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視藝術鑒賞是一門對大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什麼 課程
主幹課程。影視藝術鑒賞是高校進行學生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主幹課程之一,任務是讓大學生在掌握影視鑒賞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同時,學會應用這些知識進行影視作品。
Ⅱ 什麼是藝術美學
美學是以對美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藝術,但不研究藝術中的具體表現問題,而是研究藝術中的哲學問題,因此被稱為「美的藝術的哲學」。美學的基本問題有美的本質、審美意識同審美對象的關系等。
美學作為獨立的學科是從德國十八世紀的鮑姆嘉登開始的,但它的產生建立在自古希臘以來歷代思想家關於美的理論探討之上,是以往美學理論的體系化、科學化。而古希臘以來的美學理論探討又建立在人們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活動基礎之上,是人們審美活動的哲學反思。因此,要了解美學就必須回到它的源頭去,開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學和藝術史:人類自脫離動物以來就開始了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活動。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就用石珠、獸牙、海蚶殼等染上紅、黃、綠等各種不同的顏色佩帶在身上。不僅原始人的裝飾品能見出人類這種早期的審美活動,尤其原始藝術更是集中反映了人類早期審美活動。據文字記載和留下的圖案推測,原始藝術有詩歌、舞蹈、音樂等,但現已盪然無存。惟洞穴壁畫與陶器是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兩項原始藝術記錄。前者主要以各種動物為題材,生動細致,色彩絢麗。後者不僅造型優美、圖案豐富,而且色彩對比鮮明。
Ⅲ 對《藝術與審美》的心得感受與教學建議
寫作思路:可以先介紹一下藝術與審美的意義和作用,再詳細闡述一下藝術與審美的關系,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增強自己的藝術與審美,寫出自己內心的體會和感受等等。
正文:
一直以來,學校都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然而在我的小學、中學階段,我們的美術、書法、音樂課總是因為被標榜為所謂的副科而得不到重視,遇到考試時課時總是被語數英那些所謂的主科占據,事後也不會補課,因為不重要?
美育中有兩個重要的概念,正如課程名所顯示的,藝術和審美。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繪畫、書法、雕塑、音樂、舞蹈、戲劇等等。
其實藝術是廣義的,各行各業都存在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是人類的靈感和智慧的結晶。審美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然後參與藝術的創作。
古今中外,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探索從未止步,從石器時代的裝飾物,到後來的青花瓷,再到因對美的嚴苛追求而風靡全球的蘋果手機,都體現了人類對藝術的創造。
在某節課中,老師說美學對理科的貢獻不容忽視,那些公式最初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一定是美的。對此我感受到了美學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學了《藝術與審美》這門課程,打破了自身的認知缺陷。以前狹隘地認為搞設計搞藝術的才需要接受美學教育,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接受美學教育,對美的感受和理解能激發我們創新和創造的能力。
小到給PPT排版,大到設計高樓大廈,都需要美的創造。而做到這些需要我們自覺地接受美學教育,提高審美能力,當靈感來臨之際能牢牢抓住並付諸行動,創造出美的事物。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
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
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
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
Ⅳ 「藝術課程」是指什麼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劇場、戲院、音樂廳、美術館,而是更為廣泛地進入電視、電腦、網路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越來越多的人文學者、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嘗試從藝術中吸取靈感,將藝術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藝術的感受、想像、創造等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日益走向綜合,不僅音樂和美術開始交叉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也進入藝術課堂。新的課程將更加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提高整體素質,並使藝術學習更有趣、更容易,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藝術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藝術課程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數量的相加,而是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藝術課程也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綜合藝術課程有如下的理解;綜合藝術課程是將各藝術門類具有內在的關聯(如通感、通識、價值、功能等。)和藝術學習內容及其他形式的內容統整在一起的,在同一人文主題統領下的一種課程模式。學生通過這些內容和過程,獲得特定的藝術知識和技能,懼到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對藝術的理解,可以凈化自己的心靈和情感、提高人文素質。 如果將這種理解加以分析,可以得出關於綜合藝術課程的如下具體內涵:
1、綜合藝術課程所涵蓋的課程內容既有各藝術門類的學科知識,亦有學生獲得的主體經驗;
2綜合藝術課程以統整或去邊界的方式將有同一主題的課程內容組織在一起:
3、綜合藝術課程將學科課程內容組織在一起的依據是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如課程內容同性的關聯性和課程內容價值或功能的關聯性等;
4、綜合藝術課程的價值、職能表現為消除學生原有知識體系中各類知識之間的界限,提高綜合藝術能力,不僅僅局限到單科的知識技能,使學生形成關於世界的整體性認識和全息觀念,深刻理解和靈括運用知識。提高綜合解決現實問題的相關能應當強調的是。綜合藝術課程是一個對學校藝術課程內容進行統整的宏觀觀念,是對學校藝術課程綜合化的一種概稱。盡管綜合藝術課程是一種課程的模式,但它提供給人們的與其說是某種課程的某種運行方式或操作程序,不如說是實現課程綜合化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人們可以根據教育的實際憎況和需要開發、設置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藝術課程的範式。我們是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確定適合本校的綜合藝術課程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凡是具有上述屬性的課程範式都可納入綜合課程的概念范疇。我們可以從諸如相關課程、交叉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以及經驗課程等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來豐富我們的綜合藝術課程。我們相信,隨著學校藝術課程綜合化的深人,更多具有上述屬性的綜合課程的範式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綜合藝術課程必須在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協同下,加以精心設計和組織,才能實現。也就是說,任何藝術課程都必須經過槽心設計、而只有從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憎況(學生的能力、學生所處的社會的價值觀)出發,從教學中隨時遇到的具體情景以及這些情景激發的動機和動力出發,從各藝術門類之間以及藝術與非藝術課程之間的綜合和交叉學習的實際需要和實踐經驗出發才能設計出優秀的綜合藝術課程。因為只有在充分考慮以上各因素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被解決的方式。 另外.綜合藝術課程還受其所在的社會人文背景的制約。不同地區的課程實施者。會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極其價值觀的影響:在同一個地區內,不同學校的課程也會有不同的框架和自己標准、以便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資源。在同一個學區之內,不同學校也將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運用國家藝術課程標准。最後,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和同一個學校之內。每個教師也會採用適合自己的和適合學生興趣和需要的課程計劃和指南。綜合藝術課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我們都是藝術課程的創造者、實踐者、探索者和建設者。 由此而形成的綜合藝術課程為學生展現出一個五彩繽紛、充滿奇妙幻想的藝術世界和人生境界,由此激發出來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形象必將產生印象學生心靈的力量,並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學生的品德人格和審美意識,以及他們的感知、情感、想像、思維和創造力,都會在這種新型藝術課程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綜合藝術課程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目的上。更加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生動有趣的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提高其人文素養;在教學方式上,加強不同藝術學科的融合以及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構通,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藝術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在評價方式上。關注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在教學環境上。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
Ⅳ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如下:
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感悟。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
(5)藝術與審美課程是關於什麼的擴展閱讀:
造型藝術:
所謂視覺藝術即美術,是指通過人的視覺感官(眼睛)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去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
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中,視覺最為復雜、細致和靈敏,同時也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外在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通過視覺活動而被人感知。因而,視覺藝術的種類和樣式也最為豐富,甚至其他藝術也往往需要以視覺感受為基礎來構造藝術形象。
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視覺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繪畫和雕塑。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以視覺為審美途徑的藝術種類和手段也日漸增多,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書法、攝影等是最為典型的視覺藝術種類。
直觀性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徵。視覺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觀的形狀、色彩(或色調)和質感(質地或體量)及其構成關系。
因此,在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書法與攝影)還是立體(雕塑、建築)的造型,都十分重視形式美規律的運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和諧以及圖與底的關系等,都是構成視覺藝術審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視覺藝術中,形式和內容、形象與意味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構成了視覺藝術無比豐富的審美魅力。例如,基於對生命運動變化和不同質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線條可以產生直接的審美感染力,不同的線條則能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
因此,線條不僅成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要素,也是其他視覺藝術的重要語言。色彩具有影響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獲得視覺快感並體悟其表現意義。
Ⅵ 藝術與審美選修屬於人文社科嗎
藝術與審美選修嚴格上來說應該屬於藝術類的科學,因為他們涉及到藝術的美感以及藝術的價值傳承等等,所以他屬於藝術類的學科。
Ⅶ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是審美意識、審美認知的產物,
藝術與審美密不可分,
彼此成就。
沒有審美,
藝術只能寂沒。
沒有審美,
也創造不出藝術。
藝術,
是審美的創造,
也是審美的結果。
Ⅷ 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選修課的簡稱
「藝術體驗與審美鑒賞」一般通識課程簡介
1.藝術史論基本知識課程群
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藝術與人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密切關系,理解藝術的意義和價值。藝術史將藝術的發展放在與社會經濟、政治、科學等發展的歷史脈絡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是什麼,藝術與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進程的關系。藝術史始終是歐美國家高校藝術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比如,在普林斯頓大學2004年為本科生提供的20多種藝術課程中,絕大多數屬於藝術史類課程,卡內基·梅隆大學也不例外。根據學院藝術學會(college artassociation)提供的全美50所高校調查報告,全美高校在20世紀40年代已開設了800種以上的藝術史課程。其中哈佛大學所開設的藝術史課程包括各類通史和專史,達61門之多,涉及面非常廣。
藝術史論基本知識課程群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藝術的基本分類、藝術的發展歷史概況、藝術表現的美學原理等等,具體開設課程包括:《藝術史》、《美學》、《中國美術概論》、《工藝美術概論》、《書法概論》、《中國美學史》、《中國電影史》、《中國建築史》。
2.藝術鑒賞與批評課程群
對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通識教育要側重於將藝術作為一種文化來傳授,實現藝術對學生情感陶冶、創造力想像力發展、審美情趣提升等功能。其目的主要是以藝術通識課程為媒介,幫助學生體驗審美的過程,掌握審美的方法,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鑒賞和判斷的能力,並能給予一定水準的評價。藝術鑒賞與批評、感悟課程群還應注重幫助學生了解藝術學科之間,以及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對藝術內涵的認知,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健康的美學觀。具體開設課程包括:《影視鑒賞》、《戲劇鑒賞》、《戲曲鑒賞》、《舞蹈鑒賞》、《交響樂賞析》、《書法賞析》、《廣告創意與欣賞》、《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中外名曲賞析》、《中外名城賞析》、《中國園林賞析》、《中國鄉土建築賞析》、《中國民族服飾賞析》、《中國山水畫與山水詩》、《中國古代藝術和宗教》、《後現代藝術與美學》、《老莊與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等。
3.藝術實踐與體驗課程群
除了以課堂作業的形式實施外,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或社會實踐等都是有效的途徑。提倡採取實踐、體驗、實訓形式,組建藝術工作坊、研習班、體驗營,通過學生對藝術活動的參與,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在思維和實踐兩個層面發揮其創造性,完成藝術表現活動,提高藝術創造、表達思維和能力。具體可開設以下課程:《繪畫創作》、《書法創作》、《剪紙創作》、《攝影》、《三維動畫製作》、《合唱》、《器樂演奏》、《小品創作與表演》、《經典電影配音體驗》、《舞蹈表演》、《歌曲演唱》、《中國畫理論與技法》、《油畫理論與技法》《素描表現技法》、《動漫基礎》、《藝術設計原理》、《攝影藝術》、《中外戲劇文化精粹》、《聲樂基本原理與技法》、《中國民族民間舞研習》、《舞蹈形體與氣質培養》、《影視後期製作》等。
本次通識教育深化改革將大力提高藝術實踐類型的課程的比重,重點以強調參與性、體驗性的藝術工作坊形式呈現,讓學生在創作、表演、演奏中進一步感受藝術的魅力,提高其藝術表達能力。
「藝術體驗與審美鑒賞」模塊的所有課程在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倡導情境式、立體型、打通化。鼓勵大學生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效參與、對話、互動、體驗,既吸納多元藝術教育理路,又弘揚中華樂教傳統精華,並追求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融合。
Ⅸ 公共藝術與審美體驗是人文社會類課程嗎
嚴格上來說應該屬於藝術類的科學
因為他們涉及到藝術的美感以及藝術的價值傳承等等,所以他屬於藝術類的學科。
公共藝術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形式,要求我們從內心深處去領會它的審美價值。拋棄淺表化審美體驗,給公眾提供有深刻內涵、獨有啟發性的審美創作。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的教師在引領大學生審美的過程中,必須探索在審美過程中大學生的審美價值取向,讓學生清楚地定位審美的主體、客體及目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