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_作文300字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_作文3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成千上萬的漢字中,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漢字:最上面是田,就好像一個窗戶;下面有一個心,彷佛是一顆心。這樣就組成了我最喜歡的漢字——思。
思,代表著思念。如陶淵明筆下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尤金筆下的一個沒有祖國的人,就好像一個沒家的孩子,永遠都是孤獨的。思,從來都是不需要原因的,只要聽從內心的思念。世間的一切都不能沒有它,它是世上最珍貴而又最平易近人的字。任何生命都能擁有它,用它溫暖心田。
有一次,我從小溪里抓來一隻小魚。我特意買了工具,讓它住得舒舒服服。但是那條魚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凝視著窗外,時間長了,魚兒連魚食都不吃了,不斷地繞著魚缸打轉,就在這時,我彷彿明白了什麼,抱起裝小魚的水杯就往溪邊跑。功夫不負有心人,小魚歡快地在小溪里游著,向我搖了搖尾巴,好像在說謝謝。
我最喜歡的一個字,就是思。這是一聲多麼動聽的呢喃,讓人喜歡,讓人徹悟。世間有愛才芬芳,文字被賦予了思才靈動。它,是陪伴拾荒者寒冬入夢的火花。
中國的漢字可真多呀,可是總有一個是我最喜歡的字,他的千萬挑一,那就是男。之所以我說的這么利索,就因為,我是男生,正如你說的,男人有魅力,哈哈,我就是一個有魅力的男孩。
在說說男人的甲骨文,先是一個田,旁邊有一個農具「犁」,意思是說,男人耕田,種菜,養家,要頂天立地。現在男的意思也是要頂天立地,養家,但意思的來歷就不同了,因為田的諧音是天,下面是力,就是力又是地,還要頂著天。
並且,男人就是大方,不像女生很小氣。我也一樣很大方,寬容,就像宰相,宰相都是男的,宰相肚子能稱船,就是很大都,引得所有男生都很大方。並且,男人不怕困難,勇敢,讓人去面對,而不會做縮頭烏龜,動不動就想要逃避。正如你所說的,男人不把困難就是專門防止諧音難。
但如果說到男明星,他們都有魅力,這在很多男生身上發出。帥一點,讓人帥一點!
如果說,世界所有的人都就宰相一樣很大都,像男生一樣很大方,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困難。
漢字的數量有很多,我在不計其數的漢字中,最喜歡「火」字,我喜歡這個字可是有原因的。
「火」這個字的結構不是上下,也不是左右,而是一個獨體象形字。我從書本上了解了一些有關於「火」的故事:《天上偷來的火種》,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在本學期我們學過希臘神話故事《天上偷來的火種》,學完後,我覺得火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現在生火在如此美麗的世界中,處處與火息息相關,與古代人的生活相比,他們想生起火都很難,還要鑽木取火呢。人類創造了以前極為珍貴的火葯,做炮,開山、挖礦都需要火葯。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生活在有火的世界中是多麼的幸福的呀!
我小時候也並不怎麼了解火,曾經我為了了解火,還自己點燃火柴,去欣賞那美麗的火焰,差點燒到手指。我從那時沒過多久便知道了火是一些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
火是剛強的象徵,是威武勇敢的象徵。我之所以喜歡「火「這個字,是因為火是人類歷史的開端,是人類文明的原點,是人類科技進步的助推劑!
在中國成千上萬個漢字里,我最喜歡的一個就要數「紅」字了。
是紅的,紅得那樣耀眼。它每天放射出一縷縷,為地球上的生物帶來絲絲,讓大家都暖洋洋的。小們在這的底下嬉戲著,沐浴著,創造著的一片天下,快活極了。哦,紅是溫暖的!
血液是紅的,紅得那樣堅定。它通過血脈注入心臟,再經過心臟的壓縮,奔向身體的各條血管,每天它都要這樣來迴流動無數次。我想它這樣做必定是相當勞累的,但它不停止、不休息,始終如一地淌著、淌著 …… 哦,紅是不屈不饒的!
五星紅旗是紅的,紅得那樣令人敬仰。奧運賽場上,雄偉的《義勇軍進行曲》經常伴著它的紅高高飄揚在蔚藍的。據說,最早的一面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這個戰士們的結晶,經由幾代人的傳承成為共和國的。哦,紅是庄嚴神聖的!
啊,我喜歡中國千千萬萬個漢字,但我更喜歡這個溫暖、不屈不饒、庄嚴神聖的「紅」字!
中國含字博大精深,在眾多的漢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愛這個字。因為這個字富有詩意,所以我們都很喜歡它。這小小的漢字雖然平凡,但在我身上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因為我從小體弱多病,更受不起這寒風凜冽,我得了重感冒,還落下了好幾節課,同學們到我家來幫我補課,還來陪我玩,讓我不再寂寞。我生病了,媽媽可忙開了,她專門請了假來陪我,給我削蘋果,讓我吃葯打針,這種滋味可不好受了,但在他們的行為里,我看到了關愛,我看到了關心。我的病漸漸的好了。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一跤可不要緊,要緊的是我把一條腿給摔骨折了,醫生說我一個月不能走路了。但我還堅持去上課,同學們知道我腿傷了,幫我交作業,幫我掃地,當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同學們甚至在她們的課余時間來給我講課。有時我腳發炎了,她們還帶我去醫院,真讓我很感動。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歌唱的沒錯,我們只要獻出一點愛,每個人都會收獲意外,收獲感動!
我們中國的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有人說,漢字堪稱中國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個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記載著我們民族的物質和精神的歷史,她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審美性格的精靈,不是僵硬的無生命符號。漢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氣味。
你瞧!這個「家」字的結構是不是很獨特?最下面的一撇,豎鉤,一撇,一撇,再在豎鉤右邊一撇、一捺,不就組成了一個「樹根」嗎?假如把一個家庭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麼這個「樹根」不就是媽媽嗎?在這個家庭中,是媽媽在源源不斷地給我和爸爸灌輸著「營養」。「家」字最上面的一點加一個寶蓋頭不就是組成了一個碩大的「樹冠」嗎?這個「樹冠」的簡稱就是爸爸。爸爸就像一顆大樹繁茂的樹冠一樣,為我們遮擋風雨,保護著我和媽媽。「家」字中間的一橫,也就是稚嫩的我了,位居最重要的中心地帶。我就像長在樹幹上的一段小小的枝幹,十分嬌弱,似乎一被風吹就斷掉。所以爸爸媽媽才對我百般呵護,視我為掌上明珠。
所以我才非常喜歡這個「家」子,你們喜歡什麼字呢?
你們知道嗎?媽媽和爸爸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美麗、漂亮而又優雅的女孩。
我最喜歡的一個字就在這個願望里。你們應該會問,是雅字嗎?對,就是雅字。因為我叫陳雅芸。
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叫陳雅芸嗎?因為我爸爸姓陳,又希望我能變的像白雲一樣優雅,所以就叫我陳雅芸。
我為什麼喜歡這個雅字嗎?因為這有一個來源。
當我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看了一張她小時候的照片,當我看到的第一眼時,就覺得媽媽很漂亮、很可愛,走起路來,很優雅。
媽媽又給我看了一張我小時候的照片,感覺當時的我和媽媽小時候是一樣的漂亮、一樣的可愛,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看一個電影明星一樣,特別的優美,和天上的白雲一樣,搖搖擺擺。
老爸、老媽和老師都希望我可以和我的名字一樣優雅動人。
你們現在知道,我最最最喜歡的一個字是什麼了吧?它就是雅字,這個字能讓我變得很優雅,很優雅。
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漢字吧?我也有。我最喜歡的那個字是「愛」字,因為愛是無私的,是溫暖的,是無窮的。
一天,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了一對衣衫襤褸的父女。這時,旁邊飄來了一陣美味的糖葫蘆的香味。只聽那個小女孩說:「爸爸,我要吃糖葫蘆!」「對不起,孩子,爸爸現在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給你買糖葫蘆了,等爸爸攢夠了錢,你想吃多少,爸爸就給你買多少,好嗎?」父親滿懷歉意地低聲說道。「不嘛,不嘛,我現在就要吃!」小女孩不依不饒地叫著。此時的父親露出了窘迫的神情。
沉思片刻後,他終於下定決心,在口袋裡七找八找,過了好一會,才掏出了一張皺巴巴的紙幣,買了一串糖葫蘆,然後小心翼翼地揭開外麵包著的一層紙,將它遞給小女孩。女孩心花怒放,將糖葫蘆舉到鼻子下使勁聞了聞。突然女孩兩腳踮起,舉起糖葫蘆說:「爸爸,你先吃一口!」「我不愛吃甜的東西,你吃吧。」爸爸說道。「你不吃,我也不吃了。」小女孩生氣地說道。父親拗不過她,咬了一小口含在嘴裡,細細地品味著,小女孩則心滿意足地吃了起來。
目睹了這一幕,我想起了一個字:「愛」!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中華漢字的數量像夜空中的繁星數也數不清。如果讓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漢字,你會選哪一個?似乎很難作出選擇,如果你問到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愛字。」
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還是嚴格的要求……。
在生活中,我們將看到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面,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
父母給我們的愛如明媚的春光,化開我們心頭的堅冰,似縷縷春風,打開我們的心扉。讓我們的內心,因此春意盎然溫暖從容。
還有那一天夜晚的事,我依稀記得。在那天我生了一場大病非常嚴重,咳嗽的時候喉嚨「吱吱」響,像一隻小狗在叫。沒過多久,就高燒不退。這可把你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母親拿了冰袋,放在我的額頭上,希望我快點好起來;父親則端來了熱水,進行物理降溫。可是溫度降下來一點又竄上去,你們只好把我送到了醫院忙這忙那,卻沒喊一聲累。
「愛」就像一朵美麗多姿的鮮花,一朵一朵把我的童年和生活點綴得更加美好。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
漢字是凝聚著祖先智慧的象形文字,而且它還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漢字數不勝數、千變萬化,宛如天空中的點點繁星。在那麼多的漢字里,如果問我最喜歡哪一個漢字,那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竹子」的「竹」。至於為什麼,就待我娓娓道來吧!
竹是一種植物,它又細又長,是熊貓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竹子也經常被人們加工,做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並且它的韌性很強,可以做腳手架、傢具等。竹子的英文名叫bamboo,跟我名字的讀音有點像,所以同學們也喜歡叫我「竹子」。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節目:一個人在野外求生,來到了一片全是水的地方,還有鱷魚等危險生物,而天馬上就要黑了,他便砍了幾棵竹子架在樹上,讓我感覺到竹子的用途也是很多的。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清朝詩人鄭燮寫的《竹石》。這首詩稱贊了竹子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讓我學到了不少。
「竹」這個字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字,它讓我懂得了做事要堅持不懈、堅韌不拔,讓我有了一個要像竹子的精神學習的目標。
中國的漢字成千上萬,在這數不勝數的漢字里,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字是福。
瞧福,我們可以把它拆分,左邊的那部分是衤,是不是很像一件衣服。再看右邊的部分畐,可以理解為一口田,有田就意味著有食物,如果你衣食無憂了,難道還不感到很幸福嗎?
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會在門上貼個福字,寓意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安康。有人還會故意把福倒過來貼,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看見這個福字,心裡就湧起一股暖流。是啊,生活在這個年代,每個人都能上得起學,能夠閱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在家中還能看許多的電視節目,現在住的房子也都是高樓大廈……這就是幸福。
在家裡,我們會受到長輩們的百般疼愛。爸爸媽媽幸苦地把我們從話都說不好的小屁孩拉扯一名懂事的少年,爸爸賺錢供我們讀書,養活一家人;媽媽則任勞任怨地給我們做全職保姆,每天要做一大堆家務,給我們做飯,做飯時還能百變花樣。爸爸媽媽為我們營造一個美好溫馨的家庭,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這是另一種福。
它讓人看了就溫暖,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漢字——福。
漢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像一個個活波可愛的小精靈,在書籍、電腦,等等,的地方譜出了一曲曲同聽的漢字之歌。
從小,我就與漢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繪書上,漢字向我招手,在《一千零一夜》中,漢字拉著我的手,為我訴說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在《十萬個為什麼》上,漢字告訴我世界如此的奇妙,也認我知道了世界的奇妙,開擴我的眼界。
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的字是哪一個?我便會情不自禁的回答「我喜歡愛字。因為,從我一出世以後,我就被愛包圍著,這濃濃的愛中包含著爺爺奶奶的愛,老師對我的關愛,爸爸媽媽的疼愛,才讓我幸福快樂的成長著。」
」在說文解字當中繁體的「愛」是由「爪」「禿寶蓋」「心」「友」四部分組成的,這個字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愛表示了人與人之間感人的故事,表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我們生活中,處處缺少不了愛,有了愛,我們才會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有了愛,世界才會和平,有了愛,在汶川地震以候,我們每人獻出了自己一點點愛心,拯救了一個個的生命。
愛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享受愛的同時,應該去回報愛,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園。
中國的漢子有上萬種,而我最喜歡的一個漢子,就是「友」。
「友」這個字有著友情,友愛,親近的意思,但它還包含了一股濃濃的友誼之情。
在三年級的一天我與楊帆成為了好朋友。雖然我們總有些不愉快的事發生,但我們也會解決矛盾。又一次,我由於不把自己的東西給同學而被同學欺負,當你跑過來把他們隔開,並對他們說:「放開我的朋友!」和自己卻被他們打了而受了傷。我看到這些,心裡的感激之情油然而升。
還有一次,我和你因為一隻筆的事,而吵架了。最後你拿了這只筆。回到家我痛哭起來。等到第二天,我本來想與你絕交時。你卻拿出一支嶄新的筆說:「對不起,那天是我不對,請你原諒。」頓時我感到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我低下頭說;「不用了,我也不對。」但他還是讓我收下了這個不好意思的「禮物」。我心裡十分慚愧。感到自己不如楊帆,自己的小心眼在楊帆的寬容面前是多麼的渺小,我感到友誼是十分偉大的。
從這兩件事里,我感受到了友誼的偉大,也感受到了寬容。友誼是無處不在的,就像一把燦爛的火焰之花,是一把能斬斷困難的利劍。
有一句話說:「人自識字聰明始。」是啊,約摸算來,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二、三千漢字了。在這么多的漢字中,我對「非」這個漢字有著特殊的感情。為什麼會這樣呢?那還得從一節數學課說起。
那時一節數學王國課。我做完眼保健操,就看見黑板上寫著幾道題目:5 5 5 5 5=10 5 5……王老師叫我們先算一下,等一會兒再交流。一說完,我們就匆匆忙忙地寫了起來。這些題目真不簡單,我費了好長時間才做完。開始交流了,王老師看見陳川民胸有成竹地舉起了手,就說:「陳川民,你來說說看。」陳川民站起來說:「算式是(5——5)×5+5+5=10。」王老師點了點頭,說:「還有其他的答案嗎?」我猶豫了一下,慢慢地舉起了手,王老師說:「熊鳴非,你來說。」我站起來說:「我的答案是5×5——5——5——5=10。」 王老師微微地一笑,誇我說:「怪不得你的名字裡面有一個『非』字,你的思維能力真是非凡啊!」聽了老師的誇獎,我高興極了,心想:「啊,原來我名字里的這個『非』字還有這個意思呀!」
從此,我就特別喜歡這個象徵著非凡的「非」字,它激勵著我不斷地前進。
中國的漢子又千千萬萬個,問你選那一個,似乎很難選,我就從我的名字下手,我選了「瑜」字。
「王」的意思是統治者,表示跟王者有關。我有這個名字9年了還不知道他的意思!「瑜」的意思是瑕不掩瑜,「瑜」有我喜歡的瑜玉表示(美玉)希望我以後能像這個詞語一樣美麗,瑜珉表示(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偽、優劣)、我是不喜歡的一個詞語,瑜珥表示(女子耳上的裝飾品)、瑜佩表示(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我喜歡我的「瑜「字,希望未來的我有一顆瑕不掩瑜的心;我喜歡我的「瑜」字,希望我的未來像美玉一樣美麗;我喜歡我的「瑜」字,希望大家的手上都帶上美麗漂亮的玉佩,我喜歡我的「瑜」字,希望天下的人都有一張美麗的臉,大家守望相助;我喜歡我的「瑜」字,希望世界因有了「瑜」而更加和諧可愛。
❷ 求蔡琰《胡笳十八拍》全文今譯及賞析
蔡琰《胡笳十八拍》賞析
我生之初尚無為①,我生之後漢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亂離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煙塵蔽野兮胡虜盛⑥,志意乖兮節義虧⑦。對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⑨,心憤怨兮無人知。
【注釋】①無為:無事,指社會安定。 ②漢祚衰:漢朝的國運衰落,指桓帝靈帝時的宦官專權,宦官外戚之爭等。祚(Zuò作),福,引申為運命。《詩經·兔愛》:「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災禍)」,這里是化用其句。 ③亂離:指從張讓董卓之亂開始的漢朝政權崩潰、軍閥混戰,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離等事。可與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憤詩》互相參看。 ④尋:延續、接連不斷。 ⑤卒:同猝,倉促、慌亂。以上二句是說,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極其危險,百姓逃難,慌亂悲傷。 ⑥胡虜: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與自己的意志相違背。乖,違背。節義虧: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虜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風俗習慣。 ⑨一會:一翻、一段。一拍:猶言一會。這句是說,一段琴曲正好是相應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來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①,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②,疾風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為驕奢④。兩拍張弦兮弦欲絕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釋】①戎羯:當時游牧於西北邊地的少數民族名,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將:挾持。以上二句是說,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遠遠地帶到了天邊。 ②遐:遙遠。 ③虺(huǐ 灰)蛇:一種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驕奢:驕傲蠻橫。以上二句是說,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爭能。 ⑤張弦:上弦,這里即指彈奏。
越漢國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②,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從夜達明④,胡風浩浩兮暗塞營⑤。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注釋】①越:這里指離開。 ②骨肉震驚:指對異族的衣飾感到厭惡可怕。 ③羯膻:指帶有膻氣的羊肉羊奶之類。揭(jié節),羊之閹者。枉遏:委屈,不順。以上二句是說,面對異族的服裝,內心感到厭惡;面對異族的食物,也感到與自己的習性相違。 ④鞞鼓:古代軍中所敲的一種小鼓。 ⑤暗:迷漫、籠罩。塞營:邊塞上的營壘,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①。天災國亂兮人無主②,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釋】①稟氣含生:泛指人類,古人認為人都是稟天地之氣而生。《論衡·骨相篇》:「稟氣於天,立形於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無主:無聊賴,無依靠。 ③涉歷:經歷。這句是說,追想自己的經歷,那是多麼艱難啊。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①,雁北歸兮為得漢音②。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③。攢眉向月兮撫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彌深⑤。
【注釋】①邊心:邊人懷鄉之心。 ②漢音:來自漢朝(故國家鄉)的音訊。 ③愔愔(yīn音):靜默深沉的樣子。以上四句是說,看到雁往南飛,就想拜託雁行把自己的懷鄉之情帶給故鄉;看到雁行南來,就想得到故鄉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難以追尋,空使自己傷心腸斷。 ④攢眉:皺眉。 ⑤泠泠(líng伶):凄涼而清脆的聲音。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①。夜聞隴水兮聲嗚咽②,朝見長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難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注釋】①酪(là0烙):乳類製品。 ②隴水:隴山上下來的流水。北朝樂府《隴頭歌辭》有雲:「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這里是化用其句。隴山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遠的樣子。以上二句是說,夜間聽著汩汩的隴水,猶如嗚咽;白天望著迤邐的長城,歸路遙遠。 ④往日行李:指當初被掠來時沿途經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②,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④,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⑤。
【注釋】①邊聲:通常指邊境上的戰馬與號角之聲,也包括邊野上的風聲。 ②烽戍:烽火台與戍卒的營壘。 ③俗賤句:《史記·匈奴列傳》:「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氈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按:歷史上歷來輕視少數民族,有不少帶有侮辱性的不實的記載,我們應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記·匈奴列傳》:「逐水草遷徒,無城郭常處耕桑之業。」逐,隨著。葺壘,搭帳篷,修營壘。 ⑤流恨:指抒發怨恨之情。惡居於此:為何讓我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惡(wū嗚):為何。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①?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②?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負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注釋】①為:同謂。 ②何事:為何。 ③負:虧欠,對不起。殊匹:不同類。 ④殛(jī急):誅殺。這里是懲罰的意思。越:流離、流落。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①,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②。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注釋】①倏(shù豎)忽:一閃即逝的樣子。白駒過隙:《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白駒指日光。隙,指牆縫。這句的意思是極言人生之短暫。 ②上無緣:無法得上。緣,因,辦法。
城頭烽火不曾滅①,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②,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注釋】①城:指長城。 ②塞門:邊塞上的城關,這里指長城的關口。郭沫若認為「塞門」可能本來作「塞闕」,以合本詩句句押韻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歸桑梓②,死當埋骨兮長已矣③。日居月諸兮在戎壘④,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⑤,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⑥。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⑦。
【注釋】①捐身:指自殺。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鄉里家園。《詩經·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後用以稱鄉里家園。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這樣地苟且求活,是希望著有個返回故鄉之日。 ③死當埋骨句:這句是「翼歸桑梓」句的陪襯,「翼歸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諸:《詩經·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朱熹集傳曰:「日居月諸,呼而訴之也。」猶言日啊月啊!這里稍變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壘:猶言胡營。 ⑤鞠育:養育。《詩經·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毛傳:「鞠,養」;鄭箋:「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憐,憐憫。邊鄙:泛指邊遠之地。鄙,邊邑。以上二句是說,我不顧羞恥地撫養我這兩個孩子,我可憐他們生長在這遙遠的邊地。 ⑦心髓:即指心臟。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①,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③。忽遇漢使兮稱近詔④,遺千金兮贖妾身⑤。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⑥,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注釋】①應律:古代把黃鍾、太簇、姑洗。邰蓿莰賓、夷則、無射六個定音管稱作陽律,把林鍾、南呂、應鍾、大呂、夾鍾、中呂六個定音管稱作陰呂,合稱為十二律。古人又總愛神秘化地把音律和歲時節氣聯系起來,說什麼十二律和一年十二個月的節候相應,說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裝上葭灰,那麼,到哪個月時,那個相應律管內的葭灰就會自行飛出。古人認為正月律中大簇,那麼春天的節候一到,其相應的律管大簇就要飛灰,這就是所謂「應律」。可參看《史記·律書》、《漢書·律歷志》,其實是瞎說。 ②陽和:春日的溫暖之氣,這里比喻皇帝的恩澤。 ③兩國交歡句:據歷史記載,當時漢與南匈奴並未發生戰爭,因此也就無所謂「罷兵戈」。郭沫若認為是指漢與烏桓的戰事而言,曹操平定烏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詳見《觀滄海》詩注,而且此役也難得說是「兩國交歡」,郭說不可從。《胡筋十八拍》中這種矛盾尚多,都是人們懷疑非蔡琰自作的證據。 ④近詔:皇帝新近下達的詔令。 ⑤遣千金句:《後漢書·列女傳》:「(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贖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樂均:別子之哀與歸國之樂相等。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①,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③,愁為子兮日無光輝④,焉得羽翼兮將汝歸⑤。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釋】①不謂:沒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詩經·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義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馬拉的車子。牡,雄獸,這里指公馬,壯健的馬。騑騑,奔行不止的樣子。 ③生死:即生離死別。 ④愁為子:為別子而愁。日無光輝:指天地也為她們的母子之別而動容。 ⑤將:挾持、攜帶。 ⑥魂消影絕:指人的分開,互相看不見了。恩愛遺:情意仍然存在。遺,遺留。 ⑦攪刺:同絞庚、絞紐。肝腸攪刺,是說肝腸如同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①。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注釋】①闌:盡,但夜闌通常用指夜深。斯:語氣詞。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①。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②。子母分離兮意難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參④,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注釋】①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氈帳。偶殊俗:與不同風俗習慣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稱與…相對,與…為伍。 ②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來是無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卻偏偏不照耀我。《禮記·孔子閑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里反用其義。 ③意:指離別之痛。難任:難當,難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個天空之下。商參:二星名,參星居西方,商星在東方,出沒兩不相見,故通常以參商來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①,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②,胡為生兮獨罹此殃③!
【注釋】①萱草:亦名忘憂草。這句是說,面對著忘憂草,而仍是不能忘掉憂傷。 ②訴蒼蒼:對著蒼天泣訴。 ③罹(lí離):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①。去時懷土兮心無緒②,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③。豈知重得兮入長安④,嘆息欲絕兮淚闌干⑤。
【注釋】①阻修:指路途的遙遠而難行。修,長;阻,險。 ②去時:指被掠去的時候。懷土:懷念故鄉。土,鄉土。無緒:指心情煩亂。 ③豗:同虺(hǔi毀),病也。單:同殫,盡也。 ④長安:西漢的故都,蔡文姬歸途中所過的地方。 ⑤闌干:形容縱橫眾多的樣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③。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④,六合雖廣兮受之不容⑤!
【注釋】①緣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絲竹:泛指樂器。絲,指琴瑟等弦樂器;竹,指笙簫等管樂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說的「上天」、「上帝」。 ③有變則通:心裡有什麼活動就能通過音樂表現出來。 ④浩:用如動詞,充塞,充滿。 ⑤六合:指上、下、東、西、南、北之內的整個空間。
【賞析】
此詩最早見於朱熹《楚辭集注·後語》,相傳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陳留(今河南札縣)人,為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戰亂中,為胡騎所獲,南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後為曹操贖回。她將這一段經歷寫成《悲憤詩》五言與騷體各一篇,見於《後漢書·董祀妻傳》。
《胡笳十八拍》的內容與兩篇《悲憤詩》大體相同。關於此詩的真偽問題,向有爭論,欲知其詳,可參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討論集》。人詩歌體制來看,與東漢末年的作品有相當距離,且詩歌內容與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觸之處,託名蔡琰的可能性較大。這里姑從其舊,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為什麼「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此詩最後一拍也說:「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准騷體與准柏梁體。全篇的結構可大別為開頭、中腹、結尾三部分。第一拍為開頭,總說時代動亂與個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擄西去的第二拍,止於放還東歸的第十七拍,歷時十二年,分為思鄉與念兒前後兩個時期;最後一拍為結尾,呼應篇首,結出怨情。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琰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意象在流走。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十二年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出「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見「干戈日尋兮道路危」等三句)。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實的真實寫照。詩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擄掠西去的。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一拍(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於被擄(即所謂「別離」)。
她在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與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第三拍),「冰霜凜凜」(第 六拍),「原野蕭條」(第七拍),流水嗚咽(第六拍「夜聞隴水兮聲嗚咽」)。異方殊 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第三拍「氈裘為裳兮骨 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第三拍「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徒,住在臨時用草箋、干牛羊糞壘成 的窩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第三拍「鼙鼓喧兮從夜達明」)。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應該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頂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的。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器無聲兮所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詩人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了一個淡遠深邃的詩境:春日,她翹首藍天,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秋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了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並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原來她「不能捐身」是出於期待「歸桑梓」,即回歸故國。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後漢書》蔡琰傳所說的:「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這一拍承上啟下,是行文上的轉折處。從第十二拍起,便轉入不忍與兒子分離的描寫,出語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遺」,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吾心兮無休歇」,都寫得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對床夜話》卷一中稱贊第十三拍說:「此將歸別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 」詩中女主人公的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第十七拍「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琰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藝術形象的創造。
抒情主人公的經歷是獨特的,誠如詩中一再寫到的「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均見四拍)。然而通過其特殊遭遇所表現出來的鄉關之思與親子之情,又是富於時代的工同性並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的。在「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動亂的時代里,鄉情與親情是背井離鄉、拋妻別子的廣大百姓與士卒共有的感情。從歷史的繼承性來,作為一個弱女子,處身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第十一拍「胡人寵我兮有二子」)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氣節的行為,表現雖異,心跡實同。王粲《登樓賦》說:「鍾儀幽而楚奏兮,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正是對這種處境不同而執著如一的「懷土」之情的較為全面的概括。詩中的蔡琰,不僅眷戀著生養她的那片熱土,富於民族的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時對兩個胡兒的難舍難分,痛失骨肉後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她又是一個具有豐富慈母愛的傳統美德的女性。但這一藝術形象之感人,卻不只在於其具有美好的品德與豐富的感情,更在於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她在被擄掠以後,身居胡地,心繫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當她的歸國宿願一旦成為現實時,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來。「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人總是同情弱小、哀憐不幸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與豐富感情的弱女子呢,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了。
此詩在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創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這一特色,首先體現在抒情與敘事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全然摒棄純客觀的敘述,敘事時總是飽含著感情。詩中敘事性較強的段落,如寫被擄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別兒歸國的第十三拍,重入長安的第十七拍,無不是以深情嘆出之。同樣是寫被擄西去,在五言《悲憤詩》中寫到「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櫃。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以敘事詳盡、細節逼真見長;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則說:「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出詩人愛僧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風」句關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驕奢」的評價,莫不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詩中側重的段落並不多,更多的情況是在抒情時順便帶出,也就是說,是為了抒情才有所敘述。例如,為了抒寫「傷今感昔」與「銜悲畜恨」之情才寫到胡地的習俗(第三拍),為了說明自己度日如年、難以適應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寫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兩拍),等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則是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詩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然而去,跳盪變化,匪夷所思。有時意到筆到,不避重復,如責問上天,前後出現四次之多,分別見於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時又天馬行空,來去無跡-如第四拍(「無日無夜」)正從個人經歷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寫怨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轉出對雁抒懷的清冷意境;寫戰爭氛圍的第十拍與寫衣食起居的第六七兩拍都理為了抒寫鄉情,本該相連,卻於其間插入責問上天的第八九兩拍。「正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這種感情表達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的一個重要標志。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與語言運用上也留下了鮮明的標記。詩人常常是我」字當頭,言無迴避;還喜歡誇張其辭,極言以盡意。詩作一開篇即連用兩「我」字以起勢,緊接著以「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的變奏,這是何等樣的膽識魄力!第八拍的「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這一迭連聲的責問更是把「天」、「神」作為被告送到了審判席前。篇中誇張的說法與誇張的詞語在在皆是,如「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擄」(第四拍),「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第九拍),「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暫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種種的總匯,形成了全詩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總體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現出來。
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的成功創造,還得力於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節義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以一死以全節氣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隱衷(見前引的「我非貪生而惡死」第四句),說明她是出於深厚的鄉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來的。由於這一剖白,人物活動的思想感情基礎被揭示了出來,這就不僅消除了對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誤解,而且使她變得可親可敬起來。第十三拍抒別兒之痛,第十四拍訴思兒之苦,盡管具體寫法並不一樣-第十三拍藉助想像與通過行動來表現,第十四拍則寄情於夢幻,但在展示特定情況下的人物的心理變化這一點上,卻無不生動傳神,維妙維肖。詩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寫,則要推對歸國與別兒一喜一悲的感情糾葛的描寫。詩人深深體會到「去住兩情兮難再陳」,因而不憚其煩,三復斯言,如「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第十二拍),「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第十五拍),「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第十六拍)。通過不斷地重復,對於矛盾心理的表現,起到了強調與深化的作用,從而更加突出了人物進退維谷、痛苦難禁的情狀。
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所謂「激烈人懷抱」,是說在讀者心中激起強烈共鳴,頓生悲涼之感。為什麼《胡笳十八拍》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力量呢?總結上文所論,一言以蔽之曰:是由於此詩通過富於特色的藝術表現,成功地創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這一悲劇性的藝術形象。
❸ 劉思才的藝術字怎麼寫
劉思才
藝術字
❹ 樂府曲名都有什麼
什麼是樂府?
樂府原是漢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由於專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後人就用「樂府」代稱入樂的民歌俗曲和歌辭。樂府最初始於秦代,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樂府詩對中國古代詩歌樣式的嬗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由四言詩向雜言詩和五言詩的過渡。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詩歌樣式的變革往往和流行樂曲的聲調有關。兩漢樂府詩最初是配樂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詩體形式上不同於《詩經》的四言句,既是詩歌本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有樂曲的因素發揮作用。
漢代樂府詩歌的曲調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樂曲外,還有來自少數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辭收錄的鐃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樂演唱的。鼓吹曲本是軍中用樂,來自北方少數民族。它的曲調和中土音樂有很大差異,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詩也就和中土常見的體式明顯不同。現存鐃歌18首各篇均是雜言,和其他樂府詩迥然有別,是詩歌形式發生的重大變化。
對樂府詩體產生重大影響的樂曲除楚聲和北狄西域樂外,還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謠。僅以西漢而言,惠帝時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詩,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調節語氣的「寧不知」三字,也變成五言句。成帝時長安流傳的《尹賞歌》、《邪徑敗良田》歌謠,都已經是標準的五言詩。西漢樂府廣泛搜集各種歌謠,其中必有相當比重的五言詩。這些五言歌謠在形式上不同於傳統的四言詩,引起文人濃厚的興趣,並且親自模仿擬作,因此,東漢開始有較多的文人五言詩。從西漢五言歌謠到樂府五言詩,再到文人五言詩,這是早期五言詩發展的基本軌跡。
在六朝,更明確地把「樂府」和「古詩」相對並舉,以區別入樂的歌辭和諷誦吟詠的徒詩這兩類詩歌體裁。宋、元以後,「樂府」又被借作詞、曲的一種雅稱。新樂府是唐朝詩人自立新題而作的樂府詩。
❺ 幫我解析一首詩
此詩最早見於朱熹《楚辭集注·後語》,相傳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陳留
圉(今河南札縣人),為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戰亂
中,為胡騎所獲,南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後為曹操贖回。她將這
一段經歷寫成《悲憤詩》五言與騷體各一篇,見於《後漢書·董祀妻傳》。《胡笳
十八拍》的內容與兩篇《悲憤詩》大體相同。關於此詩的真偽問題,向有爭論,欲
知其詳,可參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討論集》。人詩歌體制來看,與東漢
末年的作品有相當距離,且詩歌內容與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觸之處,託名蔡琰的可
能性較大。這里姑從其舊,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胡笳是
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為什麼「
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
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此詩最後一拍也說: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
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
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
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准騷體與准柏梁體。全篇的結構可大別為開頭、中腹、結
尾三部分。第一拍為開頭,總說時代動亂與個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擄西去的
第二拍,止於放還東歸的第十七拍,歷時十二年,分為思鄉與念兒前後兩個時期;
最後一拍為結尾,呼應篇首,結出怨情。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
讀,而應想到是蔡琰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意象在流走。隨
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十二年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出「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
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見「干戈日尋兮道路危」等三句)。漢末天下大亂,宦官、
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
中所寫的「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實
的真實寫照。詩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擄掠西去的。被擄,
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一拍(第二拍)寫她
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
)源於被擄(即所謂「別離」)。
她在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與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第三拍),「冰霜凜凜」(第 六拍),「原野蕭條」(第七拍),流水嗚咽(第六拍「夜聞隴水兮聲嗚咽」)。異方殊 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第三拍「氈裘為裳兮骨 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第三拍「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徒,住在臨時用草箋、干牛羊糞壘成 的窩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
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第三拍「鼙鼓喧兮從夜
達明」)。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
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
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
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應該正是指這雙重屈辱
而言的。在身心兩頂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
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
之情的。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器無
聲兮所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
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詩人以她執著的深情開
鑿出了一個淡遠深邃的詩境:春日,她翹首藍天,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
聲;秋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了杳
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並揭出自己忍辱偷
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
埋骨兮長已矣。」原來她「不能捐身」是出於期待「歸桑梓」,即回歸故國。終於,
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
」(第十二拍)此即《後漢書》蔡琰傳所說的:「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
使者以金璧贖之。」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
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
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這一拍承上啟下,是行文上的轉折處。從第十二拍
起,便轉入不忍與兒子分離的描寫,出語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
四拍寫思兒成夢,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遺」,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
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吾心兮無休歇時」,都寫得
�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對床夜話》卷一中稱贊第十三拍說:「此將歸別也。 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 」詩中女主人公的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第十七拍「豈知
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
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
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動處曲終罷彈,
完成了蔡琰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藝術形象的創造。
抒情主人公的經歷是獨特的,誠如詩中一再寫到的「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
「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均見四拍)。然而通過其特殊遭遇所表現出來的鄉關之思
與親子之情,又是富於時代的工同性並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的。在「干戈日
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動亂的時代里,鄉情與親情是背
井離鄉、拋妻別子的廣大百姓與士卒共有的感情。從歷史的繼承性來說,作為一個
弱女子,處身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第十一拍「胡人寵我兮
有二子」)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
年而不改民族氣節的行為,表現雖異,心跡實同。王粲《登樓賦》說:「鍾儀幽而
楚奏兮,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正是對這種處境不同
而執著如一的「懷土」之情的較為全面的概括。詩中的蔡琰,不僅眷戀著生養她的
那片熱土,富於民族的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時對兩個胡兒的難舍難分,痛失骨
肉後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她又是一個具有豐富慈母愛的傳統美德的女性。
但這一藝術形象之感人,卻不只在於其具有美好的品德與豐富的感情,更在於其遭
遇的不幸,即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她在被擄掠以後,身居胡地,心繫故土,一直受
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當她的歸國宿願一旦成為現實時,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
踵而來。「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
能兩全。人總是同情弱小、哀憐不幸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
且又具有美好品德與豐富感情的弱女子呢,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了。
此詩在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創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這一
特色,首先體現在抒情與敘事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全然摒棄純客觀的敘述,敘事時
總是飽含著感情。詩中敘事性較強的段落,如寫被擄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
子的第十一拍,別兒歸國的第十三拍,重入長安的第十七拍,無不是以深情嘆出之。
同樣是寫被擄西去,在五言《悲憤詩》中寫到「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櫃。馬邊懸
男頭,馬後載婦女」,以敘事詳盡、細節逼真見長;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
中,則說:「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
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出詩人愛僧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
風」句關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驕奢」的評價,
莫不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詩中側重的段落並不多,更多的情況是在抒情時順便
帶出,也就是說,是為了抒情才有所敘述。例如,為了抒寫「傷今感昔」與「銜悲
畜恨」之情才寫到胡地的習俗(第三拍),為了說明自己度日如年、難以適應胡地
的日常生活才寫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兩拍),等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
物色,更主要的則是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詩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
然而去,跳盪變化,匪夷所思。有時意到筆到,不避重復,如責問上天,前後出現
四次之多,分別見於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時又天馬行空,來去無跡-如第
四拍(「無日無夜」)正從個人經歷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寫怨憤,第五拍(「雁南
征兮」)忽然轉出對雁抒懷的清冷意境;寫戰爭氛圍的第十拍與寫衣食起居的第六
七兩拍都理為了抒寫鄉情,本該相連,卻於其間插入責問上天的第八九兩拍。「正
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這種感情
表達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的一個重要標志。強烈的主觀抒情色
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與語言運用上也留下了鮮明的標記。詩人常常是「我」字當
頭,言無迴避;還喜歡誇張其辭,極言以盡意。詩作一開篇即連用兩「我」字以起
勢,緊接著以「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
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的變奏,這是何等樣的膽識魄力!第八拍的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
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這一迭連聲的責問更是把「天」、「神」
作為被告送到了審判席前。篇中誇張的說法與誇張的詞語在在皆是,如「無日無夜
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擄」
(第四拍),「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第九拍),「四時萬物兮有
盛衰,唯我愁苦兮暫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
應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種種的總匯,形成了全詩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
的總體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現出來。
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的成功創造,還得力於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女主人公在
「志意乖兮節義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以一死以全節氣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隱衷
(見前引的「我非貪生而惡死」第四句),說明她是出於深厚的鄉土之思才偷生苟
活下來的。由於這一剖白,人物活動的思想感情基礎被揭示了出來,這就不僅消除
了對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誤解,而且使她變得可親可敬起來。第十三拍抒別兒
之痛,第十四拍訴思兒之苦,盡管具體寫法並不一樣-第十三拍藉助想像與通過行
動來表現,第十四拍則寄情於夢幻,但在展示特定情況下的人物的心理變化這一點
上,卻無不生動傳神,維妙維肖。詩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寫,則要推對歸國與別
兒一喜一悲的感情糾葛的描寫。詩人深深體會到「去住兩情兮難再陳」,因而不憚
其煩,三復斯言,如「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第十二拍),「
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
子母分離兮意難任」(第十五拍),「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第十
六拍)。通過不斷地重復,對於矛盾心理的表現,起到了強調與深化的作用,從而
更加突出了人物進退維谷、痛苦難禁的情狀。
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
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
。」所謂「激烈人懷抱」,是說在讀者心中激起強烈共鳴,頓生悲涼之感。為什麼
《胡笳十八拍》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力量呢?總結上文所論,一言以蔽之曰:是
由於此詩通過富於特色的藝術表現,成功地創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這一悲劇性的
藝術形象。
❻ 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
1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淡
2一橫又一直,不能猜作「十」。---支
3二十四小時,莫當日字猜。---舊或旦
❼ 中國樂府詩的第一個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一、樂府的設立
談樂府詩,總要先談樂府。究其本義,它原是漢代主管音樂機關的官署名稱。其職責是搜集、整理民間歌謠俗曲及歌辭,以創造新聲樂調。據《藝文志》記載,當時所采之詩歌,既有民間歌謠,也有帝王貴族和一般文士之作,從魏晉以來,人們統統稱這些詩為樂府。樂府機構的設立,是從漢武帝劉徹時開始的。樂府的設置,一方面是為了製作宗廟的樂章,以歌功頌德,點綴昇平;一方面是為了收集民間歌謠,了解民間對統治階級的意見,以便採取統治的對策。不管當時統治階級采詩的目的如何,是供娛樂也好,供政治借鑒也罷,在客觀上它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當時四散於民間僅靠口頭流傳的許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記錄下來,這在文學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樂府雖然採集民歌,但樂府詩並不完全是民歌,其中也有一些是貴族文人的創作,但貴族文人的歌頌之辭,抵不過民間歌謠的流行,因此,後來留存下來的多是俗樂民歌。樂府設立了百年左右,到哀帝劉欣時,史書記載,說他不喜歡音樂,尤其不好那些民歌俗樂,稱之為「鄭衛之聲」,下詔把樂府里的俗樂罷去,只留下那些有關廊廟的雅樂,可見當時統治階級對民間音樂詩歌的鄙視。雖然哀帝罷去掌管俗樂的「樂府官」,但並未能阻止這種民歌勢力的向前發展,現存的樂府詩,不論是貴族的或民間的,仍多是哀帝以後的作品。漢代以後,魏晉時代仍有樂府機關的設置,但采詩的制度卻沒有了,只是兩漢時代的樂府民間歌辭,有些還在繼續演唱、使用,因而,兩漢的一些民歌能夠流傳下來。從武帝創立樂府機關採集歌詩,至哀帝廢置樂府官署,以後樂府詩的承傳一直是經久不衰。一直到東晉後的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縱情聲樂,又開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傳在當時南、北方的民歌,被保存的不少,不僅數量多,而且與漢樂府詩也有不同的特色。樂府詩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兩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樂府、隋唐樂府,宋金元樂府和明清近代樂府。
二、兩漢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後,兩漢樂府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又一壯麗的景觀,作為一種新的詩體,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兩漢樂府詩以其匠心獨運的立題命意,高超熟練的敘事技巧,以及靈活多樣的體制,成為中國古代詩歌新的範本。兩漢樂府詩是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它是樂府詩之始,所體現的「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上承《詩經》傳統,下啟魏晉文人擬作樂府詩之源,在樂府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漢書?藝文志》在敘述西漢樂府詩歌時寫道:「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兩漢樂府詩都是創作主體有感而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激發樂府詩作者創作熱情和靈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樂府詩所表現的也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道出了那個時代的苦與樂、愛與恨,以及對於生與死的人生態度。
從形式上看,兩漢樂府多用三言、四言、五言或雜言,除少數作品外,一般篇幅都較短小,風格質朴。漢樂府詩中七言體的詩並不多,但整齊的五言體的詩卻不少,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著名的長篇,全都是五言體的。兩漢樂府詩題材廣泛,抒情、敘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敘述性題材居多,這是它的一個主要特色。從內容上看,兩漢樂府詩的作者來自不同階層,詩人的筆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因此,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懸殊、苦樂不均在詩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這一時期的樂府詩多寫於愛情婚姻、戰爭徭役、孤兒病婦和感時傷世。?
漢代樂府詩對男女兩性之間的愛與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在兩漢樂府詩中佔有較大比重,這些詩篇多是來自民間,或是出自下層文人之手,因此,在表達婚戀方面的愛與恨時,都顯得大膽潑辣,毫不掩飾,其中不少作品語言清新,感情真摯,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社會性。一些以男女愛情婚姻生活為題材的作品,或寫愛情受阻,抒發相思之愁,如《迢迢牽牛星》;或寫真摯相愛,感情永不衰減,如果要斷絕關系,除非要「山無陵,江水為竭,東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上邪》),這首詩用語奇警,別開生面,先是指天為誓,表示要與自己的意中人結為終身伴侶,接著便連舉五種千載不遇、極其反常的自然現象,用以表白自己對愛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種自然現象在正常情況下都是不會出現的,至於五種同時出現,則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極大地增強了抒情的力度,內心的情感如火山爆發、如江河奔騰,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遏止。兩漢樂府詩中的女子對於自己的意中人愛得真摯、熱烈,可是當女方發現男方「有他心」,發現對方移情別戀,中途變心,對愛情不忠貞時,又表現得十分決絕,就會變愛為恨,果斷地與他分手,而絕不猶豫徘徊,如《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這種由愛到恨的變化及其表現,她愛得熱烈,恨得痛切,她的選擇是痛苦的,同時又斬釘截鐵,義無反顧,她竟把原來准備送與男子的「雙珠玳瑁簪」要燒毀,揚灰滅跡,與對方斷絕關系。還有一些作品,寫女子拒絕官員和豪奴的調戲與勾引,表現了對愛情的忠貞不移,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統治階級荒淫無恥的面目,又刻畫了一個敢於反抗的堅貞、美麗、機智的女性形象。還有寫離棄後夫妻相逢敘舊,情意纏綿,如《上山采蘼蕪》這首生動的敘事詩,通過夫婦的對話,真實地把新人、故人的容貌、才能,以及丈夫對妻子的態度、心理都活生生地描繪出來了。在這里,不僅使我們看到當時婦女悲慘的命運,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對這棄婦的勤勞的描繪,有力地譏諷了男子遺棄行為的愚蠢和不正當。還有寫女子不堪婆母的精神虐待,走上自我反抗道路,夫妻雙雙自殺,以換取死後的精神慰藉,所寫出的是另一種類型的愛與恨,如《孔雀東南飛》詩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劉蘭芝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之間只有愛,沒有恨,他們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喜歡蘭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劉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強迫成婚。劉蘭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後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們之間的愛愈加熾熱,最後雙雙自殺,用以反抗包辦婚姻,同時也表白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戀之情。這篇詩是以封建社會里男女青年所普遍遭受的痛苦情況作為描寫的題材,用單純樸素、生動活潑的藝術語言把它活生生地表現出來,向舊禮教提出控訴的,是一篇暴露封建家庭問題和婦女問題的最有力的作品。作者在敘述這一婚姻悲劇時,愛男女主人公之所愛,恨他們之所恨,傾向是非常鮮明的。以上作品,從不同角度表現了男女愛情婚姻生活的主題。但是到了漢魏之間,戰亂頻仍,戰爭和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於是寫戰爭徭役的作品也多了起來,如《十五從軍征》寫了一個老態龍鍾、衣裳襤褸的老兵,他整整度過了65年兵役的漫長歲月,才得以還家,就生動地說明出服役時間之久,戰亂時間之長,人民痛苦之深。
漢樂府詩真實地反映了現實,它使我們看到當時統治階級的丑惡面目和勞動人民在統治階級壓榨下呻吟的慘狀;也能使我們聽見當時人民大眾脈搏的跳動和統治階級荒淫的笑聲,漢代的社會面貌和實質,我們可以通過對樂府民歌的了解得到比較真切的認識。漢代樂府的民歌,不僅有深厚的思想意義,而且也具有豐富多才的藝術特色,樂府民歌有敘事的,抒情的,說理的,而以敘事詩最為突出。在許多敘事詩中,都寫得故事生動,結構緊湊,形象鮮明。詩中還富有戲劇性的獨白和對話,不論是抒情詩和敘事詩,往往是借人物對話或近似戲劇中獨白的第一人稱的說話來表達,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
三、魏晉南北朝樂府
到了魏晉時期,流傳下來的樂府詩多為文人擬作。曹操父子雅好音樂,大量自製歌辭。在建安時代,以三曹為代表,曹氏父子不僅憑其政治地位而團結了一批有文才的詩人,而且還以自己的創作實踐,為樂府詩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曹操首開風氣之先,開始襲用樂府舊題,模仿兩漢樂府民間歌辭的風格來寫作樂府體的詩,曹操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主要在於能自由地運用樂府民歌的舊題舊曲來歌詠新事,把漢樂府民歌主要是敘事推到趨於抒情化,能夠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一些社會現象,具有強烈的現實性。曹丕用樂府古題寫的樂府詩幾乎佔了他的詩歌的一半,他的詩篇多以男女相戀和離別為題材,語言也比較顯淺自然,他的《燕歌行》寫思婦懷遠,感情極其細膩,被稱之為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詩。
從形式上看,魏晉樂府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體,篇幅也較長,內容則多能反映現實生活,這是文人擬作樂府詩的第一個興盛時期。有寫軍旅生活的艱苦《苦寒行》;也有寫戰爭帶來人民的災難《蒿里行》,這首詩是用有神論的觀念看待人的死亡,寫出了面對死亡時的痛苦心情,是以無可奈何的態度看待魂歸蒿里這個不可抗拒的事實;還有戰亂時念友思才並表現出老當益壯的昂揚精神《短歌行》。這些作品既反映了戰亂年代的社會風貌,同時也從詩歌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的個人感情色彩。曹操之子曹植很有才華,曾寫過許多優秀的樂府詩,特別是他為五言詩開拓了廣闊的境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推進了五言詩的發展,他的詩歌能夠通過高度的藝術技巧真實地反映社會面貌,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情感和願望,所以他成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成為建安時代的代表作家。但他卻一生懷才不遇,倍受壓抑,故其所作多表現為苦悶抑鬱不平之情的傾吐,如《美女篇》以美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表現其才識被埋沒;《七哀》以思婦之「悲嘆」表現其無所依傍的自傷;《薤露行》這首詩則認為人的生命短暫,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幹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無歸,永遠消失。
魏晉樂府詩以文人擬作為主,敘事抒情緊密結合,在不少「借古題寫時事」的篇目中,常常有詩人主觀情感的宣洩。從風格上看,南朝民歌較艷麗,北朝民歌較質朴。
四、樂府詩之總括
從漢代正式設立官署開始採集「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樂府詩,到後來的舊題或新題樂府,盡管他們有產生的時代條件,民歌與文人創作、短制與長篇、入樂與不入樂、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等方面的不同,但由於他們與社會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故而一些思想與藝術都值得肯定之作,多具有鮮明的現實性、社會性、敘事性、抒情性等特點。
(一)、從題材上看,樂府詩的內容多涉及愛情婚姻、戰爭徭役、孤兒遊子、農工商賈、離別相思、傷時感懷、詠史懷古、耕織勞作、天災人禍、世風習俗,以及反帝愛國等。這些不同時代的作品,反映了各自時代人們的生活遭遇和社會風貌,表達了他們的喜怒哀樂與追求。
(二)、從創作方法上看,樂府詩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從「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到「感於哀樂,緣事而發」,至曹操父子而又提出「借古題寫時事」,至唐代新樂府運動提出「歌詩合為事而作」、「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一直發展到近代「詩界革命」的中堅人物黃遵憲提出的「詩之外有事」而延續不衰,顯示了這一創作方法的強大藝術生命力。當然,在現實主義這一主潮中,並非排斥浪漫主義之作出現,《孔雀東南飛》、《華山畿》一部分南朝民歌,曹植等人的部分樂府詩,都充滿了較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三)、從表現技巧上看,樂府詩記事寫人結合,敘事抒情統一,是藝術上的一大特點。如民歌中的《十五從軍征》、《陌上桑》、《焦仲卿妻》,這些作品,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鮮明,是成功的敘事詩。善用比喻和將描寫非人對象擬人化,是樂府詩藝術上的又一特點。
此外,還有一些樂府詩或極度誇張,如民歌《上邪》;或諷刺幽默,如民歌《陌上桑》。文人創作的舊題或新題樂府詩,還常常引經據典,如曹操的《短歌行》,這些典故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深邃的思想。
(四)、從體裁上看,樂府詩的地位和影響也值得重視,《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是我國最早的長期敘事詩,為後來的長篇敘事詩開拓了先路;曹操父子的《短歌行》、《美女篇》、《燕歌行》等擬作樂府詩,對我國四言詩的繼承振興,對五七言詩的形成的影響,其功績都不可磨滅。
總之,樂府民歌出於社會下層群眾之口,表達了人民自己的心聲,道出了人民自己的愛和憎,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內容的矛盾和沖突。樂府詩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值得我們去好好揣摩和品味的,每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至今讀起來還是回味無窮,盡管它在配樂的時候不免經過文人或樂工的改動,但仍閃爍著思想和藝術的光輝,它使我們可以真切地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面貌和實質。
❽ 請問有誰知道長詩:胡笳十八拍 全文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
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
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楊塵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
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
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
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
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
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呱��惚憊橘饢�煤閡簟?p>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喑喑。
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
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
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
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
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
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負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
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
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
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
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
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
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
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
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
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
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漢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兒號兮誰得知?
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
歸。
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
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
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
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
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
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
。
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
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
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
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
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
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
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
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荒兮筋力單。
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
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
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不容!
❾ 求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全文翻譯
翻譯實在是找不到,太長了,給你提供一篇注釋吧,希望有幫助~~
我生之初尚無為①,我生之後漢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亂離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煙塵蔽野兮胡虜盛⑥,志意乖兮節義虧⑦。對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⑨,心憤怨兮無人知。
【注釋】①無為:無事,指社會安定。 ②漢祚衰:漢朝的國運衰落,指桓帝靈帝時的宦官專權,宦官外戚之爭等。祚(Zuò作),福,引申為運命。《詩經·兔愛》:「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災禍)」,這里是化用其句。 ③亂離:指從張讓董卓之亂開始的漢朝政權崩潰、軍閥混戰,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離等事。可與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憤詩》互相參看。 ④尋:延續、接連不斷。 ⑤卒:同猝,倉促、慌亂。以上二句是說,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極其危險,百姓逃難,慌亂悲傷。 ⑥胡虜: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與自己的意志相違背。乖,違背。節義虧: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虜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風俗習慣。 ⑨一會:一翻、一段。一拍:猶言一會。這句是說,一段琴曲正好是相應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來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①,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②,疾風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為驕奢④。兩拍張弦兮弦欲絕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釋】①戎羯:當時游牧於西北邊地的少數民族名,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將:挾持。以上二句是說,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遠遠地帶到了天邊。 ②遐:遙遠。 ③虺(huǐ 灰)蛇:一種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驕奢:驕傲蠻橫。以上二句是說,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爭能。 ⑤張弦:上弦,這里即指彈奏。
越漢國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②,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從夜達明④,胡風浩浩兮暗塞營⑤。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注釋】①越:這里指離開。 ②骨肉震驚:指對異族的衣飾感到厭惡可怕。 ③羯膻:指帶有膻氣的羊肉羊奶之類。揭(jié節),羊之閹者。枉遏:委屈,不順。以上二句是說,面對異族的服裝,內心感到厭惡;面對異族的食物,也感到與自己的習性相違。 ④鞞鼓:古代軍中所敲的一種小鼓。 ⑤暗:迷漫、籠罩。塞營:邊塞上的營壘,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①。天災國亂兮人無主②,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釋】①稟氣含生:泛指人類,古人認為人都是稟天地之氣而生。《論衡·骨相篇》:「稟氣於天,立形於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無主:無聊賴,無依靠。 ③涉歷:經歷。這句是說,追想自己的經歷,那是多麼艱難啊。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①,雁北歸兮為得漢音②。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③。攢眉向月兮撫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彌深⑤。
【注釋】①邊心:邊人懷鄉之心。 ②漢音:來自漢朝(故國家鄉)的音訊。 ③愔愔(yīn音):靜默深沉的樣子。以上四句是說,看到雁往南飛,就想拜託雁行把自己的懷鄉之情帶給故鄉;看到雁行南來,就想得到故鄉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難以追尋,空使自己傷心腸斷。 ④攢眉:皺眉。 ⑤泠泠(líng伶):凄涼而清脆的聲音。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①。夜聞隴水兮聲嗚咽②,朝見長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難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注釋】①酪(là0烙):乳類製品。 ②隴水:隴山上下來的流水。北朝樂府《隴頭歌辭》有雲:「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這里是化用其句。隴山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遠的樣子。以上二句是說,夜間聽著汩汩的隴水,猶如嗚咽;白天望著迤邐的長城,歸路遙遠。 ④往日行李:指當初被掠來時沿途經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②,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④,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⑤。
【注釋】①邊聲:通常指邊境上的戰馬與號角之聲,也包括邊野上的風聲。 ②烽戍:烽火台與戍卒的營壘。 ③俗賤句:《史記·匈奴列傳》:「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氈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按:歷史上歷來輕視少數民族,有不少帶有侮辱性的不實的記載,我們應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記·匈奴列傳》:「逐水草遷徒,無城郭常處耕桑之業。」逐,隨著。葺壘,搭帳篷,修營壘。 ⑤流恨:指抒發怨恨之情。惡居於此:為何讓我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惡(wū嗚):為何。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①?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②?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負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注釋】①為:同謂。 ②何事:為何。 ③負:虧欠,對不起。殊匹:不同類。 ④殛(jī急):誅殺。這里是懲罰的意思。越:流離、流落。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①,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②。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注釋】①倏(shù豎)忽:一閃即逝的樣子。白駒過隙:《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白駒指日光。隙,指牆縫。這句的意思是極言人生之短暫。 ②上無緣:無法得上。緣,因,辦法。
城頭烽火不曾滅①,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②,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注釋】①城:指長城。 ②塞門:邊塞上的城關,這里指長城的關口。郭沫若認為「塞門」可能本來作「塞闕」,以合本詩句句押韻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歸桑梓②,死當埋骨兮長已矣③。日居月諸兮在戎壘④,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⑤,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⑥。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⑦。
【注釋】①捐身:指自殺。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鄉里家園。《詩經·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後用以稱鄉里家園。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這樣地苟且求活,是希望著有個返回故鄉之日。 ③死當埋骨句:這句是「翼歸桑梓」句的陪襯,「翼歸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諸:《詩經·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朱熹集傳曰:「日居月諸,呼而訴之也。」猶言日啊月啊!這里稍變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壘:猶言胡營。 ⑤鞠育:養育。《詩經·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毛傳:「鞠,養」;鄭箋:「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憐,憐憫。邊鄙:泛指邊遠之地。鄙,邊邑。以上二句是說,我不顧羞恥地撫養我這兩個孩子,我可憐他們生長在這遙遠的邊地。 ⑦心髓:即指心臟。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①,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③。忽遇漢使兮稱近詔④,遺千金兮贖妾身⑤。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⑥,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注釋】①應律:古代把黃鍾、太簇、姑洗。邰蓿莰賓、夷則、無射六個定音管稱作陽律,把林鍾、南呂、應鍾、大呂、夾鍾、中呂六個定音管稱作陰呂,合稱為十二律。古人又總愛神秘化地把音律和歲時節氣聯系起來,說什麼十二律和一年十二個月的節候相應,說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裝上葭灰,那麼,到哪個月時,那個相應律管內的葭灰就會自行飛出。古人認為正月律中大簇,那麼春天的節候一到,其相應的律管大簇就要飛灰,這就是所謂「應律」。可參看《史記·律書》、《漢書·律歷志》,其實是瞎說。 ②陽和:春日的溫暖之氣,這里比喻皇帝的恩澤。 ③兩國交歡句:據歷史記載,當時漢與南匈奴並未發生戰爭,因此也就無所謂「罷兵戈」。郭沫若認為是指漢與烏桓的戰事而言,曹操平定烏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詳見《觀滄海》詩注,而且此役也難得說是「兩國交歡」,郭說不可從。《胡筋十八拍》中這種矛盾尚多,都是人們懷疑非蔡琰自作的證據。 ④近詔:皇帝新近下達的詔令。 ⑤遣千金句:《後漢書·列女傳》:「(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贖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樂均:別子之哀與歸國之樂相等。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①,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③,愁為子兮日無光輝④,焉得羽翼兮將汝歸⑤。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釋】①不謂:沒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詩經·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義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馬拉的車子。牡,雄獸,這里指公馬,壯健的馬。騑騑,奔行不止的樣子。 ③生死:即生離死別。 ④愁為子:為別子而愁。日無光輝:指天地也為她們的母子之別而動容。 ⑤將:挾持、攜帶。 ⑥魂消影絕:指人的分開,互相看不見了。恩愛遺:情意仍然存在。遺,遺留。 ⑦攪刺:同絞庚、絞紐。肝腸攪刺,是說肝腸如同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①。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注釋】①闌:盡,但夜闌通常用指夜深。斯:語氣詞。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①。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②。子母分離兮意難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參④,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注釋】①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氈帳。偶殊俗:與不同風俗習慣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稱與…相對,與…為伍。 ②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來是無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卻偏偏不照耀我。《禮記·孔子閑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里反用其義。 ③意:指離別之痛。難任:難當,難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個天空之下。商參:二星名,參星居西方,商星在東方,出沒兩不相見,故通常以參商來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①,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②,胡為生兮獨罹此殃③!
【注釋】①萱草:亦名忘憂草。這句是說,面對著忘憂草,而仍是不能忘掉憂傷。 ②訴蒼蒼:對著蒼天泣訴。 ③罹(lí離):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①。去時懷土兮心無緒②,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③。豈知重得兮入長安④,嘆息欲絕兮淚闌干⑤。
【注釋】①阻修:指路途的遙遠而難行。修,長;阻,險。 ②去時:指被掠去的時候。懷土:懷念故鄉。土,鄉土。無緒:指心情煩亂。 ③豗:同虺(hǔi毀),病也。單:同殫,盡也。 ④長安:西漢的故都,蔡文姬歸途中所過的地方。 ⑤闌干:形容縱橫眾多的樣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③。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④,六合雖廣兮受之不容⑤!
【注釋】①緣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絲竹:泛指樂器。絲,指琴瑟等弦樂器;竹,指笙簫等管樂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說的「上天」、「上帝」。 ③有變則通:心裡有什麼活動就能通過音樂表現出來。 ④浩:用如動詞,充塞,充滿。 ⑤六合:指上、下、東、西、南、北之內的整個空間。
【賞析】
此詩最早見於朱熹《楚辭集注·後語》,相傳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陳留(今河南札縣)人,為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戰亂中,為胡騎所獲,南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後為曹操贖回。她將這一段經歷寫成《悲憤詩》五言與騷體各一篇,見於《後漢書·董祀妻傳》。
《胡笳十八拍》的內容與兩篇《悲憤詩》大體相同。關於此詩的真偽問題,向有爭論,欲知其詳,可參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討論集》。人詩歌體制來看,與東漢末年的作品有相當距離,且詩歌內容與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觸之處,託名蔡琰的可能性較大。這里姑從其舊,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為什麼「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此詩最後一拍也說:「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准騷體與准柏梁體。全篇的結構可大別為開頭、中腹、結尾三部分。第一拍為開頭,總說時代動亂與個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擄西去的第二拍,止於放還東歸的第十七拍,歷時十二年,分為思鄉與念兒前後兩個時期;最後一拍為結尾,呼應篇首,結出怨情。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琰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意象在流走。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十二年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出「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見「干戈日尋兮道路危」等三句)。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實的真實寫照。詩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擄掠西去的。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一拍(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於被擄(即所謂「別離」)。
她在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與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第三拍),「冰霜凜凜」(第 六拍),「原野蕭條」(第七拍),流水嗚咽(第六拍「夜聞隴水兮聲嗚咽」)。異方殊 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第三拍「氈裘為裳兮骨 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第三拍「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徒,住在臨時用草箋、干牛羊糞壘成 的窩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第三拍「鼙鼓喧兮從夜達明」)。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應該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頂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的。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器無聲兮所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詩人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了一個淡遠深邃的詩境:春日,她翹首藍天,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秋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了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並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原來她「不能捐身」是出於期待「歸桑梓」,即回歸故國。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後漢書》蔡琰傳所說的:「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這一拍承上啟下,是行文上的轉折處。從第十二拍起,便轉入不忍與兒子分離的描寫,出語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遺」,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吾心兮無休歇」,都寫得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對床夜話》卷一中稱贊第十三拍說:「此將歸別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 」詩中女主人公的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第十七拍「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琰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藝術形象的創造。
抒情主人公的經歷是獨特的,誠如詩中一再寫到的「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均見四拍)。然而通過其特殊遭遇所表現出來的鄉關之思與親子之情,又是富於時代的工同性並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的。在「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動亂的時代里,鄉情與親情是背井離鄉、拋妻別子的廣大百姓與士卒共有的感情。從歷史的繼承性來,作為一個弱女子,處身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第十一拍「胡人寵我兮有二子」)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氣節的行為,表現雖異,心跡實同。王粲《登樓賦》說:「鍾儀幽而楚奏兮,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正是對這種處境不同而執著如一的「懷土」之情的較為全面的概括。詩中的蔡琰,不僅眷戀著生養她的那片熱土,富於民族的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時對兩個胡兒的難舍難分,痛失骨肉後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她又是一個具有豐富慈母愛的傳統美德的女性。但這一藝術形象之感人,卻不只在於其具有美好的品德與豐富的感情,更在於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她在被擄掠以後,身居胡地,心繫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當她的歸國宿願一旦成為現實時,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來。「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人總是同情弱小、哀憐不幸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與豐富感情的弱女子呢,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了。
此詩在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創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這一特色,首先體現在抒情與敘事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全然摒棄純客觀的敘述,敘事時總是飽含著感情。詩中敘事性較強的段落,如寫被擄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別兒歸國的第十三拍,重入長安的第十七拍,無不是以深情嘆出之。同樣是寫被擄西去,在五言《悲憤詩》中寫到「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櫃。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以敘事詳盡、細節逼真見長;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則說:「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出詩人愛僧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風」句關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驕奢」的評價,莫不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詩中側重的段落並不多,更多的情況是在抒情時順便帶出,也就是說,是為了抒情才有所敘述。例如,為了抒寫「傷今感昔」與「銜悲畜恨」之情才寫到胡地的習俗(第三拍),為了說明自己度日如年、難以適應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寫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兩拍),等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則是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詩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然而去,跳盪變化,匪夷所思。有時意到筆到,不避重復,如責問上天,前後出現四次之多,分別見於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時又天馬行空,來去無跡-如第四拍(「無日無夜」)正從個人經歷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寫怨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轉出對雁抒懷的清冷意境;寫戰爭氛圍的第十拍與寫衣食起居的第六七兩拍都理為了抒寫鄉情,本該相連,卻於其間插入責問上天的第八九兩拍。「正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這種感情表達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的一個重要標志。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與語言運用上也留下了鮮明的標記。詩人常常是我」字當頭,言無迴避;還喜歡誇張其辭,極言以盡意。詩作一開篇即連用兩「我」字以起勢,緊接著以「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的變奏,這是何等樣的膽識魄力!第八拍的「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這一迭連聲的責問更是把「天」、「神」作為被告送到了審判席前。篇中誇張的說法與誇張的詞語在在皆是,如「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擄」(第四拍),「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第九拍),「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暫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種種的總匯,形成了全詩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總體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現出來。
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的成功創造,還得力於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節義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以一死以全節氣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隱衷(見前引的「我非貪生而惡死」第四句),說明她是出於深厚的鄉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來的。由於這一剖白,人物活動的思想感情基礎被揭示了出來,這就不僅消除了對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誤解,而且使她變得可親可敬起來。第十三拍抒別兒之痛,第十四拍訴思兒之苦,盡管具體寫法並不一樣-第十三拍藉助想像與通過行動來表現,第十四拍則寄情於夢幻,但在展示特定情況下的人物的心理變化這一點上,卻無不生動傳神,維妙維肖。詩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寫,則要推對歸國與別兒一喜一悲的感情糾葛的描寫。詩人深深體會到「去住兩情兮難再陳」,因而不憚其煩,三復斯言,如「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第十二拍),「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第十五拍),「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第十六拍)。通過不斷地重復,對於矛盾心理的表現,起到了強調與深化的作用,從而更加突出了人物進退維谷、痛苦難禁的情狀。
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所謂「激烈人懷抱」,是說在讀者心中激起強烈共鳴,頓生悲涼之感。為什麼《胡笳十八拍》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力量呢?總結上文所論,一言以蔽之曰:是由於此詩通過富於特色的藝術表現,成功地創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這一悲劇性的藝術形
❿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蔡琰《胡笳十八拍》賞析
我生之初尚無為①,我生之後漢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亂離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煙塵蔽野兮胡虜盛⑥,志意乖兮節義虧⑦。對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⑨,心憤怨兮無人知。
【注釋】①無為:無事,指社會安定。 ②漢祚衰:漢朝的國運衰落,指桓帝靈帝時的宦官專權,宦官外戚之爭等。祚(Zuò作),福,引申為運命。《詩經·兔愛》:「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災禍)」,這里是化用其句。 ③亂離:指從張讓董卓之亂開始的漢朝政權崩潰、軍閥混戰,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離等事。可與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憤詩》互相參看。 ④尋:延續、接連不斷。 ⑤卒:同猝,倉促、慌亂。以上二句是說,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極其危險,百姓逃難,慌亂悲傷。 ⑥胡虜: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與自己的意志相違背。乖,違背。節義虧: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虜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風俗習慣。 ⑨一會:一翻、一段。一拍:猶言一會。這句是說,一段琴曲正好是相應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來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①,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②,疾風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為驕奢④。兩拍張弦兮弦欲絕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釋】①戎羯:當時游牧於西北邊地的少數民族名,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將:挾持。以上二句是說,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遠遠地帶到了天邊。 ②遐:遙遠。 ③虺(huǐ 灰)蛇:一種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驕奢:驕傲蠻橫。以上二句是說,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爭能。 ⑤張弦:上弦,這里即指彈奏。
越漢國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②,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從夜達明④,胡風浩浩兮暗塞營⑤。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注釋】①越:這里指離開。 ②骨肉震驚:指對異族的衣飾感到厭惡可怕。 ③羯膻:指帶有膻氣的羊肉羊奶之類。揭(jié節),羊之閹者。枉遏:委屈,不順。以上二句是說,面對異族的服裝,內心感到厭惡;面對異族的食物,也感到與自己的習性相違。 ④鞞鼓:古代軍中所敲的一種小鼓。 ⑤暗:迷漫、籠罩。塞營:邊塞上的營壘,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①。天災國亂兮人無主②,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歷兮多艱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釋】①稟氣含生:泛指人類,古人認為人都是稟天地之氣而生。《論衡·骨相篇》:「稟氣於天,立形於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無主:無聊賴,無依靠。 ③涉歷:經歷。這句是說,追想自己的經歷,那是多麼艱難啊。
雁南征兮欲寄邊心①,雁北歸兮為得漢音②。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愔愔③。攢眉向月兮撫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彌深⑤。
【注釋】①邊心:邊人懷鄉之心。 ②漢音:來自漢朝(故國家鄉)的音訊。 ③愔愔(yīn音):靜默深沉的樣子。以上四句是說,看到雁往南飛,就想拜託雁行把自己的懷鄉之情帶給故鄉;看到雁行南來,就想得到故鄉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難以追尋,空使自己傷心腸斷。 ④攢眉:皺眉。 ⑤泠泠(líng伶):凄涼而清脆的聲音。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飢對肉酪兮不能餐①。夜聞隴水兮聲嗚咽②,朝見長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難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注釋】①酪(là0烙):乳類製品。 ②隴水:隴山上下來的流水。北朝樂府《隴頭歌辭》有雲:「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這里是化用其句。隴山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遠的樣子。以上二句是說,夜間聽著汩汩的隴水,猶如嗚咽;白天望著迤邐的長城,歸路遙遠。 ④往日行李:指當初被掠來時沿途經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②,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④,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⑤。
【注釋】①邊聲:通常指邊境上的戰馬與號角之聲,也包括邊野上的風聲。 ②烽戍:烽火台與戍卒的營壘。 ③俗賤句:《史記·匈奴列傳》:「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氈裘,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按:歷史上歷來輕視少數民族,有不少帶有侮辱性的不實的記載,我們應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記·匈奴列傳》:「逐水草遷徒,無城郭常處耕桑之業。」逐,隨著。葺壘,搭帳篷,修營壘。 ⑤流恨:指抒發怨恨之情。惡居於此:為何讓我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惡(wū嗚):為何。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①?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②?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負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注釋】①為:同謂。 ②何事:為何。 ③負:虧欠,對不起。殊匹:不同類。 ④殛(jī急):誅殺。這里是懲罰的意思。越:流離、流落。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①,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②。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注釋】①倏(shù豎)忽:一閃即逝的樣子。白駒過隙:《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白駒指日光。隙,指牆縫。這句的意思是極言人生之短暫。 ②上無緣:無法得上。緣,因,辦法。
城頭烽火不曾滅①,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②,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注釋】①城:指長城。 ②塞門:邊塞上的城關,這里指長城的關口。郭沫若認為「塞門」可能本來作「塞闕」,以合本詩句句押韻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歸桑梓②,死當埋骨兮長已矣③。日居月諸兮在戎壘④,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⑤,愍之念之兮生長邊鄙⑥。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⑦。
【注釋】①捐身:指自殺。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鄉里家園。《詩經·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後用以稱鄉里家園。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這樣地苟且求活,是希望著有個返回故鄉之日。 ③死當埋骨句:這句是「翼歸桑梓」句的陪襯,「翼歸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諸:《詩經·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朱熹集傳曰:「日居月諸,呼而訴之也。」猶言日啊月啊!這里稍變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壘:猶言胡營。 ⑤鞠育:養育。《詩經·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毛傳:「鞠,養」;鄭箋:「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憐,憐憫。邊鄙:泛指邊遠之地。鄙,邊邑。以上二句是說,我不顧羞恥地撫養我這兩個孩子,我可憐他們生長在這遙遠的邊地。 ⑦心髓:即指心臟。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①,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③。忽遇漢使兮稱近詔④,遺千金兮贖妾身⑤。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⑥,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注釋】①應律:古代把黃鍾、太簇、姑洗。邰蓿莰賓、夷則、無射六個定音管稱作陽律,把林鍾、南呂、應鍾、大呂、夾鍾、中呂六個定音管稱作陰呂,合稱為十二律。古人又總愛神秘化地把音律和歲時節氣聯系起來,說什麼十二律和一年十二個月的節候相應,說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裝上葭灰,那麼,到哪個月時,那個相應律管內的葭灰就會自行飛出。古人認為正月律中大簇,那麼春天的節候一到,其相應的律管大簇就要飛灰,這就是所謂「應律」。可參看《史記·律書》、《漢書·律歷志》,其實是瞎說。 ②陽和:春日的溫暖之氣,這里比喻皇帝的恩澤。 ③兩國交歡句:據歷史記載,當時漢與南匈奴並未發生戰爭,因此也就無所謂「罷兵戈」。郭沫若認為是指漢與烏桓的戰事而言,曹操平定烏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詳見《觀滄海》詩注,而且此役也難得說是「兩國交歡」,郭說不可從。《胡筋十八拍》中這種矛盾尚多,都是人們懷疑非蔡琰自作的證據。 ④近詔:皇帝新近下達的詔令。 ⑤遣千金句:《後漢書·列女傳》:「(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贖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樂均:別子之哀與歸國之樂相等。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①,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③,愁為子兮日無光輝④,焉得羽翼兮將汝歸⑤。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釋】①不謂:沒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詩經·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遲(義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馬拉的車子。牡,雄獸,這里指公馬,壯健的馬。騑騑,奔行不止的樣子。 ③生死:即生離死別。 ④愁為子:為別子而愁。日無光輝:指天地也為她們的母子之別而動容。 ⑤將:挾持、攜帶。 ⑥魂消影絕:指人的分開,互相看不見了。恩愛遺:情意仍然存在。遺,遺留。 ⑦攪刺:同絞庚、絞紐。肝腸攪刺,是說肝腸如同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飢。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①。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注釋】①闌:盡,但夜闌通常用指夜深。斯:語氣詞。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①。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②。子母分離兮意難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參④,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注釋】①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氈帳。偶殊俗:與不同風俗習慣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稱與…相對,與…為伍。 ②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來是無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卻偏偏不照耀我。《禮記·孔子閑居》:「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里反用其義。 ③意:指離別之痛。難任:難當,難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個天空之下。商參:二星名,參星居西方,商星在東方,出沒兩不相見,故通常以參商來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①,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②,胡為生兮獨罹此殃③!
【注釋】①萱草:亦名忘憂草。這句是說,面對著忘憂草,而仍是不能忘掉憂傷。 ②訴蒼蒼:對著蒼天泣訴。 ③罹(lí離):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①。去時懷土兮心無緒②,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干,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飢豗兮筋力單③。豈知重得兮入長安④,嘆息欲絕兮淚闌干⑤。
【注釋】①阻修:指路途的遙遠而難行。修,長;阻,險。 ②去時:指被掠去的時候。懷土:懷念故鄉。土,鄉土。無緒:指心情煩亂。 ③豗:同虺(hǔi毀),病也。單:同殫,盡也。 ④長安:西漢的故都,蔡文姬歸途中所過的地方。 ⑤闌干:形容縱橫眾多的樣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③。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④,六合雖廣兮受之不容⑤!
【注釋】①緣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絲竹:泛指樂器。絲,指琴瑟等弦樂器;竹,指笙簫等管樂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說的「上天」、「上帝」。 ③有變則通:心裡有什麼活動就能通過音樂表現出來。 ④浩:用如動詞,充塞,充滿。 ⑤六合:指上、下、東、西、南、北之內的整個空間。
【賞析】
此詩最早見於朱熹《楚辭集注·後語》,相傳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陳留(今河南札縣)人,為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戰亂中,為胡騎所獲,南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後為曹操贖回。她將這一段經歷寫成《悲憤詩》五言與騷體各一篇,見於《後漢書·董祀妻傳》。
《胡笳十八拍》的內容與兩篇《悲憤詩》大體相同。關於此詩的真偽問題,向有爭論,欲知其詳,可參看中華書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討論集》。人詩歌體制來看,與東漢末年的作品有相當距離,且詩歌內容與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觸之處,託名蔡琰的可能性較大。這里姑從其舊,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為什麼「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此詩最後一拍也說:「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辭也就是十八段辭。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准騷體與准柏梁體。全篇的結構可大別為開頭、中腹、結尾三部分。第一拍為開頭,總說時代動亂與個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擄西去的第二拍,止於放還東歸的第十七拍,歷時十二年,分為思鄉與念兒前後兩個時期;最後一拍為結尾,呼應篇首,結出怨情。欣賞此詩,不要作為一般的書面文學來閱讀,而應想到是蔡琰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彈自唱,琴聲正隨著她的意象在流走。隨著琴聲、歌聲,我們似見她正行走在一條由屈辱與痛苦鋪成的十二年的長路上……
她在時代大動亂的背景前開始露面。第一拍即點出「亂離」的背景:胡虜強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見「干戈日尋兮道路危」等三句)。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漢末詩歌中所寫的「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等等,都是當時動亂現實的真實寫照。詩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擄掠西去的。被擄,是她痛苦生涯的開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詩中專用一拍(第二拍)寫她被擄途中的情況,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緣別離」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於被擄(即所謂「別離」)。
她在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在生活上與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嚴酷的:「胡風浩浩」(第三拍),「冰霜凜凜」(第 六拍),「原野蕭條」(第七拍),流水嗚咽(第六拍「夜聞隴水兮聲嗚咽」)。異方殊 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第三拍「氈裘為裳兮骨 肉震驚」);以肉奶為食,腥膻難聞,無法下咽(第三拍「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飢對肉酪兮不能餐」);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徒,住在臨時用草箋、干牛羊糞壘成 的窩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興奮激動時,擊鼓狂歡,又唱又跳,喧聲聒耳,通宵達旦(第三拍「鼙鼓喧兮從夜達明」)。總之,她既無法適應胡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能忍受與漢族迥異的胡人的生活習慣,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的痛苦的心聲。而令她最為不堪的,還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作為漢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虜;作為女人,被迫嫁給了胡人。第一拍所謂「志意乖兮節義虧」,其內涵應該正是指這雙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兩頂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念故國、思返故鄉,就成了支持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從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內容便是寫她的思鄉之情的。第四拍的「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第十拍的「故鄉隔兮音塵絕,器無聲兮所將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歸桑梓」,都是直接訴說鄉情的動人字句。而訴說鄉情表現得最為感人的,要數第五拍。在這一拍中,詩人以她執著的深情開鑿出了一個淡遠深邃的詩境:春日,她翹首藍天,期待南飛的大雁捎去她邊地的心聲;秋天,她仰望雲空,企盼北歸的大雁帶來故土的音訊。但大雁高高地飛走了杳邈難尋,她不由得心痛腸斷,黯然銷魂……。在第十一拍中,她並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內心隱秘:「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原來她「不能捐身」是出於期待「歸桑梓」,即回歸故國。終於,她熬過了漫長的十二年,還鄉的宿願得償:「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後漢書》蔡琰傳所說的:「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但這喜悅是轉瞬即逝的,在喜上心頭的同時,飄來了一片新的愁雲:她想到自己生還之日,也是與兩個親生兒子訣別之時。第十二拍中說的「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這一拍承上啟下,是行文上的轉折處。從第十二拍起,便轉入不忍與兒子分離的描寫,出語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寫別子,第十四拍寫思兒成夢,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銷影絕兮恩愛遺」,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吾心兮無休歇」,都寫得極盡纏綿,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對床夜話》卷一中稱贊第十三拍說:「此將歸別也。時身歷其苦,詞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載如新;使經聖筆,亦必不忍刪之也。 」詩中女主人公的別離之痛,一直陪伴著她離開胡地,重入長安(第十七拍「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屈辱的生活結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親子的痛苦,才剛剛開始。「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全詩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動處曲終罷彈,完成了蔡琰這一怨苦向天的悲劇性的藝術形象的創造。
抒情主人公的經歷是獨特的,誠如詩中一再寫到的「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沒戎虜」(均見四拍)。然而通過其特殊遭遇所表現出來的鄉關之思與親子之情,又是富於時代的工同性並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的。在「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動亂的時代里,鄉情與親情是背井離鄉、拋妻別子的廣大百姓與士卒共有的感情。從歷史的繼承性來,作為一個弱女子,處身異國,在被納為妃子、生有二子、備受榮寵(第十一拍「胡人寵我兮有二子」)的情況下,矢志歸國,這與西漢時蘇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長達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氣節的行為,表現雖異,心跡實同。王粲《登樓賦》說:「鍾儀幽而楚奏兮,庄顯而越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正是對這種處境不同而執著如一的「懷土」之情的較為全面的概括。詩中的蔡琰,不僅眷戀著生養她的那片熱土,富於民族的感情,而且從她離開胡地時對兩個胡兒的難舍難分,痛失骨肉後的積想成夢、哀怨無窮看來,她又是一個具有豐富慈母愛的傳統美德的女性。但這一藝術形象之感人,卻不只在於其具有美好的品德與豐富的感情,更在於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她在被擄掠以後,身居胡地,心繫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當她的歸國宿願一旦成為現實時,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來。「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的,在她卻不能兩全。人總是同情弱小、哀憐不幸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與豐富感情的弱女子呢,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了。
此詩在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創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這一特色,首先體現在抒情與敘事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全然摒棄純客觀的敘述,敘事時總是飽含著感情。詩中敘事性較強的段落,如寫被擄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別兒歸國的第十三拍,重入長安的第十七拍,無不是以深情嘆出之。同樣是寫被擄西去,在五言《悲憤詩》中寫到「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櫃。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以敘事詳盡、細節逼真見長;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則說:「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處處表露出詩人愛僧鮮明的感情-「雲山」句連著故土之思,「疾風」句關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驕奢」的評價,莫不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詩中側重的段落並不多,更多的情況是在抒情時順便帶出,也就是說,是為了抒情才有所敘述。例如,為了抒寫「傷今感昔」與「銜悲畜恨」之情才寫到胡地的習俗(第三拍),為了說明自己度日如年、難以適應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寫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兩拍),等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則是體現在感情抒發的突發性上。詩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來,忽然而去,跳盪變化,匪夷所思。有時意到筆到,不避重復,如責問上天,前後出現四次之多,分別見於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時又天馬行空,來去無跡-如第四拍(「無日無夜」)正從個人經歷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寫怨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轉出對雁抒懷的清冷意境;寫戰爭氛圍的第十拍與寫衣食起居的第六七兩拍都理為了抒寫鄉情,本該相連,卻於其間插入責問上天的第八九兩拍。「正所謂『思無定位』,甫臨滄海,復造瑤池。」(謝榛《四溟詩話》卷四)這種感情表達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的一個重要標志。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與語言運用上也留下了鮮明的標記。詩人常常是我」字當頭,言無迴避;還喜歡誇張其辭,極言以盡意。詩作一開篇即連用兩「我」字以起勢,緊接著以「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的變奏,這是何等樣的膽識魄力!第八拍的「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這一迭連聲的責問更是把「天」、「神」作為被告送到了審判席前。篇中誇張的說法與誇張的詞語在在皆是,如「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擄」(第四拍),「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復然」(第九拍),「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暫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氣兮浩於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種種的總匯,形成了全詩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總體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現出來。
抒情主人公藝術形象的成功創造,還得力於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節義虧」的情況下,為什麼不以一死以全節氣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隱衷(見前引的「我非貪生而惡死」第四句),說明她是出於深厚的鄉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來的。由於這一剖白,人物活動的思想感情基礎被揭示了出來,這就不僅消除了對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誤解,而且使她變得可親可敬起來。第十三拍抒別兒之痛,第十四拍訴思兒之苦,盡管具體寫法並不一樣-第十三拍藉助想像與通過行動來表現,第十四拍則寄情於夢幻,但在展示特定情況下的人物的心理變化這一點上,卻無不生動傳神,維妙維肖。詩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寫,則要推對歸國與別兒一喜一悲的感情糾葛的描寫。詩人深深體會到「去住兩情兮難再陳」,因而不憚其煩,三復斯言,如「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第十二拍),「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第十五拍),「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第十六拍)。通過不斷地重復,對於矛盾心理的表現,起到了強調與深化的作用,從而更加突出了人物進退維谷、痛苦難禁的情狀。
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直是激烈人懷抱。」所謂「激烈人懷抱」,是說在讀者心中激起強烈共鳴,頓生悲涼之感。為什麼《胡笳十八拍》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藝術力量呢?總結上文所論,一言以蔽之曰:是由於此詩通過富於特色的藝術表現,成功地創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這一悲劇性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