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有哪些

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9 15:02:41

㈠ 秦漢美術有哪些重要發展

秦(前221年-前206年)、西漢(前206年-8年)、東漢(25 年-220年)三個朝代,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鞏固時期,也是我國 民族美術風格確立與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所以,秦漢時期的美術在建築、雕塑、繪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中國社會發展到秦漢時期,應該說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繁榮階段。這個時代的統治階級積極推行利於政教、享樂和展示威嚴的繪畫藝術。不但美術工作者為統 治階級服務,許多士大夫階層也開始喜好這種富有情趣的事業。在他們的共同創造 下,無論繪畫手法和表現內容方面都把繪畫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羸政統一中國,定都咸陽,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

㈡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發展怎麼樣

秦漢時期,是我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繪畫藝術,包括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帛畫等門類。

隋唐兩代在我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描繪貴族人物肖像和生活風俗的繪畫有較大發展,以描寫山川風景為主的山水畫則開始脫離稚拙而逐漸進入成熟階段。

特別是到了大唐帝國的前期階段,繪畫進入巔峰時期,其藝術成就大大超過歷代。在政權昌盛、社會富庶的基礎上,文化出現了豐富多彩、百舸爭流的局面。

㈢ 秦漢時期雕像藝術的傑出代表是什麼

秦兵馬俑、銅車馬是秦漢時期的著名的代表。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周庄塑藝術和鑄銅工藝鬴為一體的傑出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最高藝術成就。

㈣ 秦漢時代的繪畫藝術包括哪些

【秦漢時代的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成就,這個時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上升時期。這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造型藝術十分精彩。既有浪漫主義的唯美感覺,又有現實主義的造型能力。
秦漢時代的壁畫十分著名,如洛陽白馬寺門前的壁畫,是佛教寺院壁畫的開端和萌芽。內蒙古和林格爾壁畫墓保存了壁畫超過了一百米,其壁畫的題材十分豐富,表現了當時的真實畫面,生動的展現了當時邊塞地區的社會風貌。秦漢時期還出現了畫像石和畫像磚,是用於構築墓室等的建築材料。秦漢時期最有特點的還是雕塑藝術,秦始皇兵馬俑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㈤ 秦漢時期的美術

轉自王亞洲書畫http://blog.sina.com.cn/yizhouzhaizhu
試析秦漢美術特點及其表現

[內容摘要]:秦漢是中國歷史上早期社會體制最發達定型的朝代,由於國家的統一,社會較為穩定,統治者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客觀上促進了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使經濟日趨繁榮,封建社會得到全面發展。處於上升期的時代精神和囊括千里的廣褒疆域都是不可忽視的強大氣勢,因之,在秦漢廣泛的文化藝術尤其美術里,也飽滿地透射著並體現著這種恢弘的特點。

[關鍵詞]:秦漢美術;特點;藝術表現

引言

魯迅說:「遙想漢人多閎放」。依秦漢社會在歷史上總體情況而言,它的社會制度、物質財富、精神追求都傾向著蓬勃旺盛的氣象。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滅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其統治時間雖只有短暫的十幾年,但由於國家的統一,人力、物力、財力的集中,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統治者擁有了極大的物質財富和極高的權利。為宣揚統一的豐功偉業、顯示王權威嚴至高無上的政治目的服務,追求奢豪的生活享受,並希望死後仍然能同生前一樣的安富尊榮,統治階級更是高度重視造型藝術。「生不極養,死乃崇喪」的厚葬陋習,逐使壁畫墓、畫像石及畫像磚墓廣泛流行。於是大興土木,不惜傷財勞民營建宮苑、陵墓,這些建築成為集中體現這一時期美術發展的重要場合。這種集權政治制度化的運作,反映在美術上則呈現出它的統一性和巨大性的面貌。同樣,美術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與深度因之顯著增強。

秦亡後,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西漢初期統治者吸取秦速亡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安撫百姓等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改變秦朝統治者思想禁錮的方針,復活戰國以來的「百家之學」。而且將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設為漢初的統治思想,起到了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的作用。到漢武帝時期,提倡儒學以加強統治,並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思想,憑借強盛的國力,反擊匈奴,開辟了「西域通道」,促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和,中外文化經濟的交流日益密切。其意識形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封建貴族的直接控制下,美術創作是為了不斷滿足政治上和生活上的享受。武帝、昭帝、宣帝時期,視美術為表彰功臣的有效方式,在大型紀念型雕塑、宮殿壁畫等方面,頗有建樹。各種美術製品越加講究,極其華美,技術水平也日益提高。這一時期中央和地方還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管理手工業生產,加上生產技術的提高,使工藝美術在前代的基礎上獲得了全面的發展,其中的某些門類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此段時間的美術不僅在美術傳統的形式上,也在古代社會生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發展中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書法篆刻藝術的發展和表現

文字起源於現實生活實用的需要,起源於對大自然現象的勾摹和抽象的再現。經歷了甲骨、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幾個演進階段。早期的文字可用「文字畫」來形容,正如「 (山)」「 (水)」「 (日)」「 (月)」等等,形成了「以形示意」的突出特點,即我們所說的象形文字。中國文字變遷最為劇烈的時期當屬秦漢,中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主要是在這一時期確立起來的。大篆經過簡化而創造了小篆,隸書發展達到成熟,草書發展形成章草,楷書和行書也在萌芽階段。人們已經把書法視為「藝事」,出現了李斯(小篆的整理者)、趙高、胡毋敬、程邈等第一批姓名載諸史冊的書法家。現在可見到的秦漢書法墨跡有帛書、簡牘書以及壁畫、陶瓶上的題字,還有金屬器銘文、漆器上的書跡、磚刻、石刻等,其中以石刻的數量最為豐富。正所謂「振葉尋根,觀瀾索源」,即書畫同源之說。從篆書而言包括先秦的大篆,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直至漢隸的成熟,可以說秦漢時期的文字藝術為後來的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基石作用。

當然文字藝術也帶動著其他一些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如篆刻藝術是我國的一門古老而獨特的傳統藝術,在方寸之間展現人對自然的認識、宣洩內心的情感、表達某種思考。它的出現和發展,直至完型,與書法藝術有著骨與肉的聯系,至今有著三千餘年的發展史。到了秦漢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由於社會交往繁復,印章的憑信用途日漸廣泛。在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推動統一的措施,秦始皇在典章制度方面,改變了商周時的祭祀禮儀中使用的禮器——鼎作為王權的象徵的傳統做法,以製造印章取而代之。在制定典章制度時對印章的名稱,使用材料、形制、印紐式樣等,都做了嚴格的等級序列規范。秦始皇規定皇帝的印稱「璽」,一般人的則稱「印」,以後的帝王一直延用了這個規定,漢代官印中有稱「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稱「印信」或「信印」,現在通用的「印章」一詞既來源於此。就印文內容而言除了官印、私印外,還有成語入印,已開後世閑文印之先河。漢代在隸書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新的篆書字體,稱之為「謬篆」,其字體特點是結體簡化,筆畫平整方直,規整茂美,粗細疏密多變,呈現出新的時代風貌。謬篆以外,還有以裝飾的鳥蟲書入印的,不同於東周,比較強調書法意味。西漢的鳥蟲篆印比較具象,東漢的多為單線迴旋的曲形印文。漢代印材為銅,有鑄和鑿兩種。西漢印章多為鑄造,惟新莽印製作最為精緻,莊重洪厚;東漢以鑿印見稱,適宜臨時急就,印文不假修飾,奇肆健拔。這兩種不同的基本風格,對後世篆刻藝術和洪厚、博大的審美意識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封建官制的發展和逐漸健全,審美觀的變化和審美情趣的上升,篆刻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無論作為憑信的用印,還是封儉等,表現形式多樣,富於變化,所以秦漢時期是篆刻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也為後來的「印尊秦漢」奠定了基礎。

二、繪畫的突出代表及表現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大致包括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帛畫、工藝裝飾畫等門類。秦漢時代建築物裝飾構件有與畫像石相類似的畫像磚,是遺存豐富、很有特色的秦漢美術資料。藝術家以刀代筆,在堅硬的磚石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畫,它兼有繪畫與雕刻兩種特點。秦代的畫像磚用模印和刻劃兩種方法製成,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秦磚常飾以菱形、方格、回紋、卷雲、三角雲圓壁、繩、粗布等紋樣,手法為花模印花。而秦瓦則以卷雲紋為主,瓦當已由半圓發展為圓形。漢磚以河南、四川等地所產最佳,前者產的長方形空心磚,用模印各種幾何紋和動物、人物及建築圖案;後者多產方磚,常飾以各種圖案,表現出一定的主題內容,多為生產勞動、車騎出行、社會風俗、神話傳說、庭園建築等。如弋射收獲磚、鹽井磚、庭園磚等,均具代表性。秦漢時期的宮殿衙署,普遍繪制壁畫,或以精美的圖案和闊綽的畫面,顯示統治階級的威嚴;或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標榜吏治的「清明」;或圖繪歷史典故,作為成敗得失的借鑒;或是繪制當朝的功臣肖像,作為臣僚勵志的楷模。漢代美術作品可分為壁室掛畫、畫像石和畫像磚、漆畫、銅鍍裝飾、石雕和泥塑等五項。以望都漢墓壁畫及四川的一部分畫像石及畫像磚為代表。另外漢代畫像石,以人物、動物、植物為主要紋飾,古樸生動,矯健大方。其方法多為剔地突起的淺浮雕法,也有採用線刻的形式,畫像石以山東、河南兩地出土最多。另外玉雕的製作技藝也大有提高,發展了透雕、刻線、浮雕等加工方法,所雕物品多精巧玲瓏。琉璃、木器、漆器、編織等也各具特點。

漢代建築內部及外檐多有裝飾及其壁畫,墓室壁畫雖現在發現的不多,內容和數量上都不及畫像石和畫像磚那樣豐富,但是因為這是真正的繪畫,而且是大幅的,直接代表著漢代壁畫流行的事實,可以說有特殊意義。畫像石和畫像磚是漢代美術史中最重要的材料,數量多,內容也最豐富。特別是漢代對人的重視是夾雜在儒家「經學」和「讖諱迷信」中的一些特殊觀念。從帛畫人物描寫注重類型化個性特點及其所達到的繪畫水平,在「文以載道」的儒家正統思想影響下,中國人物畫以「明勸戒,著升沉」,「善以誡後」的功能而先於山水、花鳥畫,備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得以迅速發展起來。從考古發現的大量漢代墓室壁畫和文獻記載的秦漢時期的許多繪畫盛舉可知當時畫事之勝。其間較能展現出這一時期繪畫卓越水平的是1976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的帛畫「銘旌」,是覆蓋在內棺上的保存最完整,繪制精美,且有較高藝術水平的。從圖的內容可知其主題是祈求死者的靈魂升天,精心刻畫墓主人尊貴持重的儀容和莊重富態的神情,表現死者的顯赫地位。造型寫實而又誇張,顯得剛健雄渾,線條勻細遒勁,色調沉著典雅而莊重鮮明,具有濃郁的裝飾意味。就其藝術構思和表現技巧上,都顯示出比戰國楚墓的帛畫更高的藝術水平。但繪畫藝術活動真正進入活躍期、繁榮期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真正開始。大量天竺式的佛教傳入中國,在這一時期誕生了諸如中國第一位畫佛的大畫家曹不興等一些書畫家。漢代繪畫技術雖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但表現效能卻發揮到了最大程度,造型能力不高,卻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在表現主題時,善於運用繪畫的藝術特點。在漢代一些繪畫作品中,可見到一些為了表達主題所作的種種努力和探索,利用不斷的重復,並在重復中求變化,以便有利的明確表達主題。在表現動態方面,擬人的運動、舞蹈,雲氣的動盪飄逸和動物的賓士等,也極大地發揮了繪畫的裝飾特點,它的美術創作重點在於題材意義,注重思想的表現和人們對自然現象及自身特點的表現及加工。

三、雄偉浩大的建築、雕刻藝術

建築方面,秦朝阿房宮、漢代的未央宮和官僚的墳墓、官衙、私宅建築等大型的建築豪華空前,都是永垂青史的,隆重的雕塑和裝飾品應運而生。秦漢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的宮廷和祠廟及陵墓建築中雕塑藝術作品,現在所存無幾。1974年發現的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以其碩大的形體和精良的塑制技藝,表明了秦代制陶工藝和雕塑藝術已取得空前成就。其六千餘件於真人真馬等大的陶塑兵馬俑,布局嚴謹,陶塑兵馬俑面向東方,一幅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軍陣場面,再現了秦軍奮擊百萬、戰車千乘、軍容整肅、勇於功戰的宏偉氣派,而成為秦代造型藝術劃時代成就的標志。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在總體布局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的巨大氣勢,給人以敬畏而無法遺忘的深刻印象則是秦兵馬俑的主要藝術特點。

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最重要者,「馬踏匈奴」的雕刻是漢代的歷史現象的有力概括,也是西漢紀念性質的一組大型石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運用循石造型的藝術手法,巧妙的將圓雕、浮雕、線刻等技法融合在一起,刻畫形象以恰到好處、足以表現客體特徵為讀,決不做自然主義的過度雕鏤,從而加強了作品的體積感和力度感,其雕像別出心裁,一匹氣宇軒昂,莊重雄強的戰馬腹下巧妙的雕成一個仰面朝上,手持弓箭做垂死掙扎的匈奴敗將,不但保持了四肢的穩定,且讓人感到渾厚的體積感,其主題顯明。在馬的神態刻畫上更為傳神逼真,彷彿久經沙場的戰馬時刻高度警惕,其神情果斷,藉此體現出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堅定意志。這種有浪漫主義的象徵性的藝術手法,揭示出寓意深刻的主題,使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完美的統一,堪稱「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的傑出代表。漢代建築「漢承秦制」,在承襲前制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漢代建築物石闕作為古代宮室、陵墓、廟觀門前的特殊建築,常呈對稱形式立於行道兩旁。這些石闕作為建築物前屹立的藝術裝飾作品,不僅在細部結構及其裝飾上,而且整個造型都顯示了漢代建築藝術恢弘博大的特色。

這一時期的建築裝飾和附件,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以外,還有非常重要的瓦當藝術。瓦當作為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特有的房屋上筒瓦出檐一端的圓形或半圓型裝飾物,也是十分典型的建築裝飾工藝品,它融實用與裝飾效果於一身。早在西周時期瓦當已在建築物上運用,而秦漢時期是瓦當裝飾藝術發展的全盛時期,其圖案豐富多采,由秦漢雲紋和葵花紋演變而來的雲紋瓦當最為流行,其構圖更為嚴謹且富於變化。紋飾以卷雲、動物、四神和文字為主,多含吉祥意味,形狀多為圓形,也有少數為半圓形。另外還有植物紋、昆蟲紋、鳥獸紋。兩漢最流行卷雲瓦當及吉祥文字瓦當,西漢末年到新莽時期尤以「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形象最為出色,其形象矯健活潑,瓦當中央的半球形圖案越來越顯著。漢人擅長將表意的漢字,變成莊重典雅的裝飾藝術品,因此在陝西櫟樣陽、周至等縣曾出土「漢並天下」、「長樂未央」等西漢文字瓦當;在長安漢城遺志,還發現「延年益壽,與天相持,日月同光」為內容的12字瓦脊。內蒙古包頭市出土的東漢時期「單於和親」瓦當,內容極具鮮明的時代與地方特色。漢代宮廷已經有了專職工匠,在工藝美術上,漢代的銅鏡,其裝飾和瓦當一樣,在漢代裝飾美術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對象。

結論

漢代美術的題材廣泛地來自社會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表現上,技法古拙而風格鮮明。由於繪畫形式的局限,雖然單線勾勒是漢代繪畫的主要表現手法,但在寫實能力上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秦漢時期的美術裝飾題材不外乎三個方面:人的社會生活、神仙世界和動物世界。其中人的世界是表現的中心所在,所以繪畫中趨向滿足統治階級強烈主觀願望的基本精神。

在美術各類形式完全獨立的初始階段,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現象,正如人類文化發展必然要帶有脫胎而出的那個社會文化的痕跡一樣,在美術開始獨立的歷史階段中美術形式卻不可避免地帶有多多少少強調裝飾的特點。由書法篆刻、繪畫、建築和雕塑表明,秦漢造型藝術中表現了廣闊無垠的宇宙意識,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精神,它那深沉雄大的氣魄,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這一歷史時期展現在美術上沉雄博大的泱泱大國氣度,鋪張華麗的藝術風格,彰顯國力物力雄厚的社會基礎。美術品所流露的氣魄宏大,風格瑰麗氣息,反映了創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技巧及神與物游的審美境界。可以說,在秦漢廣泛的文化藝術尤其美術里透射著的這種恢的特點,對中國美術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它的藝術價值無可估量。

參考書目:《中國歷史》、《中國書法史》、《中國藝術精神》、《中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

㈥ 列舉秦漢時期史學和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

秦漢時期史學和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有不朽的史學名著《史記》,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氣勢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

㈦ 秦漢時期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的是什麼

秦漢之時,人們普遍信仰死後靈魂不滅,厚葬之風盛行。秦始皇皇陵、霍去病墓的大規模殉葬即這種風氣的典型。作為陵墓修砌與裝飾用的畫像石、畫像磚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以模具翻坯製作的漢畫像磚題材廣泛:從生活場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到各種裝飾紋樣都有,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

㈧ 請舉列說明秦漢金屬工藝的藝術成就

秦漢時期青銅器依然存在,但這只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發展歷程中最後的閃光點。這一時期,青銅鑄造業的技術已經完全應用於日常生活用器的製作,同時,風格也更加的質朴,不像商周一樣,特別講究精美的紋飾,張揚的、威嚴的紋飾已經沒有了,它就比較簡化實用了,素的比較多了。

盡管此時青銅器仍較為普遍,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鐵器開始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武器製造等方面,青銅器的主導地位也逐漸被鐵器所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鐵器由戰國末以來一直作為農具來製造,鮮有精良的鐵製品,但是經過秦漢幾百年的發展,鐵器的冶煉技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東漢時期,一般的士兵也都使用上了鐵質的兵器——繯首刀。這一時期,生產工具、兵器等鐵器化的完成、冶鐵技術的進步以及炒鋼、百煉鋼和鑄鐵脫碳鋼技術都日趨成熟。其中,炒鋼技術的發明與百煉鋼工藝的日益成熟是秦漢時期鋼鐵冶煉工藝發展的一大標志。尤為突出的是,我國古代的鑄鐵,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含硅量都偏低,也就是說,在約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鐵器中的球狀石墨,就已由低硅的生鐵鑄件經柔化退火的方法得到了。這是我國古代鑄鐵工藝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㈨ 秦朝我國在繪畫領域最傑出的成就是什麼

秦漢繪畫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繪畫的表現題材和領域,發展了中國繪畫描繪現實生活及刻畫人物性格的能力,豐富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通過對戰國繪畫的綜合與對外來文化因素的吸收,秦漢繪畫為形成中國繪畫的民族性特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秦漢繪畫具有空前規模的藝術實踐的基礎上,中國傳統繪畫中以傳神論為美學核心、以顧愷之為代表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繪畫才得以發展起來,而燦爛的外來佛教繪畫藝術也才得以找到它可能生根開花的豐厚土壤。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在秦漢時期已經成為美術領域最主要的藝術門類.秦漢時期的繪畫內容囊括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天文地理,動植物及山水等等.繪畫藝術的技法方面,繪畫主材為墨汁,繪畫工具為毛筆,繪畫造型為線描.秦漢繪畫藝術主要體現於陶器畫,帛畫,漆畫,壁畫等畫種,

主要類型

宮殿寺觀壁畫

秦漢時代的宮殿衙署,普遍繪制有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陸續消亡幾乎喪失殆盡。本世紀70年代發現的秦都咸陽宮壁畫遺跡第一次使我們領略到了秦代宮廷繪畫的輝煌。在秦宮遺址3號殿的長廊殘存部分上,發現了一支有七輛馬車組成的行進隊列,每輛車由四匹奔馬牽引;另一處殘存的壁畫則表現的是一位宮女。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繪在牆上的,並沒有事先勾畫輪廓,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沒骨法的最早範例。西漢的壁畫則主要是為了標榜吏治的"清明"而創作的。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記載了當時一個諸侯王所建宮殿里壁畫的盛況。宣帝時更是在麒麟閣繪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畫,開了後世繪制功臣圖的先河。此畫像磚人物眾多,畫面密而不亂,構圖謹嚴。在空隙處點綴兩酒樽及二案,表示此圖為杯盤盡撤,宴罷歌舞的場面。用簡朴的浮雕,准確地刻畫出人物形象,在浮雕的形象上添加線描,倍覺精彩,於古樸中見靈巧,線條遒勁肯定,勾勒熟練,富於起伏,粗細變化、轉折頓挫有力,十分生動流暢,穿插在面之間,與面形成對比。點、線、面自然融合,極富韻律感,生動形象地為主題服務。與細腰女伎相對應的手執鞀鼓的男伎,神態詼諧誇張生動而傳神。磚左有三人為雜技歌舞伴奏,一男子舒展乘勢將起舞,整個畫面充滿熱烈的氣氛。

墓室壁畫


河北安平東漢墓壁畫

秦代的墓室壁畫遺跡,迄今尚未發現。但是漢墓壁畫的發現,則早在本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了。傳出洛陽八里台的那組空心磚壁畫,是有關西漢墓室壁畫的首次重要發現。1931年,遼寧金縣營城子壁畫墓的清理,則揭開了東漢墓室壁畫的面紗。在隨後的數十年間,在全國各地又發現了四十餘座壁畫墓,為探討漢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狀況,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這一時期,已發現的最為重要的壁畫墓和墓室壁畫有:屬於西漢時期的河南洛陽的卜千秋墓壁畫、洛陽燒溝61號墓、陝西西安的墓室壁畫《天象圖》;屬於新莽時期的洛陽金谷園新莽墓壁畫;屬於東漢時期的山西平陸棗園漢墓壁畫《山水圖》、河北安平漢墓壁畫、河北望都1號墓壁畫以及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壁畫墓等。它們分別描繪了有關天、地、陰、陽的天象、五行、神仙鳥獸、一些著名的歷史故事、車馬儀仗、建築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復雜,但大多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對其死後升天行樂的美好祝願,希望死者在藝人們營造的地下世界裡享受富足的生活。

漢代帛畫

漢代畫在縑帛上的作品很多,但歷經千年之後,遺存極少。目前最重要的發現有本世紀70年代分別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山東臨沂金雀山的漢墓中的西漢帛畫。馬王堆1號墓中出土的帛畫的含意最為隱晦,學者們的解釋極為多樣,但一般都認為帛畫的上部和底部分別描繪的是天界和陰間,中間兩部分則表現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場景。墓主及各種神禽異獸的刻畫極為生動,勾線流暢挺拔,設色莊重典雅,顯示了西漢繪畫的卓越水平。此外,馬王堆3號墓中的三幅帛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除墓主人外,還描繪有"導引"、儀仗等內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畫內容與馬王堆漢墓帛畫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龍虎鬼怪,中間部分描繪的是墓主人的人間生活景象,此畫"沒骨"與勾勒相結合,反映了漢畫技法的多樣性。

荊柯刺秦王石像圖

漢畫像石

畫像石是遺存豐富,很有特色的秦漢美術史資料。藝術家們以刀代筆,在堅硬的石面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像,用以作為建築構件,構築和裝飾墓室、石闕等。全國發現的漢畫像石數以千。據載,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昭、宣時期,新莽時有所發展,到東漢時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四川及其周圍地區、西漢晚期畫像石以山東沂水鮑宅山鳳凰刻石、山東汶上"路公食堂畫像"為代表;新莽時期則以河南唐河馮君孺人畫像石墓為代表,墓內刻30餘幅畫像,描繪現實生活及神怪異獸等。東漢前期畫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陽石闕畫石。東漢後期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武氏祠最為著名。該石祠自宋代即為金石學家所重視,元代受水後被掩於地.至清乾隆時才重見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畫像石最為精美,皆用減地平雕加陰線刻的技法雕成,多為歷史故事及神仙、奇禽異獸,技法高超。作者善於抓取歷史故事矛盾沖突的高超,並善於運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環境,人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出色,如《荊軻刺秦王》。出土於成都羊子山1號墓、現藏於重慶市博物館的《出行、宴樂畫像石》為四川漢畫像石的優秀代表作。

門楣畫像石 東漢(公元25-- 220年) 高40、寬196.5厘米 1996年陝西省神木縣大保當鄉漢墓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淺灰色砂岩。畫面減地刻,細部塗色加墨線勾勒,分上下兩欄。上欄為狩獵圓,是緊張激烈的射獵場面,左、右上角日月輪中分別繪玉兔、金鳥。下欄為車馬出行圓,一行三車。車隊前後有導騎扈從三人。這批彩繪畫像石是陝西畫像石的全新資料。

秦漢畫像磚

畫像磚是秦漢時代的一種建築裝飾構件。秦漢至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西漢中期以後,主要用於裝飾墓室壁面;東漢則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秦代的畫像磚用模印和刻劃兩種方法製成,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臨潼出土,今藏陝西省博物館的一塊《侍衛、宴享、射獵紋畫像空心磚》,是現存秦代模印畫像空心磚的代表作。西漢畫像磚則以河南洛陽的出土品為代表,以簡潔有力,形象生動傳神著稱。東漢的畫像磚以河南、四川兩省出土最多。藝術造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帶出土的東漢後期畫像實心磚,畫面一次模印而成,構圖完整,大多表現現實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弋射收獲畫像磚》等。

㈩ 有關秦漢漆器的成就的描述有哪些

我國漆器製造歷史悠久,戰國秦漢時期是其最旺盛的時期,漆器被使用在當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且裝飾工藝和技法也極其豐富,其動力是當時社會的變革和科學的進步,並與裝飾形式和效果直接相關。

戰國秦漢漆器製作工藝精良,用於裝飾的圖案和顏色搭配也較為考究,無論是在實用價值還是欣賞價值上,戰國秦漢漆器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戰國秦漢漆器基本被發現於墓葬中,遺址中很難發現其完整的器物,戰國秦漢漆器最早被發現於朝鮮古樂浪郡漢墓中,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學者在我國山西陽高和河北懷安沙城發掘的墓葬中發現戰國秦漢漆器,這給這一時期的漆器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後來在我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都出土了完整的戰國秦漢漆器。戰國秦漢時期是漆器廣泛使用的時期,在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婚葬、建築中都被廣泛使用,成為當時豐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戰國秦漢漆器成為當時社會和人們生活以及藝術觀念的縮影。

(10)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藝步驟

(1)制胎 漆器工藝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脫胎兩種形式。製作木胎漆器要精選紋理細不變形的優質木材製作榫卯無縫式木胎;而脫胎則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為粘合劑,用薴麻布或者絲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待 陰干後脫去原胎留下漆布雛形,再經過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製成堅實輕盈的胎體。

(2)采漆

剔犀工藝使用的是兩種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從漆樹上刻下來的漆液,也叫生漆、國漆)在一定的胎體上有規律、有層次的交替髹塗累積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餘道,歷時四個月之久)。大漆采自漆樹,每年三伏天,漆農用河蚌殼破開樹皮,在樹木上劃開如柳葉刀的刀口,樹體就會滲出乳白色液體,順著柳葉口緩緩流入竹筒,然後讓有經驗的工匠製成大漆。

(3)髹漆

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藝品都是用黑紅兩種顏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個紅色層和5個黑色層組成,每個色層要經過數十遍上漆來覆蓋下方色層,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恆溫恆濕的地窨中用24小時氧化,歷經百餘天,歷經百遍塗漆,才能達到剔犀漆器工藝品需要的厚度,這就是傳統手工藝的功力和艱辛所在。

(4)描繪

紋飾是描繪剔犀工藝的外在美麗紋飾,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斷面清晰,層層漆紋大都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回鉤組成。

(5)剔刻

剔刻是漆器剔犀工藝重要步驟之一,通過掀、撓等工藝步驟,使其紅黑相間的紋飾呈現在我們眼前。

(6)推光

推光是漆器剔犀工藝的最後一個步驟,用老舊房子上的灰磚粉末細細打磨漆器剔犀工藝品的每一個角落,用適當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拋光出燦爛的漆器剔犀工藝品。

閱讀全文

與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