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三昧意味著什麼

藝術三昧意味著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2 09:48:21

『壹』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是什麼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詩句出自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是作者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於詩情畫意。作者通過這首詩,含蓄地表達出一對彼此傾心的戀人,在黃昏相約時唯美而傷感的情感。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原詩的意思是,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節日這天,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寓意團團圓圓,美滿幸福。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各式各樣精美的花燈匯聚街上,令人目接不暇。點燃花燈,伴隨美好的願望放入河中或是飄散在空中,祈福許下願望能實現。此外,元宵節還有猜燈謎、放煙花、逛廟會、耍龍燈等傳統民俗活動。

「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後」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讓整個意境得到升華,頗具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並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定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後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後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後」提示,深得藝術三昧。

『貳』 《藝術三昧》里的藝術三昧簡介

簡介
編輯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要統一,又要多樣;要規則,又要不規則;要不規則的規則,規則的不規則;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 ——豐子愷

主要內容
編輯
選自《豐子愷文集》
節選: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的三昧境。在一點里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只見
一個個體。所謂「一有多種,二無兩般」(《碧岩錄》),就是這個意思吧!這道
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實是藝術的一般的特色,美學上的所謂「多樣的統一」,很
可明摻地解釋。其意義:譬如有三隻蘋果,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則地並列起來,
就是「統一」。只有統一是板滯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們觸亂,東西滾開,就是
「多樣」。只有多樣是散漫的,是亂的。最後來了一個畫家,要照著它們寫生,給
它們安排成一個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兩個靠攏在後方一邊,餘一個稍離開在前
方,——望去恰好的時候,就是所謂「多樣的統一」,是美的。

『叄』 藝術三昧的讀後感300字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肆』 月上柳梢頭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月亮升起在柳樹梢頭,這是一種視覺效果,其實月亮是在天空中的,但是抬頭往上看,就會有這種月亮在柳樹梢頭的感覺,此句出自宋.歐陽修《生查子》。

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後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4)藝術三昧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

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

『伍』 詩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理解

這句話的意思是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既是古訓,又是歷代文人富於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一方面是反映時事,另一方面是為現實而作。

該句是出自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與元九書》,白居易從自己的勤學苦讀,談到仕宦之後潛心詩歌創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響,在總結創作經驗時,著重談到文學創作與現實的關系,得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結論。這篇散文平易流暢,洋洋灑灑,思想感情坦露無遺,語言文字通俗淺白。

選段原文如下: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白話文釋義:因家庭貧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歲我才應進士試。考中以後,雖然專心於分科考試,還是沒有停止做詩。到了做校書郎的時候,詩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時拿出來讓足下這樣的朋友們看。大家一見都說寫得工巧,其實我並沒有達到詩作者的水平。

自從到朝廷作官以來,年齡漸長,經歷的事情也漸多,每逢與人談話,多詢問時政,每逢讀書史,多探求治理國家的道理。這才知道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這時候,皇帝剛剛繼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屢次下詔書,調查人民的疾苦。

(5)藝術三昧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與元九書》寫於元和十年(815年),當時四十四歲的自居易正在江州司馬任上。從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後,經過十多年的宦海風波,被貶到江州當一名有職無權的司馬,經歷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內心充滿憤慨和憂傷,思想上也不免矛盾和彷徨,這時收到時任通州司馬的好友元稹寄來的《敘詩寄樂天書》,乃思前想後,有感而發,在寒冬臘月的偏僻小城裡,寫下這封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長信。

白居易作文和他寫詩一樣,思想感情袒露無遺,語言務求通俗淺白,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篇文章是在吸取前代和同時代作家所提出的詩歌創作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形成自己的詩歌理論的綱領,總結他創作政治諷諭詩的經驗,觀點鮮明,文字生動流暢,有較強的說服力,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這篇散文在簡要地敘述他寫作這封信的目的之後,以大量篇幅,列舉文學史上大量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簡潔的語句,敘述歷代詩歌發展變化的概況,闡明《詩經》以來反映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

他從「六義」著眼,強調「風、雅、比、興」是「六義」的精髓,並從「六義」的興起、削弱,以至逐漸衰微、消失,評價不同時期的詩歌創作,雖然還不能概括從上古到中古詩歌發展的全貌,但基本上能自圓其說,成一家之言。

他還提出詩歌的內容必須做到「根情」、「實義」,就是說詩歌所體現的感情和意義,正像植物的根和果實一樣;而形式上的「苗言」、「華聲」,是指詩歌的語言和聲韻只是苗和花。只有根深,才能葉茂,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說明詩歌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即內容是詩歌的根本,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只有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才能發揮它的社會功能。

『陸』 藝術三昧的賞析是啥

豐子愷的「藝術三昧」賞析:
人類生存在世界,不是孤立的存在,是人與人共同組成了社會。「本我」與「舍我」,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出權衡和選擇?「本我」,是尊重個體的需求和滿足。「舍我」,便是在某種程度放棄個體的需求和滿足,從而尊重全體意志或方向的需要以及整體目標實現。供參考。

『柒』 藝術三味,豐子愷寫的。

何謂「藝術的三位境」,就是所謂「多樣的統一」,是美的。要統一,又要多樣;要規則,又要不規則;要不規則的規則,規則的不規則;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 哲學上講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而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對矛盾!!共性裡面有個性,個性裡面有共性。實在太拗口,發一個鏈接給你,希望對你有用http://..com/question/186099652.html

『捌』 豐子愷的作品藝術三昧里的「一有多種,二無兩般」是什麼意思

原義為『平等即差別』。豐子愷的解釋是,一點里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只見一個個體。假如有絕對完善的藝術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筆里已經表出全體的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筆改變一個樣子,全體也非統統改變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筆除去,全體就不成立。換言之,在一筆中已經表出全體,在一筆中可以看出全體,而全體只是一個個體。

『玖』 書法中三昧是指什麼

《書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
一般來說,寫書法是用生宣,這樣可以有墨的韻味,熟宣可以反復暈染,畫工筆比較合適.
傳統書法中無「黑體」一說,但在現代美術字、印刷字體中的確有「黑體」字。
詞目 力透紙背
發音 lì tòu zhǐ bèi
釋義 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出處 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示例 意在筆先,~。(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力透紙背
書畫中的「力」是點畫、線條形質、作者內在精神的一種表現,較為抽象。從具體運筆去看,如果能中鋒行筆,即行筆時筆毛均勻鋪開,筆心在筆畫中行走。
手臂的力量能通過柔軟的筆鋒切進到紙中去,這就叫「力透紙背」。如果行筆時筆毛擰得變形了或扭成一團、筆毛沒調整好,沒有使它均勻鋪開,筆毛像抹油漆一樣從紙上掃過。這樣的筆畫是「抹」出來的,像墨豬,就無從談筆力了。筆畫的力度與線條的粗細、長短沒關系,關鍵在於作者調整駕馭毛筆的能力,和運用中鋒行筆。
從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細小的筆畫,雖細若游絲,但力若千鈞。從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中,你能感覺到畫筆凝重,筆筆如鐵鉤銀畫。這都是力透紙背的典範之作。
「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稱呼最早見於清代康有為所著的《廣藝舟雙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隨筆》。內容一般是表達造像者祈福消災的。。它的書法藝術是在漢隸和晉楷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從而形成了端莊大方、剛健質朴、既兼隸書格調,又孕楷書因素的獨特風格,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體的代表。
「龍門二十品」計有:《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撅造像記》、《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司馬解伯達造像記》、《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新城縣功曹孫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記》、《邑主高樹和維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記》、《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造像記》、《邑主馬振拜和維那張子成卅四人為皇帝造像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幼孫造像記》、《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記》、《北海王國太妃高為亡孫保造像記》、《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輔國將軍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陸渾縣功曹魏靈藏造像記》、《安定王元燮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記》、《齊郡王元佑造像記》、《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記》。

『拾』 書法中三昧是指什麼

《書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
書法用生宣紙還是熟宣紙?

一般來說,寫書法是用生宣,這樣可以有墨的韻味,熟宣可以反復暈染,畫工筆比較合適.

書法里有"黑體"嗎?

傳統書法中無「黑體」一說,但在現代美術字、印刷字體中的確有「黑體」字。
如何看待毛澤東的書法在藝術上的成就?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數千年來,中國書法藝術不斷完善和發展,形成了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等書體。井涌現出了許多獨步書壇、自成流派的書法藝術大師,毛澤東即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毛澤東一生里對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感情,無論是軍旅倥惚之中,還是陝北窯洞的燈光之下,直到他進城坐定菊香書屋之後,他那隻筆耕耘不止,流淌出俊逸瀟灑而又豪氣的墨跡, 書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毛澤東書法藝術他初練魏碑,酷愛王羲之、王獻之之風格,後深得張旭、懷素狂草之神韻,汪洋恣肆,任意揮灑,獨具豪情奔放之個性。尤其是草書,傲然不群,自成一體,用「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來形容毛澤東的書法恰如其份

閱讀全文

與藝術三昧意味著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