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本天成如何體現自然價值

藝術本天成如何體現自然價值

發布時間:2022-10-16 10:51:55

A. 什麼是自然藝術,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其實,我們稍加留心就可以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憑借自然的力量鬼斧神工創造了無數美妙的景象,自然天成的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奇異景觀令人感嘆和振奮。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把它們作為藝術對待,游覽自然景觀,只是遊山玩水,沒有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大自然的傑作,沒有細細品味自然景觀給人們提示的意境和內涵。所以,自然界本來存在的藝術,再美輪美奐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們生活在藝術的殿堂中,但就是對自然藝術視而不見,熟視無睹。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由於天地造化,大自然形成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天然藝術,它們是那麼逼真、那麼迷人、那麼多姿多彩。比如,百鳥鳴叫、風雨聲聲,就像一曲曲動聽的音樂;山川湖海、花草樹木,彷彿一幅幅靈動的繪畫;禽畜走獸、飛鳥魚蟲,好似一尊尊完美的雕塑。其實,我們身邊存在著許許多多鮮活生動的自然藝術品,只是我們沒有站在藝術的角度去欣賞它們,因為從古到今人們對藝術下了一個狹隘偏見的定義,沒有給自然界的萬物賦予藝術內涵,而是把自然藝術長期排斥在藝術范疇之外,使人們對自然藝術產生麻木不仁的態度。只要我們換個角度去觀察自然,就會看到生活中,處處是雕塑,處處有繪畫,處處有音樂,處處有舞蹈,就會感到我們生活的現實,本身就是一座完美的藝術世界。只要用這樣的心態和視覺去感受自然,去體味生活,我們就會對自然充滿愛惜,對生活充滿熱情,我們就會更加自覺地去感謝大自然給人類的賜予,更加自覺地去保護自然界的山水萬物。那樣,我們就會構建一個天地人和,和諧共生的美好環境。

B. 藝術品的「藝術價值」高高在哪裡

參考解釋一:
藝術商品的價值表現

李萬康

在藝術市場中,藝術商品具有豐富多元的價值表現形式,藝術市場的存在正建立於此多元價值之上,而呈現出獨特的結構模式和價值實現的獨特途徑。有鑒於此,我們須探討一個問題,即藝術商品到底具有哪些價值表現形式?

(一)藝術商品的價值二重性

藝術商品是藝術市場的基礎,相較於一般商品,它具有如下特點:(1)供給歷史的寬限性,即進入藝術市場的藝術品不僅僅是即時的藝術家的作品,而且還包括與當今歷史拉開距離的人類歷史的遺留物品;(2)交換價值的多維性,即進入藝術市場參與交易的藝術品相較於普通產品,具有更加豐富多維的交換價值,包括藝術價值、文物價值、收藏價值、投資價值、實用裝飾價值等等;(3)價值的遞增性,一般產品隨時間遞增而價值遞減,但藝術商品的價值則會隨時間的推移逐級遞增;(4)服務於視覺的審美性,即凡進入藝術市場的藝術品皆服務於視覺,具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的特點。上述特點決定了藝術商品獨特的價值實現方式和特殊的營銷方式。

藝術商品是指被市場打了一個括弧的藝術品。也就是說,藝術品惟有在市場的括弧之中,才成其為商品。基於此,藝術品的范圍比藝術商品要大得多,它跨越時空,不一定呈現出現在時態,如王羲之《蘭亭序》,其真本雖隱沒於世,或者還在昭陵之中,尚待日後發掘,但都不可否認它是藝術品。而凡言藝術商品,都是指現在時態的。

對於業已成為商品的藝術品,按馬克思的商品價值二重性理論,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其中,所謂交換價值是指藝術品凝聚著一定量的抽象勞動,可按一定價格進行買賣;至於使用價值是指藝術品具有滿足人不同需要的實際應用價值。藝術品一進入市場便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必然屬性。不過,需要釐清的是,使用價值與效用不是同一概念。因為使用價值是指物品本身具有的特性,它是客觀、必然的;「效用」則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主觀、或然的。如明人詹景鳳在《詹東圖玄覽編》附錄題跋「題文太史漁樂圖卷」中提到,文徵明當初在蘇州尚未成名時,吳人缺乏眼力,認為「購此烏用」,故其畫並不值錢。其語中之「用」便是指「效用」。

(二)藝術商品的價值形式

藝術商品的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尺度。但這種價值不是由凝結在商品上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也不是遮蔽在藝術作品之後的創作活動決定的,而是決定於社會人的價值認識。這是藝術品價值相較於一般勞動產品之價值的根本區別之所在。就已然認同的藝術品價值來說,其價值表現包括如下諸多形式:

1.審美價值。藝術品提供審美愉悅是藝術品的根本價值。因為藝術可使人的躁亂之心恢復秩序,使不和諧的心靈獲得澄凈和陶養,並使殘虧的人生實現盈足的補救。所以,審美價值的判斷依據就是藝術品本身能否給予人或者說能在多大程度上給予人以審美愉悅。換言之,作品給予人的審美快樂越充分,便越具價值。

2.文物價值。這是一種確定人類歷史、展現傳統、凸現文明和存留人類記憶的定位價值。通常,藝術品展現的歷史圖景越寬,越具歷史的代表性,或對文化發展越具影響,則越具價值,反之價值越小。這一價值是針對文物而言的,其典型如《清明上河圖》,盡管以藝術價值論,並非上上之品,但卻具有上上神品(如山水畫)所欠缺的重大的文物價值。

3.訪問價值。這一價值也就是本雅明在《可技術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一文所說的「展覽價值」,它是凡具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藝術品的重要價值表現形式。不過,稱「凡具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藝術品便具訪問價值」卻是一個不可逆命題,即:具有訪問價值的藝術品不一定就必然具備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如法國畫家馬賽爾•杜桑有「R.MUTT 1917」字樣並命之為《泉》的小便池,它具有訪問價值,但卻不具備藝術價值。

4.投資價值。這是一種謀取利益擴增的價值。近年來藝術品投資的持續升溫,熱點不斷變化,即著眼於藝術品高回報的投資價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凡利益並不單純是指貨幣利益,它通常還包括政治、人際、文化等方面的利益。換言之,只要著眼於通過藝術品獲得整體利益的擴增,不論貨幣資本本身是否實現增值,都可算作良性投資之列。

5.收藏價值。這是一種建立於物「稀」與精神享受之上的滿足「物質」佔有欲和「享受」佔有欲的價值。在藝術市場中,藝術品越稀少,且給予人的精神享受越充分,便越具收藏價值,反之不然。如2003年故宮博物院行使優先購買權以2200萬人民幣購得晉索靖的《出師頌》,就落腳於該稀世珍品的收藏價值。

6.裝飾價值。即運用藝術品裝飾壁面、布置居室以求美觀的實用價值。這是藝術品主要的價值體現形式,尤其家庭消費藝術品,多注重的是藝術品的裝飾價值。

7.教育價值。這是一種以藝術教化人,使之陶冶情操並塑造完整人格的價值,還是一種為學習藝術而將藝術品作為範本摹習的價值。在中國歷史上對書帖、名畫始終十分旺盛的需求,不少情況下,就源之於這種價值的存在。

8.詮釋價值。這是一種學術價值,即研究和闡釋藝術的發展歷史、規律及現狀的價值。由於在學術研究中,學者是將藝術品作為材料看到的,因此,這種價值實際又是一種材料價值和工具價值。多數學術研究機構對藝術品的購求和收藏所利用的正是這一價值;而不少復制藝術品的行銷,也源之於這種價值的存在。

9.紀念價值。藝術品存留歷史記憶的價值,為文物價值,而為保存現時記憶並以藝術品作為標志的價值,則為紀念價值。如出訪游歷、殯喪嫁娶、要事奠紀等對藝術品的需求,體現的就是藝術品的紀念價值。

10.宣傳價值。這是一種基於公益、政治、經濟或宗教等不同目的,期求廣而告之,擴大影響的廣告價值。這種價值往往具有潛隱性,即通過藝術品本身的傳播與接受,推行某種主張、觀念,或者通過購求藝術品本身的舉動,獲得廣告效應。

11.公關價值。藝術品具有拉進或改善人際關系、編織人際網路,達到自身目的的公關價值。在一個腐敗嚴重的國家,藝術品的公關價值是藝術品的主要價值表現形式和實現權力尋租的重要形式。即便清正廉潔的國家,藝術品的公關價值也不容忽視,上至國家元首之間饋贈藝術品,下至平民百姓相互饋贈,皆平常普通。

12.符號價值。這是一種將藝術品作為識別符號,以顯現其收入、品味、階級、地位和價值觀為目的,並追求社會認同、尋求社會歸屬的功利性價值。其中,藝術品體現符號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落款即藝術家的「名字」。所以,本雅明又稱藝術品落實於「名字」的符號價值為「膜拜價值」。消費者追求藝術品符號價值的行為,往往伴隨奢侈性和攀附性特徵。

上述不同價值意味著因需求動機的不同,藝術品的價值與功能具有多重性。在藝術市場中,理想上的藝術品的價值實現是落實於藝術價值,但由於需求動機不同,上述任何一種價值都可能促使藝術品成為商品,並成為藝術商品的交換尺度。因此,藝術品最終實現的交換價值很可能歪曲藝術價值,使藝術價值得不到體現。藝術與市場難以同一的原因即在於此:市場以滿足不同需求為目的,而不是以成就藝術價值為目的。在市場中,只有永遠的利益,而無永遠的藝術。它或者體現藝術價值,或者背離藝術價值。要實現統一,除非扼殺人之豐富多樣、層次不一的需求,而歸於藝術本體的追求。但到這一步,自由的藝術市場就不需要存在了。

(三)藝術商品的價值判斷

對於被市場打了括弧的藝術品的價值判斷,首先是真偽。偽不辨,則毋言價值。不過,偽(或摹)品並非就無價值。若偽品年代久遠,雖不敵真跡,但同樣也價值不菲,如宋偽晉宋書畫名跡,或偽三代鼎彝,就可列入珍品之列。因此,略作歸納就是:在辨真識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真偽的價值差距以偽品的年代定,偽品距今時間越久遠,與真品的價值差距越模糊,反之越大。如明之偽就抵不上宋之偽,今之偽較之明之偽又相去十萬八千里。

在真偽判斷分明之後,藝術品的價值判斷可順利展開,大體分為如下兩個方面:

1.對傳世藝術品的價值判斷

傳世藝術品的價值判斷,首先是以稀有程度判斷,即越稀少,價值也越大。若遇稀世孤品,其價必高。其次,是以年代定,即越久遠,價值越大。再次,是以直接供給者的歷史地位定,名氣和影響力越大,價值越高。最後,則是以品相定,在同類存世藝術品較多的情況下,品相越佳,價值越大。上述方法是判斷傳世藝術品價值的一般方法和規律,歷世沿用,今朝亦然。要強調的是,

上述方法並不孤立,往往互相參用,彼此映照。同時,也須注意,上述方法具有層級性,即先是判稀有程度,依次往下,最後才是判品相,若本末倒置,則必然蒙受重大損失。如一件藝術品認為品相不佳,即判質量低下,而忽視本品為稀世之物,並廉價處理,事後定會追悔莫及、徹夜難寐。

2.對現世藝術品的價值判斷

在一個傳統價值被現代各種藝術思潮沖擊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的時代,現世藝術品的價值判斷較之一般工業化產品,要艱難復雜得多,即它無法建立統一的質量判斷標准,更無法根據質量標准進行全面的質量管理。

不過,不能建立統一的質量標准,並不意味著不能判斷質量。只要把握規律,即可照則行事。這一規律就是,任何藝術品的質量判斷都包含了兩個部分:一是事實判斷,一是價值判斷。其中,事實判斷是指依據藝術品本身內在構成元素的判斷,如繪畫中的氣韻、骨法、構圖、色彩、位置經營等,書法中氣韻、結體、用筆和章法等。至於價值判斷是依據事實判斷而進行的品質優劣的高下判斷。一般情況下,只要對藝術作品的事實有清晰的認識,作出質量高低的價值判斷並不難。問題只是出在絕大部分人不了解藝術作品的事實是何物,更不清楚採用何種方法可判斷藝術作品的事實,因此也就無法作出質量判斷。

藝術作品的質量判斷,是一種主觀判斷。通常,事實認知越充分,質量判斷越准確,反之則很可能偏離事實。一般情況下,能夠作出准確事實判斷的往往是批評家或鑒賞家。但當今所謂批評家,多數眼光拙劣,精於世故,名利熏心,吹噓拍馬,只要付錢死馬爛驢也說成千里騮駿,甚至根本就不懂藝術,徒以大話、玄虛糊弄人,故其事實判斷極不可靠。至於真正的鑒賞家,當今也是鳳毛麟角,因為非要成就卓越的鑒識力,一定有廣博的識見、高深的修養、敏銳細膩的眼力不可,而今之人為名利所誘、生計所困,勞心勞力,奔波不已,要想清修靜為,錘煉眼力,已實屬不易。

質量判斷既難,通常人採用的辦法通常就是「知人論藝」。即來歷不淺、名頭越大,則認為質量越高,這便是國內營銷商必定要註明「×級×師」或者標明其身份背景、獲獎經歷的由來。至於國際上,也多是如此。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http://shuhua.ce.cn/paint/hkjz/zj/200604/18/t20060418_6739254.shtml

參考解釋二:
藝術品的藝術價值
・秦無弦・

一件藝術作品,可以有多種價值:認識價值(包括資料價值、考古價值,例如某個古董、某個出土文物)、社會價值(包括宗教的、倫理的、政治的價值)、娛樂價值、實用價值。一件藝術作品,可能由於它對歷史和社會的記錄,而擁有一定的、甚至高度的認識價值,從而獲得留存的意義。例如一幅新發現的音樂家莫扎特油畫肖像,對研究莫扎特的傳記很有幫助。這樣一種以認識為目的的藝術作品研究,在上個世紀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藝術的圖像學(Iconology或者Iconography)。一件藝術作品,在它進入市場的時候,才有了真正可以看得見的價值:標明了價格的商品價值。除了商品價值以外,其它的價值都是難以明碼標價的。而標出價格的,又不見得就永遠值這個價;因為有了商品屬性,所以在流通過程中,升值貶值都是可能的。所有上面提到的價值,都不是藝術作品的核心價值。決定一件藝術作品的本質的,是它的藝術價值,即它的審美價值。

珠寶商對珠寶有著明確的定價規則,例如對珍珠的鑒定,是按照色澤、色彩、形狀、表層和大小來決定一顆珍珠的價格。然而,對人所創造的藝術作品進行「鑒定」,卻比鑒定珠寶要困難得多。就象對美進行定義一樣,要想定出一個普遍有效的規則來確定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幾乎是徒勞的。根本的原因是,美和藝術屬於精神的形而上學的領域,對這個領域的對象無法進行量化描述。這是一個屬於「道」的領域,而「道可道,非常道」。在18和19世紀美學誕生的年代,有些哲學家和美學家試圖描述美的客觀規則,無一成功。比例和對稱,不是決定一件藝術作品魅力的要素,黃金分割率也不是,而只是這個世界普遍構成的基本秩序和(優化的)自然法則而已。它們無處不在,不惟藝術作品所獨有。

是什麼決定了藝術作品的魅力呢?是什麼把優秀的藝術作品跟平庸的藝術作品區別開的呢?最終人們用兩個詞來回答:「天才」和「幻想力」。這是幾乎人人都同意的理由。這個理由構成了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美學核心,是對歐洲從古希臘柏拉圖以來的集大成之回答。到今天,沒有任何美學流派能夠超越康德的美學總結,所有美學流派都只能在美學的分支上做文章。康德的美學建立在柏拉圖的「理式」基礎上。柏拉圖說,美存在於可見物體的不可見的普遍「理式」中。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白馬非馬」命題。康德在柏拉圖的命題上進一步說明,這個「理式」是不涉及功利和利害的生命本體,對「理式」的把握需要憑借一種純粹觀照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審美所獨有的。如果我們看到一幅蘋果的靜物畫,產生了想吃蘋果的慾望,那就不是審美的了。如果一個男人看到一幅裸體少婦的畫像而產生性沖動,那就違背了柏拉圖的精神戀愛的理念了。這並不意味著,一件藝術作品不可以具有強烈的官感或者享樂的功能。相反,感性和理性一樣,都是藝術所賴以存在的自然基礎。「天才」和「幻想力」只是表明在審美狀態中精神對物質進行超越的條件和過程。

美學的兩個里程碑:柏拉圖和康德。前者告訴我們,審美是無法定義卻真實存在的。後者告訴我們,在審美過程中,什麼不屬於審美的領域。康德用了公安局常常採用的破案方法「排查法」,把陪伴著審美的其它因素排除掉,可是卻無法使用定量的語言來描述那藝術的非理性本體。由此來看,藝術的價值是無法使用通常的理性方法來定義了,它只能通過觀照的方式來把握。中國的道家稱這個范疇為「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當我們通過這樣一種觀照感到快樂時,就會使用一個字來形容:「妙」。

對藝術作品的價值判斷通常不是由大眾,而是由文化精英作出的。大眾由於審美和藝術經驗的不足,沒有能力給藝術作品打分。從原則上說,評判藝術作品的價值,只有那些長期從事藝術活動的人才有資格。隨著歷史的積淀和專家們的長期評審,「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會產生正確的判斷。最終,專家的判斷引領了大眾,使優秀藝術作品的價值定位於歷史,成為經典。那麼,是什麼使專家擁有(相對的)正確判斷能力的呢?回答是:他們有條件(因為職業或者有閑)長期接觸優秀的藝術作品,受到優秀藝術作品的熏陶,從而獲得識別優劣的能力。這並不意味著,要把大眾排除在藝術鑒賞活動的門外。相反,鼓勵大眾參與藝術的鑒賞活動,可以增加他們的審美經驗,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這是審美教育(美育)的任務。在現代消費娛樂活動中大眾參與的評判,美學價值較低。審美的功能讓位於娛樂的功能。與其說老百姓在這種娛樂游戲中體驗了一把「民主和自由」,還不如說,老百姓被商業精英耍了,成為市場經濟的犧牲品。我指的是舶來品《超女》。

參考:http://www.idigest.net/content/view/3114_89.html

參考解釋三:
·「技進乎道」藝術價值和文化含量

--------------------------------------------------------------------------------------------------------------------

一幅中國畫作品,其藝術價值高低在於文化含量的多少,文化含量越多,藝術價值越高,反之亦然。這當然是不錯的。但是,究竟怎樣來認識所謂的「文化含量」呢?

在通常的觀念中,文化含量是與技術含量相對立的,要想增加文化含量,必須削減技術含量,如果專注於技術之事,必然減弱了文化含量。所以,一般認為一位畫家,文化修養第一,繪畫技術第二,缺少文史、哲理、書詩修養的畫工,其繪畫的技術再過硬,也不可能創出具有較高文化含量的藝術作品來,而富於文化修養的文人,游戲翰墨,草草逸筆,也能創作出具有很高文化含量的藝術作品來。其次,一幅繪畫作品,不能僅止於運用繪畫的技術或稱繪畫語言來完成,而必須用書法的、詩文的技術、語言來配合繪畫的技術、語言來完成,是為詩、書、畫、印的「三絕」或「四全」,由於摻入了繪畫之外的文化因素,自然,也就相應地「擠出」了繪畫本身的一些因素,它的文化含量就高,否則,全部都是繪畫的因素,它的文化含量就低。

正是基於這樣的「藝術價值——文化含量」觀,唐宋的繪畫,尤其是畫工畫、院體畫,一段時間認為便只是「落後」的「再現」的藝術,「只有工藝的價值而沒有藝術的價值」;而明清的繪畫,尤其是文人的寫意畫,便是「先進」的「表現」的藝術,因為文化含量大於技術含量,所以,藝術價值也就高於唐宋的畫。

然而,這樣的認識盡管有它的道理,卻是十分片面的,偏頗的。因為衡量一個人,畫家也不例外,文化修養是不是高?「學歷」只是一個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全部因素。古往今來,文人無行乃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這些人讀書不可謂不多,但是否可以稱得上有文化修養呢?而一個人,有高度敬業的精神,有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精神,則即使他讀書不多,也可能具備高尚的文化修養。

其次,各行各業,繪畫也不例外,都是以「技進乎道」即高超的本專業技術來體認文化的精神。庖丁解牛,技進乎道,是片面的「文化含量」論者所津津樂道的一個範例。但恰恰是這位庖丁,他的主要精力乃至全部精力,都是用在研究宰牛的技術,而沒有分心於所謂的「文化修養」,所以能技進乎道。至於那些遠庖廚的君子,盡管有著豐富的文化修養,如果讓他們來宰牛,缺少了技,或者技不過硬,是很難進乎道的。

回到繪畫的問題上來,唐宋的畫工,即使缺少「文化修養」,但他們以刻苦的鑽研掌握了高超的繪畫技術,並以敬業的精神用這高超的技術來塑造真、善、美的藝術形象,體認民族的、時代的文化精神,盡管他們沒有運用「三絕」、「四全」的形式要素,但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文化含量是高還是低呢?藝術價值是高還是低呢?誠然,如鄭板橋等文化人所創作的「三絕」、「四全」的繪畫作品,從多元化的角度,也自有它們的文化含量和藝術價值,但如果即使不是作技術含量的比較,而是從文化含量上來作比較,顯然,也應該認為莫高窟的壁畫和《清明上河圖》更「先進」、更有價值。

參考:http://203.208.37.104/search?q=cache:rDg3cbkTyXcJ:www.cnarts.net/cweb/arti/digest/read.asp%3Fid%3D1002+%E8%89%BA%E6%9C%AF%E5%93%81+%E4%BB%B7%E5%80%BC%E5%90%AB%E9%87%8F&hl=zh-CN&ct=clnk&cd=1&gl=cn&inlang=zh-CN&client=aff-avalanche&st_usg=ALhdy2_3yiRttB2b6wG4jJ8uX5-u6Rww9w

C. 藝術的價值你是怎樣認識的

藝術價值,主要是指藝術品所體現出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及藝術手段。藝術品所反映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個性越典型,其藝術價值往往越高。

藝術既有文化屬性,又有商品屬性。文化屬性是指藝術能展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體現獨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懷。

商品屬性是指優秀的藝術如果被推向市場的話,就會變成商品,能產生許多效益,改善藝術家的生活,更能影響人們的行為觀念,推動社會文明發展。

首先,藝術可以愉悅人。

愉悅人是藝術最直接最普遍的價值,也可以說是藝術的普世價值。無論是視覺藝術還是聽覺藝術,最先帶給人的是精神上的愉悅。比如通常我們聽一段音樂或歌曲或戲曲,看一幅繪畫或國畫或油畫,或者看一部電影一部小說一段舞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精神上會感到放鬆,有一種開心愜意的感覺。人們常常把欣賞藝術做為怡情養性和休息放鬆的事情來做,也正說明了這個意思。

第二,藝術可以啟迪人。

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們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為藝術所感染,所打動,產生一種心靈的共鳴和啟迪,喚發出一種精神的力量。

第三,藝術可以提升生活品位。

藝術使人們的生活變的豐富多彩,人們在欣賞藝術過程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審美眼光審美情趣審美品味都得到了提升,生活也因此變的更加充實和美好。

第四,藝術可以美化生活環境。

我們居住的周圍,有一處園林,有幾處雕塑,我們會感到生活的環境很美。我們家裡擺一件藝術品或掛一兩幅畫,會感到家庭中有了藝術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我們會感到幸福舒適還有品位,我們會更加熱愛生活,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D. 中國藝術的自然性精神是什麼

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2世紀,完全不同的中西兩種文明(其中美術更為突出),卻經歷了諸多相似的歷史過程。比較發現,中國在經歷了前3000年至前2000年間10個世紀的漫長文化積累,在公元前21世紀時,進入了夏代,建邑鑄鼎,夏啟襲位,鈞台廢禪讓,敗有扈使為牧奴,王位世襲制確定,氏族制為國家所取代,原始公社開始向奴隸制過渡。此時,夏代出現了作為文字早期形式的記事性刻畫符號,青銅已經開始出現反映社會性的寫意饕餮紋,彩陶在夏代悄然匿跡,陶器以素壁和印紋陶居多。在發掘二里頭夏宮遺址中時,考古工作者發現「殘陶器上,有兩條淺刻龍形紋,造型極為生動。且龍的眼眶內部塗有翠綠色顏料,淺刻線條內部塗有硃砂,是富於神秘色彩的藝術。」(汪受寬《青銅時代》)。而與此同時,克里特島上的希臘人在經歷了初期農業活動類型的文化發展之後,在公元前20世紀,形成了最早的城邦。公元前1930年,克里特島北部伊拉克利翁附近的克諾索斯建立了第一個宮殿,進入克里特文明的早王時代,並出現「線形文字」,一種至今仍無法完全破譯的神秘文字元號。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殷商人數經遷徙(即《尚書。序》所謂的「自契至於成湯八遷」)征戰,自弱變強,由湯滅夏建國,成為中原霸主。此時,已出現大量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器文,表現了商代相當成熟的文化特徵。此時,商代不僅有了「鬼紋」(饕餮、人面紋等)系列青銅雕塑,而且已經有了壁畫,《尚書.五子之歌》雲:「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此所謂「峻宇雕牆」,分明是指商代王宮已呈雕梁畫棟,彩壁飛舞的景色,並且漆畫也有在河北高城台西村商城遺址出土26塊的殘片實證。而與此同時,以希臘本土上肥沃的阿戈斯平原為中心的邁錫尼人開始強盛,他們征伐了克諾索斯,使愛琴海地區的文明中心轉移到了希臘本土。此時,幾千塊泥板文書,體現出邁錫尼人用89個字母組成的乙種線形文字體系。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中國西周時期,「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西周開始建立中國文化思想的最初體系,西周「所創立的制度和文化,是中國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最初基石。周的繪畫更有宮廷化的趨勢,其作用為政教、禮教及為宮廷裝飾服務。如《孔子家語.觀周》載曰:「周公相成王,抱之負衣南面以朝諸侯圖焉。」,還載曰:「王者畫日、月、象天明也。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可見,此時繪畫完全變成了政教、禮儀服務的手段,具有強烈的社會性。與此同時,是希臘「荷馬時代」也稱「後邁錫尼時代」。在這個時代,陶器製作中原幾何和幾何學風格的發展,奏響了希臘各種類型視覺藝術的序曲。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秦並吞東方六國,統一中國。與此同時,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最為輝煌的諸子百家思想文化時期,為華夏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期繪畫受西周繪畫影響,命題性創作成為重要表現形式,以人物畫為主,服務於政教、禮教及宗教,如《莊子.外篇.田子方》記雲:「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是真圖畫也。」所謂「眾史皆至」的「史」,即「吏」,系御用小官。1949年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的《龍鳳人物圖》,與1973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的《御龍圖》就是戰國時期繪畫的實證(見圖10)。 (圖10:戰國時期御龍圖) 與上述同期,希臘城邦形成後戰爭頻仍,至公元前146年希臘諸國為羅馬所征服。但因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美術出現了新的特點。如公元前6世紀埃克西夏斯繪的陶器《阿契利斯與阿扎克斯戰後休息》、《酒神迪俄倪索斯在船上》,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公元前485年至公元前164年的雕刻,《赫拉克列斯》、《宙斯》、《路維希寶座浮雕》、《擲鐵餅者》,《命運三女神》,《薩摩屈拉克的勝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羅蒂德》和《拉奧孔》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圖11繪有赫拉克勒斯在雅典娜幫助下完成十二件奇功中的一個場景。) (圖11:赫拉克勒斯與雅典娜馴服野獸) 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中國西漢、東漢時期,正是大漢帝國開疆擴土、強化藝術精神體系成熟時期。漢代的繪畫在漢武帝時得以重視,設「黃門署」將御用畫家齊集於此。兩漢繪畫以「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為創作宗旨,且有不少是以山水圖配景的作品,如《魯靈光殿賦》曰:「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與此同時,也是羅馬帝國強悍的軍事精神和集權政治的體制,以及諸學科廣博豐富和卷帙浩繁的文化藝術集成期。古羅馬雕刻藝術的發達,根據君士坦丁時代羅馬的歷史記載,僅羅馬市街中所設置的公共雕像就有「兩個異常的巨像(其一高34米),22個大的騎馬像之外,有80個鍍金像,73個黃金象牙神像,還有3785個銅像,而且普通的大理石像還沒有記述在裡面」。這批雕像因戰亂損毀,僅就現存的羅馬帝國皇帝馬爾克.奧萊略(公元161—180年在位)的青銅騎馬像,就可折射出古羅馬雕刻藝術的高度發達。 隨後,中國的青銅藝術期在秦漢時期漸趨衰弱。漢末為公元3世紀,正是羅馬帝國走向最終崩潰,古希臘羅馬文明亦告終結。然後,中外美術從這個時候開始由神秘期走向寫真與寫虛相結合的藝術道路邁進。

E. 藝術與自然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與自然最大的關系是相互提升的關系,能夠通過藝術的形式更好的對大自然的事物進行有效的表達,體現它的美感和價值。

F. 如何理解藝術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商品價值

藝術價:主要是指藝術品所體現出的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及藝術手段。藝術品所反映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個性越典型,其藝術價值往往越高。

藝術的社會價值: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可以使人認識到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真實面貌。 

藝術的商品價值:藝術商品具有豐富多元的價值表現形式,藝術市場的存在正建立於此多元價值之上,而呈現出獨特的結構模式和價值實現的獨特途徑。

(6)藝術本天成如何體現自然價值擴展閱讀:

藝術作品的價值特性取決於三大要素:

1、作品的品質特性。藝術作品的品質特性主要表現在:形象反映的現實性和典型性,藝術效果的感染性,隱含思想的深刻性,物質材料手段運用的完善性,藝術本質的純粹性。

2、作品的欣賞環境。同樣的作品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將會體現出不同的價值,高雅藝術的欣賞往往需要寧靜、祥和和優雅的環境,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動一靜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影響高雅藝術的欣賞效果。

3、欣賞者的品質特性。欣賞者的品質特性包括審美態度、審美能力、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

G. 藝術價值包括哪些方面

1、歷史價值

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是指某種藝術品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作用,往往由時代特徵和留存到現今的數量來決定,例如青銅器反映了中國的商周文化;青瓷反映了宋代的藝術和工藝,歷史價值貴重。

2、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是指市場價值,它以價格來表示,由藝術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

(7)藝術本天成如何體現自然價值擴展閱讀

文化藝術價值是藝術藏品的核心價值

近年來的全民收藏熱使得藝術品收藏市場持續升溫,收藏從一種個人愛好,生活興趣,演變成了市場化的投資渠道。如今的收藏品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金石書畫、文玩瓷器,有許多現代當代收藏品,也登上舞台,活躍於市場。

面對如潮般的收藏市場我們怎麼判斷收藏品的內在價值呢?近日,北京市工商聯收藏品行業商會副會長關毅在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節目中談到,藝術收藏品所濃縮的文化藝術價值遠遠高於物質本身。

關毅說許多年代久遠的藝術品歷經時代變遷而流失,留下的寶貴古代文化遺產非常稀少,非常珍貴,他表達了對「收藏文化」提法的肯定。

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欄目記者采訪時,關毅闡述了他對藝術藏品價值的理解,「藝術價值是無限的,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藝術演繹著高度濃縮的生活。

很多藏品其實是當時的民風文化的一種寫照,是文化的符號,是能夠代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工藝和人類智慧的載體。它的價值遠遠高於物質本身。」關毅說。

H. 藝術對社會生活的重大意義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並強調指出藝術與教育一詞根本含義的密不可分性。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進而系統地闡釋了藝術教育的極端重要的價值。

藝術依然可以穿破全球化生產流水線的意識束縛,從而繼續印證和發揚文化的多樣性。在思考和知識層面的需求上藝術也依然體現著功能性:已知的各種科學方法論必須建立在邏輯線索上,而藝術則用無以言表的感知方式使得體驗現實世界和現實世界之上的風景。



當代藝術日常生活特徵

當代藝術家的實踐往往介於形而上的哲學思考和具備日常生活特徵的視覺因素之間,同時經過現代主義時期創作者的實踐,藝術已經具備了廣泛性跨文化的效能。無論是評論家還是公眾,當凝視或討論藝術作品,意識到創作者所穿越的文化邊界時,個體知識結構被撫摸的快感油然而生。

一邊腦子里充滿了各種換算公式其中也計算到了不同人群的快感觸發點,一邊日復一日重蹈著現代藝術早已完成的實踐。這種做法在當下特別是公眾社會范圍內因為有著「藝術」的庇護傘而不斷調整著自身的正確。

I. 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中是如何體現征服自然的

以《老人與海》和《愚公移山》為例,在對待自然的問題上,中國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浸主義的手法給人以鼓舞,充滿了樂觀、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給人類提出一個嚴竣的課題,但我們讀後卻不感到悲觀,反而會繼承一種精神,產生出一種莫明的沖動和很強的征服欲。在對自然的態度上,西方的征服者順應自然,中國的征服者改造自然。順應自然的征服者,偏重於對自然規律的摸索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有種悲壯的英雄主義色彩;改造自然的征服者,偏重於對自然規律的違拗和對自然力量的藐視,有種蠻乾的英雄主義色彩。在征服自然的行動上,西方多出於一種理性指導下的實踐,其有節、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實情,有很強的現實性,究其根源,是因為西方的「神」主宰著人的命運,因此,西方人看重個人的力量;中國的「神」被人主宰著,因此,中國人看重外物的利用。

閱讀全文

與藝術本天成如何體現自然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