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泉州有哪些特別的風情民俗
泉州民俗風情
1.拍胸舞
拍胸舞是泉州民間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數不拘,但都是體魄強壯的男子漢,頭上戴著圓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綵帶,隨著《風打梨》、《三千兩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種節奏和舞步陣式跳路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動作以蹲步為主,手依次擊掌、胸、脅、腿,主要動作組合有"七擊"、"八拍雄姿"、"擊掌迴音"、"玉驢顛步"、"金雞獨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閹雞行"等。凡節日慶典、踩街遊行都少不了這一舞蹈參加。
2.綵球舞
綵球舞又稱"踢球"、"貢球",是逢年過節、迎神賽會、婚喪喜慶等表演的民間文藝活動主要形式之一。舞蹈形式為4位妙齡少女丫"髻簪花,身著綵衣綉鞋和一位頭戴"丁香托"的丑婆,圍繞著一手持長柄綵球的男性雙手舞動的綵球,翩翩起舞。少女、丑婆以手、肩、頭、膝捧球、托球、頂球、踢球,活潑多姿丑婆表演詼諧風趣,或以背承球,或用膝接球,或雙肩顛球,或抬腳繞球,載歌載舞,惟妙惟肖。
3.唆鑼謎
"唆鑼迷"又稱"采蓮",是泉州地區在端午節時表演的一種民間舞蹈,源於古代泉州"驅疫儺"及唐、宋宮廷"采蓮舞隊"。舞隊一般由10至幾十人組成。隊前開道並作聯絡的是丑扮的"鋪兵",肩上的扁擔,一頭吊著草鞋和豬腳、另一頭掛著盛酒的新尿壺,手敲銅鑼;接著是2~4名"妝人"(妝扮人物,又稱"小纛旗")手擎幡旗,旗桿末端扎束艾草和榕枝;再後是四管樂隊;四壯漢抬一木雄或泥塑、紙扎的龍王頭墊後,旁隨男扮女裝的"花婆"四人(或另加四女孩扮"花童")手提盛滿鮮花的紅漆籃。遊行時,樂隊反復吹奏"鑼漣"舞曲,大家隨聲唱和。每至一家,手擎前導幡旗的"妝人"口呼吉祥辭句,入廳堂;用幡旗於屋粱間舞動數下,花童(或花婆)'踏著舞步給戶主送花,戶主答以紅包。
4.火鼎公火鼎婆
"火鼎公火鼎婆"由3人表演:火鼎公手執橘木長煙管;火鼎婆手執大圓蒲扇;村姑身著襟衣和寬筒褲,腳穿綉花軟底布鞋,肩挑一擔用繩子扎系的木柴,屬"丫環"打扮。公與婆抬著用長竹竿架著的大鐵鼎,鼎中火焰熊熊,隨著民間小調"十花串"等樂曲的節奏,在觀看踩街的人巷中穿行起舞,以滑稽的動作、幽默的語言同觀眾交流逗樂。村姑隨其身後,挑著柴擔,踏著舞步緊相配合。這個舞蹈寓意是盼望日子過得興旺紅火。
5.驢子探親
驢子探親由4人表演,一對丑角打扮的老公婆身上綁著 用竹、紙裱制的"驢子",作騎驢狀;老夫牽驢,後面跟著女兒和"憨女婿"。情節大致是老公婆因女兒婚事與親家發生爭吵,帶著女兒等騎驢要到男方家評理。舞蹈表現了這一家4口人在路上的情景:活潑、詼諧,妙趣橫生。"驢子探親"最早在清末的民間社火"妝人"表演中已出現。
6.車鼓舞
"車鼓舞"的表演形式各地差異較大;有一車鼓公和一車鼓婆抬著一個用竹篾做的大鼓,作顛顫進退的對舞表演;有一老頭打大鼓,兩小生打小鼓,一車鼓公打銅鑼,一車鼓婆打拍板的群舞表演,有車鼓公打大鼓,車鼓婆敲銅鉦的隊舞表演,有將大鼓置於架上,配以鍾、鑼、鈸、大吹,二人扮丑、旦,執扇子的雙人舞表演;有將鼓置轎亭上,二人扮老夫妻面對面抬鼓,一人居中司鼓的三人舞表演(也稱"鼓亭公婆")等。動作大多吸收戲曲科步。音樂多採用民間小調,如。"車鼓調"、"四季歌"、"更鼓調"等。隊舞陣容壯觀,整齊劃一,氣氛熱烈。近幾年鯉城部分郊區從"車鼓舞"中的"車鼓婆"發展為"車鼓婆舞隊",其舞步獨特,別有韻味。
7.惠安女
這是流行於泉州市惠安崇武的古老傳統的服飾。頭披鮮艷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只霹眼、鼻、嘴,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皮,下穿黑色寬腿褲,腰束鍛鏈,手帶銀鐲,手提竹編小籃子,這是傳統的惠東女打扮。這種服飾在全國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以往伴隨這裝扮的,是束縛惠東女子的框框架架。隨著現代生活的步步深入,這些無形的束縛正悄悄地遁去,但這身打扮卻益發顯示出風情萬種,顯示出現代與古老和諧共存的獨特風韻。
8.潯埔女
泉州市郊漁村婦女,有保留簪花圍的風俗。這種婦女發飾相傳是宋元時代阿拉伯人傳播的風俗。簪花圍製作簡便,花樣別致,把含苞或初放的花朵(主要是含笑花、玉蘭花或其他小朵鮮花)用麻絲線綴成,環繞成簪花圍,圍在發髻周邊,多至三小環,色彩相間,還插扦玉簪、銀梳等。
2. 海上絲綢之路落戶泉州, 泉州應怎麼做
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宋末至元代時,泉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後因明清海禁而衰落,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經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每兩年一屆,永久落戶泉州市。
海上絲綢之路落戶泉州, 泉州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力條件做好
1、推進海絲申遺工作。泉州列入海絲申遺的首批遺產點有14個,申遺點數量最多。
2、提高經濟影響
3、加強文化影響
4、加深歷史影響,歷史證明,由海上絲綢之路帶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國際化視野的開放交流也因此成為世界發展的思想共識。當下,中國正在啟動與東盟及世界各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戰略,歷史上曾創下的海洋經濟觀念、和諧共榮意識、多元共生意願,將為國家發展戰略再次提供豐厚的歷史基礎。「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堅韌」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對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於中國與世界更深層次的互動,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和極其重要的當代意義。
在新的國際形式下中國倡導建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富含軍事意圖與地緣政治意圖的發展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構建和平穩定周邊環境的戰略舉措,是中國與東盟之間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有利於擱置爭議、增進共識、合作共贏,推動構建和平穩定、繁榮共進的周邊環境;也是新形勢下中國應對挑戰、用開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徑;還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深遠謀劃,不僅有助於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港口航運、海洋能源、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大大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並最終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實現互利共贏。
3. 泉州最近有哪些大型藝術比賽嗎
去塞巴赫藝術館看看
4. 為什麼提線木偶這種古老的藝術能夠延續至今
不要太懶奧,我給你提供資料,自己整理一下。——————————————
被贊譽為「讓木偶活起來」的福建提線木偶戲,即「嘉禮」戲,又稱「加禮」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線戲。 「嘉禮」、「加禮」,意即隆重的殯婚嘉會中的大禮。福建地區每逢民間婚嫁、壽辰、嬰兒周歲、新建屋廈奠基上樑或落成、迎神賽會、謝天酬願,都必須演提線木偶戲以示大禮。因此,泉州自古以來便稱提線木偶戲為「嘉禮」戲、「加禮」戲。此戲目前在福建地區仍然很興盛!而福建福州十邑地區如屏南縣以及福建泉州的提線木偶都保留得較為完好。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福建提線木偶戲又是唯一仍有自己劇種音樂「傀儡調」的戲種,至今 提線木偶
仍完整地保存將近300支曲牌旋律曲調及南鼓(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 福建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練,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一般都系有16條以上,甚至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線條繁多,操弄復雜,與我國多數傳統木偶戲相比,技巧表演難度最高。
歷史
據傳,唐末王審知入閩在今福州稱王時,大建宮院,由中州聘請不少名士學子,並攜帶傀儡戲具,置於宮中以供娛樂,傀儡戲隨之傳入泉州,故「嘉禮戲」的道白有中州音。 到了宋代,「嘉禮戲」已在泉州民間廣為流傳。明代的泉州傀儡戲,進一步與民間儀式結合起來,得到較大發展。明代泉州李廷機曾為木偶戲撰聯:"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可見當時木偶劇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具備了表現縱橫千里、包容古今的功力。 提線木偶
到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泉州的「嘉禮」戲已經十分成熟,脫離了屬於片斷、雜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形成規范的劇本體系,能夠演規模宏大且細致復雜的歷史戲了。雖然形象只有固定的36個,但行當已分生、旦、北、雜四大類,可演42部大戲,如傳統連台本《目連救母》可演七天七夜。 清末民初,泉州一帶有50多個木偶戲班遍布城鄉。泉州東岳廟、關帝廟、元妙觀、城隍廟等"四大廟",均有固定戲班為祈天酬神專門演出。號稱"嘉禮才子"的林承池曾與文人楊秀眉創作了《說岳》、《水滸》等連本戲,從而把木偶戲脫出僅服務於婚喪喜慶的圈子。林承池、連天章等人,還創造和改進了不少表演藝術技巧,如拔劍、插劍、弄蛇、傘舞、織布、弄鈸等,大大豐富了提線木偶戲的表演藝術。 千年來,泉州傀儡不僅成為泉州乃至閩南語系地區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以其獨特技藝和精彩演出,成為一般民眾,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
藝術特色
歷經千年不間斷傳承與積累,泉州傀儡戲至今保存七百餘出傳統劇目和由三百餘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特劇種音樂「傀儡調」(包括「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及相應的演奏技法),並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和精美絕倫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製作工藝。 在泉州傀儡戲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泉州地區民間婚喪喜慶及民間信仰、習俗的內容。保存著「古河洛語」與閩南方言俚語的語詞、語匯、古讀音。並且也保存著許多宋元南戲的劇目、音樂、演劇方法、演出形態等珍貴資料。因而,對"閩南文化學"、"閩南方言學"與"宋元南戲學"等,具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傳承價值
由於泉州與台灣及東南亞地區特殊的地理、歷史、人文等關系,泉州傀儡戲於明末清初即開始向台灣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流播,並在當地生根開花。為傳播閩南方言、文化,延續民族文化傳承,溝通海峽兩岸同胞及東南亞各國僑胞感情,增進民族文化認同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泉州提線木偶戲劇種與劇團簡介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據文獻記載,至遲於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邊地區流行。此後歷經宋、元、明、清以至當代,傳承不輟。至今保存700餘出傳統劇目和由300餘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含「壓腳鼓」、「鉦鑼」等古稀樂器及相應的演奏技法)。同時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規范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以及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製作工藝。 泉州提線木偶戲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閩南語系地區的民間信仰及婚喪喜慶等習俗內容。保存著大量「古河洛語」與閩南方言的語法、語匯及古讀音。保存著許多宋元南戲劇目、音樂、表演形態等方面的珍貴資料,具有多學科研究價值。千年來,泉州提線木偶戲不但與閩南語系地區民眾生、老、病、死,等人生禮俗相伴共生。而且從明代開始,即向台灣省和東南亞一帶華人華僑聚居地流播。 泉州提線木偶戲主要傳承者——泉州市木偶劇團創建於1952年。建團以來,相繼創作排演了大批劇節目,足跡幾乎遍及中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以及世界五大洲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所創作演出的神話劇《水漫金山》、兒童劇《慶豐收》,赴羅馬尼亞「第二屆國際木偶聯歡節」獲集體二等獎(一等獎缺)和銀質獎章;神話劇《火焰山》、童話劇《千桃岩》晉京參加「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分別榮獲演出一等獎、創作演出三等獎;童話劇《讒貓》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觀摩會演」,榮獲文化部獎勵;神話劇《太極圖》參加「福建省第十七屆戲劇展演」榮獲「木偶劇革新獎」,並應調赴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神話劇《劈山救母》,小戲《馴猴》、《鍾馗醉酒》、《獅子舞》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獲優秀劇目獎、優秀表演獎等多項獎勵。國際著名木偶大師黃奕缺榮獲文化部「特別榮譽獎」及福建省「百花文藝一等獎」;童話劇《小黑·小金落難記》榮獲「福建省第二十一屆戲劇會演」演出獎等多項獎勵;現代戲《赴宴斗鳩山》、歌舞劇《元宵樂》、童話劇《千桃岩》赴「克羅埃西亞第32屆國際木偶比賽」,榮獲最高獎——集體特別獎。並獲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藝術節獎」。2002年創作演出《古藝新姿活傀儡》,榮獲「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及木偶表演、木偶製作兩個單項獎。2003年創作演出大型古典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榮獲「金獅獎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比賽」劇目金獎、編劇獎、導演獎、造型設計獎及3個表演獎。2004年《欽差大臣》入選「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並榮獲「第十一屆文華新劇目獎」及「文華集體表演獎」、「文華劇作獎」、「文華導演獎」。此後,《欽差大臣》入選「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2009年10月神話劇《火焰山》榮獲文化部首屆「國家優秀保留劇目大獎」。除此之外,該團還多次進京參加全國會演、調演、獻演活動及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春節聯歡晚會」等重大藝術活動。同時,150餘次出訪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多次在國際藝術節及比賽中獲得殊榮。2005年應邀在聯合國總部舉辦「2005聯合國中國春節文藝晚會」。2007年奉調赴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聯合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2008年8月8日,泉州市木偶劇團在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上,向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展示了中國提線木偶戲的獨特風采。2009年10月應邀赴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為「古今回響中國藝術節」作開幕式場演出。2009年11月赴比利時國家劇院參加「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演出。2009年11月榮獲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人民友誼貢獻獎」。 泉州提線木偶戲是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淀、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也是我國懸絲傀儡藝術的珍稀範本和不爭代表。2002年經中國藝術研究院推薦,泉州提線木偶戲同崑曲等10個項目,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資料庫」。2005年泉州市木偶劇團,被聯合國南南合作網示範基地授予「聯合國南南合作網木偶藝術項目示範基地」。2005年10月泉州市木偶劇團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獲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2008年11月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稱號及「第三批福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2009年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UNIMA)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授予「藝術交流實驗基地」。
編輯本段瀕臨失傳的文化遺產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又名「吊線子戲」,是古老珍稀戲種。江西興國提線木偶所演劇目既有從民間說唱本和傳說故事改編的,也有來源於元曲及明清雜劇的,內容十分豐富。這里的木偶戲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時台前一至二人操作,連說帶唱,後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還能根據劇中人物分別喬裝男女老幼角色,可謂一身多能。但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已漸漸淡出觀眾的視野。
淵源
據傳,提線木偶戲起源於公元前180年,當時漢高祖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城,他的軍師陳平出謀劃策,用木頭製作成人的模樣,在東、西、南城門唱木偶戲,敵方全部集中在東、西、南城門看戲,只有北門空虛,沒有防守。所以,漢高祖從北門逃脫,俗有「陳平先師做傀儡,漢旨天下保萬民」之說。 「興國縣的提線木偶,主要流行於均村、永豐、隆坪、社富、樟木、梅窖等鄉鎮。」興國縣文化館館長肖遠明說。現存提線木偶劇目劇本文學性強,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台詞詼諧風趣,唱詞婉轉優美、富有變化。不僅如此,興國提線木偶形象完整、製作精美、神韻含蓄、栩栩如生,堪稱民間工藝珍品。興國的提線木偶一般都是額頭天庭飽滿、下頜豐腴、眉目修長,尤其是旦角鼻頭渾圓、嘴唇小巧、溫柔秀麗、楚楚動人。提線木偶臉譜在設計上也頗具匠心,如旦角多用平眉,線條圓熟,給人以柔和、飄灑之感。武角多為「縱眉子」,呈倒八字形,線條簡練、筆鋒遒勁,給人以英武果斷之感。線偶的系線根據角色的不同,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20餘根的。通過藝人巧妙地運用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方法,賦予木偶以藝術生命,讓人眼花繚亂,贊嘆不已。
困境
看提線木偶戲曾經是興國人民十分喜愛的文化娛樂活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審美情趣的變化,觀賞興國提線木偶戲的人越來越少。由於受眾的萎縮,最近10多年來,各提線木偶戲班的經濟效益差,演出次數越來越少,願意學習這門手藝的人更是難找,從而使提線木偶演員年齡結構出現斷層。現有的線戲藝人逐漸步入古稀之年,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尤其是一些木偶製作技藝和演出技法瀕臨失傳。 目前,興國縣經常能開展活動的提線木偶戲班僅存七八個,每支隊伍6至8人,每年平均演出100場左右,不及原來高峰時期的一半,演出時間也基本集中在春節期間。楊振銓是興國縣均村鄉石溪村木偶戲團的骨幹,今年已經72歲了,不僅帶了徒弟,還有了徒孫。可是最近幾年徒孫都外出務工去了,戲班人手不夠,外出表演時經常要到別的村子請人。
出路
提線木偶戲是極富民間傳統特色的戲種,在當地有著較大影響。做好興國提線木偶戲的保護傳承工作,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為此,近年來,興國縣採取了靜態和動態保護相結合的方法,對這一民間文藝進行保護傳承。一是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對興國提線木偶戲進行研究、搜集與整理,並出版相關書籍,拍攝電視專題片以及相關音像資料,並深入調研論證,從選題、表演技巧、傳承發展等環節,分別制定有關標准。現已整理手抄本、油印本等早期劇本60餘本。二是建立健全了培訓基地,舉辦提線木偶民間傳統戲劇培訓班,建立以師帶徒的人才培養機制,現已舉辦提線木偶傳統戲劇培訓班3期。三是繼續舉辦提線木偶民間傳統戲劇比賽和民俗調演,投入10萬多元舉行了首屆全縣提線木偶民間傳統戲劇比賽。四是成立由縣文化局領導、企業負責人、專家組成的提線木偶民間傳統戲劇保護領導小組,組建了提線木偶傳統戲劇協會,制定了興國提線木偶傳統戲劇協會章程。現已投入6萬余元組建了高溪、石溪、泮溪等提線木偶戲班6個。
5. 亞洲藝術節的歷屆藝術節情況
舉辦時間舉辦地第一屆1998年北京第二屆1999年北京第三屆2000年北京第四屆2001年北京第五屆2002年杭州第六屆2004年北京、長春第七屆2005年佛山第八屆2006年北京第九屆 2007年南通第十屆2008年鄭州第十一屆2009年鄂爾多斯第十二屆2010年重慶第十三屆2012年昆明第十四屆2015年泉州 2000年6月1日在北京舉行。此屆藝術節有日本、韓國、印度、菲律賓、伊朗、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寮國、斯里蘭卡等10餘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的藝術團體登台獻藝。
其中被媒體譽為「印度小提琴之神」的蘇布拉馬尼亞姆擅長印度風格的小提琴演奏。他曾與梅紐因同台演奏,也曾在林肯中心與祖賓·梅塔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是活躍於世界樂壇、在歐美享有盛譽的小提琴大師。為慶祝中印建交50周年,受印度政府派遣,蘇布拉馬尼亞姆率10位印度藝術家來華,與北京交響樂團聯袂演奏小提琴協奏曲《熱愛和平》。6月1日印度藝術家們為首都觀眾獻上了一台風格迥異的音樂會。
6月3日菲律賓指揮家萊丹托·羅米諾在京與北京交響樂團舉行中菲聯合音樂會,以慶祝中菲建交25周年。6月22日伊朗交響樂團將在北京音樂廳舉行首次訪華音樂會。
韓國歌劇團於8月23日亮相,為北京觀眾獻上韓國歌劇的一部經典作品《黃真伊》。 2001年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此次藝術節更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和專題性。在藝術品種的選擇上不僅保留了古老傳統藝術(如印度傳統舞蹈團、斯里蘭卡國家舞蹈團等)與西方古典藝術(韓國室內樂團、菲律賓芭蕾舞團等)的純粹,還開辟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大眾流行文化(尖尖叫時刻韓國流行歌手演唱會)甚至先鋒藝術(搖滾音樂劇《地鐵一號線》的領地;在藝術節後期舉行的亞洲論壇上,藝術節組委會將邀部分觀眾和專家探討世紀的亞洲藝術。
此屆亞洲藝術節中,「韓國文化月」是惹人矚目的文化單元。韓國流行歌手演唱會、韓國室內樂團、韓國國立舞蹈團、韓國搖滾音樂劇《地鐵一號線》等四個藝術團組成,觀眾可以通過這個單元多方位了解韓國當代舞台藝術的現狀和水平。吸引了亞洲各國眾多藝術家,為亞洲各國古老和現代藝術提供了展示、交流和發展的舞台。本屆藝術節側重於從互動性、開放性和專題性等角度出發開掘和展現亞洲多元化藝術。 2002年10月在杭州舉行,以新世紀新亞洲為主題,邀請了朝鮮、寮國、尼泊爾、印度、日本等13個國家的藝術團來華演出,是第三屆西湖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著名演員風間杜夫在京演出單人話後IJ《卡拉OK狂》,作為亞洲藝術節北京會場的開幕式。朝鮮萬壽台藝術團將以大型經典歌劇《賣花姑娘》拉開杭州會場的序幕。整個藝術節期間,將有20多台節目在兩地舞台遙相呼應。
此屆藝術節沿襲亞洲藝術節的傳統,推出了朝鮮、寮國、孟加拉、蒙古、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國家的民族傳統舞蹈。其次,在音樂或以音樂為主題構建起的歌劇、詩劇、其中有日本著名音樂家團伊玖磨的歌劇《荒山狐樂》、韓國歌劇《春香傳》、日本傳統與現代音樂團和中國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人間如夢》。
此屆藝術節的突出特點是亞洲國家的橫向合作。由中日韓三國樂手組成的亞洲樂團將舉辦專場音樂會,來自東南亞10個國家的藝術家也將共同演出大型神話歷史舞劇《羅摩衍那》。
亞洲藝術的多元化也將在此得到充分體現。來自新加坡的民間戲劇團體--TOY戲劇肥料廠應邀演出。這支由演出傀儡戲發展起來的劇團曾經在開羅實驗劇藝術節上摘取特別表揚獎。
藝術節除安排室內演出,還將邀請藝術團送戲下鄉,赴浙江蕭山、餘杭等地演出。中國觀眾可以從多層次、多方面了解亞洲各國在藝術方面的新動向。 2004年8月23日在北京、長春同時舉行,以「再創亞洲藝術輝煌」為主題。來自緬甸、朝鮮、印度、馬來西亞等17個國家的1000多名藝術家來華參加演出。
藝術節期間在北京舉辦「亞洲藝術展」,「心中的亞洲」等展覽,在長春舉辦「日本花道展」及「長春電影周」等展覽活動。
2004年8月23日在吉林省長春舉行第六屆亞洲藝術節暨吉林藝術節開幕式。
吉林省進行廣場文化演出及花街遊行,讓更多的人近距離感受亞洲藝術,使觀眾和藝術家產生感情互動。 2005年11月11日在佛山舉行,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蒙古等21個國家51個藝術團組的2250多名藝術家,以及佛山市的40個民間藝術團體的2750多人,參加了演出。
藝術節期間,盡顯中華民族風韻的京劇、昆劇、越劇、川劇、粵劇、話劇、兒童音樂劇、雜技芭蕾舞劇等8大劇種集中亮相,中國11個頂尖劇團約1000名優秀演員為佛山市民帶來了12出劇目、共22場次的舞台藝術大餐,觀眾共約2.5萬人次。 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舉行,以「相互學習,和諧發展」為主題。
來自東盟十國和韓國、日本等國的藝術家相聚北京,展開四個板塊的主體活動:由東盟和中國藝術家聯袂打造的「為東盟喝彩」大型綜藝演出、「首屆亞洲美術館長論壇——10+3主題會議」、「亞洲奇跡——東盟藝術展」以及10+3文化人力資源合作培訓班暨東亞文化網路第二次年會。 2007年9月20日至25日在南通舉辦,為期6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韓建交15周年。為體現中日韓三國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共通,展現三國在文化領域繼續開展交流與合作的願望,由文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亞洲藝術節的主題確定為「心的期待、新的未來」,並以「展示燦爛文化,拓寬人文交流,增進人民友誼,滿足大眾需求」為宗旨,讓中國觀眾欣賞到日本、韓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同時向亞洲和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藝術節期間,將舉辦首屆中日韓文化部長論壇,三國文化部長將就「建立中日韓文化合作機制,促進地區穩定繁榮」進行深入討論;來自國內外的演出和展覽將展示中日韓優秀文化藝術。 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廳、開封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08年9月26日至10月8日在河南鄭州市舉辦。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的主題就是和諧亞洲,歡聚河南。此次是亞洲藝術節首次在中國中部地區舉辦,河南省領導給予高度重視,郭庚茂代省長擔任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組委會主任,提出了突出文化外交主旨,彰顯中原文化魂魄,探索市場運作模式,構建文化經濟平台,增進亞洲藝術交流的辦節要求,與文化部一道為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的籌備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目前已有4位亞洲國家的文化部長、19位亞洲國家駐華大使和來自19個亞洲地區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的36個藝術團將參加本屆亞洲藝術節。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四海一家」駐華使館藏品展等展覽展示活動以及亞洲電影展。 2009年8月18日-26日,第11屆亞洲藝術節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辦。該次亞洲藝術節由文化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主題為:「吉祥草原、祝福亞洲」。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是亞洲藝術節設立以來第一次在我國西部地區、第一次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主體活動共7項,包括亞洲文化部長圓桌會議、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國內外藝術團組活動、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亞洲巡演、建立亞洲藝術雕塑主題公園等。
8月26日,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在一台充滿濃郁蒙古族特色的文藝晚會《魅力·鄂爾多斯》中落下帷幕。來自20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和使館代表、亞洲有關國家文化官員和藝術家出席閉幕式。
晚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大劇院舉行,共分為3個樂章,17個節目,包括《吉祥草原》、《和諧家園》、《魅力高原》等。開場歌舞《鄂爾多斯婚禮》雄渾大氣,展示出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歌手齊峰演唱的一首《鄂爾多斯戀》,展現了魅力高原上的風采。最引人注目的舞蹈兒童街舞《OK!羊羔》讓現場觀眾連聲叫好。舞台上,天籟般的音樂讓人盪氣回腸,優美的舞蹈令觀眾如痴如醉。
在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期間,亞洲國家的藝術家圍繞「吉祥草原·祝福亞洲」這一主題,展現藝術,促進合作,增進友誼,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亞洲各國人民嚮往繁榮發展、和諧安寧的共同願景。9天時間里,來自亞洲35個藝術團體的2500多位藝術家參加了各項藝術活動。其中開幕式演出規模宏大、花車巡遊絢麗多姿、劇目展演精彩紛呈,亞洲雕塑主題公園、駐華使館藝術藏品展、范曾先生書畫展、鄂爾多斯國際美術大展、鄂爾多斯亞洲藝術攝影展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那達慕大會更是讓人飽享蒙古民族文化盛宴,招商項目推薦會把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內蒙古展現在世人面前。
鄂爾多斯市市長雲光中在致主持詞時說:「這次盛會將成為鄂爾多斯人民永恆的文化記憶,成為鄂爾多斯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合作的歷史見證。」 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與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整合舉行,主題為「交流·交融·共享·和諧」,是體現「亞洲風情、中國風格、重慶風采」的藝術盛會。「兩節」期間,將舉辦五大板塊16項主體活動,包括開閉幕式等重要儀式,中國—東盟(10+1)文化部長會晤、首屆亞洲文化論壇(10+3)主題會議、首屆亞洲戲劇人聯盟高峰論壇等會議、論壇,東盟文化周、港澳台展演周、「藝動亞洲·情聚重慶」——東盟十國歌舞廣場巡演、亞洲少兒繪畫邀請展、第二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京津滬渝書畫藝術大展等專項藝術活動,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等節中節活動,以及山西太原市舞蹈團大型舞劇《千手觀音》、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雜技團雜技芭蕾《天鵝湖》、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愛我中華·放歌重慶——宋祖英專場音樂會》、《重慶聲音——張邁獨唱音樂會》、《亞洲經典影視歌曲明星演唱會》等演出,將為山城人民和各國嘉賓獻上繽紛的藝術盛宴。
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承辦。
當天下午,作為「兩節」東盟文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美美與共——中國—東盟服飾展秀」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開幕。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菲律賓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費利佩等出席開幕式並剪綵,東盟各國文化部長或代表出席開幕式。
「美美與共——中國—東盟服飾展秀」集中國傳統服飾、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服裝服飾和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等東盟十國的服裝服飾於一體,共120件套。每個國家作為獨立單元,以該國提供的服裝服飾展品為核心,同時介紹該國文化、歷史等自然人文知識,使展覽呈現知識性、趣味性及學術性特點。其中,中國國家館以絲綢主題並以現代藝術手段進行展示。東盟國主題館以各國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文化古跡等要素為觀眾呈現。服裝服飾展品色彩艷麗、款式多樣,體現出各國文化中獨有的傳統與特色、個性與追求。 2012年3月22日下午,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會旗交接儀式在昆明市海埂會堂隆重舉行。雲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江從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手中接過亞洲藝術節旗幟,並轉交給昆明市市長張祖林。這標志著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籌備工作正式啟動,昆明市成功申辦2013年舉行的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以「七彩雲南、文化中國、魅力亞洲」為主題,以「共享、展示、交流、和諧」為宗旨,雲南將努力把其辦成一場「有特色、高水平」的藝術節,以促進亞洲藝術發展繁榮,推動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文化合作與交流。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於18日至27日在昆明舉行,主題為「魅力亞洲、文化中國、七彩雲南、美麗春城」。應中國文化部邀請,柬埔寨、印尼、新加坡、越南、斯里蘭卡、尼泊爾、朝鮮等亞洲國家組派了藝術團參加本屆亞洲藝術節活動。 2015年11月8日晚8點,由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聯合主辦,省文化廳和泉州市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在泉州隆重舉行。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致開幕辭並宣布開幕,省委書記尤權致歡迎辭。
本屆藝術節共吸引來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和嘉賓,「海絲」主題突出,還延續了文都使命。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交流對話、文化之都魅力、網路亞藝節、主題公園活動等6個板塊數十項活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代表共襄文化與藝術交流的盛會。尤其是在文化惠民、全域參與、走進基層等方面,將近80場活動成就了「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2014年11月26日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開幕式上,泉州市從2013年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承辦城市昆明手中接過會旗,正式成為2015年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承辦方。
6. 泉州位於福建的什麼方向啊
泉州位於福建的東南部。
泉州,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1982年,泉州入選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4月,泉州入選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
泉州發展
1、基礎設施互聯互通。2018年前7個月,「億噸大港」泉州港的港口貨物吞吐量達736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35萬標箱,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海運物流通道;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31萬人次,增長52.4%。
與此同時,綜合保稅區、晉江陸地港、泉州購跨境電商平台等建設,將逐步建立起泉州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投資環境。
2、民營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頻繁到東南亞、南亞、中亞等地投資設立產業專區、營銷中心和跨境電商配送中心;貿易投資「引進來」激發活力,截至2018年7月,海絲參與國家和地區已來泉設立企業1602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4.76億美元。
3、文化交流不斷深化,海絲文化煥發耀眼魅力。2014年以來,泉州已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阿拉伯城市論壇、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和兩屆海絲國際藝術節等盛會。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工商理事會在泉州成立,目前已有22個國家和地區、360家企業或組織參與其中。
7. 提線木偶的泉州提線木偶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據文獻記載,至遲於唐未五代已在泉州及周邊地區流行。此後歷經宋、元、明、清以至當代,傳承不輟。至今保存700餘出傳統劇目和由300餘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含「壓腳鼓」、「鉦鑼」等古稀樂器及相應的演奏技法)。同時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規范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以及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製作工藝。
泉州提線木偶戲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閩南語系地區的民間信仰及婚喪喜慶等習俗內容。保存著大量「古河洛話」與閩南方言的語法、詞彙及古讀音。保存著許多宋元南戲劇目、音樂、表演形態等方面的珍貴資料,具有多學科研究價值。千年來,泉州提線木偶戲不但與閩南方言區民眾生、老、病、死,等人生禮俗相伴共生。而且從明代開始,即向台灣省和東南亞一帶華人華僑聚居地流播。 泉州提線木偶戲主要傳承者——泉州市木偶劇團創建於1952年。建團以來,相繼創作排演了大批劇節目,足跡幾乎遍及中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以及世界五大洲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所創作演出的神話劇《水漫金山》、兒童劇《慶豐收》,赴羅馬尼亞「第二屆國際木偶聯歡節」獲集體二等獎(一等獎缺)和銀質獎章;神話劇《火焰山》、童話劇《千桃岩》晉京參加「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分別榮獲演出一等獎、創作演出三等獎;童話劇《讒貓》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觀摩會演」,榮獲文化部獎勵;神話劇《太極圖》參加「福建省第十七屆戲劇展演」榮獲「木偶劇革新獎」,並應調赴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神話劇《劈山救母》,小戲《馴猴》、《鍾馗醉酒》、《獅子舞》晉京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獲優秀劇目獎、優秀表演獎等多項獎勵。國際著名木偶大師黃奕缺榮獲文化部「特別榮譽獎」及福建省「百花文藝一等獎」;童話劇《小黑·小金落難記》榮獲「福建省第二十一屆戲劇會演」演出獎等多項獎勵;現代戲《赴宴斗鳩山》、歌舞劇《元宵樂》、童話劇《千桃岩》赴「克羅埃西亞第32屆國際木偶比賽」,榮獲最高獎——集體特別獎。並獲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藝術節獎」。2002年創作演出《古藝新姿活傀儡》,榮獲「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及木偶表演、木偶製作兩個單項獎。2003年創作演出大型古典諷刺喜劇《欽差大臣》榮獲「金獅獎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比賽」劇目金獎、編劇獎、導演獎、造型設計獎及3個表演獎。2004年《欽差大臣》入選「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並榮獲「第十一屆文華新劇目獎」及「文華集體表演獎」、「文華劇作獎」、「文華導演獎」。此後,《欽差大臣》入選「2004-2005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2005-2006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2009年10月神話劇《火焰山》榮獲文化部首屆「國家優秀保留劇目大獎」。除此之外,該團還多次進京參加全國會演、調演、獻演活動及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春節聯歡晚會」等重大藝術活動。同時,150餘次出訪世界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多次在國際藝術節及比賽中獲得殊榮。2005年應邀在聯合國總部舉辦「2005聯合國中國春節文藝晚會」。2007年奉調赴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聯合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節」。2008年8月8日,泉州市木偶劇團在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上,向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展示了中國提線木偶戲的獨特風采。2009年10月應邀赴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美國卡內基音樂廳為「古今回響中國藝術節」作開幕式場演出。2009年11月赴比利時國家劇院參加「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演出。2009年11月榮獲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人民友誼貢獻獎」。
泉州提線木偶戲是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淀、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也是我國懸絲傀儡藝術的珍稀範本和不爭代表。2002年經中國藝術研究院推薦,泉州提線木偶戲同崑曲等10個項目,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資料庫」。2005年泉州市木偶劇團,被聯合國南南合作網示範基地授予「聯合國南南合作網木偶藝術項目示範基地」。2005年10月泉州市木偶劇團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獲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2008年11月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稱號及「第三批福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2009年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UNIMA)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授予「藝術交流實驗基地」。
8. 求助:想知道金誼國際藝術節比賽正規嗎
結論來說,很山寨的一個東西。沒交報名費的千萬別交。明明參加的都是中國人,偏要跑到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決賽,報名費近1wRMB。點開主頁看看就知道,沒有日文版,沒有英文版,還偏偏喜歡搞繁體字。宣傳視頻做了4,5個,都是偷來的照片做的ppt。拿著三得利音樂廳做文章,感覺三得利音樂廳也是被他們坑了,單純租一天7w人民幣,三天有30個人報名錢就出來了。主辦機構也是山寨的一批,網路Google都沒有什麼相關信息。總之一句話,我說的這些自己都能查到看到,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別交智商稅。
補充,三得利音樂廳官網上的日程都是很詳細的,極少的只寫了【公演預定】,怕是金誼也知道自己太山寨不敢寫詳細吧。而且8月1號【公演預定】都沒寫,怕是就租了三天還非要宣傳到8.1號,也是不要碧蓮。ps,8月的日程都已經在官網上寫出了,不存在沒更新到8月的情況。還是那句話,別交智商稅。
9. 閩南戲劇的起源及發展狀況
在閩南最為人們所稱道、所贊嘆的,就是蜚聲海內外的閩南地方戲曲藝術。
藝苑奇葩,群芳競秀。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它那典雅清麗、委婉深沉的藝術風格,精妙細膩的表演著醇厚的唐宋風韻。
相傳高甲戲形成於明代,最早是搬演《水滸》的英雄人物故事,後來又演文武合璧的公案戲。高甲戲的導角藝術不斷發展豐富,形成亦庄亦諧、以丑見美的特有風格,淋漓盡致,妙趣橫生。
在爭奇斗艷的閩南戲可以說是最富國際性的美妙劇種之一。閩南是木偶藝術之鄉,泉州提線木偶戲和漳州掌中木偶戲,堪稱是偶壇的並蒂花。
掌中木偶戲又稱布袋戲,自明清至今,流傳於閩南民間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以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精彩表演傾倒觀眾,獲得殊榮。
最為出類拔萃、令人嘆為觀止的,要算是泉州提線木偶戲了。歷史悠久的泉州提線木偶戲保留著極為精湛的傳統表演技巧,每尊木偶身上設置16條至36條提線,操縱表演難度很大,全靠精準的抽線功夫方能得心應手。泉州木偶劇團多次參加國際木偶藝術節,被譽為「世界一流的木偶藝術珍品」。
詳見此文:
http://bbs.66163.com/archiver/?tid-5048486.html
10. 參加舞蹈比賽去哪裡報名
根據我參加過多次的舞蹈比賽的經驗為你推薦「亞洲五國荷花風采國際藝術節」,這個大賽不僅有專業和非專業分組,還有許多少數民族的特色舞蹈,並且有國外的選手,僅僅參加一次比賽就可以體驗到"別人家"的多次比賽,價值可想而知。
另外,第七屆荷花風采國際藝術節的最佳人氣選手我已經拿到手了,你只能好好追尋我的腳步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