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尼採的藝術與哲學作了什麼規定

尼採的藝術與哲學作了什麼規定

發布時間:2022-09-25 08:54:39

⑴ 尼採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尼採的哲學思想:
弗里德里希·尼採的哲學思想在19世紀末發展成熟,開創出了一套對黑格爾的哲學體系的批判,並且對20世紀的哲學發展有重要影響。尼採的理論可以套用至包含道德、宗教、知識論、心理學、本體論、以及社會評論等眾多題材上。

尼采本身並沒有對他的哲學進行有系統的論述,因此尼采哲學的本質究竟為何一直是哲學界的爭論議題。由於尼採的文筆有著具煽動性而毫無節制的風格,他的哲學理論引起大量的贊美敬佩、也引起大量的厭惡和批評,幾乎所有尼採的理論都具有詮釋上的爭議。尼採在其自傳《瞧!這個人》一書中表示他的哲學思想是隨著時間而逐漸發展改變的,也因此試圖解釋尼采著作的人很難將某個特定的概念歸咎於其中一本著作(例如永恆輪回概念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里被大量使用,但在他接下來一本書《善惡的彼岸》里幾乎完全消失)。除此之外,尼采似乎從不曾也不想將他的哲學發展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他在《善惡的彼岸》中表示他對這種嘗試相當不以為然。

不過,尼采著作中的卻有一些可以被發現並討論的共通題材。他的早期著作指出了阿波羅派與狄奧尼索斯派在藝術上的分歧,從此狄奧尼索斯派在他接下來的著作中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其他主要的題材包括了權力意志、上帝已死的主張、區分了主人與奴隸道德、並且強調激進的道德相對主義。其他一些概念則不常出現、或是只在其中一兩本著作里出現過,但仍然被視為是尼采哲學的中心思想,例如超人和永恆輪回理論。他的晚期作品包含了對於基督教以及基督教道德觀的猛烈批評,同時他在發瘋前夕似乎正在進行一項「重新評價所有價值觀」(Umwertung aller Werten)的計畫。雖然尼採的思想經常被大眾與宿命論和虛無主義相連結,尼采本人是將克服悲觀主義和叔本華思想作為他的哲學的目標。

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意味著什麼?最高價值自己貶值、目的缺乏、『為什麼』找不到答案。 ——《權力意志》38

意義

尼采自稱為「歐洲最徹底的虛無主義者」[1],但他的學說脈絡可說是沿著超脫虛無主義而來。尼采認為所謂價值、觀念、真理都僅僅是人為的解釋,世界本身並沒有形而上的真理及終極的價值或意義。虛無主義否定了一切目的性,尼采認為柏拉圖描述的理型世界、基督教所說的天國、世界擁有必然的道德秩序等都只是人類的產物,並無終極的客觀性。尼采以「上帝已死」作為虛無主義來臨的象徵,這也成為後來許多存在主義哲學家,如海德格爾、沙特、卡繆等人的哲學起點。

價值重估

尼采認為虛無主義有兩種:消極、病態的虛無主義和積極的虛無主義。消極的虛無主義有柏拉圖主義、基督教、和叔本華的哲學等。積極的虛無主義則是將失去終極價值的危機視為能夠創立新價值的契機。

尼采相信,即使虛無主義來臨,人們也能藉著價值重估重建新價值,以獲得生存下去的理由。尼采也強調,若我們要成為自由精神,就有必要革除對某種確定永恆價值的渴望。因為「對於某種無條件的肯定和否定的需要,乃是一種產生於脆弱的需要。」[2]

知識論

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權力意志》481

真理

尼採的知識論思想是將世界視為一個文本,真理則是對這個文本所做出的解釋,即使是科學理論亦然[3]。所以他才說:「沒有真理,只有解釋。」尼采否認有不需經過解釋的知識存在,因為完全未被解釋過的也是無意義的:「如果撇開一切觀點,豈有一個世界能剩下!」[4]理論上解釋是可以無限的。

但不同觀點間的比較並非就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越能用較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去觀察事物,我們對此事物的『概念』,我們的『客觀性』就越完整。」」[5]因此尼采也鼓勵各種思想的競爭,「一個人如果永遠都只是個學生,那麼他就對他的老師做了最壞的報答。」[6]

限制

尼采對於追求純粹客觀的「真理」的可能性感到懷疑,像他指出人們會為了滿足安全感而求知:「所謂已知,是指我們已經習慣一般的狀況,不再對之感到驚訝。任何我們所習慣的規則、任何我們置身其中時會感到安適之物— 是什麼呢?我們求知的需要不就是這已知的需要嗎?…… 難道不可能是恐懼的直覺責成我們去求知嗎?」[7]還有歷史背景的干擾,「缺乏歷史感是所有哲學家的家族缺陷。」[8]以及感官的束縛,「我們不能繞過我們自己的角落去看,想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種類的理智和觀點是一無望的好奇心;例如也許有某種生物可以體驗時間倒流。」[9]這與莊子無「正味」、「正色」[10]的思想有雷同之處。

藝術救贖

只有作為審美現象,存在與世界才可以得到辯護。 ——《悲劇的誕生》5

藝術審美

假如人們否定了過去的那種目的論,那麼人生的終極意義又哪裡?尼采認為這種無意義性才是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受苦的無意義,而不是受苦本身,才是覆蓋於人類之上的詛咒。」[11]針對這個問題,他不像過去的哲學家訴諸形而上的解釋,尼采提出以藝術作為面對痛苦與荒謬的依藉。他提倡以酒神精神,簡單的說,即審美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的境遇。這不是教人沉迷於幻象中,而是要讓人們更有勇氣與力量來面對自己的生命。因此,尼采理想中的是一種悲劇式的人生觀。他認為悲劇的精神不在於肯定一個公平正義的世界秩序(在悲劇中有德者反而往往受命運的折磨),而是身處命運中所能激發出的力量。

愛命運

悲劇審美所能達到的境界即是「愛命運」、尼采視之為一個偉大人格的必須條件,「我認為人類所有具有的偉大天性,是對命運的熱愛。無論未來 過去或永遠,都不應該奢望改變任何事物。他不但必須忍受一切事物的必然性,並且沒有理由隱瞞它-你必須愛這項真理…… 」[12]。愛命運是對自身命運的肯定,甚至可以不願意現況的任何改變。而永恆輪回更是這種精神力量的試金石。尼采顯然認為憑著人的意志就能達到這種境界,這使得他的哲學帶著某種唯意志論的傾向。

痛苦與險境

尼采對向來被視為負面的痛苦有相當高的評價,他厭惡像功利主義那樣僅追求最大快樂值的價值觀,「所有這種以快樂和痛苦、也就是根據附帶和衍生現象做為衡量事情價值的思考模式,都是膚淺的思考模式和天真行為,任何明暸創造力和藝術家良心的人都會嘲笑的看輕它。」。他認為痛苦具有積極的意義,因為痛苦使得人們更有智慧及力量,「只有巨大的痛苦……強迫我們哲學家下降到我們終極的深淵。我懷疑那樣的痛苦能使我們『更好』,但我相信它能使我們更加深刻。」[13]、「那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一個人甚至應該為了達到更高的境界而蓄意去冒險,「從生命中獲得極致的圓滿和喜悅的秘密就是—生活在險境當中!將你的城市建在維蘇威火山的山坡上!」[14]

美學思想

在觀望美時我們渴望什麼?渴望自己也成為美的。——《人性,太人性的》I

美的本質

尼采認為美不能獨立於人的判斷而單獨存在,美也是人類的產物。「『自在之美』純粹是一句空話,從來不是一個概念。在美之中,人把自己視為美的尺度。……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著美— 他忘了自己才是美的原因。唯有他把美贈予世界,唉!一種人性,太人性的美。」[15]同時尼采也認為力與美是一體兩面的事,「力變的柔和並下降到可見之處,那種下降我稱之為美。」[16]力量充沛與否也可用在對人的美醜判斷上,力量衰弱意味著軟弱、貧乏、無能,所以他說:「沒有什麼比衰退的人更丑的了。」[17]

審美體驗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將美區分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代表的是非理性的狂喜狀態,可稱為「醉」的狀態;日神精神則是沉靜、節制,可用「夢」的狀態來形容。到了《偶像的黃昏》,尼采又改變他的解釋:「兩者都被理解為醉的類型」[18],而「醉的本質是力量的增加與充滿之感」[19], 尼采認為真正的藝術可以使觀眾感受到當初藝術家創作時力量充盈的狀態(即醉感),「藝術品的作用在於激起創造狀態,激發醉境。」[20]

藝術與生理

尼採在美學上另一項理論即是將藝術和生理結合起來:「美學只是一種生應用理學。」[21],因為他認為「一個人在藝術構思中消耗的力和在性行為中消耗的力是同一種力。」[22]、「所有的美都可以激起生殖欲……包括性慾及最精神性的創造。」[23]而藝術家是性慾旺盛的一群人,「藝術家按照其性質來說恐怕難免是好色之徒。」[24]但他們卻曉得節制以儲存力量創作。

人生取向

尼採的美學思想及藝術救贖的觀念具體的呈現在他的人生取向上。他認為人在欣賞美的時候同時也會渴望成為美的東西,而他也相信人們也能夠將的人生塑造成一件能予人美感的藝術品,這也算一種藝術創作。「給人的個性一種『風格』,這是一種稀少且崇高的藝術!」[25],而這個過程能夠成為忍受這個世界醜陋部分的支柱之一:「人應該對自己感到滿意,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對『人的面目』完全忍受。」 [26]

但風格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塑造,尼采不相信人像沙特說的「存在先於本質」,而是已經被某種先天的本質決定,而人們應該順著自己的本質去發展。所以他說:「你的良知在對你說什麼?你要成為你自己。」 [27]

倫理批判

道德必須向人的等級低頭。 ——《善惡的彼岸》221

平等主義

許多倫理都屬於平等主義,像基督教中強調的「上帝之前人人平等」、康德的倫理學中也賦予人都具有相同的尊嚴和價值,就連在功利主義那裡,在計算最大快樂值時,每個人的感覺都被納入同等的考量。但尼采極力反對這種觀念,他認為每個人的心性素質都是不同的,「人並不平等,他們也不會變平等!」 [28]。鼓吹人人平等更無正當性,因為這種概念有礙於人整體素質的提升,他形容「平等的說教者」是「毒蜘蛛」[29]。

普遍主義

普遍主義也是常見的倫理觀念,其基本概念為:一道德律應該被推廣到所有人身上。尼采則認為每個人的素質、性格都不相同,對應的道德義務也該有所差別,「對高等人是營養和愉悅的東西,對非常不同的低等人一定接近是毒葯。一般人的德性對哲學家也許意味著惡習與弱點。」[30]。他進一步闡述每個行為的特殊性:「任何人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這麼做』就是還沒有對自知邁出五步。則的話他就會知道根本沒有,也不能有一樣的行動。」

自由意志

不像存在主義,尼采並不認為人有充分的自由意志,「一個人本質的命定性不能由所有那曾經是以及將會是的命定性分開。」[31]。自由意志即是把意志當作不能再追溯其因的自因,他說自因是:「目前為止被人想出來最佳的自相矛盾。」[32]。那當初為什麼會有自由意志這種理論的出現?尼採的回答是;「人被認為是自由的以便他們可以被判斷或懲罰。」

惡之存在

一般而言惡往往被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但尼采認為惡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它有刺激人類的功效:「所謂善就是能保護人類的,所謂惡就是不利於人類的。但事實上,惡的刺激所帶給人類相當程度之事當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維護上,其影響是和善一樣的— 只是它們的作用不同罷了。」[33]

奴隸道德 主人-奴隸道德說

尼採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項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奴隸道德說,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隸道德的成分。尼采認為道德的起源是當弱者被強者欺凌時,便運用他們的精神力量,製造出良心譴責、善惡等來抵制強者的進犯。奴隸道德通常帶著怨恨及衍生而來的反動心態。例如企圖將具有創造力量的強者的價值拉平,而將他們的特性,轉換為成具倫理意義的「惡」;自己身上軟弱的性質,轉換成「善」等。尼采因為根本不相信有先於人存在的道德來源,所以以奴隸道德來質疑傳統道德(尤指基督教道德)來源的正當性。

對基督教的批判

耶穌

相較於耶穌的門徒及基督教會,尼采對耶穌本人的批評是較少的。尼采認為耶穌本質上是個對痛苦敏感的人,融合了崇高、病人、小孩的素質。不像後世的基督徒,他的愛仍是「最深刻且最崇高的愛」[34]。

尼采認為耶穌主要的思想有三個:愛,不僅是愛自己的朋友,更要愛自己的仇敵。「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35];對惡的不抵抗,「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36];以及天國不是某個確切的地方,而是一種內心的境界:「『天國』是內心的一種狀態——不是將要來自『天上』或『死後』的某種東西。」[37]。他在世的意義則是:「他不是去『救贖人類』而是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去生活。」[38]

保羅與教會的扭曲

尼采認為後世的耶穌的門徒及基督徒並沒有遵守耶穌的教誨,他原本的教義遭到歪曲。所以他說:「基督教的『教』字只是一個誤解,實際上只有一個基督徒,而他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 [39]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保羅。保羅並未貫徹耶穌的愛與不抵抗的主張,他的內心充滿了怨恨,他假借上帝的意旨來進行報復。他引入了報償的概念,強調若耶穌沒有復活所信的便是枉然。他還改變了天國的意義,塑造出一個脫離於人間的天國,這恰好顯示出他對這個世界的怨恨。

尼采認為履行耶穌本人的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基督徒,「只有基督教的實踐,一個像那個死在十字架上的他所過的生活,才是基督徒。」 [40],但後來的教會卻強調信仰高於實踐。

現代基督徒

尼采與齊克果一樣,強力批判現代基督徒的虛偽。「最後一點端正和自尊到哪裡去了?甚至當我們的政治家,即另一種說謊不臉紅的人,在行為上完全反基督時,仍稱自己是基督徒,接受聖餐的儀式?」 [41]以及「靈魂的下水道— 為了洗滌人類那骯臟的靈魂,一定要有下水道才可以。具有這種下水道功能的,對於那些高傲的偽君子而言,就是上帝了。」教會本身道德立場的退讓:「宗教改革宣布許多事情屬於不置可否論(Akiaphora)的范圍,屬於宗教思想不宜過問的領域,這是它自身得以生存的代價。」

⑵ 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觀點是什麼

處在19世紀和20世紀轉折點上的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的主觀意志是世上萬事萬物的主宰,也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因。在尼采那裡,主觀意志被說成是主宰一切的獨立實體,本能慾望被誇大為具有無限的能動性。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尼采是從美學問題開始他的哲學活動的。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尼採用日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象徵來說明藝術的起源、藝術的本質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義等,它們成為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

⑶ 尼採的主要哲學理論是什麼怎麼理解尼採的那個著作可以明白理解他的哲學思想

尼采哲學有三個彼此聯系的主要命題,即權力意志、超人和一切價值的重估。

這三個命題是他批判歐洲傳統文明的產物。尼采認為,歐洲傳統文明的弊病表現在科學和哲學方面,便是理性主義的統治,壓制了非理性的生命本能;表現在宗教和倫理方面,便是虛無主義的統治,所謂虛無主義,尼采賦予它特定的含義,用來指否定生命的立場,同樣壓制了生命的本能。它們的共同結果是導致人類的頹廢衰弱。尼采對人類的現狀極為不滿,以改善人類為自己的最高使命。為了改善人類,他提倡權力意志說,提倡生命本能的發揚光大。為了改善人類,他提出「超人」的理想,把改善人類的希望寄託在權力意志強盛、生命本能興旺的新型個人即超人身上。為了改善人類,尼采要求根本改變人類的價值觀念,以權力意志即生命本能的擴張為尺度重估一切價值。在這里,重要的不是他的學說的特殊內容,而是他所代表的一般傾向。在資產階級哲學家營壘里,尼采第一個明確地把握住西方價值觀念轉換的趨勢,思考和提出了激動著現代人心靈的一系列問題,開了現代西方哲學中非理性主義潮流的先河。...包括生命哲學、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現象學、存在主義、歷史哲學等等,都從他那裡吸取思想養料。他似乎不屬於其中某一流派,卻幾乎被所有這些流派視為先驅之一。他的影響超出了哲學的領域。他不是作為一個學院式的哲學家在學術界的圈子裡發生影響,而是作為思想家對整個現代思潮發生影響。弗洛伊德承認尼采對於他創立精神分析學有所啟示。有人把尼采尊為社會心理學的鼻祖。至於在文學藝術領域里,尼采對於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之大在哲學家中也許是首屈一指的,包括斯特林堡、茨威格、托馬斯·曼、霍普曼、肖伯納、傑克·倫敦、紀德、馬爾羅在內的一大批現代著名作家都信奉尼采學說,尼采對於魯迅、郭沫若、茅盾、郁達夫、徐志摩等中國現代作家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

尼採的一些著作:
《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
《論道德的譜系 》
《瓦格納事件 》
《偶像的黃昏 》
《悲劇的誕生卷 》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強力意志 》

⑷ 尼采哲學的特點和主要思想

唯意志論特點是公開拒絕科學,宣揚神秘主義。把意志自由和道德現象看作不受客觀規律和社會環境制約的東西,用意志自由來解釋宇宙和人生的各種問題。尼採的唯意志論哲學價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尼采繼承了啟蒙運動的精髓,反映了現代意識的覺醒。

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肯定,引發了人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對工具理性和工業文明的否定性批判,開啟了現代非理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對理性的批判,對傳統的否定也存在著片面性,這正是後現代主義欣賞的一面。

(4)尼採的藝術與哲學作了什麼規定擴展閱讀

意志也是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腸胃、利爪、肌肉、性器官都是意志促使生物發展出來的。理性是意志的奴僕和工具,如沒有理性的動物照樣生存得很好,人之初並無理性可言,只是後來需要體現意志時意志才造出了理性。但理性是不可能認識到世界的本質的,直覺才是認識世界的途徑。

叔本華研究過印度哲學,受印度佛學影響較大,認為科學和哲學在意志領域達到了極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力才能領悟到意志的本性。因此人的最高目的是以禁慾為起點,爾後忘我,最後忘掉一切,進入到空幻境界,這樣才能超脫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煩惱。

⑸ 尼採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什麼,有何影響

尼採的哲學思想
哲學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創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態迥異的奇特哲學,展示自己的哲學思想。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沒有體系框架,根本不是什麼理論體系,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是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採的哲學思想主影響:
世人的對新學說的耐力和抵抗力大大超過了尼採的想像,在他撒手人寰後不久,他的學說和震世駭俗的口號,如「重估一切價值」、「上帝死了」就不脛而走,「一個幽靈,一個尼採的幽靈不僅在歐洲游盪,而且跨越大洋在亞洲和古老的中國游盪,至今魂不守舍,在世紀長河裡游盪。」在一個世紀漫長的歲月里,對尼採的毀譽也隨著紛紜的戰火和如火如荼的政治風雲而幾經沉浮。
一位大師這樣說:如果說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學的橋,那麼尼采則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的橋。

⑹ 尼採的主要哲學理論是什麼尼採的那個著作可以明白理解他的哲學思想

尼采哲學有三個彼此聯系的主要命題,即權力意志、超人和一切價值的重估.
這三個命題是他批判歐洲傳統文明的產物.尼采認為,歐洲傳統文明的弊病表現在科學和哲學方面,便是理性主義的統治,壓制了非理性的生命本能;表現在宗教和倫理方面,便是虛無主義的統治,所謂虛無主義,尼采賦予它特定的含義,用來指否定生命的立場,同樣壓制了生命的本能.它們的共同結果是導致人類的頹廢衰弱.尼采對人類的現狀極為不滿,以改善人類為自己的最高使命.為了改善人類,他提倡權力意志說,提倡生命本能的發揚光大.為了改善人類,他提出「超人」的理想,把改善人類的希望寄託在權力意志強盛、生命本能興旺的新型個人即超人身上.為了改善人類,尼采要求根本改變人類的價值觀念,以權力意志即生命本能的擴張為尺度重估一切價值.在這里,重要的不是他的學說的特殊內容,而是他所代表的一般傾向.在資產階級哲學家營壘里,尼采第一個明確地把握住西方價值觀念轉換的趨勢,思考和提出了激動著現代人心靈的一系列問題,開了現代西方哲學中非理性主義潮流的先河.包括生命哲學、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現象學、存在主義、歷史哲學等等,都從他那裡吸取思想養料.他似乎不屬於其中某一流派,卻幾乎被所有這些流派視為先驅之一.他的影響超出了哲學的領域.他不是作為一個學院式的哲學家在學術界的圈子裡發生影響,而是作為思想家對整個現代思潮發生影響.弗洛伊德承認尼采對於他創立精神分析學有所啟示.有人把尼采尊為社會心理學的鼻祖.至於在文學藝術領域里,尼采對於現代文藝思潮的影響之大在哲學家中也許是首屈一指的,包括斯特林堡、茨威格、托馬斯·曼、霍普曼、肖伯納、傑克·倫敦、紀德、馬爾羅在內的一大批現代著名作家都信奉尼采學說,尼采對於魯迅、郭沫若、茅盾、郁達夫、徐志摩等中國現代作家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
尼採的一些著作:
《查拉斯圖拉如是說 》
《論道德的譜系 》
《瓦格納事件 》
《偶像的黃昏 》
《悲劇的誕生卷 》
《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
《強力意志 》

⑺ 尼采藝術哲學的觀點

1.藝術是權力意志最透明最親切的賦形;

2.藝術必須從藝術家方面來把握。

我們面在可以再往下念(797則):「……從這個立場出發去審視權力、自然等等現象的基本特徵!還有宗教和道德!」尼采講得很清楚,從上述兩條關於藝術家的本質的認識出發,權力意志的其他賦形——自然、宗教、道德,我們還可以加上社會、個人、知識、科學和哲學等等——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這些存在者都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而與藝術家的存在相一致,和藝術創造活動相一致,與一切在者在被創造的情形相一致。其他存在者,藝術家顯然不能夠「帶出」它們,不過它們都具有和藝術家創造的東西即藝術作品相一致的存在形式。我們在前一則警句(796)中,發現了這層意思的證據:「在沒有藝術家的地方,也有藝術品,比如人的身體,又比如某種社會組織(普魯士政府軍,耶穌會)。在某種程序上,藝術家只是這全部存在鎖鏈上的一個初始階段。世界是自己繁殖自己的一件藝術品——」在這里,藝術和藝術品的概念,顯然擴大為任何一種「帶出」的能力,擴大為任何一件本質上被如此這般帶出的事物。這種藝術觀念,和十九世紀初還頗為通行的用法,某種程序上也是相一致的。直到那時候為止,藝術仍然指任何一種「帶出」、「顯示」、「產生」的能力。工匠、政治家、教師,作為能夠帶出某樣東西的人,都是藝術家。自然也是藝術家——一位女性藝術家。那時候,藝術還沒有演化為目前流行的這種狹隘概念,即在作品中帶出某種美的東西的「美術」,「美的藝術」。

現在,尼采要闡明的是藝術一詞更早更寬泛的含義。美術在這種藝術概念中不過是其他多種藝術之中的一個類型。在尼采看來,一切其他的藝術的「帶出」、「顯現」和「產生」,同藝術家所獻身的美的藝術,都是一致的。「藝術家只是一個初始階段」說的是那種狹隘意義上的藝術家,即僅僅「帶出」美的藝術作品的那一類藝術家。基於這些論述,我們現在可以得出尼采關於藝術的第三種說法:

3.根據廣義的藝術家概念,藝術是所有的存在者的出場方式;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說,一切存在者都是自己創造自己的創造者。

我們知道,權力意志本質上既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毀滅。藝術作為一切存在者出場的方式,因此就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就是權力意志。

尼采把藝術明確地界說為權力意志。在此之前,他的第一本著作《悲劇從音樂精神中誕生》,就已經把藝術理解為存在者的基本特徵。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尼采寫《權力意志》時為什麼又回到了《悲劇的誕生》關於藝術的見解。

……

在最寬泛的意義上被看作是創造的藝術,構成諸在者的基本特徵。因此,狹義的藝術就是這樣一種創造,在這種創造中,創造為其自身之故而進行並且趨於最明朗的境界;藝術不只是權力意志的一種賦形,還是權力意志最高的賦形。權力意志只有作為藝術並且藉助於藝術才成為可見的。但是,權力意志在尼采那裡是未來一切價值立於其上的根基,它是作為由宗教、道德和哲學決定的舊價值的對立面而出現的一切新價值的准則。因此,如果權力意志確乎只有在藝術中才能獲得它的最高賦形,那麼,權力意志之新關系的設定,也必源自藝術。新價值是對舊價值的一場革命,而這場革命帶來的反抗和劇變也必出自藝術。《權力意志》794則是這樣說的——

「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都是人性的頹廢形式。對這些頹廢形式的反抗,便是藝術。」

按照尼採的解釋,柏拉圖為道德、基督教和哲學制定的第一原則就是:這個塵世是無價值的;它羈靡於感性之中,應該有一個比它「更好」的世界;塵世之上必須有一個「真實世界」,一個超感性的世界;感性世界不過是「真實世界」的外在顯現。

在這種態度中,塵世和生命就被徹底否定了。如果表面上對這塵世說聲「是」,那最終也不過是為了更加徹底地把它全盤否定。但是尼采說,所謂道德的「真實世界」,乃是一個謊言的世界。而感官的,感性-外表,正是藝術的基素,因此,是藝術把被「真實世界」的假想否定了的一切又重新肯定下來。所以尼采說:「藝術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是反基督徒、反佛教徒、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功臣。」據此,我們可以得出尼采關於藝術的第四點論述:

4.藝術是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反抗。

……藝術,特別是狹義的藝術,就是對感官、對假像、對「非真實的世界」大膽地說是,或者正如尼采挑明得那樣,是對非「真理」的東西說是。

……

尼采還說:

「我早年把藝術和真理的關系問題看得很嚴肅,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之間已經如此不協調了,我對那種似乎是不容懷疑的聯系,還是敬若神明,輕易不敢冒犯。我第一本書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悲劇的誕生》是在另一種信念的背景下信任藝術的——這另一種信念就是:和真理生活在一起是不可能的;『真理意志』簡直就是退化的象徵。」

這聽起來似乎有悖於常理。但是,一旦我們以正確的方式來讀解這段話,便不覺其反常了。在這里(尼採在別處也是如此),「真理意志」是指柏拉圖和基督教意義上對「真實世界」、超感官和物自體的意志和信念。這種意念在尼采看來,就是對我們的現世「說不」,對藝術本己的家園「說不」。現實的塵世才真正是真實的世界,因此尼采聲稱,在藝術和真理的關系中,「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就是說,感性比超感性的東西更高更真實。關於這一點,尼采還說過,「我們擁有藝術,為的是不致於亡於真理。」在這里,「真理」一詞再次用來指稱超感性的所謂「真實世界」,它暗藏著毀滅生命的危險。尼採的「生命」總是指擺脫真理糾纏的那種「上升的生命」。超感性雲雲,不過是為了誘使生命離開健康活潑的感性和感官世界,使生命力衰弱、枯竭下去……幸虧我們還擁有藝術,才不至於被這樣的超感官的真理所毀。有了藝術,超感官的東西才不能使生命衰朽到極度虛虧全面崩潰的田地。從藝術和真理本質的聯系中我們可以引出尼采關於藝術的最後一個論斷:

5.藝術比「真理」更有價值。

讓我們重溫一下尼采關於藝術的前四點論述:

1.藝術是權力意志最透明最親切的賦形。

2.必須從藝術家的角度來把握藝術。

3.根據廣義的藝術家概念,藝術是所有存在者基本的存在方式,就存在者的存在來說,它們都是自己創造自己的創造者。

4.藝術是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反抗。

有了尼采這五點有關藝術的論述的啟發,我們現在就可以回顧一下他對同一個問題說過的更早的一句話:「……我們發現它(指藝術——譯者)是對生命最強的刺激……」不難理解,說藝術是生命的刺激物,無非是說藝術乃權力意志的賦形……我們不能把這句話當作尼采對藝術的另外一種見解,附加在前面談到的五點之上,相反,這句話正是尼采對藝術主要的論述,其他五點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⑻ 尼采哲學概述

        尼采(1844——1900)是西方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尼采哲學是「重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它對蘇格拉底以後的歐洲文化(包括古希臘的、中世紀的和近代的)提出了嚴肅的挑戰。近代理性主義運動本來就是對中世紀宗教神學的反叛,但這種反叛是有一定限度的。理性與神學、塵世與天國的矛盾似乎並不妨礙近代大多數哲學家們一方面肯定知識的標準是人類理性或人類意識而不是神學和權威,另一方面又用基督教的基本學說對人的信仰與行為作出解釋。近代理性主義集大成者黑格爾乾脆把宇宙與上帝、哲學與宗教視為同一的。近代理性主義的結局彷彿是向中世紀的回歸,這一結局預示了理性主義運動的崩潰,預示了新哲學的產生。

      在非理性主義或非黑格爾化的過程中,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1813——1855)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從各自的角度看到了理性的局限,強調了非理性的方面。但他們都沒能徹底動搖近代哲學的傳統。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哲學中,都有明顯的內在矛盾,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有神秘主義的氣息。克爾凱郭爾一方面認為真實的人必須委身於個人自由選擇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卻試圖使人們相信基督教是一種標準的人格,相信人的存在與上帝的存在有某種關系。叔本華指出意志是先驗的、決定性的,痛苦、絕望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又說人能在佛教的神聖境界中超脫慾望,滅絕意志,達到寂滅中的極樂。克爾凱郭爾哲學與叔本華哲學的這些困難之處在尼採的哲學中盪然無存。無疑,在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方面,尼採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和叔本華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尼採在他的哲學中引進了許多新的因素,從而創造了一種使克爾凱郭爾哲學和叔本華哲學黯然失色的新哲學。正是尼采哲學,把反對宗教神學、檢討人類理性的運動推向高潮。

      尼采於1888年經人介紹才知道克爾凱郭爾其人,那時尼採的哲學基本上大功告成了。叔本華哲學則對尼采有直接的影響,但尼采並未停留在叔本華哲學的水平上。對尼採的思想一直起作用的是前蘇格拉底的古希臘文化,他實際上把自己的哲學看作是那種具有悲劇精神的文化的復活。尼采哲學的大意可概述如下:

      1.關於理性(意識)和基督教    尼采把自蘇格拉底以來的歐洲文化看作是理性主義的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他對理性和基督教的分析實質上就是他對歐洲文化傳統的批判。尼采認為,作為主體的人的精神活動是極為復雜的,理性或意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的精神活動中很大一部分(如本能、慾望、意志等)是無意識地發生的;理性並不能成為判斷人的生活真實與否以及人的行為是善或惡的標准,相反,理性只是為了功利的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實現本能、慾望、意志的工具。尼采還認為,意識是在必須溝通的壓力下發展而成的,意識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稟賦中最晚也是最近發展的,是在這些稟賦的發展中最無力的一環。值得注意的是,尼采並沒有簡單地把理性拋置一旁。而事實上,尼采把理性視為人之為人的必要條件。例如,他在駁斥叔本華的假說「凡是存在的皆為有意志的東西」時明確地說,「唯有具備理性者才有快樂、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部分的生物談不上這些。」                關於基督教,尼采主要是把它作為一種舊的道德體系來對待的。在尼采看來,基督教的原罪說是荒謬的,它不過是讓上帝來同情和憐憫人類的方便的借口罷了。尼采認為:基督教輕視人的本能,扼殺人的意志,把人的激情壓抑在人的意識之下,這是對生命的根本否定。因此,基督教道德是頹廢的道德。                                        尼采對理性(意識)的限制和對基督教的否定,是他的哲學的基本前提。尼采自稱是第一個心理學家,他對理性(意識)與基督教的分析頗具有心理學的意味。從這種「尼采式」心理學出發,尼采形成了他的哲學信念。

      2.關於意志與超人    理性不能作為標准,理性本身也需要說明;上帝死了,上帝自己也要受審判!在這個沒有法則,沒有神的世界,我們人類會怎麼樣呢?尼采提出,要根據生命意志來重新評價一切,要建立超越的人格!                                                      在尼采看來:生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意志,這種意志不是求得生存的意志,而是表現生命的力量的意志,是沖動和創造的意志,是為了增長優越性、擴展支配權。關於這一點,尼采說「一個生命體首先想要發泄其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權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又譯強力意志或沖創意志)——自我保存是它的間接的通常的結果之一。」尼采認為,生命意義的有無和大小取決於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強弱;生命的歡樂是不斷地創造,是對痛苦進行抗爭的體驗。進一步地,尼采認為,生命意志是衡量真理與謬誤、善與惡的標准;知識和道德只有在保全和促進生命與生命意志時,才有價值。                                        尼采由此建立了「超人」的新型人格,他所說的「超人」實際上就是能充分體現生命意志的人,是具有旺盛的創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強者。尼採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為:1)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現自己,主宰平庸之輩;2)超人是真理與道德的准繩,是規范與價值的創造者;3)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4)超人敢於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5)超人是在不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憎恨、嫉妒、頑固、懷疑、嚴酷、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堅強;因而6)超人不是那種卑微瑣碎,軟弱無力的人,超人是充實、豐富、偉大而完全的人。不過,尼采並不把超人看作是絕對的,是某個人的特殊權利。他說,強與弱二者「乃是相對的概念。」                                                          尼采關於「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論,是他的哲學的核心內容。尼采提出「生命意志」與「超人」,旨在確認自由、確認個人,確認人的真實生活。尼采輕視盲從、趨炎附勢和單純的利他主義。他大聲疾呼:不要跟隨我!你要成為你自己!他實際上是想喚醒在歐洲沉寂多年的生命意志,喚醒人們的自由與自我意識。

        3.關於人生的悲劇性    在尼採的「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論中,傳統的真理與謬誤,善與惡的概念全然改觀了。在他看來,「真理」與「善」是為著人的,向著人的,和以人——有自由意志的每一個人——為標準的。尼采賦予真理與道德新的意義,也就是為了說明作為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的人,是為了從藝術的角度肯定人生的意義。                      在尼采看來,人就是美,人生就是悲劇美。尼采發現:希臘人對人生的痛苦、艱難與恐怖有著細致而深刻的感受,但他們並沒有悲觀厭世、逃避現實;相反,希臘人勇敢地接受命運、面對人生。尼采把這種對生活的毫無保留的肯定視為一切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尼采認為,希臘人的這種精神體現了人生的悲劇美:這種悲劇美以希臘藝術中的狄奧尼索斯(酒神)形象為典型——狄奧尼索斯代表生命意志的力量與沖動。尼采進而指出,由於蘇格拉底的出現,狄奧尼索斯形象消失了,於是,古希臘文化中的悲劇精神被一種理智而樂觀地看待世界與人生的態度所取代,古希臘文化由此走向沒落。                                    尼采認為,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以及近代的理性主義運動更使悲劇精神喪失殆盡。尼采曾經在叔本華關於「意志」、「痛苦」的論述中看到歐洲文化的轉機,但叔本華否定人生的悲觀主義和禁慾主義卻很快使尼采感到不滿。繼而尼采又企圖在瓦格納歌劇中尋找叔本華哲學的出路,但瓦格納風格的轉變使他大失所望。為了狄奧尼索斯的重新來臨,為了新的悲劇時代的誕生,尼採用他的生花妙筆塑造了「查拉圖斯特拉」形象。                在尼采哲學中,無論是狄奧尼索斯,還是查拉圖斯特拉,都象徵著悲劇文化的精神,象徵著積極的人生態度。尼采認為,唯有在這種悲劇文化中,人才能觀照到世界的真實性,才能承受人類所有的得失、新舊、希望和勝利。世界的存在,只有當作一種藝術現象時,才被證明是合理的。也只有從藝術的角度看待世界,人才會對生命的無窮無盡(——所謂「永恆輪回」)感到無比的歡樂與喜悅。

      尼採的哲學是下面所有這些「主義」,但卻不完全歸結於其中的任何一個「主義」。笛卡爾懷疑一切,但卻承認思維之「我」的存在。尼采則連思維之「我」的存在也懷疑。休謨也懷疑一切,但卻不願意拒絕一個上帝在其中的世界。尼采則乾脆把上帝拉上法庭受審。                                        尼採的哲學是自由主義的和個人主義的。他想喚醒每一個人的自由的、超越的人格覺悟。                              尼採的哲學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他號召人們要敢於斗爭,敢於超越,敢於成為強者。                                尼採的哲學是浪漫主義的。在他看來,人生盡可以是荒誕的、渺小的、艱辛的、悲劇的,但人生更是真實的、自強的、任意的,因此是充滿了歡樂的。                                              尼採的哲學是唯美主義的。他認為,美與藝術才是表達生命意義的適當形式。他坦率地說,真理有時就是謊言,只要這種謊言是增進和擴展個體的生命的。                                            尼採的哲學對西方哲學傳統具有徹底的批判性和堅決的否定性,但對二十世紀西方新思潮又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和足夠的寬容性。實際上,尼采是二十世紀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學(包括存在主義)的先驅者之一;人生哲學成為現代哲學的一個主流在一定意義上是要歸功於尼採的。                              尼采哲學是關於人的哲學,確切地說是關於個人的哲學。但是,尼采哲學是有重大缺陷的。首先,尼采不懂得人的自由以及每一個人的自由的前提是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完善化。他沒有,也不可能從社會的、歷史的角度說明人的現實。實際上,在他的哲學中,人與生物的區別是無關宏旨的;重要的是人必須生存、競爭、成為強者。其次,雖然尼采看到了理性的局限,並聯系意志來說明理性;但他所說的意志與理性之間是截然分明的,他把意志與理性的關系建立在意志對理性的絕對的支配和利用上。再次,尼采看不到真理和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的一面,他把個體的、主觀的「超人」作為評價的標准,作為真假、善惡的尺度,這是對真理與道德的一種偏狹的理解。還有,尼採在把人生與美聯系起來,強調藝術表達生活的作用時,把美與藝術絕對化了。實際上,美與真與善不是互相排斥的,藝術也不是表達生活的唯一形式。

      總之,對尼采哲學既要汲取其積極向上的內容,也要注意其缺陷與不足之處。要對尼采思想的主導傾向與某些過激的言論區別開來。

閱讀全文

與尼採的藝術與哲學作了什麼規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