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當代藝術
藝術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的存在。人類是偉大的動物,造就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和名詞,藝術便是其中之一,我想正因為人的個體不同,也就使得藝術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一件藝術品,有的人喜歡,有的人厭惡,那麼我們就不能評價這件藝術品的優劣,這就是為什麼有各種藝術形式之分的原因。
對於當代藝術,人們的看法也不一樣,有人認為藝術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有人認為藝術應該秉持自己的風格,其實,創意總是來自 不同的空間,不同的時間,我們還是不能苛求藝術一定要以某種形式發展,我還是贊成當代藝術的多元化,有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藝術,同樣,有不同的藝術才能滿足不同的人的精神需要,這是一種緣分。
❷ 如何理解設計的多元化
設計藝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設計藝術以最原始形態誕生起就已經決定了。從原始人類的石器、陶器、到青銅器及後來的銀器、木器等等器物,從古至今的服裝服飾,古今建築,設計藝術伴隨了人類的整個歷史。如今,設計藝術作為一種實用性藝術形態,已覆蓋了當代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於人們的衣、食、住、行,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故有人稱設計藝術是「將生活藝術化,將藝術生活化」。從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設計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於我們難以將它們分離。可以這么說,小到一個杯子、一粒紐扣,大到傢具、房屋住所,行如汽車、飛機、輪船等等,人們在享用的同時,也有追求審美享受的精神需求。因而,設計藝術兼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性,並以實用功能為其基本屬性。設計藝術包括建築設計、環藝設計(室內和室外景觀)、平面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服裝服飾設計、工藝品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藝術已成為一種獨立、完整的藝術形式。高品質的物質生活給人們帶來高品質精神生活的渴望,這給設計藝術家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只有植根於生活的土壤,才更顯其生命力。設計藝術的人民性、平民化的呼聲在日益高漲。但是,在這個崇尚藝術個性、物慾橫流的商業社會,設計師們很容易迷失方向,極端追求個人風格,忽視服務對象;不切實際的盲目追崇國外的思想和觀念,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視功能內涵等設計現象比比皆是。最近,在設計藝術界就引發了一場關於中國當代設計價值取向的討論,饒有趣味的是標題為「設計為人民服務」。其文道:「為造就方便、健康和美好的生活而設計,是設計師應具有的社會良知,也是設計師理應追求的境界,設計應該為人民服務……」一直以來,我們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關注著我國的設計文化,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碰到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問題,工具不好使,把手不好用,衣服不能穿,物品包裝和內容相去甚遠,房屋結構不合理等等,不言而喻,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設計忽略了人的要素。設計的藝術性和功能性怎樣定位又如何完美的結合這個基本問題再次被人們關注。從設計藝術家的角度來看,設計的藝術性和功能性完美的結合是一方面,而如何運用好創作手法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根據我國的實情,結合具體的社會環境和復雜眾多的服務對象的背景,創作出具有較高藝術水準又符合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的設計作品,這是我國的設計藝術家們應該去思考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外現代構成理念在我國掀起了狂瀾,傳統的設計思想受到了沖擊,盲目的追崇導致脫離我國實際。實踐證明,我們需要先進科學的思想和理念,也不摒棄優秀的傳統。今天,在我國的設計領域,兩種觀念和手法並存且互相融合及滲透,顯然,設計的多元化既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又是客觀現實的需要。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傾向於抽象表達,這是一種以構成為基礎理論強調外在形式感的表達。構成基本理論的建立,源於人類對自然科學和哲學認識論的認識,構築於現代科技美學基礎之上,它綜合了現代物理學、光學、數學、心理學、美學等諸多領域的成就,帶來新鮮的觀念要素,並且已成功應用於藝術設計諸多領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構成的抽象設計理念,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平面設計、時裝設計、舞台美術、視覺傳遞等等領域,給我們的設計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構成在實用設計的運用,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享受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我們較熟悉的國外的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國內的上海經貿大廈、東方明珠,流暢的線條,簡潔的造型,頗具現代美感。構成理念中的抽象元素,還常常被運用到傢具、生活日用品和工業產品中的電話、家用電器中,我們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了這種由現代高科技和現代藝術觀念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的享受。而另外一種美,則是相對於現代構成的傳統裝飾的美,義大利古城佛羅倫薩的傳統建築及雕塑使人感受到這樣的美,是一種古老傳統文化的洗禮,綿長,古老,深厚。傳統的裝飾構成藝術,表現細膩、生動,傾向於寫實表達,相對於西方構成藝術更加具有感性的成分,較多的是體現在設計中的裝飾上,其形式特徵源於古代及傳統裝飾藝術,歷經提煉形成體系,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在工藝美術領域起到了主導作用,廣泛運用於我國紡織、服裝、印染、陶瓷等裝飾上,如:面料圖案、服裝圖案等,這種朴實而感性化的傾向寫實表達,在我國已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與西方構成藝術相比,它更具廣泛性。我們在考慮設計的價值取向時,不能忽略了這點。我們應該承認,平面構成理論是高科技的產物,其涉及的知識結構方面,內容和形式都相對開放而多元,尤其在素材方面,涉及廣闊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在今天,大多數國家的設計教育體系皆如此,諸如「人體工程學」、「三大構成」,構成了今天的設計理論的基礎,成為設計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內容。而傳統裝飾則相對封閉,內容到形式均有一定製約性,雖然也講究形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因素,但卻是建立在具象基礎之上的。西方現代設計中的平面構成,以其特有的視覺形態和構成方式帶給人們一種特殊的視覺美感,其形態的抽象性特徵和產生不同視覺引導作用的構成形式,組成嚴謹而賦有節奏律動之感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平面構成的創作過程,自始至終伴隨的是一種理性的情感體驗,而傳統裝飾圖案的相對制約性,使其題材相對具象,形式規范,但這種源於生活、源於自然的抽象,展現的卻是一種生動的感性之美。不言而喻,其圖案的創作過程中,情感體驗是帶有明顯的感性特徵的。不同的藝術觀念和不同的藝術手法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應,抽象和具象,感性和理性,都能引起人們不同的共鳴。在應用設計中,應適時選擇藝術表達方式,以更好地達到設計目的。我們的設計文化應該是中國整體文化及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向,應該是建立在符合國情的審美價值取向之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設計文化的源泉,是中國設計文化個性品質的基礎,是設計藝術家的立足點,要將我們的設計文化與之結合起來,很好地把握住「民族感」、「時代感」。在高科技發展和綜合利用的今天,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文化,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我們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
❸ 什麼叫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
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
目錄
當代藝術的意義
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
當代藝術學術報告會
編輯本段當代藝術的意義
對於藝術,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面對一件藝術作品,都有一種情結或直覺的判斷,就是它有什麼藝術價值;或作為一件藝術家表現的對象、藝術行為、藝術事件、藝術觀念,它的藝術價
岳敏君 1996年作 無題
岳敏君 1996年作 無題
值何在。即使當代藝術如此雜多,如此寬容,人們還是會用藝術的概念、眼光去問這是藝術嗎、它的藝術性在哪裡。對於一般人的反應是這樣,就是對於藝術家、對於從事藝術史研究與批評的人來講,也是一樣,無非後者的理解更多元、更多了理論框架的鋪陳。但藝術性的問題與當代藝術無法迴避,甚至也是人們攻訐當代藝術的一個著力點:當代藝術太簡單、沒有藝術性、誰都會玩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當代藝術的藝術性就發生了語義的轉換,進入到藝術性為藝術目的和意圖服務的境地中,而不是傳統的形式藝術性或技法的藝術性,這通常也是人們直覺判斷是否具有藝術性的一個出發點。這時候的藝術性的判斷,是它是否貼切地滿足了藝術家的追求、是否融合了他/她作為藝術家的感知能力、是否它傳遞了藝術家的經驗反應和藝術歷程的理解。當代藝術的藝術性由於其語境的特殊,已經溶入到藝術表現的多元匯合中,我們無法用一種方法或形式去指涉藝
袁振西;當代水墨,2009作
袁振西;當代水墨,2009作
術性是一種形式關注,它恰恰是超越於形式的心理形式、觀念形式、情感形式,是由於藝術歷史文化的建構和積淀,藝術已經被賦予的形式含義灌注到了藝術家的作品表現中。這一點是許多藝術家追求自我、突出其藝術身份時不能忽略的。由於我們面前有了一個強大的藝術歷史參照物,對藝術概觀和心理契合的把握,成為藝術家能否提升出自己的藝術性表現的關鍵。這時的藝術性事實上已轉換為文化性,也就是藝術性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形式關照,談當代藝術的藝術性,不談當代藝術的文化性和藝術家身份含義,是無法凸現他的藝術性的。
❹ 當今藝術設計多元化有哪些表現
現代設計已進入多元化時期,首先體現在設計較發達的國家,呈現出多種風格並存的多姿多彩的局面。設計風格的多元化、設計手段的信息化、設計理念的持續化、設計產品的人性化成為這一時期現代設計的主要特徵。其次,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設計帶來巨大影響,改變了現代設計的手段、方式、程序和理念。設計師能夠藉助於計算機及網路,對現代設計的策劃、創意、設計效果表達、設計圖紙繪制、打樣、印刷出成品、設計分析等全過程進行得心應手的控制和模擬,大大減輕了設計師的勞動強度,也大大改變了設計師的工作方式和狀態,豐富了設計師的創意空間,設計也從單一化走向綜合化、全方位化、系統化。再者,現在人類已經開始冷靜地意識到現代設計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重要性。關注人的需要和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成為現代設計的兩大主題。現代設計對於設計觀念和設計理念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健康、安全、舒適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設計的新要求。
包裝設計是現代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包裝設計的發展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步。它的發展歷程無不與現代設計的演變進程息息相關,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具體設計實踐,包裝設計時刻走在時代的前沿,表達設計新潮,體現設計主流。現代設計的多元化發展也促使了包裝設計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為使我國包裝設計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時與世界包裝設計同步發展,有必要對我國包裝設計做出正確定位。
一、「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定位,是現代以至未來包裝設計發展的一種典型特徵和原則
「人性化」的包裝設計理念就是在保持包裝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同時,從人的生理與心理等角度去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創造人的舒適與健康,在設計中賦予更多情感的、文化的、審美的內涵,建立一種人與物、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妙境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現代包裝設計越來越多地考慮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計地為人們提供實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來越重視產品文化附加值的開發,努力把使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融為一體,突出產品中的人性化含量。例如,一次性紙杯及其配套採用瓦楞紙設計的杯子護套,利用瓦楞紙的結構空隙來隔熱,避免了燙手,並且結構很簡單,一片展開圖是扇形的瓦楞紙,兩邊開一個開口,圈起來一插即可。這些設計不但給消費者帶來新的感受並提高了他們的消費慾望,並且在包裝容器設計和材料選擇上更多地考慮了使用的方便、安全,體現了對消費者生活需要上的關懷。
二、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環保包裝設計策略定位,是現代以至未來包裝設計發展的潮流和趨勢
經濟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人類獲得豐富的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嚴重的隱患。如環境污染、不可再生資源的缺乏等。現在,人們開始意識到各種包裝廢棄物對大氣、水源、土壤等造成的污染,並且包裝物所造成的污染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商品化社會,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包裝就伴隨商品散布到各處,所以污染面廣。包裝材料由於使用壽命短、使用量大、廢棄後難以降解,固體廢棄物量大並難以集中,對城市環境和人體造成嚴重危害,是最早引起公眾關注的產品。據統計,中國每年生產的包裝製品有70%在使用後被拋棄,在一些大城市垃圾中塑料類廢棄物比例已達到和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迫切的課題,也是現代設計多元化時期包裝設計面臨的新挑戰。現代包裝設計從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通過設計創造一種無污染、有利於人類健康、有利於人類生存繁衍的生態環境。另外,在包裝材料的選用方面應盡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再生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循環利用,節約全球資源。如我們常見的啤酒、飲料、醬油、醋等包裝採用的玻璃瓶是可以反復使用的可回收材料。我國民間傳統的粽子包裝、荷葉包裝、貝殼包裝,以及現代酒鬼酒採用天然麻織物包在陶器外面,然後用草繩捆紮來傳遞出產品百年陳釀、歷史悠久的特性,這些都能體現出綠色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
三、在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保持本民族設計特色的風格定位,是今後包裝設計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與國際經濟環境的日益接軌,我國商品包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經濟與文化上的優勢使歐洲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處於高端市場,可以不斷地輸出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產品來進入第三世界國家以獲利。我國的包裝設計也不斷受到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沖擊,在包裝設計中,如果我們片面強調與國際接軌,追求國際化共性而忽視本土文化,那麼肯定不利於我國包裝事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包裝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同藝術作品一樣,也應當屬於它的時代與民族,應當充分張揚自己的民族特色。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民族化的東西很多,民族氣息濃厚且個性化強,如果能充分發掘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除了吸收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與科學技術外,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藝術風格,探索本土文化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必將大幅度推動我國商品包裝設計的發展與進步。
結語
現代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為包裝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科技的不斷進步為現代包裝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後盾,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生存環境、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包裝設計不斷創新的動力。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包裝消費市場,如何把握時代的脈搏,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把我國從包裝大國變成包裝強國,這是每一個包裝設計師肩負的沉重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
❺ 怎麼理解當代芭蕾多元化
芭蕾是多元文化中的一種存在形式。芭蕾移植中國後,在中西兩種文化融匯過程中繁榮興盛,而民族化的過程卻使芭蕾面臨跌宕起伏的尷尬。在多樣性與統一性共存的文化原理的關照下,多元與融合共生理應成為芭蕾民族化創新的新思路。這種路徑的選擇既能維護傳統芭蕾的的本質內涵,又能豐富芭蕾民族化的理論基礎,從而提升藝術創作的張力。
〔關鍵詞〕芭蕾;民族化;多元文化;融合;創新
芭蕾這一藝術形式在十五世紀初期誕生於義大利,傳到法國,在法國貴族的高度關注下發展至鼎盛,後傳播到俄羅斯並形成獨立的教育體系。芭蕾在發展過程中融合多元藝術形式,如古希臘舞蹈元素、義大利喜劇元素、古羅馬藝術元素,除此之外還包括法國宮廷舞蹈元素以及歐洲各國民間舞蹈元素。而芭蕾至上個世紀初傳到中國,並伴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真正紮根,在中華大地上近百年來的發展,我國的藝術家們並沒有局限於對西方古典芭蕾舞劇的重新演繹,而是更著眼於芭蕾「民族化」的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芭蕾廣泛吸收各國學派之所長,推陳出新地創作出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劇,並得到了國際芭蕾藝術界的認可。本文以中國芭蕾的演出劇目為切入點試分析中國芭蕾的發展現狀和特色,並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文化對芭蕾的「民族化」進行研究。
❻ 藝術功用的多元性,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藝術的發展,不在於門類的開放,而是在於藝術創作的多元性、多向性,以個人心靈對藝術的感受,不斷的加以開發、增長,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增加新門類。而不是受困於現有的門類之中。
❼ 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藝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無論是學術推進和市場化進程,都得到迅猛的發展。並且,與整個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尤其是,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徵;它從模仿、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陰影中逐漸走向本土化,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原創風格。理解「當代藝術」,必須對「當代性」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所謂「當代性」,就是藝術創作在時代進程中保持的先鋒性、探索性和獨立性。「當代性」不僅是當代藝術的價值核心,也意味著當代藝術的雙重任務。首先,必須面對現代性直到當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完成的任務;再一點,必須面對今天這個時代的新現象,比如電子圖像、數字圖像、網路等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物質形式。當我們說某件作品具有「當代性」時,就意味著這件作品具有關注現實的性質。當然,具有「當代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好作品,所以,對具有各個時代屬性的作品本身該如何評價,還有很多因素。
理解「當代藝術」,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感受藝術家對今天的文化現實、社會生活中表達的「當代性」,在作品中尋找藝術家的想像力和思想痕跡。換句話說,首先是態度和立場,一件作品到底有多少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表達個人所創造的形式語言,以及個人的藝術觀念等。藝術家置身於今天的現實,作品必須面對今天的現實,必須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即使是針對歷史、經典以及未來話題,在表現上也要進行一種當代性和當代感受的轉換。一個時代最好的藝術能直接體現出這一時代的民眾心理狀態及精神現象。當代藝術是時代的前沿,最能代表一個時代。作為視覺力量能夠准確地反映出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大量作品中我們發現,當代藝術更多的是在媒介、語言和感覺中體現出「當代性」。也就是說,它更多傳達的是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化針對性,表現當今藝術家體驗到現實中不同於常人的最敏感的生存感受——用當代的藝術語言和媒介進行轉換與表達。如果說,後現代藝術主要區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以解構、觀念等更多的方式介入藝術本體的變化,那麼,當代藝術則強調的是建構藝術與時代背後的文化感覺的關系。從中國當代藝術30年的坎坷道路上,我們發現,只有反映和表達現實問題,才是當代藝術的立足之本。
由於當代藝術的獨立性、實驗性和社會批判性,因此在中國藝術史上無疑是一場價值革命。當代藝術在中國如此引人注目,是它在現實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至——但是,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分量?關鍵是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結構。國家、政治體制、經濟基礎、意識形態特徵和文化氛圍等等,所有這一切,匯成了一個無可代替的特殊場域,我們投入其中,就會產生一個基本感覺,就不會顛倒黑白混淆方圓。這種感覺迴旋其中,如影隨形。從這個意義上說,進入藝術既是體驗當代,我們甚至在當代藝術中更強烈地意識到生活本身。
回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左翼美術的實踐是以深入街頭、走向民間、到群眾中去、深入生活而展開的,它繼承了「五四運動」倡導的藝術思想,即「藝術社會化」和「社會藝術化」,也是「出了象牙之塔」和「走向十字街頭」的延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美術界都在談論「為藝術而藝術」和「為人生而藝術」。它們對左翼美術有著極大的影響,雖然與當代的介入不同,但看待藝術社會關系的視角有許多一致的地方。仍然可以發現它們的積極意義,仍然可以發現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與社會、政治的特殊關系。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將藝術塑造成為社會結構中的積極元素,這是近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的結果,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一種積極努力的結果。
今天,當代藝術在中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考驗,這就需要藝術家與批評家,還有那些關心當代藝術的熱心觀眾,在不同程度上做出各自的調整。總會有一天,當代藝術將成為過往的歷史景象,供後人去研究和訪問。今天,當代藝術依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還沒有到「論功行賞」的時候,很多問題不是當務之急——留給後人去總結和批判。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繼續努力地表述我們這個時代,努力表述我們這一代人,與周圍的歷史進行全方位的對話。這其中,不僅需要思想和態度,更需要精神和勇氣。
今天,我們很多人,包括一些批評家和理論家,以及收藏家和媒體,對當代藝術的理解依然停留在過去成功成名的藝術家身上,認為他們是衡量或判斷中國當代藝術的惟一標准。這種認識上的局限和視野的狹窄暴露了當代藝術的一些問題。今天,當代藝術呈現出一種混亂和停滯狀態,尤其那些「商業神話」,使得早年的批判性和獨立精神正在消失。它的成長與發展,與我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是藝術介入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當代藝術一直面對的問題。有人說,中國當代藝術是魚龍混雜,我以為,這句話說得真好——因為,魚龍混雜才是當代藝術的正常生態。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與當代藝術站在一起,共同呼吸我們這個時代的空氣,承擔自己的命運。2009年12月,「中國當代藝術院」在北京掛牌成立,說明了官方對當代藝術的接納與認可,很有可能,若干年之後,在中國成為一種主流藝術。
從中國的歷史情境出發,當代藝術向社會現實和日常生活的拓展,藝術家改變現代主義的個人化的形式追求,注重交流與互動。互動不僅是跨界的結果,還意味著藝術人格的改變,以開放的心態,去呈現個人對社會、對歷史、對生活、對存在的感受和體驗。當代藝術需要一種介入,介入就是一種立場和態度,是針對某種問題所採取的手段,然後以行為和視覺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強調的介入不是一般的社會活動,而是一種批判意識。介入是以藝術的方式提出問題、反思問題並質疑現狀。從另一個角度說,介入能改變我們原有的觀看藝術和欣賞藝術的方式。當代藝術的種種實驗,是對社會變革的記錄,它只代表它的時代。同時,它還是一個與社會緊密相關但又具有高度獨立性的思想活動和知識活動,當然,還是一種追求自由、智力和解放的活動,任何一個藝術家都可以通過智慧獲得自由和解放。
「當代藝術」就是我們面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問題所採取的態度,將態度轉換成一種藝術形式。其實,藝術不解決問題,但藝術可以發現問題和表現問題。當代藝術在任何社會轉型和變革時期,是藝術家覺醒之後的自覺創造。藝術家能夠敏感地發現問題,並將一個純粹的問題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為止。當代藝術要求藝術家必須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做文化上的清理,揭示人在現實處境中的真實狀態,催人思索,催人覺醒。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
「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從藝術的意義上說,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極少數具有反叛意識的人物,憑著敏感和先見准確把握了時代的特徵,同時,影響並改變著同代人以及後人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當代藝術」改變了傳統的觀看方式,也就是說,作品不再賞心悅目,不再為觀眾提供「美」的圖像,而是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關注與思考。藝術開始介入到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中。它要求藝術家不能在一個充滿問題的時代,創作毫無感覺的作品。當代藝術在當代中國確實有一種無限的可能性,與現代藝術相比,確實更具有人道主義的獨立人格和探索價值;從社會形態上看,打破了一元化的傳統創作機制,尤其是在學科建立上,推動了多元化方向的發展。其實,當代藝術就在我們身邊,關注、介入同時還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在中國,當代藝術已經顯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時代意義。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在《藝術發展史》中曾這樣說過:「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要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用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藝術這個名稱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
如果說,現代藝術的價值在於以藝術的解放推動人的思想解放,那麼,當代藝術的價值就在於以藝術的多元和對生活感受,推動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深度思考。由於當代藝術的動態性和即時性,導致了它的多義性、敘事性、復雜性和多樣性。在中國,當代藝術是藝術家獲得的自由和解放,也是人性的覺醒。(劉淳)
❽ 什麼是「當代藝術」的核心精神
我所理解的當代藝術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種樣式。核心精神」不是「核心手段」,所以它是一個本體論而非方法論層面的東西。當代,是一個時間的界定詞,當代性,是相對於一個人的存在而產生的意義,所以,我才提出相對於個人的"當代"意義。抽離了個人的存在主體,"當代"即是一個無法定格的虛無飄緲的時間概念。當代性,隨著每一個個人的存在,呼吸,分分秒秒變化中,極度多元。當代藝術的「當代」二字,實際上就是「當代性」。當代性肯定是從當代社會這個時間性屬性中產生的,但是它被歸納成為「當代性」這個人文范疇的概念之後,就不再僅體現出時間屬性。所以,那些僅僅從時間屬性上將當代藝術解釋成「現在發生的藝術」的觀點,都是字面意義上的誤讀。其實「基本概念」就是簡單明了的,過分的考據、引申,反之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❾ 藝術價值的多元性表現在哪方面
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
??第一,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任何藝術作品的形象都是具體的、感性的,也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有機統一。對於不同的藝術門類來說,藝術形象這種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統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對於雕塑、繪畫等造型藝術來說,往往是在再現生活形象中滲透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這種主客觀的統一,常常表現為主觀因素消溶在客觀形象之中。而另一些藝術門類,則更善於直接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間接和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這些藝術門類中主客觀的統一,則表現為客觀因素消溶在主觀因素之中。
??第二,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任何藝術形象都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機統一。藝術欣賞中,首先直接作用於欣賞者感官的是藝術形式,但藝術形式之所以能感動人、影響人,是由於這種形式生動鮮明地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
??第三,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綜觀中外藝術寶庫中浩如煙海的文藝作品,凡是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正因為集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於一身,才使得這些藝術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生命力。中外文藝理論對這個問題也早有許多精闢的論述。藝術形象必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特徵,與此同時,藝術形象又必須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這是由於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體,共性存在於千差萬別的個性之中,個性總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現。一切事物都是在帶有偶然性的個別現象中,體現出帶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質和規律來。因而,許多藝術家在總結創造藝術形象的經驗時,總是把能否從生活中捕捉到這種具有獨特個性特徵,同時又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當作富有成敗意義的關鍵。
❿ 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顧丞峰有一種說法——當代藝術的價值是多元的。在我看來,這種說法要麼是不負責任,要麼是在混淆概念。
說多元是當代文化的特點,這沒有任何問題,多元指各種價值觀在當代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權利,而當代藝術註定不是各種價值觀都能容納的,這點也毫無疑問。
當代藝術是從現代藝術的母體中脫胎或自然繼承而來,這人所共知。現代藝術的核心價值觀在我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為精神批判,二是形式主義。其中精神批判的武器是從啟蒙主義那裡得來,在八五新潮美術時期尤其如此。
盡管「當代藝術」是一個指代並不十分清晰的概念,由於「當代藝術」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有了相當的認同,從其被稱呼起自今,盡管模糊,尚沒有更合適的指稱去代替它,出於言說的必要,我們只能姑且稱之。
以此推論,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仍然不能脫離啟蒙,特別是在中國。
說到此,有些「後學」者會急不可耐地跳出來反對這一結論,他們曾從反對宏大敘事的角度清理啟蒙,反對理性的主宰,此樁學術公案已持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