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蘭城歷史
米蘭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省的省會,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首都」之稱,也是藝術的搖籃和許多天才人物的故鄉,更是一種義大利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故鄉,因此被認為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城市。
市區面積181. 75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海拔122米,處於阿爾卑斯山前的波河平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據記載,高盧人於公元前六百年左右來到這里,建立居民中心,後成為凱爾特人首府。羅馬人對這一中心很感興趣,於公元234年佔領了米蘭並駐扎軍隊,米蘭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迅速發展,成為西羅馬帝國科西米亞諾皇帝的宮廷所在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在此頒布赦令,使基督教會合法話,這一著名的《米蘭赦令》在基督教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米蘭被外族佔領,直到公元十二世紀才獲得自治權,此後被維斯孔蒂等家族統治多年。文藝復興時期,這一家族請來了達·芬奇等著名人文主義者,使這里的藝術、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米蘭成為重要藝術中心。
約十六世紀中期之後,米蘭又被法國和西班牙、奧地利等佔領,拿破崙就是於1805年5月26日在米蘭加冕的。
米蘭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的反抗外國佔領的斗爭,與1847年底起義,1848年3月19日至23日進行了激烈的戰斗,趕跑了奧地利統治者,成立了臨時政府,後於1859年加入義大利王國。二戰中,米蘭一度被德國佔領,1945年4月25日,以米蘭為首的義大利北方一百多個城市同時起義,趕跑了德國佔領軍,米蘭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戰後,米蘭在義大利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工業發展迅速,與都靈、熱那亞一起組成「工業三角地帶」,帶動了全國的經濟發展。米蘭的工業門類齊全,有汽車、飛機、摩托車、電器、鐵路器材、金屬製造、紡織服裝、化工、醫葯、食品等,商業、金融業也十分發達,是義大利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有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和證券交易所。米蘭也是義大利北方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公路四通八達,鐵路連接26條路線。這里也是全國的重要文化中心,有聖心天主教大學、國立米蘭大學、博科尼商業大學、米蘭工學院、音樂學院以及費米核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有很多博物館、圖書館、擋案館、影劇院、體育館和體育賽場的文化體育設施。很多大公司的總部也設在米蘭。
米蘭已同中國的上海結為姊妹城市。
吸引遊客訪問米蘭有兩大魅力:
一是歷經幾百年的歷史造就的建築物及藝術作品群。以哥特式建築的最高傑作大教堂為首,到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等數不清的歷史遺產,向人們述說著遍及歐洲的基督教歷史的一面。其規模的宏大令人震撼,有時甚至會令人大吃一驚。
另一個魅力就是所謂的「米蘭時尚」,亦即世界流行的最尖端的代表。今日世界的流行甚至可以說是以米蘭為前沿陣地的。
事實上,你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有很多像是從時裝雜志上走下來的人兒,他們個個迷人又充滿自信,此外,富有義大利色彩的海報,精緻的商品陳列在米蘭的大街小巷裡。
米蘭作為藝術品的誕生地,藝術家的搖籃,時裝之城,支撐其繁榮的基準當屬其經濟實力。
2. 為什麼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東京會被稱為時尚之都呢
法國:時裝之都的弄潮兒
從文藝復興時代上流社會的服飾到現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時裝設計,法國始終處於時裝大潮的風口浪尖,設計大師輩出,款式面料新穎,引領著歐洲乃至世界的時尚潮流。巴黎作為時裝之都,每年都舉行無數的時裝發布會和各種時裝博覽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時裝設計者前往觀摩和交流。
在法國時裝界「興風作浪」的有落戶於巴黎的許多世界名牌時裝企業,有「呼風喚雨」的世界級服裝大師,有「什麼式樣都敢想,什麼顏色都敢配」的巴黎高級時裝學院學生,也有可以讓時裝變成「破爛」的世界星級消費群體。在熱鬧的背後,有一支可稱得上時裝之都弄潮兒的隊伍——法國高級時裝和成衣設計師協會。這個協會的限和能量不可小視,幾乎時裝之都所有高檔時裝活動的背後都有它的影子。
法國高級時裝和成衣設計師協會組建於1973年,由4家聯合會組成,其中高級時裝聯合會歷史最早,創建於1868年。還有成立於1973年的高級成衣設計師聯合會以及高級男裝聯合會,法國國家手工藝及相關職業聯合會從1975年起加盟。該協會下屬有10餘家世界著名的高級時裝公司,還辦有時裝學校。
該協會的組建是順應時裝發展的需要,其主要職責是起草和落實可以為各個行業協會所接受的整體行業政策,組織一年兩季的高級時裝發布會和赴國外的法國高級時裝表演,推廣法國高級時裝。該協會還負責排定服裝展示和新聞發布日程,並將日程表提交給新聞記者、經紀人、在冊顧客和相關商業顧問。
協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為服裝設計師提供特殊且適宜的展示場地。高檔時裝要求體現高雅和入時,從1977年起,大部分時裝表演在巴黎會議大廈舉辦。隨後,協會成功地將時裝表演引入歐洲最大的地下商城——巴黎集市廣場、埃菲爾鐵塔對面的夏樂宮、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凡爾賽展覽中心等地。1982年,展覽地點擴充到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和杜伊勒利皇家花園。10月和3月兩個季節的時裝發布會,都有分別超過2000名和800多名的買主參加,無論聲勢與規模,都是其它城市難以匹敵的,巴黎為自己贏得一塊「世界時裝之都」的獎牌。
協會還為會員提供服務,包括審定參加時裝表演企業資格和推介時裝企業到國外參加演出,佔領世界時裝市場。法國高檔時裝的出口貿易70%以上是由協會會員企業包攬的。為了提高整體形象和影響,法國每年都以捆綁名牌的形式,由幾家著名時裝設計師聯合舉辦或參加時裝表演。這樣不但可以為各公司帶來利益,而且還為法國時裝爭得榮譽。
協會也參與一些文化宣傳活動。因為法國時裝在公眾尤其是外國人眼中是法國高品質和創造力的象徵,是藝術和工業的完美結合。高檔時裝參與文化活動,可以使服裝設計師更多地汲取靈感,創新設計。協會為會員提供經濟、金融和貿易方面的法律、條例信息和建議,便於他們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同時,協會為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不遺餘力。名牌時裝的品牌、專利、繪圖和樣本都容易被非法侵權和仿冒走私,協會與經濟、財政和工業部的反走私全國委員會以及其它相關部門一道努力,打擊在法國、歐盟范圍內和其它國家對其會員企業所有形式的侵權行為。
協會還從培養設計師的角度出發,加強時裝學校和企業的溝通,確保手工業人才的培訓和教育,著眼於選擇培養年輕設計師,讓學生在學校和畢業後都可以有選擇地到名牌企業實習,接觸著名時裝設計師,通過實踐了解法國時裝的精髓和掌握高超的設計技巧。
巴黎稱為時裝之都是綜合因素使然,並非一日之功。要想保住這一聲譽也並非易事,需要有層出不窮的人才。好在世界各地的優秀設計師都希望在巴黎的舞台上一展風采,這使巴黎的時裝展示越來越國際化、多元化,近兩年巴黎時裝界東風勁吹,來自韓國、日本和中國的時裝成為不容小視的一支支新軍,為巴黎時裝注入了新的活力。(完)
紐約:世界時裝之都中的後起之秀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的第七大道旁矗立著這樣一座造型奇特的塑像:一根比碗口粗、長十幾米的銀色縫衣針穿過一個巨大的紐扣,針尖指向地面。在離它不遠的地方,是另一座一人多高的雕像,它展現的是一位頭戴猶太小帽,端坐在縫紉機旁全神貫注地縫制衣物的制衣工人。這兩座雕塑不僅是紐約時裝區的標志性雕塑,更折射出紐約從制衣業起步,逐漸躋身於世界時裝之都行列的歷史。
紐約的現代制衣業形成於上個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批美國時裝設計師開始嶄露頭角,紐約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時裝名城,到六七十年代紐約時裝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受到國際時裝界的關注。紐約的時裝風格似乎更多地體現了美國這片新大陸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開放不羈的生活方式。與歐洲國家時裝時常顯現的貴族氣質相比,紐約時裝似乎更趨向於大眾化、平民化,紐約的時裝設計師似乎更強調個性的張揚,強調功能性與舒適性兼備,在設計中將休閑風格和簡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而紐約的時裝經銷商又充分利用了這些特點,他們採取靈活的宣傳和營銷策略,將舒適耐穿、價格多元、適合社會各階層的紐約時裝大量地生產,並行銷世界各地。
與巴黎、米蘭、倫敦等世界時裝之都相比,雖然紐約進軍世界時裝之都起步要晚,歷史文化的積淀也顯得單薄,但時裝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時尚人物、高消費人群、文化藝
術氛圍、廣告宣傳理念與手段這些關鍵要素都是紐約這座號稱「世界之都」的城市所引以為自豪的特徵。紐約既是世界的金融商業中心,又是世界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這里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社會名流,有著高度成熟的商業運作理念與模式,有著高度集中的新聞傳媒廣告業,也有著標新立異、兼收並蓄的多元文化。因此,紐約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走完其他老牌時裝名城用很長時間才走過的路,成為世界時裝之都中的後起之秀也就不足為奇了。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舉辦的紐約時裝周雖然從歷史和名氣來講要比巴黎、米蘭時裝周略遜一籌,但紐約時裝周卻以其商業上的成功而令國際時裝界刮目相看,都把它視為一個重要的營銷渠道。
紐約時裝業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對時裝教育的高度重視。全市目前擁有專門從事時裝教育和研究的院所有8所,其中包括著名的紐約時裝技術學院。這所成立於1944年的時裝專業院校現有來自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學生共1.2萬人,各種類型的班級2800多個,是世界上同類學校中規模最大的。學院目前開設各種課程上百門,可授予從准學士學位到碩士學位的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學位。
學院坐落於紐約著名的時裝區,擁有140多個設計室和實驗室,還擁有一座博物館以及專業書籍藏書量近15萬冊的圖書館,這里還保留著自18世紀以來的700多萬件胚布資料與世界一流設計家的作品。該院在教學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紐約時裝業提供的豐富資源和教學實踐機會,經常讓學生到遍布全市的時裝設計室、展示廳和時裝企業參觀學習,參與實踐,並讓活躍在時裝業第一線的著名設計師,高層管理人員到學院給學生授課、開設講座和研討會,這些活動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他們得以在第一時間內零距離地密切關注時裝業的最新發展和時尚趨勢,畢業後不久即可成為時裝界所需的各類人才。
紐約的時裝業目前擁有雇員約7萬人,全市擁有時裝展示廳和時裝企業代辦處5000多家,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除此之外,與時裝有關的展銷、商業洽談活動每年還為紐約市的旅館業、餐飲業和交通運輸業帶來1億多美元的收入,如今的紐約時裝業是當之無愧的紐約州支柱產業。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也給紐約時裝業的發展模式帶來某些變化,今天的設計師們能夠十分方便地通過電子郵件將時裝設計圖傳送給海外的成衣廠,利用那裡的廉價勞動力批量生產時裝,其結果是導致紐約時裝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就業總人數出現下降趨勢,更多的時裝企業將目光投向更小批量、更個性化的時裝製作,既有以高品質、精細的做工贏得顧客的走傳統路線的大時裝公司,也有靠靈活和速度取勝,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實現將最新時裝潮流向市場轉化的新潮時裝小公司。(完)
義大利:時裝風靡世界的奧秘
最近,在義大利「時裝之都」米蘭舉行的2005年春夏女裝展示會上,喬治·阿爾馬尼和繆恰·普拉達等義大利時裝界「頂尖人物」的作品再次引起轟動。特殊質地的布料、新穎獨特的色系組合、風格各異的坤包吸引了各國業內人士的「眼球」。
米蘭時裝周一貫被業內人士譽為引領世界時裝設計和消費新潮流的「晴雨表」。除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米蘭時裝周,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和中部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每年定期舉辦的羅馬高級時裝展和皮蒂男裝展也同樣成為預測來年國際男裝流行趨勢的風向標。從男女服裝、帽子、皮包到香水、雨傘、眼鏡,如今,「義大利製造」已成為世界名牌時裝的代名詞。
據義大利時裝聯合會提供的數字,去年義大利時裝業年營業額達820億美元,義大利的時裝產品目前已佔到世界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是什麼使義大利時裝名揚世界的呢?業內人士分析,名牌效應是主要原因。
義大利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頂級時裝設計大師。他們設計風格獨特,自成體系。設計大師瓦倫蒂諾設計的時裝,既獲得貴婦人的青睞,也受到普通百姓和兒童的喜歡。巴
萊斯特拉設計的女裝以色彩柔和與甜美而聞名遐邇。被稱為具有典雅風格的設計大師阿爾馬尼設計的時裝,風格輕松隨意,深受世界著名演員施瓦辛格以及法國、美國等設計師同行的歡迎。普拉達時裝則是「女性的端莊與成熟、溫和與親切」的完美體現,服裝線條簡潔、流暢、色彩清新、自然,給人的感覺既「懷舊」又「現代」。
人們不免會問,義大利何以成為時裝設計大師的多產國呢?有人這樣說過,「義大利時裝設計師知識淵博、通曉民俗風情、他們在設計時裝時不拘一格,隨意發揮,特別注重從人體身材的立體角度去設計,如同給一座建築物進行包裝那樣,因此所設計的服裝能顯示出立體美。」這些設計師的藝術審美情趣得益於義大利悠久的文化和歷史。
義大利的文化古跡和藝術寶藏處處皆是,有的就在向公眾開放的教堂里,有的就立在街頭或廣場,時刻讓人受到藝術的熏陶。而設計師們把藝術品味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之中,從而創造出含有藝術情趣的精品。
此外,設在米蘭的義大利時裝協會半個世紀以來也為促進義大利時裝業的發展,保護和提高時裝業在義大利和世界同行中的形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97年,這個全國重要的自律性行業協會組織與倫巴第大區政府及義大利服裝協會和工業設計協會聯手,共同對年輕人進行時裝設計的培訓和教育,推動了時裝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這些
學生們在校期間可以有機會與名牌設計大師進行「零距離接觸」,到他們的工作室接受培訓、熏陶等。
顯示義大利時裝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其風格獨特的布料質量與世界一流的印染技術。設計師巴萊斯特拉每年設計出數百種不同色彩與圖案的布料,深受顧客歡迎。一些設計師經常採用自己設計的布料製作時裝。從面料角度說,棉、麻等天然纖維面料特別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其中西裝多選用毛、毛麻、棉麻等混紡材料,而襯衫多運用紡織製造工藝達到豐富的紋理效果。
義大利時裝業成功的秘訣還在於名設計師與紡織、成衣加工生產企業的「聯姻」。義大利時裝首富阿爾馬尼於20世紀70年代成立之初就重視時裝設計與相關領域內的生產企業聯合,通過出售其商標許可證將產品引入市場,實現自己的價值。目前阿爾馬尼設計的時裝主要通過全國最大成衣生產商GFT集團生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阿爾馬尼又與義大利眼鏡生產大王盧克斯奧蒂卡合作,生產「阿爾馬尼眼鏡系列」,專門在眼鏡專賣店和阿爾馬尼專賣店銷售。這一成功的範例後來紛紛被其他時裝設計師效仿。強烈的品牌意識使這些紡織和成衣生產企業具備了強大的競爭優勢,鞏固了義大利在國際時裝業的領導地位。
義大利時裝名牌效應還與其高超的促銷活動密切相關。每年除在米蘭、佛羅倫薩等地舉辦時裝表演及展銷會外,義大利有關部門還在羅馬的西班牙廣場、納沃納廣場以及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卡普里島等場所舉辦時裝表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阿爾馬尼、普拉達、瓦倫蒂諾等名牌產品還在紐約、東京、羅馬、巴黎等世界名城的繁華街道上開設專賣店提高知名度,其效應大大超過了廣告宣傳。(完)
3. 19.5.5 義大利紀行—米蘭
說起義大利來,不少人首先會想到的城市就是米蘭,因為它是足球之城、時尚與設計之都、 歐洲的四大經濟中心、世界歌劇中心、世界藝術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等。接下來的義大利游記系列就從米蘭這座城市開始。
義大利(Italy),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米蘭(Milan),古羅馬時期被稱為米迪歐蘭尼恩(Mediolanium),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省省會和倫巴第大區首府,位於倫巴第平原上。米蘭也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會區之一,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和歐洲四大經濟中心(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義大利米蘭)之一,世界時尚與設計之都和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劇聖地,世界藝術之都。
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因建築、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旅遊、聞名於世。米蘭都會區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首先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飛機上看到的阿爾卑斯雪山。
到達米蘭後的第一天,開始於一頓正宗的意式早餐。
不過作為精髓的Espresso,這個味道比較濃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習慣的了。
而Espresso素有「咖啡之魂」的美稱。因為有了一杯完美的Espresso,才能在其基礎上,調制出各種像Cappuccino、Mocha、Latte這樣風靡世界的咖啡。
關於Espresso的由來,傳說「西元二十世紀初,義大利拿坡里附近住著一位很愛喝咖啡的工程師,但當時只有用滴漏煮咖啡,速度很慢,需要等待很久才能享受一小杯咖啡,這位急性子的工程師非常不耐煩,於是他試著自己研究了一種以高溫、高壓縮短煮咖啡時間的方法,發明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義大利快速咖啡調理,為了紀念這位工程師,義大利人把這種調制咖啡的方式命名為Espresso,意為壓力之下。」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香濃與口感的凝聚,一般正統的喝法是加糖後,略為攪拌,待溫度達到可以飲用的程度再開始飲用。在享受香濃口感的同時,咖啡因的攝入卻大為減少。
在現在,「Espresso」幾乎已成為義大利的一種代表象徵。
說起米蘭得著名景點,大多數想到的自然是米蘭大教堂。米蘭大教堂作為整個米蘭的中心,這里自然也是最重要的遊客集散地。從DUOMO站出來後,在大教堂的一側就是具有「 米蘭會客廳」之稱的金碧輝煌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La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2)。迴廊北側類似廣州的騎樓。有不少名牌商店如H&M、紀梵希(Givenchy)、古馳(GUCCI)等。
長廊上面是鋼架的玻璃頂,兩條交叉的街呈十字型,南北長196米,東西長105米。
八角型的中心有描繪地球四大洲: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的鑲嵌畫。據說當年設計這個拱廊的建築師門戈尼(Giuseppe Mengoni, 1829-1877)非常敬業,每天都要爬上很高的拱頂檢查工程的質量,查看覆蓋的玻璃工藝是否嚴絲合縫。終於在工程即將完工的某一天,不幸摔了下來,為自己摯愛的建築藝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伊曼紐拱廊也成了他的絕筆,為世人所瞻仰。
整個長廊的地面是用大理石鋪成的馬賽克圖案,正中的圖案是義大利王國國徽,紅底白十字源自薩伏依公國。
四周鑲嵌著義大利四座重要城市的代表徽章:都靈(Torino)的公牛、羅馬的母狼、佛羅倫薩的百合及米蘭的白底紅十字。
大教堂前方的廣場上成群的鴿子起起落落,義大利第一位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騎馬銅像就正對著米蘭大教堂 。這個騎馬銅像由埃爾科萊·羅薩於1896年雕成,描繪他在聖馬爾蒂諾戰役中騎馬激勵士兵沖鋒的場景。下面四周有四組表現這場戰爭的群雕。南、北側各有一頭坐卧昂頭的雄獅。利爪下是盾與橄欖枝。東側有一個銅花圈。
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1820年3月14日~1878年1月9日),義大利語:Vittorio Emanuele II。1849年~1861年為薩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亞平寧半島統一時很多不同的團體不能就統一國家應實行的制度達成共識。其中一個建議認為應在教宗的統治下建立邦聯制。但很多主要的革命團體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最後卻由這位國王維托里奧·艾曼努埃萊二世及其首相加富爾掌握了統一君主政體的權力,成為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1861年~1878年)。
接下來來到的就是此行的重點——米蘭大教堂。
作為義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這又稱"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朵摸教堂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整體規模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它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
米蘭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極其重要,著名的《米蘭赦令》就從這里頒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這里達芬奇·布拉曼特曾為他畫過無數設計草稿,為使得大教堂更加壯麗。
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而達芬奇為這座建築發明了電梯。米蘭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蘭總教區的主教堂,米蘭教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區。米蘭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個教堂,一棟建築,它更是米蘭的精神象徵和標志,也是世界建築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
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總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
教堂的特點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欞,有135個尖塔,像濃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並且在每個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總共有2000多個雕像,甚為奇特。如果連內部雕像總共有6000多個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築格外顯得華麗熱鬧。這個教堂有一個高達107米的尖塔,出於公元15世紀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之手。塔頂上有聖母瑪利亞雕像,金色,在陽光下顯得光輝奪目,神奇而又壯麗。
教堂西側被六個巨大方柱(扶壁)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於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
教堂外的第一個銅門於1948年完成,表現的是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義大利的米蘭頒發的一個寬容基督教的敕令《米蘭敕令》。此詔書宣布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亦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米蘭敕令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標志著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對基督教從鎮壓和寬容相結合的政策轉為保護和利用的政策、從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為被承認的宗教。銅門上的雕塑再現《米蘭敕令》頒布前的場景,早期的基督教徒受到迫害,他們被處以各種慘不忍睹的刑罰,財產被沒收,處境悲慘。
第二個銅門是參觀入口,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聖·安布羅吉奧的生平。而大教堂的前身正是米蘭守護神聖安布羅吉奧的祭所。
第三個最大的銅門位於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噸,描繪的是聖母瑪麗亞的一生。
第四個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役期間米蘭的歷史。
第五個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的是從聖·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
米蘭大教堂的大廳有著顯著的哥特式風格建築的特點:大廳長約130米,寬約59米,兩側支柱的間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導向祭壇的強烈動勢。62根巨大高聳的圓柱形大理石柱分四行排列共同支撐著重達1.4萬噸重的拱形屋頂,柱與柱之間有金屬桿件拉結。大理石柱將教堂內部形成了五個區。圖中黑色小方塊表示石柱。
大廳中央置有數十排棕色長椅,分四行排列,供教徒祈禱時坐。白色大理石地板上鑲嵌有黑色和紅色大理石巴洛克圖案,實現了義大利著名畫家佩萊格里諾Tibaldi的幻想。
而步入大教堂後的正面是大祭壇,在大祭壇頭頂上方的一個「小紅點」。這是個小紅燈,據說它照著的是釘過耶穌的一顆鐵釘,而這顆鐵釘每年會被取下來祭拜3天,達芬奇就專門為此發明了一個升降機(現代電梯的前身)。
大廳聖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徑達到10米,由大塊花崗岩砌疊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較小圓柱,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直徑3.5米。正中是聖體龕,聖體龕兩側是米蘭守護聖徒卡爾羅和安博的銀像。
距入口大門五米處,北面牆壁上畫了一隻羯子,這是摩羯座,它稱為「極點」。而對應的地面上鑲有黃銅條(即子午線),與大門平行。
同一條線上南側第一個拱頂附近有一個圓孔。陽光從南側的小孔射入教堂,冬至時(12月21日)正好照在北側牆的「極點」上。夏至時(6月21日) 則照在子午線的特定位置。特定的位置用子午線上的對應的星座表示。為讓陽光進入小孔,教堂外南側的雕花石欄留一缺口。
在教堂內部還掛有很多畫作。
耶穌禮拜堂。木基督受難十字架是1576年瘟疫流行時,列隊巡行時聖·卡洛所帶著的。
「特里武爾齊奧燭台」,高五米,有七個分枝,做工精美。是1562年由焦萬·巴蒂斯塔·特里武爾齊奧神父捐贈給教堂的,是件十二世紀末法國工匠尼科拉·達·韋爾敦的作品。
米蘭大主教的遺體,臉部是白銀面具覆蓋著,軀體是主教真身。
南側的是聖喬瓦尼·波諾聖堂(The altar of Saint Giovanni Bono),塑著這位領導米蘭基督教的主教。
有關他的功績刻在了左右兩邊六個大理石淺浮雕中。
南側另外還有其他祭台和雕塑等。
在教堂里有個最為著名的雕塑——聖巴多羅買雕像,它描繪的是殉教的聖徒巴多羅買。在基督教被承認之前,這位聖徒為了傳教而被活生生剝皮,雕像上的肌肉及血脈筋骨清晰可見。他右手拿著《聖經》,肩上披著自己的皮膚。聖人的面部表情並非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憐憫眾生的慈愛。
從教堂出來再看看外面,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整個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於15世紀,由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
中央塔上的聖母瑪利亞(Lady of Assumption)雕像於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聖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聖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活像一隻刺蝟」。
由於此時臨近聖誕節,在教堂外還擺著聖誕集市。挺有節日的氣氛。
路邊也有行為藝術家的表演。
順著道路前行,迎面的建築就是聖托斯特凡諾大教堂,也稱為「米蘭人骨教堂」,這個教堂以內部的人骨庫聞名。
歐洲有不少人骨教堂,但聖托斯特凡諾教堂卻是其中的鼻祖之一,捷克人骨教堂、波蘭人骨教堂、葡萄牙人骨教堂、奧地利人骨教堂的建造時間比它都要晚。追溯其歷史,1127年當地人在聖托斯特凡諾大教堂前建起一座用於治療麻風病人的醫院和埋葬死亡病人的公墓。後來因死亡人數驟增,缺乏更多墓地,1210年在教堂旁邊蓋起一座小屋用來存放遺骨。後至1269年為了撫慰亡靈,又在這座小屋旁邊蓋起一座小教堂,便是最早的人骨教堂。
15世紀時,這座教堂被天主教徵用,也成了教堂名字的由來。1647年教堂迎來首次翻修,由參與建造米蘭大教堂的設計師卡洛·布齊主持修建,他利用瘟疫和飢荒年代逝去的人的骸骨對牆壁進行了裝飾。在教堂建成後的500多年裡,曾被戰爭和火災所破壞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在的樣子是約250年前重建的。
這座呈八角形的教堂里分布著一個巴洛克風格的祭壇和兩個耳堂,從祭壇右側的小門進入,走過一段陰暗的通道便是人骨禮拜堂。裡面雖然陰森恐怖,卻傳有一個美好的說法,說有不少人在這里許願後都能如願,回來感恩的人在通道貼著很多還願愛心紀念。
在小小的人骨禮拜堂內,目及之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骨殘骸,這些骨頭被裝在鐵網里,從地上一直堆砌到穹頂,教堂圓拱頂上繪著色彩鮮艷的壁畫,畫中天使簇擁著喜悅的靈魂,就像意味著人死後信仰天主就能通往極樂天國。拱頂繪畫顏色鮮艷明亮,與下面陰森白骨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骸骨,有人推測,這些骨頭來自更早的4世紀聖安博時代,也有人說,這些骨頭主要源於中世紀在醫院里去世的瘟疫患者和管理醫院的神職人員,不少是從附近公墓遷移過來的,以及來自監獄的死囚。其中還流傳著一個詭異的傳說,指在每年11月2日的追思日,祭台上一個小女孩屍骨的靈魂會蘇醒過來,會領著所有的骷髏跳起骷髏舞,想想那畫面便覺得既精彩又恐怖,也實在佩服西方人的奇特想像力。
人骨教堂的旁邊還有一座不出名的教堂,走進去看了看。
從教堂出來後,接下來繼續在米蘭的雨中漫步來到斯卡拉廣場。
在廣場的中間鮮花簇擁著的是達芬奇和他的四大弟子的雕像。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4.15-1519.5.2),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世界上不會再出現另一個網路全書式的達·芬奇了。
接下來的下一站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聖瑪利亞修道院。
聖瑪麗亞修道院和教堂是米蘭建築師索拉里兄弟於1463年開始修建。後來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札想在教堂安置自己和妻子之墓,准備擴建修道院。達芬奇被這個計劃所吸引,同期抵達米蘭還有另一位文藝復興大師和建築家布拉曼特,他們聯手使米蘭這座充滿中世紀傳統氣氛的城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地一個典範。他們把教堂後部的半圓頂穹窿拆除,改建為一個高大的聖壇。另建有餐廳、聖器室和方形迴廊。而達芬奇則在1495-1497年間在大廳北牆繪制了油畫《最後的晚餐》。達芬奇至少用了20年的時間起草,真正開始繪畫到完成,則只用了3年時間。它成為整個建築群體中的極品,畫面長8.85米,高4.97米,上方有3個半圓天窗,中間一個最大天窗由廬多維科的王徽裝飾,因為這幅畫是他委託達芬奇畫的。
在聖誕期間,教堂里紛紛擺起特殊裝扮,這里應該說的是耶穌在馬棚誕生的故事
春季花開的庭院應該會很不錯。
1943年8月15日,教堂和會院遭到英美飛機轟炸,會院食堂大部分被毀,但《最後的晚餐》所在的那面牆卻得以倖存。現在修道院為了保護壁畫每天限制人數參觀,因此參觀需要提前預訂。
關於作畫的歷史,那年達芬奇42歲,當時他很窮,為了混口飯吃,答應公爵在修道院餐廳的北牆上創作一幅以宗教為題材的壁畫。
根據《聖經》的真實情形,畫中耶穌坐在正中央,雙手攤開,悲傷的告訴他左右的12門徒:「你們中會有一個人出賣我」,一瞬間,全場嘩然,每個門徒的神情都被真實的描繪出來,驚訝、恐慌、悲傷、憤怒與害怕。
但是《最後的晚餐》可沒那麼幸運的一直平靜的待在修道院里。
在1652年,僧侶為了擴大門洞,把畫中央人物的腳部都挖了一塊。
1796年,拿破崙一世軍隊侵佔米蘭,修道院的把食堂做了馬廄,士兵把壁畫中的人物頭部作為拋擲石塊比賽的目標。
1942年米蘭,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英軍轟炸,修道院面目全非。幸運的是多虧義大利人把這面牆前後上下用好幾層沙袋完全遮擋住,壁畫才倖存了下來。但也對畫造成了一定的損壞。
於是文物修護者們開始對這幅畫進行修復,1999年5月28日,這幅多災多難的《最後的晚餐》終於再一次面對觀眾。
從修道院出來後,接下來的目的地則是達芬奇工作了18年的斯福爾扎城堡。
作為整個米蘭的地標性城堡,這里是整個城市歷史滄桑的象徵。斯福爾扎堡於1368年由米蘭領主維斯康提家族興建的防禦工事, 1450年,當時米蘭的統治者、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一世開始重建城堡,成為了斯福爾扎家族的文藝復興式宅邸,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後來還開始興富美化庭園裝飾,以符合作為居家的要求;擴建過程中,更有許多藝術家參與設計規劃,包括達芬奇為城堡的機能性規劃了水利工程,以及劇院內的機械結構等,而托斯卡那省出身的菲利尼則負責內部裝潢。城堡的格局精巧,可以體味文藝復興前後,米蘭公國的滄桑變遷。斯福爾扎家族幾乎資助了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所有重量級藝術家,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目前城堡作為博物館使用,分成好幾個區域,分別設立有古代藝術博物館,傢具博物館,樂器和應用藝術博物館等數個博物館。
走入城堡內,這里有個伊斯蘭式的中庭,從窗戶到那典型的淺水池。想來這里肯定與摩爾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吧。中庭里有矮矮的玫瑰叢。斯福爾扎古堡的外觀保存完好,圓柱形堡壘和城牆,四周圍有高牆。整個城堡是方形平面的,後面是巨大的宮廷花園。古堡周圍有護城河環繞,正面兩翼各有一座圓柱角形的高塔瞭望台,右側的羅克達塔可供作為緊急避難場所,其內部又分為三個區。城堡後公園裡面有條小河,河面上有鴨子游泳.河上有架小鐵橋,橋頭有美人魚拿著槳的銅雕,在那橋欄上拴著這些同心鎖。
在城堡里的博物館,可以看到古代雕塑飾品器皿武器盔甲石棺等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展品。
而在所有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倫達尼尼的聖母哀痛耶穌》雕塑,據說這尊雕塑是米開朗基羅去世前四天才雕刻的,當時他已經八十九歲。雕像生動刻畫了聖母瑪利亞悲痛地用雙手托著瀕臨死亡的耶穌的場景。盡管作品還沒有經過仔細打磨,略嫌粗獷,但卻是這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的生命絕唱。
此外,還有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四個聖母哀痛耶穌像《嘆息的聖母》。
提福茲歐手稿最初包含62張,但現在存世的只有55張。它記錄了達·芬奇長期學習單詞的列表,以及他記錄下的詞彙和語法來源。手稿除了展示達·芬奇努力提高自己在文學上的水平,還包含了他對於軍事和宗教建築的研究,畢竟他來到米蘭,就是作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而成為為皇室貴族工作的一員。
天軸廳(Sala delle Asse)裝飾有達芬奇於1498年繪制的樹的壁畫,目前,該壁畫的其餘部分已在修復工作中得以重現。畫中的一些景象曾被覆上了17層油漆。
而最新消息是在19年的5月2日天軸廳已經作為紀念達芬奇的重要地點之一,重新向公眾開放。
看完展室後繼續在看看城堡里的其他地方。
在米蘭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則是斯卡拉歌劇院。
該劇院在1778年建於斯卡拉聖母堂舊遺址,但在1943年遭到空襲毀於一旦。現在所看到一座美麗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是1946年重建以後的樣子。2002~2004年經過整修後外觀依舊朴實。
劇院的內部十分豪華,不但音響效果世界一流,而且擁有6層包廂,可容納2000多人,當時重建完成再度啟用時,由剛從紐約返國的托斯卡尼尼指揮,展開一連串傑出的演出。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等大師相繼在這舞台展露他們的音樂才能。斯卡拉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音樂大師們,在世界歌劇史上,有許多著名歌劇都是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的,如《奧賽羅》、《蝴蝶夫人》、《圖蘭朵》等。許多國家的歌劇到義大利演出也會首選斯卡拉。總之,高水準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指揮家和出色的歌劇、曲目、音樂演出與歌劇院一道構成了這個藝術殿堂內涵的全部,在音樂藝術文化的時空長廊中綿延傳承著。
從劇院出來後,又去逛了下旅遊紀念品小店等。
路邊有不少義大利帥哥在拉小提琴。
在火車站里的大聖誕樹上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紙片。
4. 米蘭城市的資料
米蘭(義大利語:Milano)國家名,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也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建築聞名。以米蘭命名的還有,植物;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名稱;歌曲名稱以及飲料品牌名稱。
米蘭概況
米蘭現有180萬居民,米蘭大都會人口則有約755萬人。總面積約
米蘭城
有1982平方公里。目前市長為萊迪茲·莫拉蒂(Letizia Moratti)。
米蘭是倫巴第的省會和義大利的經濟中心。米蘭大都會區生產總值佔全國近20%,米蘭全省生產總值佔全義大利的10%,其市區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米蘭位於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之一的中心。米蘭博覽會是世界上最大,最領先的博覽會之一,其2005年7月開用的RHO新展會會場佔地25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博覽會場。
在中世紀時,米蘭的名字被寫為Mailand,今天德語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羅馬人稱它為
米蘭歷史城區
Mediolanum。
米蘭維多利奧 艾瑪努埃爾二世長廊
米蘭以其時裝工業著稱,它是世界上的時裝首都之一,其蒙特拿破崙大道上的時裝商店舉世聞名。米蘭的伊曼紐爾二世長廊有世界上最老的購物中心的名聲。另一個米蘭特產是聖誕節的甜點心米蘭式大蛋糕(Panettone)。
米蘭還以出產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品牌和絲綢工業著稱。
國際大都市
米蘭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和歐洲四大經濟中心之一,米蘭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巨大,是世界重要的國際大都市,世界八大國際大都會之一。
城市規模
米蘭是義大利第一大都市,人口750萬,涵蓋200個市和6個省,外來日人流量達數百萬,城市面積1500平方公里,歷史中心區面積200平方公里。
世界經濟重鎮,歐洲經濟中心
米蘭作為國際大都市,經濟上已與巴黎、倫敦和柏林同為歐洲經濟中心。在中歐、南歐地區,米蘭在工業活動方面位居第一。在金融方面其作用則超過慕尼黑和蘇黎士。在米蘭地區共有14.3多萬家公司企業單位從事生產、貿易和服務等經營活動。其中,農業佔1.2%,工業佔38%,服務業佔60.5%。
世界交通樞紐
米蘭是世界重要的交通樞紐,米蘭擁有兩個機場,其中馬爾奔薩機場是歐洲三大機場之一,米蘭擁有20多個火車站,其中米蘭中央火車站是義大利最大的鐵路車站,也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
金融中心
米蘭亦是名符其實的金融中心,集中了全國90%的交融交易。這里有歐洲聞名的全意證券交易所-米蘭證券交易所、義大利商業銀行、義大利信貸銀行及倫巴第儲蓄銀行等總部都設在米蘭。除此以外,還有130家各類銀行、900家銀行分支機構、46家外國銀行分行(包括中國銀行分行)在此營業。
城市交通
米蘭的城市交通極為方便,米蘭市區擁有五條地鐵(METRO)線和11條地下鐵路(TRENO),第四條地鐵線也將竣工,米蘭公交共有200多路,覆蓋全市。
工業中心
米蘭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也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著名的阿爾法羅密歐的產地,米蘭的絲綢,紡織,化工,服裝工業極為發達。米蘭地區為全意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工業領域廣、行業其全,主要有金屬機械機器製造、航空、冶金、化學工業、制葯工業、化學纖維、紡織服裝、皮革、製鞋、橡膠、農產品加工、食品工業、釀酒業、木材、造紙、出版業、建築業、建材業、采礦業、玻璃陶瓷、研磨等。全國許多著名的集團公司如蒙特愛迪生化纖公司、皮雷利橡膠公司、斯尼亞化纖集團等都將總部設在米蘭。
世界會展中心
米蘭是世界上展覽,展會最多的城市之一,米蘭曾承辦過1906年世界博覽會,並即將主辦2015年世界博覽會,米蘭展覽館是世界最大的展覽中心。米蘭設計周,米蘭傢具設計展,米蘭建築雙年展等固定展覽在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全世界各地展品源源不斷地在米蘭進行展覽。一年一度的米蘭國際博覽會是世界第四大博覽會,對促進義大利對外貿易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年舉辦各類展覽80多個,參展商30000家左右,參觀者達250萬人次,展出面積37萬平方米。1974年4月中國第一次組團參加了米蘭博覽會。1984年4月上海市對外貿易總公司作為上海米蘭結好後首次組團去米蘭博覽會參展。
世界時尚之都
米蘭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時尚之都之一,也是四大時尚之都中最具影響力的城市,米蘭匯聚了眾多世界時尚名品,阿瑪尼,范思哲,普拉達,杜嘉班納,華倫天奴,古奇,莫斯奇諾等。米蘭時裝周是世界最為重要的時裝周之一,有世界時裝晴雨表之稱。蒙提拿破崙街是世界最為著名的奢侈品大道。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米蘭城建於一千多年前,現在的城市是500~600年前建造的,米蘭是文藝復興的重鎮,達芬奇在這里生活工作,在這里留下了眾多手稿和傑作《最後的晚餐》,米蘭保留著眾多古跡,米蘭從500多年前就是世界重要的城市。
世界歌劇聖地
義大利歌劇聞名世界,米蘭更是歌劇的中心,世界最為著名的斯卡拉大劇院代表著世界歌劇藝術的最高峰,有歌劇麥加之稱。
世界藝術之都
米蘭不僅設計與時尚世界聞名,米蘭也是世界的藝術之都之一,米蘭擁有眾多的美術館,博物館,世界著名大師的作品一應俱全,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和眾多手稿,米開朗基羅生前最後一個雕塑,拉斐爾,提香,佩魯吉諾,畢加索等大師的繪畫收藏在布雷拉美術館,布雷拉現代美術館。
世界足球之城
米蘭是著名的足球之城,兩只著名的球隊 AC米蘭 ,國際米蘭,世界聞名。米蘭曾承辦過1990年世界盃,著名的聖西羅球場是各地球迷心目中的聖地。
世界天主教重鎮
米蘭是世界天主教的重鎮,地位僅次於羅馬教廷,米蘭擁有世界第二大教堂,世界第一大哥特教堂:米蘭聖母降生大教堂,米蘭也是世界上教堂最多的城市之一,米蘭在天主教界的影響舉足輕重。
大學城
米蘭作為世界一流大都市教育資源豐富,全市有三所公立大學,一所私立大學(指綜合性大學)即 米蘭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天主教聖心大學 和 博科尼大學;一所公立美術學院:布雷拉美術學院;一所公立音樂學院:威爾第音樂學院;和數十所私立學院,其中時尚和設計學院達23所,著名的馬蘭歐尼學院(ISTITUTOMARANGONI),多莫斯學院(DOMUS ACADEMY),歐洲設計學院(IED)是世界著名的設計學院。
米蘭氣候
米蘭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冬雨夏乾的氣候特徵,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一幟。 即使在盛夏之際,氣溫再高,陰涼處和室內都很涼快,夜間甚至會感到有些涼。
米蘭景點
米蘭大教堂,聖瑪麗婭感恩教堂,斯卡拉大劇院,維多利奧.艾瑪努埃爾二世長廊,布雷拉美術館,布雷拉現代藝術博物館,新公爵城堡,米蘭皇宮,國立圖書館,米蘭展覽館等。
米蘭歷史
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部,波河平原上。最早可能在前600年左右凱爾特人在米蘭地區定居。前222年羅馬共和國佔領該地。逐漸成為義大利的商業貿易大城,西元3世紀時,被羅馬皇帝正式劃入財產之下,並成為了基督教的推廣中心,是西方文明在起步時的重要地區。4世紀內,在聖安布羅斯在這里做主教和狄奧多西一世為羅馬皇帝時,米蘭曾短時間成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當時米蘭是歐洲第二大城市,居民約30萬人。
西元774年,查理曼大帝曾短暫征服米蘭。直到西元962年,米蘭才又回到義大利人的手上。11世紀時米蘭重獲其重要性,成為義大利其它城市的首領,實際上從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了獨立。1349年的瘟疫流行沒有涉及米蘭,但1402年(50,000人死亡)、1542年(80,000人死亡)、1576年(17,000人死亡)和1629年(70,000人死亡)的瘟疫卻留下了深刻的創傷。
1450年代到1500年代期間,米蘭在藝術上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鎮。列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
和布拉芒特曾在此工作。當時米蘭試圖統一義大利北部,但沒有成功。15世紀米蘭被法國佔領,16世紀初被西班牙佔領。
18世紀奧地利取代西班牙成為米蘭的統治者。1800年初期,拿破崙曾短暫的在北義大利成立Cisalpine共和國,以米蘭為首都,拿破崙加冕後該共和國變成了義大利王國。此後米蘭又淪為奧地利統治下的倫巴第-威尼斯王國的一部分。它是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的一個中心。
1859年米蘭被納入薩丁尼亞王國版圖,奧地利統治結束,1861年薩丁尼亞王國改為義大利王國。
由於米蘭是義大利重要的工業中心,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地毯式轟炸。甚至在彼得羅·巴多格利奧1943年投降盟軍後米蘭還受轟炸。事實上米蘭是貝尼托·墨索里尼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一部分和駐義大利的德軍的總部。當1945年4月25日義大利戰爭結束時,米蘭受嚴重損害,許多市區完全被消滅。戰後米蘭被重建,再次成為義大利重要的財政和工業中心。
5. 米蘭被稱為世界時尚之都,這個地方有著怎樣的歷史
米蘭的義大利城市是國際公認的世界上最重要的時尚資本之一,隨著巴黎,紐約和倫敦。另外就是公認的在全國的主要的樞紐,與羅馬、佛羅倫薩等各大中心。
6. 米蘭是什麼意思
1899年12月16日,一群聚集在杜諾德(Du Nord)賓館的房間里的球迷,成立了一家體育俱樂部—米蘭足球和板球俱樂部。創始人是:阿爾弗雷德.愛德華茲。此後歷經了百年風風雨雨,AC米蘭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偉大的球隊之一。截至到2009年,AC米蘭共獲得過7次歐洲冠軍聯賽冠軍、5次歐洲超級杯冠軍、2次歐洲優勝者杯冠軍和4次洲際杯和世俱杯冠軍。在義大利國內他們總共獲得過17次意甲聯賽冠軍,2次意乙聯賽冠軍,5次杯賽冠軍和5次義大利超級杯冠軍。
7. 米蘭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米蘭是義大利的城市。
米蘭是世界時尚藝術中心,世界設計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歐洲四大經濟中心之一。米蘭的腹地是義大利最大的工業區,其人口數量在義大利僅次於羅馬,位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平原上(倫巴第大區和米蘭廣域市首府),城市常住人口約147萬,面積約181平方千米。
米蘭在2018年被評為全球Alpha級城,是大型國際活動和展覽的常駐地,如義大利米蘭設計周、米蘭國際傢具展、米蘭時裝周、米蘭國際電影節。曾是西羅馬帝國、米蘭公國和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首都,曾分別在1905年和2015年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擁有大量文化藝術機構,每年通過博物館和藝術畫廊吸引約800萬名海外遊客觀光旅遊。
交通樞紐:
米蘭擁有四個機場,其中有三個大型國際機場,其中馬爾奔薩機場是歐洲最主要的大機場之一,另外兩個國際機場為米蘭琳娜特國際機場和米蘭貝爾加莫國際機場。
米蘭擁有100多個火車站,僅市區有24座客運火車站,其中米蘭中央火車站是歐洲及義大利規模最大的鐵路車站,也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日平均客流量達42萬人,年客流量2億人。
8. 米蘭在義大利嗎
米蘭在義大利。米蘭是義大利最大的都會和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全世界最發達的地區和GDP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控制了世界百分之4的藝術珍品。世界時尚與設計之都和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歐洲三大都會區之一。躋身頂級世界城市,米蘭大都會為義大利最大的都會,經濟首都,倫巴第大區首府和米蘭省省會,如果把米蘭當成一個國家,其將是世界第20大經濟體,區域GDP位列歐洲最高。
9. 米蘭的米蘭歷史
米蘭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部,波河平原上。最早可能在前600年左右凱爾特人在米蘭地區定居。前222年羅馬共和國佔領該地。逐漸成為義大利的商業貿易大城,西元3世紀時,被羅馬皇帝正式劃入財產之下,並成為了基督教的推廣中心,是西方文明在起步時的重要地區。4世紀內,在聖安布羅斯在這里做主教和狄奧多西一世為羅馬皇帝時,米蘭曾短時間成為西羅馬帝國首都,當時米蘭是歐洲第二大城市,居民約30萬人。
西元774年,查理曼大帝曾短暫征服米蘭。直到西元962年,米蘭才又回到義大利人的手上。11世紀時米蘭重獲其重要性,成為義大利其它城市的首領,實際上從神聖羅馬帝國獲得了獨立。1349年的瘟疫流行沒有涉及米蘭,但1402年(50,000人死亡)、1542年(80,000人死亡)、1576年(17,000人死亡)和1629年(70,000人死亡)的瘟疫卻留下了深刻的創傷。
1450年代到1500年代期間,米蘭在藝術上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重鎮。列奧納多·達·芬奇和布拉芒特曾在此工作。當時米蘭試圖統一義大利北部,但沒有成功。15世紀米蘭被法國佔領,16世紀初被西班牙佔領。
18世紀奧地利取代西班牙成為米蘭的統治者。1800年初期,拿破崙曾短暫的在北義大利成立Cisalpine共和國,以米蘭為首都,拿破崙加冕後該共和國變成了義大利王國。此後米蘭又淪為奧地利統治下的倫巴第-威尼斯王國的一部分。它是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的一個中心。
1859年米蘭被納入薩丁尼亞王國版圖,奧地利統治結束,1861年薩丁尼亞王國改為義大利王國。
由於米蘭是義大利重要的工業中心,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地毯式轟炸。甚至在彼得羅·巴多格利奧1943年投降盟軍後米蘭還受轟炸。事實上米蘭是貝尼托·墨索里尼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的一部分和駐義大利的德軍的總部。當1945年4月25日義大利戰爭結束時,米蘭受嚴重損害,許多市區完全被消滅。戰後米蘭被重建,再次成為義大利重要的財政和工業中心。
10. 米蘭是什麼之都
時尚之都 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