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紋身是一種藝術還是
一開始紋身是以一種藝術形式的身份出現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藝術為初衷的紋身變了味道。因為內容和藝術沾不上邊了。當然還是有一部分人還在為之努力著。
B. 「文身」和「紋身」有什麼區別
紋身是什麼
紋身,又稱文身、刺青,是用帶有顏色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
紋身的產生
文身產生於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飾膚體的習俗。即經手術後在身體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圖案。花紋有鳥獸花卉或圖騰、經文、八卦等。反映其審美意識及宗教觀念。在中國,高山、德昂、黎、獨龍、傣、布朗、基諾等族皆有文身習俗。
紋身的發展史
紋身的前身是刺青,是在紋身機還未出現時,用針沾墨水在身上一針一針把圖案刺上去,圖案多以社會風氣較重的兵將、龍虎為主,很多人是在監獄裡面做的,因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專門的紋身顏料,時間長了顏色會發藍發青,所以又叫刺青。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故事,如岳母刺字。《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身滿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紅色,類似現代的文唇、文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於是刺青開始慢慢脫離由部份的刑罰讓人對刺青產生負面的印象,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傳統,也是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而紋身是在刺青基礎上發展而來,採取電動紋身機,專門的色料,顏色豐富,圖案也比較多。隨著社會的發展紋身已經成為一個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形式,它集藝術、文化、醫學、心理學於一身,具有一定的邊緣性。
紋身文化
1、紋身習俗。產生於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飾膚體的習俗。即經手術後在身體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圖案。花紋有鳥獸花卉或圖騰、經文、八卦等。反映其審美意識及宗教觀念。在中國,高山、德昂、黎、獨龍、傣、布朗、基諾等族皆有紋身習俗。
2、民俗名。即於肌膚刺字等之習俗。見《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吳,狄夷之國,祝發紋身。」人們以於身體一定部位之皮膚,用墨或其它色繪圖寫字,乘墨跡未開,即以針刺其上,墨汁即從針刺之孔波及膚下。愈後,洗去皮表之墨跡,所繪圖形字跡即呈現於皮下,永不消失。稱之為紋身。
3.現代文身。紋身作為人類輝煌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紋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民眾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資訊,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在紋身人員中有些是夫妻、情侶,表作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幹凈種。第一種是毛利人流傳下來的,用鯊魚牙齒及動物骨刺捆上木棒蘸上墨水,用小錘敲擊入膚。第二種是用數根針綁在一起捆在木棒上,手工點刺入膚。第三種是用電機帶動針刺入皮膚,此種方法是當今紋身師常用的方法。現代人對紋身的理解又是包羅萬象,極具個性化的。這種有稍微痛楚的永久性圖案將伴隨著人的一生。這種身體語言的紀念性,激勵性,解脫性,每個人的理解又不盡相同。
紋身潮流
現代紋身這一文化現象融合了「時尚」和「流行」,隨著身體展現的文化興起,讓大家逐漸能接受身體的表現型式,紋身圖案已經成為社會藝術品,而聞名的紋身師傅也被視為藝術家,社會學或人類學者也會以流行的角度來研究這種帶有暴力色彩的流行文化。不少藝人會選擇紋身來強調自己的個人風格,例如王菲與謝霆鋒就曾經弄了一對「情侶裝」的紋身;貝克漢姆將愛妻維多利亞(Victoria)的名字用四個印度文字文在了左手前臂文上。
紋身注意事項
首先,要注意紋身店的器械設備是否衛生。紋身可稱得上是一場小手術,所以器械的衛生與否,十分關鍵。紋身操作人員應使用一次性手套、刺針,紋身機以不銹鋼材質為宜。
第二,要了解紋身色素的質量。現在的紋身一般不使用刺青所使用的染料和墨水,而是使用經酒精浸泡的液體植物色素。由於植物色素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出來的,滲入皮膚時,比較不易受感染。
第三,要注意自身的保護。在紋身時,要使用腎上腺素等清洗、止血。紋身完後,擦洗紋身需用溫開水,要保持紋身的乾燥(持續時間一般為一星期),否則會引起感染,而導致皮膚腐爛。
港大皮膚系副教授陳衍里表示,紋身用的化學顏料對苯二胺很容易造成刺激性敏感皮膚炎,患處痕癢,並引起磨損性損傷。若顏料長時間留在皮膚,會引起皮膚功能性失調,嚴重者會出現水及潰爛。
德國慕尼黑大學皮膚專科診所部門主管,約爾格.基斯杜化.普林茲教授說,如果顏料內含一成對苯二胺,則十個人中有八個也會出現敏感。普林茲教授警告父母,不要讓兒童、青少年接觸各種含對苯二胺的產品,這些有害的化學染料可能會引致深遠的後遺症。
有些紋身愛好者由於缺乏紋身專業知識,竟然允許所謂的「紋身師」用紋眉機和非紋身專用色料來為自己紋身!殊不知,由於紋眉機馬達的扭力和轉速都嫌不足,紋出的效果往往不是增加美麗而是添丑;而且還有可能會由於沒掌握好深淺等等原因引起皮膚病變。而非紋身專用色料所紋出的圖案其艷麗的程度要比專用色料紋出來的色彩相差甚遠。
C. 紋身是一種藝術嗎
紋身是一種藝術,也是種文化。而且有些人是為了美麗,為了掩蓋疤痕才紋的.
現在很多追趕潮流的年輕人都認為紋身是時尚,是潮流.早已經不是什麼黑社會身份的象徵之類的謬論了.
D. 文身是什麼
文和紋屬於通假字,紋身(英文to tattoo ),也可以寫做文身,又叫刺青,是用帶有顏色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即指刺破皮膚而在創口敷用顏料使身上帶有永久性花紋。在皮膚上造成隆起條紋瘢痕的作法,有時也稱為文身。平紋文身在全世界大多數地區均有實行,膚色較深的民族沒有這種習慣,中國近幾百年間也比較少見。許多民族認為文身可以防病祛災。也有的民族用文身標明地位、身份或某一集團的成員資格,但最普遍的動機大概是為了美觀。
E. 紋身算不算一種藝術
算藝術,和當兵是兩回事。不是所有的文身都是藝術,也不是只要是藝術的就會被認可的。並且部隊的要求自然是嚴謹的。
F. 紋身的意義是什麼
一、紋身的意義:
1、紋身就是用帶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在身體上刺綉各種花紋,以視吉祥、崇拜。
2、紋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皮膚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恆,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原本不是壞人專屬的標記,紋身的圖案無論是文字抑或圖案,紋身總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別人,不管你文在哪裡。
3、有人說,紋身是美麗、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徵,也是獨特個性和自我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信仰的表現。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使得很多人喜愛上了這種疼痛的美麗,並將紋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託,新的開始。
4、紋身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延續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生活中紋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民眾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資訊,現代人不像以前那麼傳統,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在紋身人員中有些是夫妻、情侶,表作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乾凈種。
二、紋身的歷史起源
1、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紋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身滿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燕青)。
2、部份的刑罰讓人對刺青產生負面的印象,但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包括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文上紅色,類似現代的紋唇、紋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
3、上古三代時,福建境內至少居住著7支互不相屬的土著部族,古文獻稱之為「七閩」。春秋末,楚滅越國,部分越人遁入福建,史稱這個時期的福建土著為「閩越」,他們喜歡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發紋身,盛行原始巫術。
4、與原始宗教信仰相輔相成的巫術在閩越人中也相當盛行。閩越人流行斷發紋身的習俗,《漢書·嚴助傳》說:「(閩)越,方外之地,劗發文身之民也。」這實際是原始巫術的「模仿術」,剪去頭發、在身上紋上蛇的圖案,用以嚇走水怪。
G. 你們認為紋身是一種什麼文化
紋身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藝術形態,又被稱為刺青,扎青等。最開始基於原始的求生目的,人們仿照異種在皮毛上艷麗的色彩和紋飾,用骨針和不溶性植物汁液刺入皮膚,留下和動物類似的紋路,以隱匿叢林。這就是最早的紋身,後來伴隨文明程度的提高,紋身也被賦予了裝飾,圖騰崇拜,紀念等的含義。此乃後話。
H. 紋身屬於人體藝術嗎
人體藝術彩繪是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以繪畫藝術與人體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藝術家借鑒和模擬文身的效果,在人類軀體上重新開始的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的創造。
用特殊的顏料在模特身上繪制出具有文化品格的圖樣,以體現出現代文明的思想觀念,使人體成為藝術品。這是對美的事物的另一層面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