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曹操《短歌行》寫作手法有哪些
對比 、抒情。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為樂曲的名稱。曹操《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該篇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而李白的同名詩作《短歌行》,沿襲了古老的主題,但寫法上卻將寫實與想像熔於一爐,極富浪漫色彩。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的藝術風格。《短歌行》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歡應用的寫作方式之一,名篇很多。
『貳』 短歌行的文學手法
短歌行》是四言詩,另兩首是五言詩。四言詩秉承了《詩經》的創作形式和風格,兩字一頓的節奏,古樸凝重。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發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短歌行》以抒情為主,運用比興、引用等手法,曲折細致地抒寫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感,塑造了一位求賢若渴的主人公形象,格調悲涼慷慨。
《短歌行》的藝術表現手法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言志與抒情相結合。詩歌抒發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言志的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詩人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鬱的筆調表現了出來。
引用《詩經》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渴望;引《鹿鳴》中描寫歡宴賓客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期待和禮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前途的關切。以「山不厭高,還不厭深。」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闊胸襟。
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虛心待賢,使天下賢士歸心。
總的說來,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盪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叄』 短歌行曹操這首詩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這首詩四句一韻,由八韻組成.前兩韻寫詩人感嘆人生短暫以及求賢不得的憂思.第三、四、五韻表現了詩人延攬人才,思慕賢士的迫切心情.第六韻寫他親自到田間慰問將士,表明他對延攬人才的態度.第七韻借景寫情,表明詩人的憂思所在.第八韻引用典故,進一步表明他要人才賢士向他歸心、助他完成大業的態度.
『肆』 短歌行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用典故和比興的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中抒發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
『伍』 短歌行中作者運用了那些表現手法各有什麼作用結合課文分析
《短歌行》中作者運用了以下表現手法:
1.引用。
因《詩經·鄭風·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渴望;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描寫賓客歡宴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期待和禮遇。
2.比喻。
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的前途的關切,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廣闊胸襟。
3.用典。
借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誠心待賢,希望天下賢士來歸,開創一個」天下歸心「的大好局面。
『陸』 短歌行的手法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翻譯: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①設問的手法。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人生年華能有多少?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的修辭。將「人生」比作「朝露」,寫出了人生的短暫,表達功業未就,年華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翻譯:
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短歌行二首》是漢末政治家、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作的兩首詩。第一首詩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頓挫的筆調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第二首詩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漢室之志,決無代漢自立之心。
兩詩珠聯璧合,莊重典雅,內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內容和意義完全熔鑄於濃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充分顯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詩品。
(6)短歌行詩人通過哪些藝術手法擴展閱讀:
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的唱法已經失傳。
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
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短歌行二首》。
『柒』 短歌行採用了什麼寫法作用是什麼
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本詩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使用比興手法相當成功。如「明明如月,何時可輟」,說自己憂慮賢才不至的思想就如那永遠不會停止運行的月亮一樣
;再如「月明星稀」四句,比喻還有賢才無所依託,表達自己應廣納賢才的心意;又如「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比喻招納賢才,多多益善。都起興恰當,比喻貼切,使詩人思賢若渴的心情的表達更加曲折婉轉,更有藝術感染力。
『捌』 短歌行思想感情寫作手法表達技巧
一、短歌行寫作手法——引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引用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二、短歌行寫作手法——用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出自《詩經·小雅·鹿鳴》篇。《鹿鳴》篇本是宴賓客的詩,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並合作的。
這里作者借用典故來再次表達自己歡迎賢才的心情。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非常懂得人才的重要,認為「將賢則國安」,「天地間,人為賢」。為了完成統一大業,他曾親自頒發《求賢令》、《舉賢勿拘品行令》,實行「唯才是舉」的政策。詩中一再表露的這種求賢若渴的心情與他的遠大政治抱負是完全一致的。
三、短歌行寫作手法——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烏鵲南飛中以烏鵲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短歌行》賞析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這是流行歌曲里寫給曹操的兩句歌詞,由羅貫中《三國演義》里的「奸雄」到京劇舞台上白臉「奸臣」再到這里的「英雄」,曹操可謂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然而,在文學史上,曹操才華橫溢,給後人留下很多上乘之作。上高中時,我就學習過他的《短歌行》,現在重讀經典,心中似升騰起萬丈豪情,一股英雄氣讓我有了鑒賞的沖動。
《短歌行》共128個字,「憂」字出現三次,成為貫穿全詩的詩眼,也是曹操英雄氣概的最好體現,「憂思」中,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飽經憂患、真誠懇切的老者形象,盡顯明主風度,全然沒有了戰場上硝煙的味道,也沒有了軍事里奸詐的陰霾,是最「真心」的表白,最「實意」的胸懷。
第一段兩個「憂」,「憂思難忘。何以解憂」一前一後,再加上「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再加上「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形象比喻,給全詩奠定了一種悲涼的氣氛。然而這一悲涼,不是「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及時行樂的思想,不是「不知老之將至」的消極嗟嘆,他對漢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現實擔憂, 他又看到晨風吹乾的露水,想到人生短暫,想到時間緊迫,他的「人生幾何」的慨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積極態度,這一「人生幾何」之「憂」不能不說是渴望建功立業的老者發自心底的最良心的吶喊,怎能不對這種英雄之氣油然而生敬意。
當時,各據一方的軍閥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都在用盡一切辦法網羅人才。曹操是一個草莽英雄,他沒有顯赫的身世,不象袁氏出生名門望族,也不像孫氏一家出身世家,更沒有劉備的整日掛在嘴邊的那麼一點點的皇室血統,曹操雖然擁有諸多的謀士猛將,但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宏偉功業,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這里。接下去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彷彿是隨口吟詠《詩經》中的名句一般,如女子對待情人般痴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只因為你的緣故,讓我渴念到如今,又進一步明誓自己心思。「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先起興,「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歡快地吃著野地里的艾蒿」再表心情,「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我的尊貴的客人啊,你要到來,我一定在席間彈起琴瑟,吹起笙樂歡迎你。這一「求賢若渴」之「憂」不能不說是渴望大展宏圖的老者對待賢才的最深沉的期待,又怎能不被這種真誠渴求之心所打動。
第二段一個「憂」,「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而接下來的四句,同樣用到了比喻的修辭。「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賢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麼時候才能摘取呢?「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由於求才不得,內心不禁產生憂愁,這種憂愁無法排解。想想此時曹操已53歲高齡,他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盪平孫劉勢力。看著皎月當空,以「欲上青天攬明月」之心求賢,然而賢才什麼時候可以得到啊?這一「賢才難得」之「憂」不能不說是一位明主對良臣的呼喚?看看接下來的語句,你能想像出來詩人心情。「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此時,詩人將感情推向了高潮,一切進行了小說般虛構境界。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枉駕來訪。主客久別重逢,歡快暢談,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誼。他想像著與賢才歡飲暢談的情景,愛賢之情也油然而生。前四句,表明求賢不得的苦悶和憂思;後四句,描寫賢才既得,喜不自勝,歡樂無窮的情景。詩人在求賢過程中既喜又憂的曲折心情,通過一唱三嘆,吞吐往復的手法,以鮮明的形象表現出來了。不是英雄,就沒有這種打江山的抱負,不是英雄,就沒有這種求賢才的熱情。
這種抱負,最後終於從「天下歸心」中得以體會。「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最後四句詩,「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烏鴉向南高高飛。繞樹飛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樹枝可棲息。這四句是說那些賢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無所適從,不知道投靠到誰的門下。詩人希望他們不再猶豫,趕緊到自己這邊來,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這一「賢才前途」之「憂」 不能不說是一位明主對良臣的前途的擔憂。
接著作者把這種擔憂具體話,用心來證明,「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心願和胸襟,當然也是希望人才多多益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借用典故,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說他「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看那周公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悅誠服地來歸順,自己願意像周公那樣,虛心接受天下賢人志士,希望賢才全部歸己,幫助自己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宏圖大願。這幾句畫龍點睛,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將文章推入高潮。這一「統一天下」之「憂」不能不說是一位明主渴望賢才的坦盪胸襟。到此,讀者已被他的真誠與豪爽所折服。而這最後一「憂」才是籠罩全篇的憂思「人生苦短」之憂、「求賢不得」之憂皆由它而來。
由此,我們讀懂了曹操。實現統一大志,是曹操畢生的奮斗目標。而眼前,赤壁之戰前景未卜,作為一個深謀遠慮、渴望建功立業的將領,他能不產生這樣的憂思嗎?願學大海納百川,願學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還不是為了實現心中的宏願?詩中,他向世人證明著自己的廣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經做好了准備,各位賢才,還猶豫什麼呢?他的憂患意識愈強,更看出他的只爭朝夕,他的惜時如金,他的心情是多麼地迫切,全詩的出這種大氣磅礴之勢,這種慷慨激昂的英雄之氣,正是靠「憂」字傳達。所以,曹操之「憂思」,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盪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