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校園變的更有吸引力的建議
如何讓校園變的更加美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每天工作的校園,我們更是充滿了對美的嚮往與追求。那麼,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如何才能讓校園變的更加美麗,讓美麗能夠常駐學校呢?
結合學校現狀,我們首先應該在內涵發展上下功夫,加大學校文化建設的力度,從而增加校園的內涵美。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是校園中所有成員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及其這種創造的形成過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真正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深化素質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的需要,是社會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需要,是陶冶學生情操、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有效舉措,是學校正常運行,提高辦學質量的有效保證。
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呢?
一、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這是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要統一思想,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和事關學校發展的大事來抓。
二、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這是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
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優化育人環境。物質文化建設要體現出「四性」,即科學性,整體規劃,合理布局;教育性,滲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於物質文化建設中;藝術性,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富有藝術意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經濟性,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藝術性並具時代感,但卻不可一味追求時髦、高檔、漂亮,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校制宜,要考慮經濟、實用。二是校園環境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校園美化不應局限在校園整體布局、校舍的建築裝修及教學設施的更新添置等純粹的物質文化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辦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畫像、名人名言、藝術作品懸掛等。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證。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採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麼處罰,符合條件將得到什麼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路。成立以學校領導掛帥,主管校長負責,教導主任、班主任、班幹部參加的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團、干、群」一條線,「主管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一條線;「校委會、班委會、各班值日生」一條線;「校長、政教主任、派出所、學生家長」一條線。
四、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
根據各自的辦學特色和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和創造欲的特點,精心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努力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盡情釋放潛能,展示特長,實現自我發展。「學校搭台」,給予必要的行為指導和物質支持;「學生唱戲」,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校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做到「二有」(有計劃、有成果、)、「三落實」(組織、經費、器材),「四定」(定人員、定地點、定時間、定內容)、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和各類社團、協會,如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田徑隊、籃球隊、小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等。活動形式要豐富多彩,吸引全校師生一起參與。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願者活動、演講比賽、各種評優活動等)和知識性的(如學科知識競賽、知識講座等),又要有娛樂性的(如各種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拓展鍛煉、美術書法作品展、影視欣賞等)和實踐性的(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生產勞動、勤工儉學、軍訓等),還有必要設置全校性的學校傳統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活動、五一、五四文娛晚會、國慶歌詠比賽等等,特別要開展好「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四節活動等。活動要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活動與休閑的關系,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揚長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樂。變命令式為倡導式,變禁絕式為誘導式,變接受式為參與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組織,主動參與,寓教於樂。
五、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這是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輿論文化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首先要加強德育工作,注重養成教育,通過升旗儀式、團日活動、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內容,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其次要加強愛校教育,培養母校意識。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再要強化學校的「三風」建設,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帶好頭;教師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教育觀、質量觀,逐步形成以「愛生、敬業」為核心的師德規范,努力倡導愛生、敬業、嚴謹的良好教風;要教育學生樹立打好基礎、報效祖國的崇高志向,逐步形成勤奮刻苦、善思創新的優良學風。同時,要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室)、宣傳窗、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扶正祛邪,凈化校園空氣,引導正確輿論,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六、優化人際環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教育過程和結果。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教師積極工作,使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師生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首先,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師生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既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優良集體的形成,教師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強調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應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提倡同學間學習上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紀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除煩惱;要正確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
七、營建班級文化,創建班級特色,努力營造人格培養的良好氛圍。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環境,班級小氣候的狀況直接關繫到學生的成長,同時也關聯學校的大氣候。校園文化建設當然離不開班級文化建設和班級特色的創建。班級文化和特色,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人格特徵、生活方式、知識技能和行為習慣,發揮著教育、導向、激勵的綜合功能,產生了整體育人的最佳效應。優良的班風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的教育氛圍。營建班級文化,創建班級特色應立足於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總體目標,在全面執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礎上,結合班情,選擇行為規范的某一方面,道德觀念、心理素質的某一側面作為突破口,規定目標,分層遞進,深化細化教育要求。如有的班級以堅持陽光體育為突破口,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毅力、抗禦挫折的心理素質;有的班級抓住一「勤」字生發開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要求:勤思考、勤筆記、勤舉手,不僅在校內要勤,在家裡要勤於分擔家務,在社會上要勤於公益勞動;有的班級從「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起步,向他人、向社會多次伸出援助之手,逐步升華學生的道德品質;有的班級提出「醫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風度」,全方位設計塑造自己的形象;有的班級感悟到「人生最大的長進就是自覺」,提出自覺、自律……各個班級的切入點不同,抓的重點不一樣,表層的目標也有差異,其實殊途同歸,都是在「內化」上下功夫,提高學生素質,完善人格形象。
營建班級文化,要求各班「讓每一個牆面都能說話」。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有自己設計、製作的牆報、藝術角,用環境來熏陶人,感召人。在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在抓好文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第一要務。學校校長應以抓提升教育質量為己任,把教學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主體,把質量管理作為教學管理的核心,把教師管理作為質量管理的重點,把教育質量的優劣視為評估一所學校的重要依據,這既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渴望,更是教育健康發展的需要。
首先要堅持以質量求生存,推進教育持續發展
1、堅持瞄準「全面的質量」。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質量「升級進位」工程。堅定不懈地抓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要確定專職負責人,指導本校教學工作,嚴格制定和落實日常考核方案,激勵一些能教書教好書的學科帶頭人,帶動和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2、不斷追求「持續的質量」。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幼兒、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各中小學幼兒園要制定相互銜接的質量提升方案,同時,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我們的質量才能達到持續的質量,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3、努力提升「整體的質量」。要提升整體質量就要優、中、差學生一體抓,不可偏頗。認真掌握每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差異性,積極探索與實踐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勇於進行教學改革,大膽嘗試教學新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藝術,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我們的教學產生興趣,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堅持學習,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得到發展。不可隨心所欲、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如分好差班、唯一以考分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等。學校所有人員應樹立整體觀點,質量觀點,責任觀點,致力齊抓共管,人人育人。校長要從繁瑣的社會事務中解脫出來,抽出更多的時間,深入教學第一線,結合本校實際研究教育教學問題,狠抓教學管理,提升整體質量。
二、堅持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和諧發展
1、堅持德育為首,切實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一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進行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要高度重視加強以班主任為主的德育隊伍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教育網路,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及社會協同教育的作用。二要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要認真研究新時期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拓寬德育途徑,改進德育方法,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2、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堅決禁止考試學科擠占非考試學科。扎實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全面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認真落實學生每天在校一小時體育活動。精心組織藝術展演、廣播體操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學生多一些舒展空間,多一些嘗試機會,多一些創造天地,多一份快樂時光,多一些良好素質。
3、深入實施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一是全面回顧課改工作。要認真總結實施課改的經驗,找出存在問題,在總結回顧課改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開展課改成果展評活動,並積極將展示評選出的優秀課改成果激發廣大教師積極投身課程改革的熱情。二是有效進行新課程學科教學評價,努力把課改引向深入。要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觀,研究建立起既能體現課改理念又能促進課改發展,既重視知識與能力又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主體參與,既抓住過程與方法又強調教學實效的新的學科教學評價體系。探索形成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筆試、口試、能力考查與實驗操作考核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三是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綜合素質要密切聯系學校德育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生守則,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實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則。四是正確運用質量檢測,指導師生對階段性教學進行反饋評價,使質量檢測工作不僅適應新課程要求,而且真正成為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晴雨表和助推器,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作用。
4、高度重視保學控輟工作,促進學生全體發展。讓適齡少年兒童百分之百的入學,讓在校學生一個不少地堅持學習,這既是認真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行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和諧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為此一要加大保學控輟工作管理力度。加大學生鞏固率在教育質量等第評價中的權重值,並實行學生流失問責制。二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做到讓學生留戀學校、留戀班集體、留戀老師,從而留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安心學習。
三、堅持科學管理創新,加快教育均衡發展
1、強化管理隊伍,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學校管理既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和保證,更是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出質量,哪所學校的管理工作做得好,那裡的教育質量就高。相反,哪裡教育質量長期低下,究其原因就是學校管理混亂。因此,對管理出質量、出效益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抓好管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推動學校管理向縱深發展。二要進一步抓好管理隊伍建設。建設一支作風過硬、素質精良的管理隊伍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對於學校管理者要經常性地組織學習和觀摩,努力造就一批專家型、學者型、研究性的管理人員。切實通過崗前培訓和崗位提高培訓等方式把管理者的素質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同時,推行校長任期質量目標責任制,旗幟鮮明地將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納入對校長的考評與任免之中,徹底打破校長終身制。
2、狠抓教育過程,實施精細化管理。一要依據上級文件精神,制定全面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細則,實現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精細化。二要高度重視過程管理。堅持對教學環節進行日檢查指導,周量化反饋,月考評通報,期獎懲兌現制度。三要堅持管理常規化。要密切關注教師的課堂的教學,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四要高度重視在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同時,不斷加強教師的職業思想、職業道德教育,堅決杜絕體罰、侮辱學生等影響師生關系和諧的行為。五要關心教師的工作生活,注意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防止教師因負擔過重出現過激言行。六要不斷提高學校管理人員的管理策略,既要嚴格執行制度,又要人性化地分析實際情況,對教師要管理到位,尊重到位,服務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因為管理的方式方法問題激化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矛盾,導致教師與管理工作者產生逆反心理。七要努力構建學生、教師、學校管理層之間和諧的溝通機制,著力實現校園人際關系的和諧。
3、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育質量,教師是關鍵,提高教師素質,抓教研教改是重點。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為此,要堅定不移的實施科研興教戰略,充分認識科研興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抓好教研教改的緊迫感。只有全面啟動教育科研這個動力系統,引導教師學會反思、研究、創新,實現「教書匠」到「研究者」的轉變,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科研,才能確保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要扎實安排好教研活動計劃,以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重點,促進教師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教導處、學校要堅持務實教研作風,拿出主要精力,堅持深入基層、深入課堂,把學校教研工作組織好、引領好、溝通交流好。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圍繞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工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為學校提升教育質量服務,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通過教研的廣泛開展,激發涌現出一批既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又富有深厚理論功底,既具有高超教學藝術,又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的學者型教師、學者型領導,達到辦好人民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目的。
總之,校園文化是基礎,教學質量是根本,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讓我們的校園內外兼修,更富魅力。
⑵ 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師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具體來說,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對學生。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於教學的開展。②給予學生鼓勵。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教學也如此,教師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之間的差別,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獲得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放下嚴厲的批評、呵責,多鼓勵、表揚學生,發現他們學習的閃光點,給予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的語言、表情,對學生的刺激應該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③多給學生肯定的目光,鼓勵的目光。多誇獎孩子們好極了你真棒等,教師還可獎勵學生小紅花、作業本等物品,這樣讓課堂氣氛積極向上,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學生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有旺盛的學習興趣。
二、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要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1.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心態 。
任何學習過程都存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學習的表現與效果截然不同。當學生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時,學習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氣氛熱烈而愉悅。為此,教師應注意:(1)把微笑帶進課堂。微笑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思想走神、思緒信馬由韁時,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學生迷途知返;當學生答問受挫時,滿懷鼓勵和依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板演成功時,飽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強的求知慾。教師親切的教態、愛撫的目光和鼓勵的言語,能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形成和保持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心態。(2)把成功帶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不同的收獲,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個別要求。如在課堂作業的配置與處理上,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並通過當堂批改或講評,及時滿足學生急於知道作業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開闊學生思路,使那些解題中別出心裁的學生得到贊譽。這樣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一種樂於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2.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悅。可採用:(1)展示知識魅力,激發探究興趣。數學知識本身蘊藏著一些有趣的規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內在魅力,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探究慾望。(2)激發需要的火花,不斷激起認知內驅力。我們不僅要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常地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斷從內心迸發出需要的火花,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三、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於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慾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總之,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活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不適宜,呈現消極、沉悶的局面,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窒息智慧火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發現和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能把孩子們引入學習的自由天地,讓他們快樂地邀游在知識的海洋。
⑶ 15怎樣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一、如何理解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的環境內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是校園特有的一種精神,是校園發展的理念,還是一種價值取向。校園文化是響應黨的號召而推出的一種文化,它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潛移默化的存在於師生的意識層面。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師生之間凝聚力的體現。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外在的精神面貌,是向外界展示的一種形象。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為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精神文化的載體。精神文化是更高層次的文化建設,一個學校的良性發展必然要有過硬的精神文化建設。精神層面的建設對學生的價值觀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於學生嚴於律己。
二、作為當代學生應該怎麼做
作為高中學生,需要不斷努力學習,用過硬的文化素養來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道德意識。校園文化的建設包括很多層面,例如,學校在倡導保護校園文化環境時,學生要不斷督促自己保護校園環境。學生還要起到模範作用,以自身微薄的力量來帶動校園一批人的意識覺醒。要堅決跟著黨,做新時代要求的合格學生。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刻苦學習
作為學生,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要刻苦,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要帶頭,在學習中起到模範作用,帶動全班共同努力,讓優秀成為大家的習慣。要攜手努力,與同學多溝通多交 流,共同進步。要全面發展,在學好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涉獵其它知識,不斷拓寬自己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要勤於思考,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學好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思想要不斷與時俱進,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學生自己更要追求道德上的進步,用不斷進步的文化素養,帶動和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2、發展創新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靈魂,國家需要創新性人才,這就要求新一代的學生不斷啟發自己,發展自己創新性的思維,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另外學生還要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不斷用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不能事事都故步自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培養自己的能力,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發展校園文化。
3、無私奉獻
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會尊敬身邊的老師以及老人,熱心服務社會,熱情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要有大愛之心,始終銘記黨的教誨,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事。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爭做志願者,在志願活動中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體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價值。要培養奉獻精神,多幫助身邊的同學。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作為一名學生,他自願去貴州支教,並且用自己的工資去幫助完善學校設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脫離困境。另外更有很多高中學生自發的去幫助班級里上不起學的孩子,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
⑷ 如何營造課堂氛圍
如何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的天地,教師講,學生聽,幾乎整節課都是教師的一言堂,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雲里霧里」。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展開自己的想像空間,對所學內容沒有深刻理解,沒有鞏固,所以遺忘得也快。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所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興趣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是何等重要,孩子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就會全身心投入,課堂氣氛自然也會活躍。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興趣呢?我在講課時,通過組織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等等,將學生的思維興趣在短短幾分鍾內調動起來。
二、塑造良好的形象及人格魅力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
教師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教學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往往看到有的同學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喜歡或厭惡該學科。所以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加強自身素養,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因為學生對這一學科感興趣是建立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的前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形成和發展優良個性品質。這樣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三、維持良好課堂氣氛需要好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課堂氣氛,表現在師生的精神面貌上,應當是熱烈而執著。首先教師必須始終熱情洋溢,精神飽滿,用自己振奮的神態來感染學生。課堂上,教師自己應有活潑愉快的情緒,手勢動作要靈活自然,語音聲調要抑揚頓挫,要向學生表現出各種形式的激奮狀態。其次,對學生來說,要學而不厭,時時躍躍欲試,處處津津有味,表現出一種對知識,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熱愛。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熱愛」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前提。傳統的教學理論中,提出了主體性、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等。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很重要。不但表現在學生學的方面,也表現在教師教的方面。教師有興趣,才能熱情洋溢,專心致志地教。學生有興趣,才能情緒高漲,聚精會神地學。總之,在這種氣氛中,整個課堂會變得生動活潑。教師不唱「獨角戲」,學生不是「旁觀者」。
四、教學語言精煉幽默是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催化劑
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感情、交換思想的橋梁,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教學語言精煉是教師應具備的良好素質,用詞的准確性,用語的嚴謹性,用句的邏輯性,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形成嚴謹的良好思維,收到「潤細無聲」的效果。教學語言幽默是教師應發揮的。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心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語言的幽默並不同簡單的說笑話講故事,而是通過挖掘教材內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動形象的比喻,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有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活躍課堂氣氛關鍵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只有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才可能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氣氛。有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我們要鼓勵學生獨立地進行知識探索過程,在探討中進行多方面檢驗和修正,當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後,就會積極主動地深入到課堂中來,與教師共同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課堂成為我們學習的樂園。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鬆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化學實驗,如用庶糖做「黑饅頭」,「魔棒」點燈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用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教具、新的板書等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促使學生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
六、運用激勵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的實踐告訴人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恆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麼,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更高,學習能力會更強。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於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並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
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溝通感情法:課堂上教師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語言、神態、手勢等方面。教師語言親切,神態自然,情緒飽滿。自然會消除學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反之,教師語言滯澀,神態緊張,情緒低落,必然會造成學生的不安、沉悶和懶散,使課堂成為一潭微波不興的死水。所以,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滿懷激情,進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學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溝通學生的情。此外,他們還會利用課前時間和學生交談,了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進行簡短的「攻心戰」,以加深感情融洽。
二、先聲奪人法:一堂課從一開始就象磁石把學生吸引住,學生興趣濃厚,較快地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三、挑起矛盾法:「矛盾是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有矛盾,才能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這里所說的「矛盾」,通俗地說就是學習中的「疑惑和不解」。對這些「疑惑和不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解開能力一層一層地逐步挑起,也可由學生自己挑起,教師再有選擇地交給學生。這好比平靜的水面投入一顆石子,學生思考、爭辯、究底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
四、直觀顯現法:形象直觀的手段很多,如通過影視再現、音樂烘托、實物演示、圖畫顯現……這些手段可創設一種可感可知、有聲有色、亦虛亦實的境地,給學生鮮明生動的形象和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其興趣和熱情。直觀的教具事先要准備好,顯現要把握住時機,以突發性、新奇性扣住學生的心。
五、幽默調控法:這里所說的幽默指的是一種詼諧的風趣。教學中教師如果總是運用一種單調、平淡的語言,有可能造成學生感知上的疲勞,精力的分散,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甚至學生的愜飯欲睡。而適時適度的幽默猶如一盤菜餚加入一點味精,解除了學生的疲勞,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此外,幽默的語言還能把抽象的東西通俗化、形象化,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幫助他們理解和接受知識。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幽默,既有可能使課堂由活潑走向失控,也易給人以虛浮的感覺。
六、激勵競爭法:每個學生都有著較強的進取心和好勝心,他們渴望自己的閃光點能在同學、教師面前表露出來並得到肯定。根據這種心理,把課堂當賽場,引進競爭機制,可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並讓大腦這台機器,開足馬力,充分運轉。其方式是多樣的,如對學生閱讀、解答、練習等情況進行打分評比,對優勝者或優勝組予以語言表揚、實物獎勵等。
七、分組討論法。上語法課多數老師認為難以上得活,筆者運用此法進行教學,效果很好。如講解「多重復句」時,擬了一組有代表的而又稍難分析的句子,要求學生以同桌前後的四個人為一小組進行組內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這增強了每個同學的參與意識,也調動了他們積極動口、動腦的興趣。其實,對聽說讀寫中一些問題都可進行小組討論,並對討論情況及時交換、小結,作出評價。
總之,如何營造課堂氣氛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探究的話題,對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益,培養積極健康的學生心理,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傳授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化學知識,這樣,教學效果肯定有較大提高。
⑸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1.創設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它能引發出人內心珍藏的天真和優良品質。老師只有熱愛學生、信賴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熱愛、信任,學生才能消除各種心理障礙,「親其師,信其道」並「敬而受教」。因而有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總是傾注著愛,努力創設和諧的情境。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用愛的方式使學生得到愛,又能讓學生學會愛,且學會給人以愛,給人以關心、幫助,讓學生在友愛、融洽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
2.把微笑帶進課堂。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的不同情感表現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緒,這是課堂氣氛形成的重要渠道。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高度健康與穩定的情緒。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教師良好的情緒使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心理優勢,創造一種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教師的樂教促學生的樂學。
同時,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的信息交流,而且也是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老師滿腔熱情地啟發、誘導、幫助學生,必使學生增強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而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也將給教師以精神慰藉並使教學更富有情趣。如此雙向情感交流、反饋,師生間就會逐漸形成融洽、默契、寬容和諧的心理環境,學生也敢於接近老師,並在愉悅中學到知識。
3.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光有愛心、熱情還不夠,還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贏得學生的佩服和信賴。因為教師的人格和威信,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1)正確地領會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形成一種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情境和氣氛,以便有助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起決定教學氛圍的基本性質和情調,起著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學氣氛也不能千篇一情,千文一調,應當因文而異。如教《周總理,你在哪裡》,要營造崇高壯美的氣氛;《變色龍》則要洋溢著戲謔與幽默的氣氛;有時。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前後感情基調也不盡相同,如《木蘭詩》辭親赴戰是一種依戀之情,而還家團聚則要洋溢著一種歡慶喜悅氣氛。總之,教學內容是創造教學藝術氛圍的憑借和依據,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氣氛與教學內容的情調一致。
(2)研究知識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人的情感過程和認識過程是密切相聯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總有一定的情緒和體驗相伴隨。如果課堂教學的知識難度超過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了原有知識基礎,學生就會迷惑不解,產生挫折和失敗感;如果知識過於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倦,激發不起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只有難度適中,學生經過努力能夠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學生就會本著一種高潮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這樣在課堂上就易於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3)把握住課堂教學的節奏,做到有張有弛。一節課內,講授要有緊有松,緊松適當;內容要有難有易,難易交替;語言要有快有慢,快慢合拍。這一方面可以照顧中下等成績的學生,使之能跟上老師講的進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的大腦疲勞有節奏的得到恢復,使學生聽起來有愉快的節奏感,讓學生在緊張而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學得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
(4)教學方法新穎有趣。前蘇聯教育學家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中不要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要因文而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學習氣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誘因,也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的誘因。教學中巧妙精當的導語,幽默詼諧的課堂講解,精巧的板書設計,促人深省的提問,新穎別致的直觀圖示,無不具有引人人勝的魅力,必使學生興趣盎然。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的方法遠不止上述幾點,關鍵在於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改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結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用良好的課堂氣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http://wenku..com/link?url=wsfb1CK-_CvUE0nBmSbRDyaoVUK1_d9pKIwqBPxcBQC
⑹ 如何加強藝術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四、加強師資培訓
要採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藝術教師隊伍,建設一支有敬業精神、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一方面是通過實施「國培」、「農培」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現有兼職藝術教師,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使教師盡快適應學校藝術教育的長遠需要;另一方面,錄用和分配教師時以專業技能為標准,同時兼顧錄用人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錄用和合理分配等形式要盡快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專兼職音樂、美術教師,使藝術教育能夠正常開展。
五、強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環節。首先學校應嚴格執行《中小學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要求藝術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堅持「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聽課、教學反思」,注重指導過程,以探索、實踐生成式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扎實開展教研組活動,加強隨機聽課,建立反饋機制,撰寫教學反思,找出薄弱環節,對症下葯,共同提高。比如在音樂課中採取「聽、唱、奏、賞、動」的愉快教學法:「聽」——引導學生專心聽音樂;「唱」——指導學生把歌唱好唱准;「奏」讓學生參與各種表演歌曲樂曲的活動;「賞」——讓學生欣賞大量的中外名曲;「動」——讓學生通過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在美術課中,讓學生「聽樂曲,想意境,邊聽邊畫」,把音樂、繪畫、工藝融為一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樂感,又給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其次,要加強學科滲透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僅是專業教師的責任,各科教材都是各個領域中美的極致,所以每個學科都應認真挖掘美,各科任課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美,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這才是藝術教育的真正普及。比如語文課,教師把語文、音樂、美術有機地融在一起,課文的掛圖、多媒體的動態演示,配上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很快就領會了課文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學生不但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獲得美的感受,領略了自然美、音樂美、色彩美、語言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六、建設藝術團隊
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學生藝術團體的建設,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成立舞蹈、器樂、合唱、繪畫、書法、電腦繪畫、鼓號隊等各種藝術興趣小組。我們採取教師按學生特長挑選學生及學生自願報名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編組,學生人人參與,提高了學習興趣,獲得了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七、開展藝術活動,展示學生的藝術才能
藝術活動是以藝術教育為宗旨、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前提、以關注學生成長為核心、以激發個人潛能為目的的活動之一。在學校整體教育環境中,藝術活動以其特殊的教學內容,承擔著人才培育的特殊任務,對培養學生美好的品格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應為學生搭建展示藝術才能的舞台,組織各類活動和演出,多途徑、多角度地展示學生的藝術成果。還應定期舉辦藝術節、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給學生搭建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台。這樣既能促進德育和美育工作,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藝術性的特點。
⑺ 為 「如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合理的建議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場所,它既有教育形式活動本身內涵的隱性影響,又有學校非課環境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隱性課題,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等特點,在對於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環節中都應力能站到「藝術」這個視角上,營造品味高、高蘊含,高度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
一、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園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筆者膚淺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
我們知道《中小學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禮儀規范》等條文比較全面地告訴每一個學生應該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同時學校將諸如學校的「三風」辦學理論等一些重要的文字、圖片放大上牆,讓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天時時能見到,從而強化了對他們行為的規范作用。而在各班的班規集中體現了各班的具體「班情」,有的放矢地提出本班努力的方向和行為准則,從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還有學校的其它功能室的相關制度,也對樹立良好校風起著促進和保證作用。
(二)校園文化的警示和約束功能
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大的規范條文對學生固然能起到規范教育作用,但它是比較籠統的要求,而採用禁止、規勸語氣擬定出一些帶有具體要求的標語,可直接對學生進行給予必要的約束,對學生教育也十分行之有效,如在用水的地方寫上「水是生命之源,請節約用水」等諸如此類的標語文字,對學生的行為要求簡單明確,具有一定的警示和約束作用,久之,則會使學生從約束中產生自覺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
(三)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
教育家陶知先生曾經說過十分深刻的一句話:「熏陶和督促兩種功能比較起來,熏陶尤為重要。」一個人只有從心靈深處對一種道理和思想產生深層的認知,才能表現出良好的行為談吐。優美舒適的校園可以使學生心曠神怡,身心愉悅,自然地產生一種熱愛大自然、熱愛學校、熱愛社會、熱愛他人的健康情感。緊張學習之餘,一項有益的文體藝術,可調節情緒,身心得到放鬆。這些熏陶雖然是隱性的、潛移默化的,但它是深刻的,沁人心脾的教育,其教育的功能是其它方法難以替代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園文化環境教育的作用形象地比喻為「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
(四)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
採用活潑多樣的形式,如,文化藝術節、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科普活動、校運會、讀書活動徵文等,用正面、健康向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從而激發他們崇尚、思賢、向上的上進動機,這樣遠勝於乾巴無力、蒼白空洞的說教。
二、校園文化的組織實施
校園文化的組織和實施,需要嚴密的組織領導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因此,學校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創造性地藉助於特色活動,使校園文化整體化,藉助於英模人物事跡、圖片使校園文化人格化,藉助於學校的校園景觀、儀式實現校園文化的情景化,藉助於規章制度使校園文化不斷強化。
(一)形成全員統一的價值觀念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校園精神,是校園人的價值觀念問題。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是以高尚的價值觀念為主導的。況且,校園文化的主體是人,因此這個群體必須要形成共同統一的、正確的價值觀念,且這種正確的價值觀念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然而,在觀念中要形成全員共同的價值觀並非易事,加大思想工作的力度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無凝是重要的舉措。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是影響師生心理導向的直接目標。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一不重視心理環境的影響作用,我國古代的荀子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義大利教育家維多利諾認為,良好的學校環境有利於師生的工作與學習。事實證明,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有利於人際關系的協調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是個人心理環境健康與否的重要條件。而個人的心理環境又決定了他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校園的心理環境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心理環境給師生員工以不同的影響,所以有遠見的學校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視心理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和思想品德工作中的作用。
2、不斷提高教師的個體文化
教師的個體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起著潛在而又深刻的影響,教師的思想觀念、道德風貌、修養水平、言談舉止、個性風格等,都對學生的心理發生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眼神、語言語調等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的行為習慣、儀表儀容以及待人處世方式,也會對正處在求知慾旺盛階段的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形成良好的校風,營造德育氛圍
校風是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風格,是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的、突出的、穩定的行為特徵,是全體師生員工的精神的集中體現,它由學校領導作風、教風、學風等幾部分構成,校風一徑形成,對師生的品德、意志、思想和行為等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學校的教學質量是產生巨大影響的。一般來說,良好的校風是經過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在校風建設中,學校領導作風是關鍵,教風是核心,學風是基礎,所以培養良好的校風,應從學校領導和教師入手,由學校領導作風的轉變帶動教風、學風的轉變。
(三)規范制度,提高德育實效
學校規章制度,實際上屬於一種文化約束,它要求師生員工的活動必須符合一定的社會准則,同時規范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和途徑,它的目的在於形成學生自覺遵守規范的習慣,並內代為一種心理約束力。為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失時機地有針對性地在形成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加強規范的訓練,讓學生在正反兩方面的教育活動中知章明理,提高自覺性。
總之,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確立,高尚道德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健康審美情趣的提升,無不受到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影響,我們應該從校情出發,發揮自身優勢,充分挖掘本校的文化潛能,精心設計、培育、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以此來提高學校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⑻ 如何將校園的藝術氛圍得到提升
藝術氛圍是很難營造的,想要以營造藝術氛圍的話,就要多看開展這方面的活動。學校文化節這些都是很有必要開展的
⑼ 怎麼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一、領導重視,措施到位。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滲透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方面面,需要全員重視和參與,針對這一特點,我校逐步建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體系,學校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校園文化建設實施細則和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制度,學校校長親自抓,學校少先大隊、各學科教研組、班級、師生組織協調,齊抓共管,明確工作職責,落實工作任務,在學校統一主導下緊緊依靠廣大師生,整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為促進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向標准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證。
二、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體現,是育人的重要途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潛力,廣泛運用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在此方面我們主要抓了四點:
一是抓好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
根據新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目前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我校堅持結合學校和社會生活實際,開展了德育系列教育為主題的三大主題班會,即:養成教育(主題有: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朋友與友誼、我心中的偶像、自信與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題有:感謝父母、感謝老師、關愛、名人激勵我成長等);心理輔導(主題有:如何適應新環境、克服心理壓力,做生活的強者、心理調試——相信自己、如何正確對待失意等)。有時還邀請家長參加,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如劉曉紅老師的主題班會——感謝父母,生動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擁而泣,班主任及前來聽課的兄弟學校的老師也留下了感動的眼淚,並響起了陣陣掌聲。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得到了家長、社會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
二是堅持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
我校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如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誠實守信教育等等。話語雖不多,但非常注重實效,在庄嚴的國旗下,嚴肅的氛圍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國旗下的講話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三是發揮媒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我們充分利用好廣播、櫥窗、黑板報等校園文化設施,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努力營造正確的輿論氛圍,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開辦了紅領巾廣播站,除了宣傳學校好人好事、扶正貶邪外,還根據學生年齡和興趣特點,在不同時段設計了不同的廣播板塊,大大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2010年秋季,我校在中心小學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又投入資金10萬元,添置各種高標准櫥窗、名人名言宣傳牌、警示牌、建校園文化宣傳欄100餘塊。櫥窗、黑板報也成為學校專題教育的宣傳窗口,走進校園不同形式的宣傳牌、警示牌、學生藝術作品展示、教師、學生風采展示等文化氛圍,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是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搭建個性發展平台。
我們充分廣泛地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為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搭建起一個又一個發展平台。如「創建縣級藝術校園」、「我讀書我快樂」、「珍愛生命,拒絕毒品」、「拒絕管制刀具進校園」、「節約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等專題活動,既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拓了同學們的視野; 「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比賽」、 「元旦文藝匯演」、「手抄報比賽」、「書畫大賽」、「六一學生特長展示」等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表現舞台,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消防應急演練」、「地震應急演練」等實踐活動,讓師生學會面對突發事件緊急自救的知識,大大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學校堅持每年評選安全小衛士、學習小博士、文明小標兵、小舞蹈家、小畫家、神剪手等,全校50餘名學生的書畫作品在全國、省、市獲獎,學校也多次被中國少兒報社、全國藝術教育學會評為優勝單位。
通過廣泛開展各種課內外活動,進一步凈化了校園文化,抵制了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抑制了低級、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了校園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發展,也推動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三、扎實抓好品行養成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反映學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我們突出抓了兩個方面:
一是完善「他律」,倡導「自律」。
通過《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實施及校規、班規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熟知並達到學校生活中具體的行為要求;建立良好的獎懲與激勵機制並及時分析總結學生品德行為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在班級中創設產生良好行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形成「他律」。有了嚴格的他律,還要輔之以受教育者的內心自律。因為一個良好言行習慣的養成通常都需要經過自覺地練習和實踐才能定型。我們鼓勵並提倡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通過樹立榜樣,創設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習慣的主人而不是奴隸。良好的言行習慣形成的過程是一個人將外在的要求內化為自身需要的過程。我們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堅持依據《守則》、《規范》學校制定考核細則,對全校每位學生實行一日一記載、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評比,對各班考核前五名優秀學生在校園櫥窗張榜公示進行表彰。
二是扎實抓好生活細節,促進養成教育。
在師生中廣泛倡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等古訓和格言,提倡「寓卓越於平凡,寓成功於細節」等理念,及時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等集體輿論手段,並與家庭教育達成共識,通過家長培訓、學校教育、社會配合等,架起家庭、學校教育的橋梁,讓學生真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經過不懈努力,我校全體師生講學習、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已蔚然成風,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學校被評為縣級示範學校,襄陽市家長示範學校。
四、創建優美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硬體」,沒有完備的「硬體」系統,校園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為了優化育人環境,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們從辦學宗旨、辦學理念、學校歷史、發展規劃、師生規范等方面綜合考慮,形成特色鮮明、統一和諧的校園形象。
1、加大經費投入,科學規劃校園整體布局。
我們以優化育人環境為切入點,以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為突破口,以創建「縣級名校」為發展目標,不斷加大經費投入,近三年我們投入資金20餘萬,硬化了籃球場、修建了環形跑道,添置了籃球架、乒乓球台、單雙杠等體育設備10餘套,添置各類體育器材100餘件。對校園進行了布局調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已完全分開,美化綠化了整個校園,使學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達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校園美麗幽雅,學校被湖北省教育廳評為綠化合格學校。
2、重視人文建設,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處處是教育之地」 ,是我們力求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學校文化特有底蘊的校園建設原則。走近校門,「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大型標語,激勵著師生拼搏進取;進入校園,「愛國、文明、求真、進取」的校風,「厚德、博學、自強、奮進」的校訓,「博愛、嚴謹、敬業、奉獻」的教風和「自主、好問、樂讀、精思」的學風,莊重、醒目,催人奮進;「用藝術點亮人生,用行動實現夢想」、「請講普通話、請寫規範字」等警句,耐人尋味,時刻激勵著學生的鬥志;文化長廊中的《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社會主義榮辱觀》時刻提醒著學生;大門兩側,《中國地圖》、《世界地圖》讓同學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時刻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走廊中,學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質教育的成果。潤物細無聲,牆壁會說話,花草也賦詩,設施能啟智,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知識的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把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3、人人參與,構建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
教室是學生在校園里感情最深、影響最大、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對他們潛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環境,也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挖掘潛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園整體規劃的同時,學校還創造性的讓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年級、班級文化建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設計的班級環境,凸現出班級特色和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教室的牆壁變成了學生學習創造的天地。教室的窗戶玻璃上學生們自己剪出的各類藝術作品,成了學生展示特長的舞台。走進教室如同走進了知識的海洋,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欄目。一扇扇別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門脫穎而出;彰顯個性的班風折射出班級特色;室內的環境設計別有新意:名人畫像、名言格言、學生書畫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社會一角」使學生對社會多一份關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責任;「學習園地」展示了學生各類優秀作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心裡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班級之星」帶動了全班,堅定了信心,每一顆「星星」都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驕傲的告訴同學和老師: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嚀」讓孩子們讀懂了父母的融融愛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華。經過一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班級文化建設又成為了我校另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班級藝術作品展示,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五、樹立可學的師生楷模
榜樣的主要功能在於示範和激勵,激勵是第一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榜樣的作用必然更大。我們非常重視挖掘師生中的積極因素,樹立榜樣,大力宣傳,讓榜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如在文化牆中開辟專欄展示「教師風采」;對在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以及榮獲各種榮譽的教職工、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畫家,及時通過光榮榜的形式進行公開表揚,並在每學期開學典禮上公開表彰;各年級,各班也成立了「進步之星」、「星光燦爛」等宣傳欄,及時表揚在年級、班上有進步的學生。這樣,既讓受表彰的師生擁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又讓他們感覺到肩上的責任,同時更為學生樹立起可學、可追趕的榜樣,讓師生明白榜樣就在身邊,讓榜樣成為鞭策自己和激勵他人的力量,讓學生更加信任和熱愛自己的老師和校園。
⑽ 如何讓校園文化更豐富多彩
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裡「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正是認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使其成為全面育人的輻射源,成為素質教育的能量庫,成為一部無聲的教科書。 一、 環境育人,凸現教育無窮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個牆壁都會「說話」。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賦牆壁、磚壁生命,讓牆壁說話,並使其成為陶冶學生的「主體的畫,無聲的詩」。 1、走廊藝術,成為孩子們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們的每個班級的走廊里,都有一張張圖片,,那是大家的傑作,校園走廊成了學生們引以為豪的領地。 2、教室布置,是孩子們各顯神通的絕佳時機。教室里分布了各種各樣的版塊,版塊上有不同的名字「佳作園地」「我們的故事」「成長的足跡」……學生優秀作品,成長記錄,美術作品都在這里展示,從而形成了每個班級不同的文化氛圍。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汗水在這里凝聚,智慧在這里閃光,個性在這里張揚,夢想在這里起航…… 3「溫馨提示」是孩子們品德形成的又一個途徑。走進校園,你會發現草坪上有孩子們溫馨提示:「建設明校,做文明人」、「手留情花自香,腳下留青草如茵。」「學校是我家,潔凈靠大家」……這些兒童化的語言對學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主題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活動是學校生命力所在,活動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於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結合重大事件,傳統節日,法定節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月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2.開展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如:四月份「讀寫大賽」五月份「勞動教育」六月份「春季運動會」九月份「感恩教育」十月份「愛國教育」……從而豐富師生文化生活,增強校園文化氛圍。 3.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要求每個班級每月出一期黑板報,舉行美術,書法,足球,剪紙等興趣小組,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高尚師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1、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期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在學生面前,老師是一本無字德育書,學生時刻都在閱讀,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工作。每學期我們都要進行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廣泛開展了師德師風教育,深入學習師德規范,涌現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開拓創新的先進典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2、狠抓制度和規范建設。明確嚴格的校規和校紀是強化校風的重要方法,我們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學校的特點,制定了校訓,校風,校歌等,制定了一系列的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嚴格抓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開展班隊會評比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聯系社區,繁榮文化建設。 1.學校作為社區的一部分,同樣學校文化建設是社區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更重要的是帶動整個社區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成立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與溝通,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庭的文明與和諧提高家庭教育效能,從而達到對社區的文化輻射。2.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推動校園文化,使之成為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窗口。 總之,校園文化已經為一種全方位的塑造教育生命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熏陶下,楊樹林中心小學已經成為充滿思想和智慧的校園,學校真正成為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