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學習文科
一般而言,文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是不少的,但有些內容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運用。因此,我們在學習文科的過程中,不要單純的背誦,而是需要加強自己綜合能力的訓練。
好的方法
方法/步驟
第一 基礎的掌握。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文科的時候,總覺得感到信息量太大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如歷史、地理。實際上,我們在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書本的知識點有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和認識,最好能夠把這本書大致的通讀一遍,這樣印像就比較深刻些。如歷史這門課程,我們可以看到有大字和小字,一般而言,大字的文欄位落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和記憶的,不少都是基本的常識和理論;而小字,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了解一些,多半是相關知識點的延伸,可以當作課外閱讀來學習。
第二 適當的閱讀。我們在學習文科的時候,可以適當的閱讀一些課外的書籍,對於學好文科還是有不少幫助的。如果我們對文科的一些內容比較感興趣,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和文章,能夠更好的加深知識點的理解。畢竟學習文科並非完全需要大量的記憶,興趣和理解還是很重要的。
第三 多去思考。我們在學習文科的時候,需要平常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能夠有助於我們學好文科。我們在學習某些文科課程的時候,可以自己提出一些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這樣還可以有效的鍛煉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四 做些題目。我們在學習文科的時候,還需要適當的做些練習題。不過,題量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題目來訓練,掌握基本的答題思路和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每次學完一個單元以後,適當做些題目來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看看掌握了哪些知識點。
第五 培養綜合能力。我們在學習文科的時候,需要能夠把幾門課程融會貫通起來,而不是「單打一」。一般而言,歷史和地理是有著密切的聯系,兩門課程適當的有機結合,對於鞏固知識點,還是有些幫助的。此外,我們平時可以進行系統的歸類和總結,也是很不錯的方法。
B. 文科怎麼學才能學得好
1、以學為先。學習是正事,理應先於娛樂,一心向學,氣定神閑,心無旁騖,全力以赴,忘我備戰。
2、隨處學習。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里記憶詞語,背誦公式,破解疑難,調整情緒。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餘時間,經過日積月累,效果很可觀。
3、講究條理。將重要的學慣用品和資料用書立或指向裝好,分類存放,避免用時東翻西找。每天有天計劃,每周有周計劃,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
4、學會閱讀。學會速讀和精讀,提高單位閱讀量。學會讀一本書或者一個單元的目錄、圖解和插圖,提前了解內容,獲取更有效的信息。當積極的閱讀者,不斷的提問,直到弄懂字里行間的全部信息為止,特別要弄懂知識的起點和終點,梳理好知識要點。
5、合理安排。該做啥時就做啥,在合理的時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馳。比如抓課堂效率,當堂聽,當堂記,當堂理解,不理解的話課下或者當天找時間主動找老師請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時間,勉勵自己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夠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動靜相宜。比如堅持緊跟老師步伐復習,不誤入歧途。比如堅持勤睜眼常開口,對課本上的東西多看,對未懂的內容能多問。
6、善做筆記。尖子生往往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不是事無巨細全盤記錄,特別善於記下老師補充的東西,課本上沒有的東西特別是思維方法更是認真記錄。能及時整理筆記,對老師強調的重要知識點格外注意,特別注意讓知識系統化,積極思考能解決什麼問題。
7、作業規范。認真審題,冷靜應答,把每次作業當作高考,作業工整,步驟齊全,術語規范,表述嚴謹。規范不僅訓練仔細認真品質,更能養成細心用心習慣,從而激發學習潛能。
8、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這一條是重中之重,應貫穿於聽課、做作業、復習等各個階段。比如:做完一道題後,要對答案,這里應有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弄清這道題考的是什麼,用了哪些方法,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怎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9、學習互助。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相互交流心得。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10、自我調整。不迴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松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從一點信心都沒有逐漸到有了堅強的不可動搖的信心,通過努力,去想了、去做了。
C. 怎樣學好文科
不知道你是大學還是高中,姑且把你當高中看待。首先,文科絕對不僅僅是背誦和記憶這么簡單,如果真這樣那麼所有偷懶的、愚蠢的都去學文科了,按這個道理理科生的競爭壓力就小多了,況且理科錄取率也比文科高得多,但是理科生中間不照樣那麼多考不上大學的?所以此點不成立。從課程編排來看,政治包含政治經濟哲學三個板塊,是為讓人理解現代政治經濟生活,歷史使人明智,地理使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文地理包含城市和鄉村生活,另還有天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多讀書是絕對有好處的,不是為鼓勵碰運氣猜題,見多識廣到哪裡都是有好處的,最重要的是融會貫通後你的知識就是轉化成你的分數!從學習方法上來說,建議准備錯題本——這不是創意,但是很實在。你的歷史題目錯了,你要明白它是哪裡錯了,有根本原因有直接原因有誘因,有直接影響有間接影響,你要結合當時的背景來作答。可以自己編寫編年史,如果是近代史的話更加要注意結合中外同期發生的事件,這樣可以比較簡明地了解發生背景。地理中間的人文地理很多涉及到城市規劃,如果平時能多關注這類新聞,作答時也會輕松很多,天文地理主要以計算居多,這點要根據老師進度來,多做題就顯得很重要了,因為每一年高考一般文科考生錯得多的選擇題就是地理,而且要錯的話是連錯。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各科的目錄,多數老師和學生都會忽略,只有當自己能根據母目錄列舉出子目錄時才證明自己完全掌握了課程框架。目前就想起這么多了,畢業兩年了,有點模糊。
D. 學習文科的方法
最近有幾個高三的文科學生到學大報名,我發現他們都算是刻苦努力的學生,之所以目前成績不理想,主要是對於文科的學習方法掌握的不好。我特意上網找了一些高中文科的學習方法文章。這些文章有各地各年的高考文科狀元的現身說法;有在教育一線老師的寶貴經驗;有正在學習者的切身體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它山之玉」一定會給大家帶來收獲!高中文科學習方法要訣1、高中文科包括: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2、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記憶量大。由於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採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於理科。(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里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3、文科課堂要訣(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麼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後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那麼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麼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4、文科課外要訣(1)作業特點文科的作業分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主要幫助你記憶。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後,等於把它們整理在作業本上。這類作業可作為以後的復習材料。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這類作業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這類作業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系。如語文課後,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後語;歷史課後,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2)課外知識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麼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志,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麼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麼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3)談古論今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裡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夥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裡聽別人說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里所想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裡「交流」到很多知識。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現……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表你的意見,發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現錯誤要及時改正誰能在「會學」上取得突破,誰就能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明年七月。----史平手記也許是上帝的有意賜予,上大學前的文科學習,筆者幾乎是完全*自學完成的;在大學學習期間,老師們又逼著我學會如何學習;站在中學講壇上十多年,學生們常常用殷切的目光向我叩問:老師,怎樣才能學好文科?奔走到各校指導教研工作,一個聲音不時在提醒我:在錯誤的路上奔跑有什麼用?正是這樣的經歷,使我逐步形成了這樣的信念:如果掌握了正確的學法並堅持不懈地實踐,任何學生都可以高效率地學好文科。那麼,明年就要參加高考的文科生們,你們是否已經掌握了較好的文科學習方法?一、高三文科生,你是否會學習文科?我曾經對高三文科生的學習方法問題搞過專題調查,總的感覺是文科生們尚未能很好地「學會學習」。主要表現為:第一,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缺乏科學性,如睡眠時間不能保證,文體活動時間被擠占,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這當然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第二,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如過份地依賴對教材的閱讀而很少採用做筆記、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學習方式;很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變成了閱讀就是背書,這顯然不利於歸納、比較、分析和概括等學科能力的培養;對考試麻木不仁,消極應付而很少進行研究,積極應對。這種被動學習的態度與行動,顯然與「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第三,記憶方法尚未優化。毫無疑問,文科各學科「主體知識系統的基礎還是必須識記的,這是學好文科的基礎,也是順利應試的前提。調查表明,無論是識記的內容還是識記的方法,文科生們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這當然不利於知識的鞏固,也不利於備考。簡言之,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不少文科生離會學習尚有不小差距。顯然,誰首先在「會學」方面取得突破,誰就更有把握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更關鍵的問題是,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最後。二、學好文科必須重視的五個基本環節深信每個高三文科生都想走上學習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事實上,只要是在學習,不管是否意識到,人們都在選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只不過所用方法有優劣之分罷了。學習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幫助文科生在今後的一年間順利前行,取得優異成績,更能成為一個人的寶貴財富而讓人終身受益。其實,達爾文早就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那麼,學好高三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樣去掌握這些方法呢?筆者以為首先必須抓好以下五個關鍵環節。1、教材的閱讀閱讀是「學習之母」。它既是學習的開端,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研究表明,閱讀後的記憶率要比聽講後的記憶率高出1.66倍。當然,看書未必是閱讀,只有讀懂了至少是用腦了才能算是閱讀。那麼,從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閱讀文科教材?從閱讀的步驟看,首先是要經常看看目錄及其教材內各章節下的子目。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各子目之間的關系和核心內容,因而是學習的導游圖,經常加以瀏覽,就能對教材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瞭然於胸。如閱讀《中國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錄就不難發現編者將中國古代社會分成了六章六個階段,其中從第二章開始分五個階段介紹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歷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下面又設八節,實際上是從制度、政治、社會經濟、疆域、民族關系和文化等方面論述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發展狀況,其中「大一統」的特徵非常鮮明;而第五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的介紹,則是從「繁榮」的角度切入,以八節的篇幅分別介紹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變革、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時代特徵可謂是一目瞭然。順便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學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現,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當大,高三文科生在閱讀時應當予以適當的關注,因為高考將會體現這些成果。關注的最佳捷徑就是鑽研《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說明》(俗稱「考綱」)中的「考試內容」,看看它的框架結構及重要的知識點的表述與教材有什麼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錄,看看其框架結構、基本線索和重要觀點有什麼變化,新舊版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就極為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情況。第三是關心教師及各類媒體的介紹,如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經不再「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其次是在對每個章節的閱讀時要重視尋找「靈魂」(或者說是「中心思想」)。社會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編者為什麼要把這一內容放進教材?他想藉此說明什麼問題?他又是通過什麼材料來說明問題的?重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有助於養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靈魂」常常表現為是隱性知識,它並沒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來,而是隱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系,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就中國」就是蘊藏在中國近代八十年抗爭與探索史中的歷史結論,但教材並沒有直截了當地這么說;又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是中共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正確決策的結果,但教材也沒有這么說。顯然,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而且,還完全可以從其它的角度得出的結論。第三是確定並用各種標記劃出學習目標,以便於日後復習時一目瞭然,更可以明確基本的知識點。從閱讀的技巧看,要特別注意四點。一是要重視關鍵詞(又稱段落主題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後一句。要想一想,支撐它的依據是什麼?二是要善於把標題變成問題對自己提問。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就可變為:中共為什麼要組織戰略決戰(背景)?戰略決戰是怎樣進行的(過程)?戰略決戰產生了什麼影響(意義)?三是如需對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瀏覽—自我提問—閱讀—復述」的程序進行閱讀。四是如需較長久地記住的知識,可使用「考試通過器」(又稱三r體系):閱讀(read)----逐段閱讀,弄明白作者在這一段中講了什麼,重點是什麼。這是關鍵一步,必須弄懂。記錄(recond)----對所閱讀的教材有選擇進行劃線,或歸類製表。背誦(recite)----對所劃的東西掩卷回憶並背誦,最好是出聲地背誦,背對為止。在時間分配上,背誦時間佔50%較為適宜。2、課前預習與課後復習課前預習是高效地學習新課的基礎,但不少文科生對教材的預習向來是忽視的,其後果是聽課時心中無數甚至於是不得要領,只得忙於生吞活剝教師講授的東西。不搞課前預習,除了認識上的原因,時間過於緊張也是客觀原因。其實,如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並保持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視課預習。那麼,怎樣預習?建議按下列三個步驟去嘗試:首先是縱覽章節、引言和子目。縱覽猶如給機器上潤滑油,花時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內容,明確學習方向,還易於整體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據高考《考試說明》中的「考試內容」(俗稱考綱)了解教材的要點、難點,並把重要的知識目標(如時間、地域、人物、事件、術語)劃下來。最後是把不懂的地方確定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確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這一切,上課時就可以集中精力關注老師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了。在高三年級,復習恐怕是學習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這里的復習主要是指課後的復習。遺忘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復習則是戰勝遺忘的利器,它當然也應當連續不斷地進行。不過,課後復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鞏固已學過的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新的知識。高三文科的課後復習應該怎樣進行?從復習內容的角度看,當然是要抓住「學科主體知識范圍內」的主要學習目標(也稱學習重點或主幹知識)。以歷史學科為例,所謂主要的學習目標,一是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術語,如鴉片戰爭、林則徐和《南京條約》;二是與基本線索有關的,如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李鴻章的「師夷長技以自強」、康有為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民主革命、陳獨秀的「民主」與「科學」;三是一些歷史的基本結論,如「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等等。對非主要的學習目標要敢於忽略,千萬不要試圖「把書本上的東西都記住」。當然,由於是高考,所以具體的考試內容每年都有所調整,這就需要重視考綱。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進行高三的歷史復習,就務必要重視考綱並在考綱的指導下進行,在新《考試說明》頒發之前,可以先參考2003年的《考試說明》。至於考試的「超綱」肯定不是命題的方向而只能視為是命題的失誤。復習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種。對平時的課後復習,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識點為中心進行。隨著學習的推進,歸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復習方法。宏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如《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大體可歸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工運與共運」「殖民與反殖民」四個專題,進而形成一條主線索和三條副線索。微觀的歸類則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集中起來,便於識記。如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文獻、關鍵性戰役等等。歸類還可以表現為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在文綜考試的背景下,這種歸類方法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小專題復習當然意味著要把有關知識系統化、專題化。以中國古代文化為例,它可以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社會科學可再分為思想、教育、文學、史學、藝術等小專題,自然科學也可再分為農、醫、天、算、工程等小專題。應該強調指出,小專題復習的注意重心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歸類、梳理和識記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識點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上,放在對這些歷史現象的探究上。要學會以小見大,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理解這些歷史現象。以中國古代的教育為例,如果對私學、書院的興衰拉線索並不能算錯,但終究只是一些細小知識的堆積,意義並不大;而如果能夠揭示蘊藏其後的經濟、政治根源,進而理解「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它的興衰受制於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影響社會的發展」,那麼才實現了對這一歷史現象進行探討的價值。第三種方法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瞭然。第四種方法難度最大,但對發展思維能力、對於一年後的應試卻是極其有效的,這就是比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視比較,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那麼,怎樣進行比較?首先當然要掌握與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較的方法,這就要依*平時的訓練。比較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人物、事件、歷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進行比較。比較時需注意三點:首先是明確思維方向,求同還是求異,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本質性的異同點找出來。其次是確定比較點,也就是劃分一些領域進行比較,如可以是兩個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等,當然還可以是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特點、影響等。從加深記憶的角度看,成功的復習至少應當抓住兩個步驟:第一步是把新學的知識放入已學的知識中去考察並要努力將它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因此整理筆記和做一些卡片是題中應有之義。第二步是適當的練習。3、聽課聽課,是指傾聽,是指在聽的過程中用腦吸收詞或句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理解事實和概念,並盡量將它轉化為記憶。聽課,是現階段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能否實現高效地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要聽好高三的課,應當做好下列幾件事一是要端正聽課態度,這是有效聽課的最重要條件。你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幸運:每堂課都是老師化了幾個小時甚至於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備好的,你就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應當想到,課後的自學很難在相同的單位時間里獲得相應的信息。二是要認真傾聽。它包括:集中思想----要專注地聽課,尤其是專注於①學習目標;②預習中未解決的的部分;③老師強調的知識和重點分析的知識三是要多種器官並用,做好筆記並積極地提問和回答。在課堂上,要堅持耳聽、眼看、手記、嘴巴問答,這樣才能為大腦印下清晰的記憶痕跡。四是要及時歸納,可在下課再花費一、二分鍾追憶一下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在聽課問題上,要注意消除以下兩種常見的壞習慣:認為課乏味或是挑剔講課老師而不認真聽,這會導致有用信息的遺漏;分心,在上課的時候「兼顧」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當然會「擔驚受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4、筆記為什麼要記筆記?有研究表明,課後馬上測試,一般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課內容的50%,48小時後只能記住其中的25%,隔兩周後再回憶,記住的大約只有8.4%了。毫無疑問,記筆記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多種器官刺激大腦,有助於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強化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然而,筆記的功能還不止於此,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與教材相比,有時會更有層次性、邏輯性,或是更顯淺易懂。一般說來,高三課的容量是比較大的。從技術角度看,宜准備專用的16k本筆記,這樣就易於較為舒適而快捷地書寫;每一頁應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於日後的整理和補充;字的書寫以自己能看懂為條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潔;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簡略詞或縮寫詞;一些教材上有的內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標記以節省時間。怎樣做筆記?當然要學會預習與聽課,這是記好筆記的前提。固然要把老師的授課提綱(要點)記下來,但作為高三的課,這已不是重點。需記的重點有:重要的概念、結論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含線索、結構);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某些問題的新見解和思考方法。記筆記是為了應用。筆記應多次復習,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應在對其內容記憶猶新的時候(即是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一次較為仔細的復習。當筆記「冷卻」時(起初一般是1—2周,以後可逐步延長),再復習一遍,一是強化識記,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問,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筆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互相關聯。5、練習高三的特徵之一就是練習多,「題海」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作為高三學生,恐怕無法迴避「題海」,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高明的水手當然不會迴避大海,也不會淹沒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會只是無奈地在題海中隨波逐流,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斬浪,從而順利地抵達預定的目的地。面對浩淼「題海」,應該怎樣應戰?第一是「任它長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換言之,我們應走「精練」之路。因此,進入高三後,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復習資料以備用。所謂「較好」,當然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科學性正確無誤;編寫體例適合於高三的復習(至少應有同步輔導與專題輔導兩個部份);內容與高考改革方向、與考綱相一致。從練習的角度看,還應該有同步練習與專題練習兩個部分。有了這些資料後,就應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和「全面」。第二是要重視老師布置的自行設計的練習題。復習資料一般都是面對一個較大的使用群體,對個體的你未必適合。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定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高考的形勢,設計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供學生們選用。對此,你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做其中的一些。第三是堅持「細水長流」。許多同學對文科作業有認識誤區,以為數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業,文科主要就是看書,要麼就是做試卷。其實不然,作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業恐怕同樣需要天天做,只不過不需要大量做罷了。需要注意的是,要盡量少做「抄抄書」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即使老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也應努力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與組織。這樣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獲,不至於感到是「無效勞動」。第四,對典型題目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一般有兩類,一是較好的高考題,特別是列入了高考《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的例證題;二是教師們設計的對某一類專題有「範例」意義的練習題。之所以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是因為練習題是永無窮盡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像學習數理化一樣,把那些例題研究透,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不再追求知識覆蓋面的今天,這種練習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E. 高三文科藝術生如何快速提分
1、夯實基礎,學會大膽取捨文化課基礎是藝術生的軟肋,高三階段由於專業課的學習,導致文化課長時間擱淺,藝考結束後再回到課堂,發現自己早已跟不上學習的節奏,而容易自暴自棄,自信心很容易遭受打擊而一蹶不振。所以對於藝考生來說,文化課基礎非常重要,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在最後沖刺階段,取得飛快的進步,要知道每年的高考題中70%以上的題都是考查基礎知識,抓住各科的基礎知識點,就可以輕松應對省控線。另外考生在復習時,要學會取捨,畢竟時間有限,遇到那些難點難題,自知很難把握的,要學會大膽舍棄,而多花些時間在那些還未掌握的基礎知識上,保證效率的最大化。 2、把握知識總體,分層次學習高三階段的文化課復習,多是對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鞏固,在整個知識框架中,把握住總體,從總體上掌握住各科的知識體系,以便在最短的時間掌握各科的知識內容,並對所了解的知識內容進行分層次學習,以往為了全面掌握知識總體,而通篇翻閱高中課本的復習模式將不再可取,首先是時間不允許,這么短的時間內根本學習不過來;其次是考生也沒有這么多耐心;再次是這樣學的效率其實並不高,想要快速的掌握知識框架,分層次學習,不僅要根據課堂老師的復習模式走,還要借鑒藝考生文化課百日學案進行自我總結。 3、分清主次,突擊重點所謂分清主次,主要是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把學習效率最大化。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學習分清各科知識點的現狀,哪些是基礎知識點,哪些是常考點,哪些是主幹知識點等,即使自身不知道也沒關系
F. 高考藝考改革,2022年藝術生應該如何學習文化課
本人美術生,美術生高考對化課成績要求比較低,大多對文化課的學習不怎麼認真,准備藝考的集訓到統考、校考結束,時間大概是3月中旬,美術生只有2個多月的時間復習文化課,之前文化課成績本來就會差一些,時間還是比較緊張。
我想建議的學習方式是這樣的,認清學習目標,去抓基礎題,不要想著自己和文化課學生似的,做好基礎的70%已經足夠了。
G. 高中文科如何學習
高中文理綜合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文理綜合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H. 文科到底要怎麼學才好
文科學習,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I. 藝術生怎樣學文化課
語文:作為一名藝術生,語文成績的突破其實是比較難的,高二結束集訓之前的考試分數其實與高考分數相差不大,與其說提分,不如說想辦法將成績在集訓期一直保持
外語:我的英語真的過於薄弱(高中之地沒有超過50分),所以在高二上學期做出了重要的一個選擇—高考日語。高考日語的題型只有選擇+作文,且日語中有漢字,所以就算日語0基礎的考生也能夠達到選擇題40%的正確率(48分左右)
如果考生對於日本文化感興趣的話,日語不妨為一個選擇
政治:仔細審題,排除掉過於肯定的選項。切記看好題目要求,是哪個版塊,主體是誰
歷史:歷史選擇題是以朝代為順序的,
地理:背答案
這三門我的習慣是用一本輔導教材,這個教材里不僅有答題模板、歷年真題分析,還有提綱。
我當時會把政治每一個模塊抄下來,抄到會背,而且形成肌肉記憶為止
歷史要多刷題,理解選擇題的套路,主觀題也是一樣的,只要多刷題,就會形成肌肉記憶,
地理是文科主觀題里最難回答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我建議直接抄答案,再分析理解,最後一個月再嘗試自己去也不遲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文化學習的經驗,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信息來源於「美考通」,詳情信息登陸美考通官網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