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制印的技巧與藝術主要表現在哪裡

制印的技巧與藝術主要表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11 02:25:23

❶ 篆刻印章

篆刻是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顧名思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這些稱呼都因時而異。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篆刻的「篆」字,古時寫作「瑑」,從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用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為「竹」。其實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范圍,都可稱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時,將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書分八體,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書時,稱為「繆篆」,從此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體。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也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而此治印之學也有人直接稱為「刻印」、「鐵筆」、「鐵書」、「刻圖章」等。

為什麼要刻印章?

      印章,信也,權也。古往今來,印章是權力、身份的象徵;是責任、信用的體現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愛之物。

      中國印,沉澱千年的岩層,只有配上古色古香的篆體文字,在方寸之間展現一片天地。。。。

      1、你可以為自己篆刻一個姓名章,作為你獨特個性的代表。因為你、我、他以及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每一個篆刻印章也是獨一無二的。此為真正個性化之物,只有手工篆刻的印章才能真正的獨一無二,機器刻的楷書印不同於此「印」。

      2、你可以為自己和愛人刻一對情侶印章。讓兩個印章成雙成對,讓印章成為見證你們永恆愛情的信物。珠聯印合,浪漫永遠,邊款(印章側面)更可以刻上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你喜歡的話語。

      3、你可以為自己刻一枚藏書章。這樣,你可以在精挑細選的每一本書上鈐上你的印記。

      4、你可以刻一枚印章送給你的好友、同事、同學、戰友......過生日的時候、分別的時候、想感謝一個人的時候......很多的時候,你想選擇一樣禮物送給他人。你希望禮物能高雅脫俗、能意義深遠、能記憶永久、能得到對方的重視和喜歡。而每個人最熟悉的最喜歡的字眼莫過於自己 的名字。你送他一枚名章,這樣的禮物他不會不喜歡,收到這樣的禮物他不會不高興。你所要表達的深情厚誼不言而喻。

      5、你可以把你喜歡、你鍾意。你有共鳴,你所感悟到的讓你受益無窮的一句話、格言、座右銘等刻成印章。讓它與你相伴,鞭策你進步成長,促你成功!

      6、你可以為你所經營的公司及店鋪等事業刻一枚印章。它可以體現你事業所具有的中國特色和博大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如何鑒賞刻印的水平?

      篆刻之美,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

      篆刻不是簡單地將篆書反刻到石頭上就萬事大吉的,每一方印章都應該是專門設計的,字與字,筆畫與筆畫甚至與邊框之間都有一定的呼應關系的,篆刻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品評一方印章的水平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如傳統、流派、章法、刀法……讓普通人往往一頭霧水。簡單的方法就是一看基本功,所刻印章的刀痕不是很粗糙,不是簡單化隨手就能刻就的,二看整體是否協調,與欣賞油畫一樣,整個畫面既要有對比又要整體協調,給人以美感,在小小的方寸之內,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幾經歲月更迭,仍能以溫潤的光澤、古雅的韻趣,引人玩味。

      中國文字隨著時間的綿延、空間上的歧異發展,蘊涵了動人的多樣風貌,尤以甲骨、鍾鼎、銅器、碑碣、簡冊等等都是古代文字之所寄。我們可以由此窺控書法的源流,但如果從另外一件小物品上去,就可更明晰的了解與意外的收獲,那便是國人所知的印章了。

      篆刻需以金石之學、書法之道為基礎,方能將印文在徑寸的圍內妥善的安排運用、將中國文字的藝術性提升到極致。篆書是純以線條為主,筆畫平均、整齊,結構是對稱的、調和的,又具有屈伸自如、增減合法、挪讓有序的特性,兼有圖案性、美術性而通過篆刻家分朱布白與雕必的巧心技能,可以使雕刻出來的文字,在方寸之間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意境與風神。小小的印面姿態迭出,加上猩紅的印色鈐蓋在雪白的紙面上,照應著丹青玄墨,在色澤與構圖上,使書畫生色不少,於是「書」「畫」「印」便有了不可分性,此書法與篆刻結合的表現形態,也就有了它的獨特性,不僅與書畫相得益彰,進而成為一種可供單獨欣賞的藝術品。

手工篆刻與機器刻印的區別?

      很多網友通常在咨詢時,問到手工篆刻與機器篆刻的區別,在這里我提供幾種辨別的方法:

      首先:手工篆刻表現的字體一般很有韻律感,線條古樸自然,而機器篆刻的文字相對死板,刻出的文字效果是字型檔文字模版的完全復制,只是線條均勻而已,沒有任何藝術價值可言;

      其次:手工篆刻的印章邊是生動的,字體之間有呼應,結構天成,好的篆刻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而機器篆刻的是千篇一律,規規矩矩,死板僵硬,拓出來的印,手工篆刻的有韻律且很自然的,古樸的會有一些拓邊效果,機器刻的通常沒有破損的邊;

      手工篆刻是中國一門古老的藝術,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詩、書、畫並稱四絕,現在又與筆、墨、紙、硯、印並稱文房五寶,手工刻篆刻出來的印章有著獨有的藝術價值,是電腦刻章無法比擬的,刻印也不絕不是只要把字印出來就行。手工印章是一門藝術,而電腦刻制只是一個符號,沒有任何藝術收藏價值。

      手工篆刻印章更會因為篆刻者本身水平的不同,名氣的大小,其價值也會絕然不同。

什麼是印章的邊款?

      印章邊款一般泛指刻於印章章身四面的文字、圖案,蓋印的時候可以利用邊款輕松的辨認方向,邊款一邊是根據個人的喜好來確定刻與不刻,邊款刻的內容選擇很多,既可以只刻上篆刻的農歷年月,也可以刻上抒情、勵志、祝福的文字,更可以刻上一些特別的圖案,或者治印者的名字。

書法/書畫蓋印的常識及注意事項:

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無法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閑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閑章

      閑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徵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痴」、「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什麼是藏書章?

      1、        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2、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3、        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閑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家潘天壽所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三)鑒藏章

      鑒藏章是鑒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鑒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鑒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鑒賞、過目等。鑒藏用章,應視字畫之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有些鑒藏者為了自己流芳千古,蓋章時往往破壞畫面,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鈐印的藝術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

      1、大小適宜

      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屬幾人合作,幾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2、數量宜少

鈐印數目,古喜單數。有鈐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當

      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盪,可借印章充實,宛如挪動小小的「秤砣」,使畫面均衡熨貼。款尾姓名、字型大小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4、輕重權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鈐朱文印,保持兩者和諧一致;墨色濃重之作,宜鈐白文印,使紅彤彤的硃色與烏黑的墨色產生強烈對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鈐用數印,印色應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變化,又協調一致。

      5、風格一致

    印章的風格,應與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一致。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鈐用閑章,不僅要注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渾然一體,不可違悖,而且應注意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協調一致,如「祖國河山」印不能刻得支離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纖細無力。如此等等。

藏書章

      圖書收藏者用以標明圖書所有權和表達其個性愛好的一種印跡。稱藏書印。中國西漢時期就已出現藏書章。古代藏書家為辨明圖書的歸屬,徵信於人,常在自己的藏書上蓋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號、鄉里、祖籍、藏書處所、官職、鑒別、授受、告誡、記事、言志等內容。北宋蘇耆、蘇舜欽有「佩六相印之裔」等印。南宋賈似道有「秋壑圖書」等印。明末清初藏書家萬貞言的藏書印上刻有「吾存寧可食吾肉,吾亡寧可發吾槨,子子孫孫永勿鬻」等字,情深意切。明清以後,宋元版書倍受藏書家珍惜,家藏宋版書者競相誇耀,這類藏書印極盛一時。明朝文人多自號「山人」、「居士」等,故多在藏書章印上刻有這種文字,如「文水道人」,「五峰樵客」、「五峰山人」、「牆東居士」等;很多官宦之士喜歡刻藏書章,如明季振宜有印「吾道在滄州」、「柱下史」,葉盛有「鎮撫燕雲關防」、「巡撫宣府關防」印,表達他們「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情感。還有些藏書家在書印上表達追思前人之意 , 如明江蘇吳寬有「延州來季子後」印。顧千里有「陳黃門侍郎三十五代孫」印,陸芝榮有「忠宣第三十七世孫」印。明清之間婦女藏書章有歸有光妻王氏的 「魏國文正公二十二代女」印,阮元繼配孔經樓的「闕里阮孔經樓」、「孔子七十三代長孫女」印。有的藏書印極力表白家族的榮光,如袁忠徹的「袁氏父子列卿」、「忠孝世家」印、馬思贊的「玉音孝友著於家庭信誼隆於鄉黨」印。有的藏書印告誡後人不要丟失圖書,例如常刻有「子孫保之」字樣,清陳鱣有「得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鑒我」印。有的藏書家對借書非常謹慎,唯恐有失,如明代錢谷有「百計尋書志亦遷,愛護不異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誅,子孫不寶真其愚」印。毛晉有「在在處處有神物護持」,張蓉鏡還在書上蓋有「在處有神物護持」印。藏書家痛恨後人賣其藏書,如清王昶的藏書印上有「如不材,敢賣棄;是非人,犬豕類,屏出族,加鞭箠」的話,全印共64字,是迄今所見字數最多的藏書印。字數最少的只有一個字,如清何焯的「髯」字印。古代藏書家的書印一般不只一枚,有的多達十多枚乃至數十枚。

    中國古代藏書章對於後人了解文獻的收藏和流傳以及鑒別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價值。現代圖書館也常在所藏圖書資料上加蓋藏書章。全稱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北京圖書館藏刊」。

    圖書的藏書章一般蓋在書名頁的下方正中,也有在書名頁蓋章以外,還在書中固定的某一頁和在最後一頁的下方正中各蓋一個章。期刊和其他資料則多將藏書章蓋在封面上。藏書章形狀多半是正方形和長方形,也有其他不規則形狀。現代圖書館的藏書章形狀多樣,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還有圓形、三角形、棱形、橢圓形等。藏書章的用料也有多種,以石材為最常用。

四大印章名石介紹

   

      在中國,印章石歷史很是久遠,從古至今,印章石一直為文人術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游有詩雲「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早在戰國到西漢時期,就開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質粗劣,只用於殉葬。後出現了古代璽印,多以質堅耐久的銅玉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畫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這可說是印章石擠身藝術之林的開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於意外中得到四筐用來製作婦女首飾的青田凍石,試著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興起了篆刻藝術。經過數代,印章石料日益豐富,載體多樣,形式各異。 這其中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

    一、壽山石       

    壽山石,在中國一並與巴林石、青田石和雞血石被成為中國「四大名石」,在1999年中國的「國石」參評活動中,壽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別評為「石王」和「石後」,在很多藝術家的眼中壽山石就是中國的「國石」。

    壽山石產於水碧山青、風景秀麗的福建省福州市壽山鄉,因為此地是天造地設的精靈福地,前人便喚作「壽山」,那傳說中女媧補天的遺石----壽山石便富藏在山中。

    壽山石質地純凈者,色澤為潤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則呈五彩。質地好的壽山石表面一般呈現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澤,絕大多數都有滑膩感。

    壽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共60多種。

    田坑石簡稱「田石」,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殊異,靠深挖田土收集而來,最為稀罕。

    水坑石產於坑頭佔山麓,位於壽山鄉東南3里處,因礦脈很陡,易生成晶凍類珍品。多透明狀,光澤好,質細膩。

    山坑石礦布10多平方公里,產品極多,質地差異較大,變化也復雜。

    壽山石中最名貴者為田黃,昂貴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黃,因而使其身價倍增,加之黃色一向為王者專用,而田黃又特別晶亮,所以田黃昂貴。二是意境好,所謂「福壽田」也一向為王者所追求,田黃取福壽雙全之意,更顯珍貴。三主要是田黃產於壽山溪旁水田古砂層中,外形特殊,獨石分散,無脈可尋,十分稀有。

二、青田石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色彩豐富,花紋奇特。以「葉蠟石」為主,顯蠟狀,油脂、玻璃光澤,無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質地堅密細致,是中國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種。

    青田石共分10大類108種。以「封門」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帶黃者稱封門青。另外,晶瑩如玉,照之璨如燈輝,半透明者稱燈光凍。色如幽蘭,明潤純凈,通靈微透者稱蘭花青。這三「青」於田黃,雞血石並稱為三大佳石,其價值也越來越高。

    由於封門青的礦脈細,且扭盤曲折,游延於嚴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質之溫潤,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為篆刻家所青睞。其色彩天然,絕無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認。雞血、田青以色濃質艷見長,象徵富貴;封門青則以清新見長,象徵隱逸淡泊,專家稱之為「石中之君子」,十分貼切。

    青田石除燈光凍、蘭花青、封門青外,還有黃金耀、竹葉青、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美人紅)、紫檀、藍花釘、封門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等,均於實物名稱相類,易辨。近出龍蛋石,系暗紅雜石包裹體,內往往有圓或橢圓上品封門青獨石,極為珍稀;形成類似田黃,價值亦愈益昂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雲和的小順石,這是近幾年來新開發出的葉蠟石礦。其色彩之豐富,透明度之高,柔潤受刀之特點直逼壽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睞,身價直線上升。小順石內質外觀於壽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壽山色彩之艷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於壽山。

三、昌化石     

    昌化石產浙江省臨安昌化鎮。昌化石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極少數透明。品種很多,大部色澤沉著,性韌澀,明顯帶有團片狀細白粉點。按色分有白凍(透明,或稱魚腦凍)、田黃凍、桃花凍、牛角凍、砂凍、藕粉凍(為主)等,均為優良品種。色純無雜者稀貴,質地纖密,韌而澀刀,少含砂丁及雜質。

    如果在上述昌化凍石中有「血」者則為上品「雞血石」。所謂雞血,實是硃砂(辰砂),即一種特殊的汞礦石,鮮紅色。

    雞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雞血石。地子越靈透純凈越好。如桃花地雞血紅;遍體艷若桃花,鮮艷奪目。白玉地雞血紅,質地月白如素,無雜色,血色淋漓盡致。「劉、關、張」:紅、白、黑三色相間,極富特色。豆青地雞血紅,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鮮艷。荸薺糕地雞血紅,其透明度相當強,血呈紅斑,片片誘人眼目。牛角地雞血紅,質地烏黑純正,血艷,呈流紋,動感很強。藕粉地雞血紅,質地若沖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雞血醒目。肉膏地雞血紅,產量較多,質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紅色似雞血滴入石中為佳者。

    值得提醒的是,雞血石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亂真,若非行家實不易辨認。但識別的手段亦有二:不管採用何種手段,使用何種材質,用打火機火苗燃之即發出特殊氣味,為假,此一種。第二種雞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雞血石碎小石,摻以化學物合成),確切地說是在真雞血的基礎上,做了假的手腳,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懷疑,這類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細辨別。雞血的自然外觀有瑰紅、條紅、片紅、斑紅、星紅、霞紅等,色調濃淡過渡自然。經過人工嫁接的雞血,它的外觀形態一般是不會統一的,分辨的關鍵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確有使外觀統一的,那是在極偶然,極有心,收集碎料、廢料的前提下,統一地子,統一色調,統一血色,統一紋路,煞費苦心集中比較後使用貼片法合成,此謂以假亂真,看似大瑰面的紅,實質上是由數小塊拼接而成)。

 

四、巴林石

    巴林石屬天然原石,屬鋁硅酸鹽類,是以高嶺石、葉開石為主的多種礦物質組成的黏土岩,因礦床坐落於內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並與福建省的壽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齊名公稱中國四大名石。

    巴林石的分類沒有壽山石那樣復雜,按照質地分類,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則多從壽山石石種稱謂而來。

巴林雞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極品。其石質地溫潤堅實,石上雞血艷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韻而論,堪稱中國「雞血石之王」。

巴林福黃石,其石質地柔和瑩潤,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暇,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味於一身。

巴林彩石,其彩色圖案以天然紋理見長,色彩艷麗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畫面,鬼斧神工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奧妙。國內唯巴林盛產彩石,實屬獨一無二。

巴林凍石,石質細潤,晶瑩透亮,質地細潔,顏色嫵媚,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其彩霞凍石更為珍貴,潔白透明,肌體中所滲之雲霞狀紅色紋理變化無窮,猶如一幅旭日噴薄,紅霞漫天的水彩畫,絕非他石之匹敵。

❷ 印章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主要表現形式有哪兩種

一、中國傳統印章的起源與發展
印章的起源,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印章的起源是由於政治上的憑信作用。西周時,天子與諸侯是以氏族血統為紐帶的宗法關系,各國下設的官吏亦如此,所以不須政治上的表徵信物。東周以後,社會關系變化,宗法關系逐漸解體,舊貴族逐漸沒落,新貴族逐漸興起。新貴族並非因為與國君的血統關系而是以功績得官。因此,就以印章來作為憑信。當時,軍事上用虎符,政治上用璽印作為信物。以後,才逐步地從政治上轉移到經濟上,從官場轉移到民間。
另一種說法:印章應該是先用於經濟上,以後才轉移到政治上來。《周禮》是有關西周社會情況的文獻。《周禮》上曾經三次講到璽和節。璽,又稱古璽,是有關印章的眾多名稱中最早的一個。節,在古文篆作是竹節的象形。據說,古代約事,有時雙方以一段竹節中剖分執以為憑信。所以,節也是印章的名稱之一。從今日見到的許多封泥,可知先用於經濟上是比較合理的。
在秦以前,各種印章均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使用的印為璽,臣民使用的只稱為「印」。漢代諸侯、王太後使用的印亦稱「璽」,而將軍稱章。當時印章一般由專職工匠刻制。至元明以後,文人自篆自刻開始逐漸代替以往工匠奏刀的形式,形成這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與書畫相映成輝。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閑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二、DIY手刻橡皮章
橡皮章,指DIY手刻橡皮章,是使用小型雕刻刀具在專用橡皮磚上進行陽刻和陰刻,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圖案的一種休閑手作形式。刻好的橡皮章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可以製造出各種效果。因材質關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時間比石刻和木刻短很多,不需要復雜的技巧,可以輕易上手,表現內容豐富。
而DIY手刻橡皮章的製作最早於2006年流行於日本、韓國。DIY,英文Do It Yourself的縮寫,通常被理解為「親力親為」。作為時下頗受推崇的生活方式,家裝DIY、美食DIY、美容DIY等等。各種提倡「靠自己」的理念重新整合著我們慣常的生活態度。在以往,工業化生產讓我們享受「拿來主義」的便捷,卻也讓我們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樂趣;豐富而又貧乏,這是很多人的常態。刻刀在橡皮上刻畫出圖案的陰陽,再結合不同顏色的印泥,製作出可反復蓋印的個性圖章。字元、卡通、靜物、肖像,豐富的素材經過巧手的雕琢,讓原本普通的橡皮成為奪人眼球的藝術品。因為與石刻、木刻相比,把橡皮刻成章不僅技術上更簡單,而且還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妨礙內容上的表達,使很多人抱著好奇的心態開始刻章,然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日本眾多橡皮章玩家的橡皮章圖案創意作品,通過小巧、可愛的橡皮章圖案在布、紙、皮革、木材等不同材質上的應用,幻化出諸如花草、動物、廚房、童話世界等場景或主題類的創意作品。2007年DIY手刻橡皮章傳至台灣。隨後,傳入中國大陸,目前在內地也受到歡迎。在網路上,並有人專門建立「橡皮章幸福物語小組」的網站,大家可以在網上交流,展示自己圖章,交流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三、 DIY手刻橡皮章的發展前景研究
DIY橡皮章作為與傳統印章的區別有:第一、與傳統印章里的篆刻必須憑石材及手刻工具上的變化;第二,與傳統篆刻印章的內容上的變化;第三、印章作用和運用功能上的變化。我們生活在傳統文化構築的世界中,要正確認識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現代手刻橡皮章同樣是對傳統印章的傳承與延續,每一代人都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藝術里程碑,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到一種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在其中。所以,人們在繼續開創印章藝術的發展道路,用刀和橡皮磚記錄個人的想法。橡皮章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印章藝術的表現力,也添加了印章藝術個性化和藝術化特徵。
一件小小的藝術品如果沒有觀眾的欣賞,就會失去了社會價值。對於手刻橡皮章來說,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共鳴點式語言的情感的交流。大多數關總對於一件小小的橡皮章的理解,並非從創作者的角度,而是從藝術愛好者角度發出的。創作者通過與觀眾的情感交流,是更多觀眾更深入了解橡皮章藝術,這樣也會讓更多煩人潛在作者加入手刻橡皮章。DIY手刻橡皮章作為新式印章藝術的延伸,是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通過它來言趣、言時、言意。堅持傳承與創新的前提下,在創作內容,創作方法 ,表現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新。橡皮章是一種十分有趣和好玩的藝術,不僅是具有高度欣賞價值的藝術,而且能體會出許許多多的趣味。
科技在迅速發展的今天,印章接入其他平面設計領域也不過是一種方法、一種方式,我們要更深入探尋他們之間的共通與聯系支出,不僅為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內在韻味,更應為今後涉及出更好的設計作品注入新的元素。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❸ 雕版印刷術在教材印製的上的起源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雕版印刷術創始於隋唐之際或更早,而其大發展和應用於教材印製主要在五代時期。五代之初,主要是印詩集、韻書和佛經等。自後唐平蜀,受其雕版印經的啟示之後,儒家經典便在國子監中開始刊刻,和唐代的石經相參照,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研讀儒家典籍,而不必非要到京師抄寫石經。

❹ 印刷方法有哪幾種.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答:1.優點:(1)油墨濃厚,色調表現豐富,印紋凸出、印品精美,最適宜彩色藝術品之復制。
(2)因製版困難具有高防偽性,適宜有價證券印刷品之印製。
(3)耐印力特強、被印材料范圍較廣、適合長版印刷。
(4)印刷滾筒是完整圓柱形,可進行無接縫連續印刷。
2.缺點:製版與印刷費用昂貴,不適合少量多樣化的印刷品。
同輝商標環保印刷企業,
十八年工藝沉澱,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❺ 郵票是怎樣印製出來的,急求,要寫在書上啊,老師檢查!要八個過程,仔細啊1

郵票的印刷主要是選用凹版印刷,這是由於凹版印刷具有較好的防偽性。在防偽印刷中比較廣泛應用。凹版印刷的特點是用墨量大,因此,凹版印刷的線條粗細和油墨的濃淡層次變化豐富,圖文有凹凸感,層次多樣,線條清晰,易於辨識,給仿冒帶來很大的困難。凹版是最早用於防偽領域的印刷技術。

在郵票印刷方面,我國的手工雕刻凹版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手工雕刻的刀風、藝術風格精湛是其他製版方法無法比擬的。中外各國紙幣的人像歷來都是採用手工雕刻,手工雕刻表現人物特徵別具風格。手工雕刻的深版紋印出的產品墨層厚、手感好、防偽性強。但手工雕刻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效率低,不適合快速生產的需要,此外,因為手工雕刻必須用刻刀,刻出的版紋在深度方向的截面上是呈「V」字型凹槽,這種形狀的凹槽蓄墨性不太好,如果凹即採用擦版法,則凹槽內的油墨容易被擦出,則印出的線條墨層就顯得不夠飽滿厚實。這是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在解決效率問題上,國外在雕刻人像時是將人像放大先腐蝕放大的圖像銅版,手工修雕後將該放大的人像銅版作為模版;用這塊模版作模子,採用縮刻機在鋼板上縮刻出符合規格的人像來。顯熱,雕刻銅板比直接雕刻鋼板容易而且效事高。至於解決凹槽「V」字形問題,就需要挖掘腐蝕凹版工藝的潛力。腐蝕凹版工藝是直接將單開圖文膠片陋在塗有感光材料的紫銅板上進行腐蝕,紫銅板硬度低,可以在紫銅板背面粘貼其他硬度高的版材。或者在較硬的版襯上充電鍍一層紫銅即可。將單開被腐蝕後經提高強度處理的紫銅印版用熱壓機壓在1mm厚的塑料板上,塑料板經精密裁切、高頻焊接做成大張塑料印版,用大張塑料版翻鍍銅版,銅版再翻鎳凸版,最後翻鎳凹版即可供上機使用。這種腐蝕工藝製作的凹版其版紋凹槽呈「U」字型,蓄墨性能好,印出產品線條墨層厚實、手感強。而且採用腐蝕的方法能製作很小的文字和很細的線條,現在微縮文字大小已經能做到 150-m,這樣小的凹印的微縮文字只可在放大鏡下觀察,才清晰可見。

用腐蝕方法製作凹版隱形圖文折光度好,顏色變化明顯。同時這種方法製作凹版解決了凹版版紋的蓄墨量問題,也解決了手工雕刻的效率低部問題。但是腐蝕法制大版還需採用拼版、電鍍、多次翻版的工藝才能製作上機印版,這也還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人們已在探索能否採用離蝕法直接製作上機凹版的技術問題。

2.激光全息防偽技術在郵票印刷中的應用

激光全息防偽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高科技防偽技術,它是利用光與物質作用時產生的散射、反射、透射、衍射、干涉、吸收等基本規律,獲得某種特殊的視覺效果。目前,利用光學防偽的技術手段是利用薄膜干涉效應的多層介質膜結構、光柵結構和利用信息光光概念的各種類型的激光全息技術。特點是模壓工藝的出現,使得低成本大批量製造激光全息圖得以實現,加上全息圖本身包含著豐富的信息,而且全息標識不能簡單地利用普通的照相製版及印刷技術進行復制,因此,模壓全息圖很快在防偽安全方面獲得應用。

將激光全息防偽技術應用於郵票印刷上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事了。世界上第一張帶有全息防偽圖案的郵票是1988年10月18日由奧地利發方的8先令郵票,郵票在國際商會出口產品展覽會上展出,深受歡迎。其郵票中央辦三張全息圖案,再出由A字母和MADE IN AUSTRIA等構成的帆船造型,象徵出口的意思。後來於1989 年12月3曰,美國郵政部發行的25美分預付款信封(信封右上角方形開口內貼有全息圖,由美國鈔票全息公司製作),其全息圖為一宇宙飛行器正在登上軌道空間站。

接下來芬蘭、匈牙利、波蘭、加拿大、蒙古、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都發行了這種防偽技術的郵票,使全息防偽技術在郵票防偽製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國於1996年也發行了這種郵票,首先是為「香港98」郵展發行了一枚紀念封。紀念封上貼著一個小圓形的全息圖案,畫面是一個抱著竹子的熊貓,郵票本是一幅綠色竹林圖畫。後來為了慶祝第22屆中國郵展,於1996年7月18日又發行帶有全息圖案的紀念郵票。郵票的畫面是環繞地球飛行的人物雕像,環繞郵票周圍的是航空信封、飛機、輪船、卡車等圖案。此外,我國香道於1994年2 月15日發行了兩張貼有全息郵票的郵政明信片。一張明信片上全息郵票的圖案為一枚1685年的維多利亞女工頭像,貼這張郵票的明信片的畫面是 1920年的香港海濱,另一張明信片上的全息圖案是一張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頭像,這張明信片的畫面是 1933年的香港海濱。

3.調幅網線和調頻網點

網點變化如今作為一種新的防偽技術,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正逐漸被用於票證的防偽印刷,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原理是將連續調圖像和文字、圖形等變換成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的微小點劃線,通過改變其角度,形成潛像。此圖案用肉眼並不能看到,但是一經數字化掃描就會顯現出來。調頻網點是將圖像變換成微小的點子,依靠點子的密集程度來表現圖像密度的深淺。如果用復印機復印就會產生龜紋。美國已正一部分郵票中採用了這種防偽方式。郵票整體的膠印網點的方向是規則的,僅在潛像部分改變了網點方向。用肉眼什麼也看不出來,但是如果在具有雙凸透鏡的郵戳檢測儀上就能清楚地看出來。

4.齒孔防偽

這是郵票防偽中常用的步法之一。我們知道,郵票的製作完畢後都要經過打齒孔,最早對郵票打齒孔是為了郵票撕分的方便,後來,人們逐步利用齒孔的形狀、排列、疏密等用於郵票的防偽,以防止郵票的仿製,提高其收藏價值。如今,在齒孔防偽技術方面已有很大的提高,從而成為郵票防偽的一個重要方面。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郵票防偽還有圖紋防偽、特種印刷油墨防偽、暗記防偽等等。總之,在票證防偽中所用的技術和材料,大部分在郵票防偽中都可以用上。

隨著防偽技術和材料的不斷發展,今後郵票的防偽將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它基本上可以利用票證防偽上所用的高科枝材料和技術,當然,郵票的防偽不如鈔票等防偽那樣迫切和重要,因為郵票在使用價值(即郵寄)上的防偽並沒有很大的意義,這主要是由於其面值都比較低,而造假者花費精力而得不償失。而郵票防偽的真正意義在於珍品的收藏價值,然而,由於收藏價值是與年代久遠及本品種數量的多少成比例的,若年代遠,則郵票的紙質必然與造假時新印刷的有所不同,則假冒產品就容易被發現,失去其價值;而若造假者大量印刷,則又會失去珍稀品種的意義,因此也空易被人們發現而失去其價值。

❻ 絲網版畫的印刷方式是怎樣的

版畫的一種,又稱漏絲版畫、絲印版畫,屬於孔版畫范疇。通過篩孔將油墨顏料直接印在紙上的原理和“油印”一樣。它是一種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藝術創作的新型版畫,在國際上流行已久,近年來開始在中國傳播。絲網版畫的特點是印刷原理和製版方法簡單易行,版面可大可小,同版可反復使用,可印水彩、油彩,色彩豐富艷麗,可隨意重疊變化,技法多樣,能均勻地表現各種肌理、色彩的渲染和漸變效果, 尤其是版面上的圖像與印刷的圖像一致,沒有正負之分,更容易掌握和操縱。

絲網印刷使用的工具有:200目以上的篩網、網框、刮膠器、拉伸膠、桃膠、洗網液、透明膜、感光液、顏色等。根據水印和油印品的不同印刷要求,絲網版畫的製作方法分為雕版膜製版法和感光製版法,其中應用最廣、最新的製版法是感光製版法。方法工藝與蕾絲漆膜紙相同,120℃加熱2小時左右即可雕刻製版。雕刻漆膜紙將畫好的墨稿放在漆膜紙下面,用透明膠帶粘貼,用刻刀將印刷部分的漆膜從底紙上去除。多色雕刻要仔細審圖,分清顏色重疊的順序。為了防止印版滑落,第一套顏色的范圍比原版稍大,第二套顏色的范圍與原版相同,這樣印刷後剛好吻合。

❼ 版畫製作技法有誰知道

版畫藝術

版畫,也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

版畫起源

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現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有款刻年月的,是舉世聞名的「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於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畫,據估計比「咸通」本早約百年。 唐、五代時期的版畫,在我國西北和吳越等地都有發現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樸俊秀,奏刀有神。內容題材以宗教經卷為主。

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刻本章法完善,體韻遒勁。同時,在經卷中也開始出現山水景物圖形。其他題材的版畫,如科技知識與文藝門類的書籍、圖冊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臨安、紹興、湖州、婺州、蘇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時期的遼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實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現了銅版印刷,主要用於印製紙幣和廣告。元代的「平話」 刻本是我國連環版畫的前身。

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在許許多多文人、書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點,欣賞性的版畫也在明代大大興起。畫譜、小說、戲曲、傳記、詩詞等,一時佳作如雪,不勝枚舉。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

這一時期也是版畫各個藝術流派的興盛期。以福建建陽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於民間工匠,鐫刻質朴。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戲曲小說為主。或粗獷豪放,或工雅秀麗,風采迥異。以杭州為中心的武陵派,題材開闊,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中國文化史上更具有源遠流長的影響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版畫的發展始終與刻書業密切相關,宋元時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時候則轉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畫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是徽派版畫的興起。自15世紀以來,徽派版畫即以刻制聞名於時,高手如林,尤其以黃、汪兩個家族最為突出。明清兩代新安黃氏一族所刻書達200餘部,能圖者有100多人,成為一支陣容龐大的隊伍。代表作品有《養正圖解》、《古列女傳》等。在徽派版畫以典雅、精巧的風格暢行於世的時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蘇州等地的版畫插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畫不僅用作書籍插圖,而且也用於畫家傳授畫法的「畫譜」、文人雅士的「箋紙」、制墨名家的「墨譜」,以及民間娛樂用的「酒牌」。畫譜中的較早者是1603年杭州雙桂堂所刊的《顧氏畫譜》;墨譜的代表則為萬曆年間出版的丁雲鵬參與繪制的《程氏墨苑》;熱心酒牌版畫創作的是著名畫家陳洪綬,他和徽州黃氏高手合作的《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成為傳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畫的出現,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蘿軒變古箋譜》,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刊刻於1633年的《十竹齋畫譜》和刊刻於1644年的《十竹齋箋譜》,它們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書畫家胡正言。
清代版畫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貞的《耕織圖》、1717年所刻冷枚畫的《萬壽盛典圖》等。而1679年運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製的《芥子園畫傳》初集,是由金陵畫家根據李流芳的稿本繒輯而成的,其後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廣為流傳,成為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部繪畫教科書。

在欣賞版畫近千年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時,有以下一些藝術特點值得注意:

1 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 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 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鄭振鐸先生曾說:「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評價。

製作方法

用刀子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在西方,版畫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架上油畫和壁畫等大幅繪畫以外的一切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專指經過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圖畫。中國通用的版畫一詞多屬狹義。

沿革

版畫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這兩個發展階段。早期的版畫是為印刷與出版而製作,畫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畫者的畫稿刻版,稱作復製版畫。後來版畫在藝術上贏得了獨立的地位,畫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畫家一人自任,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作創作版畫。

中國復制木刻版畫約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可能發生於隋唐之際。現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剛經》木刻卷首畫,說明在9世紀中葉,中國的木刻復製版畫已經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創作版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歐洲,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刻版畫復制鋼筆畫。到17世紀的倫勃朗,銅版畫已從鏤刻發展到腐蝕,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則由19世紀的比維克創造以白線為主的陰刻法,而擺脫了復制的羈絆,進入創作版畫的領域。中國的創作版畫自20世紀30年代經魯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種類與技法 從類型上分,版畫有4種: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畫。從材料上分,凸版版畫中有木刻、麻膠刻、石刻、磚刻、紙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畫中有金屬(主要是銅和鋅)版畫、賽璐珞版畫、紙版畫等。在平版版畫中有石版畫、獨幅版畫等。在孔版版畫中有絲網版畫、紙孔版畫等。由於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異,遂產生各種類型版畫的特色;更由於各個版畫家發揮其創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畫藝術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的。

凸版版畫

(德)丟勒《四騎士》凸版版畫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畫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稱凸版。凸版版畫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稱凸版版畫。可作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磚、麻膠(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異,一般以軟硬適度,紋理細致者為宜。中國古今的木刻版畫都刻木材的縱切面,稱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細,則用質堅木材的橫斷面,稱作木口木刻。麻膠版原是鋪地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版畫家較少採用麻膠版畫。

創作版畫

(中國)譚權書《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畫時所用的刻刀有各種大組的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圓口刀和平口刀則稱鑿,鑿是在刀柄後加力敲擊用的工具。至於刻木口木刻,則要用一種特製的實心鋼條,造成各種不同形的刀鋒。刻木口木刻多須藉助放大鏡進行。創作木刻以刀代筆,不似復制木刻那樣照刻筆畫的畫稿,所以要講究刀法,恰如書畫講究筆法一樣。刻畫和畫畫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線(或塊),版畫家應掌握這個特點來產生與筆畫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鋒利的刀刻在質硬的木上,自然產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則稱作刀味與木味。木刻家善於運用和發揮木刻的特色,才能稱得上是創作木刻版畫。至於版畫還必須經過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畫又有多種印刷技巧,成為版畫家藝術創造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說來木刻的印刷有油印與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後者用水性顏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難。套色木刻亦然。

傳統的中國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餘年的歷史。明末胡正言發明□版,是傳統水印套色法的開端。現代創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與傳統不同,不再用□版,而將各種色版刻在幾個同樣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個相同的套色標記,然後對標記逐版套印。這種作法可使版畫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個畫面),布置色版和創造套印最後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畫家設計套版時需要考慮到套印的一切條件,而不能分別只看到一塊塊的版。印刷時須選用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紙。先將紙用水潮濕,這要由版畫家靠自己的經驗去掌握,水分過多與過干都不好。紙潮濕至何種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印出的效果。顏色可用透明的與不透明的,又可由於用色的厚薄而加減其透明度。至於一色可在一個版上印成濃淡的變化,又可兩色疊印產生第3種色,變化十分豐富。

水印木刻

(中國)羅劍釗《山巔風雲》採用其他材料作版來刻成凸版版畫,其基本方法與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磚時,多用鑿作輔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畫

凹版與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線,滾上油墨時,即可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磨光的金屬版面不吸收油墨。銅版版畫的油墨可用布輕輕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跡,油墨便會留在那裡。現代凹版版畫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亦有時用鐵或鋼,其刻制方法有:

①線刻法,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緻。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郵票仍有少數採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畫:(德)珂勒惠支《母愛》

②干刻法,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不同。針尖只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茸毛似的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颳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蝕。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製版法。

④美柔丁,製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刺傷,滿布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布銅刺的)版面,輕颳得深灰色,重颳得淺灰色,不颳得全黑色,反復刮光則成白色。

⑤浮雕法,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飛塵法,飛塵腐蝕用來造成各種深淺的灰色表面。先須造好一個飛塵箱,箱內裝有一把手搖風扇,然後將磨光的銅版放在箱內。箱內貯有大量松香粉,當關閉箱口搖動風扇時,松香粉便在箱內飛揚,並慢慢均勻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認為適當的時候,將灑滿松香粉的銅版取出,放在電爐上烤。經熱,松香粉溶化,聚結成無數小點,冷卻而凝結成一層薄膜。將此帶有松香薄膜的銅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蝕後,印出便是一片由斑點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淺,看松香粉的粗細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蝕時間的長短。作者便按其藝術構思處理飛塵法而獲得所需的效果。

⑦軟地法,把用瀝青、松香、蜂蠟製成的防腐劑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感光液溶入防腐劑內,塗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膠卷正片,緊貼在版面上,然後讓它在強光燈下曝光,之後在特製的溶液中沖洗。這時地子上被膠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漸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卻被加固而描在版畫上,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腐蝕。硝酸溶液只能腐蝕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淺的黑色,留著地子的地方腐蝕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顯現出來。

⑨套色法,在幾塊大小相同的銅版上面,用飛塵腐蝕法製成幾塊分色版。版畫家按計劃選定先印那塊色版,後印那塊色版。把版放在機上壓印時,先將一張厚紙墊在銅版下面,並把這紙粘在機台上,印好後,小心取出銅版,墊紙仍留在機台上不動。這時在墊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壓印時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將上好色的第2塊版,嵌放在這個痕跡當中。這時第1次印上畫的紙的邊緣仍壓在印刷機的上滾筒下面,只能揭開其離開滾筒的部分。然後將印上第1版的紙小心放下,覆在第2塊版上,搖動滾筒,便能准確地套印上第2版。其餘各版同。

平版版畫

主要是石版畫。石印術在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那時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書之用。石版畫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所用的石版是一種質純而細的石灰石,有無數毛細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與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質的蠟筆在石版面上作畫,畫固定後,用抹布水濕版面,畫上有蠟筆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滾上,使有畫處飽含墨色,便能在紙上印出畫來。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鏡,稱鏡面版。一種加入金剛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圖畫紙,稱粗面版。由於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選用粗細不同的金剛砂磨出粗細不同的版面應用。一般通用的320號金剛砂是最細的,80號的是最粗的。製版法有3種:

①葯墨棒畫法,葯墨棒適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畫,亦可用在玻璃、金屬、陶瓷上畫紙的特種鋁筆來代替葯墨棒。用時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②毛筆畫法,將葯墨棒改變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筆蘸著在鏡面版上作畫,也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③復寫法,准備一種特製的復寫紙,用葯墨棒或毛筆蘸葯墨汁在上面作畫,然後反貼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復寫紙上的粘膜,使畫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畫的各種製做法,在畫完後都要經過稀硝酸的腐蝕和塗膠封版,使葯墨固著在版面上。印時先抹濕版面,再滾上油墨,然後覆上紙,通過石印機印出。套色石版畫在版面上作好標記逐版分別套印。

獨幅版畫

亦屬平版版畫。製作方法簡單。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畫,未乾時即覆上紙,用手掌在紙背壓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張,故稱獨幅版畫。

孔版版畫

在紙版或鐵皮上將一個號碼刻透,壓在貨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顏色,號碼即能被印上去。這便是孔版。現在通用的謄寫版印刷機也是孔版。版畫上的孔版主要是絲網版畫。絲網版畫的材料主要是尼龍網紗。最初採用絲絹,故稱絲網。有3種製作法:

①切刻法,先以紙或塑料作載體,然後在上面塗蟲膠,反復塗4~5層,干後用力照畫稿切刻這層膠膜,完成後,緊貼在網紗的承印面上,用電熨斗墊布在網紗的刮印面上烙燙一下,使膠膜軟化而粘附在網紗上,揭開作好載體的紙或塑料,一個孔版便 留在網紗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細,但有剪紙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畫家所用。

②描畫法,用阿拉伯膠液在網紗將刮印面上作畫,待干,塗上蟲膠,然後用溫水洗網紗。阿拉伯膠被溶化,那裡的網紗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葯墨棒代替阿拉伯膠液作畫,塗上蟲膠後,用汽油洗網紗。

③感光法,把感光液塗在網紗上,在暗房中干透後,把畫好的畫稿緊貼於網紗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後經過沖洗即成。

絲網版畫

(中)趙瑞春《梳妝女》

絲網版畫的印刷法是將制好孔版的網紗承印面(即網紗朝下的面)與紙貼近,然後在其刮印面(即網紗向上的面)上傾倒液態顏料,再用刮板將顏料刮過去,顏料透過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紙上成畫。刮板是用一條方平橡膠鑲上木把手。印絲網版畫的顏料有專制的油質與水性兩類,看印在什麼物質上而選用。絲網技術在輕工業部門應用甚廣,紡織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紋,許多都是用絲網印的。用於印絲網版畫的顏料,為了方便,油質的可用松節油調稀油畫顏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顏料、丙烯顏料均可。印完的尼龍網可用苛性鈉將上面的膠膜洗凈再用。版畫家用的尼龍網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為宜。太細,網目易被堵塞;太粗,圖像不夠精緻。現代的版畫家為了探索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有時在一幅版畫內,按內容需要,同時混用各種類型的版畫方法,這種版畫稱作綜合版畫。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銅版畫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絲網版印等。現代創作版畫的形式豐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類作為框框來限制它的發展。

綜合版版畫

鄧耀明 《金色池塘系列》
綜合版畫的製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各種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組合在-個版面上,圖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後在版面上塗布-層漆膜,經過塗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來印畫了,只要在其上塗上油墨並用軟布將凸起處的油墨擦去,而凹陷處則留有油墨,然後將浸過水的紙放到版面上,用蝕刻印刷機印刷,印出來的作品就是綜合版畫作品.英文名稱為:"Collagraph".
另-種方式是將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的不同技法綜合運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稱之為綜合版.

閱讀全文

與制印的技巧與藝術主要表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