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山莊中有藏書樓叫什麼

藝術山莊中有藏書樓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17 06:38:01

① 七大藏書樓指哪些都在哪

中國七大藏書樓 文淵閣 位於北京故宮太和殿東南,東華門西北,文華殿之後,清代乾隆 四十年(1775年)建,藏書後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源閣 位於北京圓明園內,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豐十年( 186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縱火焚毀。 文津閣 位於避暑山莊(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區西北部山腳下,建於乾 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書於1915年運至北京,現歸北京圖書館收藏。 文溯閣 位於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興建,是七 閣中藏書最完整而散失較少的一閣,現屬遼寧省圖書館。 文匯閣 位於江蘇省江都縣(今揚州市)大觀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建, 咸豐四年(1854年)毀於大火 。 文淙閣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的金山寺,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咸豐三年(1853年)毀於大火。 文瀾閣 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閣中僅有的一閣,初建於乾隆四十 七年(1782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倒毀,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 1880年)重建,現屬浙江省圖書館。

採納哦

② 清代七大藏書樓何在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太和殿東南,東華門西北,文華殿之後。清代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建,藏書後歸於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源閣:位於北京圓明園內。清代乾隆四十年建,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縱火焚毀。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區西北部山腳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藏書於1915年運至北京,現歸北京圖書館收藏。 文溯閣: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故宮之西。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是七閣中藏書最完整而散失最少的一閣,藏書現屬遼寧省圖書館。 文匯閣:位於江蘇省江都縣(今揚州市)大觀堂。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建,咸豐四年毀於大火。 文淙閣:位於江蘇省鎮江市的金山寺。建於清代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咸豐三年毀於大火。 文讕閣: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閣中僅存的一閣。初建於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以原聖音寺行宮後面的玉米堂為基礎改建的。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倒毀,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重建,現屬浙江省圖書館。

③ 中國四大藏書閣是哪些

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其中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書樓:

文淵閣 位於北京故宮太和殿東南,東華門西北,文華殿之後,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書後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津閣 位於避暑山莊(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區西北部山腳下,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書於1915年運至北京,現歸北京圖書館收藏。

文溯閣 位於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興建,是七閣中藏書最完整而散失較少的一閣,現屬遼寧省圖書館。

文瀾閣 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閣中僅有的一閣,初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倒毀,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現屬浙江省圖書館。

④ 中國四大藏書閣都是啥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其中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北京

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是一處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築,園林布局的主要特點是順應地勢的高下,適當點綴亭榭、曲廊、水池、疊石之類的建築物,並藉助小橋,使之互相貫通。園內亭廊、池橋、假山疊石互為憑借,貫通一起。主體建築仿寧波天一閣,是重檐歇山式建築,共兩層,中間有一夾層,實際上是三層樓房。步入門廳,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獅象群,山下有洞,穿過山洞是一座平廳,廳後方池中有奇石獨立,名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疊石中的精品。東南側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題詩,背面刻頒發《四庫全書》上諭。東側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緒帝題「文瀾閣」三字。平廳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開洞壑,玲瓏奇巧。方池後正中為文瀾閣,西有曲廊,東有月門通太乙分清室和羅漢堂。全部建築和園林布局緊湊雅緻,頗具特色。

⑤ 我國的七大藏書閣是什麼呢

⑥ 中國四大藏書閣的是

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1、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於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後,原明代聖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里。

2、沈陽文溯閣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閣後是仰熙齋,東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讀書之所。

3、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位於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建造的。它不僅是清代的重要藏書之所,也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小園林。

4、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



(6)藝術山莊中有藏書樓叫什麼擴展閱讀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供藏書和閱覽圖書用的。中國最早的藏書建築見於宮廷,如漢朝的天祿閣、石渠閣。宋朝以後,隨著造紙術的普及和印本書的推廣,民間也建造藏書樓。

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

(1)天一閣: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為面寬六間的兩層樓房,樓上按經、史、子、集分類列櫃藏書,樓下為閱覽圖書和收藏石刻之用。建築南北開窗,空氣流通。書櫥兩面設門,既可前後取書,又可透風防霉。

(2)五桂樓:建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是餘姚人黃澄量所建私人藏書樓,因其周圍有四明山七十二座山峰環繞,又名「七十二峰草堂」。樓中藏書最多達到6萬余卷,其中《明文類體》在清朝文字獄時期保存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議,最為史家看重。

(3)玉海樓:此樓為清人孫衣言所建,而其子孫詒讓生平致力於文獻研究搜集,使規模不斷擴大。樓中藏書,均依照《四庫全書》的體例按照經史子集編成書目,目前藏書大部分由浙江大學圖書館收藏。

(4)徐家匯藏書樓:該樓的創建起源於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1847年,法國傳教士南格祿購地建樓,並在隨身帶入中國圖書基礎上四處搜購書籍,這就是徐家匯藏書樓雛形。該樓於1956年並入上海市圖書館。

(5)籍塾閣:籍塾閣,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此樓為藏書家霍虎勇先生所建,總藏書六萬余卷。山西十大古籍藏書樓之一。

⑦ 藏書樓為何取名 玉海樓

在瑞安城的東北隅,閃爍著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就是浙江四大著名藏書樓之一的玉海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玉海樓現存建築包括玉海樓書藏、頤園和百晉陶齋、孫詒讓故居三大部分,分別布置在三條軸線上,既各成院落,又相互溝通。其建築特點是集藏書樓功能、浙南優秀民居特色和私家園林典範於一體,原總佔地面積約8千平方米。

玉海樓書藏,簡稱玉海樓,在建築群東首。三面環河,前後池塘,東面緊靠古城城基和護城河,又與新城玉海廣場、萬松路相銜接,位置優越,環境幽美。玉海樓坐北朝南,前後兩進各五楹,左右迴廊,前、中、後三大天井,為清末著名學者孫衣言和朴學大師孫詒讓父子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創建。孫衣言(1814-1894),字劭聞,號琴西,清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歷任安慶知府、安徽按察使、湖北與江寧布政使,後遷太僕寺卿,著《遜學齋文鈔》,輯《甌海軼聞》、《永嘉集內外編》等,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稱。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庼,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經學後殿」、「朴學大師」之譽稱,同治六年(1867)舉人,一生不求仕進,致力朴學研究,創辦學校,服務鄉邦,著《周禮正義》、《墨子間詁》、《契文舉例》等35部。父子兩人都喜歡讀書、藏書、做學問。詒讓隨父游居京師、江淮等地,則恣意購求古籍善本,同治七年(1868)後的10餘年間,大量收購蘇、浙、皖、鄂許多著名藏書樓散出的元、明、清珍善本。藏書既富,於是建書樓以儲。僅一年多時間,就在古城瑞安金帶橋北建造了這座頗具規模的藏書樓。因孫氏敬慕南宋學者王應麟著作宏富,故以其巨著《玉海》書名作為樓名。台門石額「玉海樓書藏」為禮部侍郎順德李文田書。石聯「玉成桃李,海涌波瀾」為郭沫若手跡。前樓樓額「玉海樓」為工部尚書吳縣潘祖蔭書。昔日樓上藏書,樓下雕版印書或手抄善本,輯刊甌越文獻。
玉海樓是學者的藏書樓。先時藏書達8-9萬卷,計3 萬多冊,以多名家批校本、多甌郡鄉邦文獻和孫氏父子手批手校本聞名於世。曾訂有《藏書規約》16條,既管理嚴格,又流通方便。首先為孫詒讓研究學問、著書立說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亦為鄉里後生求知進取開辟了良好的場所。但到1908年孫詒讓逝世後,藏書漸漸散失,其中珍善本轉藏杭州、溫州。新中國成立後,瑞安縣人民政府重視文物保護,將玉海樓辟為文物陳列館,不斷搜羅原玉海樓散出的藏書和邑內私家藏書,至今已達3萬多冊,同時徵集文物書畫5千多件庋藏樓上,使玉海樓成為知識的寶庫。

過玉海樓圓洞門就是頤園。其門聯雲:「退思補過,時還讀書。」園內有蓮花池、水井、假山,種植梅、蘭、松、竹。其後是船廳,原額「野航」,又名「百晉陶齋」,王懿榮題額。齋後是丁字雨廊,連接玉海樓與孫詒讓故居。孫詒讓故居由門屋、客廳、正樓三進和左右廂樓、子房、半坡廊以及後花園組成,佔地面積4千多平方米。

⑧ 中國四大藏書閣是哪些

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 藏書樓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據史料記載,中華大地曾有過數以千計藏書樓,其中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書樓: 文淵閣 位於北京故宮太和殿東南,東華門西北,文華殿之後,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書後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津閣 位於避暑山莊(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區西北部山腳下,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書於1915年運至北京,現歸北京圖書館收藏。 文溯閣 位於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興建,是七閣中藏書最完整而散失較少的一閣,現屬遼寧省圖書館。 文瀾閣 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閣中僅有的一閣,初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倒毀,部分藏書散失。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現屬浙江省圖書館。

⑨ 中國七大藏書樓的簡介

古之藏書,十分困難,不僅怕兵荒馬亂、天災人禍,更恐「俱之灰燼」。正如清代康熙年間大學問家黃宗羲所說:「嘗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天一閣書,范司馬所藏也。從嘉靖至今,蓋已百五十年矣。」[6]這是黃宗羲在其《天一閣藏書記》中對天一閣藏書發出的由衷地贊嘆。清嘉慶有名的學者阮元在其《寧波范氏天一閣書目序》中也贊其曰:「海內藏書之家最久者,今惟寧波范氏天一閣巋然獨存。其藏書在閣之上,閣通六間為一,而以書廚間之。其下乃分六間,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乾隆間,詔建七閣,參用其式且多。」[7]
乾隆因「辦《四庫全書》卷帙浩繁,欲仿其藏書之法,以垂久遠。」[8]所以,在纂修之初就了解到,浙江明代嘉靖年間修建的「天一閣」藏書樓,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藏書不霉爛、不蟲蛀,具有防水火之功效。於是即命仿范氏之「天一閣」豫構四閣為將來庋貯之用。如乾隆《文源閣記》所述:「藏書之家頗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閣為巨擘,因輯《四庫全書》命取其閣式,以構庋貯之所。」(《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三,頁二至三)並派專人赴天一閣,了解構建情況。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二十五日諭:「浙江寧波府范懋柱家所進之書最多,因加恩賞《古今圖書集成》一部,以示嘉獎。聞其家藏書處曰『天一閣』純用磚zhòu@①,不畏火燭。自前明相傳至今,井無損壞,其法甚精。著傳諭寅著親往該處,看其房間製造之法若何?是否專用磚石,不用木植。井其書架款式若何?詳細詢察,燙成准樣,開明丈尺,呈覽。」[9]寅著尊旨至范氏家查看後「即行覆奏」:「天一閣在范氏宅東,坐北向南。左右磚zhòu@①為垣。前後檐,上下俱設窗門。其樑柱俱用松杉等木。共六間:西偏一間,安設樓梯。東偏一間,以近牆壁,恐受濕氣,並不貯書。惟居中三間,排列大櫥十口,內六櫥,前後有門,兩面貯書,取其透風。後列中櫥二口,小櫥二口,又西一間排列中櫥十二口。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濕。閣前鑿池,其東北隅又為曲池。傳聞鑿池之始,土中隱有字形,如『天一』二字,因悟『天一生水』之義,即以名閣。閣用六間,取『地六成之』之義。是以高下、深廣,及書櫥數目、尺寸俱含六數。特繪圖具奏。」[10]於是,高宗即仿其式分建內廷四閣,及江南三閣。從此,「天一生水」之義與七閣的命名結下了不解之緣。 七閣的建設,因地點、環境及各種因素條件的不同,分別進行了新建、改建和擴建等工程的實施,相繼完成,但均仿「天一閣」構建之制。
首先蕆工者,則為熱河避署山莊之文津閣及圓明園之文源閣。《高宗御制詩》四集(卷三十三,頁三十三)《月台詩》曰:「天一取閣式,文津實先構。」注雲:「命仿浙江范氏天一閣之制,先於避署山莊構文津閣,次乃構文源閣於此。」
文津閣位於承德避暑山莊,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動工,次年夏建成;文源閣位於京郊圓明園,乾隆三十九年進行改建,在圓明園北部原有建築「四達亭」的基礎上「略為增葺為文源閣」(《高宗御制詩五集:題文源閣詩》),次年繼文津閣之後建成,為北四閣中建成之第二閣;文淵閣建於乾隆四十年(1775),第二年完工建成。地址在紫禁城內文華殿後,閣名沿襲明代文淵閣之稱,藏貯著四庫館完成的第一部《四庫全書》;文溯閣在北四閣中建造最晚,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動工,次年竣工。它位於盛京(沈陽)故宮的西部。
以上文津、文源、文淵、文溯四閣俱在禁地,為內廷四閣,亦稱北四閣。所有閣式,均仿范氏天一閣之制為之。《高宗御制詩五集:趣亭》(卷四十,頁三十)曰:「書樓四庫法天一」句下注雲:「浙江鄞縣范氏藏書之所,名『天一閣』,閣凡六楹,蓋義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為厭勝之術,意在藏書。其式可法,是以創建淵、源、津、溯四閣,悉仿其制為之」。
江浙三閣,文宗、文匯、文瀾三閣,亦仿范氏「天一閣」之式為之。只是文宗、文匯因先御賜《古今圖書集成》送藏,故預構建於先,而文瀾閣則在續繕三分《四庫全書》之後,始為建築。三閣皆於江南,故亦稱南三閣。《續金山志》雲:「文宗閣在行宮之左,乾隆四十四年建。」[11]文匯閣建成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御制詩五集》(卷四,頁十九)《文匯閣疊庚子韻》:「天寧別館書樓聳,向已圖書貯大成,」注雲:「此閣成於庚子(乾隆四十五年)亦仿范氏『天一閣』之式為之。」文瀾閣始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告竣於四十九年(1784),是因「玉蘭堂」改建而成。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諭:「杭州聖因寺後之玉蘭堂,著交陳輝祖(浙江巡撫)盛住(浙江布政使)改建文瀾閣,並安設書格備用。伊齡阿(兩淮鹽政)、盛住於文淵等閣書格式樣,皆所素悉,自能仿照妥辦。」(《辦理四庫全書檔案》上冊,頁85。)《杭州府志:西湖圖說》亦雲:「近復於行宮之左建閣,儲藏《四庫全書》,賜名文瀾;東壁光昭與西泠淵映,永資津逮於靡涯矣。」(邵晉涵纂,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卷一,頁四十四)又《題文瀾閣詩》末聯雲:「范家『天一』於斯近,幸也文瀾乃得雙」(《高宗御制詩五集》卷六,頁四)。至此,南三閣規「天一」之跡顯然。 如上所述,七閣均仿范氏「天一閣」之式,緣因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為厭勝之術,意在藏書。」為藏書久遠,乾隆不僅仿其式,並借其名,在「水」字上下功夫,意在「以水克火」,保護四庫藏書「以垂久遠」。於是,「水」便成了七閣命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難發現,七閣的名字:文淵閣、文津閣、文源閣、文溯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有一個共同特徵,即都是三個字,並前後兩字全一樣,首字為「文」,末字為「閣」,只有中間一字不相同,但都帶有「水」旁(文宗閣除外)。其名字寓意十分明白,即首字「文」,代表了中華的文化與文明,代表了大清的文化盛世之意,四庫博大精深的文化等。中間帶「水」旁之字,如上所述,則意模範范氏藏書樓「天一生水」期厭火災之術,以保護藏書。至於文宗閣,一說可以寫成「文淙閣」;一說因為鎮江一地歷來水患,該閣又建在金山之上,金山又面臨大江,如再加「水」反而會遭成「水災」了;又一說「宗」字本身就帶有水意,「雖鎮江文宗,外似獨異,而細籀其涵誼,則固寓『江河朝宗於海』之意。」[12]總之都是以水克火之意。以上這些解字之說,只能算「望文生意」。
乾隆的解釋卻讓人頓開茅塞,入木三分。僅就內庭四閣為例,可見乾隆釋名之內涵。他釋「文」之義,以文喻水,將浩瀚的文化典籍比作江河之水。在其《文源閣記》中這樣寫道:「文之時義大矣哉!以經世,以載道,以立言,以牖民,自開辟以至於今,所謂天之未喪斯文也。以水喻之:則經者文之源也,史者文之流也,子者文之支也,集者文之派也。派也,支也,流也,皆自源而分。集也,子也,史也,皆自經而出。故吾於貯四庫之書,首重者經,而以水喻文,願溯其源。且數典『天一』之閣,亦庶幾不大相徑庭也夫。」(《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三,頁二至三)又在其《文溯閣記》中,對「文」的內涵又進行了闡發:「權輿二典之贊堯、舜也,一則曰文思,一則曰文明,蓋思乃蘊於中,明乃發於外,而胥藉文以顯。文者理也,文之所在,天理存焉。文不在斯乎?孔子所以繼堯、舜之心傳也。世無文,天理泯,而不成其為世,夫豈鉛槧簡編雲乎哉?然文固不離鉛槧簡編以化世,此四庫之輯所由亟亟也。」(《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四,頁四至五)文之義大矣,「文之所在,天理存焉,」又「數典天一之閣」,從「水」而立義,「天一生水」而克火,以求閣書永存,實求「文」之永存。 對於北四閣的命名,乾隆還有專門的解說如:「文淵閣之名,始於勝朝,今則無其處,而內閣大學士之兼殿閣銜者,尚存其名,茲以貯書,所謂名實適相副。而文華殿居其前,乃歲時經筵講學所必臨,於以枕經@②史、鏡己牖民,後世子孫奉以為家法,則予所以繼繩祖考覺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庶在是乎!」(《高宗御制文二集·文淵閣》卷十三,頁一至二)因此,雖「文淵閣」一名是明代的產物,但因「名實適相副」,所以仍延用其名。又「文華殿居其前」,此乃講經之所,這樣「於以枕經@②史、鏡己牖民」,「繼繩祖考覺世之殷心,化育民物返古之深意,庶在是乎!」再如,對文津閣也有一段特寫:「蓋淵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於是乎分焉。欲從支派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則躡迷途而失正路,斷港之譏,有弗免矣。故析木之次麗乎天,龍門之名標乎地,是知津為要也。而劉勰所雲,『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者,實亦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夫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閣,貯以四庫之書,地靈境勝,較之司馬遷所雲『名山之藏』,豈啻霄壤之分也哉!」(《高宗御制文二集·文津閣記》卷十三,頁三至四)「津」之奧妙,解釋的如此盡善盡美,天衣無縫。
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他的《文溯閣記》里對北四閣的命名給予了總結:「四閣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從水以立義者,蓋取范氏『天一閣』之為,亦既見於前記矣。若夫海源也,眾水各有源,而同歸於海,似海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閭何泄,則仍運而為源。原始反終,大易所以示其端也。津則窮源之徑而溯之,是則溯也,津也,實亦迨源之淵也。水之體用如是,文之體用顧獨不如是乎?恰於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而予不忘祖宗創業之艱,示子孫守文之模,意在斯乎!意在斯乎!」(《高宗御制文二集》卷十四,頁四至五)可見乾隆對七閣命名用心之良苦,「意在斯乎!」

閱讀全文

與藝術山莊中有藏書樓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