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話劇《雷雨》賞析
《雷雨》可以說是中國話劇史上不落的太陽,整部劇情節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處處伏筆都傾瀉在了最後的那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強烈對抗最終在轟隆隆的雷聲中鑄造了一個家庭的悲劇亦是一個國家的悲劇。骨肉分離卻以仇人的身份相見,兄妹手足卻迸發出了愛情的火花,對倫理綱常的悖逆,對人情冷暖的無視,《雷雨》可以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悲到讓人無從流淚無從釋然。
在整部劇的內容上,嚴格遵循「三一律」。《雷雨》描寫兩個家庭中的八個人物,在一天的時間里牽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說是剪不斷,理還亂,人物的對白之中句句都埋藏著悲劇的種子,最後悲劇爆發在一場傾盆的大雨之中。劇中糾纏著周朴園與繁漪,周朴園與侍萍,周朴園和魯大海三對主要矛盾。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兩個婦人瘋了。整部戲的八個人物中有三個人物以死亡而告終。死亡自此成為了曹禺劇作中揮之不去的情節。這樣的內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對人性的摧殘和虐殺,痛斥了資本家的虛偽和兇殘,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劇命運的根源(封建等級意識),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悲憫情懷。
《雷雨》在結構上,大致有如下特點
一、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富有傳奇色彩
二、結構嚴密,集中緊張
三、明暗雙線,縱橫交錯,引人入勝
在三十年前舊景重現的基礎上,將戲劇矛盾推向高潮,爆發了一連串的慘劇,劇中八個人物的命運有交織也有不同,但都還是逃脫不了「悲劇」二字。 劇本以扣人心弦的情節,簡練含蓄的語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極為豐富的潛台詞。如刀刃一般在讀者的心弦上緩緩滑過,那抖顫而出的餘音,至今未息。當然本劇在導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極大的功夫的。本劇導演不惜濃墨重彩,極力用音響和燈光渲染了整個舞台上的悲劇色彩。而演員也是使勁渾身解數去刻畫人物的語氣語調,眼神和氣息。
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一台悲劇。曹禺的這一台《雷雨》演的是家事,卻處處都是國事的影子。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網路,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二十四小時內得到了爆發,重重懸念和伏筆在狹小的戲劇舞台上以一場傾盆的雷雨得到爆發,讓人回味無窮。
《雷雨》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對舊家庭的生活非常熟悉,對所塑造的人物有著深切的了解,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准確。周朴園的專橫偽善,繁漪的乖戾不馴,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雷雨》接受了希臘命運悲劇的影響,洋溢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劇氣氛。作者善於把眾多的人物納入統一的情節結構之中,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緊張的場面和強烈的戲劇沖突,再加上語言的活潑和生動,使《雷雨》獲得空前的成功。
當我看完《雷雨》時,我想到康德的一句話:「惡折磨我們的人,時而是因為人的本性,時而是因為人的殘忍的自私性。」當我們摘下玫瑰色的眼鏡看看這個現實的世界,就在我寫了上面的這段話的時間內,世界上又發生了多少戰爭、暴力、搶劫。
提到善惡,正如一千個觀點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目中也許會有一千個善惡標准。曹操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路易十五也說:「在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這就是人貪婪、罪惡的本性。
周朴園是一個人物。我對他的評價,僅此而已,他是在那個年代中最典型的標本。整個故事交織著人類的貪欲,而周朴園在人類無節制的慾望中,將他的本性發揮得淋淳盡致。蘩漪,就像是一片黑暗中的一團烈焰,她的可愛正是因為她所表現出來的「不可愛」。她真切得看到了周朴園惡的本性,她以她無力的抵抗,表達她的不滿。可結果呢?而周萍、周沖、四鳳三個完全無辜的孩子,他們是受害者嗎?他們的死,是蒼白的,也許僅表示了他們的「憤世嫉俗」,他們無法去抑制這個本性惡的世界,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
在這樣一個貪婪與罪惡同飛的社會,我們對「人性本惡」的社會應持一種理性的認識。認識「性本惡」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一種進步,是人類對自己本身的自省。就如從他律走向自律,從執法走向立法是人類的一種進步一樣。讓貪欲在無節制中得以抑制吧!
正如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昨晚在五一劇院看《雷雨》,壓抑如話劇名。
初中讀過《雷雨》,但是看完話劇版的《雷雨》之後,心裡也不斷重復著「天怎麼這么熱啊」。
從整體來看,《雷雨》是一個開門見山般的悲劇。整個戲劇,悲劇色彩氤氳,壓抑氣氛滋長。
最先出場的是魯貴,周家的管家。他低三下四,口口聲聲掛著:「告訴夫人,魯貴問她的好。」「是,太太」,一個下層的人,卻在女兒與少爺的故事裡滋生錢的貪婪。角色扮得真好,台詞、台步、眼風無一不到位。
周朴園,矛盾因他而起。三十年前他為了娶一個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將剛為他生完第二個孩子的侍女梅侍萍(魯侍萍)連同她剛出生的孩子趕出了家門。無路可走的梅侍萍只好投水自盡了,卻被人救起,最後嫁給了魯貴。而在整部戲中,第一感覺是,世界很小,梅侍萍的丈夫、女兒和兒子都在周家打工。而梅侍萍和魯貴的女兒四鳳,和她同母異父的哥哥周萍相愛著。梅侍萍和周朴園的第二個孩子魯大海卻是周朴園礦上的工人,是反對周朴園的工人代表。
戲中的周朴園,對蘩漪「野蠻的關心」,逼蘩漪喝葯的那一幕,蘩漪心中有一千個的不願意,但是,周朴園要周萍請她喝葯,看在周萍的面子上面,蘩漪不得已喝下了。兩個孩子對他「小心翼翼」的父子關系,他對魯大海無情的態度……對那些傢具的愛護,只是因為那些曾經是梅侍萍喜歡的東西,多次搬家也不捨得扔掉,並且始終記得梅侍萍不愛開窗的習慣,我看到了他內心的還未曾泯滅的東西。到他從梅侍萍那些話:「你不是有五件襯衣嗎?你要哪一件……」中逐漸發覺眼前的老婦人就是曾經梅侍萍後內心的不安,似乎他的形象又開始逆轉。特別是他給了梅侍萍一張5000元的支票後,更是給了觀眾心裡重重的一擊。
我始終認為,雖然他保存那些傢具,甚至梅侍萍的習慣,可能已經是生活的一種慣性。但是將習慣融入生活,是多麼不易啊。這說明他曾經深深的記得過,深深的後悔過,深深的懷念過。盡管後來由於種種的原因,他已經開始喪失了原來心情,但誰也不可否認他是存在那種情感的。
而對於和他有著許多相似地方的兒子周萍,我覺得在劇中幾乎是個反面的教材,我甚至找不到他身上的閃光點。和他的父親一樣,始亂終棄,盡管他也因為和繼母蘩漪的那段不可取的戀情而受到了巨大的良心譴責,盡管他也敢沖破世俗愛著四鳳,但是整個過程,卻只能讓人看到他的無情、逃避與懦弱。
周萍是一個沒有擔當的男人,去礦上成為他逃避的一個手段。他一直不敢面對繼母蘩漪,甚至是無情的對待著那個他曾經也可能愛過的女子,說她不配做一個母親,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也是不配做一個兒子的。
周沖則是一個希望,到底只有十七歲,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幻想。他希望可以讓四鳳讀書,希望有人可以和他揚船看日出。可笑又心酸。在面對著自己喜歡的四鳳和自己的哥哥相愛的現實的時候,他選擇自我批判,說自己是在胡鬧,不是真正的喜歡著四鳳……
【拓展內容】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
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朴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沖,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侍萍,單純著愛與被愛的魯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等,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
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里程碑。
創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從天津南開大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插入二年級就讀。他從小就喜愛戲劇,曾積極參加劇社演出京劇《打漁殺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對戲劇的酷愛使他產生要寫一部大戲的強烈願望,他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構思話劇《雷雨》。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曹禺從心裡欽佩這位工人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魯大海的人物形象。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注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於《文學季刊》1卷第3期。
創作背景作者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裡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後記》)又說「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彷彿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主題思想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周朴園的專制、冷酷和偽善;周沖的熱情和單純;以及蘩漪對愛情的深摯乃至略顯變態的執著;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魯媽……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最後,有錯的、有罪的,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它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復雜的悲劇故事。一是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二是以魯媽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被別人所操控的悲慘境遇。而周、魯兩家復雜的血緣聯系,更是突出、生動地反映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之間的矛盾。揭露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現象以及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橫、冷酷與偽善,反映了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正在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社會現實,對受壓迫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藝術特色
⑴語言個性鮮明的性格化
作者筆下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非常突出。如第一幕中對魯貴語言的刻畫。那姦猾的笑容,猥瑣的語言,把一個奴才的嘴臉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觀眾們內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作者用力刻畫了蘩漪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
⑵語言豐富深刻的精煉美
戲劇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戲劇語言必須精煉。戲劇語言的精煉美表現在台詞表達內容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說,用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廣博的內容,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在《雷雨》中幾乎沒有特別拗口的台詞,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練深刻。而且,台詞里充滿了精妙的停頓和省略,使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完全進入台詞所創設的情景中。
⑶富於感染力的動作性
《雷雨》第二幕中魯大海在揭露周朴園罪惡的發家史時。侍萍目睹了離別二十多年的長子周萍打自己另一個兒子魯大海時,內心世界的痛苦變化過程。魯大海:你們這些混賬東西,放開我。我要說,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她大哭起來,不禁沖口而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哦,「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20]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這段話飽含了侍萍極其復雜的感情,她先是震驚,接著猛醒,繼而憤怒,最後怒斥,一系列感情的急劇變化過程。周家父子這樣對待魯大海,是侍萍所沒有想到的,她感到非常震驚,但事實又使她幡然醒悟,所以她憤怒地斥責:「這真是一群強盜!」周萍打了魯大海兩記耳光,猶如打在她的心上,她沒有想到日夜想見的萍兒竟這樣狠毒。於是,她驚疑地說:「你是萍」,這明明是想認離別多年的兒子,言外之意是想說「你是萍兒」。話音剛出口。她答應周朴園不認兒子的要求又理智地把「萍」改為諧音「憑」並憤怒地斥責「憑什麼打我的兒子?」這一個諧音「憑」字的巧妙運用,確切地表達了她感情的急劇變化,內心世界的極大痛苦和悲憤。
⑷台詞耐人尋味的含蓄美
在《雷雨》中,潛台詞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時所說的「你准備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備好跑了呢?還是准備好挨打了呢?又如《雷雨》第二幕周朴園與侍萍相見那場戲,當周朴園還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時,表現出一種眷念、懺悔之情,當認出侍萍後,露出了資產階級偽君子的真相。他嚴厲地責問:「你來干什麼?」「誰指使你來的?」這兩句從下意識中冒出來的話,是有內心語言和潛台詞的。前一句話「你來干什麼?」的潛台詞有兩層意思:其一,你大可不必到這兒來;其二是一種威脅之意,你想來敲詐我嗎?後一句話「誰指使你來的?」的潛台詞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魯貴指使你來敲詐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魯貴這個下人面前,這對他的名譽、社會地位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兩句「言外之意」的潛台詞,對於表現周朴園的虛偽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含蓄的語言表達了潛在的意思。
⑸驚心動魄的舞台感
如《雷雨》第一幕蘩漪出場時的舞台提示:「她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的臉色蒼白,只有嘴唇微紅,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樑令人覺得有些害怕。她的眼光會充滿了一個年青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望。」「她是一個中國舊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靜,她的……她對詩文的愛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點野性。」「她會愛你如一隻餓了三天的狗咬著它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只惡狗狠狠地,不,多不聲不響地狠狠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靜的,憂煩的,她會如秋天傍晚的樹葉輕輕落在你的身旁,她覺得自己的夏天已經過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來了。」閱讀這樣的舞台提示。對於把握蘩漪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起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⑹意韻深厚的詩意和抒情性
曹禺恰以其語言的抒情性構築著他劇作詩的大廈。也可以說,正是因為一些詩的語言技法如比喻、象徵、含蓄等的綜合運用,才使他的戲劇語言具有了抒情性。在《雷雨》中,曹禺喜歡對他所描繪的人物進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體描述,對人物生活的場景作詳細地說明和描繪。這種語言如同敘事詩一般,具有濃厚的抒情性。那像詩一樣的語言,具有濃厚的抒情性,意蘊深厚,發人深思,耐人尋味,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曹禺決不是孤立地、靜止地撰寫人物台詞,而是讓人物身臨其境地講話,將人物內心活動刻劃同場景效果、布景的描繪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曹禺能夠深入到人物的靈魂世界並善於用藝術的語言揭開他們的內心奧秘。在心理語言和抒情獨自中滲透人物細致的所思所感和曲折韻情感意志,這是他戲劇語言抒情性的特點。
㈡ 淺談曹禺《雷雨》的詩意特徵
淺談曹禺《雷雨》的詩意特徵
摘 要 :《雷雨》是中國現代話劇史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自《雷雨》誕生以來,它就像一個挖不盡的寶藏,等待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挖掘。論文從人物形象塑造、表現手法、結構布局三個方面來考察劇作的詩意特徵,進而指出曹禺通過《雷雨》旨在表達出這樣一個哲理:人究竟怎樣才能「詩意地居住」在這個世界上。
關鍵詞 :《雷雨》;詩意;人性思索
《雷雨》是曹禺的處女作,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人們對《雷雨》的喜愛和追捧表明其本身具有的藝術魅力。有學者從基督教文化的角度理解劇作豐富的藝術內涵,有學者則運用精神分析理論分析劇中人物的形象和心理變化。然而,人們在闡釋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產生新的疑問,如魯侍萍為什麼遠離家鄉?為什麼魯家一家三口兒都在周公館做事?筆者認為,這些疑問恰恰與其本身的詩意特徵有關: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當作一部話劇來看,而是更應該把它當作一部詩化的劇作來讀。1935年,曹禺曾在致《雷雨》的導演吳天、杜宣的一封信中寫到:「我寫的是一首詩,一首敘事詩,……這詩不一定是美麗的,但是必須給讀者一個不斷的新的感覺。」①按照曹禺的話說,《雷雨》很像詩人創作的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達需要。作家巴金曾回憶說:「我感動地一口氣讀完,不錯,我落了淚,但是流淚以後我感到一陣舒暢,同時我還感到一種渴望,一種力量在我身內產生了。」②綜合起來說,「詩意」是《雷雨》給讀者留下的最為深刻的感受,文章嘗試從整體上把握《雷雨》的詩意特徵。
一
《雷雨》的詩意特徵表現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尤其以周沖為代表,他是情感型的人物,大膽自由地追求著自己的人生與幸福,最終,他走向了死亡,與其說是命運的不公,不如說是人性選擇下的悲劇。周沖在劇作中年齡最小,「有著一切小孩似的幻想」。他在青春年少時愛上了四鳳,認為四鳳是世界上最令人滿意的女子,盡管四鳳從未受過教育。在周沖身上,讀者看不到一點貴族意識、封建等級思想的觀念。他還打算與周朴園商量,把自己的教育費用分給四鳳,試想這在周家人看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隨著劇情的發展,周沖幾乎是和四鳳站到了一起,他要和四鳳共同 「為著人類謀幸福」,他「恨這個不平等的社會」。相對於周沖而言,魯家是一個局促,污穢之地。魯貴無論什麼時候總是惦記著錢,到處不忘自己的生意經;魯大海身上帶著火葯味兒,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能引爆;魯恃萍此時正忍受著三十年的屈辱之苦,對不公正的命運發出了十分嚴厲的抗議聲。然而,正是在這個局促、污穢之地,周沖卻表現出其極度詩意的一面:
我想,我像是在一個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無邊的海上,有一條輕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白色的帆張得慢慢地,像一支鷹的翅膀斜帖在海面上飛,那時天邊上只淡淡地浮著兩三片雲,我們坐在船頭,望著前面,前面就是我們的世界。③
值得注意的是,周沖這段話是在魯家而不是在周家,不是說給自己的家人,而是說給了周家的「仇人」。從劇作中所有的人物性格來看,這段詩意的內心獨白只可能出自周沖之口。如果把劇作的人物按照周家、魯家分作兩個陣營來看,那麼這段詩意的獨白被周沖在周家說出更容易讓人理解。不過,相對於周家人而言,魯家人的命運或許更值得人們理解和憐憫。曹禺這樣的安排自有其用意,他想給魯家人一份清涼的、詩意的慰藉,因為這個家庭的人活的太艱辛、太悲慘,這種詩意的獨白也恰是劇作中人性悲劇的精神內核。
此外,魯貴小唱的「花開花謝年年有,人過了青春不再來!」也同樣顯示了這種詩意。從全文來看,魯貴是最不具有美學氣質的一個人。他和四鳳之間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父女關系:他不聽魯侍萍的再三囑咐,最終,還是把四鳳帶進了周公館。他察覺到了四鳳與周家大少爺有曖昧關系,但為了保全自己在周家的穩固地位,他並沒有嚴厲制止四鳳(如他可以讓四鳳離開周家)。這句唱詞出自處處不忘生意經的魯貴之口,在某種意義上,它表達這樣的內涵:花開花謝是年年都有的事情,今年的花還可能勝過去年紅,可今日的人卻再也不是昨日的人那般青春,也許魯貴是在感嘆四鳳即將逝去的青春。簡言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雷雨》中的人物都在蹉跎著自己的生命,浪費著自己的青春。曹禺通過魯貴之口,詩意地表達出其對劇中諸多人物生存方式的惋惜和思考。
二
《雷雨》的詩意特徵還表現在豐富多彩的戲劇表現手法上。毫無疑問,周朴園和魯侍萍的「相遇」是戲劇沖突的關鍵。根據劇情,侍萍在濟南一所學校當清潔工,外出兩年多之後打算回家看四鳳和大海,而鄰居張大嬸卻告訴她四鳳在周公館做事,她不顧一路的風塵,帶著行李徑直來到周公館,於是「相遇」這一情節便發生了。對於他們的「相遇」,有學者提出了疑問,周朴園三十年來一直保留她的照片和她喜歡的傢具、擺設,堅持關窗戶的習慣,而魯侍萍應該十分恨他,並立即離開周公館。但是,相遇中,周朴園卻沒有生離死別後的驚喜,魯侍萍竟沒有走。此外,侍萍家住「杏花巷十號」,距離周家應該不遠,因為四鳳晚上回家住,有時周家子弟晚上開車去四鳳家。即使侍萍常年在外面做事,當她回家住的時候,她怎麼會不知道當地有個周朴園,有個周公館。侍萍在外出打工的兩年裡一直與家人通信,且一再囑托魯貴不要把四鳳帶到公館做事,魯貴也曾將大海在礦上做了工頭的事告訴過侍萍,那麼「相遇」的真實性便值得懷疑了。
事實上,《雷雨》追求的是一種「大融合」的戲劇境界,假如我們按照常理去推測這些細節的真實性,就很沒有必要了。因為,這樣的「相遇」與劇作刻意追求的詩意特徵有緊密聯系。作為一部話劇,《雷雨》中必定有符合戲劇審美意義的劇作沖突與巧合,這些沖突與巧合可能會有悖於常理,但它往往是為了藝術表達的需要而設置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藝術同樣必高於生活。我們不能把現實生活中的細節真實等同於藝術、美學范疇之內的藝術真實。藝術細節的設置是為了作品構思、布局的需要而加以虛構、組織的。假如作品細節成了現實事件的簡簡單單的復制者,成了社會的傳聲筒,那麼藝術的美何在?藝術的價值又何在?曹禺自覺接受西方現實主義戲劇思潮的影響,如從古希臘悲劇學說到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等等,還受西方現代派戲劇的啟示,從而深化了自己對現實主義的理解,《雷雨》中的沖突和巧合是他向各位藝術大師的創作不斷學習和變通的結果。 作為一首詩化的戲劇,曹禺很自然地將中國傳統詩學與西方現代象徵主義進行融合,《雷雨》中具有大量的象徵性意象。這些象徵性意象有利於表現戲劇的想像力和藝術意蘊。《雷雨》中的意象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以場景、道具的方式呈現的象徵性意象,如劇作中死氣沉沉、充滿壓抑感的周公館。二是以人物性格的呈現方式的象徵性意象。例如蘩漪那種極端和矛盾的性格,與狂躁鬱熱的.「雷雨」的象徵意蘊是如此吻合;三是由作品命名構成的象徵性意象,如「雷雨」既是一個實存之物,同時又是某種觀念的象徵。「周公館」「雷雨」「教會醫院」這些意象本身就具有豐富的藝術意蘊,它們成為劇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給劇作籠罩出濃濃的詩意特徵。由此可推斷,曹禺在選擇這些象徵性意象時一定花費了不少心血。
㈢ 《雷雨》的藝術成就
作品的主要藝術成就有:
一、對人物性格的把握相當准確,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周朴園既是家庭悲劇的製造者又是悲劇的受害者。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里他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代表;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個專橫獨斷的暴君,同時也有不可言說的內心情感痛苦。
二、激烈的戲劇沖突。作者善於把眾多人物納入統一的情節結構中,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緊張的戲劇場面和激烈的戲劇沖突。
三、語言活潑而生動,富有表現力。
作者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裡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
又說「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彷彿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著被壓抑的憤懣,毀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㈣ 雷雨的藝術特點
1、語言個性鮮明的性格化
作者筆下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非常突出。如第一幕中對魯貴語言的刻畫。那姦猾的笑容,猥瑣的語言,把一個奴才的嘴臉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觀眾們內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用力刻畫了蘩漪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
2、語言豐富深刻的精煉美
戲劇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戲劇語言必須精煉。戲劇語言的精煉美表現在台詞表達內容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說,用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廣博的內容,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在《雷雨》中幾乎沒有特別拗口的台詞,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練深刻。而且,台詞里充滿了精妙的停頓和省略,使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完全進入台詞所創設的情景中。
3、富於感染力的動作性
《雷雨》第二幕中魯大海在揭露周朴園罪惡的發家史時。侍萍目睹了離別二十多年的長子周萍打自己另一個兒子魯大海時,內心世界的痛苦變化過程。
人物介紹
1、周朴園
周公館的主人,出身於封建家庭,曾到德國留學,是一個當時所謂的「有教養」的人。三十年前,他還是一個紈絝子弟的時候。他和家裡的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他拋棄了侍萍,變得越來越狡猾和世俗。他在哈爾濱包修江橋的時候,故意讓江堤缺口,淹死兩千二百個小工,他從每一個死難的小工身上賺得了三百塊錢。
2、繁漪
周朴園的妻子,一個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婦。蘩漪成了專橫自私的偽君子的玩物和花瓶。她得不到愛情,更沒有幸福,甚至還喪失了做人的尊嚴。蘩漪眉目間流露出憂郁。有時那心中郁積著的火。能燃燒得她的眼神里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憤。
㈤ 雷雨在戲劇結構上有哪些特點
《雷雨》的結構是」鎖閉式」結構的典型範例,作者運用」回顧式」手法來結構《雷雨》,將三十年前周朴園遺棄侍萍的罪過用回敘的手法融合到劇情發展之中,將「過去的戲劇」與」現在的戲劇」結合得十分緊密;
作者運用「三一律」的創作原則,《雷雨》的故事在時間上的跨度超過三十年,但它在一天內完成,時間集中、地點集中、人物集中,戲劇結構與戲劇沖突直接相關,實際上就是組織戲劇沖突、安排戲劇情節的藝術;
《雷雨》中人物雖然不多,但情節復雜,以血緣、家庭關系連結了沖突各方的人物,使結構十分緊湊。
㈥ 怎樣評價《雷雨》這出戲
《雷雨》劇作成於1928年,它以1923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社會背景,描寫了一個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通過周魯兩家人之間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尖銳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勾勒出現實的社會的階級關系,反映了當時歷史真實的某些方面。作者懷著被壓抑的忿懣和對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罪惡的現象,和地主資產階級專橫、冷酷與偽善,預示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
作品以周朴園為中心,在錯綜復雜的尖銳沖突中展開劇情。全劇八人,各有其獨特的思想感情與經歷,但是他們的命運又於周朴園相牽連。在眾多的矛盾沖突中,周萍、繁漪和四鳳的愛情糾葛是一條明線,周朴園與魯侍萍則是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同時並存,彼此交織,互為影響,交相鉗制,使劇情緊張曲折,引人入勝。
作品大膽的吸取了外國優秀劇作的豐富經驗,成功的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性強、暴發力大的劇作。結構嚴密緊湊,完整集中。人物少,時間斷,場景集中。劇情發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邏輯,又合乎人物性格邏輯,最後高潮出現,具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冉憶橋)
概括起來,文藝理論家們對《雷雨》的評價是這樣的:嚴肅的現實主義文藝作品,能揭示深刻的社會矛盾,揭地主資產階級腐朽的靈魂和墮落,壓制人性,慘害婦女,殘酷的壓迫剝削工人階級的罪惡見長。主題反映了婦女要求人性的覺醒,預示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結構嚴謹,故事情節曲折,戲劇性強、暴發力大的劇作。結構嚴密緊湊,完整集中。劇情發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邏輯,又合乎人物性格邏輯,最後高潮出現,具有不可抗拒的說服力。
㈦ 《雷雨》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雷雨》的藝術特色是:控訴封建家庭制度,作品喊出了青年一代的呼聲,以批判舊家庭制度為窗口,進而對整個舊社會舊制度進行了批判。
《雷雨》可以說是中國話劇史上不落的太陽,整部劇情節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處處伏筆都傾瀉在了最後的那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強烈對抗最終在轟隆隆的雷聲中鑄造了一個家庭的悲劇亦是一個國家的悲劇。
骨肉分離卻以仇人的身份相見,兄妹手足卻迸發出了愛情的火花,對倫理綱常的悖逆,對人情冷暖的無視,《雷雨》可以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悲到讓人無從流淚無從釋然。
雷雨的作者:
雷雨的作者是著名劇作家曹禺。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
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確是才華橫溢之作,在戲劇藝術上臻於完美之境。
㈧ 曹禺《雷雨》的主題、藝術特色、人物形象
主題: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不平等的社會里,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它講述了資產階級周家和城市平民魯家兩個家庭糾結復雜的悲劇故事。
一是以周朴園為代表的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生活悲劇:二是以魯媽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被別人所操控的悲慘境遇。而周、魯兩家復雜的血緣聯系,更是突出、生動地反映了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之間的矛盾。
藝術特色:
1、語言個性鮮明的性格化
作者筆下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非常突出。如第一幕中對魯貴語言的刻畫。那姦猾的笑容,猥瑣的語言,把一個奴才的嘴臉表現地淋漓盡致。在觀眾們內心刻上了很深的印象。作者用力刻畫了蘩漪的內心世界。
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
2、語言豐富深刻的精煉美
戲劇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戲劇語言必須精煉。戲劇語言的精煉美表現在台詞表達內容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說,用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廣博的內容,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
在《雷雨》中幾乎沒有特別拗口的台詞,做到了通俗易懂,精練深刻。而且,台詞里充滿了精妙的停頓和省略,使觀眾隨著劇情的發展完全進入台詞所創設的情景中。
人物形象:
周朴園的專制、冷酷和偽善;周沖的熱情和單純;以及蘩漪對愛情的深摯乃至略顯變態的執著;痛悔著罪孽卻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軟弱的周萍。
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魯媽……還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最後,有錯的、有罪的,無錯的、無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毀滅。
創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從天津南開大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插入二年級就讀。他從小就喜愛戲劇,曾積極參加劇社演出京劇《打漁殺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對戲劇的酷愛使他產生要寫一部大戲的強烈願望,他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構思話劇《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一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
曹禺從心裡欽佩這位工人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魯大海的人物形象。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注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於《文學季刊》1卷第3期。
㈨ 《雷雨》是一個怎樣的作品
《雷雨》
戲劇作為文學基本體裁的一種,以其獨有的魅力,緊張豐富的劇情,深深地吸引著不同時期的讀者,而作為戲劇中一芳美麗的奇葩,我們又不得不談起曹禺的《雷雨》。
《雷雨》以反映現實生活為基礎,以豐富的人物台詞為手段,集中體現了各種矛盾沖突,以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展示了一幕人生大悲劇。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走向沒落和死亡的資產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雷雨》是一部藝術結構精巧的作品,在戲劇藝術上臻於完美之境。
首先,《雷雨》充分發揮了戲劇的表現功能,雖然劇本除序幕和尾聲外,只寫了四幕,卻展示了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幻滅的全過程,反映了階級、倫理、親情、愛情等之間的深刻矛盾。在有限的時空中表現出豐富的內容,揭露了資產階級偽善本質,在整體上充分體現了戲劇的濃縮性、集中性,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其次,《雷雨》的戲劇沖突非常集中。專制、偽善的家長——周朴園,熱情單純的青年——周沖,被情愛燒瘋了心的女人——周蘩漪,痛悔著罪孽確又不知不覺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周萍,還有家族和身世的秘密,一切的矛盾沖突,都在一個雷雨夜突然爆發了。在該劇的第二幕中,周朴園和侍萍之間的「相認」,使魯周兩家三十年的新仇舊恨得到集中的反映。一上場,侍萍就認出了周朴園,而周朴園卻沒有認出侍萍,然而隨著二人對話的深入,周朴園發現侍萍還活著且就在他眼前,這很可能會影響他的名譽、地位,於是她厲聲斥問侍萍「你來干什麼?」「誰指使你來的?」還企圖以金錢收買侍萍。周朴園虛偽、冷酷的嘴臉至此暴露無遺。可是,有骨氣的侍萍,看也沒看,就將支票撕得粉碎,表明金錢抵不了罪過,和對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蔑視。侍萍和周朴園的沖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人民同剝削階級勢力的斗爭。當滿懷著階級仇恨的魯大海出場,單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園:「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人!」「你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你故意淹死了兩千兩百個小工!」「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當他威脅到周朴園的切身利益時,這個封建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對魯大海,撕去偽善的面目,惡狠狠地斥責他,並開除了他。這表現了工人階級與封建資產階級的矛盾沖突。此外,此劇的矛盾沖突,還集中表現在人物的種種關系和復雜心理上。如周萍,對父親周朴園是欺騙和罪孽感,對繼母蘩漪是悔恨與懼怯,對弟弟周沖是歉然,對四鳳是希望和愛戀,對生母侍萍是難逃宿命的無奈。在錯落交雜的糾纏關系和緊張的沖突中,雷雨驟然而至……
再次,《雷雨》中人物的語言、對話以矛盾沖突為基礎,並促進了事件、沖突的發展,推進了戲劇動作。例如周朴園讓周萍跪下「請」繁漪吃葯,蘩漪的話雖然簡短,卻加速了劇情的緊張氣氛。「繁漪(望著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現在喝!(拿碗,喝了兩口,氣得眼淚又湧出來,她望一望朴園的峻厲的眼和苦惱的周萍,咽下憤恨,一氣喝下)哦……(哭著,由右邊飯廳跑下」可以說,蘩漪此刻是百感交集。她憎惡周朴園的專橫、冷酷和虛偽,把免於「吃葯」的希望寄託在身邊那個令她傾注了熱情的男人周萍身上;然而,這個懦弱的男人給予她的卻是難堪的失望,而兩人的情愛關系又使她不忍委屈於他,於是她只好在「我喝,我現在喝」的急促語音伴隨下將所有的懊惱連同那苦澀的葯,一同傾入腹中。再如《雷雨》中,繁漪嚴正地警告周萍:「小心,現在風暴就要起來了!」這「風暴」是一個進退維谷的女人烈性品格的寫照,也是滌盪一切罪惡的力量的象徵,同時還預示著劇情將進入最緊張的時刻。
《雷雨》正是這樣體現了戲劇的基本特徵:濃縮地反映現實生活,集中地表現矛盾沖突,以洗練精美的戲劇語言,推進戲劇動作,使得《雷雨》意味深重,文采濃烈,文情飛揚,成為我們至今研究和學習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