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與建築藝術之間有什麼關系
有人說建築藝術要比建築產生得晚,認為人類一開始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避風雨、防敵獸而挖洞、築巢,談不上什麼藝術性。這種說法好像有些道理,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追究「什麼是建築」、「什麼是建築藝術」之類的問題,可以發現在它們的早期階段卻是很朦朧的。人建造的建築,之所以稱之為建築而不是「窩」、「巢」、「洞」之類,其本質在於人是靠智慧構築的,通過思維,經過推敲,有目的地營造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不是本能的。因此,古人的建築,一開始就具有精神要素,這種精神要素就反映在以怎樣的方式把建築造得更好些,更合理些。從美學的角度說,這正是建築藝術的萌芽。同時,精神活動的出現,伴隨而來的必然有宗教和人際關系問題(早期的倫理關系),這種現象也是對建築(形式)的要求。因此,作為「人的建築」,一開始必然會伴隨建築的藝術性。當然這種藝術性決不能如同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或我國的秦始皇的阿房宮那樣明顯和高超,而是原始的、朦朧的,就像當時的器皿岩畫文身等那種「藝術性」。但是,這畢竟含有藝術性質,是人的本質力量在對象物上的投影。
2. 試談建築設計和藝術設計間的關系
試談建築設計和藝術設計間的關系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和藝術的追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建築設計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本文通過闡述建築設計和藝術設計間的關系,以探尋建築設計的發展方向,提高建築設計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建築設計;藝術設計;關系
建築設計充滿著對空間的無限探索,客戶需求和市場潮流成為設計作品的標尺,每一個設計都有每一個特定的想法,如何突破想法,在邊緣里重新再規劃、在平衡里找出不平衡是建築設計水平提高的關鍵。有人說設計就是設計不是藝術,兩者是完全割裂的,其實不然,因為功能不同可能導致這二者成為不同空間的產物,但有功能和沒有功能都是人為指定的,比如說一塊石頭,你可以說他沒功能,但你可以坐上去的,你也可以擺上桌子上欣賞,所以建築設計和藝術設計有著密切的關系,藝術設計對建築設計有著重要影響。藝術能夠帶動設計師對藝術的欣賞和激發其不同的靈感,在邊緣中探索出每個項目在設計上新的可能性,新時代下用藝術設計帶動建築設計新的方向,是各企業在設計領域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1建築設計概述
建築設計是指根據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使建築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安排合理,使建築物與周圍環境、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以及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協調配合,以達到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勞動力、更少的投資、更少的時間來實現建築物適用、經濟、堅固、美觀的目的。
建築設計涉及到審美價值、工程技術手段、藝術表現策略等多個方面,在城鄉建築工程、某些紀念性建築及其他工業建築的風格上都有其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體現。建築設計的水平主要是通過空間實體的造型的結構安排、建築主體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程度以及實用功能的合理性和工程技術手段的先進性來彰顯的。
建築設計包括立面設計、平面設計、剖面設計以及各細部構造的設計,線、面、體共同組成了建築物的的造型,建築設計除了要符合實用性原則還應滿足一定的美學法則,即建築設計應能夠使人的感官感到舒適、愉快。另外,特定的表現手法也能增加建築的整體性和美學性,象徵手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策略,它能夠表現出某種特定的具體內容,例如在紀念性建築的設計上,通常都需要設定具有象徵性主題。
建築的'實用性是建築設計的重要方面,不僅影響著人們的使用舒適度,還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也就是說,建築物提供給人類生活的功能好壞,影響著著人們感性認識上的美與丑,這使得建築的美學價值有賴於其自身的實用性。這是很常見的實例,一間通風不良、格局布置不合理、採光不足的教室,即使裝扮的再花枝招展,也不會引起學生的美感,反而會更加襯托出教室各方面的不足。相反,如果建築的實用性突顯,各方面功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外形、裝飾簡單一般,也會帶給人們愉悅的享受,從而產生美的感覺。即使是在藝術性比重較大的建築上,實用性仍是其存在的基礎,藝術性中應包含著實用性。
建築設計還應充分考慮群眾性,由於建築本身造價與耗時巨大,設計基準期較長,所以除了在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災害以及火災這類偶發事件的作用下外,建築一旦建成便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優秀的建築甚至會被保留百年、千年。在這種情況下,建築的美學價值是帶有強制性的,它存在於群眾之中,並以群眾的基本導向為基礎,所以建築設計要充分考慮群眾性,並要注意建築與環境間的關系,環境作底、建築與環境相融合,才會形成一個完美的空間。
2藝術設計概述
藝術設計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於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准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無論是空間環境還是衣食住行,藝術設計首先要考慮的便是為人們服務,它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完美結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定產物。
藝術設計體現著設計者的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要求充分體現設計的美、節律、均衡和韻律,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就與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應有充分的理解。藝術設計的風格是指在不同的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作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藝術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的特點。風格雖然表現於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的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於形式。
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一個主要分支,同時也是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圍繞建築所進行的設計和裝飾活動,綜合了環境藝術的空間規劃、方案構思、空間裝飾、材料色彩、採光布光等多方面的計劃。環境藝術設計能夠產生視覺上秩序的影響力,對提高建築與環境的整體性有著極大的影響,它進一步地將建築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作為有機的整體統一了起來。建築師和藝術家各自分工的不同,體現在建築與藝術的側重點上,建築側重於功能,藝術側重於審美,其實只有將二者完整地、有機地統一起來,環境藝術設計才是成功的。
環境藝術設計也是一個情感融入的過程,在創造中體現人情味,在意境中突顯情調,這不僅是環境藝術的風格,更是設計者的個性的體現。做到人與自然和諧融處,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主旨。所有人為的建造都是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和破壞,環境藝術設計就是要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尋求平衡,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3 建築設計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康德認為美有兩種,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後者含有對象的合乎目的性。對康德而言,合乎目的是一個更有優先權的美學原則,它與功能相近。建築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設計,設計的創造過程是遵循實用化求美法則的藝術創造過程。這種實用化求美不是“化妝”,而是以專用的范圍和技術進行的創造。
藝術設計建立的是美學,它以情感為中介、核心,把感知、理解、想像、認知等心理因素融合成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藝術設計思維屬於形象思維,具有很強建築設計和藝術設計間的關系由優秀論文網站http://www.zbjy.cn提供,助您寫好論文.的整體性。建築設計也是一門藝術,是現代人進步的階梯,與我們的生活細細相關,給我們帶來方便,它在藝術設計的滋潤下生長,而藝術設計是回歸本源的體現,它更親近自然 ,並能抓住自然的美感。
藝術設計的發展與建築設計的發展並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種能夠體現時代精神實質的理想形式。同時還需要避開為技術和設計,否認物質產品的精神功能,否認建築設計的藝術特徵,把建築設計作為純科學技術的一個行業,這樣非常明顯地導致建築設計的純技術觀點,不利於建築設計的發展。
建築設計只是設計目的其中的一方面,只有將建築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有機結合起來,一起進行設計,才會創造出更加符合人們生活需求,更加符合美學價值的作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人美對於建築設計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實用性和適宜性上,藝術觀點的普及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融入,使得人們在建築設計中對藝術設計的追求更加渴望。在現代的建築設計中除了要體現建築本身優美動人的造型外,還應充分考慮環境藝術對於建築設計的影響,在建築的各功能上衡量對生態環境重要指標的影響,努力尋求保持城市生態與改善城市面貌間的平衡點,保持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平衡。
在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任何建築都可能成為對環境的破壞工程,建築設計不再是單純的考慮建築本體的設計,作為環境組成部分的建築的設計應充分藉助於藝術設計的美學特徵,做到與周圍環境恰當而和諧的布局,這將是有助於建築設計水平提高的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歐陽可文,倪文傑.淺談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決策與信息,2008,9.
[2] 蔡元,王麗英.室內環境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2.
;3. 藝術與建築的關系
個人認為,建築和建築藝術是不同的。學生住的宿舍,吃飯的食堂,市民居住的住宅樓均不屬於建築藝術。建築藝術應該是指同時具有觀賞性與實用性的。
4. 如何理解「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
奈爾維(1891~1979義大利建築師)說過「建築必須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的集合體,而並非是技術加藝術」
建築與藝術從建築的發展史上來看是共存的。建築是綜合的學科,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建築離不開藝術,技術也是在所有建築中共有的一個東西,也是一個藝術形式。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只講究技術,那建築就會成為一堆拼砌好的積木。如果只講究藝術,也無疑會增加建築物的風險。所有的建築都會變得華而不實,猶如紙做的高樓一樣,被風一吹便會傾倒。
技術是決定一個建築好壞的首要因素,是實現建築藝術表現手法的一個技術保障,有了新的技術可以為藝術提供一個更好的表現手法,可以使藝術趨於完美,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建築不能獨立於藝術之外,藝術也不能脫離技術的支撐,他們之間應該達到一個互溶,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手打累死我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5. 建築,設計與藝術的區別和聯系
建築與藝術往往是緊密聯系,相互融為一體的。建築是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建築除為
人類社會生活提供所需空間之外,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不同的建築往往能成為不同地區、
文化、國家的標志或象徵,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不同地域的人對藝術的不同的理解與追求。
因此,藝術與建築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
6. 建築和藝術的關系是什麼互相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從建築和藝術的歷史,來看二者之間的關系
發信站: BBS 藍色星空站 (Wed Apr 5 13:19:39 2006), 站內
(最近看書,有一些想法,本著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希望能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些都是我個人意見,絕無摘抄和作弊)
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建築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建築到底還是不是藝術?
從起源來看,藝術與建築有著同樣的實用性,最初的公共建築(不是居住建築)和藝術則完全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都是附屬於宗教的,在祭祀過程中,建造祭壇和唱歌跳舞以及美術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在西方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之前,建築和雕塑以及繪畫一樣都是為宗教服務的,也都是屬於現代意義上的藝術范疇。
宗教革命和啟蒙運動雖然解放了人,把藝術,文學和哲學等從宗教里分離和獨立出來,但藝術仍舊經過了巴洛克,洛克可,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等思潮。建築和藝術仍然沒有普及和形成獨立的個性,只是從宗教的陰影里走出來,又被資產階級文化所挾持,到這里,建築仍舊是從屬於藝術范疇的。
真正意義上解放建築和藝術的,卻是18世紀之後的工業革命。標志性的事件是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鋼加玻璃的「水晶宮」的出現。啟蒙運動掃清了建築學發展的上層建築障礙,工業革命解決了建築學發展所需的物質材料基礎和科技技術條件。同時工業革命比啟蒙運動意義更為重要的事,建築的成本得到降低,使得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得到大規模的普及。與建築學的情形相似,19世紀末,發起了一場工藝美術運動,這場運動實現了藝術真正意義上大眾化和平民化。
至此,建築開始從藝術里獨立出來,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開始更多地以實用性為基礎,功能主義開始萌芽,「形式追隨功能」的現代意義的價值觀念也得以肯定和提倡,大家所熟知的現代建築四大宗師將這一現代理念發揚光大,新技術新材料使得現代建築得到長足發展;在另一邊,藝術門類(這里暫時只考慮到視覺藝術)的發展狀況卻不容樂觀。
啟蒙運動使人類喪失了信仰,工業革命帶了物慾橫流,這些負面影響導致了人的異化和方向感的缺失,(有人將這種普遍現象歸罪於理性主義的弱點,我個人覺得這是私有制和資產階級價值觀的內在原因)。表現在藝術上,就是20年代的立體主義,達達主義,野獸派...(這些流派的發展也得宜於一戰和29-31年經濟危機對思想界的刺激),二戰後,藝術走得更遠也更加分化,出現了POP主義,表現了對現代理性的反抗和嘲諷,卻對於人民藝術來說毫無建設性意義,於是曇花一現,但其影響仍然是廣泛而深刻的。這些流派不同於印象派或者新印象派等流派是以科技進步為線索而發展起來的,它們是基於原有物質技術條件不變而由人的價值觀的轉變為線索而發展起來的。
因此當現代藝術還在掙扎於已經遠離大眾的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抽象探索里不能自拔時,建築學,作為人改造社會的重要標志和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勇於開拓,以人為本,已經實現了生態建築,節能建築等新型建築理念的探索,充分表達了建築學獨特的人文關懷。
現代建築學與現代藝術的發展依據和線索不同;離開了宗教和信仰,建築學和藝術的目的也以分道揚鑣(現代建築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各種各樣的空間需求,人做為使用者處於主動地位;藝術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人和啟發人的思索。人作為受教育者處於被動地位);再次,現代建築學和現代藝術的方法不同。雖然建築學與藝術同樣有造型發面的考慮,有均衡,對稱,比例等審美價值的存在,但它們只是在這一方面統合於美學的大范疇。現代藝術的某些審美價值標准已經不是大眾的審美標准,而是以是否能給人以教育和警醒作用為價值標准。
結論:建築學和藝術,在近代工業革命之後開始逐漸分離,在現代社會各自發展成熟。
現代建築,不屬於現代藝術范疇。
建築也是藝術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但國內建築學院從藝術學院中是分開的////國外好多建築大師是藝術家。。
7. 如何理解一個真正的建築應該是一項科學,同時又是一項藝術
所謂建築是一項科學,是指建築必須符合物理規律,不然就會出現『』空中樓閣『』;所謂建築又是一項藝術,是指建築必須符合大眾美學,能與自然社會協調,給人以享受和舒適感。
8. 對於建築是不是藝術各位學家都什麼論點
建築必須美觀或者說歡愉。這是從藝術的角度提出來的。人類在獲得了基本的生活滿足以後,就會有藝術的要求和美的要求。對於建築是不是藝術,或者說是否具有美,不同的理論家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古典主義建築中,「建築」(Architecture)或「建築物」(Building)一詞,是與雕塑和繪畫相提並論的。康德認為美是純主觀的情感判斷,美的本質在於非功利性。他說道,美的花朵,美的傢具,美的風景等的理想(典範)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一個附庸於一定的目的的美,譬如一座美的住宅,一顆美的樹,美麗的花園等等也無理想可以表象。建築一方面為「感情真相的藝術」,另一方面又「鬆散自由地像在空洞的美那裡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說,康德對於建築是否具有美,是否是藝術是困惑的。這是一種「二律背反」。而黑格爾將藝術分成象徵藝術、古典藝術和浪漫藝術,象徵藝術的主要類型是建築。黑格爾把各種藝術的發展序列劃分成了這樣一個進程: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歌。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中指出:「藝術的序列通常從建築開始。因為在人類所有各種多少帶有實際目的的活動中,只有建築活動有權利被提高到藝術的地位。」反過來說,在所有的藝術中,建築藝術是最接近於實用的藝術。它是一種中介形態的、邊緣性質的藝術。
9. 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於建築和藝術的關系有著什麼樣的看法
俄國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中指出:「藝術的序列通常從建築開始。因為在人類所有各種多少帶有實際目的的活動中,只有建築活動有權利被提高到藝術的地位。」反過來說,在所有的藝術中,建築藝術是最接近於實用的藝術。它是一種中介形態的、邊緣性質的藝術。
10. 建築藝術與其他藝術的區別是什麼
建築藝術與其他藝術的區別在於建築藝術是以一種固態形式呈現出來的。而其他藝術則沒有具體呈現形態的要求。
建築藝術,是一種立體藝術形式。是通過建築群體組織、建築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內外空間組織、結構造型,亦即建築的構圖、比例、尺度、色彩、質感和空間感,以及建築的裝飾、繪畫、雕刻、花紋、庭園、傢具陳設等多方面的考慮和處理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
建築藝術是物質功能性與審美功能性相結合的藝術,是正面抽象性與象徵表現性相結合的藝術,建築藝術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