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摺子戲
摺子戲,顧名思義,它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要演出全本戲,既費時費人又費事,所以到後來慢慢就不演全本戲,只演其中相對完整而集中突出,還能展示演員水平的幾出折戲。流傳至今的以摺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好的摺子戲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往往別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緊緊抓住觀眾。從形式上看,京劇摺子戲集中而突出地體現了京劇的藝術特徵,即生、旦、凈、丑的不同行當,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當然,大多摺子戲不是全面對此藝術特徵的體現,而更多的則是側重於京劇行當或四功的某一方面,從而成為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與形式上體現京劇的藝術特徵相聯系的,有些摺子戲經過京劇藝術大師的精心創造,賦予個人在表演藝術方面鮮明特色,逐漸成為京劇藝術流派的代表劇目。這應當說是京劇摺子戲最重要的特點,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傳的最重要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京劇的歷史,就是一部各個流派孕育、形成、發展的歷史;京劇大師各自在代表性劇目上,匠心獨運,精益求精,才使整個京劇舞台百花齊放,絢爛多姿。而京劇摺子戲作為其中藝術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繼承和發展,久演而不衰。
② 什麼是摺子戲
一、摺子戲是戲曲劇種從成熟走向衰落時期出現的一個戲曲舞台藝術的表現方式。它的出現大致在明後期。由於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模式早被打破,明清傳奇劇本動輒四五十齣(折),演出連續幾天幾夜,演者觀者不勝其長,戲班便改從整本戲中選取表演較精彩,情節相對完整的折進行單獨演出.摺子戲於是成為晚明社會的時尚。它的產生,是社會歷史發展、文化環境演變、劇種藝術成熟、戲劇表現技巧豐滿和觀眾審美趣味提高等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明清之交著名的摺子戲選集《綴百裘》便收錄了80餘部昆劇作品中400多個選折和30多部梆子腔劇作中的50餘個選折。然而,摺子戲雖大多是精華,但終究只是原作內容的片段展示,有的甚至僅僅是某一流派藝術家絕技的展示。從戲曲歷史來看,可以說至今沒有一個劇種是單靠上演摺子戲振興和繁榮起來的。在今天社會投入戲曲藝術的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長期專注於傳承和上演摺子戲,不把重點放在完整劇目的創作表演上,讓當代觀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觀眾當然也包括外國觀眾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是一種捨本逐末事倍功半的辦法。而從藝術發展規律來看,長期只談繼承,不談創新和發展,只講形式,不注重內容,只會窒息了戲曲藝術整體發展的生命力。
二、摺子戲本質上是一種戲曲表演聲腔和技能技巧的展示方式,難以讓觀眾完整體味戲劇藝術的文學、語言、聲腔、表演技巧、音樂以及包括臉譜服裝道具在內的舞台美術共熔一爐的綜合美。中國戲曲的本質特點是以歌舞演故事。流傳下來的各劇種經典摺子戲,或側重於唱腔,或側重於表演技巧,較少也難以給觀眾展示相對完整的戲劇內容。在藝術內容和形式這一對矛盾中,摺子戲基本上強化了促進矛盾發展的次要方面,形式美成為摺子戲的主
要藝術特色,戲劇的內容這個主要方面實際被淡化了。因而從審美觀賞的角度看,它提供觀眾特別是不熟悉原作全貌的觀眾的東西,實質上是一種較難以准確把握的不完整的藝術形象,有的甚至是被割裂、被肢解、被歪曲的藝術形象,這就難免造成誤解。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摺子戲只是一種藝術快餐,期望靠它在新時代培養出一批批熱愛、鍾情於民族戲劇藝術的觀眾,無異於隔靴搔癢。
三、摺子戲對當代觀眾(少數戲迷除外)包括外國觀眾產生誤導,不利於向世界整體展示中國戲曲藝術文化完整獨特的風貌。在今天的戲曲劇場中,對摺子戲叫好的,主要是了解劇情、熟悉原作的老戲迷,他們或者酷愛在絲竹聲中閉眼品味膾炙人口的名腔名段,或者只對空翻、倒僵屍、變臉,搖翎翅之類前輩傳下來的絕技叫好。對大多數當代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來說,摺子戲的效果差不多等於雜技或音樂聲腔演唱會,中國戲曲藝術的完整的美學形象在摺子戲中大打折扣。幾十年來,我們派往國外境外交流的中國傳統戲劇項目,京劇《三岔口》《坐宮》之類的劇目佔了大多數。而像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這些列之於世界劇壇亦光彩照人的中國戲曲經典名著,我們卻沒有下大力讓它們恢復青春,重新「活」在當今中國和世界的舞台上,充分地讓它們所蘊含的無窮中華文學精華與戲劇魅力展示出來。
綜上所述,在我們將五千年中華文化帶入2l世紀時,戲曲藝術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振興中國戲曲的戰略中,無論是國家主管部門還是戲曲藝術界,都不能在戰略和機遇上再有錯失。如果以為恢復幾出摺子戲,會演幾出摺子戲,就做好了推陳出新、繼承發展中國戲曲的大文章,那將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簡單的說就是連台本戲的一部分,其中的某一折,叫摺子戲 ,,,
③ 摺子戲是什麼意思
摺子戲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
流傳的以摺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好的摺子戲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往往別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緊緊抓住觀眾。從形式上看,京劇摺子戲集中而突出地體現了京劇的藝術特徵,即生、旦、凈、丑的不同行當,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
歷史發展
「摺子戲」之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才出現的。「摺子戲」歷來的稱謂,有「摘錦」、「雜劇」、「插—出」、「零出」、「散出」、「散劇」、「集戲」等名稱,意同名異,顯露著歷史的遺風,揭示出「摺子戲」之名演變的軌跡。
詮釋「摺子戲」,必須對「折」加以解釋,予以定義。劃分演唱場次的單位,稱之為「折」,但它又不同於現代戲劇的一場或一幕。「折」是音樂曲調上自成一「套」,為同宮北曲聯套,故事情節為一個段落,是為一「折」。「折」的定義,應是一個套數,即同宮曲套,由旦或末主唱,也就是所謂的「旦本」、「末本」,加上有關的「賓白」,表現一個完整故事的片段段落,是為一折。
④ 摺子戲的歷史發展
「摺子戲」之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才出現的。「摺子戲」歷來的稱謂,有「摘錦」、「雜劇」、「插—出」、「零出」、「散出」、「散劇」、「集戲」等名稱,意同名異,顯露著歷史的遺風,揭示出「摺子戲」之名演變的軌跡。詮釋「摺子戲」,必須對「折」加以解釋,予以定義。劃分演唱場次的單位,稱之為「折」,但它又不同於現代戲劇的一場或一幕。「折」是音樂曲調上自成一「套」,為同宮北曲聯套,故事情節為一個段落,是為一「折」。「折」的定義,應是一個套數,即同宮曲套,由旦或末主唱,也就是所謂的「旦本」、「末本」,加上有關的「賓白」,表現一個完整故事的片段段落,是為一折。所以「摺子戲」是指一場或幾場組成的、有獨立體系、或析出全本大戲的一出、幾出的別具特色的、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小戲。
任何客觀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當整本戲看熟了看膩了的時候,觀眾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必然產生變化;摺子戲獨立出來之後,—些有事業心的演員,為了鑄造自己的代表作,形成自己表演上的獨特風格,進一步在觀眾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們從劇本到表演不斷地進行革新,以提高摺子戲的思想藝術質量,使之成為精品。在故事情節方面,為了使觀眾看懂這折戲的來龍去脈,他們不著痕跡地進行必要的交待。如湘劇《打獵回書》從整本《白兔記》中提出來單演,它通過李三娘對小將軍的訴說,加上修寫「血書」的情節,觀眾對此前發生的事情就都明白了。更重要的是在人物性格的開掘、藝術感染力的增強、形式美的創造等方面深下功夫。《霸王別姬》是梅派戲的經典劇目。這戲最初名《楚漢爭》,是楊小樓的劇目,和梅蘭芳本無關。一次有人議論,說楚漢相爭並無是非可言,倒霉的是老百姓;可憐的是虞姬,死得冤枉!梅是善於聽話的人,決定改編《霸王別姬》 ,以古鑒今。改編完的本子,虞姬成為一號人物,但和《楚漢爭》一樣,也要連續兩場才能演完。梅大師請內行、票友、親友來看非正式演出。白天看前場,夜間看後場,大家全無異議,惟獨一位既非內行,也非票友的聽蹭戲的人在倒抽涼氣。梅大師趕忙過來請教。那人說連看兩場實在累人,還說如果只看了其中的一場,觀眾是否也要倒抽涼氣?梅大師認為言之有理,決定縮寫《霸王別姬》。壓縮後的《霸王別姬》確實洗練得多,博得彩聲一片,梅大師應該知足了。但在一場演出中,他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連連搖頭,不以為然。梅大師下場之後就說他要去拜訪老先生。轉天梅大師登門了,幾句寒暄過後,這就照直問來。這位老人姓朱,深諳劍術,就說你的舞劍路數和尚小雲的舞劍路數完全一致。尚小雲是武生的底子,他舞劍剛勁十足,你怎麼比得了?再說虞姬是賢惠的女性,應以柔勝剛,整個路數都要改。梅大師連聲道謝,回去之後另起爐灶,重新編排,這才形成現在的路數。梅蘭芳的成名不是偶然的,他有句從藝名言:「一師二友三觀眾。」《霸王別姬》的三改,就是最好的說明。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摺子戲的艱苦磨練過程。
摺子戲的滋生、形成及嬗演,原因諸多,而最根本則是傳統戲曲求新除舊與進取深化的結果。摺子戲是深化表演藝術的產物,有利於表演藝術流派的產生,古代藝人文化水平受到自身的制約,加上師承習藝、師授徒學的傳授方式,給產生流派提供了新天地。傳統劇目代代相傳,塑造出同名多樣化的藝術形象,使表演藝術累積、滋生、發展。據《揚州畫舫錄》所載,行當十二種,可以清理出當時揚州昆劇藝人的各行和流派師承。師承流派,常以摺子戲的表演藝術作為傳承的主要內容。在師承之外,深化、發展、創新,從而更上一層樓,有所創造。「摺子戲」之所以常演不衰,常演常新,這也是原因之一。
這種口頭的非物質的藝術遺產,多半保存在演員特別是名老演員身上,如果不及時搶救繼承。一朝仙逝,珍貴的遺產也帶走了。那時候,豈止追悔莫及.可能還會遭子孫的唾罵。
劇本印出來,表演攝下來,乃至製成光碟,這固然是一種保護與繼承,但就繼承而言這是一種靜止的繼承。最實在最生動最理想的繼承,是發動、幫助青年演員直接向老師去學,通過口耳相傳,青年演員不但能學到老師的拿手戲、代表作,還能學到老師演這出戲的體驗、表現人物的經驗,以及領會戲的神韻和筋骨所在。
潮劇精品摺子戲藝術比賽的舉行,就是要讓從事潮劇工作的領導者和廣大演職業人員,認識傳統劇目特別是摺子戲流失的嚴重性,這不僅是一個如何正確對待民族文化遺產的態度問題,也關繫到一個劇種生命力的延續,從而提高思想認識,採取切實措施,發動、幫助青年演員,認真刻苦學習,繼承優秀的摺子戲。青年演員還要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知識,再認識,再創造,使潮劇藝術進一步發展,真正成為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
⑤ 摺子戲的真正寓意是什麼
摺子戲,其實是愛情的不完美,終究被負,但無論怎樣,總有人深愛,卻因種種不得已,而不能在一起,就像愛情里她對他的仰望,也是在錯的時光里相遇
⑥ 摺子戲是什麼意思
摺子戲,顧名思義,它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要演出全本戲,既費時費人又費事,所以到後來慢慢就不演全本戲,只演其中相對完整而集中突出,還能展示演員水平的幾出折戲。流傳至今的以摺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好的摺子戲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往往別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緊緊抓住觀眾。從形式上看,京劇摺子戲集中而突出地體現了京劇的藝術特徵,即生、旦、凈、丑的不同行當,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當然,大多摺子戲不是全面對此藝術特徵的體現,而更多的則是側重於京劇行當或四功的某一方面,從而成為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與形式上體現京劇的藝術特徵相聯系的,有些摺子戲經過京劇藝術大師的精心創造,賦予個人在表演藝術方面鮮明特色,逐漸成為京劇藝術流派的代表劇目。這應當說是京劇摺子戲最重要的特點,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傳的最重要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京劇的歷史,就是一部各個流派孕育、形成、發展的歷史;京劇大師各自在代表性劇目上,匠心獨運,精益求精,才使整個京劇舞台百花齊放,絢爛多姿。而京劇摺子戲作為其中藝術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繼承和發展,久演而不衰。
⑦ 「折」的多音字
折
zh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zh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採取調和態度。亦作「折衷」)。
返轉,回轉:折返。
損失:損兵折將。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撓。
減少:折壽(減少壽命)。折扣。
抵作,對換,以此代彼:摺合。折價(把實物摺合成錢)。
心服:折服(a.信服;b.說服)。
戲曲名詞,雜劇一本分四折,一折等於後來的一出:摺子戲。
判決:折獄。
合搭裝
折
shé
斷,繩子折了。
虧損:折本生意。
姓。
合搭裝
筆畫數:7;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3312
詳細解釋:
--------------------------------------------------------------------------------
折
shé
【動】
斷而猶連如:扁擔折了;折腿爛手的人(指沒有什麼本領的人)
使斷成兩截(如在變形應力或張應力下)
別太使勁,不然繩子就要折了
生意虧損如:折耗;折本兒;折閱(商品減價銷售)
另見zhē;zhé
折本
shéběn
虧本
折秤
shéchèng
貨物再次秤量時因損耗分量減少或大宗貨物稱出零賣時分量減少
折耗
shéhào
〖damagetogoods;lossofgoods〗貨物在運送、保存過程中,數量上的損失
桔子從廣東運至北京,水分折耗不少
折錢
shéqián
方言]∶賠錢
折
zhē
【動】
〖口〗∶翻,翻轉如:折個跟斗(折斤斗)
倒過來倒過去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個碟子里,端著就走。——《紅樓夢》
又如:開水太燙,拿兩個杯子折一折就涼了
另見shé;zhé
折跟頭
zhēgēntou
翻跟頭
折過兒
zhēguòr
折個兒
折籮
zhēluó
吃完酒宴後相混在一起的殘羹剩飯
折騰
zhēteng
翻來覆去
在床上折騰了一宵,到天亮才睡著了一會兒
反復做〖某事〗
折磨
病把他可折騰苦了
折
zhé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右邊是斧子(斤),左邊是斷開的「木」,意即斤砍斷木。後來斷木演變為「手」,意為用手拿斧弄斷東西。本義:折斷)
同本義
折其右肱。——《易·豐》
兌為毀折。——《易·說卦》
無折我樹杞。——《詩·鄭風·將仲子》
折瘍之祝葯。——《周禮·瘍醫》
設折俎。——《儀禮·特牲禮》
無折骨。——《左傳·哀公元年》
兔走觸株,折領而死。——《韓非子·五蠹》
墮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間訓》
白草折。——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觸柱折轅。——《漢書·李廣蘇建傳》
折臂斷足。——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骨折;蘭摧玉折;折針兒(斷針。比喻不值錢的東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腳鐺(斷腳鍋);折齒(折斷牙齒)
引申為曲折;彎
折,曲也。——《廣雅》
河九折入於海。——《淮南子·覽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簡(折札);折水(迴旋的流水);折還(曲行。古代禮節,表示行進的一種步法);折盤(迴旋貌;盤曲貌);折腰步(走路時擺動腰肢,扭捏作態);折脖子(低頭)
反轉;改變方向
驪山北構而西折。——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折旋(折回來,返回);折身(轉身);折易(辟易。改變方向行走)
屈服;折服
則周必折而入於韓。——《戰國策·西周策》
晚救之,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戰國策》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挫傷,挫折〖blunt;deflate〗
折其驕氣。——宋·蘇軾《教戰守》
折北不救。——《漢書》。顏師古注:「折,挫也。」
又如:折食料(不敢當此厚遇而折了壽數);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壽)
摺合;抵當
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儒林外史》
又如:折帕(以銀子代替書帕);折過(互相抵消);折兌(折算調換);折充(摺合抵充)
損失;減損
魏延左沖右突,不得脫身,折兵大半。——《三國演義》
又如:折除(減損);折福(折損福分);折損(損傷;損失);折消(消除)
夭折;死亡。如:折短(夭折);折搖(死亡)
判斷;裁決如:折訟(判決訴訟案件)
杜絕,閉如:折口(閉口);折拗(猶中斷)
折磨如:折割(折磨);折墮(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墜(折磨;毀壞)
毀壞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孫子·九地篇》
折
zhé
【名】
賬冊如:存摺
按原數減去其中的成數如:打八折
漢字筆畫名
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法書要錄》
又如:橫、豎、撇、點、折
戲曲名詞。元、明雜劇劇本中的一個段落,每劇大都四折。其中可單獨演出的一折,叫「摺子戲」
姓
折
摺
zhé
【動】
折疊〖fold〗
折疊環復。(往復環繞。)——明·魏禧《大鐵椎傳》
折藏之。——《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塊的服裝式樣,供習武時穿用);折本(古代由長卷折疊成的書本);摺扇
轉折;曲折〖turn〗
折遇牆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又三四折。——清·林覺民《與妻書》
折
摺
zhé
【名】
摺子如:經折;奏摺;折片(清代稱奏文為折片);摺奏(直達皇帝的奏章)
另見shé;zhē
折半
zhébàn
減半;打一半的折扣
次品折半出售
折變
zhébiàn
方言]∶變賣;出賣實物,換成現款
把衣物折變了抵債
摺尺
zhéchǐ
做成許多段、能折在一起的量尺
折沖
zhéchōng
克敵制勝
折沖於談笑間
折沖將軍
ZhéchōngJiāngjūn
古代將軍的稱號。折沖,挫退敵方的戰車
折沖將軍樂進。——《資治通鑒》
折刀
zhédāo
又叫「折刀兒」。能折疊嵌入刀柄內的袖珍刀具
藏族人用以防身或砍切物品的各種腰刀,多隨身攜帶。又叫「藏刀」
折疊
zhédié
把物體的一部分折過來與另一部分挨在一起
把印好的書頁折疊起來以便裝訂
折疊椅
zhédiéyǐ
可折疊的椅子
折斷
zhéàn
因受力過大或過分彎曲而斷裂
從樹上折斷下來的樹枝
折兌
zhéì
折算兌換
折返
zhéfǎn
掉頭回來;折身返轉;折起翻上
折返線路
折縫
zhéfèng
反面先暗縫後再在正面緝明線的平厚接縫
折服
zhéfú
使屈服或服從
強詞奪理,不能折服人
信服;心服
令人折服
折福
zhéfú
因過分享用或不合情理地承受財物而減損福分(迷信)
折光
zhéguāng
光線從一種物質進入另一種物質發生的相對直線路線的偏離
晶體的折光強度有很大差異
摺合
zhéhé
按一定的比價或單位換算
將法郎摺合成人民幣
摺痕
zhéhén
指物體折疊後出現的痕跡
把書翻到有摺痕的那一頁
折回
zhéhuí
半路返回
返回原路、原處
踏上她重又折回的原路
折價
zhéjià
從目錄價格或固定價格中降低的數額
折價物的折扣
把實物摺合成錢
折價出售
按照比價折算
折簡
zhéjiǎn
寫信
〖王凌〗面縛水次,曰:「凌若有罪,公當折簡召凌,何苦自來邪?」帝曰:「以君非折簡之客,故耳。」——《晉書·宣帝紀》
也作「折柬」
折柬招之。——《聊齋志異·嬰寧》
折舊
zhéjiù
折算固定資產的老舊耗損
成本核算不含折舊
折舊費
zhéjiùfèi
會計上的金額,通常按資產原來成本的固定百分比來計算,該金額須定期記入支出賬內或從總收入中扣除,以彌補該資產的貶值
折扣
zhékòu
買賣貨物時按原價的若干成計價,如按九成,叫九折或九扣
以匯票的折扣動用銀行的基金
折攏
zhélǒng
在接縫處、槽或接合處彎起、提起
一張可折攏的醫院的床
折門
zhémén
分成幾片可以折疊的門
折磨
zhémó
使身心承受痛苦
受疾病的折磨
折殺
zhéshā
指因享受過分而折福折壽(迷信),也用來表示承受不起
摺扇
zhéshàn
一種可以折疊的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紙或絹
泥金摺扇
折射
zhéshè
光線或能量波從一種介質(如空氣)斜射入其速度不同的另一種介質(如水,玻璃)時發生的對直線路徑的偏離
折壽
zhéshòu
迷信者認為太受恩寵或過於享福會折損天然壽數
折算
zhésuàn
兩種不同標量之間的折兌計算
你折算一下二百元人民幣合多少日元
折頭
zhétou
[方言]∶折扣
折彎
zhéwān
尤指來回折彎而褶皺
折紋
zhéwén
皺褶;褶子
皮膚彈性差了,折紋就增多
折線
zhéxiàn
多條線段首尾依次相接組成的曲折連線
折腰
zhéyāo
彎腰行禮,現引申作「傾倒」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雪》
屈身事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梁·蕭統《文選·陶淵明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折頁
zhéyè
書內的大張書頁或地圖,使用時必須打開
把印刷後的連接著的書頁按開數折疊
摺椅
zhéyǐ
能夠折起來的坐椅
折賬
zhézhàng
把實物折變成貨幣抵債
折紙
zhézhǐ
把紙折疊成各種物體的形狀的藝術
折中
zhézhōng
取正;調節,使之適中,現多指協調不同意見,使各方都能接受
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贊》
決獄折中,不殺無辜,不誣無罪。——《管子·小匡》
又作「折衷」
折中方案
折皺
zhézhòu
未被展平的摺痕(如在薄膜上的)
折轉
zhézhuǎn
掉轉;返回
逃竄的敵人突然折轉到山裡去了
折枝
zhézhī
按摩。枝通「肢」
為長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是折枝之類
摺子
zhézi
用紙折疊而成的冊子,多用來記賬
摺子戲
zhézixì
將全劇中相對獨自成戲的段子截取出來,進行專場表演的戲曲形式
折罪
zhézuì
抵償、彌補罪過
雖肝腦塗地,不足以折罪於萬一
折 (音she)
通志氏族略:折氏望出河西,宋為大姓,世守麟州,猶古諸侯;
姓氏考略雲:出匈奴折蘭王之後。為古代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所改;
明陳士元<萬姓總譜>-<氏族大全>齊國大夫折文子後裔;
南北朝何承天<姓苑>-東漢折侯折像後裔;
郡望西河郡(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沿岸地區)。
鮮卑匈奴折氏郡望洛陽。五代折氏不是鮮卑匈奴後裔。
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後裔,黨項族;祖籍雲中,遠祖折華。黨項族是隋唐時期部分羌族為拓展生存空間東進並融合其他當地民族演變而成的新種族,西羌是其前身。另外一篇折氏家族資料參看姓氏「折掘」;西元六世紀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義稱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來源之一,後改為單字折姓。
折姓罕見,族人聚居於陝晉邊一帶,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將門豪族。戲曲小說中楊令公楊業妻折太君就出於此族,「太君」是中國封建社會帝王對有功德的婦女的封號。折太君原名折賽花,是陝北府穀人,西北人讀「折」為音she,因姓氏罕見民間久而久之混淆為「佘」;折賽花曾祖父折嗣倫、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扆 (讀衣)、弟折御卿和後世的折惟昌、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等,皆為名將。《五代史》有折氏宗族傳記。折家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 「折家軍」。折氏家族對楊家將忠心抗遼有很大影響,折楊兩家為世家。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五代史》)。
折氏宗族對聯「威震西夏易闡京房」上聯說北宋雲中人折克行,字遵道,初在軍府任職,因抵禦西夏兵有功,升知府州事。在邊境三十年,對內善撫慰士卒,對外戰功最多,羌人呼他為"折家父"。官至秦州觀察使。下聯說東漢廣漢人折像,字伯式,通京氏《易》,喜黃、老學說。預料到有變亂,於是把父親的資財都散發給親戚族人。
史載「折德扆世居雲中,為大族。父從阮,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仕周至靜難軍節度使。其鎮府州時,署德扆為馬步軍都校。廣順間,周世宗建府州為永安軍,以德扆為節度使,時從阮鎮邠寧,父子俱領節鎮,時人榮之。」
「折氏據有府谷,與李彝興之居夏州初無以異。太祖嘉其響化,許以世襲,雖不無世卿之嫌,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宋史》傳253第十二;
折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家族,屬黨項族,世代尚武,佔有府州(今陝西府谷縣)一角之地,在宋、遼、夏、金角逐的舞台上活躍了200多年。宋代最重視清除割據勢力,為什麼容許這樣一個特殊家族存在?它的經濟、家風、婚姻、喪葬等有些什麼特點?它怎樣影響著社會,社會又怎樣影響了它?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於折氏家族,戴應新寫過《折氏家族史略》一書,公布了考古調查中發現的墓誌,並作了初步探索。本文利用這些材料,結合宋代文獻作進一步研究。上篇從縱的角度分階段研究,下篇從橫的方面作專題性探討。
擴展閱讀:
1.新華字典
[我來完善]
「折」相關詞條:
更多
按疊縫黏斜削透
⑧ 摺子戲是什麼意思
摺子戲——顧名思義,它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流傳至今的以摺子戲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從內容上看,好的摺子戲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故事情節相對完整,其思想觀點有較強的人民性;而在結構安排上,往往別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緊緊抓住觀眾。從形式上看,京劇摺子戲集中而突出地體現了京劇的藝術特徵,即生、旦、凈、丑的不同行當,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
(8)摺子戲三個字藝術字怎麼寫擴展閱讀:
大多摺子戲不是全面對其藝術特徵的體現,而更多的則是側重於京劇行當或四功的某一方面,從而成為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與形式上體現京劇的藝術特徵相聯系的,有些摺子戲經過京劇藝術大師的精心創造,賦予個人在表演藝術方面鮮明特色,逐漸成為京劇藝術流派的代表劇目。這應當說是京劇摺子戲最重要的特點,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傳的最重要的原因。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京劇的歷史,就是一部各個流派孕育、形成、發展的歷史;京劇大師各自在代表性劇目上,匠心獨運,精益求精,才使整個京劇舞台百花齊放,絢爛多姿。而京劇摺子戲作為其中藝術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繼承和發展,久演而不衰。
摺子戲雖然是整本傳奇的一個部分,但它大多是戲曲中的精彩片斷,是那部戲曲全劇的中心或靈魂,有很強的獨立性,情節濃縮,人物個性鮮明,如《牡丹亭》中的《驚夢》《西廂記》中的《拷紅》《玉堂春》中的《蘇三起解》《白蛇傳》中的《斷橋》等。
⑨ 何謂摺子戲
「摺子戲」之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才出現的。「摺子戲」歷來的稱謂,有「摘錦」、「雜劇」、「插—出」、「零出」、「散出」、「散劇」、「集戲」等名稱,意同名異,顯露著歷史的遺風,揭示出「摺子戲」之名演變的軌跡。詮釋「摺子戲」,必須對「折」加以解釋,予以定義。劃分演唱場次的單位,稱之為「折」,但它又不同於現代戲劇的一場或一幕。「折」是音樂曲調上自成一「套」,為同宮北曲聯套,故事情節為一個段落,是為一「折」。「折」的定義,應是一個套數,即同宮曲套,由旦或末主唱,也就是所謂的「旦本」、「末本」,加上有關的「賓白」,表現一個完整故事的片段段落,是為一折。所以「摺子戲」是指一場或幾場組成的、有獨立體系、或析出全本大戲的一出、幾出的別具特色的、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小戲。
任何客觀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當整本戲看熟了看膩了的時候,觀眾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必然產生變化;摺子戲獨立出來之後,—些有事業心的演員,為了鑄造自己的代表作,形成自己表演上的獨特風格,進一步在觀眾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們從劇本到表演不斷地進行革新,以提高摺子戲的思想藝術質量,使之成為精品。在故事情節方面,為了使觀眾看懂這折戲的來龍去脈,他們不著痕跡地進行必要的交待。《霸王別姬》是梅派戲的經典劇目。這戲最初名《楚漢爭》,是楊小樓的劇目,和梅蘭芳本無關。一次有人議論,說楚漢相爭並無是非可言,倒霉的是老百姓;可憐的是虞姬,死得冤枉!梅是善於聽話的人,決定改編《霸王別姬》,以古鑒今。改編完的本子,虞姬成為一號人物,但和《楚漢爭》一樣,也要連續兩場才能演完。梅大師請內行、票友、親友來看非正式演出。白天看前場,夜間看後場,大家全無異議,惟獨一位既非內行,也非票友的聽蹭戲的人在倒抽涼氣。梅大師趕忙過來請教。那人說連看兩場實在累人,還說如果只看了其中的一場,觀眾是否也要倒抽涼氣?梅大師認為言之有理,決定縮寫《霸王別姬》。壓縮後的《霸王別姬》確實洗練得多,博得彩聲一片,梅大師應該知足了。但在一場演出中,他發現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連連搖頭,不以為然。梅大師下場之後就說他要去拜訪老先生。轉天梅大師登門了,幾句寒喧過後,這就照直問來。這位老人姓朱,深諳劍術,就說你的舞劍路數和尚小雲的舞劍路數完全一致。尚小雲是武生的底子,他舞劍剛勁十足,你怎麼比得了?再說虞姬是賢惠的女性,應以柔勝剛,整個路數都要改。梅大師連聲道謝,回去之後另起爐灶,重新編排,這才形成現在的路數。梅蘭芳的成名不是偶然的,他有句從藝名言:「一師二友三觀眾。」《霸王別姬》的三改,就是最好的說明。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摺子戲的艱苦磨練過程。
摺子戲的滋生、形成及嬗演,原因諸多,而最根本則是傳統戲曲求新除舊與進取深化的結果。摺子戲是深化表演藝術的產物,有利於表演藝術流派的產生,古代藝人文化水平受到自身的制約,加上師承習藝、師授徒學的傳授方式,給產生流派提供了新天地。傳統劇目代代相傳,塑造出同名多樣化的藝術形象,使表演藝術累積、滋生、發展。據《揚州畫舫錄》所載,行當十二種,可以清理出當時揚州昆劇藝人的各行和流派師承。師承流派,常以摺子戲的表演藝術作為傳承的主要內容。在師承之外,深化、發展、創新,從而更上一層樓,有所創造。「摺子戲」之所以常演不衰,常演常新,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