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波普藝術
嗨,你好,茫茫網路中看到你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到你。
波普藝術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也叫做新寫實主義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實踐中有力地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是R.漢密爾頓。
然後我自己最近也在學習這方面的,如果以後可以,可以一起討論的喲。我自己現在畫畫都在嘗試波普的感覺,加油,朋友。
B. 什麼是「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又譯為「通俗藝術」或「流行藝術」。是20世紀後現代主義藝術(Post modemism)中勢力最大、最為風行、傳播最廣、最有影響的確良種藝術形式。
所謂波普藝術,是指藝術家把任何額外負擔觀存在物作為創作載體,並賦予的價值和蘊意,以傳導給觀者最為大眾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藝術形式。
附件:
波普藝術(Populor Art)是英國評論家勞倫斯·阿洛韋(Laurence All owey)創名的。1959年阿洛韋說:「大量生產的技術,能夠准確無誤地復制文字、圖畫和音樂,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費的符號和象徵品。再想讓文藝復興為基礎的藝術獨一無二的這個思想來對待這個正在爆炸的劃瘸拐行路的。大眾傳播工具被群眾所接受,我們必須轉變文化這個概念。文化這個詞語不再是高級人工製品和歷史名人的思想專用品了,人們需要更廣泛地用經來描述社會在干什麼。」由此可見,波普藝術的思想與行為主張與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要旨之一——打破或沖淡藝術與生活的界線,即盡可能地介入眾多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去——是一脈相承的。****波普藝術,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英國倫敦,60年代中期滸於美國、並以紐約為中心。漸次在歐洲、亞洲等地廣為流傳。20世紀的60年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歐洲1968年5月風暴革命以及搖滾樂、太空人、柏林牆等都給人們的心靈以巨大的震盪。所以,波普藝術家在人類諸多的日常生活中尋覓到了自己創作的內容題材,並努力地去表現展示它們,因此,波普藝術總是以人預想不到的新鮮花樣在民眾中炫耀自我的新奇、離導師行為,藉以引起公眾注意的轟動疚。如,中國美術界在1989年以後,不斷出現的、被大眾傳播稱為「政治波普」的架上繪畫創作行為和藝術現象,就曾轟動一時,頗為各方面予以關注和評說。盡管存在著「說了也白說」、 「白說了也要說」的界說尷尬局面。但,被已叫為「政治波普」的藝術行為,確實風光了一時。如圖3之類的題材作品,被俗稱為「政治波普」藝術作品。****在藝術發展史中,第一件波普藝術作品,是曾在1993年6月13日開幕的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上獲得「繪畫金獅獎」的、英國藝術家——里傑德·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於1956年創作的題為《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別致,如此有魅力》。這幅小拼貼畫(Collage)展示的是一間極為流行時髦的現代家庭居室,電視機、音響設備、吸塵器、柔軟舒適的席夢思床、新式沙發等現代化的傢具樣樣有。牆壁上掛著題為《青春羅曼斯》系另一波普藝術家利西滕斯坦(R·Richtenstein)的作品,窗外景物為大都市中的電影院。畫面突出位置上為一位身強體健、只穿一條褲衩的青年男子,右手緊握一把有「Pop」字樣的網球拍似的大型棒棒糖。除胸罩之外幾乎全裸的女主人公呈飽含青春風流狀地斜坐在沙發上。整幅畫一看便懂,用不著深刻地詮釋和啟發便可欣賞。
C. 波普藝術指的是什麼
波普藝術是指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葉在英國和美國出現的一種文化潮流。波普藝術所表現的是大眾文化,對現代文明抱肯定的態度。以平時大家所見所觸及的生活環境,或大家所熟悉的大眾傳播影像,作為藝術表現的題材,是將達達主義的觀念更向前推展。其主要藝術家有:漢密爾頓、勞生伯格、利希滕斯坦、沃霍爾,維塞爾曼、瓊斯、奧登伯格、霍克尼、席格爾等。
D. 什麼是波普藝術風格
波普藝術,又譯為「通俗藝術」或「流行藝術」。是20世紀後現代主義藝術(Post
modemism)中勢力最大、最為風行、傳播最廣、最有影響的確良種藝術形式。
所謂波普藝術,是指藝術家把任何額外負擔觀存在物作為創作載體,並賦予的價值和蘊意,以傳導給觀者最為大眾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藝術形式。
E. 什麼是波普藝術
是英國和美國出現的一種文化潮流。
波普藝術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左右以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為中心出現的藝術流派。其主要藝術表現手法為:藝術形象多取材於廣告、電視等流行文化。
漢密爾頓的作品更直接體現了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
F. 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 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亦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其特點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復制。波普藝術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紐約發展起來,此時它所反對的抽象表現主義正處於最後的繁榮時期。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在60年代後期,波普藝術開始讓位於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
G. 什麼叫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實踐中有力地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是R.漢密爾頓。1956年,他在首屆「這是明天」的個人展覽會(惠特徹派爾畫廊)上陳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網球運動員的拼集作品。這幅作品成了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E.保羅齊、J.蒂爾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瓊斯。
H. 波普藝術是什麼
50年代中期以後的十年中,在美國和英國發展出一個新的藝術流派,稱為"波普藝術"。被冠以"波普藝術家"的這些人在這段時期的創作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以流行的商業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為題材,採用的創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業化和商業化的時代特徵。造成波普藝術的元素並非到處都有,戰後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長的特殊土壤。只有與這種城市文化接觸密切的藝術家才能抓住波普藝術特有的格調和表現手法。
人們認為狹義的波普藝術發源於英國,而不是美國。1952年末,一群年輕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評論家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召開會議。這個自稱為"獨立派"的團體,著重圍繞大眾文化和它的含義加以討論,如西方電影、空間小說、廣告牌、機器之美等等,這些現象都是當時被認為是反美學的種種狀況。這個團體迷戀新型的城市通俗文化,特別為美國的表現形式所吸引。一方面,當時的美國在英國人眼裡,是一個從尼龍製品到新的摩托車什麼都好的理想國。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國藝術界籠罩著嚴肅的浪漫主義努力奮斗的氣氛,而英國波普藝術就是對它的反動。
1956年,"獨立派"舉辦了題為"這就是明天"的展覽。展覽上最有感染力、對藝術史最有影響的作品是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貼畫,名為‖到底是什麼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圖1)。畫中是一間現代公寓,裡面有從畫報上剪下的一個肌肉豐滿的男子和一個傲慢的裸體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產品:電視、帶式錄音機、放大的連環畫書封面、一個福特徽章和一個真空吸塵器的廣告。透過畫里的窗戶可以看到一個電影屏幕,正在放映電影《爵士歌手》中艾爾·喬爾森的特寫鏡頭。男子手上還拿著一支其大無比的棒糖,糖上有三個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藝術(Pop Art)一詞就由此而來,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詞的詞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