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將學校藝術教育落實到實處
一、藝術教育的普及
1、我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按要求開足、開齊,落實教學大綱,努力實踐二期課改的各項要求。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我校藝術教育的總目標,在藝術課上使每一個學生學習了解京昆知識,自編課程整合教材,將京劇和崑曲融入藝術教育的基礎課程中。
2、學科教學:
我校藝術教師能認真學習新的藝術教育大綱和課程改革標准,領會新精神,做好課堂藝術實踐等常規工作,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致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個性。期初,教師及早制定各任教年級的教學進度計劃。學期中,能以「集體備課」、「教學實踐課」、「素質教育展示活動」為主要手段,加強教學研討,准確把握大綱,理解教學目的、要求,深刻領會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力爭突破難點的方法技能多樣化。課堂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重要內容,並以課後組織學生的作業展評為輔助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追求美、熱愛生活的熱情。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藝術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尤其是九年級學生在近兩年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第二課堂
為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學校常年建立的藝術組興趣小組有兩個,一個是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合唱隊組;一個是以美術為主的篆刻興趣小組,除此之處,學校還建立了學生舞蹈興趣小組、書法興趣小組、繪畫興趣小組等,這些興趣小組深受學生的喜愛,吸引了大批學生積極參與,並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4、開展了一些全校性的藝術實踐、欣賞及演出活動
06年的8月份,全體學生觀看了朝陽話劇團的「八榮八恥進校園」的大型文藝演出,同學們被藝術家精湛的演技深深折服,享受了藝術之美。
十月份開展了「迎國慶班班有歌聲」班級合唱比賽。開展每年一次的校園藝術節,10、11兩個月的時間,開展了秋季運動會、書法繪畫比賽,演講比賽、全校的隊列會操比賽、校園歌手大賽。
積極參加教育局、市政府文化局等組織的大型文藝演出,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多次好評。
二、團隊建設
我校現有的活動小組組織健全,活動積極,各組的訓練不但有計劃、有場地、有人員、有活動、有總結,還經常性的參加一系列的比賽和演出實踐活動,為更好地鍛煉隊伍提供了機會。
三、教科研:
為了更好開展學校藝術藝術教育,我們積極探索、實踐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課程滲透、整合的研究。如與語文、歷史、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相結合,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四、 保障措施的落實
1、我校的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不僅將藝術教育納入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同時不斷提高藝術教育的地位。
2、每月召開藝術工作會議,總結前階段的工作,並對下階段的工作重點進行布置、逐個落實。
3、每學期按計劃購買一定數量的樂音、美術、體育器材,今年6月份,為了迎接教育局的大型文藝演出,學校一次性投入4萬元,購買音樂器材,組建了一個大型的器樂隊。
㈡ 教培行業轉型
1、大數據可以促進個性化學習與差異化教學。依託大數據技術,可採集包含教師、學生、管理者在內,涵蓋課前、課中、課後教學全過程的多環節多維動態的教育大數據。基於這些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可以精準掌握學情和教學效果,開展學習影響因素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策略。
2、大數據可以推進教學手段創新與學習模式重塑。通過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數據的綜合分析,可以幫助學校和老師把握教研形態轉型的新內涵,融合創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測量驅動教學,以數據驅動教研。
3、大數據可以推進教學管理精準化與決策科學化。教育質量監測是教育的航向燈、刻度尺、體檢儀、助推器。通過構建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區域教育質量評估監測體系、打造教育智庫,可實現對教育質量的實時精確觀察和分析,推進教育管理從經驗型、粗放型、封閉型向精細化、智能化、可視化轉變,賦能因材施教,助力區域教育治理。
㈢ 關於學校藝術教育的想法和建議怎麼寫
在學校教育中,從來沒有一種教育能像藝術教育這樣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從來沒有一種教育能比藝術更多地佔據人們閑暇的生活空間,進而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
藝術教育發揮作用之處,正是其他教育難有作為之處。然而,目前一些學校卻把藝術課放在次要地位,將藝術課的開設視為可有可無,這就嚴重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例子:提高認識,確立學校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學校藝術教育得到不斷加強。
仍有一些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同志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藝術教育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仍在一些地區和學校普遍存在。實踐表明,制約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因素很多,但根
本原因是認識問題。因此,發展學校藝術教育,確立其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對學校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有助於發展人的全面思維,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助於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於加強德育工作。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激發其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個性,促進其全面發展。
因此,要從提高民族素質的高度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把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納入到教育的各項工作中去,真正確立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進一步明確學校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學校藝術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而非藝術專業人才。
這一性質決定了學校藝術教育必須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普及為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任務。但是由於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薄弱,科研工作落後,當前人們對學校藝
術教育的性質、任務、內容、形式及規律等還缺少應有的認識,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用專業教育的模式和要求來看待學校藝術教育,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培養少數藝術尖子,忽視面向全體學生。
重視藝術比賽的結果和成績,而忽視活動本身的育人宗旨;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文化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普通學校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於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應試教育在學校藝術教育中的特殊反映。
因此,要進一步明確普通學校藝術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審美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這一指導思想,正確處理好普及與提高的關系、課內與課外的關系、城市與農村的關系。
在當前,要把工作重點主要放在普及方面,加強課堂和農村藝術教育,使學校藝術教育真正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學科教育怎麼轉型藝術教育擴展閱讀
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
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
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
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㈣ 學科類培訓可以轉型做素質教育嗎
學科類培訓,原則上可以轉型為素質教育培訓,但實際並不可能。
教育培訓其實是與人才選拔政策有很大關系的,說白了就是考試考什麼,家長就注重培養孩子什麼。
目前來看素質在考試中是很難直接考查的,因此家長也不會花很多錢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進行素質教育培訓。
再者,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幾個月之內很難看到成效,它不像學科培訓可以通過考試成績,來看到孩子短時間內的進步。因此素質教育培訓,其實很難得到廣大家長的支持。
㈤ 談談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可能性目標有哪些
我國教育部實行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指出: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的優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並通過藝術教育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國現階段各學校正突出教育改革,轉變藝術教育觀念,體現素質教育要求、體現"減負"精神,降低知識技能難度,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從而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目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把藝術課程列為國家核心課程,這是因為藝術學科對於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一、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的多樣化、知識信息的廣泛化,審美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美育也成為時代的客觀要求。何謂美育,它是通過現實美和藝術美打動學生感情,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感化,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學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是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它以一定的節奏和旋律通過聽覺影響著人的情感,同時又使人的聽覺在音樂中獲得更好的發展。音樂教育對於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其想像力、記憶力,活躍思維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中,教師通過唱歌、欣賞音樂、游戲和舞蹈等內容教給學生有表情地唱歌並迎合音樂做出優美協調的節律動作或舞蹈動作,培養初步的音樂欣賞和唱歌、跳舞的簡單技能,發展其音樂才能和音樂藝術的想像力、創造力。如:欣賞《牧童短笛》時,教師將一組幻燈片放映到熒幕上,孩子們看到熒幕上出現碧綠的田野,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伴隨著畫面的變換,聽著優美動聽的音樂,孩子不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悅心情,而且對音樂的豐富內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樂的作用下,孩子的表演欲也就產生了,當他們隨著音樂的節奏作出一定的節律動作時,其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二、藝術教育與品德教育密不可分
當前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廣義概念下的德育, 它的內容很廣,意義深遠,涉及到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紀律觀念、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及愛國愛黨思想的形成,與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而德育在實施過程中所採取的實質性方法、手段和它要達成的目標與效果,是與學校所有學科內容的大審美教育分不開的。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藝術教育更具有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教學特點與優勢。
如通過學唱革命歷史歌曲,使學生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通過每周幾次的舞蹈隊、合唱團、書畫興趣小組的訓練,培養了學生耐心、細心、恆心、信心的意志品質;通過指導學生構思和創作小作品,培養了學生實踐創新意識與能力;通過合唱團的訓練和成功演出,使學生懂得「匯涓成海,聚沙成塔」的道理,同時樹立學生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如學生劉英說:「在音樂天地里,我參加了合唱隊,在活動中,我懂得了什麼是美,更懂得了團結與合作」。合唱隊員劉蘋說:「我覺得參加合唱隊很光榮,它不僅讓我學會了優美地歌唱,還培養了我高尚的情操,更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堅定的信念、樂觀、勇往直前」。通過演唱歌曲《憫農》,我們教育學生要關心人民疾苦,要珍惜糧食;通過學校鼓號隊等集體藝術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等等。
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藝術教育表現出一種廣泛的滲透功能。從本質上講,藝術教育以自覺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的整體生存態度與生活觀念進行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健全、完美的人格。在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人類對美的追求有突出的意義,而藝術教育的價值在於為個體的心理成長和精神發展提供一種內在的精神營養和文化價值,以提高人的精神性。可以說,藝術教育包含著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因子,是提升人類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它是一種帶有主動意義的重構重建,也是一種發展個體精神力量的重要的功能性環節。
藝術教育的關鍵應在於培養兒童的藝術思維,也就是說,不僅要使兒童學會創作和表現簡單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理解和欣賞自身和其他文化作品的內涵,學會在高度個性化的藝術活動中探索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將有關的作品與自己的生活和所關心的事物聯系起來。換言之,藝術教育就是要藉助藝術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以及藝術創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藝術表現力,同時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修養,讓學生學會藝術地工作和生活,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藝術融入個人的生活之中。
由於我們廣泛深入地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大多數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學得開心,能比較「自由」的發展,因而其樂融融,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和其他活動上,使學生在校產生一種「寓教於樂」的感覺使我校的藝術教育碩果累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地加強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必然在我校結出豐碩的果實!
㈥ 學科類為什麼要轉型素質教育
隨著「雙減」意見的正式公開,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學科類培訓被嚴控,其資本化運作也成為歷史。「去K12(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業務)化」之後,昔日教培龍頭必須轉型求生。
事實上,所有原來以學科類培訓為主營業務的校外培訓機構,都面臨著退出或者轉型的選擇。除禁止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進行資本化運作外,「雙減」還規定,不得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與寒暑假進行學科類培訓,並要求所有學科類培訓機構要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這意味著學科類培訓將不再有盈利空間。如果機構想繼續進行培訓,就要進行轉型。
目前看來,轉型開展非學科類培訓(也被稱為素質教育培訓),是包括「頭部」機構在內的校外培訓機構的「一致行動」。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通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因此,體育、藝術、綜合實踐活動作為非學科培訓內容,就受到機構的追捧。
然而,教培機構擠上素質教育培訓這一「獨木橋」,很可能會製造新的「內卷」。首先,這一培訓領域已經有不少培訓機構,機構再「一窩蜂」湧入,必定會導致素質教育培訓競爭更為激烈,機構想盈利並不容易。其次,如果機構把之前運營學科類培訓的套路,用到發展非學科類培訓上,如通過製造家長的焦慮,來擴大市場,尋求「高增長」,那等待機構的必定是監管部門對非學科類培訓更加嚴格的監管,對非學科類素質教育培訓採取與對學科類培訓一樣的監管辦法,就會大概率發生。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必須吃透「雙減」意見的精神。雖然「雙減」允許非學科培訓機構登記為營利性機構,進行資本化運作,可在節假日、雙休日和寒暑假進行培訓,但是,從嚴監管學科類培訓傳遞的明確信息是,進行教育培訓,必須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刺激社會的教育焦慮,加劇教育內卷化。
將校外培訓分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分類」治理,主要是基於當前的培訓生態。相對而言,體育、藝術等教育,在學校教育中還存在不夠重視的問題。相應地,體育、藝術等非學科類培訓雖然有一定市場,但遠不如學科培訓類「火爆」,非學科類培訓主要滿足受教育者的差異化選擇。這也是培訓機構主要進行學科類培訓,學科類培訓市場占總培訓市場的產值達80%左右的原因。
但如果機構湧入非學科類素質培訓領域,加大營銷攻勢,擴大市場,就會破壞非學科培訓生態。尤其是,為促進學校、學生和家長重視體育、美育,我國已經明確,要將美育納入中考,要提高體育中考的分值,逐步實現體育科目的分值和語數外科目的分值一樣,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區已經出現體育培訓熱,如果機構再湧入,做大「體育培訓市場」,那就會增加家庭的體育培訓負擔,以及學生的壓力。隨之,圍繞「應試體育」開展的體育培訓,就會為社會所質疑。
校外培訓機構選擇繼續做培訓,需要從以前的逐利心態轉向公益心態。由於不能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開展學科培訓,有的機構也想轉型為學校、社區的課後服務、託管服務提供第三方服務,這也屬於向素質教育培訓轉型,因為課後服務、託管服務不允許進行集體補課。但這種轉型前提是,學校、社區提供的課後服務、託管服務,要求堅持公益性,即便向參加的學生收費,也只能按成本分攤收費。
從資本化運作,到去資本化;從做生意,到做純粹的教育,培訓機構面臨的轉型,不是業務轉型,而是思維轉型。如果想繼續做大生意賺大錢,那最好退出培訓領域,因為轉型到非學科類素質教育,則很難實現營利賺錢的目標;而如果想做教育、做公益,那教育領域的非學科和學科培訓,都還有可為空間。因為受教育者必定有差異化教育需求,校外培訓的本身定位,就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
㈦ 2021年學科類培訓機構還能不能搞,要怎麼轉型
2021年科類培訓機構現在比較難搞,因為現在好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已經下發了這個嚴格的通知,不允許校外私自培訓,所以說現在的好多行業或者是好多地區的話,這個培訓班都不太好做了。
培訓機構,以提升能力、培養技能、學歷教育、認證培訓等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
簡介:
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要堅定不移從5個方面推進減負,砍斷教師和培訓機構在教學方面的聯系以及各類考試、考評、競賽成績和招生的聯系。2018年9月,武漢市教育局,公布2018年上半年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黑名單」。
2018年11月22日,教育部開發的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即將上線,各地審批的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有望通過全國統一的互聯網平台實現聯網查詢。
㈧ 「雙減「政策下學科類教育可以向哪方面轉型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文,不包含體育類、藝術類(音樂、美術等)、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考慮往這些方面發展,除了以上職業教育也是一個很好的賽道
㈨ 如何開展小學藝術教育教學
保證經費投入,增強教學設備等硬體建立
器材的配置是展開藝術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順利施行藝術教育的物質根底。多渠道爭取藝術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設備的裝備力度,改善教學條件,為藝術教育任務的展開提供硬體保證。學校可充沛調動藝術教員的積極性,鼓舞他們自製一些合適本身教學特點的藝術教學用品,補充教學設備的缺乏,為鄉村孩子也能走入庸俗的藝術殿堂奠定了堅實的根底。
3.健全組織機構,增強師資隊伍建立
配好藝術教育師資,樹立絕對波動的、合格的藝術師資隊伍。一方面是針對現有藝術教員,增強培訓任務,進步教員的教學技藝和程度,使教員盡快順應學校藝術教育的久遠需求;另一方面錄用教員時以專業技藝為規范,同時統籌錄用人的綜合素質。採用多渠道培育方式,壯大藝術教員隊伍,建立一支有敬業肉體、有較強業務才能的主幹教員隊伍。
4.深化變革,狠抓藝術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仍然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學校應嚴厲依照國度規則的教學目的與方案要求開足藝術課程,常常反省督導,保證藝術教學落到實處。教員應仔細研究《藝術課程規范》,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明白藝術學科的教學目的,深化藝術教育變革,增強藝術教學研討,積極展開藝術教研活動,互相交流經歷,運用多種方式的教學辦法和先進的教學手腕,構建生動生動的藝術課堂教學形式,激起先生的學習興味,進步藝術學科教學質量。
5.活潑校園文明活動,為藝術教育營建良好的氣氛
進步先生的音樂素質,需求學校為他們營建一個良好的氣氛。經過校園文明活動進步先生的音樂素質是無效的途徑。學校可成立各種興味小組,鼓舞先生依據本人的相應根底、專長和喜好自願參與,常常性地展開豐厚多彩的藝術活動;活期舉行校園藝術節,展開歌唱、舞蹈、繪畫、工藝製造等多種方式的藝術活動,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開展提供寬廣的天地。此外,組織先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競賽、讓先生積極參與社會理論,把課堂教學與課外藝術理論嚴密結合起來。經過這些活動,豐厚先生的肉體生活,使先生在理論中不時開展專長,先生的音樂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失掉進步。
6.應用資源,量體裁衣地展開鄉村藝術教育
鄉村的自然環境是珍貴的藝術教育資源,學校應充沛應用外部和內部環境所包含的藝術功用,切合外地實踐,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思索先生的本體特性,www.bfblw.com 畢業論文網 從他們熟習的藝術方式動手展開無效的藝術教育活動。如:結合外地的景色等停止素描活動。平常可向社會和家長展現藝術教育的效果,宣傳藝術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經過這些資源,激起先生的興味、進步先生的藝術程度,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開展提供寬廣的天地。
鄉村藝術教育的終點較低,決議了鄉村小學的藝術教育之路更困難。俺們要從實踐動身,發明條件,營建良好氣氛,著力專長師資隊伍的建立,讓鄉村小學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一樣承受藝術的陶冶,享用優質教育,走在同一同跑線上,讓藝術之花開遍鄉村小學校園。
㈩ 如何轉變藝術學科的教育教學觀念
現在的教育教學要求轉變教學觀點,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就方法論層面來說,必須改變學生原有的吸納知識容器的地位和處境,順應教育學發展要求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培養和形成自主、互動、合作的探究型學習模式,通過「個人體驗、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能力提升」的學習過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感悟。
一、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感悟地理教育藝術
1.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本質含義是說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將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只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在地理學習上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對於新學期、新教師、新課堂,第一堂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幽默睿智的談吐、完善而豐富的人格魅
力、胸中廣博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品質都可以打動和征服學生,給他們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地理知識、地理原理的應用及所學知識對學生未來人生的意義,都需要教師的巧妙點撥和積極引導。地理教師只有具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藝術」,才能使學生形成對地理學科知識及其真正價值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2.優化重組,活化地理教學的「教育藝術」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和應用科學,必須回歸現實,回歸生活。「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已成為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新頒布的課程標准對部分章節做了調整,只提教學要求而沒有明確的教學內容,更沒有詳盡的知識點明細,這樣的設計突出強調了所學知識的應用性和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即是這一理念的實施和驗證。在學習過程中,地理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習目標,優化組合,重新配置,激活課堂,活化地理教學,即「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這給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更靈活的空間,但也對「教育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區域地理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著力選取各分區中的一個作為教學內容。注意所選區域的代表性,讓學生在對該區域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運用地理信息及相關資料來分析說明其自然地理要素特徵及相關性,學會分析其人口、城市、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進而領會和掌握學習區域的基本方法,完全沒有必要照搬套路、面面俱到。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教師選取哪些素材用於教學,採用什麼形式組織教學,關鍵點是通過「個案」的教學來達到新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並最終達到規定的更高層面對
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
3.巧用地理現象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教育藝術」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思考,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對地理問題的推理和判斷,對地理原理的總結和歸納都離不開地理思維活動。地理教師要應用各種手段、策略來鍛煉學生思維的智慧,無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中的各種現象,其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背景下都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各要素間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地理教師要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合理歸納、科學推理並作出准確判斷。如,在學習「厄爾尼諾」現象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厄爾尼諾的分布,還要讓學生理解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以及對水溫、浮游生物和漁業生產的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要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定性規律。另外,又要綜合考慮某一特定地區的地理位置、環流形勢,正確理解沃克環流和增強型對流對某一區域的不同影響。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徹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二、注重策略設計,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地理教師教育藝術的生成
1.創設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理解與關愛是教育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現代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渴求心理平等的願望也趨於強烈。為了適應這一要求,地理教師必須灌輸民主思想,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以滿足其心理需求,並不斷培養和鞏固這種親和力,努力塑造和藹可親、豁達開朗的教師形象。課堂上的教學教態要友好,並能充分利用微笑、手勢、眼神等體態暗示和賞識、贊許、激勵等鼓勵性言詞,盡力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外的討論和交流要體現心靈互動,於細微處、於無聲處關心感化他們,讓他們敞開心靈之窗,消除年齡差異所造成的隔閡,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一個民主、開朗、易於接近教師形象的塑造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只要你用心去親近他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必將會收獲他們對你的信任和期待。
2.順應時代要求,做課改前沿型地理教師
在新課改的課堂上,地理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求和發現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地理思維能力。同時,地理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領域的延伸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喚醒其心中埋藏已久的「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環境行為習慣,增強其愛國愛鄉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人格完整」的人。
3.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形成地理課堂教育藝術的升華
教師要能熟練應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手段,高效地獲取、分 析、整理和加工相關信息,從而科學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如,在學習「海洋環境保護」章節時,可以先利用現代手段盡情展現海洋之美:遼遠的海洋,純凈聖潔,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極目遠望,蔚藍的海水映襯著片片白雲,如詩如畫;側耳聆聽,海浪沖擊著岩石,如鳴奏一支美妙的樂曲,令人心曠神怡。當學生沉醉於海洋的博大與美麗之時,隨即進行主題切換。然而,海洋正遭受著污染:海洋石油泄漏、近岸海灣頻頻發生的赤潮、紅樹林與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破壞、海洋「綠魔」――外來物種入侵、重金屬污染、核泄漏……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給學生以鮮明的視覺反差 與強烈的心靈震撼,並啟發思維: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都在享用海洋的寶藏,承受海洋的恩澤,難道在我們這一代就要把這片最後的凈土毀掉嗎?由此引發學生對海洋環境問題的關注與思考,效果顯著。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從根本上變革了高中地理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拉開了新一輪地理教學改革的序幕,這對地理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教有教法,教無定法,必須科學應對,靈活處置。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日益推進,地理教師必須從多方面錘煉自己,打造專業素養。同時,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個人魅力的展示,著力塑造富有吸引力和親和力的教師形象,做一個讓學生喜愛和樂於接近的教師。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