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杭州民間藝術有哪些

杭州民間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8 17:19:45

1. 杭州有哪些民間藝術

杭州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浦江縣

浦江民間剪紙歷史悠久,流傳甚廣。它以戲劇人物和神話人物為主要題材,人物多用陰鏤手法,既有南方剪紙細密秀麗善裝飾的特點,又有北方剪紙渾厚粗獷的造型,在中國剪紙中獨樹一幟。建國後,出版了許多浦江剪紙畫冊,1960年還出版了《浦江民間剪紙集》。浦江縣文化館在收集整理浦江剪紙的基礎上組織業余作者創作新剪紙,並在本地、杭州和日本展出。剪紙還作為中小學校教學內容。1988年,三幅傳統剪紙入選《中國美術全集》。1993年,文化部命名浦江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青田縣
青田有豐富的葉臘石礦產,石雕工藝起於六朝,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石雕業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飛躍發展,在國內外享有聲譽。聯合國大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工藝美術館、故宮博物館等都藏有精品。青田石雕利用石料的原始色澤和質地,依勢造型,因材施藝,雕刻以鏤刻見長,圓雕為主,精美華麗。青田縣擁有四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數十位高、中級工藝美術師。1996年,文化部命名青田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諸暨市
諸暨曾為越國古都,是西施故里,廣闊的水鄉湖區為珍珠養殖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心靈手巧的西施後人得益於獨特的傳統民間藝術積淀,開發了200多個系列品種的珍珠串綴造型藝術,獨樹一幟,因此被載入《中華之最》。改革開放後諸暨的珍珠加工形成藝術產業,珍珠年加工量達200多噸,從業藝人3.5萬,並形成全國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場,產品銷往世界各地。1996年,文化部命名諸暨市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象山縣
象山半島盛產毛竹,歷史上有竹雕工藝流傳,但始終未能發揚光大。改革開放後,一些山區美術愛好者研究傳統,利用豐富的資源,開始創作新竹根雕,培養了許多竹根雕新秀。短短的十幾年,象山竹根雕在全國獲得"劉開渠根藝獎"金獎2個,銀獎2個,在省級展賽上也獲得許多大獎。竹根雕藝術創作逐步走向產業化,產品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百餘件精品被國內外知名收藏家或機構收藏。1996年,文化部命名象山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奉化市
奉化布龍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從敬神、娛神活動發展而來,相傳已有二三百年歷史。龍身有九節、十二節、十八節、二十四節之分,都有一定的講究,其中以條宅、周家兩村的九節布龍最為典型。新中國成立以來,奉化布龍先後五次赴京表演,1955年獲全國業餘音樂舞蹈匯演優秀演出獎,1988年獲國際旅遊年中國龍舞大賽二等獎。1996年,文化部命名奉化市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樂清市象陽鎮
樂清市象陽鎮有豐富的傳統民間藝術資源,其中以木雕、石雕和剪紙為最。樂清黃楊木雕是浙江三雕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樂清剪紙是南方細密風格的代表;樂清石雕品種繁多,創造性強。該鎮擁有工藝大師3人,工藝師20多人,從藝人員2000多,作品在省級以上獲獎頻繁。中共樂清市市委、市政府把工藝品和產品作為特色經濟大力發展。2000年,文化部命名象陽鎮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長興縣天平村
長興縣天平村有個古老的民間舞蹈叫"百葉龍",演示了粉荷碧蓮瞬間化作烈性蛟龍的神奇故事。百葉龍龍頭象荷花,龍尾由蝴蝶飛化,龍身用900多荷花瓣綴連而成。1957年,百葉龍獲國務院頒發的特別獎,並參加世界青年聯節。1980年又獲全國一等獎,轟動京城。此後,全國大型活動盛邀頻繁,獲獎不斷,算上縣級重大慶典,足有百次之多。在國外也有很大影響。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長興縣天平村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仙居縣
仙居皤灘花燈源於唐代民間的鬧燈活動,也稱"唐燈"、"神燈"。全燈沒有骨架,由透刺有花紋的紙片(最多達58片)粘貼而成,花樣繁多。花燈曾為清代貢品,外國人稱它為"神奇的無骨花燈"。為搶救民間藝術遺產,研究和創作花燈,皤灘鎮於1985年成立了花燈協會。此後,新作品參加全國許多各類大型民間藝術展覽,獲得"96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品博覽會"金獎,電視台還播放了專題片。1998年,仙居縣被浙江省文化廳命名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桐廬縣
民間剪紙在桐廬自古有之,廣大婦女施展手藝,樂在其中。1989年,被著名畫家直淺予先生推崇為"啟蒙老師"的胡家芝老太太在文化館展出剪紙作品後,愛好者紛紛前來交流。文化館趁勢舉辦各種展賽和培訓,有好幾百人參加活動,產生了大批作品。充滿江南內韻的作品到陝西、俄羅斯展出,在省級以上獲獎的有45件,其中全國金獎和銀獎各1件,一位作者還到西班牙參加民間藝術交流。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桐廬縣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鄞縣咸祥鎮
咸祥鎮位於東海之濱,自然形成綵船配樂踩街慶祝農漁業豐收的風氣,清光緒年間形成規模。新中國成立後每逢重大節慶活動,這種群眾性文藝樣式自然不會缺少。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參與活動的群眾日益增多,規模最大時可達12隻綵船,4200多人參加,幾十個曲目演奏。綵船製作也從過去的紙竹粘扎變成木雕彩漆,漸成奇觀。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鄞縣咸祥鎮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鄞縣東錢湖鎮
東錢湖集"西子風光,太湖氣魄"為一體,是浙江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晉代起,龍舟比賽漸成重要的民間藝術和民間體育活動項目,經歷代傳承創新,形成獨特的風格,規模越來越大。改革開放後,每逢傳統佳節和重大慶典都要舉行龍舟表演或比賽。全鎮擁有十支龍舟隊,隊員達500多人。龍舟的製作日益精到,與龍舟比賽同時舉辦的民間藝術活動更加豐富。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東錢湖鎮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舟山定海區紫薇鄉
定海流行兩種木偶戲,較大的稱"下弄上",較小的叫"布袋木偶"。1959年,40餘木偶藝人加入舟山地區曲藝隊,1963年成立木偶工作者協會,下屬許多木偶劇團。最為知名的就是紫薇的"東升木偶劇團"。1965年以來,他們大膽改革,豐富了演出內容,使原先單人用簡陋方法的表演變成了有舞台、燈光、布景,多人參與的表演。1998年,浙江省文化廳命名定海區紫薇鄉為"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
浙江省民間藝術之鄉:東陽
發源於一千多年前的東陽木雕、東陽竹編是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兩朵絢麗的奇葩。
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自唐至今千餘載,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藝術之一。清朝乾隆年間,曾出現400多位藝人同時應招進京,為故宮建築雕刻和製作龍床、御座、宮燈等木雕作品的壯觀場面,一時盛名傳京城。
東陽竹編在殷商時代開始問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東陽竹編工藝歷經千餘年的洗煉,其作品已達美輪美奐的境地。早在1915年東陽竹紡工藝就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賽會上獲獎。1984年創作完成的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以其高超的編織技藝,獲得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並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而永久保存。1994年,人物竹編《漁翁》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金杯獎"。1995年,文化部命名東陽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 杭州地區有哪些有杭州特色的民間手工藝比如張小泉剪刀,西湖傘,王星記扇子,竹辮等

杭州西湖邊的西泠印社不是就是很好做印章的調研題材,那裡可以找到很多資源的。
同在西湖另一邊的河坊街是各種民間手工藝的集聚地啊,可以看見張小泉剪刀等。可以從這里開始。找到手藝人聊聊,從他們那裡應該會有很多線索。

3.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你知道皮影戲的起源嗎

如何看待中國的皮影戲歷史?其傳播與地域分布有何關系?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一下。

其作品在輾轉流傳的過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和鄉土民情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皮影人物造型、服飾搭配、表演時的唱腔曲調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因吸收了各地區民間藝術、地方戲曲的成分而表現出流派各異的特點。「中國皮影戲」是民間藝術的智慧結晶,它需要繼承和發揚!



4. 杭州傳統小技藝有哪些

1、杭州刺綉

杭州刺綉是杭州古老而傳統的工藝美術,與魯綉、京綉、汴綉合稱四小名綉,在中國刺綉史上頗有名氣。杭州刺綉歷史悠久,在南宋時因建都杭州而達到了鼎盛。

5. 浙江的有特色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紹興吃臭豆腐,是浙江紹興的風俗

6. 浙江各地有什麼民俗民風

杭州

熱熱鬧鬧辦喜事
一、說媒杭州民間婚禮,基本上沿襲南宋婚禮的習俗遺風。舊時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極濃,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請媒婆說合,叫做「穿婚」。男、女方問卜得吉「定帖」後,男家擇日備禮邀女家,兩親相見,謂之「相親」。如女方中
意,即以金釵插於冠髻中,名曰「插釵」。若不如意,則送彩緞兩匹,謂之「壓驚」。二、訂婚正式結...

吳山廟會
吳山廟會是杭州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廟會之一。為紀念春秋戰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廟以來,兩千多年間寺廟庵觀,日益增多,幾乎遍及吳山境內的紫陽、雲居、七寶、峨嵋等十多個大小山頭和山麓,故有「吳
山七十二廟」之說。這些寺廟極為復雜,祭祀的民間神靈也眾多紛紜。大致可分以下幾類:歷史人物被塑造的神...

杭州的民情風俗
杭州的民情風俗,是隨著杭州歷史經濟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發展,不斷地由廣大人民所創造、所豐富而逐步衍變而成的。它為杭州增添獨特的江南風情。從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說明,杭州最早人類活
動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徵的民情風俗。他們有的在山上構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設適應...

西湖桂花節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與咸寧、蘇州、桂林、合肥已成為我國五大桂花產區。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賞桂時節都要舉辦西湖桂花節。"滿隴桂雨"是桂花節的主要場景。這里沿途栽種著7000多株桂花,鬱郁蔥蔥。桂
花節期間,這里200餘項五顏六色的遮陽棚整整齊齊排列在道路兩側,遊人在棚內樹旁賞桂品茶,打牌下...

越劇
越劇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戲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縣一帶,現已成為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擅長抒情,曲調優美,表演細膩。1949年前後,杭州有聯友、蜜蜂等十多個越劇團。解放後,越劇試創男女合演,效果很好,常演
出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盤夫》、《西廂記》、《胭脂》、《碧玉馨》、《龍鳳鎖》等。...

三潭映月的由來
三潭映月的由來很早以前,一條千年黑魚精逃出龍宮,闖到錢塘江里,興妖作怪。從此以後,錢塘江兩岸常常鬧水災,堤岸被沖倒,稻田被淹沒,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一天,黑魚精變成一個黑大漢,到杭州城隍廟來玩耍。他走
到望江橋邊,忽然聞到一股香氣,回頭一看,橋邊有個點心攤,一個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賣餛飩面,熱氣...

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富陽、新登民間藝術門類很多。據1983年調查,民間舞蹈有龍燈、獅子、竹子、跳仙鶴、大頭和尚等17個類別41種;民間音樂有「古亭鑼鼓」、「十番鑼鼓」等;其他有剪紙、泥塑等。其中「跳竹馬」、「跳凈
童」、「跳仙鶴」等,整理成文字,被《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浙江卷)收錄。1986年2月23日,富陽縣...

多彩的民俗文化--龍門
多彩的民俗文化--龍門龍門古鎮為中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村內除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和名勝古跡外,還保留著特色鮮明的傳統民俗文化。鬧元宵每年元宵節從農歷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
落燈,歷時五天。在古鎮的祠堂和廳堂及古街上都掛上具有傳統特色的各種花燈。每座廳堂的上方正中還掛著各...

歲時習俗
歲時習俗春節農歷正月朔,俗稱「年初一」,今為「春節」。一年之始,舊時有「履端」之說,最為重視。凌晨男子開門放火炮後,制素「齋供」,至廳事酬神。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稱為「拜天地」。鄰里相見,互道「新年恭
禧」。是日茹素,不掃地,夜不張燈。初三日起早禮神,始吃除夕「燒年子」的豬頭,俗稱「開戒」。並出門至...
寧波

寧波人過冬至風俗:舊時各家以蘆穄粉搓圓子,叫蘆穄湯果。後漸改為糯米粉圓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湯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稱「冬至小年夜」,俚語「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謝年」。這天長輩囑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罵小孩,不可摔壞東西,否則視為不吉利。大族開祠堂門,具牲禮神祭祖,按丁分麻餅(吉餅)或分碗,女性不計在內。大戶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飯」。祭祀陳設禁用紅色,燭用綠色,饅頭蓋藍色戳子,謂可「壓火」保安。冬至前夕,稱「冬至夜」,出嫁女兒須回夫家。俗諺「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長,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須洗腳,說是夕洗腳,冷天不開裂。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夢。謂「冬至前夜夢最靈」,冬至早晨相互傳夢,長者為小輩「圓夢」,亦有趕至慈溪清道觀(今慈城,道觀毀於「文化大革命」)求夢者。冬至正時辰,拋擲蘿卜至屋瓦上,經雨淋日曬成干後,收集掛壁上,俗稱「冬至蘿卜」,說可治痢疾。以上習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後民間仍視為吃補葯、服補品的進補季節。

再貼些別的。呵呵。

廟祀
民國《鄞縣通志?輿地誌?廟社》載:「今之廟,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為社,凡期會要約,必於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覘其時民戶之疏密,此講地方史者所當注意也。茲編所載,雖不盡如上所謂,然神廟多處,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廟亦多廢圮,於此亦可考見地方今昔興衰之故。蓋神社雖亦屬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則與僧寺、道院絕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約在1933年,鄞縣城鄉共有517處廟祀,其中當時城區(一區至五區)有159處,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間習俗的表現。《鄞縣通志》所載「廟社一覽表」的欄目,有名稱、地址、所祀之神、廟社組織、建修年月、廟下(廟腳)戶口、廟會報賽、地圖縱橫線交點、備注。在城區社廟中,廟下(廟腳)戶口在千戶以上的摘錄於下:

新水仙廟 在惠政鎮偃月街,祀水仙淵靈侯。廟社組織分周、韓、林、江、施五堡。宋時建,郡守趙以夫撰有碑記。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記。咸豐十一年毀於兵,同治二年重葺。廟下戶口一千四百餘戶、六千餘人。舊例元宵燈祭,八月十五日為神誕期,演戲致祭,今皆停止。是廟,傳為阿育王龍神之行館。

湯君廟 在清潔鎮驚駕橋下,祀敕封明濟侯湯華。廟社組織分仁、義、禮、智、信五柱。唐元和間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慶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豐九年、光緒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廟下戶口約二千數百戶。夏歷六月五日為神誕期,演戲、奉牲祭神。廟內舊有壁畫。

櫟木廟 在櫟木鎮櫟木巷,祀鄞令張峋。廟社組織分潛龍漕、仇畢、舟孟橋、荷花庄等十八堡,每兩堡推委員一人,共九人主持廟事。明時建,清代屢有修葺,董沛有記。廟下戶口約數千戶。夏歷二月十二日為神誕期,致祭演戲,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傳神有功翦馬,今各營於中秋日設祭,謂張峋有功德於民,民故報以廟食。

白馬廟 在櫟木鎮李家橋(舊名李家廟橋)畔,祀神失考,惟據盧友炬撰序,謂與西街白馬廟神同(祀宋竇公)。廟社組織與櫟木廟同。建於清光緒間,堡下王鶴亭重修。民國年間被風所毀,里人毛佑清、陸熊飛、林康年等募捐修葺。廟下戶口與櫟木廟同(約數千戶)。夏歷十月二十四日里人奉牲祭祀,今仍相沿不改。廟僅一楹,其半為行人憩息所。

顯德廟 在泗州鄉南偏,祀敕封靈徵侯王姚器。廟社組織分東南西北四堡四柱。元大德間都漕運萬戶盧滎捐址建,明成化元年盧禹、盧常大加修葺,清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同治五年又修,民國三年四堡又捐資重建。廟下戶口一千三百八十六戶、五千八百四十餘人。堡下歲時致祭。

賽會

舊時城鄉均有迎神賽公,名目各異,規模不一,祈神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賽會行列,一般備有會旗一面作前導。頭牌4隻,系長方形玻璃框燈,上書某某社,下有執柄。神轎一般8人扛抬,嵌鑲精緻,八面玲瓏。轎前對鑼兩副,前後左右護衛「兵勇」8人,開鑼喝道。神前儀仗,鑾駕全副或半副,置神轎前列隊行進,肅靜、迴避等執事牌,俗稱硬腳牌8面。萬民傘,黃緞綉制,列神轎後。婦女神出殿加掌扇二面,由女童執掌。假扮男女「犯人」者隨後,多系在身患重病時於神前「許願」者,身著罪衣,架枷上銬,或雙手背綁,插有斬旗,甚至有在手腕肉里鉤掛銅香爐點「肉心燈」者,俯首「伏罪」行進。至鬧區時,挑炮擔者快步直沖,所用「翹扁擔」乘勢上下,忽高忽低,引人矚目。放銃隊,銃手4人或6人,執銃鳴放。隊伍出發前,最先為報馬,馬頭綴絨球,馳至各處先行各知。
每逢會期,會社參賽,一般有號馬一對,號手2人,在馬上吹奏長胡筒(長喇叭)。彩馬,馬鞍上扎五綵綢篷,上坐青年女子,自拉自唱。抬閣,高約2丈,16人扛抬,每台有4個男女孩童扮演,有「麻姑獻壽」、「昭君出番」等戲劇人物。大旗,桿高3丈,綢制,約2丈見方,由強壯年青人擎持,以能獨手懸空持旗疾行者為優。鼓船,前後4人扛抬,船內置鼓手一人司打,船外右側掛大鑼小鑼多面,亦由一人敲打。兩旁有管弦樂手班,不絕吹打前進。後有高蹺、造趺,獅子舞、龍舞、大頭和尚等各種民間藝術形式,還有各式燈彩,內有九連燈,在長木架上裝置方形玻璃燈9盞,各盞燈內燃燭,由一人肩負。出賽時斗奇競巧,沿途觀者如潮。

城區賽會

二月賽會 又稱「後燈頭」,廟里掛燈結綵,說書、演戲。江東櫟木廟菩薩出殿,也叫迎神賽會。昔有「櫟木廟菩薩催種田,太保廟菩薩催送年」之說。

四月半會 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祀五都神,故稱都神會,俗叫「四月半會」。以街坊和各行業同行為廟社,分東南西北四柱,內有湖西老文華社、南路協興社、西路風雲社會 和江廈文英社、三星社、彤雲社及翰香社、得勝社等,其中彤雲社為糖行街所出,燈彩法器,五光十色,尤為華麗。會器有大令旗、頭牌、硬腳牌、旗鑼、十番鑼鼓、抬閣、鼓亭、紗船、珠龍、玉象、彩馬、九連燈等。1869年(清同治八年)四月十三日,行會時觀者塞途,過新江橋時英人依舊要收每人4銅板的過橋費,致人擠橋斷,溺死四百餘人,故有俗俚:「好看彤雲社,翻落江橋下。」行會途經府、縣、提(提督)、道(道台)衙門,皆設香案迎神,並賞以銀牌、果包。屆時,街坊、同行和富豪人家競相獻爵,鬧市搭綵牌樓,入晚放焰火。1892年(光緒十八年)因大校場兵民賽會發生械鬥,始廢止不行。

九月半會 九月半,城區各街坊奉祠廟神像出巡街市,謂之「杜夥」,亦稱「社火」,又叫九月半會。儀仗彩亭前導,金鼓雜劇,各相競巧。行會隊伍中有自我作囚者,蓬頭垢面,腳鐐手銬,繩捆索綁,亦有點「肉身燈」者。

十月朝會 十月初一,府城隍廟設醮育經,朝迎神像抬至北門外厲壇,恤醮孤魂,祭畢回殿。稱「十月醮」,亦叫十月朝會。

鄉村賽會

禮拜會 二月至五月間舉行。鄞縣南鄉姜山鎮禮拜會,每逢閏年舉行,每次賽會三四天,分東西南北4路,日間巡村,夜間巡鎮,往往因迎神爭先後釀成械鬥。鎮海柴橋鎮禮拜會,由蘆江廟柱主辦,神轎內供奉蘆江廟神像,半月內依次巡行各村,夜入街市,稱為「排街」。

青苗會 四五月插秧後、稻苗轉青時舉行,祈求風調雨順、大熟年成。鎮海柴橋鎮青苗會,以大溟村為會集地,會期3天,白天巡村,夜間巡柴橋街。

稻花會 於早稻朗花季節(六月間)舉行,祈求豐收,無固定神祗和會期。一般先祀當地廟神,旋以儀仗、頭牌、彩亭為前導,高抬木牌神位,放銃放炮仗,敲鑼擊鼓,廟下子民列成長龍殿後,巡行於田頭村道。舊時鄞縣西鄉鄞江橋、東鄉鄒溪、南鄉茅山和鎮海大契、昆亭等地均有此習俗。

台閣會 三北(鎮北、慈北、姚北)地區迎神賽會以台閣特高著名,謂之「台閣會」,說是在台閣上神藝給神靈觀賞。一些豪富大族,斗奇競巧。慈溪縣沈師橋台閣尤為著稱,俗稱「三北高台閣」,1932年賽會時,台閣高至5丈,有10座左右,台閣之上有少中小孩串扮戲劇人物造型,每座台閣有扛抬及照護人員百餘人。

高橋會 相傳為紀念南宋抗金高橋之捷而立。《四明談助》卷四記:張循王廟,宋寶佑五年吳制相潛既成高橋於其西,作新廟肖像(指祀張俊)祠焉(《開慶續志》)。全祖望《鮚奇亭集》撰有《改高橋張俊廟議》,認為不應祀張俊,應祀其另外所列七八,謂:「有功矣而不祀,乃祀張俊,非所謂蒼黃舛繆者歟?」至民國《鄞縣通志?輿地誌?廟社》中,在高橋鎮已無張循王廟。故高橋會抬何神祗出殿,尚不清楚。
高橋會會腳遍及高橋、白岳、望春、集士港、橫街頭,由鄞西12個鄉鎮聯合舉行。廟社社頭由五柱頭組成,五柱亦即五社,即為高橋的長生社、集士港的震生社、賣面橋的永豐社(即太平社)、西陸的風雲社、新廟跟的靈儀社。1946年重開賽會時,會社增加8個,共有13個,會期三四天,賽會時聚眾新萬,隊伍長達數里。迎賽隊伍從高橋出發,先至望春橋石將軍廟(祀守信),行至城區望京橋折回,至鳳嶴過橫街頭返回。賽會會規,有「凈街吃素」,街道清潔,屋棚拆除,烘缸出凈並加蓋,不準外晾衣褲,庭室干凈;各家吃素,各柱每十戶指派一人監督檢查,若發現食葷者,勸說無效則罰款。迎賽三四天內,尤其是放銃炮、抬菩薩者,夫妻不可行房事,以示對神的虔誠,高神會會器眾多,賽會時3000餘會眾幾無空手者,以類計有二三十種,有大令旗10餘面,鼓亭、沙船20多杠,抬閣40多杠,其餘如九連燈、踏高蹺、女跑馬,甩彩瓶、三百六十行(360人裝扮)等。橫河村吳家創建的祖傳「野人會」,扮演6個野人、6隻白猴,邊走邊表演野人、猴子動作姿態。也有扮成獅子、白象、老虎、豹、猴子、猩猩等動物,尚有9條九節小龍、5條二十四節老龍,舞龍者轉盤變化,在神像兩旁護衛。賽會過程中,沿途「爵獻」多達百餘處。且有搶抬神轎的習俗,謂神轎至本地界,定要本地人去抬,否則「風水」要被別村佔去,故常因搶抬神轎而發生毆斗,俚稱「勿打勿算會」。1946年後,高橋會未再舉行。

紙會 又稱提燈會。鄞縣黃古林、布政市、清道鄉一帶,正月元宵節興行紙會。黃公林廟,祀漢夏黃公,廟社分10堡,廟下戶口四千餘鄉。舊例正月燈祭,夜間提燈賽會,火球旋甩,燈彩紛呈,鳴炮放銃,兼有飾作無常、判官、小鬼者穿插表演。不少觀者乘船而來,河面船賽。距此廟3里的俞家宅跟,有聖女黃姑祠,俗稱娘娘廟,祀昭惠廟神黃伯玉之女,廟下戶口五六百戶。夏歷八月二十三日,村人迎廟神至俞氏老祠堂,當晚回殿,是晚演戲,亦行紙會。

廟會市集

舊時,城鄉大型市集多與祀神賽會相連。鄞縣鄞江橋它山廟會,每年有三月三日、六月六日、十月十日三次。三月三日廟會插秧在即,上市商品多為犁耙、鋤頭、糞桶、蓑衣、戴笠等。六月六日廟會,在早稻收獲前,上市商品多為竹籮、蔑簟、掃帚、畚斗、鐮刀等。十月十日廟會,晚稻收割,天氣轉冷,農民山民多采辦冬令商品衣著之類,交易興旺。期間,鄞江之上「烏山船」擠江,章溪上竹排、「小灘船」滿溪,它山廟演戲,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當地店鋪老闆數月前即至寧波辦貨,城區商家、行販涌至,貰房屋,租攤基,搭蓬賬,臨時設店擺攤。三教九流均趕集湊熱鬧,有算命測字、遊方郎中、「祝由科」(巫醫)、拔火罐、賣膏葯、變戲法、拔牙齒、吹糖孩、唱小熱錯賣梨膏糖、「打銅寶」(賭博)、強討飯等等。遇糾紛事發,由廟會社頭出面調解、裁決。
建國後,迎神賽會已廢止不行,廟會市集仍有舉辦。

躲債廟躲債

舊時過年又稱年關,俗俚「欠債勿過年」,人欠、欠人須在年底結清。除夕,商號、財主派人討債,「自昏達旦,絡繹於道」(《鄞縣通志》)。窮人、負債者無法還債,被迫躲避至城區義庄廟、鎮海城內二聖廟。此兩廟均為躲債之處,債主不敢入內逼討,相沿成習,俗稱「躲債廟」。躲過此夜,正月初一不討債,以暫緩急難。

義庄廟,《鄞縣通志?輿地誌?廟社》記:「義庄廟,花園鎮三支街底,祀樓氏司庄之神,明時建。」注曰:「樓氏義庄在晝錦坊,今坊後傍日湖有廟,蓋即其司庄之神,俗稱躲債廟。」相傳清時有一陳姓女子居住義庄廟旁,因欠一元錢房租,被房東威逼入廟自盡,以後此廟成為窮人躲債訴苦地方。是夜,窮人聚集,債主怕犯眾怒不敢入廟,有行善者夜備粥飯菜餚供應躲債者。今尚存廟堂5間,移作他用。

二聖廟,在鎮海縣城北城腳下,原祀關、岳兩神,香火冷落。相傳某年除夕,有一欠債者躲入廟內避過年關,此事傳揚後,躲債者議定除夕有進廟逼債者群起攻之,債主不敢入廟。後相沿成習。

此外,相傳慈溪周巷烏俞廟也是除夕躲債之處,亦被稱為「躲債廟」。
建國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躲債廟」已成為歷史陳跡。

請龍求雨

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禮俗?迷信》載:「請龍。農民遇久旱,則請龍,約鄰村農民舁境廟之神往龍潭禱求,偶見水中有蛇、鰻或蛙、魚等動物浮出即以為龍,置諸缸內,請之而歸。要求邑之長官,跪拜供奉如神,或醵貲演戲以敬之。俟雨下乃送回。」
舊時,寧波各縣請龍求雨,大體類同,亦有稍異者。鄞縣瞻歧地方請龍王,先遣人夜入龍王廟,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當地廟內供奉,稱「偷龍王」。數日後仍不雨,則把神像置於烈日下,讓「龍王」嘗一嘗久旱不雨、烈日曝曬之苦,但又恐曬壞神像,乃戴以笠帽、披以蓑衣,稱「曬龍王」。再不雨,則相約往「龍潭」請龍求雨。事先遣人鳴鑼通告「禁塗」(禁止下海塗捕撈),不準魚蝦上市,各家「凈灶吃素」,食葷者處罰。瞻歧附近稱龍潭者有四處,但當農民卻信遠在鎮海三山岩頭龍潭「老龍」。午夜出發,抵達後供祭潭邊,雙手合十跪地,念伴誦「龍王經」,請「龍」顯身。時已派好數名青年,手持撈具環潭侍立,一見水上有浮游動物,眼明手快,立即將「龍王」網住,放入「聖瓶」。隨後族長許願,如不日賜雨,即演戲「謝龍」。迎歸後供祭在廟內神座前的神案上,晝夜有人輪流「值聖」,族內大戶輪供「聖頭飯」,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謂之「侍雨」。久旱則雨,適降甘霖,則視為「靈驗」,開演「謝龍」戲、行紙會,最後送回龍潭。稍有不同者,有些地方「請龍」時由族長或念伴跪在潭邊,用銅鑼從潭中兜起浮游動物。有的地方凡加入請龍隊伍的人,皆手執小旗,烈日曬頭,不得戴草帽,腳穿草鞋或蒲鞋,表示虔誠,以感動「龍王」。

先兆信仰

吉兆 舊時,出門逢喜鵲叫,謂報喜;遇棺材,說是有官有財。晨出遇送娘(亦稱送嫂),謂空出滿歸。能有幸看到「海市蜃樓」,視為大吉,民間叫看到「開天門」。燕子來宅做窩,紅下巴燕子來謂吉,白下巴燕子來說是平常。燈燭結芯(結花)兆喜事,說是「昨夜開燈花,今日財帛臨我家」。灶火(燒柴草)爆響、蜘蛛掉下、筷籠取筷偶落一根、飯桌筷子多放等,兆有客到;梳子掉地,謂有貴客來臨。左眼皮上下跳兆喜,說是「上跳財、下跳喜」。

凶兆 舊時,出門聽到烏鴉叫,謂不祥;遇烏屎撒身,尤其是撒頭頂,謂有災難臨頭,須立即吐口唾沫解魘;遇花轎,視為不利;遇紅沙遮日,謂兆區,說是「出門遇紅沙,到老難還家」。花轎遇花轎,謂不吉,須搶左道開路。深夜聽到犬叫如哭聲或九頭鳥叫,謂凶兆。兩頭蛇出現主凶;見家蛇(在屋內出現蛇視為家蛇)示不吉,須撒茶葉拌米,口念:「順順利利快回籠去。」雞飛上屋頂,謂將有火災。貓上屋頂拜月(望月),謂將會生「邪病」,須立即拾石擲貓。指甲上有白點,稱「淘氣星」,謂將發生氣惱事情。

7. 杭州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1、雷峰塔

雷峰塔(Leifeng Pagoda)又名皇妃塔、西關磚塔,位於浙江省會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於公元977年,是吳越忠懿王錢弘俶為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謚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為「皇妃」,所以命名為「皇妃塔」。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為「雷峰塔」。

8. 杭州有哪些的民風民俗請幫我介紹一下

1、熱熱鬧鬧辦喜事
一、說媒杭州民間婚禮,基本上沿襲南宋婚禮的習俗遺風。舊時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極濃,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請媒婆說合,叫做「穿婚」。男、女方問卜得吉「定帖」後,男家擇日備禮邀女家,兩親相見,謂之「相親」。
2、吳山廟會
吳山廟會是杭州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廟會之一。為紀念春秋戰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廟以來,兩千多年間寺廟庵觀,日益增多,幾乎遍及吳山境內的紫陽、雲居、七寶、峨嵋等十多個大小山頭和山麓,故有「吳山七十二廟」之說。
3、 西湖桂花節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目前,杭州與咸寧、蘇州、桂林、合肥已成為我國五大桂花產區。杭州人在每年的金秋賞桂時節都要舉辦西湖桂花節。"滿隴桂雨"是桂花節的主要場景。這里沿途栽種著7000多株桂花,鬱郁蔥蔥。桂
花節期間,這里200餘項五顏六色的遮陽棚整整齊齊排列在道路兩側,遊人在棚內樹旁賞桂品茶,打牌下...

4、越劇
越劇是杭州的主要地方戲曲,七十年前流行在嵊縣一帶,現已成為全國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擅長抒情,曲調優美,表演細膩。1949年前後,杭州有聯友、蜜蜂等十多個越劇團。解放後,越劇試創男女合演,效果很好,常演
出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盤夫》、《西廂記》、《胭脂》、《碧玉馨》、《龍鳳鎖》等。...

5、三潭映月的由來
三潭映月的由來很早以前,一條千年黑魚精逃出龍宮,闖到錢塘江里,興妖作怪。從此以後,錢塘江兩岸常常鬧水災,堤岸被沖倒,稻田被淹沒,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一天,黑魚精變成一個黑大漢,到杭州城隍廟來玩耍。他走
到望江橋邊,忽然聞到一股香氣,回頭一看,橋邊有個點心攤,一個老太婆身穿白衣白裙,在賣餛飩面,熱氣...

6、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富陽、新登民間藝術門類很多。據1983年調查,民間舞蹈有龍燈、獅子、竹子、跳仙鶴、大頭和尚等17個類別41種;民間音樂有「古亭鑼鼓」、「十番鑼鼓」等;其他有剪紙、泥塑等。其中「跳竹馬」、「跳凈
童」、「跳仙鶴」等,整理成文字,被《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浙江卷)收錄。1986年2月23日,富陽縣...

7、多彩的民俗文化--龍門
多彩的民俗文化--龍門龍門古鎮為中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村內除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和名勝古跡外,還保留著特色鮮明的傳統民俗文化。鬧元宵每年元宵節從農歷正月十三開始上燈,到正月十八
落燈,歷時五天。在古鎮的祠堂和廳堂及古街上都掛上具有傳統特色的各種花燈。每座廳堂的上方正中還掛著各...

8、歲時習俗
歲時習俗春節農歷正月朔,俗稱「年初一」,今為「春節」。一年之始,舊時有「履端」之說,最為重視。凌晨男子開門放火炮後,制素「齋供」,至廳事酬神。點燃香燭,鳴放鞭炮,稱為「拜天地」。鄰里相見,互道「新年恭
禧」。

9. 杭州民風民俗

杭州人過年少說也有千把年的歷史了。至於杭州人的過年習俗,說來話長,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濃郁的古都遺風和淳厚的文化氛圍滄桑般地溶入喜慶、熱鬧、歡樂、祥和的氣氛當中。民風民俗如下:

1、杭州人臘八日燒八寺香的習俗。過年時節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避難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債人的老話,叫做「年廿七,勿著急;年廿八,想辦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見面,初一見面拱拱手。」


(9)杭州民間藝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

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

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閱讀全文

與杭州民間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