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歷史上有哪些藝術運動

歷史上有哪些藝術運動

發布時間:2022-10-04 21:50:13

㈠ 19世紀以來主要藝術流派及主要代表作品

Abstract Expressionism 抽象表現主義
20世紀40年代興起於紐約的美國繪畫流派。絕大多數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都是充滿活力的作派畫家。他們經常急速有力地將顏料塗在大幅畫布上,時而運用大筆觸,時而滴染,甚至直接在畫布上拋灑顏料。這種繪畫方式常被視為與畫作本身同樣重要。其他的抽象表現派畫家則採用一種平和、神秘的方式,以達到純抽象意象。此派藝術作品並非全屬抽象派或表現派,但一般相信此類藝術家以其自發性完成創作的手法,能引發並釋放出他們潛意識中的創造力。
Art Informel 非形象藝術
法語中的informel意思是?#38750;形象?#65292;而不是英語中informal(?#38750;正式?#65289;之意。在20世紀50年代,非形象藝術畫家所欲尋找出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創作意象,而非借用前輩的那些可辨認的形態(參見立體主義與表現主義)。他們的目標是擯棄幾何形與具象形,去探索一種新的藝術語言。他們即興創造形體和方法。非形象藝術的作品非常多樣化,畫家通常使用自由的筆觸與厚塗手法。與同一時期在美國發展的?#25277;象表現主義?#30456;同的是,非形象藝術的范圍也相當廣泛,包括具象與非具象的畫家.雖然此派主要以巴黎為中心,但其影響力也遠至歐洲其他地方,特別是西班牙、義大利與德國。
Bauhaus 包豪斯
包豪斯學校是由建築師瓦爾特?#26684;羅皮烏斯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創立的,並於20世紀20年代成為德國現代設計中心。學校也反映了當時在歐洲的一些社會主義潮流,其理念是將藝術與設計融入日常生活。格羅皮烏斯堅信藝術家與建築師應該與工藝匠一樣,他們的作品應具有實用價值,並且是一般人買得起的。包豪斯學校的學生包括畫家、建築師、陶工編織工、雕刻家及設計師,他們如同文藝復興時的畫家與工匠一樣,一起在工作室內研習。包豪斯的獨特風格是簡潔、幾何化和高度精緻。1933年納粹政府稱該校為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活動中心而關閉該校。雖然包豪斯學校已遭解散,但離開德國移居世界各地的教師們仍繼續發揚該學校的設計理念。
Barbizon School 巴比桑畫派
在19世紀早期至中期,一群法國畫家旅行到巴黎西南40英里外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叫巴比桑,位於楓丹白露森林的郊區。遠離了城市生活的壓力,畫家們帶著他們的畫架深入鄉村,在戶外描繪大自然。他們畫出了和暖的風景畫及田裡勞作的人們,並研究光線與大氣對他們周圍環境帶來的瞬間影響效果。許多巴比桑畫派的畫家已被人遺忘,但他們的一些發現卻為日後印象主義的創新技法作出了貢獻。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是17世紀初盛行於羅馬的重要風格,並在歐洲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持續到18世紀。巴洛克一詞出自義大利語barocco意思是?#22855;異的?#12289;?#21476;怪的?#12290;巴洛克藝術一般以具有戲劇張力、能引發觀賞者情緒為特徵。典型的巴洛克宗教畫有衣褶呈旋渦波浪狀的聖母或聖徒,身邊還環繞著一群像朵朵輕雲般的天使。古代神話題材也很流行,同樣也是用誇張的手法繪成。在此期間的藝術作品並非全是風格華麗的,較憂郁的戲劇化畫家如卡拉瓦喬的作品也被歸屬於巴洛克藝術。
The Camden Town Group 卡姆登畫會
一群英國畫家於1911年組成的團體。團體成員經常聚會於畫家沃爾特?#35199;克爾特在倫敦北部的的畫室。他們的創作題材多以都市工人階級的生活為主,並深受畫家文森特?#20961;?#39640;和保羅?#39640;更的影響而採用強烈的形式與色彩。在1913年,畫會與其他藝術團體,如著名的旋渦派畫家(參見旋渦主義),共同組成了倫敦畫會。
Cobra 哥布阿社團
1948年至1951年間存在於歐洲的一個國際性的藝術家社團。"哥布阿"之名取自社團最初成員居住的城市的開頭字母(哥本哈根、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此社團的目標是提倡無意識的自由表現方式,以自由不拘的態度來作畫,醒目的色彩使其作品生動有力。他們特別強調源自北歐民間傳說和無意識的神秘象徵的幻想意象,而不是純粹的抽象形式。
Conceptual Art 概念藝術
在概念藝術中,隱含在作品背後的?#27010;念?#35201;比畫家使用的技法重要得多。在20世紀60年代概念藝術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現象,並且其表現形式已非常多樣化。其觀念或?#27010;念?#21487;以用多樣化的各種媒體來傳達,包括文章、地圖、圖表、影視、照片、表演以及畫廊里展出或專為某一特定地點的設計。有時風景本身即可成為藝術家的作品,例如理查德?#26391;的?#22823;地藝術"和克里斯托的?#29615;境雕塑?#12290;通過概念藝術的作品所表達的觀念,多來自哲學、女權主義、精神分析學、電影研究和政治行動主義。概念藝術的藝術家視自己為觀念創造者而非作品製造人的看法,改變了傳統對於藝術家和作品的觀念。20世紀60年代在義大利成立一個概念藝術的團體Are Povera,運用平庸和沒有價值的材料,發展了這個觀念。
Constructivism 結構主義
1913年在俄羅斯興起的抽象藝術運動。結構主義一掃傳統的藝術觀念,認為應仿效現代工業技術的形式和過程。這一點特別適用於雕塑,由來自工業的材料和技術的各個部分?#32467;構?#32780;成。在繪畫方面,同樣的原則也反映於二維空間的形式中;抽象的形體被用來創造出令人聯想起機械化技術的結構,並以近乎建築的式樣懸浮於空間里。雖然?#32431;粹?#30340;結構主義流行於俄羅斯革命初期,但其目標與觀念一直被20世紀的藝術家們所採用。
Cubism 立體主義
這種創造繪畫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於20世紀的第一個10年由巴布洛?#27605;加索和喬治?#24067;拉克兩人所創立的。雖然立體主義呈現出抽象和幾何狀態,但事實上它卻是在描繪真實的形體。這些畫布上的?#24179;面?#29289;體,同時呈現了各個視角下物體的各個平面。立體主義不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藝術家那樣去創造物體在空間中的幻覺,而是在畫布上以二維空間來詮釋物體。這種創新重新確立了形體與空間的相互作用,永久改變了西方藝術的進程。
Dada 達達主義
?#36798;達?#30340;名稱本身沒有任何含義,是被用來稱呼1915年至1922年盛行的一項國際性?#21453;藝術?#36816;動。它的主要活動中心是位於蘇黎世的伏爾泰酒店,由志趣相投的詩人、畫家、作家與音樂家以無意識的詩、?#22122;音?#38899;樂與自發性繪畫來共同參與的實驗性藝術活動。達達主義強烈反對已確立的藝術勢力和傳統主義,此派的成員隨時准備以任何手法發揮想像力,以在平庸粗俗的市民間製造嚴重越軌的事件。典型的達達主義作品為?#29616;成品?#65292;將一件從原有環境中抽取出來的平常物品當作?#33402;術?#26469;展覽。達達主義這種狂熱的反理性運動,為20世紀2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De Stijl 風格主義
1917年由特奧?#20961;?#26460;斯堡和皮特?#33945;德里安在荷蘭所發起的一項藝術運動及雜志。他們認為藝術應在不斷凈化的過程中努力達到和諧、有序與清澄的境界。因而風格派的作品皆為質朴化和幾何形體化,主要運用正方形。構成畫面的是直線與純原色這些最簡單的元素。風格派的目標是極具哲理性的態度並用藝術觀念來反映出宇宙的神秘與秩序。此運動在1931年隨著凡?#26460;斯堡的去世而結束,但對歐洲的建築與實用美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1905年到1930年以德國為主要中心的一股藝術勢力。表現主義畫家意圖發展能表現他們內心情感而非外在世界的繪畫形式。他們的作品充滿張力和激情且高度個人化,其基本觀念是把畫布當成表達情感的工具。強烈、不真實的色彩和戲劇化的筆觸,使典型的表現主義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震顫。因而不難理解文森特?#20961;?#39640;那粗獷的繪畫技法與獨特的色彩運用,會成為許多表現主義畫家的靈感來源。
Fauvism 野獸派
1905年在巴黎的一個展覽上,有一間展覽室的繪畫作品閃耀出純粹而對比強烈的色彩。它們看起來是以狂熱的激情畫出的。一位評論家稱這些作品為les fauves(法語,意為?#37326;獸?#65289;,從而得名。這些?#37326;獸?#33324;的作品,以明顯的強烈色彩、戲劇化的筆觸為顯著特徵,並憑借繪畫的表現深度,引發出一個高度情感和彩色的快樂幻想世界。
Futurism 未來主義
1909年在米蘭成立的一項前衛藝術運動。其成員的目標是把義大利從沉重的過去解放出來,展現現代光彩。未來主義成員對現代機械、運輸及通訊設備十分著迷,因而在繪畫和雕塑作品中,以稜角分明的形體和有力線條來表達物力論的感覺。未來派藝術的一個主要特點即為捕捉速度與動感,通常是描繪同一物體或人物在同時間輕微移動的數種意象,來表現一種騷動的狀態。
Gothic 哥特式
一種盛行於中世紀(約1150年到1500年)歐洲大教堂的藝術風格。此時的聖壇作品都摹擬教堂建築精心製作。哥特式的繪畫和雕塑的特色,便是描繪身形拉長的人物,在繪畫中則很少描繪三維立體空間,所用的透視法多無特定的規則,令人很難信服。到了14世紀末期,此風格更趨優雅、精緻,並提高了對大自然主題的興趣。精緻描繪動植物的細部,已成為繪畫的普遍特色。後哥特式風格影響多個國家,因而被稱為國際哥特式風格。
Impressionism 印象主義
此項繪畫運動始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贊美林浴在自然光線下棗無論是曙光、日光還是薄暮的微光棗那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他們著迷於光線與色彩間的關系,以純粹的色彩及自由的筆觸作畫。他們還根本改變了題材的選擇,避開傳統歷史、宗教或浪漫題材,而專注於風景和日常生活的情景。?#21360;象派"的名字來自一位記者在看了克勞德?#33707;奈的《日出?#21360;象》後的一句嘲諷語。
Kinetic Art 活動藝術
此名稱用來形容能具體表現真實或表面運動的藝術。這一概念最初是在20世紀20年代被提出的,但直到50年代至60年代才盛行並至巔峰。活動藝術可以是相當簡單的(例如亞歷山大?#32771;爾德的用風力抖動的裝置),也可以是復雜的(如廷居利運用馬達操作的雕塑)。此名稱也適用於利用光線效果給觀者造成動感幻象的藝術品。
Mannerism 矯飾主義
矯飾主義為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一種發展,通常被視為對15世紀至16世紀早期著重和諧、秩序與完美的一種反作用。此風格盛行於1520年到1600年間的義大利。其特點為鮮明且近乎耀眼的色彩、復雜的構圖、誇張的形體與戲劇化的動態。?#30699;飾"一詞源於義大利語maniera,意思是?#39118;格?#65292;具體指優雅、均衡、和諧。此詞在若干世紀以來已發展出許多不同意義,但通常仍與直率地表現過度技巧、手法與富於幻想的藝術家及其作品有關。
Minimalism 極少主義
極少主義為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發展於美國的一股繪畫及雕塑潮流。顧名思義,極少主義藝術是指削減外在形式直指本質:純粹的抽象、客觀、無特徵,排除外表裝飾或表現性的姿態。極少主義繪畫為單色畫,且多經由數學計算畫出方格或線狀結構,卻能引發一種庄嚴與存在感。雕塑家運用工業處理法及材料加鋼、運用塑料甚至管道來製造通常為一系列的幾何形體。這種雕塑沒有引發幻覺的特性。極少主義可視為對支配整個如年代現代藝術的抽象表現主義注重情感表現的反撥。
Nabis 納比畫會
為活躍於19世紀80年代的一小群畫家,他們受到保羅?#39640;更以純色作畫的啟發。此派的手法如成員之一莫里斯?#24503;尼所言:?#19968;幅畫作在作為一匹戰馬、一位裸女或一則軼事之前,本質上是一個覆益著色彩的平面。?#23485;闊畫面上的平坦色塊或圖案,即是納比派畫作的特色。除繪畫之外,此團體也對版畫、海報、書籍插圖、織物和戲劇設計感興趣。
Neo(-Classicism,-Expressionism,-Romanticism)新古典主義、新表現主義、新浪漫主義
詞頭的Neo即?#26032;?#30340;意思,指復興從前的潮流或理念。例如發展於18世紀後半葉的新古典主義,其目標便是回歸古典,重現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中的優雅風格。在藝術及建築上的特色,即是對線條及對稱的喜好,並經常借用古代藝術風格。新表現主義則是指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美國及歐洲、尤其是德國的畫家,想重振表現主義的特色。新表現主義的作品傾向於高度個人化,且創作態度多熱情激烈。新浪漫主義則是指20世紀結合浪漫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一種強烈戲劇化形式。
Op Art 光效應繪畫藝術(視幻藝術)
一項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的抽象藝術運動。op art為optical art的縮寫,意在開發人類視覺的一項運動。它憑借創造出看似閃爍、顫動的影像,和觀眾大玩視覺游戲。光效應藝術的作品本身雖為靜止的,但其形狀與色彩卻能造成視覺上的動感。
Pittura Metafisica(Metaphysical Painting)形而上學繪畫
此藝術運動為1917年由喬治?#24503;?#22522;里科和卡洛?#21345;拉在義大利創立。其特色為扭曲的透視法、不自然的光線及奇異的意象,並經常利用人體模型或雕像來取代人體。此派畫家以一種不真實的關系安排物體,製造出夢境般的魔幻氣氛。在這方面,形而上學繪畫與超現實主義有很多相同之處,但與之不同的是,形而上學繪畫著重於嚴謹的構圖及建築學理上的價值。
Pop Art 波普藝術
20世紀50年代出現於英美的一項藝術運動,其靈感來自消費社會及流行文化的意象。連環漫畫、廣告和大批量產品都是這一運動的一部分。波普藝本的特色,如其成員之一理查德?#27721;密爾頓所說,是?#30701;暫的、流行的、可消費的、低成本的、大量生產的、年輕的、有創意的、性感的、滑頭的、迷人的以及大商業的?#12290;這類粗率主題,通常在繪畫方面是以硬邊、類似照片的技巧,在雕塑方面則是對細節極少關注來加以強調。合成照片、組合藝術和拼貼,在波普藝術中也十分普遍。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拉斐爾前派社
為一群年輕英國藝術家在1848年所組成的社團。他們對英國繪畫的衰落感到沮喪,試圖重新喚起在文藝復興極盛時期拉斐爾大師之前的早期義大利藝術,如桑德羅?#27874;提切利和菲利波?#21033;比作品中的真摯感。拉斐爾前派畫家多描繪文學、歷史與宗教場景,並經常在作品中提出對社會行為和社會關系的道德評論。此派作品質感表現豐富,細節描寫細膩,顯示出畫家對花、織物裝飾特性的濃厚興趣。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
中世紀的人們生活在對上帝的敬畏中,教會無所不在。此時的藝術通常描繪天堂與聖徒.極少有描繪現實生話的。然而自14世紀起,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在世上的重要性及影響力。這種再生(或?#22797;興?#65289;的意義也反映在藝術上:人物變得更加逼真,空間更加真實,宗教故事也開始以人的觀點去描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初期的喬托、馬薩喬風格的作品,到文藝復興巔峰時期的達?#33452;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三位大師的不朽創作,藝術家愈來愈容易在畫布、濕壁畫與祭壇畫飾上重建世界的形象。雖然文藝復興通常與義大利關系密切,但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德國和佛蘭德斯也各自發生了文藝復興運動。然而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將重心擺在透視法及幻覺空間的創造上時,佛蘭德斯和德國的文藝復興藝術家則強調以精細、寶石般華麗的描繪手法呈現他們的周圍世界。
Rococo 洛可可式
1700年左右發展於法國的一種輕快、愉悅的裝飾風格,並在18世紀期間遍及整個歐洲。?#27931;可可?#19968;詞出自法語rocaille,意思是指用來裝飾噴泉或岩洞的有紋飾的貝殼或天然岩石。以室內裝飾風格為主的洛可可藝術,典型的特色為迷人、優雅、輕快的氣氛與淡而柔和的色彩。其主題經常為貴族或上流人士的輝煌過去及有傷風化的愛情故事。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盛行於北歐與美國的一種藝術運動。浪漫主義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十分多樣化,因此很難以單一的定義來解釋。此派藝術家撇開理性教條,而重視想像力與個人情感的表達。他們的作品經常描寫一些特殊的情感,如恐懼、孤獨、勝利和真摯的愛。浪漫主義正式結束於19世紀中葉,但這股潮流仍存留在20世紀的表現主義及新表現主義之中。
Surrealism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此派主要理論家安德烈?#21187;雷東稱超現實主義的目標在於?#35299;決夢境與現實的既存矛盾?#65292;如此可發揮的范圍便很廣泛。此派畫家常用攝影般精確的手法,描繪恐怖的、非理性的場景,用日常用品創造出奇特的生物,或開發能讓潛意識顯現出來的繪畫技法。超現實主義作品雖具象徵性,但仍表現出一個從平靜夢境到夢魘狂想無所不包的奇異世界。
Symbolism 象徵主義
19世紀末盛行於法國的一種文學及藝術運動。象徵主義畫家否認現實主義,認為繪畫應表現意念與心理狀態,而不只是簡單描寫可見的世界。他們的風格從珠寶般華麗豐盛到蒼白而從容都有,但共同的興趣則在於超脫塵世的表達。象徵主義者最偏愛宗教或神話題材,此外像情慾、死亡與罪惡也都是常見的主題。
Vorticism 旋渦主義
1914年由溫德姆.劉易斯在英國成立的一種前衛藝術運動。?#26059;渦主義?#20043;名出自義大利未來派畫家波丘尼的一段評論:?#25152;有有創意的藝術都是從情感的旋渦中散發出來。?#21644;未來主義一樣,旋渦主義在繪畫和雕塑上都採用粗糙、稜角分明和高度戲劇化的風格,並以捕捉活力與動感為目標。此藝術運動雖未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但卻是英國藝術中第一個朝抽象方面發展的重要潮流。

㈡ 歷史上有過哪些藝術運動、主義、派別、代表作品之類的時間

新古典主義美術
大衛(法)《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法)《泉》
19世紀以來各美術流派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點以及各流派之間的關系
通過欣賞各流派名畫提高美術鑒賞能力,陶冶情操
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各美術流派形成的原因;對比各美術流派的特點;請同學介紹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各美術流派既有對原有藝術的繼承,又有創新,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每個藝術家之所以留下傳世之作,在於他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有的藝術家還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

浪漫主義美術
德拉克洛瓦(法)《西奧島的屠殺》和《自由引導人民》;哥雅(西)《槍殺馬德里市民》

現實主義美術
米勒(法)《播種者》和《拾穗者》;列賓(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印象畫派
莫奈(法)《日出·印象》;馬奈(法)《草地上的午餐》

梵高(荷)《向日葵》;塞尚(法);高更(法)《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現代主義美術
馬蒂斯(法)《舞蹈》;畢加索(西)《亞威農的少女》和《格爾尼卡》

㈢ 西方設計史中有哪些重要設計運動

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開始於1880年,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LaMaisonArt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准確的說新藝術是一場運動,而不是單一的一種風格,可分為直線風格和曲線風格,裝飾上的和平面藝術的風格,並以其對流暢、婀娜的線條的運用、有機的外形和充滿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稱。 這種風格影響了建築、傢具、產品和服裝設計,以及圖案和字體設計。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紀下半葉,起源於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又稱作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運動主要實踐人物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美國,「工藝美術運動」對芝加哥建築學派(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其代表人物路易斯·沙里文(louis Sullivan)受到運動影響很大。同時工藝美術運動還廣泛影響了歐洲大陸的部分國家。工藝美術運動是當時對工業化的巨大反思,並為之後的設計運動奠定了基礎。

後現代主義:所謂後現代主義並不是指時間上處於現代之後,而是針對藝術風格的演變而來的。後現代主義主旨在反抗現在主義方法論的一場運動,它在文學,哲學,批評理論,建築,設計領域中得到廣泛的體現,後現代主義首先體現於建築界,而後迅速波及到其他涉及領域。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是美國建築師文丘里與1919年出版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文丘里之後,英國建築師和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為確立建築的後現代主義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是從建築設計發展起來的,20世紀20年代前後,歐洲一批先進的設計家、建築家形成了一個強力集團,推動所謂的新建築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非常龐雜,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的材料的運用,從而把千年以來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打破了,也把幾千年以來建築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打破了。

繼而,從建築革命出發,又影響到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傢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傳達設計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㈣ 世界現代設計史有哪些流派

世界現代設計史的流派如下:

1、20世紀以前:工藝美術運動(美國稱芝加哥流派)、新藝術運動(德國稱「青年風格」奧地利稱「分離派」)

2、20世紀之後:裝飾藝術運動、流線型運動、現代主義設計運動(俄國有「構成主義」,德國有包豪斯,荷蘭有「風格派」)

3、50年代後:國際主義

4、60年代後有後現代主義(其中有高技派、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微建築風格),以及義大利的孟菲斯,阿基米亞等。

現代藝術和現代設計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至今已走過了200 余年的風雨歷程,其不僅從根本上顛覆了18 世紀以前的傳統藝術思想,同時也打破了古典藝術的創作形式以及感受方式,體現出了與時俱進的時代性。

從19世紀中葉至21世紀初的150年間,現代設計思潮如涌,流派迭興。千姿百態的設計風格一時間波瀾壯闊,蔚為大觀。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分別為探索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工業化設計的探索、現代主義的確立、國際風格的壟斷及沒落、多元化風格的設計時代,以時間階段為線索來梳理藝術設計風格歷史演變,最後以設計本體的回歸來點明本書要義,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生意盎然。

設計是大眾、實用,不僅僅是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現代設計理論,其實包括范圍很廣闊,主要包括了現代建築史論、工業產品設計史論、平面設計史論、時裝設計史論、廣告設計史論等等。

而在每一個范疇中,又有派生的理論分支,比如在建築理論中,又有室內設計、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等等的理論分科,體系寵大。

它是對世界現代設計史的源流、發展及現狀進行通論式的闡述,描述世界現代設計史上的各個時期重要流派、重要人物、重要作品,展現世界現代設計史的基本輪廓、構建基本框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世界現代設計史

網路_現代設計的風格與流派

㈤ 有哪些藝術運動時期

抽象派Abstract expressionism
學院藝術Academic Art
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
唯美主義Aestheticism
反寫實主義Anti-realism
Arabesque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
貧窮藝術Arte Povera又稱貧民藝術
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垃圾桶派Ashcan School
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
巴洛克Baroque
包豪斯Bauhaus
古典主義Classicism
色面派Color Field
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
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
立體派Cubism
達達主義Dadaism
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 (also know as Neo Plasticism)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v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奇幻現實主義Fantastic realism
野獸派Fauvism
具象主義Figurative
新浪潮Fluxus或激浪派
未來主義Futurism
哈林文藝復興主義Harlem Renaissance
印象派Impressionism
國際哥德International Gothic
那比派Les Nabis
Lowbrow
矯飾主義Mannerism
大眾超現實主義 Massurrealism
豐盛主義Maximalism
Metaphysical painting
極簡主義Minimalism又叫最低限藝術
現代主義Modernism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
新表達主義Neo-expressionism
Neoprimitivism
奧普藝術Op Art
奧費主義Orphism
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
點描主義Pointillism又稱點描派
波普藝術Pop art又稱普普藝術
流行超現實主義Pop surrealism
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前拉菲爾學派Pre-Raphaelites
Primitivism
現實主義Realism又稱寫實主義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Renaissance Classicism
洛可可Rococo
Romanesque
浪漫主義Romanticism
社會寫實主義 Socialist Realism
反概念藝術 Stuckism
絕對主義Suprematism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象徵主義Symbolism (arts)
Vienna Secession
按英文字母排序的所有藝術運動,展開講就是藝術史,所以就給這么多吧。

㈥ 西方藝術流派主要有哪些

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藝術流派,是一定歷史時期內,思想傾向、審美趣味、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大致相同或近似的某些藝術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結合而成的統一體,或稱藝術集團或派別。它在嚴格意義上指有共同的思想傾向、藝術觀點,並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結社名稱的藝術家團體或畫家群體。

中國流派有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江西詩派、香山九老、尋根文學、戰後派、新興藝術派。

外國流派有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風格、新印象畫派、攝影流派、立體派。

(6)歷史上有哪些藝術運動擴展閱讀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

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成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19世紀後後半期形成於法國的一個重要的繪畫運動,包括1867~1886年期間一批持有相近的觀點和採用相近技巧的畫家的活動。

這些畫家個性十分鮮明,非常講究實際,沒有確定的共同遵守的具體原則。但印象主義最明顯的特點則是,力圖客觀地描繪視覺現實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現純粹光的關系。

㈦ 設計史上有哪些設計運動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開始於1880年,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新藝術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 准確的說新藝術是一場運動,而不是單一的一種風格,可分為直線風格和曲線風格,裝飾上的和平面藝術的風格,並以其對流暢、婀娜的線條的運用、有機的外形和充滿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稱。 這種風格影響了建築、傢具、產品和服裝設計,以及圖案和字體設計。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紀下半葉,起源於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又稱作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運動主要實踐人物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美國,「工藝美術運動」對芝加哥建築學派(Chicago School of Architecture)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其代表人物路易斯·沙里文(louis Sullivan)受到運動影響很大。同時工藝美術運動還廣泛影響了歐洲大陸的部分國家。工藝美術運動是當時對工業化的巨大反思,並為之後的設計運動奠定了基礎。
後現代主義:所謂後現代主義並不是指時間上處於現代之後,而是針對藝術風格的演變而來的。後現代主義主旨在反抗現在主義方法論的一場運動,它在文學,哲學,批評理論,建築,設計領域中得到廣泛的體現,後現代主義首先體現於建築界,而後迅速波及到其他涉及領域。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是美國建築師文丘里與1919年出版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文丘里之後,英國建築師和理論家查爾斯·詹克斯為確立建築的後現代主義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是從建築設計發展起來的,20世紀20年代前後,歐洲一批先進的設計家、建築家形成了一個強力集團,推動所謂的新建築運動,這場運動的內容非常龐雜,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的材料的運用,從而把千年以來設計為權貴服務的立場和原則打破了,也把幾千年以來建築完全依附予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打破了。
繼而,從建築革命出發,又影響到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傢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傳達設計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㈧ 中國古代(1912年前)美術史上的流派有哪些

1、在歐洲藝術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復興」古代藝術的藝術思潮:印象派油畫派
莫奈 《印象·日出》
德加 《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婦》等。
2,第二次則是在17世紀的法國1。
新古典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第一次是文藝復興,以普桑為代表的學院派美術及其美術思潮,並加以推崇、摹仿的藝術。
另一位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使浪漫主義繪畫達到了頂峰,被特指為「古典主義」美術。而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流行於法國的古典主義思潮則被稱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油畫派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是法國畫家席里柯:
路易·達維特 達維特的代表作品有《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馬拉之死》等,《梅杜薩之筏》是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安格爾 著名的作品有《聖瑪麗夫人肖像》《里維耶夫人肖像》及《泉》。重要作品是《但丁和維吉爾》《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等。
3:新古典主義派
是指以古希臘羅馬藝術為典範。

野獸主義

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開始形成,最初的前衛美術運動是「野獸主義」。
「野獸」一詞在這里是用來形容他們的繪畫作品中那令人驚愕的顏色,扭曲的形態,明顯地與自然界的形狀全然相悖。
在法國1905年的秋季沙龍展覽會展出了以馬蒂斯為首的九名青年畫家的作品,由於畫風令人驚愕,以致輿論嘩然。評論家路易·沃克賽勒看到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繪畫作品中間有一件馬爾古所作的模仿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羅風格的作品,便隨口說了一句:「多那泰羅置身於一群野獸的包圍之中。」從此,這個畫家群體就被稱為「野獸主義者」。
以馬蒂斯為首的這群青年畫家不滿足於象徵主義的神秘色彩,主張色彩的徹底純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現畫家的感情。表現感情是野獸主義畫家的宗旨。
野獸主義畫家弗里茨給野獸主義下的定義是:「通過顏色的交響技巧,達到日光的同樣效果。狂熱的移寫(出發點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動)在火熱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論。」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馬蒂斯說過:「構圖,就是以裝飾方法對畫家用以表達自己感情的各種不同素材進行安排的藝術。」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馬蒂斯的老師莫羅曾對他說過:「你必須使繪畫單純化。」所以作為野獸主義始終的代表馬蒂斯頑強地使色彩恢復它本來具備的力量,單純和表現的意義。
野獸主義自1905年發端到1908年已趨消沉,爾後由立體主義所取代。

行動派繪畫

行動派繪畫又稱動作派,屬於抽象表現主義藝術。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黑山學院,素來採用美國教育的最激進的試驗,它沒有規定課程。在黑山學院及歐洲傳入的先鋒派思想中,有一種超現實主義自動化的藝術理論,西班牙畫家米羅實踐了這種理論,他把顏料濺灑在畫布上,然後把蘸了顏色的畫筆在畫布上到處移動,這種技法上的自動主義,直接啟發了美國的行動派畫家;還有法國的馬松比米羅的筆觸更為輕松,整個畫布上是一種線條的猝發,一種顫動的色彩的放電。他們對美國的戈爾基和波洛克有直接的影響。
在這個時期,美國畫家中正風行存在主義哲學,認為寧可冒失敗危險來努力爭取達到新的高度。因此他們大膽試驗。抽象表現派的畫家們主張寧可徹底擺脫所有傳統的美學觀,也不要有什麼社會意義。他們提倡任意的、自發的個人表現,創造了一種無意識的自動繪畫。代表畫家是波洛克。

新寫實主義

現代美術呈多元化格局,流派紛呈各顯神通。一度被否定的寫實主義藝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重新登上畫壇。但必須認識到它決不是回到過去的創作觀念、創作方法上。新寫實主義畫家在創作目的、繪畫觀念以及表現方法方面,並不是老一套翻版,他們吸收了現代藝術的觀念進行創作。可以說他們是現代藝術的另一種藝術形式的繼續。正如美國評論家希爾頓·克雷默說的:「這個運動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非常直接地從現代藝術理論和實踐中派生出來的,它是現代派的另一種形式的繼續。」當今許多寫實主義畫家只是用寫實的手法來達到現代派探索的造型、色彩、線條與畫面的關系的目的而已。[/COLOR]

象徵主義

世界上的藝術探索有兩種基本形式,即形象和象徵;直覺感受和精神表達。自1885年起一種以象徵主義為名,對理想主義傾向的逆反在文學和造型藝術領域同時發展起來,畫家和作家不再致力於忠實地表現外部世界,而是要通過象徵的、隱喻的和裝飾性的畫面來表現虛幻的夢想以啟示於人。
按評論家阿爾貝·歐立葉1891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確定的象徵主義的定義,認為藝術作品應該是:(1)精神的,因為它唯一的理想是表現精神;(2)象徵主義的,因為它是以形狀來表現這一精神的;(3)綜合的,因為它是根據一種普遍理解的方式來畫這些形狀和記號的;(4)主觀的,因為它從來也不將對象作為對象來看待,而是作為被題材發現的精神記號;(5)(作為結果)裝飾的,因為由埃及人,或極可能由希臘人或原始人發明的純裝飾繪畫就是一種主觀的、綜合的、象徵主義的和精神的藝術表現。
具有象徵主義的代表畫家主要是莫羅、夏凡納和雷東。象徵派畫家們並未創造一種新的形式流派,他們關心的只是詩意的表達、玄理的揭示。象徵主義繪畫是一種以感情為基礎對新內容的探索,不是以理智或客觀的觀察為基礎,而是超越外表的直覺的內在力量和想像。

現代美術

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現代工業文明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節奏。美術作為商品走進市場,給藝術發展帶來激烈的競爭。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的眼睛延伸到宏觀與微觀世界。因此現代藝術家必然要創造和選擇新的藝術語言去表現自己所認識的新世界。現代哲學直接影響現代美術創造,叔本華的唯我主義的本體論思想、唯意志論觀點導致認識上的直覺主義,這使藝術家的天才和靈感升華為藝術創造的根本。爾後的尼采、弗洛伊德對人的精神領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為現代藝術創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義哲學」是對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負面和傳統價值觀的徹底否定和背叛,從此藝術不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觀世界的表現。
現代美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沿著必然規律運行的,西方藝術自遠古產生始就注重實用、物質性的再現,經歷不同時代的發展和完善,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達高峰。當照相術發明,再現的寫實主義繪畫已被攝影部分取代,繪畫必然另擇其路,由再現走向表現,由寫客觀物質的形態走向表現畫家自我內在精神為追求。繪畫自產生起就以為別人服務為宗旨,原始社會為實用,後來為神、為人的生活、為政治斗爭等服務。西方藝術家宣稱他們不再為誰服務,藝術就是為完善藝術自身而獨立存在。因此藝術的價值觀與傳統決裂了。所有這一切都是隨著社會發展、思潮的演變,緩慢地由量變到質變的。現代美術的發端是從印象派開始的。
印象派的出現是西方藝術劃時代的里程碑。為了表現自然界豐富的瞬間即逝的光和色的變化,它忽視或否定了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更是破壞或放棄了西方幾千年完善起來的嚴謹造型,因此衍生出後來一系列的反叛畫家、畫派。首先起來與傳統決裂的是塞尚,他要創造一種絕對的繪畫,它不再是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畫家主觀解釋的永恆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同時還有畫家高更,他從強烈的主觀出發,對客觀事物獲得的印象和感覺加以分析、綜合,創造出一種突破時空制約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繪畫。而荷蘭人凡·高用明亮的色調與顫動奔放的線條傳達了熾烈的思想,他們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美術之先河。從他們的理論派生出爾後的眾多現代流派。
一部分追隨塞尚的畫家們確認畫面的經營構造是畫家的能力和權利,畫家是畫面的創造者,應該像上帝一樣任意去安排畫面,形成了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認為繪畫不應該作自然對象的奴隸,也不應僅是畫面的精心構造,而必須表現畫家的心情意志,必須是畫家內在情感的外在圖像,從而誕生了法國的野獸派和德國的表現派。俄國人康定斯基縱覽了這一畫壇變化之後認識到,繪畫已不是靠著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線條與形狀主宰整個畫面,是這些繪畫的元素賦予了畫面生命與美,是他第一個創造了抽象繪畫。上述幾個流派都是對藝術作出思考後的探索表現。
當藝術家面對社會和現代物質文明進行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傳統已經過時,現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產生了破壞一切、打倒一切的達達派,他們希望在純粹空白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文明。當藝術家面對人生時,人的意識被過多的概念裝飾得已經不真實了,唯有潛意識領域才是最真實的領域,這個領域從未被表現過,畫家著意於這個精神世界,創造了超現實主義繪畫,這種繪畫以表現反邏輯常理的物象組合展現一個鮮為人知的潛意識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美術中心由法國巴黎轉向美國紐約,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探索和創造,更多地是以注重觀念改變為特點。50年代興起抽象表現主義,只重繪畫行為過程而不注重畫面結果的行為繪畫,體現了美國人自由創造的活力。當人們不滿於偶然的發泄和主觀對繪畫的恣意所為,轉而崇尚讓畫面自為地發揮出它的全部潛力,於是就出現了大色域繪畫、極少主義繪畫、硬邊派等,這些藝術多以冷靜、簡單的大色塊布置畫面,不摻任何感情的表現。60年代波普藝術登上畫壇,首先風行美國,它使藝術與現代文明互相滲透,讓藝術成為更為普及的交流手段,與現代人的生存息息相關。自70年代後,現代美術完全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格局,藝術家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探索藝術和藝術表現,自此以後再無風格流派可尋,可謂一個人一個派,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從此西方美術走進一個遠離常識世界的無盡的大千世界。

現代建築藝術

20世紀初,建築藝術如同繪畫、雕塑藝術一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建築科技的發展,使建築結構和樣式迅速走向現代,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高層建築的大量發展和新的建築設計思潮的層出不窮,多元建築形式風行一時。
20世紀上半期,尤其在二戰後,古典復興建築仍然流行,政府性建築和紀念性建築的發展,將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的建築樣式結合在一起的折衷主義建築也不斷出現。由於社會生活飛速發展變化,建築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復雜,房屋的層數和容積量不斷增加,建築材料和結構已與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學院派建築師不得不對傳統建築加以改造和簡化,同時革新的現代派建築興起。
建築牽涉到功能、技術、工業、經濟、文化和藝術等多個方面,建築的革新也是多方面的,在20世紀上半期出現了很多流派和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20世紀初,在德國和奧地利先後產生了表現主義,一切都出自藝術家的主觀表現,目的是引起觀眾情緒上的激動,這一派建築師往往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象徵某種時代精神。德國建築師門德爾松(1887—1953年)在20年代,設計過一些表現主義建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愛因斯坦天文台。荷蘭表現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觀處理得使人聯想起荷蘭人的傳統服裝和木鞋。
未來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首先在義大利出現的文藝流派,它對現代生活的運動、變化、速度、節奏表示欣喜,他們否定一切文藝規律和傳統,宣稱要創造一種全新的未來的藝術。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桑·伊利亞(1888-1917年)所設計的圖樣中都是高大的階梯形的樓房,電梯放在建築物外部,林立的樓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車、火車,分別在不同高度上行駛,他說:「應該把現代城市建設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廠一樣,既忙碌又靈敏、到處都是運動,現代房屋應該造得象大型機器一樣。」
風格派與構成派的代表是荷蘭的建築師奧德·里特韋爾等。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體的組合和構成。風格派有時又被稱為「新造型派」,他表現在建築造型裝飾,最能代表風格派特徵的是里特韋爾設計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繪畫,運用水平和垂直線構成紅、黃、藍三色。他還設計了著名的荷蘭烏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運用簡單的立方體,橫豎直線,玻璃等組成的建築。這個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創造現代建築的任務被提到日程上,涌現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在前人革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比較系統而徹底的建築改革主張,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法國的勒·柯布西耶等。
格羅皮烏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設計建造的德國鮑豪斯學院校舍。「鮑豪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籌建的一所培養新型設計人才的工藝學校的簡稱。這所學校採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針和方法,曾培養了一批傑出的現代派藝術大師,是西方激進的藝術流派搖籃。鮑豪學院建築主要特點是,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按照各部分的實用要求互相聯系,突出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體型,他還採用各種形體的對比手法,如大小、長短、虛實、透明與不透明、厚薄等,產生清新活潑的美感,顯得單純樸素、富有變化,給人以獨特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活動與建築思潮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建築活動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發展也極不平衡,西歐和美國為建築現代化繼續探索創造作出新貢獻,其他地區和國家也相繼走入現代化。
英國在50年代出現以史密森夫婦為代表的新粗野主義(又譯為新野性主義);60年代,以柯克為代表的稱之為阿基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來烏托邦城市的設想:以鋼和鋼筋混凝土的巨型結構來綜合解決多種與可變要求的設計。
在法國戰後的「現代建築派」取代了學院派成為法國建築的主要風格。勒·柯布西耶設計的馬賽公寓大樓和其後又設計的朗香教堂,轟動了整個建築學壇。法國在二戰後建築技術上不斷創新,1958年興建國家工業與技術中心的陳列大廳,跨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間結構,也是跨度最大的薄殼結構。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納斯大廈高229米,是歐洲最高建築;後來建的國立蓬皮杜藝術中心更引起人們的關注。
德國受到的戰爭破壞很大,戰後著力重建。在希特勒統治時期,只允許折中主義建築樣式,戰後則堅持走現代建築道路,尤以鮑豪斯為代表,後來出現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建築,如夏隆設計的柏林愛爾音樂廳和斯圖加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公寓等。
在設計思想上義大利比其他國家顯得多樣和善變。古代傳統在義大利從未間斷,現代思潮又給予強烈影響,戰後全面地走上現代建築道路,在羅馬和都靈等地推行新現實主義,提倡緊密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魯道夫設計的羅馬泰波蒂諾區為代表。在義大利具有國際聲望的建築師無疑是奈爾維,他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米蘭的皮瑞利大廈被公認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傑作。
美國具有強大的物質技術力量,雄厚的技術人員隊伍和一大批專門投資房屋建設的大業主,他們共同使美國建築迅速走向現代化。發展高層建築是美國建築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爾斯大廈110層,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築。在藝術和建築方面,歐洲不論有什麼新思潮都很快影響美國,各種思潮和各種建築流派,樣式在美國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是一座富有個性的象徵性建築作品。它的設計師是丹麥的伍重,於1957年設計,1973年建成。歌劇院位於貝尼朗島,面臨大海,建築師把它設計成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很有象徵個性。

現代工藝設計

進入20世紀西方現代化工藝設計的中心轉移到了德國,尤其是被稱作「現代設計搖籃」的鮑豪斯,為現代工藝設計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總的看來現代工藝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二是打破了傳統的「純藝術」(繪畫和雕刻)和「實用藝術」(現代建築和工藝)的分離;三是使藝術與技術獲得了新的統一,從而架起了「藝術」與「工業」之間的橋梁;四是現代工藝設計是現代生活、現代藝術和現代科學的結晶,它並不試圖設立一個不可變更的典範,它將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獲得發展。

現代雕塑藝術

西方雕塑發展的歷程中出現過三個高峰:古希臘、羅馬是第一個高峰,雄居峰巔的是菲狄亞斯;義大利文藝復興是第二個高峰,雄居峰巔的是米開朗基羅;第三個高峰是19世紀的法國,雄居峰巔的巨匠是羅丹。菲狄亞斯、米開朗基羅和羅丹所創造的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古典文明的最高成就。
羅丹為傳統雕塑藝術劃了一個句號。此後西方雕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現代雕塑時代。所謂「現代雕塑藝術」,是指羅丹、馬約爾等之後的西方雕塑藝術,雕塑家們企圖擺脫古典雕塑的束縛,追求新觀念和新價值,並採用新的表現形式,這種藝術流派,統稱現代派。現代派的藝術家們遠離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開始「脫離自然」,「安排自然」,「表現自然」,「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
總的說來,現代派藝術家重感性和主觀內在的精神表現,用感覺代替觀察,運用綜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現客觀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發掘自我心靈的形,否定藝術的功利性,認為藝術只是有意味的形式。現代藝術是傳統藝術發展的必然,也是現代社會在藝術家精神上反映的產物。
綜觀20世紀西方美術創作的基本傾向,出現了表現、抽象和象徵三種趨勢。在這類藝術家中較為突出的是布朗庫西,他對於現代雕刻的影響猶如馬蒂斯和畢加索對現代繪畫的影響一樣。

未來主義

1909年2月20日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宣言一方面謳歌現代工業文明、科學技術使傳統的時間與空間的觀念完全改變,「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美」,因而主張未來的文藝應當反映現代機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競爭;另一方面詛咒一切舊的傳統文化,掃盪從古羅馬以來的一切文化遺產,主張摧毀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他們高喊:「干起來吧!點燃圖書館的書架!把河水引來淹掉一切博物館畫廊,啊!看著那些自命不凡的古畫被撕破了,褪色了,在水面上隨波逐流地飄浮是多麼地開心!舉起斧頭鐵錘毫不手軟地搗毀那些被人奉若神明的城堡吧!」
1910年3月8日畫家波丘尼、卡拉、巴拉等也響應地發表了《未來主義畫家宣言》,4月初又發表了《未來主義繪畫技巧宣言》宣言表明,他們的繪畫技巧,從本質上說仍然來源於立體主義。他們在立體主義多視點的基礎上加上了表現速度和時間的因素。
雕塑方面的未來主義是由波丘尼實行的,他於1912年4月11日發表《未來主義雕塑宣言》,宣布「絕對而徹底地拋棄外輪廓線和封閉式的雕塑,讓我們扯開人體並且把它周圍的環境也包括到裡面來」。
1914年7月11日由聖特利亞發表《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主張用機械的結構與新材料來代替傳統的建築材料,而城市的規劃則以人口集中與快速交通相輔相成,建立一種包括地下鐵路、滑動的人行道和立體交叉的道路網的「未來城市」計劃。並用鋼鐵、玻璃和布料來代替磚、石和木材來取得最理想的光線和空間。
還有《未來主義服飾宣言》號召人們廢除色彩暗淡、線條呆板,的服飾,代之以色彩鮮明,線條富有運動感的新服飾。
這個流派到1918年大戰結束,實際上也結束了。

維也納分離派

19世紀末維也納美術界以學院派為主建立的「藝術家協會」中,一些持不同藝術見解的青年藝術家於1897年重新成立了「奧地利造型藝術協會」。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藝術家因觀點不同退出該協會,於1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另行組織藝術家團體。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藝術綱領,只是創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謂維也納分離派。分離派畫家反對古典學院派藝術,宣稱與其分離,主張創新,追求表現功能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既強調在風格上發揚個性,又盡力探索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新的樣式。分離派是在繪畫、裝飾美術、建築設計上有過影響的新藝術流派。它在形式上雖好使用直線而其根本精神卻在於反對傳統規范藝術,主張與現代的文化接觸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個派的畫家們在反對學院派舊藝術形式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在藝術傾向和風格上,始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說它並沒有明確統一的綱領,它對德國的影響很大。

納比派

世人公認塞尚、凡·高和高更是開創20世紀現代藝術的祖師,在他們活著或死後都影響有限。把他們的思想繼承光大,傳播給20世紀前衛派畫家的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家派別——納比派。
1888年夏天,24歲的塞呂西耶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的阿旺橋與在那裡作畫的高更相遇,高更那時剛畫完《雅各與天使在搏鬥》一畫,那主觀的、帶有神秘意味的象徵性色彩征服了這位年輕畫家。他後來又隨高更到一個稱為「愛之林」的森林寫生,高更指出色彩的奧秘:「樹木應當是什麼顏色?你看到多多少少的紅色嗎?很好,在畫面的那個地方放上真正的紅色。——那麼影子呢?假如在那兒有一點藍色就好了。那麼你把調色板上最漂亮的藍顏色放到那兒去!」塞呂西耶邊聽邊隨手在一個煙盒上按高更的指點畫了一幅小風景畫,他拿著這張畫回到正在學習的巴黎朱利安學院,圍觀的同學有博納爾、維亞爾、蘭森、瓦洛通等。他們一下子成了高更主義者並把塞呂西耶這幅小畫稱「護符」,而把自己有幸得到這「福音」的一夥人稱著「納比」即希伯來語中的「先知」。這就是納比派的由來。
納比派接受了高更的藝術影響而從事新的探索發展:即高更的綜合理論導致了象徵主義的庄嚴、簡化和變形的裝飾風格,也就是說,把自然移植到了智慧與想像的領域之中。所謂變形有兩種類型:依據一種純美學和裝飾味的設想以及一些著色與構圖技術原則進行的客觀變形;使畫家本人的感受進入繪畫表現之中的主觀變形。
納比派從塞呂西耶的「護符」開始,到以德尼的《向塞尚致敬》宣告結束。這說明納比派自身的價值僅在於闡明了塞尚和高更的視覺方式。這是一種更強調自我的心靈觀照的觀察方法。
爾後納比派分裂為分離派、綜合派、新傳統派。

原始藝術
古希臘藝術
古羅馬藝術
基督教藝術
拜占庭藝術
羅馬式藝術
哥特式藝術
穆斯林藝術
佛羅倫薩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
樣式主義
古典主義
洛可可藝術
巴洛克藝術
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寫實主義
印象主義(印象派)
現實主義
新印象主義(分色主義)
後印象主義
納比畫派
海德堡畫派
原始畫派
塔希主義
工藝美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
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
未來主義
立體主義
純粹主義
象徵主義
抽象主義
具象主義
表現主義
獨立派(野獸派)
具象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
新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
神奇現實主義
怪誕現實主義
運動藝術
行動藝術
國際風格
德國包豪斯學派
功能主義
綠色主義
解構主義
功能主義
俄羅斯畫派
浪漫主義
波普藝術
歐普藝術
普普藝術
達達主義
美國風景畫派(哈得遜河畫派)
荷蘭畫派

㈨ 近現代藝術設計史中有哪些著名的運動

答:有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於歐洲和美國一場大規模的設計運動,它涉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影響到建築、雕塑、繪畫、書籍設計、工業設計、首飾、服裝等多個領域。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是20世紀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風格,它生動地體現了這 一時期巴黎的豪華與奢侈。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哪些藝術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