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1)易經是一門什麼藝術擴展閱讀:
不管是在傳統時代,還是在現代社會,不管是學院派,還是江湖派,各種各樣對於《易經》的解釋,其實都和普通人無關,這恰恰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易經》本來就是普通人學問。
顧炎武曾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意思是說這些典籍里的名詞,看起來艱深古奧,其實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語。
顯然,這句話說的是三代以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對於天文歷法都很熟悉,而天文歷法,恰恰是《易經》一個很關鍵的立足點。
2. 什麼叫易經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易經》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1],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於是一般所稱《易經》即指《周易》。
《周易》相傳為周文王主編,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可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的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為了註解《周易》,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史記記載為孔子)[2]撰寫了〈彖上傳〉、〈彖下傳〉、〈象上傳〉(大象)、〈象下傳〉(小象)、〈系辭上傳〉、〈系辭下傳〉、〈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著作,統稱《十翼》,後世又稱為《易傳》。廣義的《易經》包括《易傳》在內。
《易經》或「周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稱為《易》。
「易」有幾種解釋:
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鍾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鍾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日月為易,象徵陰陽。取自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易是占卜之名。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的,思維反映存在,所以思維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與時俱進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系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yao2)。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稱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卦。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四分為八,即是八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3. 易經講的主要是什麼內容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
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
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3)易經是一門什麼藝術擴展閱讀:
周易和易經的區別:
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繫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如《周禮‧春官‧大卜》所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按照南懷瑾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4. 易經講的是什麼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
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
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乾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系在一起的。
5. 《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易經》是一本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經典。
(5)易經是一門什麼藝術擴展閱讀: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這個規律被稱為"道"。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
6. 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
《易經》(「易」,音同「亦」)簡稱《易》,又稱《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相傳為周文王所著,成書於周代,故而稱呼《周易》。實際《易經》是在中國歷史中逐漸演化完成的一門學問。英文翻譯是「The Book of Changes」,就是指一本研究變化的書。實際這種翻譯並不能說明易經的本質(很多漢語翻譯成英文後都失去原本含義)。
《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偏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數學、物理、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在西方流傳。
7. 易經的作用和真正意義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歷史淵源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
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8. 什麼是易經
潘守宇先生在中國首屆象數理占研究會上的發言提綱
易的3種含義是簡易、變易、不易!
易字的組成時上日和下月,易經是用日月的運動規律來研究世界上一切運動規律的一門學問。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業的指南,是趨吉避凶的寶典。
孔子在《系辭下傳》中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二、解析(個人淺見,拋磚引玉) 伏羲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其實,反映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觀察天地萬物,在內,觀察自身奧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與自身「小宇宙」的奧秘,然後才「發明」了「八卦」。 這一點(「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經》中被反復論證——《易經》每一卦都有「卦德」,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釋「人道」,《易經》也因此成為一切古代典籍、諸子百家思想(也是華夏民族思想)的源頭。 只要看一看「乾」、「坤」
兩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知道,觀察天地(「遠取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諸身」)。故學習《易經》,是一種知識的積累,
更是一種道德的自省!別的不說,想想「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兩者一陽一陰,相輔相成)兩句,如真能理解並踐行,受用終生!
《易經》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和其序,與鬼神和其吉凶。
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向天學,向地學,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學,向古人學,向今人學,把內求與外求相結合,進行自身修煉,通過『悟』而達神明。適生存,趨吉利,圖發展,追求知『道』的境界,達到最終與自然界的和諧。
人是之然的產物,要因天之序,中國就是心國,一切從心開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靈魂心靈 一旦覺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後來佛傳入中 國的梵我一如!
為了使您的事業家庭運行在恰當的地位;恰當的限度;恰當的時間 (即最佳、最好、最合適)。使您的事業臻至完美,並保住完善狀態。一定好好研究體悟易經。
9. 易經講的是什麼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