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濰坊哪裡好玩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原濰坊風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蘭琉璃瓦鋪成,似蛟龍遨遊長空伏而又起,設計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旨在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在共約2000平方米的展室里,介紹了風箏的歷史、分類、創新以及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界友好往來和濰坊的概況。展覽以1000餘只風箏精品、300餘件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以及照片、文字、繪畫、復製品等,全面、客觀地展現了濰坊風箏所獨有的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制精細、色彩艷麗的風格,介紹了富有構思大方、造型誇張、色彩對比鮮明、注重飛翔性能、研究價值較高的外國風箏;重現了1988年各國風箏組織代表推舉濰坊為「世界風箏都」及1989年「國際風箏聯合會」成立的重大史實。此外,我館還設有書畫、民俗、奇石、工藝品、景德鎮精品瓷器等展廳,生動展示了中華民族璀燦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
十笏園
十笏園為中國北方園林建築。始建於明代,又名丁家花園,位於濰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積2000平方米。因佔地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故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笏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陳兆鸞(清順治年間任彰德知府)、郭熊飛(清道光年間任直隸布政吏)曾先後在此住過,後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間舊樓,題名硯香樓,開挖水池,堆疊假山,始成私人花園。十笏園是整個丁宅建築群落的一部分,該建築群落除「文革」中被毀的後花園外,現存的建築面積一萬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築房屋200餘間,其中僅十笏園中的大小建築就多達34處。
十笏園既是一處著名的古代園林,又是文物陳列館所,曾為濰坊市博物館原館址所在地,異彩紛呈的文物分批輪流陳列,使這座名園更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原楊家埠風箏廠),建於1986年5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風箏廠。風箏場是集風箏生產、年畫印刷與民俗旅遊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大觀園,產品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銀獎」、「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優秀產品獎」、「國際風箏博覽會金獎」等多項大獎。楊家埠風箏,內容祥瑞吉利、有鳥、獸、魚、蟲風箏,有版式、硬翅風箏,有串式、軟翅風箏,楊家埠人製作的350米龍頭蜈蚣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之最」,戲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年年有餘、招財進寶、榴開白子更是反映了勞動人們的欣欣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楊家埠大觀園的風箏作坊、年畫作坊、風箏年華陳列館、明清民俗陳列室、明清古典鋪一條街、婚俗民俗表演以及新開展的住農家屋、隨農家俗、吃農家飯、民風民俗游,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成為濰坊市與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紐帶。楊家埠大觀園以民風民俗為主體、年畫風箏為主導、遊客參與為時尚的慶新春過大年活動,以其獨特的民風民俗,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富華游樂園
濰坊富華游樂園是濰坊新立克集團與美國亞洲娛樂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主題樂園。
樂園一期投資3億元人民幣,佔地20萬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游樂設施和完善的服務功能。有大型游樂項目如摩天輪、跳傘塔、太空飛行、過山車、激流勇進、海空出擊、動感電影、旋轉木馬、碰碰車、瘋狂老鼠、旋轉滾筒、宇宙漫遊、歐式花園等供您休閑。兒童反斗城、進口兒童游戲機、金龜蟲等項目讓您盡享天侖之樂。富華游樂園環境優美,娛樂功能齊全,1992年建園至今,以發展成為山東省內人造景觀接待水平最高的旅遊景點,素有"齊魯第一園"的美譽。
樂園二期投資4.9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動工。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游樂項目有人造攀岩、彈跳飛人、4D影院、海盜船、激光戰車、森林守獵等。2004年3月6日對外營業的荔灣魚港投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集娛樂餐飲於一體,裝飾風格典雅華貴,服務功能齊全,可同時提供粵菜、魯菜等多個菜系的菜品。而投資9000多萬元人民,仿瑪雅文明風情、四季恆溫、水上游樂功能齊全的水上皇宮建成營業。
金寶樂園
濰坊金寶樂園是一個以旅遊觀光的大型綜合性游樂園。位於山東金寶商業貿易區對面,西鄰濰坊民航機場,東靠濰州路206國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山東金寶集團自1996年8月10日開辦金寶樂園以來,同時建成了金寶賓館、金寶汽車站和金寶旅行社,已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其中接待海外遊客1萬多人次。
金寶樂園總面積40萬平方米,融娛樂性、觀賞性、刺激性和參與性為一體。民俗風情濃郁,田園風格獨有。娛樂區、生態旅遊觀光區、城郊農業觀光區等大部分是旅遊度假的良好場所。園內有孔明稱、盪山澗、空中纜車、世紀鍾和環園電車等120餘個娛樂景點項目,有金泉寺、金秀湖垂留釣中心等觀賞休閑的配套服務設施,金寶賓館、金寶旅行社、金寶汽車站,可為您提供前來旅遊觀光考察的最佳服務。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沂山古稱「海岱」「海岳」,又有「東泰山」「小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在山東省臨朐縣境內,屬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沂山山體蜿蜒,氣勢磅礴,奧谷深幽,鍾靈毓秀,具有南險、北奇、東秀、西幽之特點,為汶、彌、沂、沭四水發源地。古齊長城綿延山巔。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古剎、「松濤」「雲靄」相映成趣。總面積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32米,被譽為「魯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記》載,皇帝曾登封東泰山。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皇帝屢有增封,祀典不廢。自漢武帝始,歷代立御碑16幢。李白、酈道元、歐陽修、蘇軾以及明狀元趙秉忠,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等均至此攬勝。
沂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8.6%,中葯材214科,815種,其中植物葯144科,700餘種;動物葯70科,104種;礦物葯11種。主要景觀有:玉皇頂、歪頭崮、百丈崖瀑布等。主要人文景觀有:法雲寺、東鎮廟、黑風口(《水滸傳》中李逵力殺四虎即措此處)等景觀、景點86餘處。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位於濰坊市中心1.5公里處,總佔地面積0.3畝,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距濰坊飛機場7公里,距濰坊火車站1.5公里。
郭味蕖(1908-1971),濰城人,我國當代著名國畫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郭先生畢生從事中國畫研究,對金石考古、文學、書法亦有研究,著作豐厚,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他一生的藝術活動,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創作的《東風朱霞》、《大好春光》、《初陽》、《朝暉》、《驚雷》等作品,閃耀著時代光彩,洋溢著對新的生活和祖國的歌頌與期望之情,具有創新精神,表現了從傳統繪畫形式中脫化出來的新時代花鳥畫風。郭先生為人民大會堂、毛主席休息室創作多幅繪畫,作品曾作為禮品由國家領導人贈送外賓。「疏園」乃先生居濰時之住宅,一九九二年四月由濰城區人民政府辟為郭味蕖故居陳列館。館內恢復舊日園林風貌,修葺先生親手所蓋茅草畫室,陳列先生書畫及學術著作,展覽藝術界名人作品,以開展藝術交流,推動學術研究,弘揚民族文化。
安丘青雲山民俗游樂園
青雲山位於安丘城東,是沂蒙山余脈。東北西南走向,半繞安丘城。山體起伏,地貌原始。山頂有旱不涸、澇不溢的安丘"八大景"之一的海眼井。接雲寺、觀星台、攬月塔遺址亦尚在。
青雲山民俗游樂園佔地3000畝,是國家首批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國際風箏都――濰坊市南30公里,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度假、購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
游樂園依託青雲山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風情、野生動物、休閑娛樂、齊魯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能區游樂園氣候宜人,植被豐富,三季開花,四季常綠。園內山水環繞,景色秀美,如詩如畫。 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娛樂活動異彩紛呈。民族歌舞、民族婚俗、地方戲曲、縣官審案等表演將南北風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上刀山、下火海、斗雞、斗羊、斗馬、飛車走壁等表演,驚險刺激,扣人心弦。騎馬、射箭、盪鞦韆、扎風箏、印年畫、打鐵、織布等參與性項目令遊客樂不可支,流連忘返。青雲山民俗游樂園已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天地。
山水園林區:山環水繞、碧波盪漾:橋亭廊榭、錯落有致;茂林修竹、翠綠欲滴。
民族風情區:集西南、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於一體,盡顯邊陲風光的美麗、邊寨風情的神秘。
齊魯民俗村:以一個清末村落的形式展現了齊魯大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
休閑娛樂區:現代化的游樂設施與園林景觀完美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老少皆宜,其樂無窮。
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
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位於著名蔬菜之鄉――壽光市西北部,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由壽光市機械林場投資,依託場內豐富的水、森林資源及多種經營的成果,於1998年建成的一處集林果水產種植養殖、鹽鹼地農業綜合開發、生態農業觀光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園區。總建設面積1萬余畝,壽光市林海生態博覽園內部分為立體中養區、經濟林種植區、游樂服務區三大區域。
園區融自然風光與人為景觀於一體,遼闊、秀麗同時又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這里擁有可與中東死海媲美的「神奇不沉湖」使您不出國門,可體驗死海不沉。園內荷塘、淡水魚池縱橫交錯,天然濕地內棲生著大量的天然鳥類,猶如野生禽鳥的天堂。這里還有山東省境內最大的現代化垂釣中心,以及採摘樂園、狩獵場、林間木屋群、稀有動物養殖場、水上游樂園、演藝廣場、兒童樂園、可提供野餐的林間小木屋等游樂服務設施。現為僅次於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菜博會)的第二大景點。
濰縣樂道院
一、濰縣樂道院的由來
鴉片戰爭肇始,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封建專制的中華帝國國門大開,西方國家取得了在華自由傳教的權利。由此西方教會和文化勢力由沿海向內陸逐步滲透。
關於前期樂道院的發展歷程,從《濰坊市志》中找到如下記載:
1882年(清德宗光緒八年) 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派牧師狄樂播偕夫人阿撤拉氏(一說為狄珍珠),來濰縣傳教,並在當地教友的協助下,在老濰縣東關處買地建立「樂道院」,道院由教堂、學堂、診所3部分組成。用以傳教、辦學和開辦診所。
1900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6月25日濰縣義和團陳雙辰(又名陳錫慶)率團民火燒美長老會「樂道院」,燒毀樓房42間,平房136間。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北美長老會用清政府「庚子賠款」的白銀10萬兩在濰縣縣城重建並擴建了「樂道院」。充足的資金,使樂道院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成為北美基督教長老會的山東總部。
「樂道院」位於當時濰縣東關門東南三里處虞河南岸,其舊址即在今山東濰坊二中及毗鄰的濰坊市人民醫院院內。濰坊二中前身即原樂道院所辦學校——廣文中學,而濰坊人民醫院即是由當時的教會醫院發展而來。當年的樂道院「佔地200多畝,曾一度作為昌濰一帶的教會、教育和醫療衛生中心。西方教士、教師、醫務人員麇集在此活動,其場所很是顯要,院內的鍾樓為當時濰縣城東部的標志性建築物」。[1]
二、濰縣集中營的設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軍於當年底佔領膠東半島,由於當時美國等對日本持中立態度,所以日軍對樂道院基本不加干涉,因此先於濰縣淪陷的煙台、青島等地的外國僑民開始前來濰縣「樂道院」避難,而此時院內的傳教、教學和醫務活動尚能正常開展。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發動蓄謀已久的太平洋戰爭,美英正式對日宣戰。這時在美國夏威夷等地的日本僑民採取種種措施竊取美軍情報,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因此美國政府將僑居舊金山等地的6萬多日本人集中到洛杉磯附近指定的地區,並且不準與外界聯系。日本為報復美國,從1941年底開始,在中國全境搜捕盟國所有在華的牧師、教師、商人等,並將其全部強行收管。
因濰縣靠近膠濟鐵路,交通比較方便,又加之樂道院場地較大,遂被日軍強霸。駐濰縣地區的日本憲兵隊長湯本宣典率領一小隊日本憲兵和一個偽軍中隊包圍了樂道院,驅趕其中的居民。此後,偽軍又帶來一些強抓來的苦力,把院子里所有的樹木砍伐一空,他們用胡亂拆下的磚瓦做材料壘起碉堡,並在牆上架起了一道道鐵絲網。旋即,一座陰森恐怖的集中營—「敵國人民生活所」(簡稱C.A.C)便替代了原本典雅幽靜的佈道傳教之所。
長江以北的美英等國僑民陸續被擄來關押,集中營(樂道院)最多時關押在華歐美僑民1500多人,一度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集中營」。戰爭中總共有2008名外國僑民被關押於此,其中包括327名兒童(後因交換戰俘釋放了500人)。他們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伊朗、菲律賓、古巴、希臘、挪威、烏拉圭和巴勒斯坦,其中以歐美人士居多。
集中營中有不少知名人士:有曾任蔣介石顧問的美國人雷振遠、華北神學院院長赫士、燕京大學校務長司徒雷登、齊魯大學教務長戴維斯、原輔仁大學附中教師曾任美國駐華首任大使(1981-1986)的恆安石等;還有曾獲奧運會400米冠軍的世界著名運動員英國人埃里克"利迪爾(當時為英語教師,對教學工作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集中營內非常惡劣的條件下,仍盡其所能為裡面的孩子們授課。英國人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電影《火焰戰車》被評為奧斯卡金像獎。因飢寒交迫和操勞過度,利迪爾在抗戰勝利前不久在集中營內去世。);另有多名大學教授、醫生等高級知識分子。
萬印樓
萬印樓位於濰坊市中心1公里處,佔地面積37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距濰坊飛機場7公里,距濰坊火車站1.5公里,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余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一九九三年對外開放以來,其接待8千多人,其中海外遊客2千多人。萬印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點,並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里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鍾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鍾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雲門山
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
仰天山風景區
「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仰天山是魯中山區一顆閃亮的明珠。現為國家3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齊魯山水新十景.公園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觀於一體,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上,有山東地區最好的一塊原始林景觀,是華北地區天然植物園.公園地質地貌奇特,有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和眾多的天然洞穴,全長1080米的地下大峽谷高峻奇險,瑰麗奇特;千佛洞洞體寬闊,洞內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無論從洞的體量還是佛像的數量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佛洞,觀賞價值非常高;佛光崖和北側山崖連成一體,被專家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迴音壁。仰天山還有悠久的歷史,始建於北宋初期的文殊寺是國內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在佛教活動中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文昌閣、望月亭、九龍盤等景點也很值得一看。
范公亭
范公亭公園位於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餘畝大的小盆地里,包括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洋溪湖、永濟橋墩和滿心亭等景緻,這里地勢低窪,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里雖與城裡只有一牆之隔,但由於地處盆地之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嚴冬不結冰,盛夏無酷暑,氣溫城裡相差3~5度,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
皇二年(公元1050年),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的范仲淹為政青州時,青州一帶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很快,為此,范仲淹親自汲水制葯,發放民間,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百姓感激不盡。恰在這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湧出,且水質純凈,甘甜可口,飲用制葯都相宜,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並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後人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
范公亭為六角形,頂開一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別具風格。迎面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亭東有三賢祠,為後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范祠居中,建於范公離青不久,富公祠與歐陽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澗之側。明末皆移建於范公祠左右,稱"三賢祠"。范公亭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但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院門南側,植翠竹千竿,使這一組古老的建築越發顯得清靜幽雅,生機勃勃。古樹下,翠竹旁,聳立著一塊塊石碑,或為歷代名人緬懷先賢的題刻。
出范公亭大門北去,穿綠蔭過小橋約百米就到了李清照故居。我國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的14年中,收集了大量珍貴書籍、字畫、金石之物,寫出了著名的《金石錄》30卷和許多流芳百世的詩作。
老龍灣
老龍灣,原名薰冶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北國江南」之稱。位於臨朐縣城南12.5公里處的冶源村前,海浮山北麓。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約2.7萬平方米,水深盈丈。湧泉多不勝數,主要有薰冶泉、萬寶泉、善息泉、八角灣等,此皆源出於山石中。 灣內看去到處泉水噴涌,猶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滾浮而上。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8℃,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隆冬,灣中雲霧蒸騰,煙霞繚繞。晨暮,霞光流瀉,與水面霧靄交融,極為壯觀。《臨朐八大景詩》中「冶源煙靄三冬暖」之詩句的意境即出於此。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將薰冶水載入《水經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跡」,「泉側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龍灣內泉計萬許,出名的有鑄劍池、善息泉、濯馬潭、萬寶泉等。鑄劍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龍灣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齊乘》中已有記載。 因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歐冶子在鑄劍淬火時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熱氣,此泉便名「薰冶泉」。連老龍灣原名也叫「薰冶湖」。後因當地流傳內有泉眼直通東海,神龍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龍王廟,始新得名「老龍灣」,隨之「鑄劍池」、「試劍石」也因歐冶子的鑄劍、試劍而得名。
駝山
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青州城5公里,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
駝山主峰東西,懸崖聳空,著名的駝山石窟造像就在這里,駝山共有大小石窟五處,有佛像638尊,大者高7米,小者不足10厘米,為山東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所以佛像風格各異,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據專家鑒定,這些石窟像早的誕生於北朝後期的北周,晚的刻成於中唐,是我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我國最東部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程度,是其它同時代造像群所無法比擬的。
駝山不僅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歷史文化、佛教藝術、雕像藝術的重要資料,還是青州市以及全省的旅遊勝地。它是山東旅遊的代表作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來參觀游覽。駝山的旅遊交通配套齊全,從城區到山下柏油路貫通,1998年又新修2100米高標准柏油路將雲、駝兩山相連。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交通便利。
❷ 濰坊北海路秧子轉盤不銹鋼造型叫啥名字
濰坊至濱海的北海路上,主要有兩個大型雕塑,一是北海路路與香江西街路口北的"玉龍"雕塑,一是位於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央商務區環島雕塑「藍色暢想」雕塑(北海路經過)。不知題主問的是哪一個?
"藍色暢想"雕塑
❸ 濰坊有沒少年宮
濰坊有少年宮。
濰坊青少年宮位於濰坊市勝利東街文化藝術中心,是全市唯一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訓陣地,少年宮分設藝術學校、藝術幼兒園、少年科學院、鋼琴學校、培訓科、活動科、考級辦公室七大板塊,涵蓋從3歲到18歲的綜合藝術指導。
(3)濰坊哪個地方有很多男生藝術雕像擴展閱讀:
濰坊市青少年宮上課時間為雙休日、節假日及課余時間,開設舞蹈、美術、音樂等藝術、科技培訓班、興趣班40餘個。課程包括:舞蹈類、書畫類、器樂類、聲樂類、語言類、體育類和益智類。
少年宮有兩處辦公場所,分別是:濰坊市青少年宮人民廣場培訓中心和濰坊市青少年宮和平路培訓中心,另有市政府廣場青少年活動基地正在籌建中。
❹ 山東濰坊高密市坊子區哪個地方有隻雕像是鳳凰
坊子鳳凰大街上有一隻 原來的鳳凰大酒店現在好像是農業銀行門口 不仔細看看不出來 不銹鋼的
❺ 濰坊金寶佛像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原濰坊風箏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大型風箏博物館,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建築造型選取了濰坊龍頭蜈蚣風箏的特點,屋脊是一條完整的組合陶瓷巨龍,屋頂用孔雀蘭琉璃瓦鋪成,似蛟龍遨遊長空伏而又起,設計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
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旨在收藏、陳列古今中外的風箏珍品及有關風箏的文物資料。在共約2000平方米的展室里,介紹了風箏的歷史、分類、創新以及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界友好往來和濰坊的概況。展覽以1000餘只風箏精品、300餘件翔實的風箏文物資料以及照片、文字、繪畫、復製品等,全面、客觀地展現了濰坊風箏所獨有的題材廣泛、造型優美、繪制精細、色彩艷麗的風格,介紹了富有構思大方、造型誇張、色彩對比鮮明、注重飛翔性能、研究價值較高的外國風箏;重現了1988年各國風箏組織代表推舉濰坊為「世界風箏都」及1989年「國際風箏聯合會」成立的重大史實。此外,該館還設有書畫、民俗、奇石、工藝品、景德鎮精品瓷器等展廳,生動展示了中華民族璀璨文化所獨具的藝術魅力。
十笏園
十笏園為中國北方園林建築。始建於明代,又名丁家花園,位於濰坊市胡家牌坊街,面積2000平方米。因佔地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故名。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濰坊十芴園 十笏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陳兆鸞(清順治年間任彰德知府)、郭熊飛(清道光年間任直隸布政吏)曾先後在此住過,後於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作私邸,修葺了北部三間舊樓,題名硯香樓,開挖水池,堆疊假山,始成私人花園。十笏園是整個丁宅建築群落的一部分,該建築群落除「文革」中被毀的後花園外,現存的建築面積一萬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築房屋200餘間,其中僅十笏園中的大小建築就多達34處。
十笏園既是一處著名的古代園林,又是文物陳列館所,曾為濰坊市博物館原館址所在地,異彩紛呈的文物分批輪流陳列,使這座名園更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西遊記》高老莊就是在十芴園拍攝。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原楊家埠風箏廠),建於1986年5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風箏廠。風箏場是集風箏生產、年畫印刷與民俗旅遊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大觀園,產品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百花獎」、「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銀獎」、「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優秀產品獎」、「國際風箏博覽會金獎」等多項大獎。楊家埠風箏,內容祥瑞吉利、有鳥、獸、魚、蟲風箏,有版式、硬翅風箏,有串式、軟翅風箏,楊家埠人製作的350米龍頭蜈蚣風箏,被稱為「世界風箏之最」,戲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年年有餘、招財進寶、榴開白子更是反映了勞動人們的欣欣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楊家埠大觀園的風箏作坊、年畫作坊、風箏年華陳列館、明清民俗陳列室、明清古典鋪一條街、婚俗民俗表演以及新開展的住農家屋、隨農家俗、吃農家飯、民風民俗游,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成為濰坊市與世界各地進行文化交流的主要紐帶。楊家埠大觀園以民風民俗為主體、年畫風箏為主導、遊客參與為時尚的慶新春過大年活動,以其獨特的民風民俗,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富華游樂園
濰坊富華游樂園是濰坊新立克集團與美國亞洲娛樂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主題樂園。
樂園一期投資3億元人民幣,佔地20萬平方米,擁有先進的游樂設施和完善的服務功能。有大型游樂項目如摩天輪、跳傘塔、太空飛行、過山車、激流勇進、海空出擊、動感電影、旋轉木馬、碰碰車、瘋狂老鼠、旋轉滾筒、宇宙漫遊、歐式花園等供您休閑。兒童反斗城、進口兒童游戲機、金龜蟲等項目讓您盡享天侖之樂。富華游樂園環境優美,娛樂功能齊全,1992年建園至今,以發展成為山東省內人造景觀接待水平最高的旅遊景點,素有"齊魯第一園"的美譽。
樂園二期投資4.9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動工。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游樂項目有人造攀岩、彈跳飛人、4D影院、海盜船、激光戰車、森林守獵等。2004年3月6日對外營業的荔灣魚港投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集娛樂餐飲於一體,裝飾風格典雅華貴,服務功能齊全,可同時提供粵菜、魯菜等多個菜系的菜品。而投資9000多萬元人民,仿瑪雅文明風情、四季恆溫、水上游樂功能齊全的水上皇宮建成營業。
金寶樂園
濰坊金寶樂園是一個以旅遊觀光的大型綜合性游樂園。位於山東金寶商業貿易區對面,西鄰濰坊民航機場,東靠濰州路206國道,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山東金寶集團自1996?月10日開辦金寶樂園以來,同時建成了金寶賓館、金寶汽車站和金寶旅行社,已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其中接待海外遊客1萬多人次。
金寶樂園總面積40萬平方米,融娛樂性、觀賞性、刺激性和參與性為一體。民俗風情濃郁,田園風格獨有。娛樂區、生態旅遊觀光區、城郊農業觀光區等大部分是旅遊度假的良好場所。園內有孔明稱、盪山澗、空中纜車、世紀鍾和環園電車等120餘個娛樂景點項目,有金泉寺、金秀湖垂留釣中心等觀賞休閑的配套服務設施,金寶賓館、金寶旅行社、金寶汽車站,可為您提供前來旅遊觀光考察的最佳服務。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沂山古稱「海岱」「海岳」,又有「東泰山」「小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在山東省臨朐縣境內,屬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沂山山體蜿蜒,氣勢磅礴,奧谷深幽,鍾靈毓秀,具有南險、北奇、東秀、西幽之特點,為汶、彌、沂、沭四水發源地。古齊長城綿延山巔。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古剎、「松濤」「雲靄」相映成趣。總面積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32米,被譽為「魯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記》載,皇帝曾登封東泰山。隋、唐、宋、元、明、清歷代皇帝屢有增封,祀典不廢。自漢武帝始,歷代立御碑16幢。李白、酈道元、歐陽修、蘇軾以及明狀元趙秉忠,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等均至此攬勝。
沂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8.6%,中葯材214科,815種,其中植物葯144科,700餘種;動物葯70科,104種;礦物葯11種。主要景觀有:玉皇頂、歪頭崮、百丈崖瀑布等。主要人文景觀有:法雲寺、東鎮廟、黑風口(《水滸傳》中李逵力殺四虎即措此處)等景觀、景點86餘處。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
郭味蕖故居陳列館位於濰坊市中心1.5公里處,總佔地面積0.3畝,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距濰坊飛機場7公里,距濰坊火車站1.5公里。
郭味蕖(1908-1971),濰城人,我國當代著名國畫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郭先生畢生從事中國畫研究,對金石考古、文學、書法亦有研究,著作豐厚,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他一生的藝術活動,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創作的《東風朱霞》、《大好春光》、《初陽》、《朝暉》、《驚雷》等作品,閃耀著時代光彩,洋溢著對新的生活和祖國的歌頌與期望之情,具有創新精神,表現了從傳統繪畫形式中脫化出來的新時代花鳥畫風。郭先生為人民大會堂、毛主席休息室創作多幅繪畫,作品曾作為禮品由國家領導人贈送外賓。「疏園」乃先生居濰時之住宅,一九九二年四月由濰城區人民政府辟為郭味蕖故居陳列館。館內恢復舊日園林風貌,修葺先生親手所蓋茅草畫室,陳列先生書畫及學術著作,展覽藝術界名人作品,以開展藝術交流,推動學術研究,弘揚民族文化。
安丘青雲山民俗游樂園
青雲山位於安丘城東,是沂蒙山余脈。東北西南走向,半繞安丘城。山體起伏,地貌原始。山頂有旱不涸、澇不溢的安丘"八大景"之一的海眼井。接雲寺、觀星台、攬月塔遺址亦尚在。
青雲山民俗游樂園佔地3000畝,是國家首批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國際風箏都――濰坊市南30公里,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度假、購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
游樂園依託青雲山自然地貌,建有江南秀色、民族風情、野生動物、休閑娛樂、齊魯民俗和桃花源六大功能區游樂園氣候宜人,植被豐富,三季開花,四季常綠。園內山水環繞,景色秀美,如詩如畫。 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娛樂活動異彩紛呈。民族歌舞、民族婚俗、地方戲曲、縣官審案等表演將南北風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上刀山、下火海、斗雞、斗羊、斗馬、飛車走壁等表演,驚險刺激,扣人心弦。騎馬、射箭、盪鞦韆、扎風箏、印年畫、打鐵、織布等參與性項目令遊客樂不可支,流連忘返。青雲山民俗游樂園已成為中外遊客理想的天地。
山水園林區:山環水繞、碧波盪漾:橋亭廊榭、錯落有致;茂林修竹、翠綠欲滴。
民族風情區:集西南、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於一體,盡顯邊陲風光的美麗、邊寨風情的神秘。
齊魯民俗村:以一個清末村落的形式展現了齊魯大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
休閑娛樂區:現代化的游樂設施與園林景觀完美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老少皆宜,其樂無窮。
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
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位於著名蔬菜之鄉――壽光市西北部,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由壽光市機械林場投資,依託場內豐富的水、森林資源及多種經營的成果,於1998年建成的一處集林果水產種植養殖、鹽鹼地農業綜合開發、生態農業觀光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旅遊園區。總建設面積1萬余畝,壽光市林海生態博覽園內部分為立體中養區、經濟林種植區、游樂服務區三大區域。
園區融自然風光與人為景觀於一體,遼闊、秀麗同時又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這里擁有可與中東死海媲美的「神奇不沉湖」使您不出國門,可體驗死海不沉。園內荷塘、淡水魚池縱橫交錯,天然濕地內棲生著大量的天然鳥類,猶如野生禽鳥的天堂。這里還有山東省境內最大的現代化垂釣中心,以及採摘樂園、狩獵場、林間木屋群、稀有動物養殖場、水上游樂園、演藝廣場、兒童樂園、可提供野餐的林間小木屋等游樂服務設施。現為僅次於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菜博會)的第二大景點。
濰縣樂道院
一、濰縣樂道院的由來
鴉片戰爭肇始,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封建專制的中華帝國國門大開,西方國家取得了在華自由傳教的權利。由此西方教會和文化勢力由沿海向內陸逐步滲透。
關於前期樂道院的發展歷程,從《濰坊市志》中找到如下記載:
1882年(清德宗光緒八年) 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派牧師狄樂播偕夫人阿撤拉氏(一說為狄珍珠),來濰縣傳教,並在當地教友的協助下,在老濰縣東關處買地建立「樂道院」,道院由教堂、學堂、診所3部分組成。用以傳教、辦學和開辦診所。
1900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6月25日濰縣義和團陳雙辰(又名陳錫慶)率團民火燒美長老會「樂道院」,燒毀樓房42間,平房136間。
1902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八年)北美長老會用清政府「庚子賠款」的白銀10萬兩在濰縣縣城重建並擴建了「樂道院」。充足的資金,使樂道院得到了較大規模的發展,成為北美基督教長老會的山東總部。
「樂道院」位於當時濰縣東關門東南三里處虞河南岸,其舊址即在今山東濰坊二中及毗鄰的濰坊市人民醫院院內。濰坊二中前身即原樂道院所辦學校——廣文中學,而濰坊人民醫院即是由當時的教會醫院發展而來。當年的樂道院「佔地200多畝,曾一度作為昌濰一帶的教會、教育和醫療衛生中心。西方教士、教師、醫務人員麇集在此活動,其場所很是顯要,院內的鍾樓為當時濰縣城東部的標志性建築物」。
二、濰縣集中營的設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軍於當年底佔領膠東半島,由於當時美國等對日本持中立態度,所以日軍對樂道院基本不加干涉,因此先於濰縣淪陷的煙台、青島等地的外國僑民開始前來濰縣「樂道院」避難,而此時院內的傳教、教學和醫務活動尚能正常開展。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發動蓄謀已久的太平洋戰爭,美英正式對日宣戰。這時在美國夏威夷等地的日本僑民採取種種措施竊取美軍情報,為日本軍國主義服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因此美國政府將僑居舊金山等地的6萬多日本人集中到洛杉磯附近指定的地區,並且不準與外界聯系。日本為報復美國,從1941年底開始,在中國全境搜捕盟國所有在華的牧師、教師、商人等,並將其全部強行收管。
因濰縣靠近膠濟鐵路,交通比較方便,又加之樂道院場地較大,遂被日軍強霸。駐濰縣地區的日本憲兵隊長湯本宣典率領一小隊日本憲兵和一個偽軍中隊包圍了樂道院,驅趕其中的居民。此後,偽軍又帶來一些強抓來的苦力,把院子里所有的樹木砍伐一空,他們用胡亂拆下的磚瓦做材料壘起碉堡,並在牆上架起了一道道鐵絲網。旋即,一座陰森恐怖的集中營—「敵國人民生活所」(簡稱C.A.C)便替代了原本典雅幽靜的佈道傳教之所。
長江以北的美英等國僑民陸續被擄來關押,集中營(樂道院)最多時關押在華歐美僑民1500多人,一度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集中營」。戰爭中總共有2008名外國僑民被關押於此,其中包括327名兒童(後因交換戰俘釋放了500人)。他們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伊朗、菲律賓、古巴、希臘、挪威、烏拉圭和巴勒斯坦,其中以歐美人士居多。
集中營中有不少知名人士:有曾任蔣介石顧問的美國人雷振遠、華北神學院院長赫士、燕京大學校務長司徒雷登、齊魯大學教務長戴維斯、原輔仁大學附中教師曾任美國駐華首任大使(1981-1986)的恆安石等;還有曾獲奧運會400米冠軍的世界著名運動員英國人埃里克"利迪爾(當時為英語教師,對教學工作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集中營內非常惡劣的條件下,仍盡其所能為裡面的孩子們授課。英國人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電影《火焰戰車》被評為奧斯卡金像獎。因飢寒交迫和操勞過度,利迪爾在抗戰勝利前不久在集中營內去世。);另有多名大學教授、醫生等高級知識分子。
萬印樓
萬印樓位於濰坊市中心1公里處,佔地面積37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距濰坊飛機場7公里,距濰坊火車站1.5公里,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余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一九九三年對外開放以來,其接待8千多人,其中海外遊客2千多人。萬印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點,並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里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鍾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鍾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雲門山
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
仰天山風景區
「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仰天山是魯中山區一顆閃亮的明珠。現為國家3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齊魯山水新十景.公園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觀於一體,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上,有山東地區最好的一塊原始林景觀,是華北地區天然植物園.公園地質地貌奇特,有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和眾多的天然洞穴,全長1080米的地下大峽谷高峻奇險,瑰麗奇特;千佛洞洞體寬闊,洞內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無論從洞的體量還是佛像的數量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佛洞,觀賞價值非常高;佛光崖和北側山崖連成一體,被專家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迴音壁。仰天山還有悠久的歷史,始建於北宋初期的文殊寺是國內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在佛教活動中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文昌閣、望月亭、九龍盤等景點也很值得一看。
范公亭
范公亭公園位於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餘畝大的小盆地里,包括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洋溪湖、永濟橋墩和滿心亭等景緻,這里地勢低窪,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里雖與城裡只有一牆之隔,但由於地處盆地之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嚴冬不結冰,盛夏無酷暑,氣溫城裡相差3~5度,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
皇二年(公元1050年),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的范仲淹為政青州時,青州一帶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很快,為此,范仲淹親自汲水制葯,發放民間,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百姓感激不盡。恰在這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湧出,且水質純凈,甘甜可口,飲用制葯都相宜,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並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後人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
范公亭為六角形,頂開一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別具風格。迎面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亭東有三賢祠,為後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范祠居中,建於范公離青不久,富公祠與歐陽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澗之側。明末皆移建於范公祠左右,稱"三賢祠"。范公亭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但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院門南側,植翠竹千竿,使這一組古老的建築越發顯得清靜幽雅,生機勃勃。古樹下,翠竹旁,聳立著一塊塊石碑,或為歷代名人緬懷先賢的題刻。
出范公亭大門北去,穿綠蔭過小橋約百米就到了李清照故居。我國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的14年中,收集了大量珍貴書籍、字畫、金石之物,寫出了著名的《金石錄》30卷和許多流芳百世的詩作。
老龍灣
老龍灣,原名薰冶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北國江南」之稱。位於臨朐縣城南12.5公里處的冶源村前,海浮山北麓。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約2.7萬平方米,水深盈丈。湧泉多不勝數,主要有薰冶泉、萬寶泉、善息泉、八角灣等,此皆源出於山石中。 灣內看去到處泉水噴涌,猶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滾浮而上。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8℃,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隆冬,灣中雲霧蒸騰,煙霞繚繞。晨暮,霞光流瀉,與水面霧靄交融,極為壯觀。《臨朐八大景詩》中「冶源煙靄三冬暖」之詩句的意境即出於此。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將薰冶水載入《水經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跡」,「泉側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龍灣內泉計萬許,出名的有鑄劍池、善息泉、濯馬潭、萬寶泉等。鑄劍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龍灣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齊乘》中已有記載。 因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歐冶子在鑄劍淬火時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熱氣,此泉便名「薰冶泉」。連老龍灣原名也叫「薰冶湖」。後因當地流傳內有泉眼直通東海,神龍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龍王廟,始新得名「老龍灣」,隨之「鑄劍池」、「試劍石」也因歐冶子的鑄劍、試劍而得名。
駝山
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青州城5公里,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
駝山主峰東西,懸崖聳空,著名的駝山石窟造像就在這里,駝山共有大小石窟五處,有佛像638尊,大者高7米,小者不足10厘米,為山東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所以佛像風格各異,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據專家鑒定,這些石窟像早的誕生於北朝後期的北周,晚的刻成於中唐,是我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我國最東部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程度,是其它同時代造像群所無法比擬的。
駝山不僅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歷史文化、佛教藝術、雕像藝術的重要資料,還是青州市以及全省的旅遊勝地。它是山東旅遊的代表作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來參觀游覽。駝山的旅遊交通配套齊全,從城區到山下柏油路貫通,1998年又新修2100米高標准柏油路將雲、駝兩山相連。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交通便利。
昌邑綠博園
昌邑綠博園由山東金絲達集團於2003年投資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億元,建成面積一千畝。綠博會會展中心門前的廣場叫做「朝陽廣場「,總佔地兩萬平方米。圖案像一輪要升起的太陽,象徵著綠色苗木產業為朝陽產業。
❻ 中國原始雕塑的人像雕塑
發現於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兩省,基本上都是陶器上的附飾物。馬家窯文化前期(包括石嶺下類型和馬家窯類型)的陶塑人像,多數還是女性的形象,男性形象僅佔少數。
甘肅秦安寺嘴1975年出土人頭形紅陶瓶,屬距今5100年前的石嶺下類型遺物,瓶高26厘米,器表施橙黃色陶衣,瓶口塑一個額上有短發、耳垂有穿孔的人物。眼眶用泥條圈貼而成,顯得炯炯有神。青海大通後子河馬家窯類型墓地,1978年出土一件人像陶瓮,夾砂黃陶質,器身已殘,器肩部位堆塑著一位淺浮雕的女孩形象,像高11.5厘米,五官錐劃而成,體型瘦弱,神態悲傷,頭側垂發辮,整體作揮臂邁步狀。這件人像陶瓮可能是為裝斂一位夭折女孩而特製的。此外,傳為甘肅出土的一件馬家窯類型旋渦紋彩陶勺,柄端捏塑成人頭,嘴巴旁邊繪黑圈,頗似有胡須的男子頭像。這種男女塑像共存的狀況表明:甘肅、青海地區在馬家窯文化前期,氏族公社尚處在由母系向父系過渡的劇烈變革階段。
馬家窯文化後期(包括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伴隨著父權制的確立,裝飾在陶器上的人物,幾乎都是男子的形象。甘肅東鄉、寧定等地出土的 3件半山類型人頭形器蓋,或在嘴巴及兩腮部位畫著胡須,或在臉上畫著黑色的直線紋和鋸齒紋,形貌獰猛,論者稱之為古代黥面文身習俗的寫照,或系裝扮成野獸的獵人頭像,而按照當時的社會分工,狩獵是男子的職業。此外,青海樂都柳灣馬廠類型墓地出土一件人頭形器口彩陶壺,塑造了一位中年男子閉目養神的模樣。
70年代中期,青海樂都柳灣曾出土一件引人注目的人像彩陶壺,屬距今4000多年前的馬廠類型遺物,作者運用浮雕與彩繪相結合的手法,在壺頸和壺腹上部,堆塑著一位正面站立的裸體人像,不少研究者根據人像嘴旁塗黑彩和乳房很小等特徵分析,認為是男子形象,反映了當時流行男性崇拜的習俗;但是從刻畫的性器官形狀來看,有的研究者又認為是女性的形象,或認為兼有男女兩性特徵的復合體。 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已發現兩件。其一,1958年出土於河南陝縣七里鋪,在一塊夾砂灰陶片上,用堆塑和錐鏤的方法,塑造一個五官清晰的人面,雙目錐透成孔,右臉稍殘,用途不明,屬河南龍山文化遺物。其二,1960年出土於山東濰坊姚官莊,屬距今約4200年前的典型龍山文化遺物,高約 4厘米,陶色深灰,用浮雕手法製成,堆塑的嘴唇已脫落,但鼻、眼、眉弓刻畫清晰,體面轉折處理恰當,似具男子面容特徵。
紅山文化雕塑婦女像
內蒙古赤峰西水泉紅山文化遺址,1963年出土一件小型陶塑婦女像,頭部殘缺,殘高3.8厘米,泥質褐陶,捏塑而成,胸前突起乳房,腰部較細,下半身呈□叭座狀。80年代初期,遼寧喀左東山嘴一處距今約5400年前的紅山文化祭祀遺址,出土若干陶塑女裸像,小型立像殘高5~5.8厘米,大型坐像相當真人的1/2,頭部皆殘缺,軀體具有孕婦特徵。1983年10月,在遼寧省建平、凌源二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現又一處紅山文化祭祀遺址,推測原來是一座女神廟,出土一件面塗紅彩的泥塑女神頭像,頭高22.5厘米,面寬16.5厘米,形體與真人相當,額上塑一圈突起的圓箍狀飾,眼睛用淡青色圓餅狀玉片製成,整個頭像呈揚眉注目、掀動嘴唇的說話形狀,頗有幾分神秘的格調,塑工細膩生動(見彩圖泥塑女神頭像(紅山文化)遼寧牛河梁出土)。附近還發現人像的肩、手、臂膀、女性乳房等泥塑殘塊。有跡象表明:在神殿主室中心,原先塑有型體更大的女神像。據初步研究,它們是生育神和農神(地母神)的象徵,同時也是母權制遺風的體現。牛河梁女神頭像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能力,揭示了中國原始社會雕塑輝煌的新篇章。 迄今發現不多,大致包括圓雕石刻人像和浮雕石刻人面兩類。
1、圓雕石刻人像
已發現兩批:①1983~1984年在遼寧東溝馬家店鄉後窪屯遺址下文化層,出土幾件滑石雕刻的小型圓雕人頭,刻工粗獷,造型古樸生動,屬距今6000年前的遼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石刻藝術作品。②在河北灤平金溝屯遺址,曾出土一批大小不同、姿態各異的石刻圓雕人像,大者立姿,高 0.334米,眉目清秀,雙手附於胸下,雙足相連,足底呈圓錐形,便於戳立土中;小者高6厘米,作舉手盤腿的姿態,五官與表情均甚模糊;從伴出之字紋陶器來看,這批石雕人像可能是紅山文化晚期遺物。
2、浮雕石刻人面
共發現2件。1959年四川巫山大溪64號墓出土的一件,以質地細膩的黑色火山岩雕成,平面呈橢圓形,高6厘米,寬3.6厘米,厚1厘米,正反兩面皆浮雕著臉頰豐腴、瞠目張嘴的人面,頂端有2個穿孔,屬距今6000~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遺物。另一件於1973年出土於甘肅永昌鴛鴦池51號墓,白雲石雕成,高3.8厘米,寬2.5厘米,平面亦呈橢圓形,在鼓起的正面,用黑色膠狀物粘結白色骨珠以表現人面的五官,神態與巫山大溪出土者相似,頂端有1個穿孔,屬距今4300~4000年前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物。
此外,還發現兩件玉雕人面:
①1976年出自陝西神木石峁龍山文化墓葬,以玉髓雕成,高4.5厘米,寬4厘米,作頭頂束髻、鷹勾鼻、微張嘴的側面頭像,陰線刻成的眼睛巨大醒目,臉頰部位透雕一圓孔。②70年代中期採集於山東滕縣崗上村,屬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玉雕作品,人面高3厘米,寬3.6厘米,正面磨光而微鼓,用陰線刻出五官和臉部輪廓,雙目有神,背面有帶穿孔的凸脊。
以上4件石刻與玉雕人面,均作瞠目張嘴的形狀,並且均有供系繩佩掛之穿孔,推測其用途是原始社會巫術活動中禳災辟邪的護身符。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更多的陶制動物雕塑作品。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有狗首鳥尾的陶塑器柄。湖北天門出土的湖北龍山文化時期的一群人與動物陶塑,數量眾多,除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外,還有大象和烏龜。這些隨手捏成的小陶塑,能夠表現動物活動中的神態。如狗和鳥的動作變化很多,有的扭首佇立,有的回頭仰望,有的低頭覓食,有的狗背上還棲著一隻鳥。新石器時代,在定居農業的環境中,南北各地普遍飼養著豬、羊、牛、狗、馬、雞等六畜。雕塑作者在狩獵和豢養家畜的活動中,通過長期觀察,熟悉各種動物的特徵與習性。因而,這些作品雖形體簡單,但特點鮮明,動態生動。
一些較大型的動物形陶器,在造型上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陝西華縣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成年女性墓葬所出的陶鷹鼎,高36厘米,作斂翼站立之狀,器口開於背上,勾喙有力,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結構簡潔,體積感很強,雙足與尾穩定地撐拄於地,整個造型充滿桀驁猛厲的氣勢。華縣出土的一個陶貓頭鷹首器物蓋,眼圈與頭頂琢出成排的羽毛紋,圓圓的眼睛與勾喙強韌有力的輪廓線,也很好地表現出猛禽的特徵。江蘇吳江梅埝遺址所出的良渚文化陶水鳥壺,則光滑細長,眼小而機警,尾部為流口,微微上翹,既便於注水,又顯示出水鳥翔□於水邊涯際的感覺。山東出土的幾件獸形器造型也很生動。大汶口所出的獸形□、膠縣三里河所出的狗□,都作揚首呼叫的動作,而神態互不相同。前者口大張,小尾翹起,彷彿看到食物,發出急切的叫聲;後者頭頸伸長,眯起眼睛,尾捲起成為器柄,彷彿是隨意發出狺狺的吠聲,其臀部塑出腔門和生殖器,既是實用器物,又力求做得真實、具體。三里河出土的一件豬□,器足已殘失,豬體造型圓渾,低頭如覓食之狀,也很好地表現了豬的形體與習性特徵。這些鳥、獸形體的器物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可能具有宗教或禮儀的意義,商、西周時期的青銅鳥獸形禮器在造型上與這些陶器有明顯的繼承關系。
有些陶容器從寫實的動物形態脫出,而仍然保留有其生活原型的某些特徵。如江蘇南京北陰陽營出土的青蓮崗文化陶□,器口如大張著嘴的鳥頭,底部三隻鴨嘴形扁足向外撐開,腹部的管狀流和鳥尾形扁把手,像是雙翼張開撲打著。整個器物的造型像一隻肥胖的小鳥在呼叫奔跑著的感覺。又如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白陶□,其造型細部變化多端,但都能令人聯想到雄雞報曉的動作。器口的流尖長如鳥喙,有的還在長流的後部加上兩個像是眼睛的圓泥釘;有的頸部很長且向後彎仰著;有的將聯結器□的袋足加大,有如鳥腹。這些器物的造型生動有趣,能引發欣賞者的聯想,具有抽象雕塑的意味。以鳥頭為飾的器物在河南陝縣廟底溝、陝西華縣柳子鎮、甘肅武威皇娘娘台等地都有發現,有的形象比較真實、具體,似為器物的把手部分;有的很簡單,只塑出一對深陷的大眼窩和尖喙,多是作為器耳或灶上的飾物。 有些陶器上的附加小動物裝飾,也很生動。河南陝縣廟底溝文化的三片殘陶器上的捏塑壁虎,一件為細泥黑陶,壁虎身上的平行斜線紋和長而直的尾巴,都造成一種向前疾行的運動感;另外兩片是塑於夾砂紅陶器口沿部位,壁虎身上戳出很多小圓點,十分生動地表現出壁虎竄動、向器內窺探的動作。甘肅臨夏出土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雙蛙頭形紅陶籃與蛙形陶罐,雙目凸起或陰線刻成圓圈,口部以長長的陰線刻出,誇張而富於生趣。
大型動物泥塑的殘跡發現於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之中,有神話動物豬龍和禽鳥。豬龍尚存頭、耳、吻及前身、下肢部分,吻部扁圓,上下顎間露出獠牙,下身有蹄爪。禽鳥僅存兩爪殘塊,每趾三節,趾尖銳利,作抓攫之狀。 完整的豬龍形象石雕發現於同地區的積石冢之中,為一種□形玉飾,雙耳肥大,圓眼,吻部前凸,有很多道皺折,身體蜷曲,尾端與吻部相接。同形的玉飾在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均有發現。有人認為它是由豬神化、衍變而來,是神話傳說的龍的形象的早期形式。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和黃谷屯出土的玉龍是豬龍玉飾的進一步發展。三星他拉玉龍高26厘米,墨綠色,吻部前突,鼻齊平,眼細長突起,頭頂有扁薄的長鬣披於脊背,鬣的尾端寬大並向上揚起,與前伸的頭部取得平衡,尾上彎起,身軀呈C形,背部正中有圓孔,可以系繩懸掛,通體光潔潤澤,輪廓剛勁而優美,是原始社會玉雕中的傑作。河南濮陽仰韶文化墓葬發現了 3組用蚌殼擺塑而成的龍、虎圖案,最大的一組,龍長1.78米,虎長1.39米,皆側置背向主人。至可怪異的是龍的形象竟與後世流行的龍的樣式十分接近。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玉和綠松石雕刻的鳥、龜、虎形□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象作品。玉鳥和玉蟬、龜等在江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也多有發現。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琮上的獸面紋,為商、西周時代流行的獸面紋的早期樣式。其中雕琢最為精工的是江蘇武進寺墩所出的一件,為扁方柱體,高7.2厘米。浮雕與線刻結合的獸面共8組,分做上下兩層。下層的4組均以四角為中軸作對稱的安排,眼為重圈,包著橢圓形的眼睛,鼻為扇形凸面,嘴為橫條形,在五官范圍和邊框上,刻有細密勻稱的花紋,最細的線條僅0.7絲米。上層的 4組圖案為同一獸面紋的簡化形式。這些玉器具有宗教的、禮儀的性質。龍的形象和獸面紋浮雕,顯示了原始社會藝術與奴隸社會藝術之間的淵源關系。
❼ 濰坊有什麼好玩的
萬印樓 萬印樓位於濰坊市中心1公里處,佔地面積37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距濰坊飛機場7公里,距濰坊火車站1.5公里,萬印樓是陳介祺於清光三十年創立的,因為它珍藏過萬余件文物珍品,故稱萬印樓。一九九三年對外開放以來,其接待8千多人,其中海外遊客2千多人。萬印樓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清代濰坊建築特點,並有清代宮廷建築風格。這里的東樓,就是聞名海內外的萬印樓,東樓二層十間,陳列介紹收藏情況,學術成果,西間大廳各三間,大廳陳列仿古品,收藏編鍾11件,取整數名齋號「十鍾三房」。收藏稀世珍品有:毛公鼎、曾伯霖簋。 雲門山 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 仰天山風景區 「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仰天山是魯中山區一顆閃亮的明珠。現為國家3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齊魯山水新十景.公園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觀於一體,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上,有山東地區最好的一塊原始林景觀,是華北地區天然植物園.公園地質地貌奇特,有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和眾多的天然洞穴,全長1080米的地下大峽谷高峻奇險,瑰麗奇特;千佛洞洞體寬闊,洞內1040尊佛像造型精美,無論從洞的體量還是佛像的數量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佛洞,觀賞價值非常高;佛光崖和北側山崖連成一體,被專家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迴音壁。仰天山還有悠久的歷史,始建於北宋初期的文殊寺是國內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在佛教活動中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文昌閣、望月亭、九龍盤等景點也很值得一看。 范公亭 范公亭公園位於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餘畝大的小盆地里,包括范公亭和李清照故居、洋溪湖、永濟橋墩和滿心亭等景緻,這里地勢低窪,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里雖與城裡只有一牆之隔,但由於地處盆地之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嚴冬不結冰,盛夏無酷暑,氣溫城裡相差3~5度,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 皇二年(公元1050年),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的范仲淹為政青州時,青州一帶流行一種"紅眼病",蔓延很快,為此,范仲淹親自汲水制葯,發放民間,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百姓感激不盡。恰在這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湧出,且水質純凈,甘甜可口,飲用制葯都相宜,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並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後人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 范公亭為六角形,頂開一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別具風格。迎面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亭東有三賢祠,為後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范祠居中,建於范公離青不久,富公祠與歐陽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澗之側。明末皆移建於范公祠左右,稱"三賢祠"。范公亭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但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院門南側,植翠竹千竿,使這一組古老的建築越發顯得清靜幽雅,生機勃勃。古樹下,翠竹旁,聳立著一塊塊石碑,或為歷代名人緬懷先賢的題刻。 出范公亭大門北去,穿綠蔭過小橋約百米就到了李清照故居。我國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的14年中,收集了大量珍貴書籍、字畫、金石之物,寫出了著名的《金石錄》30卷和許多流芳百世的詩作。 老龍灣 老龍灣,原名薰冶水,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北國江南」之稱。位於臨朐縣城南12.5公里處的冶源村前,海浮山北麓。系地下泉水湧出地表匯集而成,水面面積約2.7萬平方米,水深盈丈。湧泉多不勝數,主要有薰冶泉、萬寶泉、善息泉、八角灣等,此皆源出於山石中。 灣內看去到處泉水噴涌,猶如熠熠生光的串串珍珠出自水底滾浮而上。泉水清澈見底,四季恆溫18℃,盛夏酷暑,清涼甘冽;數九隆冬,灣中雲霧蒸騰,煙霞繚繞。晨暮,霞光流瀉,與水面霧靄交融,極為壯觀。《臨朐八大景詩》中「冶源煙靄三冬暖」之詩句的意境即出於此。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將薰冶水載入《水經注》曰:「薰冶水已成名跡」,「泉側有一祠,名冶官祠,是古冶官所在地」。 老龍灣內泉計萬許,出名的有鑄劍池、善息泉、濯馬潭、萬寶泉等。鑄劍池又名薰冶泉,在老龍灣西端,泉水涌流,是主要源泉之一,在《齊乘》中已有記載。 因歐冶子用混沌寶斧鑿出源泉,便有了「冶源」的地名;因歐冶子在鑄劍淬火時一次次使水中冒起熱氣,此泉便名「薰冶泉」。連老龍灣原名也叫「薰冶湖」。後因當地流傳內有泉眼直通東海,神龍三千居其中,便修了龍王廟,始新得名「老龍灣」,隨之「鑄劍池」、「試劍石」也因歐冶子的鑄劍、試劍而得名。 駝山 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青州城5公里,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 駝山主峰東西,懸崖聳空,著名的駝山石窟造像就在這里,駝山共有大小石窟五處,有佛像638尊,大者高7米,小者不足10厘米,為山東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所以佛像風格各異,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據專家鑒定,這些石窟像早的誕生於北朝後期的北周,晚的刻成於中唐,是我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研究我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我國最東部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程度,是其它同時代造像群所無法比擬的。 駝山不僅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歷史文化、佛教藝術、雕像藝術的重要資料,還是青州市以及全省的旅遊勝地。它是山東旅遊的代表作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來參觀游覽。駝山的旅遊交通配套齊全,從城區到山下柏油路貫通,1998年又新修2100米高標准柏油路將雲、駝兩山相連。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交通便利。 昌邑綠博園 昌邑綠博園由山東金絲達集團於2003年投資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億元,建成面積一千畝。綠博會會展中心門前的廣場叫做「朝陽廣場「,總佔地兩萬平方米。圖案像一輪要升起的太陽,象徵著綠色苗木產業為朝陽產業。
編輯本段特色小吃
芝畔燒肉 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蹄、心、肝、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葯,經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7年被山東省貿易廳評定為「山東名小吃」。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煮時放入用紗袋包好的豆蔻、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箅子上,加糖熏烤即成。芝泮肉已發展到燒豬肉、牛肉、驢肉、雞肉、兔肉、香腸等十幾個品種。特點肥而不膩,有燒烤香。 雞鴨和樂 原為蕎面餄餎,從山西陝西傳入,傳入後用小麥代替蕎麥面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並配以雞鴨肉、「憨肉」和小調料的鹵子,用餄餎諧音取名「和樂」,因鹵子以雞鴨為主,遂名「雞鴨和樂」。經民間食品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至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麵食。與原來的蕎面餄餎已經完全不同。它以製作考究、佐料齊全、味美湯鮮而聞名齊魯大地,又以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1997年雞鴨和樂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分別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 朝天鍋 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因其經濟實惠,肉湯隨喝隨舀,深受群眾歡迎。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及全市,如今已發展成為「朝天宴」。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面醬、醋、醬油、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卜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盤。食客們坐在一張特製的餐桌周圍,桌中央有一口直徑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鍋,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製燃料。圓桌有一缺口,服務員在缺口處,根據客人的要求將鍋內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嘗。「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 臨朐全羊 是把羊的軀體和內臟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形、味、香各異的各種菜餚,並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雖系全羊,卻無羊名。如龍門角、采靈芝、雙鳳翠等,一隻羊做菜80多種。在製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醇而不膩,具有軟料、清淡、口味適中、脆嫩爽鮮等特點。選用羊身各個部分做而成的「全羊湯」,酸辣麻香,清素不膻。用
眼、耳、舌、心等做成的明開夜合、迎風扇、迎香草、五福玲瓏、八仙過海等菜餚,質脆而嫩,味美形奇,各具特色。上菜程序上先涼後熱,先羊頭後羊蹄,中間上素菜。 濰縣火燒 如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較為出名有特色的有杠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杠子頭火燒,因做火燒的面很硬,手揉不動,需用木杠翻壓,故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糊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脂烙酥火燒,系有特製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豬油,拌以適量蒸好的麵粉,化油時加適量花椒、桂皮,油化後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燒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爐,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點是皮酥,瓤有異香而不膩。 馬宋餅 和面、醒面、擀烙是製作馬宋餅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適中的溫食鹽水,將優等麵粉攪拌成團,反復揉搓,待質地光亮後以包袱覆之。面團似流非流時,移於面案,撕為小塊。將小面團壓平後,再三層合一,中間面團兩面塗花生油,隨即擀壓,使之薄如銅錢,形似圓盤,攤至火候適中的鐵鏊上,顏色白中帶黃時,取下涼透即成。馬宋餅的特點是烙花細碎,熟而不糊,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 三頁餅 景芝小吃,餅有三頁疊加擀成,餅極薄極筋道,為精緻著名小吃。
❽ 濰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濰坊旅遊景點介紹
1、青州古城。青州古城旅遊區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青州市境內,總攬青州古城、雲門山、博物館三大板塊,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城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區。青州古城是國內外罕見,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體的明清古城。
2、諸城恐龍博物館。諸城市恐龍博物館總投資3000萬元,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它建築風格獨特,俯視似八條巨龍相抱互擁,給人以騰飛的動感;平視似古埃及金字塔。
3、濰坊金寶樂園。坊金寶樂園1996年建成開業,總面積48萬平方米,有娛樂項目200多個,集娛樂、休閑、知識、趣味性和參與性於一體,以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巧妙合理的布局,構成了韻味獨特、民俗風情濃郁、田園風光綺麗的觀光旅遊最佳景地。
4、壽光洰淀湖水利風景區。洰淀湖風景區位於江北最大的濕地區——渤海灣濕地,湖區面積25000畝,2012年入選山東省首批湖泊保護名錄,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濕地公園、中國首家原生態設計景區、中國北方單體濕地面積最大的景區、中國北方最像南方的沙家浜的景區、中國單體木棧道最寬、最長的景區、中國深生態實驗景區、中國沿海內地面積最大的環渤海湖泊濕地。
5、昌邑市綠博園。昌邑綠博園位於昌邑市圍子街道宋庄社區,是昌邑苗木產業發展的核心區,也是歷屆「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的舉辦地、主會場,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基地、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等。
6、濰河公園。濰河公園於2006年3月正式運行,總面積2030畝,其中陸域面積800畝(綠化面積360畝),水域面積1230畝。公園內分入口廣場、觀光平台、休閑演藝廣場、音樂噴泉廣場、鳳凰廣場、金谷平原等六大景區,栽植南、北方名優苗木100多個品種11萬多棵,濰河公園先後獲得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省級休閑漁業示範點、山東省十佳水利風景區等稱號,年客流量突破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