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戰爭藝術輪盤需要多少費用

戰爭藝術輪盤需要多少費用

發布時間:2022-04-16 00:46:05

① 《戰爭與和平》的讀書筆記

今天我再次看完了老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第一卷,安德萊公爵之「死」深深地感動了我。 「假使每個人只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沒有戰爭了。」(36頁安德萊語) 羅斯托夫伯爵夫人給了安娜·米哈洛芙娜錢時(本人的說明):安娜·米哈洛芙娜已經抱了她,並且哭了,伯爵夫人也哭了,她們哭,因為她們是朋友,因為她們有好心腸;因為她們從小是朋友,卻為金錢這樣庸俗的事煩心;還因為她們的青春都過去了……但兩人的眼淚都是愉快的。(85頁) 基督徒的愛,對於別人的愛,對於仇敵的愛,比起一個青年的美麗的眼睛在像您這樣詩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價值,更甜蜜,更美麗。(這是安德萊公爵的妹妹瑪麗亞寫給她的朋友尤麗的信)(134頁) 以上幾段所表達的只有一個字:「愛」。但也明顯地分類為兩種類型,這是托氏思想的核心所在。一種是情感之愛,如兩位夫人的愛以及日常我們一貫所宣傳的那種類型;另一種則是我們生活中很少考慮到的,並且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很講求實際價值的中國人所不承認存在這種類型的愛。即瑪麗亞小姐所表述的這種類型的愛。這種類型的愛是高尚的,相信它的人也是高尚的,如迷惘的托氏、悲天憫人的雨果、熱情澎湃的羅曼·羅蘭等。 尼考拉·羅斯托夫轉過身來,好象在找尋什麼,他望著遠處,望著多瑙河的水,望著天和太陽,天是多麼美麗、多麼蔚藍、寧靜而遙遠呵!夕陽是多麼明亮而壯麗哦!而遙遠的多瑙河裡的水閃灼得多麼親切而燦爛呵!更美麗的是多瑙河那邊遙遠的藍色的山巒,修道院,神密的峽谷,頂上彌漫著煙霧的松林……那裡又寧靜又幸福……「只要我能在那裡,我便什麼,什麼也不需要了,什麼也不需要了,」羅斯托夫想。「只在我的心中和這個太陽光下有那麼多幸福,而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這種不可知,這種匆忙……他們又在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們一陣跑,它,死亡,就在這里,在我頭上,在我周圍……俄頃之間——我便永遠看不見這個太陽,這個河水,這個峽谷了!……」(註:這是羅斯托夫上馬沖鋒之前看到傷兵後的感想)(210-211頁) 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 在他(註:安德萊負傷「臨死」前躺在奧斯特里茲戰場上)頭上,除了天,崇高的天,雖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測的,有灰雲靜靜地移動著的天,沒有別的了。「多麼靜穆、安寧、嚴肅呵,完全不象我那樣地跑,」安德萊公爵想,「不象我們那樣地奔跑、喊叫、斗爭;互相爭奪炮帚,——雲在這個崇高無極的天空移動著,完全不象我們那樣的哦。為什麼我從前沒有看過這崇高的天?我終於發現了它,我是多麼幸福啊。是的,除了這個無極的天,一切都是空虛的,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天,什麼,什麼都沒有了。但甚至天也是沒有的,除了靜穆與安寧,什麼也沒有。謝謝上帝!……」(399頁) 以上內容我覺得是這本書最令人感動的內容了,這種體驗並非僅僅是看破紅塵,而是對一種永恆的禮贊。對一種寧靜,安詳,遼遠的憧憬。是對幸福的終極定義。 這段內容對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我從此一改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升華到人類的良心上來感覺世事了。庄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脫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只有它才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寄託。 1984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陰 今天看完了《戰爭與和平》的第二卷。真是托爾斯泰呀!盡管我在有些方面極不贊同你,但,你的作品真叫我折服。 「啊,瑪利亞公爵小姐!」忽然他不自然地說,並且扔掉了鑿子(輪子因為慣性還在旋轉。瑪麗亞公爵小姐很久以後還記得這個漸漸消失的輪盤聲,這聲音在她的記憶中和後來所發生的事情混淆在一起了)。(此是安德萊公爵的父親因誤聽到兒子死於奧斯特里茲戰場上而極度悲傷之故。公爵小姐是他的女兒。)(457頁) 括弧中的內容只有思想深邃且善感的人才會有此共鳴的相同體驗。太妙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被老托的神筆不經意間即寫了出來。 「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結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發問了。」(此是彼埃爾因決斗而自責出走時的心靈斗爭)(495頁) 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種科學——整體的科學,這科學解釋整個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獲得這種科學,就必須清滌並革新自己內心的「自我」,因此,在認識之前,必須信仰,並使自己趨於完善。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我們心裡放進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此是彼埃爾出走時,在旅店中,一個共濟會會員開導他的話。)(503頁) 安德萊公爵看了看彼埃爾向他所指示的天空,在奧斯特理茲戰役之後,他第一次看見了那個崇高的、永恆的,他躺在奧斯特里茲田野上所見的天空;並且他心裡的沉睡了很久的、最好的東西,忽然在他心靈中醒來,這使他感到又高興又年輕了。這種情緒,在他一回到習慣的生活環境時,便立刻沒有了,但是他知道,他不會加以發揚的這種情緒是在他的心裡。(555頁) 「不錯,就是那棵橡樹,」安德萊公爵想,他突然產生了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春天獨有的快樂和清新的感覺。他忽然想起了生活中一切最好的時光。奧斯特里茲和高高的天空,死去的妻子的譴責的面孔,在渡船上的彼埃爾,因為夜色的美感到興奮的姑娘,那個夜晚和月亮,——這一切他都忽然想起來了。 「不,生活並不在卅一歲結束,」安德萊公爵忽然最後地、斷然地決定了。「單單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夠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這個:彼埃爾和那個飛上天的姑娘也在內,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要他們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麼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來,要他們和我在一起生活!」 (602頁) 這段內容深深地打動了我,從此我覺得我的想法和情感與周圍的人是那麼地不同,那麼地格格不入,我想讓他們也能與我一樣去體會這種深刻的崇高感,但,我發覺我們中國人除了訕笑外,誰都不會為你所表達的這一崇高的思想所打動,他們頂多隻會為一般的親情和那些被嚼爛的愛情所感動和津津樂道,更多地是為金錢所鼓舞,所打動,他們更多地是崇拜李嘉成和蓋茨。(這段個人評論是我現在剛加上去的) 我們中國人習慣於崇拜大人物或名人而不是思想。他們以為大人物或名人的哪怕是一個日常用語,那都是字字珠璣的閃光的思想,如同書中所描述的大美人,那個導致別素號夫的悲劇的女人: 一個嫵媚聰明的婦人的名聲那種不可動搖地確定在葉侖那·發西莉葉芙娜·別素號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說出最俗氣最愚蠢的話,而大家仍然稱贊她的每一句話,在她的話裡面尋找深奧的意義,而這卻是她自己沒有想到的 。

② 有什麼手機單機游戲,可以聯機的游戲

炸彈小隊,我的世界,地牢守衛者第二波,卡特爾,狂野飛車,鐵銹戰爭,松餅騎士。這些都可以wifi聯機。

所謂聯機游戲,是指玩家之間可以直接通過網路實現的互動游戲,而不需要藉助任何服務提供商提供伺服器來完成游戲。

聯機游戲的優點:在游戲中自己永遠是主角,可以盡情享受該游戲的所有樂趣,而不需要再額外花費任何費用。

聯機游戲的缺點:推廣力度不及網路游戲,而游戲本身也深受盜版的傷害,再有就是聯機的規模最多的不會超過32人。

游戲質量:聯機游戲的聲音畫面質量遠遠高於當前質量最高的網路游戲,因為開發商根本不用擔心玩家作弊。

(2)戰爭藝術輪盤需要多少費用擴展閱讀:

單機游戲(Single-Player Game),也稱單人游戲,是相對於網路游戲而言的。一般指游戲的主要玩法只需要一台電腦就能完成的電子游戲,不能進行互聯網對戰。

但隨著網路的普及,為適應防盜版、後續內容下載服務、多人聯機對戰的目的,更多單機游戲也開始需要互聯網支持。

單機游戲也包括一機多人、IP直連和區域網對戰三種「多人游戲」方式。隨著互聯網對戰功能的普遍應用,目前單機游戲逐漸加強了網路元素和多人模式。

③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如果說當我手捧《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的話,那麼,當我讀完《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此之前,關於俄羅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我已經聽說不少,今天,當我完整地學習了《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後,對小說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認識。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上幾乎無人能與之媲美的偉大作家。他的文學創作,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體裁豐富,被譽為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象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動。 《戰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裡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覺得,《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小說,對我來說,雖然有點深奧而新鮮,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樣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慾望。

④ 紅警ol永久皮膚使用了還可以送人嗎

紅警OL手游永久毒液皮膚能不能兌換兩個?很多玩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下面斗蟹小編為大家解答紅警OL手游永久毒液皮膚兌換個數:

紅警OL手游永久毒液皮膚屬性很好,在同一次活動中只能兌換一個,但是下次活動在有這個皮膚的話還是可以兌換的。不過就是因為屬性不能疊加,沒有必要多兌換一個。

紅警OL手游永久毒液皮膚可以兌換兩個嗎

在紅警OL手游中,毒液皮膚擁有非常高額的屬性加成,可以讓英雄的實力變得更強,目前毒液活動已經推出了多次,大家也可以多次來獲取這個皮膚。

能兌換兩個永久毒液皮膚嗎?

可以的,不過每次活動都只能兌換一個,上次大家兌換過一個毒液皮膚之後,這次還是可以繼續兌換另外一個永久毒液皮膚的。

兩個永久毒液皮膚屬性疊加嗎?

屬性並不會疊加,一個毒液皮膚可以讓大黃蜂軍事+1000,工業+500,後勤+500,而兩個永久的毒液皮膚還是加成這么多屬性,所以大家並沒有必要去兌換兩個,完全是浪費資源的行為,建議大家把獲取的材料用來兌換各種資源道具即可。不需要兌換兩個毒液皮膚,太浪費了。

EA授權,紅警官方正版手游《紅警OL》是超硬核的現代戰爭策略手游。游戲注重現代軍事策略,百人對決的泰伯利亞等多種團戰玩法,更可以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戰爭藝術!近日,《紅警OL》隆重推出七夕新版本,尤其新增了守護功能,可為好友/CP開罩滅火保駕護航。此外,七夕系列活動更是將甜蜜七夕情融入到軍迷月活動中。曠世紅警戀,璀璨七夕情。《紅警OL》新皮膚甜蜜上線,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璀璨皮膚 七夕濃情上線

七夕佳節,《紅警OL》傾情製作的璀璨星河基地皮膚濃情上線。據悉,這款新皮膚是首款情侶基地皮膚。使用新皮膚之後,基地外顯為威武英雄懷抱柔美天使,愛戀相依的情形。粉紅色愛心亦夢亦幻,英雄與天使含情脈脈,形成濃郁的異域建築風格。

此次新皮膚不僅僅增加部隊的攻擊屬性,還增加了醫院、出征、集結、援軍等上限屬性。令人期待的生命加成和出征死轉傷屬性,是新皮膚的吸睛之筆。值此七夕佳節,擁有漂亮的璀璨星河外顯,還能同時擁有勁爆的屬性,簡直是物超所值!

擁有屬性:行軍上限增加10000,傷員中心容量增加10000,集結部隊上限增加5000,聯盟大廈容量增加5000。

使用屬性:部隊攻擊增加12%,部隊防禦增加12%,部隊生命增加12%,單人出征死轉傷3%。

本次七夕版本還特別隆重推出了守護功能。游戲內每位指揮官均可與一名游戲內好友結為守護關系,通過互贈禮物提升守護值,解鎖加成屬性和專屬基地特效,還可以幫助對方開啟時空屏障和圍牆滅火。人間有真情,紅警有真愛。盛夏七夕這樣組CP才是真厲害!快來守護心中的那個TA吧!

浪漫七夕,活動震撼來襲

浪漫七夕,《紅警OL》活動熱浪來襲。不僅七夕情人節專屬皮膚靚麗上線,還有海量榮耀勛章、黑科技等活動助力打造王牌最強之軍。

星河之戀七夕主題皮膚燃情上線!活動期間,購買星河之戀寶箱必得星河之戀兌換券,還有概率獲得永久時限的浪漫七夕專屬基地裝扮。其中超值好禮活動還可兌換海量金幣、經驗以及豐富的的資源。

在浪漫的七夕,指揮官可參加活動獲取鮮花贈與其他玩家,贈送指定數量鮮花可獲得對應獎勵。送花與收花排名靠前的玩家可額外獲得豐厚獎勵。快送朵花給TA!也許TA就是你的曠世之戀。

本次七夕系列活動,還有很多大受歡迎的活動歡樂返場:歡樂直購勛章寶箱,有機會暴擊獲得海量榮譽勛章!激活黑科技可以減少城建、科技和造兵的時間,是讓指揮官快速強大的捷徑之一。指揮官們可以在折扣激活時間內盡量多享用折扣福利,物盡其用,將黑科技發揮到極致。

全新的裝備系統,多種裝備組合,是每位指揮官個性化兵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七夕活動中的裝備活動也同樣充滿了誠意。在活動期間,每日完成指定任務可獲得探索儀,獲得探索儀後可進行探索,探索時必得裝備打造券,裝備強化石以及突破石。還有概率一次探索獲得多個裝備傳承石。同時通過完成任務就可以進行裝備打造,是非常適合所有指揮官的活動。

能量源收集活動是深受廣大指揮官喜愛的活動之一。活動期間通過攻擊野外敵軍,有概率掉落能量源,收集指定數量能量源贏取獎勵。排名靠前的玩家還可額外獲得海量能量源。能量源收集,助力超能研究,讓你事半功倍,超能吹灰不費!

本次七夕系列活動,私人訂制,再度開啟。活動期間,可自行選擇獎勵裝入寶箱並購買。私人定製專屬寶箱為指揮官量身打造,制霸紅警不是夢!

時空輪盤,轉動贏好禮。活動期間,在轉盤中的四個獎勵位置自選獎勵可修復時空輪盤,轉動後可概率獲得轉盤中的獎勵。根據轉動次數可額外獲得時空寶箱獎勵,海量SS碎片,裝備道具送給你。

紅警檔案館 玩家共譜甜蜜回憶

8月軍迷月精彩紛呈,檔案館共譜甜蜜回憶!首期紅警檔案館的徵文大賽票選活動,已塵埃落定。在本次徵文大賽中,很多優質小說、詩文及自傳體脫穎而出。無論是耐人回味的小說,還是精彩絕倫的戰斗故事,都讓人身臨其境百讀不厭。其中,有因紅警結緣的情侶們,趁徵文大賽的機會,大撒了一回狗糧。同時,不少多才多藝的指揮官們也在本次徵文大賽上,秀出了十足的水墨功底。

萌系清新的譚小雅為紅警檔案館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八月軍迷月,紅警OL將會為大家呈上更多更精彩的內容。指揮官們,這樣豐富多彩的8月,你們期待嗎?最精彩,最軍事,最策略,一切都盡在《紅警OL》!

以上就是紅警OL手游永久毒液皮膚兌換個數以及屬性介紹,

⑤ 戰爭藝術赤潮怎麼關科技預研 為啥我打的時候每個兵都有預研的費用

把部隊也清空,或者把設置了科技預研的兵種撤下,科技預研位就會空出來了

⑥ 人類的古老文明起源於哪裡

全球通史:古代文明的起源http://tech.163.com 2006-02-13 08:55:20 來源: 水的科技藝術娛樂網 網友評論3 條 論壇 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曬、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養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時期,人們曾認為文明的搖籃是尼羅河流域,但現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蘇美爾,也就是《舊約全書》中的「希納國」(Land of Shinar)。蘇美爾位於過去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的南部,南臨波斯灣,由若干塊荒蕪的、被風亂吹的小平原組成。約公元前3500年時,一些已改進生產技術,正在耕種這片乾旱的荒原的農業公社,成功地完成了從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過渡。公元前3500年只是個大概的日期,確定這樣一個日期僅是為了方便起見。實際上,過渡的時間無論指定為一年、十年還是100年,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知道,從食物採集轉變到食物生產,並不是因為某人偶然想起農業而突然發生的。同樣,從部落文化過渡到文明,也不是因為當時有人想像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發生的。總之,當時發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過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這一過程的性質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質

文明一詞的含義確切地說,究竟是指什麼呢?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別開來的文明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文明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埃及文明和瑪雅人文明則沒有通常所說的城市。但是,這一組特徵在確定世界各地各時期的文明的性質時,可用作一般的指南。最終形成的不是同一種文明,而是「類型」極其多樣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較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是與各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因此,隨著各環境中耕種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隨著各環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養的動物的種類的不同,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也彼此顯著地不同。現在,文明的情況也是如此,各種文明由於各自發展時與世隔絕的程度不等而相應地不同。美洲的瑪雅人文明、阿茲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獨自發展起來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將它們與歐亞大陸上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區別開來。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的獨特性取決於各自的所在地與中東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遠近。中國與中東之間相隔一片遼闊的、荒漠的地區,並有大山作屏障,因此,從古代最早時候起直至今天,中國文明一直與歐亞大陸的其他文明彼此相異。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首先要走向文明,尤其是考慮到實行平等主義的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有許多方面是很吸引人的。現代馬達加斯加島的塔納拉人的經歷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塔納拉人只是最近才過渡到文明階段,所以人類學者拉爾夫·林頓能把他們的經歷全都記載下來。塔納拉人在過渡到文明之前,是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植早稻。第一年他們可以得到豐收,但從第二年起產量逐漸下降。因此,每當田地的肥力耗盡時,他們就得遷移,重建村莊。經常的遷移使他們不可能實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的所有權歸村社掌握。村裡的長者盡可能公平地把土地分配給每個同堂家庭。每個同堂家庭都由若幹家庭組成,這些家庭一起勞動,然後按需分配產品。這是個典型的實行平等主義的部落社會,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社會地位方面。都沒有任何重大差別。

當有些家庭仿效東面的鄰居改種水稻時,這一切全都改變了。天然水田的面積很有限,無須投入整個同堂家庭的勞動力,因而這種新型的農業就由某些家庭單獨經營。他們一年到頭在水稻田裡勞動,不再把田歸還村莊,重新分配。由於適合種水稻的田地很少,從前無階級的塔納拉社會現在分裂了:少數人成為土地所有者階級,而絕大多數人則沒有希望得到這種更能生產糧食的土地。

當種植旱稻的農夫被迫定期地向新的地方遷移,而種植水稻的農夫仍留在原來的小塊土地上時,這一階級分裂更為明顯了。戰爭也由於這種新型的經濟而受到影響,那些長期定居的村民現在不惜花費時間,努力建造結構復雜的城堡,來阻擋傳統的搶劫集團的侵擾;並致力於俘虜那些流民,把他們變成奴隸,因為奴隸正顯示出一種新的重要性。早先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經營農業時,奴隸派不上什麼用處,但是現在,可以把奴隸派到田裡,讓他們一年到頭地勞動。早先的民主也由新發展起來的社會取代了;在這新社會的頂端是專制國王,國王的下面是貴族,他們擁有國王分給他們的土地,然後是占人口大多數的平民,社會的最底層是奴隸,由戰俘和他們的後代組成。最後,隨著財產成為提高自我的唯一手段,逐漸形成一系列新的社會准則。人類學者拉爾夫·林頓最後寫道,「從塔納拉村落到塔納拉王國,中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在經常遷移、自給自足的塔納拉村落,沒有階級,只有牢固的同堂家庭;而到了中央集權,臣民定居的塔納拉王國,社會由於經濟差別而分裂為階級,門第有如禮儀,被看作是極為重要的…當一步一步地追溯塔納拉人的整個轉變的來龍去脈時,我們可以發現,轉變的每一步都是由種植水稻引起的。」塔納拉人的轉變過程,只是公元前四千紀時瓦解中東的新石器時代的社會,最終導致城市革命和文明出現的那個轉變過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二、美索不達米亞發源地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上游山巒重疊。在那裡,人們學會了馴化動植物,從而完成了農業革命。在那裡,人們現在又開始第二次偉大的冒險,他們從山區遷移到大河流域,逐步發展起新的、生產率更高的灌溉農業和新的社會制度。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新的社會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文明的出現。從高地遷移到低地,使新石器時代的農人們遇上了一系列新問題,如:降雨量不足,烈日蒸曬,河水定期泛濫。沒有建築用的石塊,等等。但是低地的長處超過了它的短處:那裡生長的棗椰樹,不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大量木材,不過這些木材的質地不太好;那裡的蘆葦盪里,有各種野禽小獸,還有魚類,提供了寶貴的食物蛋白質和脂肪;而尤為可貴的是,那裡的土壤是極其肥沃的沖積土。這一新環境中蘊藏了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就是一種挑戰。最早的農人們以適應環境的非凡本領成功地響應了這一挑戰。公元前四千紀時,他們取得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技術進步。在山巒重疊的高地種植農作物時,降雨量還勉強夠,但到了地勢很低的流域地區,降雨量則非常不足。要耕種這片肥沃的沖積上,就必須實行農業灌溉,所以最早的農人們開掘溝渠,把大河裡的水引到田裡。結果,農作物的產量較他們早先在多石的山坡上奪得的產量要高得驚人。公元前2500年的文獻記載說,一塊大麥田的平均產量是播種量的86倍!食物比過去充裕多了,品種也比過去多多樣,而且,由於實行農業灌溉,食物的來源也比過去更有保障。食物的增加意味著人口的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又使更多的灌溉溝渠,更多的新農田,更多的食物成為可能。在灌溉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新興的冶金術也被逐漸掌握。冶金術對燧石罕見的流域地區的移民們來說,用處特別大。最初,他們把天然金屬看作是極其堅韌、可鍛的石頭,用反復錘打和磨製的方法對其進行冷加工。直到他們學會用熔煉的方法從礦石中提煉金屬時,才開始有了真正的冶金術。最早提煉的金屬大概是銅。後來人們發現,銅經過熱處理能成為液體,並能表現為各種容器或模型的形狀;而冷卻後,銅又變硬。而且其邊刃的鋒利比得上石頭。到公元前3000年時,中東和印度的居民已普遍知道,在銅裡面加少量其他金屬,可以冶煉出更為經久耐用的合金。最後,他們發現,在冶銅時接進一些錫,效果最理想,由此產生的青銅明顯地勝過石頭。用青銅製造武器特別受歡迎,因為石頭易碎,打仗時不可靠。但是,銅和錫這兩種金屬不多見,所以青銅在當時是很昂貴的,未能普遍採用,如用來製造工具等。

犁的發明在當時同樣很重要。最初的犁結構很簡單,用一棵小樹製成。樹上只留一根樹枝,在村乾的三分之二處,向外突出;樹枝上的枝杈全部砍去,頭削很尖尖的。村乾的上端系在兩頭牛的身上,下端由把犁人扶著;當牛拉樹干時,突出的樹枝便入地翻土。這一原始的發明物用來耕犁中東半乾旱的沙土時,效率還挺高的。到公元前3000年時,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已普遍使用,並傳入印度;到公元前14O0年時,還傳入遙遠的中國。牛拉犁的意義就在於,人類首次能利用自身體力以外的力量作動力。從這一意義上說,犁是蒸汽機、內燃機、發電機和核分裂反應堆的先驅。

公元前3000年時,風也得到了利用,成為人類在某種情況下——如抽水時——可以借用的一種力量。當時已有了製作粗陋的橫帆,最先使用的地點大概是波斯灣和尼羅河上。風的利用。橫帆的出現,表明人類第一次成功地利用人造的力量作動力。早期的帆船很粗糙,但對繁重的交通運輸來說,不失為一種比馱驢和牛車遠為經濟有效的工具。

所以,古代文明時期的貿易大多取道水路。車輪的重大發明也是在這富有創造性的一千年間取得的。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的輪子只是一些圓形的板,和軸牢牢地釘在一起。到公元前3000年時,已將軸裝到手推車上,輪子不直接和車身相連。以後不久,又出現了裝有輪輻的車輪。這種原始的手推車雖然笨拙得很,但比從前一直使用的人的肩膀和馱獸(通常是驢子)要好得多。車輪還很早就用於製造戰車。這種戰車先是用來沖入敵陣,迫使敵人潰散;後來又當作戰台使用,戰車兵可以站在戰車上朝敵人擲標槍,殺死敵人。輪子這一發明物也為和平時期服務,陶輪就是用輪子做的。最簡單的陶輪只需一對盤形的車輪,輪盤之間裝一根軸,軸直立豎放;陶工一面用腳旋轉下面的輪盤,一面用手將柔軟的粘土置於上面的輪盤中,塑捏成形。這一裝置使陶工能成批地生產人類最早的工藝品——陶器。這些影響深遠的技術進步與相應的影響深遠的制度變革相伴而行。人口的增長使某些村落得以發展為由新的宗教顯貴及後來的軍事首領和行政首腦統治的城市。城市的出現之所以可能,是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增長。農業生產率增長使食物有了剩餘,能夠供養新產生的祭司階級、士兵和官吏。這一發展過程不是突然的或單方面的。近來有不少人展開爭論:究竟是技術變革決定製度變革,還是制度變革決定技術變革?這使人聯想起關於人類進化的一個早期階段的爭論:是否先有了人的大腦,然後才創造出人類文化,包括語言和工具製造?現在大家已一致同意,前者與後者相互作用,語言和工具製造是大腦發展的原因,也是大腦發展的結果。看來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也是如此,先是相互作用,最後促使城市革命和文明到來。新石器時代的耕種者向居統治地位的顯貴們提供剩餘物品,從而由部落成員轉為農民,並不是由於他們從某個時候起同意這樣做,或被迫這樣做;相反,這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相互作用、密切關聯。

後起的階級分化是文明的特徵。階級分化的起源可以從樸素的村社聖祠那裡找到;聖詞是當時的社會宗教生活的中心,不過那時還沒有專職的祭司。當村莊發展為城市時,聖祠也發展為寺院。寺院有祭司和仆從他們是最早不必直接從事生活資料的生產的人。如果把祭司看作是從前部落巫師的後繼者,那麼不難理解,他們應是最早的顯貴。由於墨守農業的種種儀式(如求雨的儀式)對新石器時代的農人來說,是至為重要的,所以巫師成為最有權勢的人物。而現在新出現的祭司,不僅要對傳統的各種超自然的現象負責,而且還要負起不斷增加的管理社會的各種職責。這些職責對一個日益復雜化的社舍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技術的不斷進步,剩餘食物的不斷增多,使新的祭司集團的出現成為可能;而新出現的祭司集團又對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的作用。文字就是祭司們出於記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發明。從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可以舉出不少例子來證明,祭司們不僅主管各項宗教活動,而且還管理大量的經濟活動。他們記載每年洪水泛濫時的情景,這些記載是計算每年洪水泛濫的時間所必需的。他們還承擔極為重要的管理水利灌溉的職責,如:分配水量,負責水壩和溝渠的建造及維修,等等;要讓不斷發展的灌溉設施充分發揮作用,這些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他們還大大促進了各種技藝的發展,因為手工業品的產量不是取決於世俗市場的需要,而是取決於寺院的需要。這時,社會的成分已日益多樣——宗教的顯貴們對此曾起過很大的促進作用——開始破壞宗教顯貴們的地位。城市發展得愈大,愈復雜,純粹的宗教法令愈不具約束力。此時,戰爭的規模也愈來愈大,而且次數愈益頻繁;雖然寺院擁有大量財富,屢遭劫掠,客觀上起了一定的促成社會混亂的作用,但主要可能還是由於人口增長超過了農業資源。大規模的、頻繁的戰爭的結果,使祭司們的權力轉到了世俗新貴們的手上。

早先,當一個公社偶遇外來進攻的威脅時,這個公社的成年男子便舉行大會,選舉一人擔任這一非常時期內的戰爭領導人。但是,隨著和平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些戰爭領導人的任期便越來越長,直至成為永久的軍事首領,最後當上國王。於是,宮廷開始與寺院相競爭,直到雙方逐步結成一個夥伴關系。通常,祭司們仍保留他們佔有的大量土地,繼續履行他們的宗教職責,而宮廷的官吏們則忙於在城市四周建築城牆,招募大批的軍隊,以對抗鄰近的城市;後來,這些軍隊又用於建立帝國。世俗的國家和帝國興起後,非農業商品的產量大大增加。陶器的成批生產,諸如圓柱形印章和金屬器具等物品的普遍使用,以及在某些較堅固的住房內發現的大量的各式各樣的物品——這一切都說明,當時出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中產階級的新市場。人數漸增的宮廷成員們要享用大量的奢侈品;不斷發展的軍事化需要各種武器,而且規模空前,不僅需要大量的金屬武器和盔甲,而且還需要象戰車一類更為完善的軍事裝備。所有這一切都說明,當時的生產已大大不同於從前規模較為有限的生產,因為從前的各種手工業只要能滿足寺院的需要就行了。不過,這里應該指出,這一變化幾乎只是表現在生產的量上面,而非技術方面。如果要說這是一種新的變化,那僅是就大量生產這一點而言;在生產方式和技術革新方面,並無新的進展。大量生產與外交事務有重大關系。地勢很低的流域地區幾乎不出產各種礦物和優質木材,大部分手工業的原料要靠從外面運來。例如:銅來自波斯灣南面的阿曼,銀和鉛來自小亞細亞的托魯斯山脈沖材來自伊朗的和格羅斯山脈和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為了償還這些進口原料,各種手工業就必須擴大生產,提供各種出口產品作為交換。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征服這些原料的產地。從公元前三千紀中葉的阿卡德國王薩爾貢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一辦法沒有被忽視。史詩《好戰的國王》描述了薩爾貢為了援助在小亞細亞經商時受當地統治者虐待的阿卡德商人,如何率領他的軍隊越過無名山關,侵入小亞細亞的中心地帶。最後,薩爾貢的帝國「從下游地區擴張到上游地區」,即從波斯灣擴張到地中海,從而控制了各種金屬、石頭和木材的產地。史詩《好戰的國王》問世後不久,又有另一則史料敘述道,薩爾貢在努力促進商業方面「沒有睡大覺」,「停靠船舶的碼頭上一片生氣勃勃的繁忙景象;四方的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裕…大大小小的輪船暢通無阻地將各種貨物運到蘇美爾」。

建設軍隊和建築宮殿的支出,對早期的城市國家來說,是極為沉重的負擔,以致使傳統的議會的地位受到破壞。為了應付不斷上升的人力物力的支出,苛捐雜稅愈益繁重,對此,傳統的議會只敢畏畏縮縮地表示反對,結果,日益被永久的、世襲的王權所排擠,最後被取代。階級分化隨政治權力的集中而日益加劇。從墓葬品的差別越來越大,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早期墓葬品的差別是極微小的,但時間愈往後移,差別愈明顯。絕大多數墳墓里只有幾件陶器,有的甚至什麼也沒有,反映了平民的貧窮;富人的墳墓里則擺著銅器和貴金屬制的珠子,顯示了「驚人的揮霍浪費」而國王的陵墓較之前者則更是差別懸殊,裡面不僅有大量奢侈品,如各種精美的武器和貴重的裝飾品,而且還有大批用來陪伴國王、證明國王的權力和富有的殉葬人,包括士兵、國王的妻妾、樂師、馬車夫和一般的僕人。

三、文明的傳播

先是自治的農業村社,接著是祭司集團控制的小國,最後是由王朝統治的、具備一切文明特徵的帝國——這就是以上所述的長達數千年的社會發展過程。文明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根,以後又在歐亞大陸和美洲的其他幾個地區生根,那之後,便向四面八方傳播。正象農業革命以部落社會取代狩獵社會那樣,現在部落社會又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達歐亞的邊緣地區時,歐亞中心地區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隨著文明從大河流域的發源地向外傳播,並跨越鄰近的野蠻地區,這一取代過程不可抗拒地繼續著;到公元時,文明實際上已毫無間斷地從英吉利海峽擴展到中國海。

如果同意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文明的日期是約公元前:350O年前後,那麼,其他各地區出現文明的大致日期則應分別為:埃及文明起於約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2500年,中國黃河流域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1500年,中美洲和秘魯的文明起於約公元前500年。

一般認為,美洲文明有如美洲農業,沒有受到歐亞大陸的任何影響,是獨自發展起來的。中國文明在其早期階段究竟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在中東文明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一問題目前尚不能回答。尼羅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則是在向外傳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與其說是由於採納了某些特定的技術和制度,毋寧說,是由於接受了某些基本思想或原則。有關文字的概念雖說取自蘇美爾,但各自獨特的文字系統卻是在埃及和印度逐漸形成的。國家組織、巨大建築物,等等的發展情況也同樣如此。

如此發展的最終結果,形成了具有共同的一般格局的各大文明,不過,它們各自仍顯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或類型。這些不同的類型是在長達數千年的獨立自主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並定形的,所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一直持續到今天。

⑦ 求打仗片電影!

《第一滴血》 全系列
《現代戰爭啟示錄》
《全金屬外殼》

⑧ 文化苦旅讀後感

書寫,書寫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歷史之盛衰。
――題記
中國燦爛的文明正在被時光磨滅,不知在角落裡邊回味心酸史邊唾罵歷史罪人的人們是否真曾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我一直以來欣賞懂史且敢於評論批判歷史的學者,而也同時認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無數學者中的豪傑,他的《文化苦旅》是萬千部文史學散文著作中最為出色的上品。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奪得首獎。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余秋雨先生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獨特的寫作魅力吸引著讀者,那是一種苦澀的回憶,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他也曾在本書中像許多知青學者樣深情感嘆,但同樣的感嘆,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韻味也相差甚遠。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也可以年輕」,他的人生是富有彈性的,他總是秉持著少年的激情,享受著老年的清閑度過他充實的中年時光,所以,余秋雨先生無論何時都是個混合體。因此,他的文章,也永遠夾雜著不同感覺的口氣。如他對中國文化日益淪陷喪失的悲傷感慨,就飽含了年輕人對不滿的辱罵,中年人對世事的無奈和老年人滄桑的惋惜。
也許有些的觀覽完全無心,但撰成此書的靈感源頭絕對是有意的。很明顯,他發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塵封點。在如今這個弘揚我國絢爛文明的蓬勃時代提出這樣的悖論觀點,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國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創造過盛世,人們為了保留住曾經繁華便將絢爛的文化代代相傳,陸續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築,就連普通的牌坊,藏書樓也印有文化的痕跡。但人們的理想總是好的,而歲月卻是逆人而行,變故也是層出不窮的,人們再想保存下來的東西到了一定的極限還是會被時間沖走,雖然也有些是出於人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歷史的輪盤上的空白。有些歷史塵埃的東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學者在哀傷的挽回,總痛心的活在不屬於他們的曾經,便永遠無法活著走出來。因此,「正視過往與當下」,便是我從此書中悟出的一個當前重要的課題,我也同時認為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與警世主題。因為,只有能真正認清歷史風雲的人才能在順應歷史車輪的基礎上印出自己的車轍印。
抽一枝柳條,折一隻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
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

從文化大家的園子里歸來,被露水打濕的衣領上還帶著花的香氣,腦海里保留著和這早晨一樣新鮮的記憶。我不揣冒昧地把這些既不連貫。又不準確的記憶寫下來,不知能否對讀書養氣有所禆益。

讀了《文化苦旅》這本書,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我想,這個原因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同樣適合。

我們去某一個地方參觀旅遊,都總會不自覺地回想那裡的一切,主人是誰,修建的目的,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何許人也曾經到過這里等等。這樣,就在這一瞬間,把人、歷史、自然渾沌地交融在一起,歷史的滄桑感與人生的滄桑感便籠罩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全身,歷史古跡所蘊藏著的精神與文化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使每一位參觀者都好像親身經歷過一定的歷史事件,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

譬如說,我們路過汨羅江,總會在百感交集之中擠出一聲來源久遠的喟嘆。既羨慕沉睡江底的閑散,又恨楚國忠臣的輕生;既有感於物換星移的短促,又興幸楚臣的精神沒有隨流水而長逝;既嘆惜滔滔江水的無情,又因身為炎黃子孫而驕傲……這眾多的感慨,全是因為楚臣遇到了汨羅。我們看到了汨羅,就想到了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愛國精神與浪漫詩篇。

又如,我們去參觀長城。長城,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的象徵,就是因為它一直肩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走在長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覺到無數英靈在抗擊匈奴時的勇猛,倒下前轉過頭給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變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長城非好漢」這一口號的提出,大概也是來自一個簡單的願望: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歷代相存。而不懂得這一切,長城,中國的長城,只不過是一條長長的土堆兒而已。

大概,每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需要一些歷史事件才能得以豐富,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古跡,陳年的石頭和木塊也才能深深的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而文人的作用,也就是把古跡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與人類精神感悟出來。因此,文人也是豐富歷史古跡的內涵的要素。沒有了歷史事件與人物,人們對於無論有著任何意義的景觀都只會有:「自然的力量多大啊!」或者「古人的智慧與技術多高啊!」之類單純的贊嘆,而永遠也不會有更層次的感慨。旅遊的更高層次,就是要領悟我們祖先的精神,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傳統精神。
回答者: 貓III - 秀才 二級 8-17 15:23
不久前,我品讀了余秋雨的著作《文化苦旅》,並且有了深刻的體會。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獲得首獎。全書的主題是憑借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其中《道士塔》)《陽關雪》等,是通過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之感見於筆端。《白發蘇州》《江南小鎮》等卻是以柔麗凄迷的小橋流水為背景,把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和世態人情表現得形神俱佳。
走進書中的情境與思考,我們不禁嚴肅起來。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塊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們不得不因那歷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於我們眼前出現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舊壯觀,實像,壁畫依然不言,我們靜靜看著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遷。千年前的第一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後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鑰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卻任其流落在外人手裡,而中華子孫卻也將之棄而不顧,那一馬車,一馬車的文物輸往外國。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滿意義的洞窟,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並非外表炫麗,而是它只是一種儀式,一種人性的,及它深層的蘊藏。我們在這兒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國千年的標本,一樣美的標本,縱使它曾經殘缺,被人無情的,任意的轉換。
「淺渚波光雲彩,小橋流水江村」這副楹聯道盡了江南小鎮的魅力。江南小鎮它不是經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屬於華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們不曾到過此處,但書中的江南小鎮卻給予我們一種,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難怪歷年來,許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時,便會到此隱居起來,但在荒山結廬有著生活上的麻煩,「大隱隱於市」便成了文人來江南隱居的最好推力。其實我們對「隱」有著正反兩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當中國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而開始凋零時,文人或學者們就會帶著他們的知識修養到此處隱居起來,藉以免於戰爭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與官場浮沉是文人們的失意時刻,做什麼事都不順心,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的身心獲得紓解,找個地方隱居,等休息夠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壞處是有人會把隱居當作沽名釣譽的工具,假隱以求得一官半職,這些舉動讓中國特有的隱的文化開始產生變質,隱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後的名聲全然黯暗。盡管如此,我們對隱還是保有著正面看法,因為古代中國給文人發展的空間實在大狹隘了,逼得他們除了隱或許只有一死,與其這樣讓自己的雄心壯志隕落,我們會選擇沉潛,待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
合上書卷,我們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動的車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種文化,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許咱們應該背起滿滿對中國文化的疑慮,親自去遼闊的土地,讓我們讀過書後,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1. 淺品《文化苦旅》
書寫,書寫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歷史之盛衰。
――題記
中國燦爛的文明正在被時光磨滅,不知在角落裡邊回味心酸史邊唾罵歷史罪人的人們是否真曾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我一直以來欣賞懂史且敢於評論批判歷史的學者,而也同時認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無數學者中的豪傑,他的《文化苦旅》是萬千部文史學散文著作中最為出色的上品。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奪得首獎。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余秋雨先生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獨特的寫作魅力吸引著讀者,那是一種苦澀的回憶,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他也曾在本書中像許多知青學者樣深情感嘆,但同樣的感嘆,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韻味也相差甚遠。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也可以年輕」,他的人生是富有彈性的,他總是秉持著少年的激情,享受著老年的清閑度過他充實的中年時光,所以,余秋雨先生無論何時都是個混合體。因此,他的文章,也永遠夾雜著不同感覺的口氣。如他對中國文化日益淪陷喪失的悲傷感慨,就飽含了年輕人對不滿的辱罵,中年人對世事的無奈和老年人滄桑的惋惜。
也許有些的觀覽完全無心,但撰成此書的靈感源頭絕對是有意的。很明顯,他發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塵封點。在如今這個弘揚我國絢爛文明的蓬勃時代提出這樣的悖論觀點,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國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創造過盛世,人們為了保留住曾經繁華便將絢爛的文化代代相傳,陸續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築,就連普通的牌坊,藏書樓也印有文化的痕跡。但人們的理想總是好的,而歲月卻是逆人而行,變故也是層出不窮的,人們再想保存下來的東西到了一定的極限還是會被時間沖走,雖然也有些是出於人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歷史的輪盤上的空白。有些歷史塵埃的東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學者在哀傷的挽回,總痛心的活在不屬於他們的曾經,便永遠無法活著走出來。因此,「正視過往與當下」,便是我從此書中悟出的一個當前重要的課題,我也同時認為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與警世主題。因為,只有能真正認清歷史風雲的人才能在順應歷史車輪的基礎上印出自己的車轍印。
抽一枝柳條,折一隻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
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2.漂泊
——《文化苦旅》讀後感
對於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聞,但一直沒有接觸過。我很少看電視,這次去河北與同去的大姐住一間,她一直在看青歌賽的節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幾期的比賽節目,比賽中有文化知識的考試,評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題都是一些常識、專業性的知識,考題本身並不復雜,而與考題有關的相關知識的連接,余秋雨先生解讀的非常到位,可見他淵博的知識,他對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評判,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頭有他的《文化苦旅》一書,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翻閱了一遍,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靜靜體味的書,他從風景秀麗的江南到大漠孤煙的大西北,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充滿民族風情西南邊陲,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線條令他著迷:北魏色彩的渾厚沉著,隋朝的暢快柔美,唐代的噴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細、溫煦,...,這是一條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洶涌地向我們奔瀉而來。天一閣的藏書曾令他迷惑,而終於有一天顯現了藏書的社會意義。而西湖終究是文人們心中的一個飄渺的夢境,只能意會,無法用文字解讀。
中國文化如奔騰不息的黃河、長江,流經祖國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內化於心的一種精神財富,在有華人的世界裡,就有中國文化的延傳,漂泊海外的華人們可以把原始的巨樹當成神廟,供奉著「大公伯」,然後進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著他們。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輩子也無法揮去。
960萬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綻放著,包容和開放的海派文化,親新婉約的江南文化,濃郁思鄉情結的華人文化......我無法用語言表達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深刻解讀,我只能用心去細細體味。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使智慧長進的機會,也使心靈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洗鍊,每每在這一次又一次的跋涉中得到一種抒發、一種寄託。文化的傳承,在歷史的轉盤中進行接替,中國燦爛的文化,在歷史古跡中留下最真實的寫照,歲月的流逝,讓歷史的滄桑在人類的記憶中越磨越淡,漸漸地淡出人們的生活圈子,時間磨損了最值得深藏的記憶。

余秋雨曾說:「我想,任何一個真實的文明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心理上過著多種年齡相重疊的生活,沒有這種重疊,生命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風乾和脆折。」或許是因為如此,余秋雨先生在埋首於磚塊般的典籍中後,那不同於案頭的年齡悄悄作祟,突然湧起向蒼天大地,釋放自己內心深處不停吶喊著的渴望,一股熱潮、令人無法抗拒的誘惑,不停地沖擊著心靈,澎派的思想猶如一陣巨浪,要求超脫現實的束縛,尋求最終的寄託,沒有人知道旅程的終點,無情的歲月不斷地雕刻,即便生命的終點將在不遠的哨站,但生命的價值卻是不朽的承諾。

中國的文化,落在山重水復中,是歷史的多情造就中國千年的內涵。道士塔中的無奈,因為莫高窟的千古罪人王圓籙,將令人歆羨的中國藝術文化,用極少數的錢財來換取難以計數的敦煌文化,偌大的中國,豈無維護古文物的能力,聽任一個古老的民族讓傷口的血滴在沙漠,使敦煌文化走向黑暗。

都江堰,它的規模從表面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地造福千年。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汨汨清流,且不論古今的各種觀點、利益價值、科學性都是無懈可擊的。它是一種具有靈動的文明,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它,孕育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是文人思想的泉源,創造了美和感性。

三峽,中國最驚心動魄的奇媚風光,還記得白帝城這首詩,及白帝城所熔鑄的兩種聲音、兩番神情: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鬱,對自然美的觀點與對山河宰權的爭逐。詩人的悲滄,風情萬種,兩岸猿聲啼不住,一路上風聲颼颼,江流濺濺,江濤高一聲、低一聲,留下了美麗的憂傷,三峽,註定是一個不安分的淵藪。而今卻因經濟上的開發,需在三峽上築大霸,原本美麗動人的篇章,慢慢地殆盡,昔日的憂傷、熱情將不再復見。

穿越了那種現代又非現代的歷史古跡,旅途中的經歷感受,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的「人文山水」,中國歷史的文化魅力是擺脫不了的,在山水歷史間的跋涉中,歷史增添了聲色和情致,累積了越來越多的人生經驗。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在輝煌的華夏文化的背後,原來還有著這樣一則則的故事,讀文化苦旅,使自己有了更深一層的歷史知識,更打從心底崇拜那一件件扣人心弦的歷史史跡,心之嚮往也彷佛身歷其境中,種種的意象和畫面都浮現在眼前,穿越時空的鍾又再度響起,正呼喚著我們去探訪另一個燦爛的華夏文化。

中國燦爛的文明正在被時光磨滅,不知在角落裡邊回味心酸史邊唾罵歷史罪人的人們是否真曾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我一直以來欣賞懂史且敢於評論批判歷史的學者,而也同時認為現任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無數學者中的豪傑,他的《文化苦旅》是萬千部文史學散文著作中最為出色的上品。
本書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奪得首獎。全書的主調是憑借山水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歷史構成。余秋雨先生依仗著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獨特的寫作魅力吸引著讀者,那是一種苦澀的回憶,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他也曾在本書中像許多知青學者樣深情感嘆,但同樣的感嘆,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韻味也相差甚遠。正如他所說的一樣「我也可以年輕」,他的人生是富有彈性的,他總是秉持著少年的激情,享受著老年的清閑度過他充實的中年時光,所以,余秋雨先生無論何時都是個混合體。因此,他的文章,也永遠夾雜著不同感覺的口氣。如他對中國文化日益淪陷喪失的悲傷感慨,就飽含了年輕人對不滿的辱罵,中年人對世事的無奈和老年人滄桑的惋惜。
也許有些的觀覽完全無心,但撰成此書的靈感源頭絕對是有意的。很明顯,他發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塵封點。在如今這個弘揚我國絢爛文明的蓬勃時代提出這樣的悖論觀點,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國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創造過盛世,人們為了保留住曾經繁華便將絢爛的文化代代相傳,陸續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築,就連普通的牌坊,藏書樓也印有文化的痕跡。但人們的理想總是好的,而歲月卻是逆人而行,變故也是層出不窮的,人們再想保存下來的東西到了一定的極限還是會被時間沖走,雖然也有些是出於人為,但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歷史的輪盤上的空白。有些歷史塵埃的東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學者在哀傷的挽回,總痛心的活在不屬於他們的曾經,便永遠無法活著走出來。因此,「正視過往與當下」,便是我從此書中悟出的一個當前重要的課題,我也同時認為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與警世主題。因為,只有能真正認清歷史風雲的人才能在順應歷史車輪的基礎上印出自己的車轍印。
抽一枝柳條,折一隻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
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讀後感
在短短的一個寒假裡我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去社會實踐。雖然比較忙但我還是做了一件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事情。我把余秋雨教授寫的《文化苦旅》大致看了一遍。

雖然來不及仔細去揣摩但確實讓我感觸很深,尤其是《風雨天一閣》至今都使我記憶憂心。

一個家族背負著艱守一座藏書樓(中國古老文化)的命運。范欽一個擁有強大毅力和強烈的愛國精神的藏書家讓中國留下了一座具有文化代表意義的藏書樓,直到到現在都有它的痕跡,但是歲月的滄桑,歷史的風塵還是將它掩埋了。范氏天一閣之所以留下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正式余教授所說的「超越意氣,嗜好,才情,甚至是時間的意志力」而這種毅力有是什麼呢?

范欽曾經頂撞過擁有巨大權勢的皇親國戚,而因次遭到仗打這樣的重刑,還進過監獄。但他豪不畏懼,始終毫不顧惜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真理。最後誰都奈何不了他,這就是一個古代藏書家,一個真正稱職的藏書家所表現出來的超越常人的強健的職業道德品質。

說到這里,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這些學生,有哪一個能像范欽那樣監守正義,監守自己的崗位。或許有但也是極少數的。我不是故意要借古代成功人氏來諷刺現代人,但是我還是要批判我們不好的地方,包括我自己在內,同學們,所有讀書的人們,我們早就應該反省一下了。對我們來說范欽的意志力乍看之下,顯得不近人情,然而我們的毅力呢?可以說連他的二分之一都沒有。我們讀書,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學成之後又為了什麼呢?等等這些尖銳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繼續往下說,時間的流逝,光陰的短暫,80歲高齡的范欽中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但他連生命的最後一刻都要監守崗位。他將自己的財產分成兩部分,一份是他監守一生的藏書樓,另外一份是一張萬兩銀票。他讓他的兩個孩子去選擇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我想如果事情放到現在,有誰會願意繼承藏書樓,又不能賣而且不但沒好處還要惹得一身的麻煩。然而有范欽這樣偉大的父親,就會有像他一樣偉大的兒子。他的大兒子范天沖毅然的選擇了子承父業,他繼承了藏書樓。中國的古老文化就是因為有了像范氏父子這樣的真正的讀書人而保存到現在的。

說到這里我又要開始批判些什麼。想到讀書人,現在的讀書人(有些人)說說是書生,毫不考慮自己的言行舉止,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動作。而且讀書為的盡是一些私人的事情,只為那黃金屋或是顏如玉,而且做人都做的很自我,對自己要求很低對別人則很苛刻,只要自己好就萬事大吉,毫不顧慮別人,更不用說是監守崗位和保護民族的歷史文化了,一點都沒有范欽那樣的奉獻精神。

還有那些可惡致極的貪官污吏,他們絲毫沒有一點職業道德,簡直像行屍走肉一樣活在世界上比狗都不如。范欽好比是天使,而這些貪官,濫用職權的人就是惡魔,總有一天這些惡魔,會被天上的那些像范欽這樣的天使給帶去,進化那骯臟的心的。

《文化苦旅》使我對讀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我們讀書人讀書不能只為自己,要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這樣讀書人才是讀書人。

而且我們所學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換來的啊,文化的保留是艱難的,因此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來自不意的文化,不虛度光陰,真正的領悟中華民族的優異文化,並且發揚古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堅決不做學成之後,而忘本的人,也不做半途因為搓責和困難而放棄學業的人。

一個人擁有了良知和強大的毅力才能領悟到我們祖先的精神,繼承和發揚炎黃子孫數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余教授的《文化苦旅》就如一艘導航船,她將帶領我去深思更多中國文化的發展史。我也會將其細細品嘗的

⑨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

列夫 托爾斯泰
(1828~1910) 俄國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於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今屬圖拉省曉金區)。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護人姑母阿·伊·奧斯堅—薩肯去世後,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監護。於是他全家遷到喀山。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准備當外交官。期終考試不及格,次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發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並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越性。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業,在兄弟析產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
回到庄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只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於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境感到厭倦,1851年4 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後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雖然表現優異,但也有賴親戚的提攜才晉升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克里木戰爭開始後,自願調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號棱堡任炮兵連長,並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後防禦戰。在各次戰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態度。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作,在《現代人》雜志上陸續發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從塞瓦斯托波爾來到彼得堡,作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並逐漸結識了岡察洛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在這里他以不諳世故和放盪不羈而被視為怪人,他的不喜愛荷馬和莎士比亞也使大家驚異。不久,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但不同意後者的文學見解。當時德魯日寧等人提倡為藝術而藝術的所謂「優美藝術」,反對所謂「教誨藝術」、實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張的暴露文學。托爾斯泰傾向於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至1859年,他同《現代人》雜志決裂。
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義大利和德國游歷。法國的「社會自由」博得他的贊賞,而巴黎斷頭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則使他深感厭惡。在瑞士看到英國資產階級紳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憤慨。但這次出國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後的清醒認識。
對於50至60年代之交的農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是極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並在自己庄園試行,因農民不接受而未實現。他同情農民,厭惡農奴制,卻認為根據「歷史的正義」,土地應歸地主所有,同時因地主面臨的是要性命還是要土地的問題而深深憂慮。他不同意自由主義者、斯拉夫派以至農奴主頑固派的主張,也看到沙皇所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偽性質,卻又反對以革命方法消滅農奴制,幻想尋找自己的道路。由於無法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圖在哲學、藝術中逃避現實,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作,先後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並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學校。後又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這些活動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農奴制改革中,他作為本縣和平調解人,在調停地主和農民的糾紛時,常常同情農民,又招致貴族農奴主的敵視。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閉了學校。這段時間他思想上所受的震盪以及因同農民的頻繁接觸而接受的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成為他的世界觀轉變的契機和開端。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寧娜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選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戰爭與和平》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安娜·卡列寧娜》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之《復活》

閱讀全文

與戰爭藝術輪盤需要多少費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