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姆雷特的主要藝術特點是什麼
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雷特》的主要藝術特點是什麼?
答:第一、莎士比亞善於在內外兩重的矛盾沖突中,在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哈姆雷特與克勞狄的斗爭,構成劇中主人公所處的外部沖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著激烈的內心矛盾沖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第二、充分發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每當劇情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他的思考,他的認識,他的自責,他的懷疑。
2. 哈姆雷特的主要藝術特點是什麼
1、 莎士比亞善於在內外兩重的矛盾沖突中,在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哈姆萊特與克勞狄的斗爭,構成劇中主人公所處的外部沖突;與此同時,他還進行著激烈的內心矛盾沖突。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2、 為了更好地塑哈姆萊特的形象,劇本充分發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每當劇情和人物性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劇本都安排獨白或旁白來表現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現他的思考,他的認識,他的自責,他的懷疑。
3. 《哈姆雷特》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哈姆萊特》這出悲劇用豐富、生動的情節,隱蔽地表露一個重要的思想:文藝復興的後期,中央政權穩定了,轉而形成君主專制的政體。國王摔開資產階級,獨裁獨斷,獨吞利益;在政治上違背了進步的措施,讓舊封建勢力卷土重來,爾虞我詐,搞得國內烏煙瘴氣。在這種顛倒混亂的時代里,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一般勞動人民更不堪封建和原始積累的剝削、壓榨,於流離失所中,有一種「窮則思變」的傾向,但又感到憂慮彷徨。在這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就是1648年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夕,人文主義者的代表哈姆萊特覺得「黑雲壓城城欲摧」,雖有志奮起除滅奸王,重整乾坤;又覺得重任難當,躊躇莫決,在苦思熟慮中,心情沉痛而陷入憂郁。由此看來,這出悲劇的沖突正合於恩格斯給拉薩爾的信中所指出的:「這就構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
4. 簡述《哈姆雷特》的藝術特點。
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的藝術特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二、嚴肅的主題與曲折生動的情節的有機結合;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四、生動形象的語言;五、對「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的運用到達了新的高度。
5. 悲劇《哈姆萊特》有何藝術特色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悲劇創作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作品,它本身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以及對人性的復雜性所作的透徹揭示,昭示著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家,對其進行不斷地分析和闡釋。人們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之論,也有人說,在一千個研究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這個悲劇故事,取材於一個古老的丹麥傳說,他留傳到了英國之後,被變成了一部復仇悲劇,據說基德就曾寫過一部同名劇作。但是,在莎士比亞筆下,這一復仇故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融入了特定時代的人文背景,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
劇中,從國外歸來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剛剛承受了失去父親的打擊之後,又面臨著新的尷尬處境:他那登上王位的叔叔居然迎娶了他的母親。而此時,哈姆萊特之父、已故的丹麥老王陰魂不散,他的鬼魂向兒子哈姆萊特訴說,自己正是被現在的國王克勞狄斯置於死地的,並要兒子為他報仇雪恨。
哈姆萊特本來是一個滿懷崇高理想,心地善良單純的青年,對於人,他向來抱有信心和美好想像,他的一段台詞,向來被人們當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人的推崇與贊美:
「人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然而,醜陋的現實卻給他純真的心靈以沉重打擊,他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迷惘之中。
弒兄篡位,娶嫂為妻的克勞狄斯,在王位之上並不能安枕無憂,他害怕醜行暴露,也擔心哈姆萊特向他復仇,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議下,他利用哈姆萊特的戀人,波洛涅斯的女兒奧菲利婭,以及哈姆萊特的朋友去試探他,想要弄清他心中的真實想法。哈姆萊特識破了克勞狄斯的詭計,他既想承擔起鏟除邪惡,重整乾坤的重任,又懷疑鬼魂所言不實,使自己的行動喪失合理動機,因而終日憂心忡忡,遲遲未採取復仇行動。在內心的極端痛苦和深重矛盾中,他變得亦瘋亦痴。
哈姆萊特藉助一個劇團到宮廷來演戲的機會,讓伶人們把鬼魂所言之遇害情景,演繹在舞台上,克勞狄斯頓時方寸大亂,惱羞成怒。這證實了鬼魂的話,哈姆萊特准備行動,可是,他不忍在克勞狄斯暗自祈禱時將其殺死,因而錯失良機。他勸母親疏遠殺害父親的兇手,卻又發現簾幕之外有人在窺視自己,他舉劍刺殺,殺死的卻是自己深愛的姑娘奧菲利婭的父親。奧菲利婭經受不住接踵而至的打擊,於精神迷亂中蹈水而死。
克勞狄斯試圖假別人之手害死哈姆萊特,但可惜陰謀未能得逞。他又挑唆奧菲利婭的哥哥與哈姆萊特以劍決斗,並備下毒酒,讓哈姆萊特必死無疑。結果,國王、王後、哈姆萊特與決斗對手,或死於毒劍,或死於鴆毒,死神將一切都統統帶走。
哈姆萊特短暫的一生,是孤獨、憤世、憂郁、苦惱的一生。是與命運抗爭的一生,也是不斷思考、不斷求索的一生。
他的戀人奧菲利婭曾經為他的不幸遭遇而痛惜:
「啊,一顆多麼高貴的心是這樣隕落了!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範、舉世矚目的中心,就這樣無可挽回地隕落了!……」
哈姆萊特本來是皇室的寵兒,嬌嫩而高貴,在國王的蔭庇下長大,他的父王就是他關於理想國王的典範,在他年輕的心中,正義和尊嚴,善良和純正,早已成為人之為人的信念;他儀表非凡。天性聰慧,心地誠懇,命運賦予他以治國安邦的重任,他也確有一番雄心,讓世道人心向著善良與美好的方向前進。
然而父親莫名其妙的死去,對他已是一個沉重打擊,而在父親屍骨未寒之時,母親的再嫁,對他來講是更沉重的打擊,他憤慨地說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認為自己不幸處在了顛倒混亂的時代,必須承擔他所不勝任的重任。
也許,哈姆萊特應當具備馬基亞維里所標榜的「獅子般的兇猛和狐狸般的狡猾」,但可惜如果是那樣,這個人物就不會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了。存在於哈姆萊特身上的弱點,導致他滑向悲劇結局的因素,都是令人心潮激盪、唏噓嘆惜的。作為一個復仇者,他也許少了一些勇猛,但是卻多了一份優雅的高貴,他不會為了目的不揮手段,他再三再四考慮的是,自己的復仇動機是否合理,採取的手段是否符合正義,潛意識當中,對流血犧牲的結局心存畏懼,這種畏懼不是出於對自己生命的保全,而是出於對別人生命的珍視。大有寧叫別人卑鄙無恥,而我固然要做一個正人君子的風范。他不是一個負氣使性的人,也不崇尚爭強鬥狠,即使在他的宮廷里,他也保持儒雅、端莊、沉穩的學者態度,由於他品格的脫俗和精神的超拔,他與周圍的世俗世界顯得格格不入,於是只好藉助裝瘋賣傻的方法自說自話,將自己閉鎖在一個孤獨的空間里,尋找靈魂的歸宿。
哈姆萊特的毀滅,是邪惡對美好的毀滅,也是野心對純真的毀滅。克勞狄亞這個喪心病狂的傢伙固然難逃一死,可是他處心積慮所製造的罪惡事件,卻連帶著毀滅了代表了人類的正義和良心的哈姆萊特,這說明,在人類社會,真、善、美的理想人生的確立是多麼不容易,它總是要在與邪惡的搏鬥中,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人類的希望也許就在於此,人,永遠不會甘心做命運的奴僕,做邪惡的俘虜,他們總是在理想的憧憬中,追求著盡善盡美的人生。
6. 莎士比亞的劇作《哈姆雷特》的主要藝術特點是什麼
一.善於在兩重矛盾沖突中,在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二.充分發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
三.展現人文主義的精神魅力.
四.塑造加強悲劇力量!
7. 哈姆雷特的思想藝術特徵
一.善於在兩重矛盾沖突中,在沖突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二.充分發揮了獨白和旁白的作用. 三.展現人文主義的精神魅力. 四.塑造加強悲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