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戲劇的表現形式包括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曲、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
㈡ 戲曲有哪四種藝術形式
㈢ 戲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戲曲的表演形式介紹
1、念白:念白不同於歌唱,但與音樂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具有獨特的表現力,體現戲曲語言特有的藝術美是一種富有音樂性的藝術語言,它要求具有鮮明的節奏感與韻律美,要求有音樂性,在聽覺上能使人產生美感。
2、音樂:戲曲音樂是戲曲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區分劇種的重要因素。戲曲音樂由歌唱和器樂伴奏兩部分組成,它與戲曲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段有密切的關系。
3、歌唱:演唱一般包括發聲、吐字、行腔、用氣和裝飾唱法等項,要求需要有高深的演唱技巧與嚴格的基本訓練,它著重於吐字的准確清晰。
4、舞蹈:戲曲舞蹈動作表演以敘事為主,表現豐富的生活內容,刻畫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現復雜曲折的故事情節。
5、雜技:戲曲中的這些雜技表演,往往能給觀眾以健美、驚險、明快、新奇的審美感受,產生較好的藝術效果。有些戲曲演員,因為能在自己的表演藝術中繼承和發展雜技藝術,創出幾手「叫座」的「絕活兒」,而一鳴驚人,蜚聲戲壇。所以,在戲劇界一直流傳著一句名言:「有戲必有技。」
㈣ 中國古代戲曲表現形式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1]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2][3][4][5]
精品薦讀
羅貫中:替古代人創造多少光輝事跡?
作者:米南德
快速
導航
藝術特色
藝術品貌
戲曲行當
戲曲音樂
戲曲臉譜
戲曲劇種
發展歷程
綜述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唱腔的伴奏、過門和行弦起托腔保調、襯托表演的作用。開場、過場和武場所用的打擊樂等則是喧染氣氛、調節舞台節奏與戲曲結構的重要因素。[6]
崑曲《牡丹亭》-游園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昆劇等。[7] [8]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㈤ 戲劇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種類介紹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現在喜歡戲劇的朋友已經不是很多了。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戲劇的表演形式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戲劇的表演形式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戲曲、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由於 文化 背景的差別,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印度梵劇、日本能樂、歌舞伎等。
現代的戲劇觀念強調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系(一般稱為“觀演關系”)。
在中國台灣地區,戲劇是一個范圍較廣的詞語,如舞台劇、電視劇、電影等以劇本為核心進行表演的演劇形式都統稱為戲劇。
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或稱之為劇本。
語言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台說明。
人物語言:也叫台詞(戲曲稱之為“念白”)。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對白是兩個或多個人物交談的話;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
舞台說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台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弧(方括弧或圓括弧)括起來。
本質
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已經表述了對戲劇本質的認識。他認為: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戲劇是對各種生物的行動的模仿。
以後 ,印度的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也指明:“戲劇就是模仿。”19世紀以後,對戲劇本質的研討出現了眾說紛紜的局面,主要有觀眾說,沖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室說等。
觀眾說:認定觀眾是戲劇的必要條件 ,也是戲劇的本質所在。法國戲劇理論家F.薩賽是這種觀念的代表,他斷言:不管是什麼樣的戲劇作品,都是為了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因而,戲劇的一切元素都必須與觀眾的欣賞相適應。
沖突說:以法國戲劇理論家布倫退爾為代表。19世紀末,布倫退爾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覺意志發揮的場所,人物的自覺意志的發揮必定會遇到阻礙,主體為克服阻礙就要與之斗爭,這就構成“意志沖突”,戲劇的本質就在於此。美國戲劇理論家J.H.勞森則把戲劇的本質歸之為“自覺意志在其中發揮作用的社會性沖突”。他認為:由於戲劇是處理社會關系的,而人的自覺意志又必須受社會必然性的制約,因而,真正的戲劇性沖突必須是社會性沖突。這種觀念可以一句話來表述:“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中國東漢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戲,始於斗兵,廣於鬥力,而泛濫與鬥智,極於鬥口。”認為戲劇是最富於沖突的生活場景的升華。
激變說:英國戲劇理論家W.阿契爾否定布倫退爾的“沖突”說,他把小說與戲劇相比較,認為小說是“漸變”的藝術,而戲劇是“激變”( crisis ,又譯危機)的藝術,戲劇所處理的是人的命運和環境的一次激變,這就是戲劇本質的所在。
情境、實驗室說:早在18世紀,法國哲學家D.狄德羅就曾把“情境”看作戲劇作品的基礎。黑格爾在談到戲劇的特性時,也曾把“情境”與“沖突”聯系在一起,並強調情境的本體意義。存在主義哲學家 、劇作家J.-P.薩特把自己的劇本稱為“情境劇”,並把戲劇的對象說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選擇行為。B.布萊希特則把戲劇看作是一種科學的 方法 ,認為:劇院乃是檢驗人類在特定情境中行為的實驗室。這種觀念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戲劇的本質。
戲劇的種類
古代希臘戲劇
世界戲劇藝術最早是出現在距今約2400年前的愛琴海邊的古希臘。當時劇團內除了主要演員以外,還有一支合唱隊,隨時評論劇中發生的事情。有趣的是,伯利克里時期,為了鼓勵人們去看戲,政府甚至會給觀眾發放“戲劇津貼”。這在弘揚和保護文化方面是很值得借鑒的。
演員
古代希臘戲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由男子扮演的,這些演員都是專業的,社會地位很高。在同一部戲中,一個演員可以扮演幾個角色,一個角色也可由幾個演員扮演。由於演員和觀眾的距離非常之遠,因此演員必須頻繁更換服裝和面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演員們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顯得高一些,有時還要帶上顏色艷麗的手套以使觀眾能夠辨認自己的手勢。
劇場
最早的古規范希臘戲劇場十分簡陋:在一片夯實的硬土地上修些台階,再加一個木板,便是一個“劇場”。公元前四世紀,出現了一種新式劇場:它沒有屋頂,呈半圓形,用石頭建成,觀眾席呈階梯狀,且坡度較大。希臘人稱其為”圓形劇場“
中國戲曲
戲曲(traditional opera,歷史上也稱戲劇)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 武術 、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門中國傳統藝術,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念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傳統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凈角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 臉譜 ;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中國戲曲雖然產生的比希臘、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漢代就有了百戲的記載,在13世紀已進入成熟期,其鼎盛時期是在清代。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經發展到300多個劇種,劇目更是難以數計。世界上把它和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戲曲始終紮根於中國民間,為人民喜聞樂見。而在其中,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其它 各種地方劇種都有其自己的觀眾對象。遠離故土家鄉的人甚至把聽、看民族戲曲作為思念故鄉的一種表現。
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詩劇、舞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幻想劇等;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不過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類是悲劇、喜劇和正劇,其中悲劇出現的時間早於喜劇,正劇也稱為悲喜劇。
悲劇:沖突的實質:“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悲劇的審美價值:“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喜劇:審美價值:“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正劇:將悲劇和喜劇“調解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較深刻的方式”。
戲劇的特點
1:始於離者,終於和;
2: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 故事 也;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戲劇的藝術特點
㈥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表現形式,你還哪些表現形式呢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指的是生活動作的規范化和舞蹈化表演,程式也是能夠反映生活的,同時這種程式也是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同時這種程式也是具有一定規范性的,因為戲曲表演的內容一定要是經過提煉、美化、概括的,所以通過戲曲的程式能夠看出藝術家們的心血,因為這為戲曲藝術創造了更好的起點,同時優秀的藝術家也能夠通過突破程式的局限性,來創造出更加具有個性化CF藝術,所以程式是一種美。
中國戲曲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虛實結合、真假結合,也是以徐為主,虛實結合。因為通過這種虛擬的環境,能夠更加鮮明地體現出戲曲的特色,因為舞台是有限的,但是生活是無限豐富多彩的,想要用舞台的游戲展現生活的無限,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把控舞台的有限性來展現生活,同時,這種虛擬性也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說法,可以把舞台的局限性轉化為藝術的廣闊性,同時也能夠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現出更多與生活相連的事物。
㈦ 戲劇表演形式有哪些
戲劇表演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歌劇、話劇、舞劇、詩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神話劇、市民劇、傳奇劇、家庭劇、社會劇、科學幻想劇等;
按戲劇文學、容量大小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小品;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正劇、喜劇、悲劇。
1、戲劇表演的分類方式有很多,一般如下:
(1)按容量大小,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小品。
(2)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歌劇、話劇、舞劇、詩劇、音樂劇、木偶戲、皮影戲等。
(3)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神話劇、市民劇、傳奇劇、家庭劇、社會劇、科學幻想劇等。
(4)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正劇、喜劇、悲劇。
2、戲劇這一表演藝術,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3、在古代希臘,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范疇。但是,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詩(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
戲劇包含四大元素,即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
1、演員是戲劇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通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2、情境是戲劇作品的基礎,指的是戲劇中用以表現主題的情節和境況。在現代戲劇理論中,有人則進一步把情境看作是戲劇的本質所在。
3、舞台是為戲劇表演提供空間的表演場地,戲劇演員扮演的角色形象在舞台時空中逐步展現。
4、觀眾指的是觀看戲劇表演的人群。在戲劇表演中,觀眾的任何反應都會影響演員的表演,左右戲劇的效果。這種反饋作用表明觀眾也參加了創造。
㈧ 戲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是什麼
唱念做打」是中國戲曲的四種表演手法,唱,指的是唱腔技法,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
這四種藝術表現形式總結起來是簡單,不過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我們看京劇大師,一輩子都在做這一種藝術形式,但是能被稱為大家的卻沒有幾個。因為這四項隨便哪個說起來都沒有那麼容易。
此外,「唱」和「念」其實是相互補充和相互配合的,京劇演員都是從小開始練基本功,念對白是必修的課程之一。戲曲的「念」要求演員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鏗鏘有力,悅耳動聽,而且要與「唱」互相協調,以達到藝術的最高水準。
㈨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主要的表演方式是什麼
中國戲曲的核心表達式有: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無論腳色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可以用演員這種時空虛擬的程式,與觀眾約定俗成,一目瞭然:腳色沒有上場,舞台上一片空白,腳色一上場,舞台上便有了某個環境的存在;腳色全下了場即「凈場」,則某個環境又虛去;腳色也可通過舞台調度和動作或伴隨說明性的唱念,當場表現時空的流動及轉換,即所謂「景隨人移」。
可見,虛擬是一種非常靈活的手法,把舞台的局限性轉化為藝術的廣闊性,通過表演,在有限的舞台上把觀眾帶到多種多樣的生活聯想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