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承明藝術館在哪裡

承明藝術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16 23:16:41

㈠ 中國古代不同的朝代的都城和皇宮分別是什麼

1、秦咸陽宮——阿房宮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他的都城位於現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陽背靠大山,南臨渭河。秦始皇的宮殿幾乎鋪滿了整座城市。氣吞山河的始皇帝動用了數百萬的勞工為他修建宮室,包括為他修建死後的陵墓,耗費了二十多年時間,直到他死在巡遊的路上,龐大的建築工程仍然沒有結束。

(1)承明藝術館在哪裡擴展閱讀:

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

(1)西漢以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為五都。《前漢書·食貨志下》:「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 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

(2)三國魏以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許縣為許昌縣」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

(3)唐代五都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都城。分別為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成都,北都太原。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為傳統建築之精華。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萬象神宮即武則天明堂,於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號「萬象神宮」,高300尺(今90餘米)。富麗堂皇,准許民眾入內參觀。武太後又令於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貯夾像,頒《親享明堂制》。後來武則天稱帝,萬象神宮成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舉行祭天地的儀式,同時迎接各地使節。

咸陽宮是秦帝國的皇宮,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和西安市部分重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

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

公元前202,漢高祖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建成的長樂宮,是為漢三宮之一,兩年之後建成未央宮於是才把漢朝的都城從櫟陽遷都長安。長樂宮是西漢的政治中心,其總體上是由四組宮殿組成:長信殿、長秋殿、永壽殿、永寧殿。長樂宮是漢高祖劉邦處理政務的地方。

在歷史上,長樂宮又叫「東宮」。淮陰侯韓信就是被劉邦的老婆呂雉和蕭何誘殺在長樂宮的鍾室只內。劉邦死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就專供太後居住,遂得名。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會的地方。始建於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遷朝廷於此,以後一直是西漢王朝政治統治中心。未央宮宮內的主要建築物有前殿、宣室殿、溫室殿、清涼殿、麒麟殿、金華殿、承明殿、高門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陽殿、柏梁台、天祿閣、石渠閣等。

大興宮,是古代傳統宮殿建築,屬於隋朝皇宮。隋朝及唐朝初年稱為大興宮,唐睿宗以後稱為太極宮,為隋高祖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興建,開皇三年建成,由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為隋朝皇宮。唐睿宗景元元年(公元710年),改稱太極宮。宮城坐落在大興城中軸線北端、大明宮之西。

唐大明宮初建於公元634年,當時,李世民在城東北角禁苑內的龍首塬上修「永安宮」讓其父李淵在那裡臨時消暑,但還未完工,李淵就死去,於是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更名為「大明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萊宮。

南京故宮,又稱南京明故宮、南京紫禁城,是明初的皇宮,如今北京故宮的藍本。明故宮位於南京城東,佔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紫禁城,即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參考資料:網路-五都

網路-古代皇宮宮殿

㈡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歐鷺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她的後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奏急促,情調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唳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歹帶〕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宋代才媛李清照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她出生於貴族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曾任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位身上帶點風雅氣息的官員。據宋史本傳說,李格非工於詞章,文字活潑,敘述傳情生動清洵,生平祈慕陶淵明,帶點出世之人的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傳,我們已無緣見到。清照的母親,是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狀元,據說也很淵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學可說是十分淵博。

她的丈夫趙明誠(德甫),對考古學極下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山東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他們是二十歲結婚的。當時的趙明誠還是太學生,雖然是宰相之子,但略無紈褲氣習,他們的閨房之樂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集先秦及漢唐彝器石刻等加以考詮而完成的,全書共三十卷,大約花去他們夫婦很長的時間。李清照替這部寫了一篇後記,主要是敘述編書的情形,同時也間接敘述了他們夫婦的生活。內容大略是說:他們夫婦每夜工作以點完一支蠟燭為度,有時整理書籍,加以題簽,有時相互批評前代的書畫彝鼎,並不時還在工作中加入某種競賽。譬如,某一件事出在某書某頁甚至某行,如果誰說錯了,必須要煮茶獻奉,這種賭賽有時會把茶杯傾翻於懷中,大笑而更衣。從這別具風趣的閨中樂事,應該不難看出他們夫婦都是極聰明的人,而且學識相仿。

李清照是多才多藝的,她能詞,能詩,能文,能作畫,她的一幅「琵琶行圖」,一直到明朝還留存著。不管走得多遠,關鍵時刻還得回來,清照所處的年代,正好處於江南大變的亂世,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斷南侵,這就是歷上有名的靖康之難。但是越是亂世越需要女性,因此也總是在亂世,李清照的詞一次次對整個中國發揮著獨特的功能。與當時迷戀名妓李師師的道君皇帝相比較,顯然起了提綱挈領式的點化作用。他們夫婦兩人開始與災難周旋,試圖讓災難洗刷掉只有走運時才會追慕的虛浮層面,去尋求生命的底蘊。

這次流亡,讓他們由山東入蘇南,渡江到金陵,但對趙明誠的健康是有著損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清照守著他,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心情的低沉可想而知。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給了他們那麼多無告的陌生,那麼多絕望的酸辛,但他們卻無意怨恨它,反而用溫熱的手掌撫摸著它,讓它感受文明的熱量,使它進入文化的史冊。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彌篤。追憶從前,她抱憾終天的是過去值得回憶與悼惜的往事,是和明誠一起度過的二十九年的日子,最令她傷心的是在流亡途中痛失了知心丈夫。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說是居無定所,但大致以金華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負一時重譽。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獨的,南渡臣,到紹興之後已逐漸安定下來,大家在山明水麗的臨安享樂。乍一看,置身異鄉所接觸的全是陌生的東西,原先的自我一定會越來越脆弱,甚至會被異鄉同化掉。其實事情遠非如此簡單。異己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李清照開始行吟雙溪,不與當時的權貴同調。而且,還受著這批人的污衊。在這種環境中,她不噤感嘆地吟出「南來尚怯吳江冷,北去應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

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權貴們遺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書中亦無可考,據一般推斷,她大約活了六十歲。一個偉大的作家,他之獲致成功,必須具有三個優越的條件:第一、要有豐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獨特的創造力。因為沒有豐富的情感,無異喪失文學的生命;沒有超奇的理想,不易達到空靈博大的境界;沒有創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絕不能樹立特有的作風。在北宋詞人中,情感、理想、創造力,三者俱備,而能獨往獨來而自
成一體系的,只有蘇軾和秦觀;其次應該數到的,那隻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故居
在濟南 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有近年所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紀念堂。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後人便依此確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紀念堂系仿宋建築,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她題定的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陳列廳里展陳著女詞人的畫像和著作,還有他父親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題名刻石拓片,以及當代著名學者作家葉聖陶、馮沅君、藏克家、夏承燾、唐圭璋等人的題字等。

李清照生於一人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父親李格非經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後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在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

李清照生平經歷
李清照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並不算低,是學者兼文學家,又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這樣的出身,在當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後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坯子。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理論。她不但會享受美,還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
請看下面這三首詞:
[浣溪沙]綉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寶鴨,發型。)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黃昏疏雨濕鞦韆。(瀋水,香名;鬥草,一種游戲。)
[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剗襪,不穿鞋。)

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秀發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躺在閨房中,或者傻傻地看著沈香裊裊,或者起身寫一封情書,然後又到後園里去與女伴斗一會兒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著舒適的生活,並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這在千年封建社會中並不奇怪。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並沒有按常規初識文字,嫻熟針綉,然後就等待出嫁。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秀如竹。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如鬥草、盪鞦韆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如虹。
唐開元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被平定是中國歷史是的一個大事件,後人多有評論。唐代詩人元結作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並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刻於壁,被稱為雙絕。與李清照同時的張文潛,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名已盛,也算個大人物,曾就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這詩轉閨閣,入綉戶,傳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隨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記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這詩哪像是出自一個閨中女子之手。鋪敘場面,品評功過,慨嘆世事,不讓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李父格非初見此詩不覺一驚。這詩傳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陣躁動。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蛇起雷聲。少女李清照靜靜地享受著嬌寵和才氣編織的美麗光環。
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個渡口,一個人將從這里出發,從少年走向青年,從父母溫暖的翅膀下走向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續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滿著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溫馨,也有失敗的悲涼。它能奏出最復雜,最震撼人心的交響。許多偉人的生命都是在這一刻放出奇光異彩的。
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為我們留下了

㈢ 古代宮殿名稱分XX宮、XX殿、XX軒、XX閣,宮、殿、軒、榭,亭、台、樓、閣,塢、齋、苑、館都是什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宮殿
是居住的處所,古時候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宮」;接待大眾,辦公集會的場所稱為「殿」。殿像我們現在的客廳,宮則是自己的卧房。而殿與堂一樣,現在多半稱之為講堂、會堂;自己的住宅,則稱為宮。


是居住建築中對正房的稱呼,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堂多位於建築群中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室內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有時也作佛堂。


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於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辟,柱身下設半牆。從亭的平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兒。
牌坊:上刻題字宣揚忠孝節義,標榜功德的門洞式建築。如:貞節牌坊。
闕:宮廟、墓門前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的雙柱樓觀,如:宮闕。
塔:用來藏舍利和經卷的建築,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如:大雁塔。
剎: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如:古剎。
寺:僧眾供佛的處所,如:少林寺。
廟: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處所,如家廟、土地廟、孔廟。
祠:比廟規模小一些的建築,如:宗祠。
觀:道教的廟宇,如:白雲觀。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禦的城垣,如長城。
堡:圍有土牆的城鎮或鄉村,如吳堡,讀「補」音。
亭: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如:醉翁亭。
壇: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壇。
樓:二層以上的房屋,如:岳陽樓。
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閣:四周設欄桿迴廊的樓,如:滕王閣。
廊:屋檐之下的過道,如:九曲迴廊。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如:惜抱軒。台
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種高聳的夯土建築,古代的宮殿多建於台之上。古典園林中的台後來演變成廳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於廳堂之後,在園林中一般用作卧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於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種架空的小樓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兩層,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一種。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築,四面開窗。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桿迴廊,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有時也特指女子的卧房。


有窗檻的小室或長廊 ;以敞朗為特點的建築物;也用作書齋、茶館的字型大小


一般是書房,或者讀書的地方。


水邊建築,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憑藉景而設,除了水邊,有的也設於花間。榭不但多設與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另外,榭在臨水處多設欄,坐凳欄桿,又叫美人靠、吳王靠,相傳是吳越時吳王與美人西施游賞觀景之物,這也是文化了。後來這種美人靠欄桿多經詩詞描述,更增其文化內涵。


有柱,有的還設欄桿。廊之物質功能是使室內更不會受到風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會受陽光之炎熱。但從建築藝術來說,則是增加了空間層次。另外,廊本身如一種似室內又似室外的「灰」空間,比較含蓄,所以園中好多建築都設廊。
廊有好多類型,除了上面的形式外,還有單獨而設的廊,有的繞山,有的緣水,有的穿花叢草地。還有復廊,即中間為牆,牆的兩邊設廊,牆上開設漏窗,人行兩邊,通過漏窗可以看到隔牆之景,這就是園林之空間藝術了。

以下將以頤和園為例,逐一介紹中國古代園林建築類型。
http://www.hu.com/question/32237946

㈣ 北京故宮的資料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 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紫禁城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 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城牆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故宮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布局嚴謹,秩序井然,寸磚
[1]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宮、皇權為核心的帝王文華、皇家文化,或者說是宮廷文化,而代表皇權的莫過於寶璽。 明朝二十四國寶,清朝二十五國寶。
梁海燕裝置藝術 清朝寶璽(11張)清朝25方寶璽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滿文「皇帝之寶」、栴檀香木「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 「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鈐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故宮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經典文化,經典具有權威性、不朽性、傳統性。故宮文化具有獨特性、豐富性、整體性以及象徵性的特點。同時, 她與今天的文化建設是相連的。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
梁海燕裝置藝術 清朝寶璽(14張)說, 經典文化永遠都是其生命的依託、精神的支撐和創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續和賡延的筋絡與血脈。 北京故宮為漢族建築之精華。北京紫禁城(故宮)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故宮建築群中,體現了漢式宮殿建築的以下特點: (1) 故宮建築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華表以確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標竿,取長短相等的兩表,觀測早晚其日影長度相等的兩點,將其連成一線,即為正東正西方向。一般建築立木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開溝奠基。天安門之前,立雕飾石柱為華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築方向,並與主體建築風格協調,成為一種裝飾。 (2) 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為主體,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台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築。 (3) 殿堂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 (4) 屋頂正脊兩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質獸頭裝飾,戧脊上飾有若干陶質蹲獸,歇山式屋頂(中和殿)有寶頂。 (5) 斗拱檐桁額枋表面刻畫不同的圖案和花紋,有動物紋樣如龍鳳獅虎鳥獸蟲魚,植物紋樣如藤蔓葵荷花草葉紋,自然紋樣如山水日月星辰雲氣,幾何紋樣如方形菱形回紋雷紋,文字花紋如福壽喜吉紋,器具花紋如錢紋、元寶紋等,收美觀與防腐雙重功用。其它如懸魚、窗欞、欄桿、壁畫、天文板、藻井、隔斷等裝飾紋樣多種多樣。 (6) 宮殿裝飾色彩,屋頂多用金黃色,立柱門窗牆垣等處多用赤紅色裝飾,檐枋多施青藍碧綠等色,襯以石雕欄板及石階之白玉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㈤ 西安名勝古跡有什摸

西安城牆 在西安市。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為我國中世紀後期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用黃土分層夯築。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4米,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牆頂內、外沿築矮牆(又稱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894個,內沿牆無垛口。城牆外壁四周有馬面98個,上建墩樓,馬面長12米,寬20米,高與城牆齊。城四角各有角樓一座,近南門東側有奎星樓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門有四:東名長樂,西名安定,南名永寧,北名安遠。每門門樓有三重:闕樓、箭樓、正樓。

鼓樓 在西安市西大街北,東與鍾樓對峙。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重修,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通高33米,面闊7間,進深3間,四面設施迴廊,為歇山頂重檐三滴水木構建築,各層檐下均施斗拱,層次更為分明。樓座為長方形,全用青磚砌築,座高7.7米,長52.6米,寬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寬各6米的券門,門洞內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石條,樓建於基座中心。

鍾樓 在西安市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每面寬35.5米,用青磚砌築。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的整體為重檐覆屋四角攢尖頂的木質結構。每層均施斗拱裝飾,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新建巨鍾一口。

西安碑林* 在西安市三學街。原文廟所在地。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為保存唐開成年間(836-840)鐫刻的《十三經》而建立,歷代都有增添,規模逐漸擴大,清初始稱「碑林」。現有7個陳列室、6個游廊和1個碑亭,共展出碑石墓誌1000多塊,自漢迄清,薈萃各代名家手筆。特別唐代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陽冰、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智永、李隆基、史維則等人的手筆刻石,最為珍貴。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跡,如米芾、蔡京、蘇軾、趙孟頫、董其昌、林則徐等也為人們所注意。碑頭、碑側、碑座上浮雕、線雕、減地雕的各種花紋,成為美術工作者借鑒的藍本。碑文內容保存了各種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羅尼經幢,是研究中外關系的重要實物。114石的《開成石經》,兩面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12部經文,共計65萬余字,是一座大型的石質書庫。此外,昭陵六駿浮雕石刻等亦移入碑林。西安碑林外景, 唐道因碑—龍朔三年為德因法師而立,字為歐陽詢兒子歐陽通手筆。

西安事變舊址* 在西安市,包括張學良公館和楊虎城公館止園等建築。張公館在建國路69號(原金家巷1號)。建於1932年,為東西排列三座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外有圍牆。東樓是機要樓,中樓有客廳、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居室(在三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來西安,住在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親到止園,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86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東岳廟 在西安市東門內昌仁里。東岳即指泰山,歷代統治者認為山高有靈,修廟祭祀,因之東岳廟遍及全國。此廟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先後重修。廟院由大殿、後殿、東西兩廡及三門組成,院內有石牌坊一座。大殿建築宏偉,東西牆面滿布大幅彩色壁畫,內容為樓閣仕女,超出了宗教題材范圍,頗具元、明時代氣韻。

廣仁寺 在西安市西北角。原為西北和康藏一帶喇嘛進北京路過陝西時的住宿地,故又稱喇嘛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供奉藏密宗諸佛。有康熙皇帝御書「慈雲西蔭」匾額一塊。寺前有六角攢尖頂御碑亭。寺內排列著大殿、藏經殿、講經堂三座宏偉的殿宇。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五兩日,舉行紀念黃教祖宗喀巴大師成道日燈會,遊人很多。平時西藏僧眾來內地,多去寺內禪禮。

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舊址* 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賢庄。舊址包括七賢庄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三、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安市七賢庄一號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聯絡處」改名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周恩來、朱德、劉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鄧穎超等,都曾先後在這里居住過。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以及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等亦曾在此居住和工作過。1946年9月,辦事處奉命撤回延安。

城隍廟 在西安市西大街路北。建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廟內原有建築,大都不存,僅有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造的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屋頂覆蓋琉璃瓦,前檐隔扇門窗浮雕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雕工極其巧麗。廟內原有明嘉靖年間(1522-1566)鑄造的銅獅一對,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大門外。

清真寺* 在西安市內西北隅化覺巷。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其建築風格採用內地建築範式。坐西面東,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共四進院落,主體建築為前後大殿、省心樓、鳳凰亭、朝陽殿,合稱五鳳朝陽殿。大殿可容千人禮拜。系明代風格,藻井和神龕兩側則採用伊斯蘭教慣用的花草紋作裝飾。最西端為禮拜大殿,七楹,高踞殿台之上,階墀皆用白石,雕琢精緻。另有石牌坊一座,亦系明代建築,寺內有自明以來的各種石碑多通和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題「敕賜禮拜寺」木匾、阿拉伯文「一真」木匾、清末慈禧太後題「派衍天方」匾等20餘塊。

關中書院 在西安市南城門內東側書院門街中段。關中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為陝西最高學府,是當時著名學者馮從吾講學之處。書院建築規模宏大。清康熙三年(1664年),西安知府葉承祧,咸寧(今長安區)知縣黃家鼎督修關中書院,擴充院址,使關中書院曾一度成為督學使署。光緒七年(1881年)曾修葺。光緒三十二年廢書院,改為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為陝西省立師范學校。1963年後,為西安市第五中學所用。現為西安師范學校校址。

寶慶寺塔 在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北側。隋文帝仁壽初年於大興城安仁坊內建寶慶寺,五代初年遷塔於寺內。塔始建於唐太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築成。後寺毀塔存。明清屢經重修。現存寶慶寺磚塔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建。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通高23米。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唐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

大雁塔* 在西安市南4公里慈恩寺內。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寺為唐高宗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住持僧玄奘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修建。初建為磚表土心5層方形。長安年間(701-704),純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7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歷年間(766-779)又改建為10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7層,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面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東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與塔身總高64.1米。塔南面兩側鑲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書者為書法家褚遂良,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於後世的名碑。

小雁塔* 在西安市南約1公里薦福寺內。全稱薦福寺小雁塔。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於景龍年間(707-710),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15級,後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餘13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面長11.83米,通高43米。型體秀麗美觀。

大興善寺 在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於晉泰始至太康年間。隋開皇二年(582年)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興善寺。隋唐時為京師名剎。隋開皇時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後來長安傳授密宗時住此。唐開元四年至八年(716-720)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在這里翻譯出密宗經典500多部,為當時長安城內佛經三大譯場之一。日本僧人也有來此學習的。其後在一行和尚住持時,寺內僧眾對天文、數學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貢獻。子午經緯度的長度就是一行計算出來的。唐時建築早已毀損,僅遺留有唐刻青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鍾鼓樓等,都是明清時的建築物。

大明宮遺址* 在西安市北1公里龍首原上。初建於唐貞觀八年 (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死後改名大明宮。爾後兩次易名,神龍三年(707年)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宮殿區范圍,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共33門,正殿為含元殿。唐末為朱溫所破壞,又經韓建縮小長安城時拆毀,已成廢墟。今遺址內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尚可辨識。1957-1959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四座城門和含元、麟德兩殿遺址。 蓮花紋方磚—邊長31厘米,含元殿出土。

陝西歷史博物館 在西安市南郊小寨東路91號。是我國在「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1987年7月1日主體建築動工,歷時四年,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館。建築融古典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為一體,吸收唐代建築雄渾博大的風格特色,借鑒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徵。

曲江池 在西安市南約5公里之低凹地帶。隋宇文愷設計大興城時,為人工挖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唐代此地宮殿連綿,樓閣起伏,每逢上巳(三月三日)、中元(七月十五)、重陽(九月九日)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都來此游賞,樽壺酒漿,笙歌畫船,宴樂於曲江池上。每當新進士及第,常到這里聚會慶賀,四方居民都來觀賞,唐皇帝也攜帶嬪妃前來取樂。天寶末年「安史之亂」,這里遭到嚴重破壞。現在的曲江池,一片平凹,禾苗青翠,綠茵被野,當年彩霞亭和紫雲樓兩座建築遺址,猶清晰可見。

軹道 在西安市東北灞水西岸的一條大道上。秦時為一亭名,漢高祖元年(前207年),劉邦入關,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在此投降,劉邦遂西入咸陽,結束了秦朝的暴政。

銅人原 在西安市東南10公里。《關中記》:「秦為金人十二,董卓壞以為錢,餘二枚,魏明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銅人原在漢長安城東門外偏南處,是西漢時的墓葬區。成帝曾在這里營造呂陵,因費工太大,經劉向等諫阻中止,今遺址尚存,農民稱八角琉璃井。

灞橋 在西安市東10公里,橫跨在灞水上。又稱霸橋。是歷史上一座富有詩意的古橋。早在春秋初秦穆公時,與東方諸侯爭雄,改滋水為灞水,就修了橋梁。《史記·王翦列傳》載:王翦伐荊,「始皇自送至灞上」。《漢書·高帝紀》漢元年「沛公軍霸上」。灞橋就是長安向東方出入的要道。隋開皇三年(583年),又在秦漢橋南里許修了南橋,後經歷代重修。該橋橋面寬2.5-2.6米,橋洞跨4米,全用青石和砂岩石砌築。全長400多米,是一座多跨石拱橋。唐人送客多到灞橋,折柳贈別,至此黯然,故又名銷魂橋。「灞柳風雪」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白鹿原 在西安市東南約10公里。原上有霸陵(漢文帝墓)、薄太後墓、滕公冢(灌嬰墓)。《三秦記》載:「周平王東遷,有白鹿游於此,以是得名。」因此霸陵又稱霸陵原。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桓溫伐秦,與苻雄戰於此。

終南山 在西安市南40公里。一名中南山,又稱太乙山。是秦嶺西自周至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驪山等峭壁秀麗的山峰。如錦綉的畫屏,屹立在古長安之南,為西安市郊遊覽勝地之一。

南五台 在終南山中段。以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個小台(即五座小峰)而得名。有磴道直登峰頂,南望終南群峰,如翠屏環列。北望秦川,莽莽蒼蒼。最高峰1688米。為我國佛教聖地之一。這里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塔寺溝聖壽寺內有隋建七級方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高33.5米,塔身底層每邊長7.33米,塔剎、相輪為鐵制。另外還有大殿、廊房和1943年秋修建的「印光法師影堂」石塔一座。石塔四方形三層,通高7.8米。大台頂端隋建的圓光寺,雖僅留廢墟,但登臨其上,「一覽眾山小」,別具風趣。

翠華山 終南山一個支峰。漢武帝曾在這里祭過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山間有太乙谷,谷口有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修造的太乙宮遺址,自入山約5公里,便到達名勝集中點的大正峪村。村前怪石林立,盤旋而上,俗稱「十八盤」;村居峰頂,三面翠峰環列,只有西南方較開曠;村旁有太乙池,傳說是唐天寶年間(742-756),山峰崩裂,山水堵塞,匯集成池,池水碧青,面積約7萬平方米。山影倒映池中,令人有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之感。村東南有龍涎窩,瀑布洶涌,村東北有老君庵、金勝堂。村西有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垂凌。村東金華祠、玉案峰等峭壁聳立。

半坡遺址* 在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關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六千年左右。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組成。1953-1957年,經過五次發掘,掘出房屋遺跡45處,圈欄2處,儲藏窖穴200多處,陶窯遺址6處,墓葬250座。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萬件。生產工具主要為石器和骨器。骨器有骨針和魚鉤,陶制的有刮削器和陶銼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以幾何紋最多,兼有動、植物形象。有些陶器還刻劃著筆劃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墓葬都是土壙葬,無葬具。隨葬品多為生活用具和裝飾品。1958年在原遺址上建成半坡博物館。

阿房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帶。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以咸陽宮城規模狹小,驅使70萬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營建朝宮,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續修建。楚項羽入關以後,將宮殿付之一炬。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個大土台基,周長310米,高約10餘米,全用夯土築起,遠望宛如丘陵,當地群眾稱為始皇上天台,村西南還有一個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群眾稱為郿塢嶺。這兩處是阿房宮最顯著的建築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為西漢首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將秦朝的興樂宮重加修飾並改名長樂宮,七年由櫟陽遷都於此,並建成未央宮,惠帝元年(前194年)開始修築長安城牆。太初元年(前104年)又興建了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並在城西修擴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等。各宮之間架設飛閣和地面復道連接,彼此往來,外人不能看見。至此,長安城的規模,歷經九十多年始告齊備。現殘存東、西城牆及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太液池和承露殿等夯土建築遺址。

未央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約8公里、漢長安城西南部西安門里。漢長安城內的主要宮殿之一。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成。由承明、清涼、宣室等40多個宮殿台閣組成。宮內還有魚池、酒池。周長11公里,宏偉壯麗。為西漢及以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至隋初等八個朝代的行政中樞。現在遺留在地面上的有未央宮前殿以及相傳為石渠閣、天祿閣等高台遺址,其中未央宮前殿台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多米,北端最高處10餘米。這里常出土「長樂未央」、「長生無極」等瓦當以及漢空心磚、水道等文物。1980-1983年,清理發掘了未央宮第二號遺址,有正殿,東西長54.7米,南北寬47.8-51.2米;配殿南北長86-87米,東西寬44.5-50米和廂房遺址。出土了陶器、玉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文物。1986-1987年,對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建築材料、陶器、鐵器、銅器和大量刻有文字的骨簽。根據骨簽上的文字內容,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當是西漢時期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轄各地郡國工官的官署。

建章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修建,由36個宮殿組成,周圍10餘公里,號稱千門萬戶。建章宮與未央宮隔衢相望,兩宮之間有飛閣相連。現保存在地面上的有前殿、太液池以及許多高大夯土台基和建築遺跡。

青龍寺遺址 在西安市東南郊2.5公里祭台村。即唐長安城新昌坊的東南隅。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景雲二年(711年)改名青龍寺,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以後寺院被毀。青龍寺是唐長安城內著名的寺院之一。寺內的高僧,如道世、道氤、法朗、釋光儀、曇壁、義操等人,在佛學著述、持咒、修禪觀等方面著稱於佛教史。先後在寺內求法的日本留學僧有空海、圓行、圓仁、圓珍、慧遠、圓載、宗睿等人。是日本真言宗的發源地。1979年開始發掘寺院遺址。1981-1982年在遺址上修建了紀念堂和空海紀念碑。

興慶宮遺址 在西安市和平門外咸寧路北興慶公園。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藩邸時,與其兄弟五人的住宅。開元二年(714年)以隆慶舊宅改建為離宮,因避玄宗諱,稱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又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擴建,謂之南內,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主要建築。當時興慶宮與大明宮、太極宮之間,有夾牆閣道相通,唐玄宗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多在這里。唐末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興慶宮遭受很大破壞。宋代這里已變成了人們游賞憑吊的地方。建國後,曾對花萼相輝樓進行了部分發掘,證明該樓為火所焚。1958年在該遺址范圍內,修起了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闢作公園。沉香亭是興慶宮的主要建築之一,1958年在原址修建復原。

長樂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內。秦時系興樂宮,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重加擴建,改為長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14個宮殿組成,周長10餘公里。漢高祖七年由櫟陽遷都長安居此。自惠帝以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專供太後居住,稱為東宮或東朝,現僅存遺址。

驪山 在臨潼區城南。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勝區之一。因山形似驪馬,故稱驪山。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中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之句,故又稱綉嶺。驪山海拔1256米,山上松柏蒼翠,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青山披金,人稱「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山上有周幽王戲諸侯娛褒姒的烽火台,女媧氏「煉石補天」的老母殿,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殿、煉丹爐,因飛泉瀑布激石成瓮而得名的石瓮寺,還有「西安事變」時在驪山半山腰捉住蔣介石的地方「兵諫亭」等。驪山北麓,溫泉長流不斷,水溫43°C,內含多種礦物質,是「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

華清池 在臨潼區城南驪山西北麓。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即發瘡,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湯。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攜楊貴妃到此過冬,常在此沐浴。

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水溫為43°C,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適宜沐浴療養。1956年按原唐華清宮的名稱進行擴建。1982年3月,在溫泉水源以北,經考古發掘,先後清理出唐代御湯、太子湯、海棠湯(即貴妃池)、蓮花湯等宮廷湯池遺址。1990年9水,在唐代宮廷湯池遺址上,建成一座仿唐建築博物館。蓮花池遺址—又名御湯或九龍湯,為唐玄宗沐浴湯池。貴妃湯遺址—又名海棠湯,為楊貴妃沐浴湯池。

坑儒谷 在臨潼區城西南10公里洪慶村。傳說為秦始皇坑殺儒生之處。《太平寰宇記》:「唐天寶年間玄宗詔為旌儒鄉,立廟,命賈至為碑文。」今唐刻旌儒廟碑已毀,僅存殘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秦始皇陵* 在臨潼區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1974-1978年調查鑽探,陵園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25.4米,外城周長6264米,在東側1500米處,現發現三個兵馬俑坑,坑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0年,在陵西約500米處,發現大量胥役墓坑,每坑二至四人,大都屈肢埋葬。《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蝕,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陵兵馬俑叢葬坑* 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1974年春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坑內一組陶塑藝術作品,仿秦宿衛軍製作。近萬個陶質衛士分別組成步、弩、車、騎四個兵種,手各執弓、箭、弩及青銅戈、矛、戟等實戰兵器,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面向東方,均裝置在地下坑道中。1980年12月,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兩組彩繪銅車馬。每輛車配4匹馬,雕鏤精緻,金碧輝煌。

鴻門 在臨潼區城東約5公里鴻門堡村。在2000年前這里是通往古新豐的大道,由於雨水沖刷,形似鴻溝,在北端出口處,形似門道,故稱鴻門。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在鉅鹿(河北平鄉縣)殲滅了秦的主力軍,率軍入關後,在此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

慶山寺 在臨潼區新豐鎮西南鳳凰原上。創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0)。唐武則天初登帝位,改新豐縣為慶山縣,並建寺修塔。唐會昌五年(845年)寺毀,咸通五年(864年)重修,改名鷲嶺寺。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改名護國寺。宋代以後,寺毀塔崩,唯塔地宮深埋地下。1985年5月於地下6米深處發現,出土了金棺、銀槨、銀首金法杖、鎏金高足杯、虎腿銀熏爐、鳳頭人面銅壺、三彩護法獅子、石刻寶帳、壁畫等120多件精美的佛教文物。

㈥ 想簡單的介紹一下故宮的歷史

故宮即北京故宮。
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2014年,故宮將建修繕技藝傳承基地,部分恢復造辦處功能。[1]
快速導航
全景圖
中文名稱故宮博物院
外文名稱The palace Museum
類 別世界遺產 - 歷史古跡
地 點北京
竣工時間1420年
開放時間08:30 - 17:00 旺季/16:30 淡季
館藏精品清明上河圖
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
目錄
1建築資料
▪ 建築簡介
▪ 地理位置
▪ 布局介紹
2建築歷史
▪ 建造背景
▪ 經歷時間
▪ 現代狀況
▪ 營建原則
▪ 建築造型
▪ 建築評價
▪ 建築意義
▪ 故宮四門
3故宮內廷
▪ 故宮內廷簡介
▪ 乾清宮
▪ 坤寧宮
▪ 交泰殿
▪ 端凝殿
▪ 御花園
4故宮三大殿
▪ 概述
▪ 太和殿
▪ 中和殿
▪ 保和殿
5文物收藏
▪ 概述
▪ 詳細介紹
▪ 開放面積
6大事記
7嬪妃生活區
8周一全天閉館
9造辦處
1建築資料
編輯

建築簡介

圖1:故宮午門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北京故宮美景(20張)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北京故宮為漢族建築之精華。北京紫禁城(故宮)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故宮建築群中,體現了漢式宮殿建築的以下特點:
(1) 故宮建築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華表以確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標竿,取長短相等的兩表,觀測早晚其日影長度相等的兩點,將其連成一線,即為正東正西方向。一般建築立木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開溝奠基。天安門之前,立雕飾石柱為華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築方向,並與主體建築風格協調,成為一種裝飾。
(2) 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為主體,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台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築。
(3) 殿堂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
(4) 屋頂正脊兩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質獸頭裝飾,戧脊上飾有若干陶質蹲獸,歇山式屋頂(中和殿)有寶頂。
(5) 斗拱檐桁額枋表面刻畫不同的圖案和花紋,有動物紋樣如龍,鳳,獅,虎,鳥,獸,蟲,魚,植物紋樣如藤蔓,葵,荷花,草葉紋,自然紋樣如山水日月星辰雲氣,幾何紋樣如方形,菱形回紋雷紋,文字花紋如福,壽,喜,吉紋。器具花紋如錢紋、元寶紋等,收美觀與防腐雙重功用。其它如懸魚、窗欞、欄桿、壁畫、天文板、藻井、隔斷等裝飾紋樣多種多樣。
(6)宮殿裝飾色彩,屋頂多用金黃色,立柱門窗牆垣等處多用赤紅色裝飾,檐枋多施青藍碧綠等色,襯以石雕欄板及石階之白玉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㈦ 哪些名人在秦淮住過

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直有著動人的傳說,其中以秦淮八艷最為流傳,一代佳人,或悲或痴,才女烈女,歷史悠悠,留待後人評說。

秦淮八艷
董小宛

董小宛是金陵人氏,才色為秦淮歌妓之冠。"天姿巧彗,容貌娟妍"。她尤其愛李白,並自比李白。她所作詩畫甚多,無錫市博物館里至今還藏有她十五歲時作的一幅《彩蝶圖》。她與冒辟疆的愛情,因冒辟疆的一篇長達萬言緬懷她的文章《影梅庵憶語》,而使他們成為秦淮青樓里最讓人稱道的才子與佳人結合的艷情故事。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才子與佳人結合的故事,與蒲松齡的《聊齋》中的一些故事,有些大同小異。冒辟疆是個出類拔萃的風流才子,但他卻很貧困。他愛上董小宛後,還是由錢謙益為董小宛出了三千金的贖身費,才得以讓他們成了百年之好。

南明朝覆亡後,冒辟疆沒有象錢謙益、吳梅村、龔定山等人投降清朝,而是離開南京,向外出逃。冒、董二人逃到鹽城後,冒辟疆不幸得了重病。董小宛伺候左右,精心照顧,才使得冒辟疆大難不死。但董小宛卻由於積勞過度,染上了重病。在逃到江蘇如皋後,不多日,一代名妓,就這樣斷送於亂世之中, 時年僅27歲。

卞玉京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是吳梅村為吳三桂寫下的詩句。吳梅村是明清兩代大詩人,與當時的錢謙益齊名。南京有個著名的風景點——雞鳴寺,吳梅村曾住在那裡。吳梅村與秦淮名妓卞玉京的愛情,是一個委婉傷感的故事,它幾乎影響了吳梅村後來的整個生活。尤其在吳梅村的晚年,吳梅村寫了許多詩,來對這段愛情追悔。

顧媚

"水是眼波橫",自稱橫波夫人的顧媚,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又受到隆重禮葬。她作為尚書夫人曾得到大清帝國的"一品封典"。死後,京城王公貴族文人學士無不前去憑吊。許多地方尤其江南一帶的文人學士,都設堂弔祭。但在她身上最富於浪漫傳奇的一段經歷,還是與《板橋雜記》的作者余懷結下的一段愛情故事。

明清交替時期,是秦淮歌妓名聲最盛的時期。秦淮歌妓與其它地方的歌妓有些不同。秦淮歌妓才色俱佳,是江南士大夫文化的產物。顧眉在死後多年,清朝大學士大詩人袁枚仍然對她稱贊不已。而袁枚所住的南京隨園,據考證,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就是依照隨園而寫的。無奈,它被太平天國連同袁枚的三十多萬藏書一把火燒掉了。

柳如是

記得野史中記如是最早出身於盛澤的歸家院,她本姓楊,名愛,柳則是「寓姓」。最早見於記載和她關系親密的膩客是復社黨魁的張西銘(傅)。這是很重要的線索,說明在她開始進入社會之際就和晚明的政治圈子發生了關系。接下去又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如是儒生打扮,到松江去拜訪陳卧子,遞上名片自稱「女弟」,她是想下嫁給陳子龍的。這一段因緣又沒有成就。「野史」說什麼陳子龍「性嚴峻不易近」,看來並不是真正的原因。
李香君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大名妓,她在南明覆滅中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悲劇人物。從李香君身上,可以看到南明悲劇的一個縮影。李香君自幼跟人習得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無一不精通,她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游士追慕。侯方域本是河南人,因慕名江南的文化,便來到金陵求職。侯方域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是"復社"名流。他在秦淮河畔結識了冒辟疆、陳貞慧、方以智,人稱四公子。他們整日聚在秦淮樓館,說詩論詞,狎妓玩樂。吳敬梓曾經記述自己在秦淮歌樓里放盪的生活情形,"邇來憤激恣豪侈,千金一擲買醉回。老伶小蠻共卧起,放達不羈如痴憨。"從中也可以想像,四公子當時在秦淮歌樓里顛痴狂笑之姿了。

馬湘蘭

杏花屋角響春鳩,瀋水香殘懶下樓。剪得石榴新樣子,不教人見玉雙鉤。

這首詩是當時一陸姓的詩人譏笑馬湘蘭新做了一件裙子,把兩只腳遮住不讓人看見。馬湘蘭在秦淮八艷中,不僅以她的詩文戲曲繪畫見長而為人稱贊,她還以一雙大腳在秦淮歌妓中聞名四方。

馬湘蘭雖身為歌女,卻從不接待俗人粗客。她本人在書畫和戲劇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在現代《辭海》里,收錄有馬湘蘭條目。她曾和江南才子王登雅有過一段戀情,並且一直愛著他。在王登雅七十大壽時,她特地集資買了一條大船,率領秦淮百妓乘船去蘇州王府為王登雅賀壽。船行所到之處,一時成為壯觀,沿岸人爭看秦淮歌妓的美貌。在她五十歲時,姿色仍然不褪,還曾受到一少年人的追求,並且要求娶她為妻,馬湘蘭卻回答說:那有年過半百的青樓女子,還拿起畚箕掃帚做人家新媳婦的。馬湘蘭的這句話,一時成為美談。

馬湘蘭死後葬在秦淮河畔白鷺洲公園里碧峰寺下,她雖是一個歌妓,但在秦淮文化里仍至中國文化里,都佔有一席地位。

寇白門

寇白門十八歲時,從青樓里走出來,嫁給了南明小朝廷顯赫功臣朱國弼,當時的迎親場面,是明代以來南京最大的一次隆重婚禮。按當時規矩,妓女從良婚嫁,都必須在夜間悄悄舉行,朱國弼卻不顧禮規,用重彩八抬大轎將寇白門濃妝重彩抬上大轎,五千名手執雙"喜"燈籠的士兵,從南京武定橋一直肅立至內橋朱府家門前。一路吹吹打打,嗩吶震天,禮炮驚空。一個青樓歌女的婚禮竟超過了豪門女子。這讓寇白門感動了一生。所以後來,當南明小朝廷失敗後,朱國弼被囚到北京,朱國弼為了活命,打算把家裡所有的歌姬婢女全賣掉來贖他的性命時,寇白門盡管痛心朱國弼的薄情寡義,在和朱國弼決斷後,仍然為朱國弼籌措了兩萬兩黃金,為朱國弼贖了身。

自此,寇白門又回到了秦淮歌樓里,日日醉生夢死與文人墨客往來酒酣詩熱,後不幸卧病。當時有個文人叫韓生,他和寇白門曾產生過一段感情,但在寇白門生病期間,有天夜裡,寇白門懇求他在她身旁睡一夜時,韓生卻不念舊情,推開寇白門的手,棄她而去,並在隔壁房間里與她的一個婢女調笑。寇白門聽後,不勝悲憤,至此病癒急,不幾日,一代俠義艷情的青樓女子就這樣凄楚地撒手人間歸仙了。

陳圓圓

陳圓圓在秦淮八艷中,淪為與貂嬋、西施一樣在歷史關鍵時刻在重大事件中扮演了一個"禍水"的角色。她不僅讓吳三桂沖天一怒引清兵入關,把若大的大漢江山送給了滿人,並且也使吳山桂死後背上了一個大漢奸的罪名,她同時也讓號稱有百萬大軍的李自成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一個歌妓,在歷史風雲巨變的時候,給歷史英雄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陳圓圓的故事沉澱在秦淮河水裡有如歷史的渣滓一樣,在歷史逐漸遠去時她身上開始閃現出一些光亮來。清人陸次雲在《虞初新志》里描寫她時稱,"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也正是由於這一點,她給漢人仍至中國帶來了一場災難。而且這場災難一直延伸了幾百年。清朝的閉關自守、八國聯軍的進入、火燒圓明園、南京條約的簽訂等等,都是這場災難的延續。

㈧ 李清照作品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
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
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
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
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歹帶〕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
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㈨ 古代宮殿名稱

古代宮殿名稱:

1、朝陽宮:鳳凰古城風景區的一個景點,位於湖南省湘西鳳凰古城北西側的西門坡,現為湖南省級歷史文物。原名陳家祠堂,專用於每年族屬祭祖聚會議事之地,內有正殿、廊房、戲樓等建築,結構緊湊,設計精巧,風韻獨特。於民國4年(1915年)由鄉紳陳炳、陳開藩等發動族人捐資興建。民國12年。

2、未央宮: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建於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蕭何監造,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 ,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

3、景仁宮:明清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4、承乾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5、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宮殿,位於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始建於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居於此宮、漢高祖之後為太後居所,惠帝以後的漢帝居未央宮。

6、太極殿:我國古代著名的宮殿名稱。自三國時期,魏明帝始建太極殿後,直至唐朝歷代皇宮正殿(類似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皆為太極殿,之後北宋西京洛陽的大內正殿亦為太極殿,清代北京紫禁城亦有太極殿。

7、英華殿:始建於明代的中國宮殿建築,位於北京紫禁城內廷外西路西北,初曰隆禧殿,隆慶元年(1567年)更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華殿是明清兩代皇太後及太妃、太嬪禮佛之地。

(9)承明藝術館在哪裡擴展閱讀:

宮殿為皇帝居住之所,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級、最豪華的一種類型。根據考古發現,早在商代時期,就出現了宮殿。秦漢以來,宮殿規模更為宏大,如秦始皇的阿房宮,漢武帝的未央、長樂、建章諸宮,唐代的大明宮。

唐長安宮殿是歷史上最宏偉的宮殿,根據遺址作出的大明宮含元殿和麟德殿復原充分體現了當時宮殿藝術的成就。現存宮殿還有北京明清紫禁城(故宮)和沈陽故宮(明末清初)兩座,以紫禁城最大也最完整。

宮城內包括禮儀行政部分和皇帝居住部分,稱前朝後寢或外朝內廷;此外,還有倉庫和生活服務設施。宮殿常是國中最宏大、最豪華的建築群,以建築藝術手段烘托出皇權至高無上的威勢。

從原始社會到西周,宮殿的萌芽經歷了一個合首領居住、聚會、祭祀多功能為一體的混沌未分的階段,發展為與祭祀功能分化,只用於君王後妃朝會與居住。在宮內,宮殿常依託城市而存在,以中軸對稱規整謹嚴的城市格局,突出宮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㈩ 北京的故宮介紹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2011年國慶期間,故宮8萬人限流措施一度「失守」,對此,故宮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故宮將考慮推行分時段限流,日限8萬人不變。

中文名稱: 北京故宮博物院
外文名稱: The Imperial Palace或the Palace Museum, the Forbidden City
類別: 藝術類博物館
地點: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竣工時間: 1420年
開放時間: :旺季8:30-16:10; 淡季8:30-15:40
館藏精品: 清明上河圖,金甌永固杯,平復帖
門票價格: 旺季60元,淡季40元
景點等級: AAAAA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與泰山、長城並列為中華民族的三大象徵性景觀。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 北京故宮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是世界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自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於是於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 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間,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築群。
故宮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城牆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故宮總體布局為中軸對稱,布局嚴謹,秩序井然,寸磚 [1]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委員會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宮、皇權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說是宮廷文化,而代表皇權的莫過於寶璽。 明朝二十四國寶,清朝二十五國寶。

梁海燕裝置藝術 清朝寶璽(11張)
清朝25方寶璽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滿文「皇帝之寶」、栴檀香木「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 「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鈐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故宮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經典文化,經典具有權威性、不朽性、傳統性。故宮文化具有獨特性、豐富性、整體性以及象徵性的特點。同時,她與今天的文化建設是相連的。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

梁海燕裝置藝術 清朝寶璽(14張)說,經典文化永遠都是其生命的依託、精神的支撐和創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續和賡延的筋絡與血脈。
北京故宮為漢族建築之精華。北京紫禁城(故宮)為明代修建,清承明制,有所增益。故宮建築群中,體現了漢式宮殿建築的以下特點:
(1) 故宮建築取坐北朝南的方向,施工前,立華表以確定方位。表是直立的標竿,取長短相等的兩表,觀測早晚其日影長度相等的兩點,將其連成一線,即為正東正西方向。一般建築立木為表,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開溝奠基。天安門之前,立雕飾石柱為華表,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築方向,並與主體建築風格協調,成為一種裝飾。
(2) 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為主體,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台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 屋頂正脊獸頭築。
(3) 殿堂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
(4) 屋頂正脊兩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質獸頭裝飾,戧脊上飾有若干陶質蹲獸,歇山式屋頂(中和殿)有寶頂。
(5) 斗拱檐桁額枋表面刻畫不同的圖案和花紋,有動物紋樣如龍鳳獅虎鳥獸蟲魚,植物紋樣如藤蔓葵荷花草葉紋,自然紋樣如山水日月星辰雲氣,幾何紋樣如方形菱形回紋雷紋,文字花紋如福壽喜吉紋,器具花紋如錢紋、

故宮DVD(5張)元寶紋等,收美觀與防腐雙重功用。其它如懸魚、窗欞、欄桿、壁畫、天文板、藻井、隔斷等裝飾紋樣多種多樣。
(6) 宮殿裝飾色彩,屋頂多用金黃色,立柱門窗牆垣等處多用赤紅色裝飾,檐枋多施青藍碧 太和殿外的日晷綠等色,襯以石雕欄板及石階之白玉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閱讀全文

與承明藝術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