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藝術風格年代最早的藝術是什麼
在遠古時代,人們靠狩獵、打漁、採摘果實為生,那時的人們崇拜的是自然,認為「萬物有靈」,而最早的藝術便自然而然的從生活中來源。具體一點,繪畫方面,那時繪畫藝術多是對圖騰的臨摹,這從一些出土文物上可以看出來,器皿,壁畫,雕刻等等。
而圖騰正是最早的自然崇拜。那時的音樂也是對自然界聲音的模仿,還有一些是為了祭祀而產生的,這些的年代就要靠後些了。最早的紡織品上的花紋圖案也是一些圖騰或者直接是勞動的場景。這些,全部都是對生活的在現,也可以說是對生活的一種側面的反映。
風格的藝術特色:
風格是藝術概念,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風格不同於一般的藝術特色,通過藝術品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內在、反映時代、民族或藝術家的思想、審美等的內在特性。本質在於是藝術家對審美獨特鮮明的表現,有著無限的豐富性。
藝術家由於不同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情感傾向、審美的不同,形成受到時代、社會、民族等歷史條件的影響。題材及體裁、藝術門類對作品風格也有制約作用。
風格是由藝術品的獨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的個性特徵與由作品的題材、體裁以及社會、時代等歷史條件決定的客觀特徵相統一而形成的。風格的形成有其主、客觀的原因。
『貳』 人們常說的"巴洛克式藝術"最早起源於哪個歐洲國家
「巴洛克藝術」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巴洛克藝術」發展於歐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隨著天主教的傳播,其影響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巴洛克作為一種在時間、空間上影響都頗為深遠的藝術風格,其興起與當時的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系。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為復雜。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叄』 最早的原始美術出現在什麼時期
石器時代石器作為最古的美術作品完全有站的住腳的充分理由。而且,我們可以完全有信心地得出如下結果:中國美術是舊石器時代石器作為勞動工具源起而發展下來的。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從最簡單、最原始的形態開始發展的,中國美術也是這樣。舊石器時代是人類主要使用打造石器向大自然展開艱苦卓越抗爭的漫長時代。舊石器不僅是人類勞動技能發展的測量器,也好似人類造型能力發展的指示物。因此要了解造型藝術的歷史就必須從舊石器造型的發展他起。
我國舊石器時代初期前段的石器造型,這是指早期猿人製作的石器。元謀猿人用石英製作粗糙的刮削器。山西芮城西侯度早更新世中部地層中發現具有初步類型分化的石器,是用比較大的石片,用單向打擊的方法加工而成的,西侯度石器的發現證實了我國有十分悠久的石片技術傳統。我過舊石器時代初期後段,藍田猿人製作的石器類型增多,北京猿人製作的石器形狀漸漸趨向規整。在《2002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書中載:浙江安吉上馬炊舊石器遺址,出土一百餘件石製品。該遺址的文化內涵,在華東乃至中國南方地區舊石器時代中都是罕見的。其年代可能始於距今50萬~ 60萬年前,背面片疤和檯面後緣可見修理痕跡,顯示當時的石片技術已相當嫻熟。
到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早期智人製作的石器,石器類型顯著分化,形式日趨穩定,其中大荔人的刮削器,器型很小,開啟了後來小型石器的先河。他們選擇石材注意用料用色,為出現石器准備了條件。山西省汾河流域丁村人的石器繼承了早期石器的石片技術傳統,這時製作的三棱大尖狀器,鋒尖銳利,三棱棉隊稱,器型厚重,顯示了古人的高度技巧。晉北地區許家窯人的石器,型體變小,形狀對稱,原料中出現了少量色彩優美的瑪瑙。
到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晚期智人製作的石器採用間接打擊石片方法,更加使石器種類增加,形狀更為均勻對稱,刃部更為銳利。例如,寧夏靈武水洞的尖狀器以器型周正對稱而著稱,山西朔縣峙峪以及河北原虎頭梁遺址的部分小型石器以色彩繽紛之石髓、玉髓為原料,中間穿孔做裝飾品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發現一枚骨針,加工精緻,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同時發現大量鑽孔石墜、石珠、磨孔海蟄殼、鑽孔獸牙、青魚眼上骨等佩飾物,在骨骼化石上還發現屍骨旁撒有赤鐵礦紅色粉末。
以上事實證明:中華民族的遠古文化有著脈絡清楚、源遠流長的傳統。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終於產生了加工精緻、類型豐富、色彩鮮明、形式對稱的打制石器。這些勞動工具在功利前提下,實際上是體現著一定程度的裝飾活動。我們遠古祖先的造型技能與審美觀念,就是這樣從製作勞動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的過程中鍛煉培養起來的。由於勞動工具不斷改進,生產力迅速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和改善,人們終於開始了獨立於物質生產之外的精神生產。為了美化自身和美化生活而製作了裝飾品,並且使用燃料。
探索和了解藝術的起源,對我們今人的藝術實踐活動有著深刻的意義。尋本溯源,探究人類對美的初始需求,會更加深刻地理解,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和文化發展,今人的造型技能和審美觀念已經發展到了如此的高華水平。精神的審美需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人類必然對美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
先秦、秦漢美術
(一)先秦美術
先秦美術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青銅藝術、玉器雕刻等方面。
1、青銅器藝術
先秦青銅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前期達到繁盛,出現大批製作精美、系列不同的青銅器物。
青銅器的造型莊重典雅,體現出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青銅器紋飾富於時代特徵,主要有獸面紋,鳳鳥紋等想像中的動物形象。
商代青銅器具有酒器多、銘文短、造型凝重結實、紋飾繁密雄奇的特徵。代表《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
西周青銅器延續商代風格,食器增多,銘文加長,中後期的造型與紋飾開始趨於簡率,出現了朴實舒暢的明朗風格。代表《毛公鼎》
春秋青銅器適應社會的需要,出現了模印、失蠟等新工藝,形成了形制奇巧富麗、紋飾繁密剔透的特徵。代表《蓮鶴方壺》
戰國青銅器以日用品為主,具有富麗堂皇、光彩奪目的風格。
2、玉石雕刻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從石器中分離出來成為工藝品。商周玉器有「禮玉」「佩玉」等。
3、戰國帛畫
我國現今發現最早的獨幅繪畫實物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兩幅帛畫。《人物龍鳳圖》《人物馭龍圖》
(二)秦漢美術
秦朝與兩漢是我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和發展的時期。秦漢統治集團將雕塑和繪畫作品用於政治思想教化,具有宣揚統治者功業,表彰功臣,顯示王權威嚴等功能。
1、秦漢雕塑
秦漢雕塑使統治者宣揚威嚴,統一人民意志,昭示後代的重要方式與手段。
(1)秦兵馬俑 發現於陝西臨潼西楊村。秦兵馬俑是秦代近衛軍的寫照,起著守衛陵園的象徵作用,其非凡的氣勢和規模,體現出對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一歷史功業的紀念。兵馬俑利用雕塑群巨大的體量和空前的數量,形成排山倒海、震撼人心的雄強氣勢,使人產生畏而難忘的印象。
(2)漢代石刻
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刻雕像,是陝西長安常家莊北的牽牛像和斗門鎮內的織女像。
霍去病墓石刻 共有立馬、卧馬、躍馬、卧虎等14件,全部用花崗岩雕成。是一座富有意境的英雄紀念碑。代表《馬踏匈奴》
(3)漢代陶俑
俑是古代用於殉葬的物品。起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漢盛行,題材多是衛士、奴僕、樂舞伎或牲畜等。代表:山東濟南無影山出土的《樂舞雜技陶俑盤》。東漢作品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擊鼓說唱俑》
(4)青銅鑄像
《馬踏飛燕》 甘肅武威擂台東漢墓出土。雕塑將奔馬飛鳥兩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以鳥的疾飛襯托馬的神速,構思巧妙,造型精美,富於想像力。奔馬的重心通過一足集中在鳥背上,達到力學上的平衡穩定。
2、漢代繪畫
漢代繪畫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1、社會生活。2、古聖先賢。3、神仙靈異。題材內容包羅萬象,目的只是勸善戒惡,宣揚儒家的倫理綱常思想。漢代的繪畫以帛畫和墓室壁畫最具代表性。
馬王堆漢墓帛畫 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和3號墓。在墓的內棺棺蓋上,覆蓋著T形旌幡帛畫。畫面主題思想是引魂升天。畫中神禽異獸,姿態矯健生動,富有奇特的想像力,畫面勾線挺拔,線條流暢韻致,設色莊重典雅,以暖色為基調產生詭異、華麗的效果。
漢代墓室壁畫 興起於西漢早期,流行於東漢。代表:望都一號東漢墓壁畫,內蒙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
3、漢畫像石與畫像磚
畫像石畫像磚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產物。畫像石產生於西漢,盛於東漢,魏晉之際實例很少,故稱漢畫像石。畫像磚起源於戰國晚期,盛於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繼續流行。畫像磚的藝術高峰期為東漢。
畫像石重要作品: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畫像石。山東嘉祥武氏祠畫像石。
畫像磚重要作品:《弋射收獲》《荷塘漁獵》
4、秦漢工藝美術
漢代青銅工藝向著世俗日用方向發展,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為銅鏡和銅燈。
《長信宮燈》 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作為燈具,它有獨特的實用功能。作為工藝雕塑,它設計精巧,宮女造型優美,有極高的藝術水平
『肆』 世界藝術設計風格的發展與演變
環境藝術設計的叫法,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為仿效日本,而將院系名稱由「室內設計」改成「環境藝術設計」
『伍』 荷蘭17世紀時的藝術風格是什麼
就荷蘭17世紀的藝術風格來說,它是現實主義風格。其形成期是30年代以前,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人物畫家哈爾斯;40年代到60年代是荷蘭繪畫藝術的全盛時期,也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倫勃朗的藝術創作的黃金時代和風俗畫家維米爾的藝術活躍期;從70年代開始,荷蘭繪畫藝術由於資產階級統治的影響和幾位現實主義大師的去世,已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光輝,而走上了脫離生活的學院派道路。
『陸』 新藝術風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到什麼時候結束。這個時期的服裝特點主要是什麼!
是新藝術運動吧?運動本身是1880年左右開始的,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主要集中在建築、裝飾、服裝、首飾設計、玻璃、平面設計這些方面,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象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象是從植物生長得來。新藝術運動之後的裝飾主義運動對服裝影響較大,在裝飾主義時期,舞台藝術受到了極大重視,從而引發了在服裝藝術上的突破,1900年左右法國出現了以paul poiret為首的真正意義上的服裝設計。所以說新藝術運動只是為服裝設計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1900年以前,服裝應該還是浪漫主義風格和新洛可可風格、東方風格以及巴斯爾、S型時代的交匯。蕾絲的流行應該是1910年前後,大規模機器製造花邊成為可能之後。具體的資料還是需要查閱美術史或者服裝史。
『柒』 哪個藝術風格出現的最早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
『捌』 中國每個朝代的藝術發展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與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宣揚功業,顯示王權而進行的藝術活動,在事實上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統治者也同樣重視可以為其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的繪畫,在西漢的武帝、昭帝、宣帝時期,繪畫變成了褒獎功臣的有效方式,宮殿壁畫建樹非凡。東漢的皇帝們同樣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應」論及「符瑞」說,祥瑞圖像及標榜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成為畫家的普遍創作題材。漢代厚葬習俗,使得我們今天可以從陸續發現的壁畫墓、畫像石及畫像磚墓中見到當時繪畫的遺跡。秦漢時代藝術以其深沉雄大的氣魄,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著奪目的光彩。 〖繪畫藝術〗 秦漢時代的繪畫藝術,大致包括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帛畫等門類。 宮殿寺觀壁畫 秦漢時代的宮殿衙署,普遍繪制有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陸續消亡幾乎喪失殆盡。本世紀70年代發現的秦都咸陽宮壁畫遺跡第一次使我們領略到了秦代宮廷繪畫的輝煌。在秦宮遺址3號殿的長廊殘存部分上,發現了一支有七輛馬車組成的行進隊列,每輛車由四匹奔馬牽引;另一處殘存的壁畫則表現的是一位宮女。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繪在牆上的,並沒有事先勾畫輪廓,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沒骨」法的最早範例。西漢的壁畫則主要是為了標榜吏治的「清明」而創作的。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記載了當時一個諸侯王所建宮殿里壁畫的盛況。宣帝時更是在麒麟閣繪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畫,開了後世繪制功臣圖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