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學藝術構思的要點有哪些,如何用它們來衡量作品的優劣
文學藝術的構思要點在於【故事性】,必須具備可讀性、代表性、思想傾向性和歷史的可能性,因而反映出【真實性】。是用文學藝術的手段說明【故事】是有現實意義的。這就是衡量作品的優劣標准。
個人觀點,沒有抄襲。
② 藝術構思分的三個環節包括什麼
藝術構思,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三個環節:第一,從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到美的發現;第二,內心視像的醞釀和孕育;第三,審美意象的形成。關於構思階段的第一個環節,不僅僅是構思階段的一個環節,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因為,美術創作的構思活動實質上是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而一切認識都要從實踐開始,都要從感覺開始。
③ 藝術構思的介紹
藝術構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按照其創作意圖把對實際生活的感受與認識統一起來,醞釀、創造成為藝術形象而進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維活動。藝術構思包括作品題材的選取和提煉,主題思想的醞釀和確定,人物性格、人物活動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考慮和設計,故事情節發展與整體結構布局的安排和設置,以及研究和探索最適當的表現形式等等。
④ 藝術構思是指什麼
藝術構思是藝術家對生活原料進行改造製作的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他是藝術家在對生活藝術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表達思想感情,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虛構,形成審美意象的活動。
⑤ 山西藝研美術史論,藝術概論中的藝術構思是什麼
藝術構思是文藝家把生活素材升華為藝術作品所進行的由感受到思索、由思索到發現以至形成藝術意象的過程。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是創作勞動中最緊張、最復雜、最艱巨的階段。構思的總體任務是,按照一定的創作意圖對原始形態的生活表象進行改造創作,使之升華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藝術意象,把零散的審美感受,凝聚為體現審美評價的審美理想。具體任務大體為確定題材、發掘主題、塑造人物形象、提煉情節、設計作品的整體結構。其中主題的發掘和深化是中心環節,構思過程中的其它因素都圍繞它而變動、發展;藝術意象的典型化,居於構思過程的關鍵地位。藝術構思大體經歷形象觸發、形象孕育、形象形成三個階段。文藝家受到現實生活中某些人、事、物、情的觸發,深受感動或悟出深意,便產生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即為構思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文藝家需調動全部素材積累,把那些最能表現創作意圖的理想材料加以選用,對需加工的材料加以分析、提煉,重新排列組合,使描寫對象在頭腦中逐漸清晰、明朗。第三階段,文藝家的形象思維特別活躍,通過想像、幻想和虛構,把已具雛形的藝術意象進一步具體、生動、典型化,使之成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藝術構思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具體進行時各階段的區分不是絕對的。藝術構思在文藝創作過程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在文藝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藝術構思的成敗影響文藝作品的質量,進而影響到文藝作品的社會宣傳效果。
⑥ 文學構思的主要方式
構思,是指作家、藝術家在著手創作孕育作品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包括選擇題材、提煉主題、安排人物和情節、探索藝術表現形式等等.在構思過程中,作家、藝術家有各自不同的習慣和方式,或睡或坐,或動或靜,總之,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構思出一篇篇精妙的作品,給後人留下了耐人尋思的佳話.
⑦ 寫作構思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1、第一人稱敘事法 由 於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採用第一人稱,由於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2、第三人稱敘事法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麼親切自然。 3、順敘法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於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否則,容易出現羅列現象,犯平鋪直敘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帳,使人讀了索然無味。 4、倒敘法 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採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敘法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6、補敘法 補敘主要用於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7、分敘法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不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採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8、詳敘法 詳 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徵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9、略敘法 略敘的作用是在於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疏密相間,形成敘述的起伏。略敘一般用於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達得朴實真切,震動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適用於抒發強烈而緊張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點是敘述時感情強烈,節奏時快、緊張,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間接抒情法 間 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這種記敘中的議論一般是利用判斷來進行;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採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美麗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敘後議法 先敘後議是先敘事後議論,因此議論要起總結上文,點膽中心的作用。議論時,要對事件的主要內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進行議論。這樣才能做到敘事和議論的統一。議論的方法,可以通過文章的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進行議論,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進行議論。 13、先議後敘法 採用先議後敘的方法,首先開門見山地提出記敘的要點和中心,並以此統全文,使全文所記事件的意義,通過議論之後,顯得清楚明白。在敘事的時候,要根據議論的中心,抓住重點進行寫作。 14、夾敘夾議法 夾敘夾議的特點是敘事和議論穿插進行,寫法上靈活多變,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達意。採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作要注意敘事的連貫性,議論插入要自然。 15、以物為線索 在敘事的過程中,讓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個階段重復出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它的形象。這種物件往往起過渡作用或象徵和點明中心思想。 16、以人為線索 以人為線索敘事,要注意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人物性格的統一,還要注意人物年齡特徵、外貌、動作、地方和民族特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統一。否則,容易造成混亂。 17、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這種寫法,思想發展的主線要分明。思想變化的各個階段貫要自然,對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主要事件記敘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敘述井然有序。這種寫法,事件再復雜,也可繁而不亂。 19、寫生法 學 習畫畫,要從寫生、素描學起;學習書法要從描紅臨帖練起;學習狀物也需從寫生素描練起。我們作文時,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繪出來,讀者看了文章,如見其物,我們的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用寫生法描寫物品要注意描寫的順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先中間後兩邊,或先兩邊後中間,或先整體後部分,或先部分後整體。其次要注意細部的描繪,使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轉動法 採用轉動法描寫物品要有一定的順序,不能顛來倒去。其次要准確地運用方位詞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轉換物品的方向時,要用方位詞標明。此外要有詳有略,能反映物品特點的一面要詳細描述,其他作簡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剝筍法 有些物品結構比較復雜,光用轉動法還描述不清,抓不住特點,我們就要從外到里或從里到外的順序把物品的結構描述出來。這就要用過渡詞語把進入哪一層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點地介紹物品的結構。 22、擬人法 把 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23、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24、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25、運用「五覺」法 眼 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27、托物言志法 采 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28、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採用第一 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點。在具體描寫時,要注意准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徵,做到人格化後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點,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可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29、遠眺近看法 建 築物可以遠眺,也可以近看。遠眺建築物,可以得到建築物整體印象,看法楚建築物的整體輪廓。但是,遠眺不可能看清各個部分的具體情況,但是對建築物在空間的位置,缺乏一種整體感,往往有一葉障目的感覺。我們描寫建築物時,把遠眺和近看的結果結合起來寫,可以使讀者對建築物的整體和各部分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從而獲得完整的印象。 30、內外結合法 從外面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輪廓,使讀者對建築物有 一個完整的印象。從內部看建築物,主要了解建築物的構造,因此要作詳細的介紹。從外面觀察建築物要著重從整體上進行描寫,切忌寫得支離破碎。從內部觀察建築物要細致,因此要按方位順序依次進行介紹,這樣才能條理清楚,讀者也看得明白。採用內外結合法描寫建築物,要注意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法。 31、移步換形法 采 用移步換形的方法描寫建築物,可以不斷地變換立足點和觀察點,對建築物進行多方面的觀察描寫。同一個建築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因此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首先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使讀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築物形象是從哪一個角度看到的。否則,容易把讀者搞糊塗了。其次,採用移步換形法描寫建築物時,一定要抓住建築物的最主要的特徵來寫。如果採用面面俱到的方法來描寫,文章容易變成一本流水賬。 32、說明介紹法 采 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築物時,首先要注意緊扣文章確定的中心進行必要的說明介紹,切忌不著邊際的東拉西扯。在說明介紹的過程中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採用說明介紹法描寫建築物時,還要注意整體的連貫性,也就是說在說明介紹完畢以後,文章要返回到描寫建築物上來,並與前文銜接。文章從描寫建築物轉到介紹說明,或從介紹說明回到描寫建築物要有過渡詞或過渡句。 33、環境襯托法 周圍都是綠色,中間的一點 紅色就特別鮮艷奪目,所以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對建築物周圍的景色進行適當描寫,建築物就顯得突出。描寫建築物周圍景色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建築物,因此描 寫景色時要能襯托建築物的特點,切忌離開建築物而大寫特寫景色。造成喧賓奪主。在描寫建築物周圍的景色時,要把觀察點和立足點交代清楚,便於讀者了解建築物的位置。 34、彩筆描繪法 植物總是由根、莖、葉、花、果組成的。運用彩筆描繪法時,要把根、莖、葉、花、果各個部位的最主要特點寫出來,要寫出它們的形狀,寫出它們的顏色。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仔細觀察。要分辨出植物各個部位的顏色,同樣是紅色,要分出是火紅的,還是粉紅的;同樣是黃色,要分出是桔黃的,還是金黃的;同樣是綠色,要分出是碧綠的,還是嫩綠的……要仔細區分各個部位的形狀特 點,同樣是花,花骨朵與盛開的花就不一樣。觀察得仔細,描寫得具體,讀者就好像看到一張植物的彩色照片。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還要運用恰當的比喻,要寫出自己的情感。 35、遠近結合法 同一棵植物,遠看和近看是不一樣的。這同照相一樣,放在照相機的 前面和遠離照相機,攝下來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採用遠近結合法描寫植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給讀者以完美的印象。採用這種方法描寫植物要把觀察點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說清楚是遠看的還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敘述的順序,或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這樣文章才能條理分明。 36、時序變換法 植 物各個部位的形態和顏色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我們把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寫出來,同時把前後有關的情況交代清楚,就等於在不同的時間給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這一組彩色照片,讀者對它就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採用時序變換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時積累資料。要有計劃地在不同季節對同一植物進行仔細觀察,並記下觀察日記,這樣,寫作時才能對積累的材料進行取捨,寫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觀察的連續性。 37、生長變化法 植 物總是要生長的,一般要經過發芽、生枝、長葉、開花、結果等階段。如果把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的形狀、顏色的特點和生長的情況與下來,就好像給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電影。讀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閱讀,了解植物生長的全過程。採用生長變化法描寫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突出的變化寫下來;其次要交代植物發生變化的原因、前後情況和過程;此外要注意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有條不紊地寫下來。 38、展開聯想法 我 們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聯想到其它事物,這些事物往往與這棵植物有共同之處。例如我們看到棉桃,聯想到潔白的雪花,這是因為雪花和棉花的顏色相同;我們看到大西瓜,聯想到籃球,這是因為西瓜和籃球的形狀相似;我們看到冰在雪地中鬱郁蔥蔥的松樹,想起那些在敵人面前不怕嚴刑拷打,決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樹與英雄的品質上有相似之處。採用聯想的方法描寫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要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首先要認真讀書,了解生活,使自己的頭腦儲備豐富的知識。其次是勤思勤想,經常訓練,使自己有豐富的想像能力。 39、突出重點法 植物 總是由根、莖、枝、葉、花、果組成。我們在描寫植物的時候,可以對植物的根、莖、枝、葉、花、果的各個部分進行描述,也可以只對植物的某一部分進行描述。採用重點突出法描寫植物時,首先要找出這棵植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對最能體現這棵植物特點的部分從顏色、形狀、氣味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此外還可以恰當地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 40、對照比較法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點往往 在比較中得到顯現。我們描寫植物時,往往通過對照比較的方法來突出植物的特點。對照比較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這種植物與另一種植物進行比較;一種是把植物本身兩種截然不同的特點放在一起比較。採用對照比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寫的植物最顯著的特點與其他植物作比較。這樣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採用對照比較法還要注意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傾向性。這樣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進行比較時,要注意找出矛盾點,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41、贊美頌揚法 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如青松不怕嚴寒,楊柳隨處生長,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飄十里,留芳人間,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植物的這些特點往往使我們聯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我們可以聯想到要對不正之風作斗爭;看 到野草有頑強的生命力,我們可以聯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贊美頌揚法就是對植物的這些特點進行贊頌。採用贊美頌揚法首先要對植物的能聯想到怎樣 做人的特點進行具體的描寫,並以此貫穿全文,這樣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贊美的感情抒發出來,要在描寫植物中寫出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感人。此外還要注意首尾呼應,突出贊頌。 42、靜態素描法 動物的外形包括身體、毛色、腦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動物,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同,例如鳥只有兩只腳,但有一對翅膀;魚沒有腳,但不鱗和鰭。靜態素描法就是把動物靜態時各個部位的形狀和顏色的特點寫出來。採用這種方法描寫動物,首先要仔細觀察,分辨動物各個部位的顏色有什麼不一樣。其次要找出各個部位形狀的特點。此外,要運用恰當的比喻。這樣,可以使讀者好像看到一幅動物的寫生畫。 43、總分結合法 採用總分結合法描述動物, 要注意總述與分述之間關系。分述部分要緊緊圍繞總述所講的特點描寫。如果總述是講動物的美麗,分述部分都要圍繞著美麗來寫;如果總述是講動物的「靈活」, 分述部分就要圍繞它的靈活來寫。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順序,或從上到下,或先形狀後顏色,或先中間後兩邊,一定要有條理。 44、特徵舉例法 採用特徵舉例法描寫動物時,一般先指出動物的某一方面特點,然後舉具體的例子加以證實。採用這種方法描寫動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動物的這一方面的特點,而且要盡量寫具體,使讀者覺得可信。 45、特徵說明法 采 用特徵說明法描寫動物,一般先介紹動物的某一特徵,再說明它的作用,或說明為什麼具有這一特徵。接著採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紹動物的其他特徵。採用這種方法描寫動物,要注意科學性,要有依據,不能採取想當然的方法加以說明。為了提高寫作能力,我們要注意多閱讀科普讀物,了解動物的習性。 46、重點突出法 采 用重點突出法描寫動物,首先要仔細觀察某一動物,找出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寫動物的最主要特點時,要注意採用比喻、擬人、比較等方法,使重點部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採用重點突出法描寫動物,有的對主要特點詳細描述,次要特點一筆帶過;有的則內寫主要特點,不寫次要特點。 47、成長變化法 用 成長變化法描寫動物,要注意把動物從小到大整個過程中的幾個主要階段寫下來,不能採用寫流水帳的方法。描寫動物成長過程中的幾個主要階段時,要注意把前因後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間銜接不上,使讀者看了莫名其妙。動物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採用這種方法描寫動物,要注意系統地觀察,要不意識地寫系列觀察日記,把觀察結果寫下來。最後,只要將觀察日記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動物成長過程的文章。 48、實驗證明法 採用實驗證明法首先要找出動物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特點及習性,然後通過實驗來證明動物確實具有這方面的特點和習性。在記敘實驗的過程時,要把實驗的方法、經過、結果有條理地寫下來,這樣才能使讀者信服。這一類作文一般按提出問題---進行實驗---明白道理的順序寫。 49、群體描寫法 描 寫一群動物,最要緊的是有詳有略,詳略得當。要選擇具有特色的動物,重點觀察,重點描寫,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寫,或者略寫一筆,要做到選材典型,重點突出。對重點描寫的動物,要抓住它的形狀、顏色、動作,進行具體的描繪。對略寫的動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寫一群動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現場目擊法 採用現場目擊法描寫動物,要把觀察的地點交代清楚,這樣讀起來具有真實感。由於現場目擊是以作者的觀察視點作為寫作的出發點,因此,描寫時不強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選擇描寫的內容,做到突出重點。採用現場目擊法描寫動物,要注意在敘述過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親眼見到的,哪些是猜想的。這樣文章具有科學性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⑧ 藝術構思可以通過 、 和 三種方式完成。
你想學美術啊!很好啊! 【美術】 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和 三種。 124.藝術構思可以通過 、和 三種方式完成。 125.以運用磨製
⑨ 藝術構思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1)整合。整合即調動材料儲備和生活積累,根據創作意圖將有關的意象進行整合,產生復合意象。整合的運作方式包括疊加、聯結、互滲和互融等。
(2)變形。變形即根據創作意圖,對生活原型的某些特徵予以強化、突出或誇張,而把另一些特徵予以弱化、淹沒或縮小等。
(3)移情。移情即將自己在甲事物中體驗國的審美情感移入類似甲的乙事物之中,包括把對人的情感體驗移入花草樹木、動物甚至無生命的山水中等。
(4)意蘊的凝結。意蘊的凝結即挖掘素材當中具有典型哲理意味的特徵,創造蘊含深刻的意境。
⑩ 簡述藝術構思的三個環節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藝術媒介創造藝術形象的過程。它是聯結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中心環節,是藝術生產過程中一個復雜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過程伴隨著強烈的心理活動,遵循著藝術生產的特殊規律.
藝術創作過程是人類的高級精神生產,是一種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過程不能簡單地劃分為幾個部分,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心理與情感活動。但是,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又不得不把它分開來講。
一般說來,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分為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三個階段。當然,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又常常相互交織,融為一體。
首先,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對生活的感受、觀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靈里的積淀。藝術體驗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它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是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藝術體驗有自發藝術體驗和自覺藝術體驗二種類型。自發藝術體驗是指無意識中形成的藝術體驗。它是在生活中自然積淀下來的心理經驗,它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童年生活往往構成藝術家自發藝術體驗的源泉。許多藝術家並不是為了成為藝術家才去進行藝術體驗,而是因為藝術體驗太豐富、太深刻了,以致於他不得不用藝術來表達自己的心靈感受。
自覺藝術體驗是指藝術家為了藝術創作而進行的藝術體驗。中國古代藝術家特別強調自覺藝術體驗,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道家師法自然的哲學思想是中國藝術家的一貫主張。中國詩人畫家特別喜愛旅遊。李白說「一生愛入名山游」,生動描述了自覺藝術體驗的觀點。現代畫家黃賓虹前期師法古人,後來轉而師法自然,畫風為之一變:由清楚到不清楚,由規則到不規則,畫面趨向於黑。這種轉變來自他對自然的藝術體驗。中國繪畫史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據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的記載,唐代畫家吳道子在裴將軍的劍舞中得到一次深刻的藝術體驗,從而完成了一生中最為得意的作品。
藝術史上的諸多事例表明,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關鍵。沒有藝術體驗就不可能創作出成功的藝術作品。藝術體驗是一種審美體驗,而不是隨意的日常生活經驗。美學家王一川指出:審美體驗是「人生終極意義的瞬間生成」。「人生終極意義」是指人類追求的永恆理想,如自由、美、和諧等。
藝術體驗是一種瞬間性直覺,帶有頓悟的特徵,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和心理活動。藝術體驗是藝術家和自然的精神遇合,是生活溶解在心靈里的秘密。它不是對自然和生活表象的簡單認識,而是深入自然和生活的深層精神架構,從而獲得心靈的溝通與交流,達到精神層次的對話。
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主客體的交融,是藝術家對自然和生活的獨到發現與體驗。詩人唐祈曾經這樣敘述詩的誕生:「……我總認為只有心上的刻痕才是珍貴的。它是從生活中留在內心深處形象的結晶,它藏在你記憶的寶匣之中。當你詩情洶涌,感到非要寫出它時,它會從容地從你腦海中浮現出來……一首詩在這個時候真正誕生了。」「心上的刻痕」就是藝術家藝術體驗中最深厚的部分,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其次,藝術構思是指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主題和藝術形象的過程。這是藝術創作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有的藝術構思完成於剎那之間,如詩、繪畫、音樂中的一些即興之作;有的藝術構思則需要漫長的一生。如歌德的《浮士德》,從1770年到1831年,他耗費了長達60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巨著。不管所用的時間長短,藝術家們都在尋找完美的形式,賦予藝術體驗一種恰當的形式結構。藝術構思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
藝術構思是否具有創造性、是否巧妙,直接關繫到藝術作品的成敗。藝術創作是一項創造性精神生產,藝術構思是體現其創造性的重要環節。同樣一種題材,如何創造出具有新意的藝術形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藝術構思。一個成功的藝術構思等於藝術創作完成了一半。巧妙的藝術構思常常會流傳千古。
據明代唐志契的《繪事微言》記載,南宋畫院以「竹鎖橋邊賣酒家」為題,請畫家們作畫。許多畫家竭力描摹酒家、竹橋、樓閣等,惟獨李唐的畫上不見酒家也不見人物,只有一幅酒旗在竹林橋邊悠然飄揚。宋徽宗認為李唐的作品最高,因為他的畫上沒有酒家,卻隱含了酒家,准確地表達了「鎖」的意思,構思高出一籌。
現代作家老舍曾經以詩句「十里蛙聲出山泉」為題,請齊白石作畫。聲音怎麼在畫面上表現?如何把「十里」的空間呈現在畫面上?白石老人畫了一幅四尺長的立軸,青苔斑斑的亂石叢中激流奔涌,幾只小蝌蚪自由嬉戲,順流而下。從畫面上可以看出,蝌蚪正生機勃勃地准備變成青蛙,十里之後,必定是一片蛙聲。這些都體現了中國畫的美學特徵:含蓄蘊藉。
藝術構思的過程就是藝術形象的形成過程。藝術形象不是生活的陳列和照搬,而是通過提煉與概括,實現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轉化。藝術構思具體的方法有簡化、誇張、變形、綜合等。現代藝術常常運用變形與誇張,突出藝術家對生活的強烈感受。魯迅曾談到他的創作方法:「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湊合起來的。」這就是綜合。他說自己的小說形象是「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最後,藝術傳達是指在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的基礎上,藝術家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運用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將構思成熟的藝術形象轉化為藝術作品。藝術傳達是藝術創作過程的最後完成階段。
藝術傳達必須藉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每一種藝術樣式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所有藝術傳達都要通過一定的物質材料實現。同時,藝術傳達也必須以藝術語言來完成。沒有這些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藝術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質形態,藝術傳達就無法完成。
藝術傳達也需要藝術技巧。藝術技巧是藝術傳達成敗的關鍵。每一種藝術樣式都有獨特的藝術技巧,只有熟練而准確地使用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才能飽滿地完成藝術作品的傳達。古今中外,許多傑出藝術家為了掌握藝術技巧而發奮學習。如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皆墨。中國京劇演員大多是從幾歲起就練功,即所謂的「四功五法」,成名之後也不敢鬆懈。藝術作品的魅力既來自它的情感和意境,也來自於它的傑出技巧。
藝術創作是一個艱苦的推敲過程。由於藝術樣式的不同,藝術創作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沒有一定。有的一揮而就,有的卻要長期磨練。而就多數藝術家的創作情況看,藝術傳達是一個痛苦的推敲過程。藝術創作是從「自然丘壑」到「胸中丘壑」再到「紙上丘壑」的過程。鄭板橋曾經敘述他畫竹的三個階段即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這個畫竹的過程,也正是從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到藝術傳達的完整過程。這也是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的過程。
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處於一種高度亢奮狀態中,情緒飽滿,想像豐富,需要一個獨立的時間和空間。藝術家沉浸在這種藝術時空里,與自己所創作的藝術形象融為一體,完全和周圍的現實隔離。一個獨立的時空對藝術創作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藝術創作過程是一項復雜的精神活動,伴隨著強烈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活動。藝術創作的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可分,而是渾然一體的。因此,藝術創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在具體創作中也是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的。
為了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藝術家們對藝術受眾進行了研究,形成了審美理解理論。審美理解理論既是藝術創作理論的一部分,又是欣賞家們進行欣賞閱讀活動的重要理論。
藝術創作過程可以列為:藝術體驗(社會生活素材和經驗積累)----藝術構思(提煉素材產生主題與布局設計)---- 藝術傳達(製作成作品)。
比如,油畫作品是在白色畫布上,用各種顏色的油料,由畫家採用多種繪畫技巧繪制而成。它的畫面圖案完全是人工繪制的。(圖)
雨花石、雨花石的質、色、形、紋和由質、色、形、紋形成的畫面圖案都是它的自然屬性。我們通過尋找和購買雨花石,發現了由質、色、形、紋構成的精美的畫面圖案。這不是一種創造,這是一種「發現「。因為,無論你發現與否,雨花石、雨花石的質、色、形、紋和由質、色、形、紋形成的畫面圖案都已經客觀存在。藝術作品的畫面圖案完全是人工繪制的。而雨花石的畫面圖案天然形成,不能人工雕刻繪制。否則,就成為雨花石工藝品了。我們發現了天然形成的雨花石畫面圖案,進行精心的觀賞、聯想和思考,從雜亂的畫面圖案中,整理出可以表達的內容,尋找出適當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然後,依據主題,加以確切的命名。主題和命名的意境,完全取決於作者的綜合素質。發現雨花石天然畫面圖案以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就是雨花石作品的創作活動。
在創作活動中,對於意蘊方面的作品,可以採用情感強烈的、非邏輯的方式;對於具象方面的作品,應該採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式。指鹿為馬總是不行的,大家也不會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