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杜甫詩風為什麼會是「沉鬱頓挫」呢
1、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是形成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思想基礎。
杜甫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詩中「病樹、桔楠、桔棕、古塞、秋雲、……甚至高江、急峽、危城、孤舟、啼猿、翔鳥、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織女,堂前撲棗的老婦,重負下呻吟的老農,新婚成別的夫妻,那巧取豪奪的官吏,驕橫跋扈的將軍,粗暴無理的惡少,長安水邊的麗人,都成為頗能代表杜詩風格的一象」。表現了詩人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混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
⑵ 怎樣理解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這是杜甫的詩歌特有的特點,解釋如下:
一,簡介:
"沉鬱頓挫"本是杜甫《進雕賦表》評揚雄、枚乘辭賦的詞語,後人以之指杜詩的風格特色。何謂"沉鬱頓挫"?清人吳瞻泰說:"沉鬱者,意也;頓挫者,法也。"(《杜詩提要》)一般認為,所謂"沉鬱",主要指詩歌內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所謂"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聲情起伏迭變。沉鬱與作品的主要意境有關,頓挫則與作品的表現技巧有關。
二、詳解:
文學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風格特徵。沉鬱頓挫的風格的基調是悲慨。杜甫詩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強烈,這種強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動讀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詩歌藝術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強烈是第一位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事的心態,便把這種噴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變得緩慢,低沉,回環起伏。幾欲噴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緩急回環,跌宕起伏,是為沉鬱頓挫。
三,補充解釋:
文學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風格特徵杜甫是一位繫念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詩人。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於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沉鬱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
沉鬱是指其作品思想內容的博大精深,題材的嚴肅,感情的深沉、深摯。
頓挫是指其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出語謀篇的曲折、變化的多端、轉換穿插的波瀾壯闊以及韻律變化等。
清人吳瞻泰《杜詩提要》雲:「沉鬱者,意也,頓挫者,法也。」即是此意。「沉鬱頓挫」可說概括了杜甫詩歌的基本特徵,如《詠懷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自比稷與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等,可謂是沉鬱頓挫的典型。
⑶ 琵琶行中杜甫如何體現沉鬱頓挫
淺談杜甫詩作「沉鬱頓挫」風格成因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多種多樣,最具有特徵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並為評論者所公認的,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是杜甫在《進表》中自述創作甘苦之語,他在《進雕賦表中》說:「臣之述作,雖不是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楊雄、枚皋之流,庶可豉及也。」所謂「沉鬱」,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這種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詩歌所要表達的人生情感非常強烈,而同時這種情感又受到理性的節制。他的思慮常常很復雜、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當和適度的表達方法。這樣,使得詩中的情感之流成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動。筆者認為: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形成,有其堅實的思想、情感和現實基礎。一、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是形成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思想基礎。杜甫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詩中「病樹、桔楠、桔棕、古塞、秋雲、……
⑷ 淺談杜甫詩作「沉鬱頓挫」風格成因
杜甫詩歌的藝術風格多種多樣,最具有特徵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並為評論者所公認的,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是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自述創作甘苦之語,他在《進雕賦表中》說:“臣之述作,雖不是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楊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所謂“沉鬱”,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這種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詩歌所要表達的人生情感非常強烈,而同時這種情感又受到理性的節制。他的思慮常常很復雜、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當和適度的表達 方法 。這樣,使得詩中的情感之流成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動。
筆者認為: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形成,有其堅實的思想、情感和現實基礎。
一、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是形成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思想基礎。
杜甫的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都是源自儒家仁政思想,杜甫的理想政治模式仍是儒家的政治模式,即德政。在他的詩中“病樹、桔楠、桔棕、古塞、秋雲、……甚至高江、急峽、危城、孤舟、啼猿、翔鳥、落花、寒月以及那辛苦的織女,堂前撲棗的老婦,重負下呻吟的老農,新婚成別的夫妻,那巧取豪奪的官吏,驕橫跋扈的將軍,粗暴無理的惡少,長安水邊的麗人,都成為頗能代表杜詩風格的一象”。表現了詩人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混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
二、國家的戰亂,人民的疾苦是他“沉鬱頓挫”詩風的現實基礎。
杜甫現存詩1400多首,深刻的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詩人將自己的個人生活與國家與百姓的生活緊密結合,達到了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
詩人的一生都懷著愛國的熱誠:“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歲暮》),詩人對祖國是何等的熱愛;“獨使至尊受社稷,諸君如何答昇平”(《諸將》),詩人對祖國前途是何等地憂慮;“必若救瘡痍,應先去蝥賊”(《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這是詩人為力挽國運,拯救人民而開出的葯方;“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這是詩人對朋友的殷切厚望也是詩人的一片愛國至誠。
759年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五年,雖然兩京業已收復,但戰亂並未平息,國家仍未安定,人民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以憂國憂民為己任的杜甫時時關注著平叛戰爭,將消除戰亂一直牢記於心,在西行秦州前夕,他先寫下了《洗別馬》,“三吏”“三別”等關注平叛戰爭的詩篇,對國家走向統一表示了關注之情。
除了赤誠的愛國之情,憂民之情同樣在杜詩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其八: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士苦形骸黑,林疏鳥獸稀。那堪往來戍,恨解鄴城圍。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詩人來到秦州,看到奉詔從金微調來的士兵為解御河北的叛軍而“赴滄海”。當他目睹“士苦形骸黑”時,便對長途跋涉的士兵表示同情,於是在結尾寫到“那堪往來戍?恨解鄴城圍”戰亂是亂世的主要特徵,它與和諧社會是根本對立的,用詩歌反映戰爭的殘苦,表達作者對戰爭的批判,表達了杜甫希望國泰民安的心願。
他的《兵車行》以“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邊還戍邊”的無奈沉重地嘆息中傳達了人民對無休止的戰爭的厭惡之情,又用士卒“君不見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梨,禾生隴畝無東西”的血淚控訴,揭示了戰爭給後方經濟帶來的巨大破壞,字里行間,傳達出作者對深受戰爭之苦的廣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戰爭價值的深深疑慮。可以說:“萬方多難”的時代,“憂國憂民”的情懷是形成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思家念親悲己是杜詩“沉鬱頓挫”風格重要的情感基礎。
我們看杜甫的一首《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詩人潦倒窘迫的人生之痛和多事不寧的家國之憂。一起首詩人連續四句的景物描寫,以凄厲的猿啼、盤旋的江鳥、在強勁的秋風中遠近紛紛飄落的樹葉、風急浪涌滾滾滔滔蒼茫無際的江水,展示了一個蕭索凄冷荒遠蒼茫的秋天景象,為下面抒情主人公的出場極力鋪墊,這不僅營造出一個凄清悲涼的傷感氣氛,更給抒情主人公的出場搭建了一個平台——展示了一個蒼茫渺遠空闊無靠無依的天地空間。
在這之後,詩人才讓一個“百年多病”“萬里悲秋”的孤苦老人姍姍地走了出來:“萬里”可見詩人漂泊流落之遠;“作客”照應“萬里”,再著一“常”字,可見詩人滯留異鄉時間之久;“悲秋”透出詩人內心的感傷;“百年”表明詩人年事已高;一個“病”字再加一個“多”字,表明了詩人身體衰敗,已是風燭殘年;“獨登台”則足見詩人之孤獨與行邁之蹣跚艱難。杜老夫子的登高望秋興嘆的形象,不能不讓我們聯想到兩千多年前那個形容枯槁、衣衫藍縷、行吟於澤畔的屈子。詩人就象強勁的秋風里高掛在枝頭搖曳著的一片枯黃的樹葉,真擔心他隨時都有被吹落下來的危險。十四個字寫盡了詩人自己的苦況,可以說這種人生之苦已經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因痛失親人而肝腸寸斷、因自己顛沛的遭遇而唏噓不已,在很多詩作中都得到了明顯的體現,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因素對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重要影響。
筆者認為,杜甫視詩歌為生命,他的詩歌也與其個人豐富的人生體驗休戚與共,為了排遣他對於不合理社會的憤怒與不平,宣洩在生活、思想上長期蘊蓄的內在矛盾以及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沉鬱頓挫的詩風是他最好的選擇,歷史成就了杜甫,杜甫成就了杜甫。
⑸ 談談怎樣理解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
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風格中「沉鬱」主要指詩歌內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聲情起伏迭變。沉鬱與作品的主要意境有關,頓挫則與作品的表現技巧有關。
沉鬱頓挫風格的基調是悲慨。杜甫詩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於感情的強烈,這種強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動讀者的所在。就杜甫的詩歌藝術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強烈是第一位的。
杜甫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其仁者之心,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事的心態,便把這種噴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變得緩慢,低沉,回環起伏。幾欲噴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緩急回環,跌宕起伏,是為沉鬱頓挫。
(5)如何理解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擴展閱讀
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形成原因
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使得杜甫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杜甫作為一位繫念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詩人,因此杜甫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
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於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沉鬱反映出杜甫作品思想內容的博大精深,題材的嚴肅,感情的深沉、深摯。
而頓挫又體現了杜甫詩歌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出語謀篇的曲折、變化的多端、轉換穿插的波瀾壯闊以及韻律變化等。
⑹ 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藝術特色
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舉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頷聯為千古名句,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有疏宕之氣。「無邊」,放大了落葉的陣勢,「蕭蕭下」,又加快了飄落的速度。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它的境界非常壯闊,對人們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透過沉鬱悲涼的精工對句,顯示著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文章的深沉蘊蓄 )
如何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保護天下貧寒的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⑺ 如何理解杜詩的「沉鬱頓挫」
沉鬱頓挫是杜詩風格的集中概括。
沉鬱頓挫的風格是指杜詩運思深刻,感情濃烈,聲情悲壯,而又具有忠厚纏綿,含蓄蘊藉,回環往復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張安祖《杜甫「沉鬱頓挫」探析》文學遺產,2004(3).
[2]韓成武《「沉鬱頓挫」新解》學術研究,2004(10).
[3]仇兆鰲《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2173.
⑻ 杜甫詩的風格沉鬱頓挫
杜甫詩歌的主要風格有2種: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鬱頓挫;杜詩風格的另一面蕭散自然。
分析一下這兩種風格:
1、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徵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繫念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詩人。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長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三吏三別》《北征》、《洗兵馬》、《壯游》、《同谷七歌》、《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還有前面提到的《秋興八首》都是這樣的例子。沉鬱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
2、除了沉鬱頓挫之外,杜詩還有其它的風格。
胡震亨說杜甫的詩「精粗巨細,巧
拙新陳,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唐音癸簽》卷六)。就是說的杜詩風格的多樣性。風格的多樣正是偉大作家藝術上高度成熟的標志。在杜詩的多樣風格中,蕭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閑適情趣,安靜明秀境界,細膩的景物描寫,形成蕭散自然的特色。
例如: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水檻遣心二首》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杜甫詩歌的形成原因:杜詩的不同風格的形成,與杜甫不同時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時期的不同心境似有關系。當他生活坎坷,顛沛流離,或處於戰亂之中時,他的家國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湧出,悲歌慷慨。這時的詩,往往便表現為沉鬱頓挫。長安困頓、陷落賊中、華州鄜州時期、隴蜀道上、夔州以後的詩,多數是這類風格。當他生活稍為安定時,他就寫一些蕭散自然的詩。成都草堂的一段時間,就有不少這類作品。
⑼ 怎樣理解杜詩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詩歌特色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其名篇中,特多寫實之作,如名作《麗人行》,反映上層社會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聖」之譽.杜詩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政治意識,繼承並發揚詩經、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手法方面
杜詩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來描寫.杜詩也善於抒情,結合抒情和敘事,又結合抒情和寫景,寄情於景.杜詩敘事注重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議論.
語言方面
杜甫寫作態度非常嚴肅,語言精煉,用字准確,形象生動,多姿多采,並善於運用民間口語.
體裁方面
杜甫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詩.
杜甫大量創作七言律詩,作品內容廣泛,技巧純熟,注重聲律對仗,格律嚴謹,語言錘煉,為歷代典範之作,達到極高的成就,使七律創作臻於成熟.他又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社會的民生疾苦.
風格方面
杜詩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鬱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朴、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技巧,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新風格.
詩歌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
詩歌體制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⑽ 杜詩的藝術特徵
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_(學生論文)
一、「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二、杜甫詩歌藝術的幾個具體的藝術特點的
杜甫在唐代詩壇上是與李白雙峰並峙的偉大詩人,而且即使在整個古代文學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偉大的詩人之列。
他的詩歌創作,內容極為豐富,廣泛地反映了他的時代的社會生活,而他的詩歌的藝術性更是達到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顛峰。今天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
一、「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關於杜甫的藝術風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鬱頓挫」這四個字加以概括。杜甫詩歌里的多種多樣的形象都在「沉鬱頓挫」的風格上取得了統一。
杜詩內容廣博,體式多樣,風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導風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鬱頓挫」。沉鬱頓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現方式兩個方面。「沉鬱」有深摯、沉雄、郁結、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側重於「意」、「思想」。頓挫有抑揚曲折、句斷意連、波瀾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達的層次、節奏,側重於「法」、「表現」。
沉鬱與頓挫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唯感情聚積得沉鬱,表達起來才不至於一瀉無余;唯表達得委曲盤旋,似有不盡之意,才越發顯得感情的深沉鬱勃。「沉鬱頓挫」有憂憤深廣、潛氣內轉而又波瀾老成的含義。
動亂的社會現實,長期的生活磨難,使其年輕時的理想壯志逐漸為沉鬱、感傷所取代,憂國憂民,慨嘆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緒愈加強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氣、有良知的人,其郁結於胸中的悲憤涌至口邊時,又往往強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渾厚。這種回環往復的感情流程發之於詩,便是潛氣內轉的起伏頓挫,給人波瀾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洗兵馬》、《蜀相》、《登高》、《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等均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說今,或欲說還休,反復吞吐,言情頓挫,都突出地表現了這種風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蕭瑟和衰颯中,滲透了詩人傷時憂國的心情。杜甫多年飄泊於長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峽、危城……這一切幾乎和詩人的生活融為一體。他的思想感情也在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託。動盪的江水,陡峭的山峽,孤清的月色,凄歷的畫角,這些都是詩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詩,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是這樣寫的: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集中了秋天和大江這兩個杜詩里最富於想像力和聯想力的形象,詩里寫到的急風、高天、猿啼、飛鳥、落木、長江,無不飽含著詩人對國家和身世的酸辛與憤慨。這首詩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很有名的兩句詩。詩里的那種雄渾蒼勁的形象和跌宕頓挫的節奏,表現了詩人難以平靜的憂憤,也反映了那個戰亂時代的氣氛。
《秋興》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為杜甫抒情詩里藝術性最高的一組詩。它最大的特點就在於:用一片彌天蓋地的秋色將秦蜀兩地聯系起來,表現了故國平居之思;又用綿綿不盡的回憶把今昔異代聯結起來,表現了撫今追昔之感。這組詩是很能夠代表杜甫那種沉鬱頓挫的風格的。以上說明了杜甫怎麼樣運用具有個性化的藝術形象來表現他所特有的那種沉鬱頓挫的風格。
二、杜甫詩歌藝術的幾個具體的藝術特點。
第一,杜甫善於對現實生活作高度的藝術概括。
這種概括,有的時候是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通過客觀的描寫,把復雜的社會現象集中在一兩句詩里,從而揭示它的本質。比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把尖銳的階級矛盾集中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十個字里,使人觸目驚心。再如《白帝》:「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現四川軍閥混戰的罪惡,也是把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概括在兩句詩里。還有像《歲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誰清纓?」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亂後的政治局勢。
杜甫的概括有的時候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對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紹。比如《兵車行》這首詩是通過一個行人的話廣泛地介紹了兵役的繁重、戰爭的艱苦,以及人民反對開邊的情緒。《石壕吏》是通過老嫗的一番話,介紹了這一個家庭的遭遇,同時也概括了千萬個家庭。杜詩的現實主義,並不在於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他雖然也寫了不少人,但這些人並不是作為具有個性的典型而出現的。他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在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的描寫,通過這樣的描寫,去揭示現實生活的本質。
第二,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和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法。
藝術境界是雄渾壯闊的,但是表現手法卻是細致入微的。由於杜甫具有愛國愛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識,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他的詩歌境界是雄渾壯闊的。可是這種雄渾壯闊的境界往往是通過刻畫眼前具體細致的景物和表現內心情感的細微波動來達到的。他有一首詩題目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其中有這樣兩句:「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稱贊王宰的山水畫,說他的畫有「咫尺萬里」之勢。杜甫的詩也具有這種「咫尺萬里」之勢。李白和杜甫,他們的藝術境界都是很壯闊的,可是達到這樣一種壯闊境界的途徑卻不同。李白是運用風馳電掣、大刀闊斧的手法來達到的,而杜甫卻是以體貼入微,精雕細刻,即小見大,以近求遠的方法來實現的。
如果說李白的詩像暴風驟雨,以極不平凡的氣勢感動讀者,那麼杜甫的詩就像是「潤物細無聲」的輕風細雨,不知不覺地滲透了讀者的心靈。李白的詩讓人驚嘆,杜甫的詩讓人親近。比如同樣是寫安史之亂,李白的寫法是從大處落墨。他的《古風》第十九首,先寫和神仙一起升天,升到天上從上面往下看,看到人間,接著有幾句就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後的政治局面。李白是這樣寫的:「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李白是從天上俯視洛陽川,看到到處都是安史的軍隊,很多的老百姓都死在這場戰亂里,而那些豺狼卻做了高官。「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這是一種大刀闊斧的寫法。而杜甫卻是具體細致地寫出這場戰亂的各個方面,像《三吏》、《三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具體反映了這場戰亂帶給國家和人民深重的災難。杜甫筆下的安史軍隊是:「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通過一支沾滿鮮血的箭,具體地形象地反映了國家人民深重的災難。「群胡歸來血洗箭」好像一個特寫的電影鏡頭,很具體很細致地反映了這場戰亂帶給國家和人民的災難。可見杜甫是以體物察情的細微而見長的。再如他的《望岳》,是他年青時候寫的一首五律。「岳」是指東岳泰山。
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岱宗」是指東岳泰山,說泰山很廣大,泰山的青色一直橫亘在齊魯兩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是寫泰山的廣大。「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陰」是山的北面,「陽」是山的南面。山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光線的明暗不同,因此這邊是昏那邊是曉。這兩句是寫因為泰山的高峻,所以才「昏」「曉」不同。「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是說遠望層雲疊起,而且雲層在山腰裡翻滾起自己的心胸不禁也激盪激盪,目送歸鳥飛向遠方,鳥的身影越來越小,所以要一直睜大眼睛看著它,以至眼眶都要睜裂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說自己將要登上泰山的絕頂,從泰山上往下看,因為,泰山很高,其他的山久都顯得很小,故曰「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是寫望泰山,在短短的八句詩里,就通過不同的距離和不同的角度寫出四種不同的望法。
頭兩句是遠望,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近望,第五句和第六句是細望,第七句和第八句是想像自己要登山極目遠望。在八句詩里寫出四種不同的望法,可見杜甫的寫法是很細致的。我們再看他的另外一首題為《羌村》的詩,《羌村》一共有三首,我們看他的第一首。這首詩是杜甫從鳳翔回到鄜州的家後寫的。詩曰: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盪,生還偶然遂!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歸客」是杜甫指自己。「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妻子和孩子們都很吃驚我居然還能活著回來,吃驚以後回想這一段分離的生活,感到很悲痛,流下了眼淚。「夜闌更秉燭」的「夜闌」是夜深的意思,「更(gèng)」就是再一次的意思。他們已經入睡了,但是睡不著,又起床,再點上蠟燭,再互相的看一看,到底這是真的呢,還是在做夢。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杜甫不相信自己能夠活著回來和家人團聚,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也不相信他能夠活著回來,所以剛剛見面的時候那一陣激動已經過去了,大家都入睡了,可是睡不著,再起來,又點上蠟燭,互相看著,好像是在做夢一樣。這首詩開始是寫喜——回到家裡的歡喜。「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在一個傍晚的時分,一個日暮的黃昏的時分,杜甫回到了自己的家裡,鳥雀在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也在歡迎他的回來。接著寫驚——「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剛進家門的時候很高興,見到家人的時候,是一種吃驚的感情,一方面家人很奇怪,想不到杜甫能活著回來;另一方面杜甫也想不到能夠一家團圓,家裡人都那樣平安,所以寫了喜以後就寫驚。寫了驚以後又寫悲——「驚定還拭淚」。寫了悲以後是寫疑,反而懷疑這是在做夢——「相對如夢寐」。經過一場大的戰亂,杜甫一個人在外邊受到很多的磨難,忽然回到了家裡,先喜,再驚,再悲,最後是疑。杜甫把握住了心情的每一個起伏,寫得很細致,可以說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杜甫不只是細致入微,他還能夠通過入微的刻畫達到雄渾壯闊的境界,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現實主義詩人的地方。
杜甫有些詩是從身邊瑣事的描寫,逐步地推衍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又呈吳郎》都是這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從自己住的那間茅草房被秋風吹破,然後寫到天下的寒士;《又呈吳郎》是通過一個老太太聯想到當時國家的局勢。杜甫還有許多詩是把重大的社會政治內容和生活中的一個側面的剖析穿插起來,運用這些細節去表現重大的主題。比如他的《春望》這首五言律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是擬人的寫法,自己感嘆時局,見花而流淚,覺得花也在流淚,自己悵恨離別,聽到鳥叫驚心,覺得鳥也在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信能夠值萬金,非常難得,這真是體察到了久別家人後接到家書的心情。「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是說自己已經老了,頭發不僅白了,而且也逐漸少了。這首詩的開頭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從大處著眼,寫得很悲壯。
第三句和第四句角度改了,從小處落筆,用濺淚之花、驚心之鳥去點綴淪陷了的京城,同時也襯托出自己傷時之深。這樣就把重大的社會政治內容和生活里的一個細小的側面穿插起來寫,這些細節也是表現那個重大的主題的。又比如杜甫著名的《北征》這首詩,它是由國及家,再由家及國,先寫國家的大事,然後寫自己的家庭,寫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又寫國家的大事,用自己一個家庭反映整個國家的變化,而寫家庭的時候又是著重在兒女的衣著上,在縱論國家大事的時候,忽然插入一大段兒女的衣著的細致描寫,這段是寫得十分精彩的。「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臉色蒼白,是病態,是因為吃不飽飯所致。「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這兩句寫孩子看到父親回來,轉過臉去哭起來了,這時候杜甫看到他的孩子腳很臟,連雙襪子都沒有。為什麼「見爺背面啼」呢?乃是因為,孩子久不見爺,已經生疏了,已經把爺當作生人而羞赧了。為什麼「垢膩腳不襪」呢?乃是因為家貧,買不起襪子啊!「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那兩個女兒長得快,沒有新衣服給她們穿,身上還是那件舊衣服補了又補,穿著不合身,既小又短,只是剛剛能夠遮住膝蓋。「海圖拆波濤,舊綉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
妻子把過去的一些織了圖案的絲織品都拿來給孩子改成衣服,做了補丁,所以原來那些絲織品上的圖案顛來倒去的,根本接不上茬了。這幾句是寫他的兒子和女兒,是他剛回到家裡看到的情形。下面接著寫到他這次回來帶了一點錢,因此家裡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瘦妻面復光,痴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這時他的瘦妻的臉色漸漸地好了,他的女兒也學她母親的樣子梳頭、搽胭脂、畫眉毛,在打扮自己。「痴女頭自櫛」,自己拿了一把梳子在梳頭。「痴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傻丫頭、傻閨女,這是對愛女的一種昵稱。「學母無不為」,學她母親的樣子,看到母親在打扮,也跟著學。可是她不會打扮,所以早上起來打扮的時候隨手亂抹,又塗胭脂又塗粉又畫眉毛。杜甫看到他的小女兒這個樣子,感到又可笑又可愛。這一段是插在縱論國家大事的中間,用兒女的衣著這個細節反映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更顯出國破之痛。所以說杜詩是和諧地統一了巨細、大小、遠近、虛實等等各種對立的審美范疇,這也正是杜詩藝術的奧妙所在。正如《詩藪》所說的:「盛唐一味秀麗雄渾,杜則精粗、巨細、巧拙、新陳、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
第三,杜詩的語言藝術。杜詩在語言藝術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語言經過千錘百煉,用他自己的話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喜歡佳句,所以他的語言一定要得到那種驚人的效果,如果達不到這種效果,那麼就要繼續地反復地修改,死也不甘心。他又說:「新詩改罷自長吟,頗學陰何苦用心。」「陰」是陰鏗,「何」是何遜,這是南朝的兩個詩人。杜甫寫詩總是不斷地在修改,改了以後還要不斷地吟誦,在吟誦的過程中再繼續地修改。他又說自己寫詩要「毫發無遺憾」。「毫發」是形容很細微的地方,很細小的地方。即使像一根毫毛、一根頭發那樣一點遺憾也不能留下來?一定要做到自己十分地滿意。「語不驚人死不休」,「新詩改罷自長吟」,「毫發無遺憾」,這些話都可以說明他在語言上所下的功夫。杜甫的語言不同於李白的單純自然,而是蒼勁的,凝練的。所謂蒼勁,就是蒼老遒勁的意思。他曾經稱贊鄭諫議的詩說:「波瀾獨老成。」又說薛華「歌辭自作風格老」。可見杜甫認為詩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語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鍾發出的深沉的聲音。
凝練,是說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現最豐富的內容,達到高度的概括。蒼勁,凝練,構成了杜詩語言的主要特色。下面就從錘字、煉句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先說錘字。杜甫下字力求准確有力,使每一個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意。他很善於用實詞,如「微風燕子斜」,這個「斜」字,就用得很好。《石林詩話》里說:「燕體輕弱,風猛則不能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語。」又如杜甫在《旅夜書懷》里有這樣兩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里的「垂」字和「涌」字也是很有錘煉之功的。天上的星星垂下來了,才發現原野的廣闊,遠處的天和地連接在一起了,遠處的星體都垂下來和地面接在一起了,船走到了廣闊的平野上。「月涌大江流」這個「涌」字也是很有分量的,晚上看不見江水的流動,可是從大江里的月影的涌動,可以感覺到江水的流動。另外,像《無家別》里「豎毛怒我啼」,《宿府》里「獨宿江城蠟炬殘」,《登高》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還有像《彭衙行》里「痴女飢咬我,啼畏虎狼聞」,這些詩句里的實詞都是用得很有分量的。
就拿《彭衙行》里兩句來說吧,「痴女飢咬我」,「飢」、「咬」都是動詞連在一塊兒用,「啼畏虎狼聞」,「啼」、「畏」「聞」這三個字也都是動詞,在兩句詩十個字里,杜甫接連的用了五個動詞,用得很有意思。再說煉句。杜甫的詩句都顯得蒼老遒勁、凝練沉著。比如在《空囊》這首詩里有這樣兩句:「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在《洗兵馬》里杜甫說:「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在《解悶》的第一首里杜甫說:「草閣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飛初。」這些句子和李白的詩句那種單純明快的風格迥然不同。可以這么說,李白的兩句詩到杜甫的手裡可能合並為一句,而杜甫的一句詩到李白的手裡也可能拆做兩行。像李白的詩里「大道如青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這樣的一些詩句單純到一句一個意思或者兩句合起來才表達一個意思。這樣的詩句在杜詩里是難得找見的,李杜的語言各有各的長處。不過,杜甫晚年在少數的詩里過於追求凝練,有的時候使人費解,有一個例子常常被人們舉到,「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像這樣的句子過於追求凝練了,不大容易理解,這些地方就不值得效法了。
第四,杜甫詩歌眾體兼長。
從詩歌的體裁方面來看,杜甫是眾體兼長的一個詩人,五言、七言、古體、律詩、絕句,他都能夠運用自如,尤其是古體和律體,杜甫寫得非常好。他的古體詩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運用這種體裁將敘事、抒情、議論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北征》、《三吏》、《三別》、《洗兵馬》都是如此。《石壕吏》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從暮至曙,按照順序寫來。雖然只是敘事,可是詩人的義憤之情已在不言之中,是杜甫古體詩里的佳作 杜甫的律詩大概一共有七百多首,其中五律有六百多首,七律有一百多首。像《月夜》、《秋興》都是名篇。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貢獻特別卓著。在開元天寶之際,五律是全面繁榮的時期,七律卻還沒有引起詩人足夠的注意。《河嶽英靈集》選詩二百三十一首,其中只有一首七律,就是崔顥的《黃鶴樓》。可見在開、天之際七律還沒有引起詩人足夠的注意。杜甫可以說是寫作七律的第一個大家,他寫的七律的數量超過初盛唐詩人的七律的總和。在思想內容方面,杜甫以前的七律大都是歌功頌德或者是應酬之作。杜甫不僅用七律來描繪自然的風景,或者用來贈答酬唱,而且用七律這種形式表現政治內容,感嘆時事,批評政治,抒發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在藝術上,杜甫以前的七律是一味的秀麗、典雅,杜甫則創造出沉雄悲壯,慷慨激昂的風格,把七律的創作推向了高潮。
杜甫之風格及人格
高一12班郭志偉
公元767年,56歲的老杜正直其人生的「漂泊西南」時期,同時距人生的終途也為時不遠了。這一年,他流竄到了夔州,在都督柏茂琳的幫助下,杜甫過了較安定的生活,並獲得了他人生創作的另一個豐收期。例如著名的《秋興八首》,《壯游》,《昔游》等等就是在這一時期所寫,但也是這一年,不禁由景及情寫下了這篇有名的《登高》。
〈〈登高〉〉集中反映了杜甫詩風沉鬱頓挫的特徵,且語言凝練,字字精當,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內容高度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的產物。下面讓我們來共同品位該詩的精妙之處。
詩文上四句寫浩盪無邊的秋景,將無限悲涼貫注其中,可以想像,老杜站在登高的山上,狂風在他的耳邊任意的呼嘯,其中夾雜著猿猴的」哀啼」聲,眼前是滔滔不絕的長江,其內心該是如何的涌動啊,那猿猴似乎也在為其一生的苦難與不幸所哀,那長江帶走的不僅有他「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時光,更有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四句詩無一寫悲之語,描摹處景景含悲,無一感慨之聲,點逗處聲聲慨嘆,就語言藝術來說,詩文工對整飾,一氣流轉,語言精練准確,概括性強,由不多的意象給人以龐大的悲秋之景觀。這也是杜詩的共同特點,這里不妨借題多言幾句,如〈〈旅夜書懷〉〉之中「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著一「垂」字寫夜色籠野之闊,著一「涌」字,切大將奔流之狀,深得煉字之妙,又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出」狀魚兒歡躍,「斜」摹燕子輕盈,真是無一字虛設。
詩文的後四句自卑身世,將一生流落,盡遣筆底。其中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更是精妙,十四字含有他鄉作客,萬里作客,經年作客,潦倒作客;深秋登高,獨自登高,多病登高,暮年登高等多層可悲之意,義豐詞約,精練不說,意韻也豐厚深沉。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更是凄苦。當時杜甫因病戒酒,故其雲「新停濁酒杯」。可見,此時的杜甫一是一個貧病交加的孤者,一個「苦恨」「潦倒」的老者,他雖然趨於花甲,耳賓班白,但卻不是在自己家中「兒孫繞膝,安享晚年」,而是像遺篇落葉一般,在天地見孤苦得飄盪。此時的杜甫政治理想已經破滅,再不見他豪情萬丈得描幻未來。這里我們不防將〈〈登高〉〉的尾聯與其另一首名為〈〈望岳〉〉相比較。〈〈望岳〉〉尾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時的杜甫正值青年,這一時期的杜甫,受時代風氣的影響,充滿了希翼,充滿了渴望,他借望泰山(此非等山而作)高大磅礴的氣象,顯示自己企望攀登絕頂的迫切心情。我想,著一早一晚,一慨昂,一慨嘆,無論從字面效果還是意境思想,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這首詩通過敘寫無邊秋色,以及詩人的孤苦形象,抒發了詩人萬里悲秋的復雜感情,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深沉的隱憂。關於整詩的評價,明代胡應有、麟有「此當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不必為唐人律師第一也「。
詩如其人,他的詩中,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不僅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內涵,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其詩諸多對後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這里不防舉幾例,〈〈前出塞〉〉中,杜甫寫到「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近乎謠諺的詩使得百姓通俗易懂,同時也教給了人們深刻的內涵哲理。〈〈蜀相〉〉中「出師未捷表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一聯,更是激勵著千古以來的志士仁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極其概括地揭露了階級石灰的實質,一字千鈞。令人觸目驚心,更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深刻地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杜甫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人,因此不能不想到儒家的思想對杜甫的影響,杜甫雖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但是他以切身生活體驗出發,對儒家的消極方面也有所批判,比如,儒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杜甫卻是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謀其政,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杜甫卻不管窮達,都要兼善天下,盡管「萬國盡窮途」,「處處是窮途」然而他卻是「不以窮途
走近杜甫
坦白說,現在的學生都有那麼一點喜歡風花雪月的浪漫,喜歡無邊無際的遐想,尤其是我們這群天生就有些多愁善感的女生,因此,欣賞詩歌往往偏向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詩歌,於是,李白成了大多數學生的最愛,我個人也一直都很欣賞李白詩歌的大氣磅礴和雄奇浪漫,而談到李白,不得不提另一位詩壇的明星——以現實主義創作為主的「詩聖」杜甫,很多人都不太喜歡他,認為他的詩過於平淡,沒有李白那種「驚天動地」的豪氣,我以前也是這種想法,但這個暑假,在讀完老師推薦的《杜甫詩選》後,我開始重新認識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