上都有足夠的時間量來練習操作。無論是課堂實踐練習,還是課下的實踐作業以及期末結課作業,學生都以這個相對固定的小組完成實踐拍攝。

1、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在實踐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影像技術手段,結合優秀的影視作品案例,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和個別性錯誤進行對比和指導。教師可以選取攝影畫面優秀的影視作品片段,對比學生實踐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和指導。例如學生在練習使用攝像機拍攝固定機位不同景別畫面的實踐內容時,初學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景別取景不規范,鏡頭與鏡頭之間景別運用不合理或景別過於單一等問題。這時任課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優秀影視作品中景別運用規范的鏡頭片段,然後來對比學生學生實踐作業中普遍出現的錯誤案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所在並尋找解決辦法。

在這個環節,教師避免局限於單方面的講授知識和技法,而是採用引導學生對比自己的練習作業進行思考,檢查,分組討論,分析問題,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活躍互動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會在積極思考熱情參與的狀態下,更好的將專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自身的實踐水平。此外在課堂練習中,現使用的數字高清攝像機普遍具有USB串列介面,學生可以直接將拍攝練習的作業素材拷貝至教室內的多媒體電腦中。教師現場對學生拍完的練習素材進行回放,講解。這樣可以確保在實踐課堂第一時間內就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及時給學生指出問題症狀,並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2、根據學生特點,幫助學生制定拍攝主題和計劃

影視攝影的實踐需要學生調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個“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它需要攝影師用眼睛細致觀察,大腦積極思考,最後由手(和身體)來掌控攝像機來完成操作和拍攝。因此影視攝影的實踐創作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協調能力。在分組拍攝中,它還考驗著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的能力。教師會根據自然班的學生數量、結構和特點,指導他們合理分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攝進度安排,時間周期控制。有拍攝采訪對象的,教師會指導學生如何與拍攝對象溝通(盡管如何采訪不是影視攝影課的重點)。甚至在拍攝時長較長的期末結課作業時,教師要講授一些製片管理方面的知識,對於拍攝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一些製片方面的困難,提醒學生提前做好備選方案和計劃。對於大幅度更改實踐作業拍攝計劃和方案的,指導學生調動現有資源和條件,盡可能拍攝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擴展實踐教學空間,緊跟行業發展趨勢

影視攝影這門學科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創作設備和拍攝理念層出不窮,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例如筆者剛從事教學工作時,當時行業內領先的是數字全高清技術。幾年的時間,現今行業內的發展趨勢是4K技術,數字電影攝影創作,log模式拍攝甚至是未來VR技術的使用。這一切都意味著無論是專業教師、學生還是從業者,要想從事影視攝影這項職業,就必須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個不斷學習新知識的狀態。也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學生才會在未來的專業發展道路中越走越寬,不被行業淘汰。基於此,教師積極利用互聯網上的相關專業知識和信息資源,結合課堂實踐內容。為學生拓寬知識面。例如在介紹行業領先的RED和ARRI數字電影攝影機的知識,市面上常見的紙質教材和資料鮮有這方面內容。

教師搜索專業的技術網站,尋找適當的資料截取成視頻影像,做成圖片PPT和文字介紹,選取業內專家對此攝影機性能指標的介紹和使用注意事項,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的補充。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是將影視攝影行業內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帶給學生,讓他們及時掌握專業發展趨勢和動態。此外,專業的影視攝影交流網站和信息公眾號也是教師指導學生拓寬知識面的好 渠道 。專業性比較強的影視工業網、拍電影網、V電影網,微信電影攝影師公眾號,攝像人公眾號等等,經常會有業內人士發表的技術 文章 和創作心得,教師會經常選取有用信息介紹給學生。這些網站一般還設有作品交流專區,學生可以將自己拍攝的作品放到這個板塊內進行交流,聽取更多業內人士的意見。這樣,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領域不僅僅局限在課堂和校園,他們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專業訊息,提升自己的實踐水平。 三、實踐作業點評

1、學生實踐作品課堂展示

每次的實踐作業後和期末結課作業之後,教師會安排每個小組將自己的作品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公開展示,教師現場進行點評。這也是影視攝影課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展示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會闡釋自己的創作思路及理念,講述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解決辦法,以及尚未解決的技術和藝術問題等等。教師如此安排是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實踐創作過程。學生實踐創作的過程,是檢驗他們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具體和真實體現。反映在學生作品中的一些問題,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則是每個小組甚至每個學生的個別存在的。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展示並介紹自己實踐作業拍攝經歷時,其他同學也會反觀自身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好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到印證並分享,存在的問題就需要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必要時候教師可以明確指出,以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攝中取得進步。

2、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C. 做為一個攝影者要懂得哪些攝影技術和技巧

1、首先要弄明白曝光是怎麼回事,相機的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感光度三者的曝光關系;

2、其次要知道景深是什麼,如何通過光圈、焦距、拍攝距離來決定相片的景深;

3、然後要弄清楚相機的各種拍攝模式與曝光方式:如M檔是手動曝光、AV是光圈優先、P模式是全自動曝光,還有快門優先曝光、感光度優先曝光等模式;這些模式在什麼情況下更適合拍攝必須心中有數;

4、以上三點是基礎,然後進階就需要更多的學習和實踐了,如曝光補償、白加黑減原則、直方圖利用、閃光燈的使用、構圖藝術,慢慢玩吧,攝影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希望這些回答能對你有些幫助。

D. 如何進行有效的攝影教學

一開始可以通過實踐對比的方法,感受攝影的魅力,理論結合實際!如:
1,採用手動拍攝,增一檔光圈和減一檔快門產生同樣的曝光量,以了解光圈、快門和曝光量的關系
2、用光圈優先的拍攝模式,在其他拍攝條件不變,只改變光圈大小的一組照片,通過背景的虛化效果體會到景深的大小。以此類推,用不同焦距或不同拍攝距離,產生不同的景深。
3、不同焦距鏡頭的拍攝效果,廣角、長焦、標准鏡頭等等,畫面效果的差異。

等等,多學習多實踐多體會,就會慢慢提高!攝影是一門易學難精的藝術。 祝你攝有所成!

E. 藝術攝影用光技巧

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下面是我整理的藝術攝影用光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得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1 攝影藝術

攝影是一種通過鏡頭來表現真實的藝術媒介,而這也是攝影獨具的技術特徵,單從這一點來看,攝影媒介自身並不能詮釋自己,正因為如此,這種藝術介質一直對我們對攝影的印象起著決定性作用。媒介促成了攝影自身的「真實性」,並通過照片的方式折射與表現出來。在我們日常看到的照片中,真實性是顯而易見的,照片是一種可接受的視覺與構建真實的形式,攝影師用照片詮釋著真實的含義,同時,攝影也強烈的表現出先要看到真實的強烈慾望,照片是影像中真實的具體表現,迄今為止,攝影攝像技術通過多種形式在其所涉及的領域進行持續與分化。攝影攝像同時還具有歷史的、文化的、美學極其認知等的內涵,照片的真實用攝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向受眾呈現出異樣的,互相排斥或吸引的形式―科學的或是藝術的、集錦的或是紀實的、數字的或是模擬的圖片。

攝影的真實性原理構成了攝影本身的反身與參照的特質,而攝影的本質特徵,引用哲學家希拉的話,就是攝影在於構建事物的真實模式的產生與傳播的過程當中,所以,事物真實與否的可解釋的方式最終要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加強,進而像受眾傳播,攝影歷史其實就是對事物可視性及其真實性的歷史積淀,它想法設法把塔爾博所稱攝影為「自然之筆」的客觀性與日常外在的主觀性結合起來,照片是記錄歷史的真實寫照,在攝影歷史上,攝影不僅是對真實的詮釋,也是一種客觀的認知態度,同時這也是攝影所獨有的魅力所在。即使攝影的記錄的歷史時代已經消亡,但當時記錄的照片卻能帶給後人一種可視的真實。

2 光線對生活與拍攝的影響

2.1 光線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個物體本身的亮度,都是有照射在物體表面的光線和物體本身的反射能力所決定的,例如一根黑色天鵝毛,盡管它自身的反光能力非常弱,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強烈的光線下面,天鵝毛的亮光值就會遠遠高於在弱光下白紙的亮光值。事實證明,拍攝對象在不同的光線中,就會呈現不同的亮度,正是因為這種主客觀光線的強烈影響,所拍攝的對象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在拍攝時,亮度值會因為某種或者極小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亮度值直接影響著拍攝對象的整體效果,亮度值是相對產生的。

2.2 光線在攝影中季節變化

眾所周知,太陽從早晨的日出至傍晚的日落,一朝一夕,一分一秒都在發生著位置的變化,所以,照射在被拍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隨著陽光位置的移動而發生著角度的改變,由於角度的改變,被拍攝物體表面的陰影均衡與質感都會因為光線的移動而發生整體的變化。一般而言,拍攝物體的最佳採光角度為被拍攝物體上方四十五度左右,時間段大約在10點~14點左右,由於同樣用的是測光,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陰影就會不同,高角度陰影較短,而低角度則陰影較長,對光時角度的選擇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同樣的光線在一天中只有一次,這就需要拍攝者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時間、方向、季節和角度,甚至拍攝體在攝像機中所呈現出的畫面情緒效果等微妙的變化加以仔細觀察與研究,以便能更好地運用光線來表現構思與主題。

2.3 光線的軟硬區分

如果從光質上區分光線,光線則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所謂「硬光」,就是平時所說的直射光,通常是指在沒有其他遮擋物體或者雲彩的情況下的太陽光,或者是人造光,如閃光燈、照明燈、探測燈等,被攝體在直射光線的照明下,陰影部分和受光部分的反差較大,陰影濃重而亮部清晰,畫面的反差非常強烈,立體感極強。相反,對於另外一些被拍攝體,例如花瓣、肌膚等等,當明暗度相差太大時,就會給人一種很粗糙的感覺。直射的閃光燈在拍攝時,通常會拍下拍攝者的誇張的黑影,使畫面缺乏美感,過於生硬。所謂「軟光」,就是一種不會產生柔和的、明顯投影的光線,例如被雲彩遮擋太陽的或者是陰天時的光線。通過柔光紙投射的.光或者反光板反射的光也都屬於柔光。因為光線既不是直射,又不能從同一個方向反射到物體上,所以拍攝時陰影很淡,反差小,影調的對比度也比較柔和,像有雲彩遮擋的太陽,散射光與直射光混合的能見度較高的陰天,都被認為是最佳「拍照天」。

2.4 攝影大師世界裡的光線變化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對光線的要求和處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和理解,他們深諳光線的特質,深知光線的效果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生活的感受。攝影師的作品中通常會用光影結合的效果來創造與表達情緒情節的氣氛,這樣創造出的作品更加富有張力及表現力。光線給照片帶來了生命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帶給人一種詩歌般深遠的意境和音樂般優美的旋律。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約塞米提山谷的雷暴雪》曾傾倒無數人:濃密的雲層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中景為陡峭的山崗岩石與森林,禁不住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更絕的是光與影的層層遞進,更加強了暴雨前的陰郁氣氛。近景則是照射在大杉樹上的一抹陽光,構成壯麗山河樂曲中的最強音,就像進入一種神奇的境界,耳邊是一首庄嚴雄偉的交響樂曲。這就是對亞當斯攝影藝術風格最完美的詮釋與體現,也是亞當斯畢生積蓄和醞釀的成果。亞當斯會經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用心去觀察山巔上風雲的變幻和峽谷中叢林的光影推移,這些微妙的變化都被他盡收眼底,最終構成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完美畫面,而這種境界,不是任一個缺乏創造准備甚至缺乏藝術修養的人就能達到的。

3 光在攝影中的照明表現

光是一個可以被人的眼睛感受得到的,電磁輻射中很窄的波段,人們對可見光通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一般而言,可見光譜包含波長在400 mμ~700 mμ之間的光,人的眼睛也僅僅能看到400 mμ~700 mμ之內的顏色,因為只有在很小的范圍之內的光能,才能刺激眼睛中的視椎神經。因為光是以直線的方式傳播的,所以在有陽光的白天或者在有月亮的夜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沒有光就沒有顏色,青椒之所以在燈光的照射下變成人們眼中所見的綠色,是在光線中,青椒相應的波長被顯現出來,所以被攝體只有在正確拍攝中才能形成色、質感、層次等物體的正確還原,且達到人們眼中的完美視覺效果,這也是在攝影過程中要求攝影師對光線正確運用的根本要求。

在物體還原的過程中,光源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燈光與日光在性能、色溫等方面的不同,燈光的色溫只為三千二百千瓦,而日光的色溫則為五千四百千瓦,所以在日光與燈光的照射下,物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例如,人們在日光下看到紅色的物質為鮮紅色,而把它放在燈光下則為紫色,這就是由於光源不同,所以色澤的還原度也就不同。由此可見,攝影的靈魂就是光,沒有光,攝影的藝術感和質感就無從談起,只有正視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及規律,摸透光線在攝影中所帶來的藝術效果,最後在攝影創作中熟練的運用,才能使其成為你拍攝時得心應手的「好幫手」。

4 藝術攝影中光的效應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短短兩句詩,就生動形象的向人們勾勒出一幅光與影的畫面,李白、明月、影子讓讀者「一眼明了」的同時又如臨其境,而這種意境來自詩人李白的孤寂和豪情,來自人、月、影的映襯,同時也來自明月與人間光影的陪襯與對比。

實世間的光與影就像是一對雙胞胎、一對舞者,他們幾乎每天形影不離、相依相伴,從白天到黑夜,從早晨到黃昏,影子隨著光的存在而存在,像逆光的剪影、水中的倒影、日光的投影、鏡面的反射影等等,哪裡有光,哪裡就有影子的生成。然而光在現實中的表現又太過於現實,從而在人們的腦中往往形成一種荒誕的想像與夢境,在這種情況下,光與影就成了一種作怪的手段,光是元兇,影子則是幫凶,它們的完美組合不斷的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攪亂了人們對真實事物的正確判斷,這時候,光與影也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種感覺,成了人們形影單只,超然物外的一種獨到感受,因此就有了「對影成三人」的情節體驗。

攝影師戚萬鵬說:「攝影大師其實都是光影大師」、「攝影本身就是通過視覺和內心的光影進行作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光與影在拍攝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光與影的世界裡「孤注一擲」,就像斷臂後的維納斯帶給世人的那種另類的感覺,正因為維納斯斷了手臂,才更讓她有不一樣的美麗,並留給人以無限的、豐富的想像空間。

5 攝影創作中光的藝術表現

攝影藝術的視覺形象是藉助於光與影的變化通過記錄真實在二維平面上產生的,攝影師通過畫面來傳達自身的體驗、情感和理念等,從美學領域來說,意境是一種標志性的藝術審美體驗,而審美意境是中國人自我審美意識的自覺體現,是具有歷史標示的,而藝術的實踐經驗向我們證實:攝影、繪畫等一系列的造型藝術都可以創造意境,作為藝術本體,意境已經深入到各個藝術作品當中,逐漸成為藝術中一種獨特的內在結構和唯美意蘊,而在各類藝術中都有其獨到的審美觀念和創作規律。

光,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能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身邊的林林總總,同時也讓攝影成為一種現實,有些光線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也有一些光線能被人的眼睛感知出來,這些都與攝影緊密相連,這類光線叫做「可見光線」,不同波長的光波組成不同的光線,而每個波長組成的可見光譜都會顯現出一種另類的色彩,這一原理推動著我們去探究外界的視覺感觀意義,攝像師通過光形成了自身的藝術造型,並決定了圖片的表達效果,也由於光的原因,攝影師與攝影師之間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其實光的形式是可以被外界所控制的,例如作品《 不安全的生活 》中,一個小女孩的周圍和內側都打上了白色聚光燈,代表著某種邪惡的力量,它在告訴人們,小女孩在這種陰郁的環境中,感受到的不是對生活的憧憬和快樂,而是生命中某種危險的東西。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圍,比攝像機所記錄的范圍要廣泛的多,人的視覺系統可接受動態范圍為1000000:1,這一范圍可以讓人在黑夜和白天能看到白紙上的黑字,只有在光源照射下,攝影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才能發生化學變化。光線既能照亮物體,還能傳遞被拍攝物體的信息,起著承接的重要作用,就像被攝體的形狀、色彩、數量、體積、明暗配置等都可以通過光線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6 如何在攝影中正確的運用光

攝影過程中的光感材料要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通過光源才能進行。在攝影過程中光線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用來為被攝體照明,它還有傳遞被攝物體信息的重要能力,所以,光線在拍攝中起著媒介與橋梁的重要作用。比如,被拍攝物體的體積、數量、質感、形狀、色彩、空間深度感及形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被拍攝物體的畫面氣氛、層次、敏感配置等等多方面,都要通過光線的配合才能完美的變現出被拍攝物體的藝術性。因此,拍攝者不能僅僅從物體的表象去觀察光線,而要從更深入的構思中巧妙的運用光線,拍攝同一個物體時,不同角度的採光,拍攝出的作品會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熟練的掌握對光的感覺和在拍攝過程中光與影的效應,培養對光影和光感的敏感度,善於運用,是每個攝影師都應有的本能,畫家描繪惟妙惟肖的物體靠的是手中熟練的畫筆,而攝影者拍攝物體則是要靈活運用大自然賜予的光線。所以說,光是攝影的靈魂,攝影過程需要光,變現事物的藝術本質也需要光,正確熟練的認識和運用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規律和它帶給人們獨到的藝術效果,在藝術攝影的創作當中有效的去研究和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的最高境界。

光在藝術攝影和藝術造型的表現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攝影的靈魂。攝影技術需要光,要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更離不開光,只有調到和利用好光。攝影的創意才能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的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拍攝作品中的用光問題是靈活多樣、千變萬化的,攝影藝術是光和影的藝術的結合體,而光又是攝影的靈魂,中國的很多優秀的風水攝影師就是了解和掌握專業攝影技巧的同時,又具備了很高的藝術修養,才拍攝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影視藝術的創作根基是攝影技術,而攝影技術的更新又推動著更多創新理念的變化,新理念的變化又推動者各種藝術作品的變革,技術和藝術結伴而行」我們通常說的藝術修養包括:繪畫、文學、色彩學、光學等功底,所以要了解攝影的真正內涵,還要進行明暗的變化和對比,以及帶給受眾的心理感受等。因此,我們在拍攝藝術作品時,不僅要有明確的構思、還要調動光的造型運用以及造型意識,用抽象形式表現客觀映像,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優秀、更加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

F. 如何讓你的攝影作品更具藝術感

一、尋找靈感

藝術攝影創作的主體是豐富多變的自然、社會和人,這就決定了藝術攝影的創作過程充滿了隨機性、偶然性,不可能是某些思想、觀念、技巧的簡單重復和影響再現。

靈感是攝影者觀察思考的突發性以外結果,它來源於攝影觀察的客觀世界,生成與攝影者的主觀思考。豐富多變的客觀世界可以引發攝影者的創作醫院和激情,這樣的激情處罰攝影者的表達慾望,而此時靈感的出現就成為可能。可以說,靈感的出現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靈感是給予攝影者啟迪和推動創作的重要因素,反過來創作的極強又會迸發出新的靈感,藝術攝影表現的日臻完美就是在這樣交互激勵的過程中形成的。

靈感的出現源於攝影者的無邊想像力,瀏覽各種創意作品以及其他文化,成為培養我們想像力的方法,而真正把握靈感並將其轉化成藝術作品就需要藝術修養的技巧和支撐。

五、采樣並置

依據類型學的原則,將同一主題,甚至是造型本身也極為相似的對象進行拍攝,然後組合成棋盤狀的格局,或是成組的單幅照片,這種采樣並置的手法在藝術攝影中較為常用。

我們發現採用采樣並置手法的藝術攝影作品經常選擇社會性的對象作為主體,如建築、人的肖像等,而可以迴避自然物品,這是因為,這種搜集、分類的方法是將自然科學研究的系統學移植到藝術攝影中的結果。如果直接選擇動植物作為這類工作的主題,其結果會非常接近動物的分類目錄,這不是我們藝術攝影關注的范圍。

六、塗抹與修改

攝影圖片獲得的圖像造型結實銳利,色調層次豐富,塗抹上去的手工筆觸,即使是精心的描繪,也難於嵌入攝影的空間之內,顯得專橫而暴戾。尤其是當筆觸充滿手工的痕跡時,這種暴戾感就越強烈。美國與暑假賴利居室利用這一點製作了大批看似殘忍的自畫像,日本的荒木經緯也如法炮製很多作品。

G. 攝影的藝術表現技巧有哪些

在攝影中怎麼運用藝術方式,下面讓我們一起討論什麼是藝術方式,以及如何拍攝出真正的傑作,下面我們介紹幾個拍攝方式教你在攝影中運用藝術手段的方法,為你的照片添加表現力和獨創性。了解理論基礎,你可以使用創意靈感並將其使用正確的方式運用在照片中。

6、強調輪廓

所有的表達方式都是為了吸引觀眾。一個人、一艘船、一座建築物或一對相愛的情侶在不同尋常的背景下的剪影肯定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拍攝這樣的照片並不容易——正確設置相機並選擇合適的時間很重要。

7、有反射的照片

鏡面窗戶、湖面、河流——這一切都反映了周圍的世界,攝影師只需要找到合適的主體或正確定位模型即可。倒影鏡頭有其獨特的魅力,一定要嘗試用鏡子或咖啡館的窗戶拍攝——這樣的作品看起來很有趣。

H. 創意攝影怎麼拍攝

在進入攝影世界的開始之初,我們充滿熱情,努力捕捉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並為我們的「藝術」感到自豪。後來,我們發現有很多規則,方法-攝影比起初看起來要復雜得多。這里有一些簡單的技巧,可幫助你獲得美麗的創意照片!

你有了自己的創意視角拍攝技巧,不要害怕使用它,嘗試具有構圖和亮點的新想法,有時使自己脫離「舒適區」是正確的方法。

I. 人像攝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現如今,許多人都喜歡上了攝影,人像攝影的技巧有哪些?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人像攝影的實用拍攝技巧,供大家參考!

人像攝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篇1

一、特寫表現人物身體局部

特寫是很多人像拍攝者喜愛的拍攝方式之一。雖然拍攝特寫看似簡單,但其中構圖與對人像局部的選擇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常見的特寫拍攝方式是拍攝人物的面部,主要表現眼睛、嘴唇。此外也可以將拍攝的重點放在表現人像的其他局部,如表現手、腳、腿、臀部等位置。很顯然特寫表現的局部會賦予畫面不同的氣氛。現在在商業人像廣告中,常有手模、腳模、腿模、胸模,在拍攝這些模特時,最常使用的景別就是特寫。

二、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背景營造美感畫面

簡潔的背景能夠使人像在畫面中更加突出,但畫面少了故事性,不能夠很好地交代畫面中人物的環 境,因此只合適拍攝寫真類人像作品。如果希望畫面更有可讀性,應該根據拍攝意圖或是被攝者的特點去 選擇背景,可以盡量選擇比較具有美感的風景或是有內容的環境作為背景來豐富、充實畫面。 尤其是使用廣角鏡頭拍攝人像時,這一點尤其重要,因此廣角鏡頭會納入較多畫面的環境,因此背景 的選擇就顯得更加重要。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要合理安排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以得到具有美感且能突出人物特點的照片。

三、選用大光圈獲得淺景深

如前所述,光圈越大(如f/1.8、f/2.4),光圈數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如f/18、f/22),光圈 數值越大,景深越大。要想獲得淺景深的照片,首先應考慮使用大光圈進行拍攝。大光圈在人像攝影和人體的藝術攝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得到淺景深的美麗虛化效果,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我們在環境光線較差的情況下, 保證獲得更高的快門速度。

四、靠近被攝者獲得淺景深

想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 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 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 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

五、讓背景遠離被攝體獲得淺景深

想要獲得淺景深,讓背景得到虛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模特和背景距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讓相機 靠近模特,這樣可以輕易獲得淺景深的效果,人物較突出,背景也得到了自然虛化。 拍攝時要注意前景不 能是雜亂的景物,因為當相機靠近模特時,前景在畫面中也會表現地較為清晰。 改變模特與背景間的距離,也是獲得淺景深的方法之一,安排模特與背景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不必 靠近模特),也一樣可以獲得完美的淺景深效果。簡單來說,模特離背景越遠,就越容易形成淺景深,從 而獲得更大的虛化效果。

六、讓人物成為視覺中心的三分構圖法

三分法構圖可分為橫向三分法和縱向三分法兩種。在拍攝人像時,將畫面橫、豎平均分為三等分,每 一條分割線上都可放置人物主體軀干,而將人物的臉部或眼睛置於其4個交匯點中的一個點上,則能夠更加 鮮明地突出人物主體。

七、表現女性身材柔感的曲線構圖法

曲線構圖分為S形構圖和C形構圖。在拍攝女性人 像時經常利用S形或C形構圖來表現她們身體的柔美與 性感。 其中最常用的是S型構圖,C形構圖在表現女性柔美 身材方面也具有很好的表現效果,只是相對S形構圖表 現力度要弱些。 通常當身材姣好的女性自然站立時,就能夠從側面 拍攝到漂亮的S形曲線,而如果採用正面拍攝的角度, 則需要模特稍稍傾側身體。除了這兩種角度外,還可以 通過趴姿形成更加性感的S形曲線。

八、拉伸人物身材美感的斜線構圖法

斜線構圖在人像攝影中經常用到。當人物的身姿或肢體動作以斜線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並占據足夠 大的空間時,就形成了斜線構圖方式。

斜線構圖所產生的拉 伸效果,對於表現女性修長 的身材或者對拍攝對象身 材方面的缺陷進行美化具 有非常不錯的效果。利用這 種構圖方法拍攝人像時,模 特至少要有一隻腳的腳背 要綳直,從而使身體的線條 從腿部延伸至腳背,以起到 拉長身體線條的作用。

九、表現畫面穩定感的三角形構圖法

三角形構圖是人像攝影中一種典型的構圖形式,分為正三角形、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種。拍攝時利用 人物主體的肢體或動作姿態來組合構成三角形。這種構圖具有一種極強的穩定感和向上的沖擊力,人物的 臉部作為視覺中心通常位於三角形的頂端。

十、橫畫幅拍攝人像

橫畫幅構圖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主要是因為橫畫幅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和生理特點,因為人的雙眼是水平的,很多物體也都是在水平方向上進行延伸的。比較適合人物與環境的人像攝影,也可用於拍攝群體人像等。

十一、橫畫幅拍攝人像

豎畫幅也就是豎長方形構圖,呈上下伸展,這種畫幅模式也是拍攝人像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豎畫幅更加強調畫面中的垂直因素,以及畫面的縱深度,無論是拍攝全身人像還是半身人像,都可以使用這種畫幅。

十二、俯視拍攝人像

俯視角度拍攝即照相機鏡頭處在正常視平線之上,由高處向下拍攝被攝體。這種角度拍攝人物時,人物的身體將被壓縮,出現上大下小的變形效果,頭部被誇大,身體部分被縮小,人物從而會表現得更加可愛、俏皮。如果拍攝時面部與相機的角度小於90°,則能夠輕松拍攝出小臉美女照片,而眼睛也會顯得比平常看上去更大。俯視也是常見的「睡美人」 拍攝角度,拍攝時要注意使畫面向高調靠近。

十三、仰視拍攝人像

仰視拍攝是指相機處於被攝人物的下方,由下往上拍攝。畫面效果有誇張高度的作用,空間透視效果更加強烈。拍攝人像時,會使距離鏡頭近的下半身部分變大,而距離鏡頭較遠的臉相比之下被縮小了。採用這種角度拍攝的人像通常看上去會比平常更 高大、挺拔、修長,因此如果要表現男性堅毅的氣質,或女性修長的身姿,可以採用這種角度。

十四、利用環境留白渲染畫面氣氛

留白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白就是指空白,留白顯然就是在構圖時,給畫面留出一定的空白。形象地說,畫面中的空白和文章中的標點符號起著相似的作用。但在攝影中留白並不一定就是實際意義上的 空白,它可以是大片同色調或者同類型的景物,例如天空、大海、山峰、草原、土地……

留白可以使得畫面在視覺中更加舒適自然,拍攝者可以利用留白更好地控制畫面節奏與情緒,烘托意境,給觀賞者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間,使得觀賞者的視點留在畫面之內而情感卻充斥於其外延之上。在人像攝影中,作為主體的人像,應被安排在畫面中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位置,如黃金分割點附近。構圖時適當的留白,給觀賞者以想像的空間。

十五、人物視線方向留白延伸畫面空間感

如前所述,在一幅攝影作品中,主體實像與空白部分是互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襯托、說明主體,同時還可以對主體形象進行補充、強化。在人物視線前方留白,可以補充主體人物的視線空間,尋求畫面的平衡。

十六、利用陪體輔助表達人物氣質

恰當、巧妙地運用陪體,可以更好地表現畫面中的意境或故事情節,以及強化要表現的主題等。這些道具可以是一簇鮮花、一把吉他、一個玩具、 一雙鞋子或一把雨傘等。不過使用的道具要符合拍 攝對象的性別、年齡、性格和喜好等特徵,只有適合的道具才能起到輔助主體表現效果的作用。

十七、遠景景別表現人物與環境

遠景畫面的特點是空間大,景物層次多,主體形象矮小,陪襯景物多,能夠在很大范圍內全面地表現 環境。拍攝遠景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表現畫面的整體氣勢,正如繪畫理論中提到的「遠取其勢」,所以拍攝者要從大處著眼,以氣勢取勝。在人像攝影中,遠景則涵蓋了被攝人物腳部在內的整個身體面貌,同時背景環境非常大。拍攝時,人物形象與背景環境相結合,兩者都能得到適當表現。但應該特別注意,人物與背景之間的搭配關系。

十八、中景別表現人物神情與姿態

中景人像拍攝的是膝蓋以上的形象,除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外,也更為重視人物手部動作,拍攝時要注意被攝者的擺姿,這樣可以進一步展現被攝人物的內心狀態。使用中景拍攝,畫面的空間面積 進一步擴大,有利於表現人物的肢體表達,構圖也更富於變化。拍攝中景人像時,還要注意被攝者的神情。

十九、近景景別表現人物面部表情

近景人像一般拍攝的是人物腰部以上的形象,能夠使讀者對被攝人物產生比較強烈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使用中長焦鏡頭,避免可能產生的透視變形的現象,同時也可以起到虛化背景來美化畫面的效果。近景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拍攝時可以突出被攝者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交流是溝通表達的一種方式,刻畫有感染力的眼神,可以使觀賞者深刻體會到人物瞬間的表情、情緒等,更好地產生共鳴。

十、利用簡潔的背景突出人物

拍攝人像時背景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很好的襯托畫面的氣氛,復雜的背景容易分散觀賞 者的注意力,因此拍攝時應盡量選擇簡潔協調的背景,這樣可以更好的突出被攝者。如果在室內拍攝,采 用平視的角度,可以優先考慮使用牆壁或背景布,採用俯視的角度可以考慮使用床單或地板。如果在室外 拍攝,可以考慮使用大光圈虛化背景,或尋找漂亮的建築外牆,密集的花叢,還可以通過仰視以藍天為背 景,或俯視拍攝以草地為背景。 總之,只要在選取背景方面以簡潔為原則,總能夠找到合適的拍攝場景與角度。

人像攝影的拍攝技巧有哪些 篇2

1、 合理的構圖會讓你的作品增色不少

拍攝人像作品構圖是關鍵,根據拍攝場景的不同,可以選用的構圖方式有:三角形構圖、井字形構圖、對稱構圖、框架式構圖法、開放式構圖、黃金分割構圖等。

根據不同場景下,需要突出的風格和特點不同,選用不同的構圖方法,會讓你的作品增色不少。

2、 選擇合適的光圈

人物拍攝的場景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光圈配合,比如背景較亂和簡單背景下,使用的光圈肯定是不同的。

3、 人物攝影技巧要與拍攝目的相統一

人物攝影運用的技巧,要與其拍攝目的相對應,舉個例子,如果是拍雜志封面或者藝術照,就需要增加時尚感和藝術感,但是如果是拍攝工作照,只需要寫實就可以了,過多的處理反而是適得其反。

4、 人物的情緒表達是精髓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好的人物攝影肯定是能夠讓人通過照片感受到人物情緒的,否則畫面再沒,也感覺沒有靈魂存在。

5、 人物的服飾和場景搭配更合理

拍攝人物攝影的時候,人物的服飾和場景對於主題的表達也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6、 後期的處理修圖能力

攝影作品後期的修圖處理其實不屬於攝影的一部分,可是確實一個優秀的人物攝影師必需做的,所謂「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任何作品無論拍得多好,都需要進行後期處理的。

以上這些人物攝影技巧是一個攝影師需要掌握的最根本技巧。但是如果想成為一個專業的人物攝影師,還是需要去專業的人物攝影學校進行學習和進修,像我們的人物攝影技術精修班就比較適合,不但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各種各樣的攝影實踐活動更能讓學員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攝影技巧。而且這種班型針對性更強,學習時間更短,對於想在短期內成為人物攝影師的人來說,就更加適合了。

J. 如何體現攝影的藝術性

1 紀實性特徵
幫助達蓋爾確立攝影術的法國國會議員阿拉戈,在攝影術發布的當天發表感言:「考古學家將從這項新技術中得到多大的好處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納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寫下來,就需要花20年的時間,還要有大批擅長描繪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銀版攝影術的話,那麼只需一個人就能完成同樣規模的任務……」在這段激昂的陳詞里,阿拉戈所著重推介的是攝影術精確摹寫客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攝影藝術的「紀實」能力。「紀」,同「記」,所謂「紀實」,就是逼真、精確地表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物或現象,攝影藝術的這一特徵來源於透鏡成像的共軛關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攝影藝術的技術性所賦予的。在攝影術誕生之初,一名記者向沒有見過攝影術的讀者解釋攝影為何物時,曾經形容為:「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周圍的景物都極細致地反映了出來,然後把鏡子帶回家中,這些景物就永遠留在上面了」。①這是對於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形象闡述。
攝影藝術的紀實性有著三個層次的不同內涵:首先,攝影藝術能夠精確地復制客觀對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真實與逼真;其次,攝影主體必須親臨活動現場,即便是用攝影藝術表達攝影藝術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須在一定的現場拍攝其中的事物或現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一種現場性;最後,攝影藝術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這時的紀實性又表現為一種現實性。②攝影藝術紀實性的這三個方面的內涵,對攝影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手法作出了規定,但在某些時候,如果刻意堅守紀實,又會對攝影藝術創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對此,攝影藝術界曾有過激烈的論爭,部分新聞攝影專業人士堅持「寫真紀實」的觀點,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攝影,是因為它是對於真相的記錄,照相機面對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則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們還認為具體可視形象的記錄,是攝影藝術的特點乃至生命所在,是攝影藝術自立於藝術之林的依據,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有區別的,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概括的,可以虛構編造;而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必須實現真人、真事和真場景這「三真」的統一,才能實現攝影藝術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藝術創作為主要方向的攝影人則堅持「技術紀實」的觀點,他們認為寫真紀實論只適用於新聞攝影,對藝術攝影而言,紀實只是一種自然屬性,是由攝影藝術的技術條件所帶來的,但這種紀實並不等於真實,真實也未必需要紀實才能實現,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所要求達到的真實性一樣,是必須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的。從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沒有薩洛蒙、布勒松等堅持寫真紀實的攝影藝術家們的努力,今天的讀者就享受不到那些決定性瞬間賦予眼球的沖擊;而如果沒有曼瑞、哈爾曼斯等攝影藝術家的奇思妙想,讀者也就感受不到圖片中異想天開的廣闊世界。正當寫真紀實論者與技術紀實論者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些折中主義的理論家拋出了「廣義紀實」和「狹義紀實」這兩個概念。他們把「狹義紀實」界定為事實和形象真實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內容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須忠實地記錄當時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真實情景;「廣義紀實」則是指在藝術攝影中,攝影藝術的真實性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只要拍攝者選擇的題材具有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對素材進行加工,並創造條件完成創作。③
關於攝影藝術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紀實性,相信每位讀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對於新聞攝影而言,紀實無疑就是「寫真紀實」,圖像與事實之間不能存在人為的、主觀造成的差距。當然,由鏡頭特性或特定條件下的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變形是可以理解的。對於藝術攝影來說,攝影藝術家必須在記錄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一定的藝術變形,從而將自身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滲透到攝影畫面的藝術形象中去。
新聞攝影的寫真紀實是建立在技術紀實的基礎之上的,在很多情況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種表象,要真正地使紀實等同於真實,還需要攝影藝術家的精心選擇、提煉與概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惡總是交織在一起,有些看起來是真的事物或現象,卻來自人為的操縱與控制,這時的「紀實」只能是一種「真實的謊言」。對此,法國攝影理論家吉澤爾・弗倫德在著名的《攝影與社會》一書中曾指出:「它(照相機)看起來既精確又公正。攝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來都能更好地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並以那個階級的觀點來解釋事件,因為攝影雖然極為逼真,但卻具有一種虛幻的客觀性。鏡頭,這只所謂沒有偏袒的眼睛,事實上允許對每一事實進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們看來再虛假不過的畫面,卻從宏觀層面上表現著生活的真實,《穿著軍裝的天使》就是鮮明的例證。這張圖片是侵華日軍佔領廣東時擺拍出來的,表現的是一位「將難民視作自己母親背往避難所的皇軍勇士」,還附了這樣一段文字說明:「這是我皇軍真正的寫照:佔領廣東當日夜晚,由於敵軍放火焚城後逃逸,全城許多地方都陷於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濃煙密布下,許多城裡的居民都收拾細軟衣物開始逃難。在此情況下我軍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開始享受勝利的果實之前,就立刻捲起衣袖於海珠公園建立避難所,協助收容難民。」如果單從技術紀實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張紀實照片,但照片的內容卻是日軍為了欺騙世界輿論而耍出的卑鄙伎倆。
攝影的紀實性特徵還常常使其成為一種鮮明、有力的證據。1906年,著名的「南昌教案」發生後,法國傳教士誣稱縣令之死實為自刎,北京《京話日報》在3月29日的第570號刊登了南昌知縣江召堂的遺體特寫,並附文字說明――「江西南昌知縣江大令召堂被天主教請酒謀殺,兇手便是勸人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口捏造情形,說是自刎。本館再四辯白,今特把江大令受傷的照像,做成銅版,印入報內,請大眾看看這樣自刎的有沒有。」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用照片報道重大新聞事件,也是中國新聞照片參與民族斗爭的第一次。在現代法庭審判中,以攝影照片為代表的影像資料已成為重要的「呈堂證供」,因此,如今各家司法鑒定機構都在積極地招募、培訓具有影像司法鑒定資格的專業人才,以鑒別這些影像證據的真實性。
2 瞬間性特徵
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第三大要義,乃是「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不論是在傳統膠片時代還是今天的數字時代,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照相機所記錄下的被攝對象,只能是快門從開啟到閉合這一短暫時間內被攝對象的瞬間狀態。攝影藝術的這一瞬間性特徵,既賦予了自己一定的優勢,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些缺陷。
首先是與電視相比較而言的。20世紀40年代,電視從問世到風靡世界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它已經對報紙造成了強烈的沖擊。1972年,曾因出色的攝影報道而擁有4

000萬讀者的《生活》雜志「36歲而亡」(《國際先驅論壇報》語)。電視的沖擊,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與攝影相比,電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有聲的動態圖像上,而電視可以現場直播的特點,也使其比攝影報道更具時效性。
其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也為攝影造假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事物的真實性是在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轉換中體現出來的,例如丘吉爾在卡什的相機面前表現出獅子般的憤怒,並不意味著憤怒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徵(其實憤怒是每個人性格中都具有的一面),而攝影圖片的造假者也可以利用攝影藝術的這種瞬間性特徵,去擺布、導演出各種各樣的瞬間,以證明某種現象或某件事物的真實性。
再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給攝影藝術創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人們常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是針對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而言的。畫家和文學家可以憑借對現場的回憶或他人的口述來重現現場,而攝影藝術家一旦錯過一個精彩的瞬間,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瑪格麗特・伯克・懷特曾說過:「當我在拍攝照片時,如果忽然有人跳出來擋住我的鏡頭,我會為此急得發瘋――甚至會氣得立刻把他殺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訪中,最精彩的鏡頭往往只有一個,稍有延誤,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瞬間性會為攝影藝術帶來上述缺陷,但它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仍然是主要的。攝影的「代名詞」――布勒松將攝影藝術中的瞬間稱作「決定性的瞬間」,並以一生之精力來實踐這一口號。攝影史上優秀的紀實類作品,大多以抓取了情態生動、富於張力的瞬間取勝。具體來說,瞬間性特徵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似於中國繪畫中的「留白」,攝影藝術對於瞬間畫面的截取,能夠引發觀眾對於這一瞬間的前後兩個時間段的聯想,從而賦予攝影作品無窮的張力。
第二,作為唯一的一種能夠以高度清晰的靜止、凝固的形象來定格社會生活的技術手段,攝影藝術能夠高度集中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有時間、有條件也有興趣對畫面中的形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攝影藝術家鄭鳴的《望長城內外》就是一幅用凝固的形象來定格歷史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丈夫在長城觀光時,不停地出現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的動作以及不一致的驚喜表情,當兩人再一次「分道揚鑣」時,拍攝者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快門,一個耐人尋味的經典瞬間便被永遠地凝固下來了。
第三,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能夠將三維空間的社會生活凝固在一個二維平面中,從而使作品比電視更易於閱讀,也更易於保存。
瞬間是轉瞬即逝的,正所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正是因為美好的瞬間一旦失去,就不可能上演第二遍,所以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對攝影藝術家抓取瞬間影像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以手腳麻利、眼光敏銳、思維敏捷為基礎的抓拍是獲得精彩瞬間的前提,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的章節中具體闡述。
3 圖像性特徵
攝影藝術之所以是攝影藝術,是因為它使用一種不同於文字的特殊的視覺語言來訴諸觀眾的眼球,這種視覺語言直觀生動,容易為觀眾所接受。與文字相比,攝影藝術的視覺語言還具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超越地域界限,能夠為不同國家、民族的觀眾所理解。在2006年3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評委菲力克斯・施馬格爾・阿拉諾維奇曾說:「圖像不是方言,圖像可以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讓人交流,這很有趣。」④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視覺圖像傳播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的廣泛興起,人們開始把今天的社會稱作「圖像時代」或「讀圖時代」,「圖像取代文字」、「一圖勝千言」等說法也應運而生,這實際上是人們對於攝影藝術圖像性特徵的一種誤解。不管是視覺語言還是文字語言,傳遞的都是信息,圖像或文字只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媒介,究竟是用圖像還是文字來傳遞信息,要根據信息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譬如會議新聞報道,我們可以選擇文字來傳遞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決策、決議等。攝影的手段則主要用於表現會議中的一些新人物、新現象,或是抓取會場上的精彩瞬間以改變會議報道冰冷、僵硬的傳統面孔。
要想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圖像性特徵賦予其自身的優勢,攝影師必須在拍照時通過各種方法來強化照片的視覺效果。之所以講求構圖、用光與色彩,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在這里,著重介紹「視覺沖擊力」這一重要概念。從畫面的視覺效果這一角度來看,優秀的攝影圖片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境深遠,回味悠長的,這類圖片的畫面並不是十分「惹眼」,但由於具有深刻的主題,觀眾能夠在細細品味中發現它的藝術魅力;另一種是不需要觀眾進行什麼思考,直接在畫面的結構上就能獲得強烈的視覺感受的,攝影圖片所具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視覺沖擊力。
在競爭態勢異常激烈的現代媒介環境中,發揮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已經成為平面媒體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大幅封面版圖片的運用就是強化視覺沖擊力的手段之一。
要強化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需要攝影師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而驚心動魄的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即使不具備奇特的形式也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如亞當斯的《槍斃越共》和邁克・韋爾斯的《烏干達乾旱的惡果》。這就要求攝影師注意選擇那些信息量大、感人至深並具有強烈象徵意味的瞬間;富有情調、幽默詼諧或是氣勢恢弘的場景也能夠強化攝影藝術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而使用廣角鏡頭、靠近拍攝、轉換視角等技術手段,同樣能夠使畫面產生奇特的效果。
除了紀實性、瞬間性和圖像性之外,攝影藝術還具有一種物質性或稱技術規定性的重要特徵,在第一章「攝影藝術必須以技術作為依託」一節中,我們曾對科技與攝影藝術發展的關系作過詳細的論述。簡而言之,攝影藝術是一門對技術手段和物質條件有著高度依賴的藝術,攝影藝術的發展,始終與攝影器材的發展密切相聯,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更改的必然規律。

閱讀全文

與闡述如何進行藝術攝影的實踐拍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