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畫的意義和魅力
國畫的魅力和意義在於它的傳承意義和美學價值。要說到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能讓我們傳承的東西太多太多,而畫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種。國外有知名的畫作,一副油畫就可以拍出成百上千萬的價格,我們的國畫自然也是享譽中外。
國畫的獨特意義:「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引自網路。所以,中國的國畫在歷史研究,美學發展上都有十分高的價值。
國畫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在我國,有書畫同源之說,文字和圖畫起初沒有差異區分,所以國畫在記錄文化歷史方面有特別貢獻。中國古代的一批又一批作家,讓時代文化和書畫結合,不論是朝代的歷史發展特點,還是民族、宗教文化都會在國畫中又相當好的體現。並且其中蘊含著修生養性的獨特特點,不論是作畫的人,還是觀畫的人都能夠在這過程當中體會到不同的意境魅力,陶冶人的情操。
國畫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國畫抒情寫意,不論是山水畫的景觀文藝,還是人物畫的傳神達意,都體現了古人對於各方面的認知表達。
『貳』 中國畫作為中國的古典藝術,它到底有什麼魅力
一幅好的書畫作品,都是從生活中而來,離不開對生活的觀察。在傳統書畫中,書畫對於客觀事物的觀察,採取小觀大、以小見大的觀察方法,其中還包括子在活動中觀察、客觀認識事物、直接參與真實事物,從而達到對真實事物的全面、客觀的認識,而不是只看到局部。
總結:中國文化是實用型文化,是一種巨大的財富,關鍵在於我們現代人要好好研究,合理利用,造福人民,好日子!
『叄』 中國畫作為中國的古典藝術,它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墨筆是中國畫有關狀物質和傳情達意的藝術技巧,是中國畫的魅力所在。筆,是指應用軟筆以勾、勒、皴、點等不一樣技,主要表現變化無窮的線框樂趣;墨,是指應用墨的深淺、疾緩、干濕度等,以烘、染、潑、積、破等方式,使之造成豐富多彩而微小的飽和度轉變,在宣紙上展現派出人的實際效果。線框是藝術家對當然目標的概述與抽象化,加上主觀性了解,所打造出來的藝術手段。
採用以薈翠小、卒章顯志的方式,並在活動中去觀查和了解客觀現實,乃至能夠參與到事情中來,而不是設套外型,或局限性在某一支撐點上。它滲入著我們的社會意識形態,進而使美術繪畫具備「千古孤寂,披圖可鑒」的了解功效,又具有「惡以誡世,善以表後」的教育作用。即便青山綠水、花鳥魚蟲等純自然的客觀性物像,在觀查、了解和主要表現中,也主動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觀情。趣相聯絡,寓情於景,借物喻人,展現了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意識。
『肆』 國畫的魅力與重要性
一、國畫的起源
中國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把伏羲畫卦、倉頡造字,視為書畫之先河。
二、國畫的發展歷史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春秋戰國最為著名的有《御龍圖》帛畫。它是在絲織品上繪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三、國畫的魅力所在
(一)傳統魅力
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國畫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伍』 國畫的意義和魅力是什麼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為要旨。
因而可以舍棄非本質的、或與物象特徵關聯不大的部分,而對那些能體現出神情特徵的部分,則可以採取誇張甚至變形的手法加以刻畫。
在構圖上,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
於是,風晴雨雪、四時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現在同一幅畫中。因此,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
同時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中國畫以其特有的筆墨技巧作為狀物及傳情達意的表現手段,以點、線、面的形式描繪對象的形貌、骨法、質地、光暗及情態神韻。
這里的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技巧,又是對象的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跡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由於並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國畫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結合來描繪對象,而越到後來,水墨所佔比重愈大,墨分五色,以調入水分的多寡和運筆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筆墨技巧的千變萬化和明暗調子的豐富多變。
而在以色彩為主的中國畫中,講求「隨類賦彩」,注重的是對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環境色並不重要,一般不予考慮。但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有時可大膽採用某種誇張或假定的色彩。中國畫,特別是其中的文人畫,在創作中強調書畫同源,注重畫家本人的人品及素養。
在具體作品中講求詩 、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並且通過在畫面上題寫詩文跋語 ,表達畫家對社會、人生及藝術的認識,既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又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
(5)書畫藝術魅力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畫歷史悠久,在東周墓葬中出土過最早的帛畫作《龍鳳仕女圖》,傳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朝摹本。在五代十國以後中國文人藝術家得到了很高的社會地位。
宋代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元兩代後,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明代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繪畫材料多元,朝多方面發展。
現代
自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畫家開始嘗試西方畫法,而油畫亦在此時引入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畫家被鼓勵從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部分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不受改動下完整引入,在那時畫家會被提供主題及被要求大量生產。
此規限在1953年開始放寬,而在1956至57年間的百花運動中傳統中國繪畫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間由表現出農村日常生活的農民藝術畫數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藝術學院被關閉,而有關藝術的期刊及主要藝術展覽被停止,而在破四舊的運動中中國藝術亦受到重大的破壞。
在文化大革命後,藝術學院及專業團體再次被成立,亦設立了與外國藝術團體的交流,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家亦嘗試新的主題及技巧。
『陸』 書法藝術有哪些審美特徵
中國的書法文化歷史悠久,書法是漢字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毛筆在以寫為主的文字系統中扮演主角。書法的線條和不同類型的字體結構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元素,亦是書法藝術美的主要體現。
一、書法藝術的線條美
線條是書法構成的主要元素與基礎,是書法形成的重要媒介.亦是作者傳情達意,流露情感氣質的載體。漢代的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重要代表與里程碑,其中以漢隸所體現的解放線路最為典型。線條可以說是作者與欣賞者之間溝通的橋梁。線條是書法作者生命的特徵體現,在我國書法藝術中,書法線條的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力量感
書法中所體現的力量感是一種巧力。作者根據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適當調整掌、指、腕、臂的力度大小,將作者的心情、思表達得淋漓盡致。筆力是中國書法的主要特徵之一,典型的代表是唐代中期書法家顏真卿,其代表作主要有《多寶塔碑》《顏家廟碑》等。在這些作品中看似清秀飄逸的書法中蘊含著蒼勁有力、鐵骨松風的力量感,其筆法精湛,結構嚴謹,可謂入木三分。
(二)立體感
書法作為平面的藝術形式,立體感仍然是其不可缺少的,如果僅僅是單純的線條,則會單薄乏味,缺乏意蘊。融入立體感的書法體現的是沉著、渾厚的並能讓人感受到線條中蘊藏的作者的豐富情感。立體感也可以說是一種骨感美,是作者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抽象地經過提煉的空間。根據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和作品的不同,再加上作者的觀念思想認識的不同,從而使立體感的表現形式亦有所不同。
立體感也可以說是一種骨感美。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著名書法家柳公權,與顏真卿有著「顏筋柳骨」之美譽。在書法藝術節有著「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其書法作品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柳公權的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在書法藝術中中鋒技巧是絕對的。而側鋒技巧是相對的,從書法美的角度來看,其需要與中鋒相互融合、交叉,從而突出書法作品的線條美。
(三)節奏感
書法作品的結構感是其活力的具體體現,書法作品生命力的展示。書法的節奏感是通過對比展示、體現的。具體的比如:空間結構,空白結構,即空白大小、形狀之比。用筆起伏節奏,即墨跡的粗細、方圓,都是節奏感的具體體現。
與力量感與立體感相比,節奏感的原則相對比較簡單。根據其力度和線條的厚度,欣賞者可以從一個起點出發,從字的整體上對其作出深層次的描述。立體感、力量感與節奏感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線條美的所有特徵。而且在線條美的三種具體表現形式中,在書法的運筆技巧方面,亦蘊含了全部的空間內容。
二、中國書法藝術的結構美
書法藝術的結構美是指毛筆字的結構體現出現實中各種事物形體結構美的問題。盡管古代的象形文字如今早已不存在,但其是中華民族漢字發展、形成的必經階段,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仍然具有造型的意義。平正、勻稱、參差、連貫、飛動等多反面的有機融合與交叉、滲透,構建了字的結構之美,是其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
平正是書法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會給人一種穩定、心情舒適的感覺。書法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反映,最終是由現實的生活所決定,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人的審美觀念與意識形態。書法藝術與人的一般審美觀念相一致,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人們的審美觀念具有共識:在中國人眼中整齊統一是美的重要體現,參差不齊則顯得較為凌亂,不具有美感,會嚴重影響到欣賞者的心情。
勻稱是書法藝術的另一重要元素。即在字體的筆畫之間,各部分組合所形成的舒適感與整齊感、勻稱之美。總體而言,字的勻稱只須注意實線的疏密長短適當便能達到,但書法家還常從無實線的白處著眼來使黑白得宜,虛實相成。篆書是書法藝術勻稱美的典型體現,其講究黑白相間,分布均勻得當。
參差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一種參差之美,不同角度產生的落差層次美。山峰的綿延起伏,層層翻滾的波浪,樹木的高低,都表現出的是一種參差之美。在書法藝術之中,注重結字、布白的參差錯落之美。書法的平正、勻稱之美與參差之美看似存在沖突之處,但這是兩種原則的分別體現,平正、勻稱主要是對結字的原則要求,是常與法,參差落差是根據字體各部分的特點,進行有機融合,是靈活奇巧之美。書法不可以千篇一律,只講究常與法,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將常態與參差之美巧妙結合可以時書法顯的豐富多彩,真正體現書法藝術之美。
連貫是書法藝術的重要要素之一。筆畫與筆畫之間,各個結構部分之間都應相互協調、銜接。使得字的各個部分避免分析,使其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傳論中對連貫所造成的書法魅力作了這樣的表述:「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
飛動是賦予書法活潑形象的方式之一。一方面其可以呈現出靜態之美,另一方面其還可以彰顯動態之美,使得書法具有生命力,讓欣賞者獲得更大的想像空間。書法藝術的動態美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書法作者的思想與情感。當欣賞著欣賞書法作品時,感受到的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上下,左右結構的筆畫搭配都是協調有序,盡顯和諧之美。書法中體現的結構美不僅僅是指要全部統一格式。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其中沒有孤立的線條和結構,一切都是渾然天成,各個結構,各種藝術美的有機結合,在書法的線條美中體現出了精神、情感的價值所在。兩者相互依存,統一於書法藝術之中,是書法藝術的兩個主要要素,作者用線條的粗細、方圓、曲直、剛柔等將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三、中國書法藝術的章法美
書法的章法是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段落與篇幅之間的結構問題。其所體現的是書法章法的相互對稱,相互照應,好像一首旋律悠揚,動人心弦的樂曲。章法美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體勢上的起承轉合,虛實方面的相輔相成,錯落有致。一副充滿作者心血的書法作品,在完美章法的表露思想與情感,如此一來會是書法作品充滿生命力,使得力量感、立體感、節奏感有機融合,呈現出書法藝術真正的魅力。
體勢上的起承轉合,渾然天成,其是一種字與字、行與行間、段與段以及篇幅之間的和諧與整體性。虛實方面的相輔相成。書法字體的線條變化曲折,有筆墨之處即為實,虛指字的各部分之間之空白處。虛實相成的章法,是作者根據根據所表達的思想,所傳達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書寫風格臨時制宜,一氣呵成的。作者用眼、手、心靈三者的有機融合來實現黑白的和諧布局,黑的部分呈現出「金刀之割凈」之美,使的白色部分達到「玉尺之量齊」之美。同時,書法作品的題識、題款字體的變化,以及其在作品中的位置和整個書法篇幅構建和諧之美,是章法美的重要體現。
錯落有致,盡顯參差變化之美。其是一種在平正、勻稱之美之中的奇趣、變化美,於變易中求和諧的章法。主要表現在:字與字之間產生錯位,字的中軸線有時與行的中線重合。雖然看似這些不同角度的變化會產生不整齊,不均衡的之處,但具有較深功底的作者會用線條、章法技巧來補足,使得整個作品在在變化中造成美感。唐代懷素是錯落有致,盡顯參差變化之美的著名書法家之一。
四、中國書法藝術的意境美
繪畫、書法、詩詞作品其本身早已不僅僅是一幅幅單純的圖畫與文字,這些作品已上升為一件藝術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是其內心世界的展現,其所追求的是一種意境美。作品的神采、精神是意境美的具體體現。宋代的黃庭堅曾雲:「觀之入神」。彰顯意境美的藝術作品都具有某種特殊的氣質與精神,每個字的線條與結構的巧妙融合,創造了作品的和諧意境之美。宋代的書法家注重筆墨意態,強調字中有筆,妙用側鋒,勾勒出不同尋常的線條之美強調書法作品的生動氣韻,善於用變化多樣的線條來展現自己的審美趣味,傳遞自己內心世界的情感。
書法家們在追究意境美的同時強調章法,其意境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采。是書法作品中的生動、靈氣之處,是其個性的具體體現,是外觀的形。在書法理論中,神作為形的對立面,是非常清晰、不可含混的。神采是意境、情感的表現形式,是作者的個性、思想情感、精神風貌、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其個性美的作品中的成功體現。
詩情。詩情畫意往往是古人書畫家所追究的一種境界,同時也是一幅書畫作品成功的主要表現形式。將詩的意境、韻味融人到書法中,會使書法更具有韻趣,產生別樣的意境美。王羲之的書法以蕭散簡遠、淡雅柔逸的魏晉風度而流芳百世,其主要原因是其將詩的優美意境與書法藝術巧妙融合,使得書法作品產生別樣的魅力。
『柒』 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來自於中國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書法巨匠的辛勤匯總和藝術實踐。由於中國古老的書法藝術起源於對形象的理解與藝術的濃縮,使現在書法作品腫依然可以令人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與燦爛。
中國書法從誕生起傳承了幾千年,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帝王將相、豪傑俠士、平民百姓,流連、徜徉、沉醉於其間,並為之傾倒,這就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有人作過這樣一個比喻。中國書法藝術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機會靠近它,就會被它緊緊地吸住。當你沿著這根魔柱往上爬的時候,任你用盡氣力,使盡招數,總是難達其頂。
明代的項穆在他的《書法雅言》中是這樣描述書法藝術的,他說:「能隨形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每筆皆成其形,每字各異其體。」
中國書法藝術的這種特有魅力,不僅吸引著東方人,同樣也吸引著西方人。遠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對中國書法藝術知之甚少的美國人費正清·賴肖爾在他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是這樣贊嘆中國書法的:「書法在東亞是一種偉大的藝術!」
(7)書畫藝術魅力有哪些擴展閱讀: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
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體。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捌』 什麼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其美術魅力又是如何展現的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為工具,根據漢字的造型特點,通過藝術構思,調動繪畫的藝術手段,運用毛筆的書寫來完成的。
它是線條的藝術,卻不是一般的單純線條,而是具有繪畫性質的線條。它是由千姿百態以及變化莫測的線條組合來傳遞書寫主體喜怒哀樂等復雜的情感。
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藝術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現出歷代書家空靈的藝術趣味和人格價值。
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
中國書法之美,具體表現:
1、書法藝術的線條美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由點畫組成,點是線的濃縮,線是點的延伸。書法家利用提按、頓挫、輕重、粗細、強弱、疾徐等用筆技巧,結合用墨的枯濕濃淡等變化,使點畫線條產生富有情感的力度之美。線條的力度美,能喚起人們心中的力量感。
線條的情感主要表現在線條的節奏感,用筆輕重疾徐、抑揚頓挫,像音樂一樣喚起人們心中的節奏感,這種線條的節奏與旋律表現通過視覺,使人產生心理上的情感共鳴。
有情感的線條,必然是承起分明,有呼有應,有起有止。起止適度,或斷或連,左右顧盼,上下呼應。
2、書法結體的造型美
書法藝術的美不僅僅表現在點畫線條上,還表現在每個字的結構造型上。漢字的發展演變,經歷了篆、隸、草、楷、行幾個階段,但每個階段,字型都有獨特的美。
漢字的結體與造型有四大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和獨體字,這些結構的美最完美地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包含了謙讓、對稱、均衡、節奏。
所以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不僅線條美,更有結體的造型美。如果說西方繪畫精緻地刻畫實物是為了贊美大自然造物的形體美,那麼中國書法則運用點畫組合成的文字結構表現出多姿多彩的形體美。
3、書法藝術的筆法美
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徵產生或決定於線條的質感,而線條的質感產生於特定的用筆方法,因此決定了筆法的重要性。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人們發現中鋒運筆能較好地產生這種質感造型的效果。筆鋒入紙的深淺度,行筆轉折中筆鋒的轉換,便產生了書法的力感強度,使線條的形態與力度構成了線條的書法藝術品質。
書法幾千年,筆法訓練的復雜性,主要來源於書法線條的藝術靈感性品質,也來源於書法歷史的綿長悠久所形成的豐厚積淀。書法藝術品位的高下,基礎性因素是取決於線條的藝術品質和藝術內涵,這就需要書法家不斷在豐富筆下線條的藝術內涵方面兼收並蓄,以豐富自己的筆法意蘊。
前人的優秀筆法,都是前人辛苦實踐與思考的結晶。這些藝術特質吸收得越多,筆下的線條才能有較高的藝術品性。
4、書法藝術的墨韻美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朵奇葩,它是通過靈動神奇的筆法、雲煙翁郁的墨韻、險夷奇正的間架、參差流美的章法,出神入化地創造出大氣渾成的藝術美,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書法家的審美感受和精神境界,給人以高度的審美享受。
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筆法和墨法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書法家在提按頓挫中,那揮毫染翰之時,那貫穿全幅的墨氣,變幻無窮的墨色,正是書法家以情動筆,以毫留形的神奇紀錄。滿幅作品中氤氳的雲煙,是筆與墨結合的產物。
墨法的濃淡枯潤最能傳達出書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濕濃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內容。書法,是在黑白世界之中表現人的生命節律和心性情懷。
5、書法藝術的章法美
書法創作與書法欣賞首先關注的是作品的整體效果。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必然是一個多樣統一的整體。章法是對作品整體的布局安排,即對字的大小分布、筆畫長短、顧盼與穿插、疏與密的處理等。虛與實,白與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字里行間處處有筆墨情趣。
書法的章法,講究承上啟下,左顧右盼,參差變化,落款合理,布局於整體和諧統一。
書法藝術講究章法美。運用虛實這對矛盾,虛處淡雅,實處充盈。而實處皆虛,虛處皆實,便是用反原則。章法營構中,蕭疏清朗,並非似一盤散沙,而是實到虛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虛到無時,卻是大有,無畫處皆是妙境。
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巧妙的布白能使通天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留給欣賞者足夠的想像空間。
『玖』 學書法的意義和魅力
學書法的意義和魅力
學書法的意義和魅力,很多的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報補習班和興趣班等等朋,興趣班比較受歡迎的就是書法,學習書法有很多的好處,不單只可以練習一手的好字還可以修身養性,以下分享學書法的意義和魅力。
魅力: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象徵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書法的魅力之處就是書法家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書法表示出自己的心情、思想狀態以及自己的性格等等信息。
區區一幅書法作品可以包含的內容,不是作品當中的幾個字可以涵蓋的,這就是吸引眾人的重要原因。
書法的意義: 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豐厚。
簡介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1、學習書法有利於團結愛國,中國書法富有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魅力,正發展成為世界性的藝術。書法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首先是書者的人文修養、道德追求和精神氣度,其次才表現出技巧。
書法特別強調書品與人品的統一,「苟非其人,雖工不貴」(蘇軾);「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為書」(劉熙載)。書藝一道,尤重人品。書法與中國的文化相表裡,是整個民族精神的外化。
在幾千年的書法發展史上,修身立品、完善人格,始終是書法的主旋律,書法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經典標志的民族符號。
2、學習書法有利於工作生活,通常寫字是把字寫清楚,讓人認識就行了。更進一層的是把字寫美,讓人喜悅。除了內容之外,字跡的本身能夠像一幅好的藝術品令人怡神,讓人欣賞,甚至珍藏。
習字可以增長才藝,書法可以變化氣質、陶冶性靈。一筆好字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強自信,融洽關系,為升學求職加分。
3、學習書法可以益智長才,學習書法時,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主要發揮左腦的功能,而在練筆和創作時,則側重右腦功能的發揮。
書法的.學習過程是左右腦協同參與的過程,對開發大腦的整體思維大有裨益。同時,學習書法能培養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另外學習書法需要臨習碑帖、博涉文史網路,自然能涵泳人的學養和氣質。
4、學習書法有利於怡情健體,「煙霞供養」、「紙上太極」,書畫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健身養生,是眾人的共識。梁啟超曾說:「書法是最優美最便利的娛樂工具。」研究表明,在使人類長壽的20種職業中,書法專業名列榜首。
書法的創作講究「澄神靜慮」、「心正氣和」,才能「翰逸神飛」。古人有「書者壽」的說法,他們把書齋築成心靈優游之所,讓藝術給生命以滋養,所以自古至今的書法家大多高壽,人書俱老。如唐代36位著名詩人的平均壽命為59歲,而同時代著名的書法家則為79歲;
劉墉等「清四家」的平均壽命高達87歲;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的平均壽命也有84歲。歷代的學者都發出了「學書為樂」的感慨。
書法的意義和魅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書法是民族文化的象徵,以漢字為載體,與多種藝術相結合,承載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書法能夠培養人的道德素質、審美能力,具有實用和審美兩方面的價值;書法可以調節心理素質、規范作為。
1、書法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書法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演進的,早期的甲骨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等,它以漢字為載體,與文學、歷史、美學等藝術相結合,承載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2、書法能夠培養人的道德素質、審美能力。書法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審美價值。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能夠反映書寫者的性格特徵和當時的思想感情。練習書法的過程也是書寫者發現美、領悟美、創造美的過程。
3、書法可以調節心理素質、規范作為。學習書法,必須心平氣和、堅持不懈,在學習的過程中,書寫者可以調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養成專注耐心的好習慣。
學書法給孩子帶來的好處
1、學習書法能夠使人修心養性,有益於身體健康
學習書法讀帖、臨帖,能讓人安靜下來,寫字的時候,手要穩,還要用力,調整呼吸,平心靜氣。如果站著寫,還可以鍛煉體力。所以,學書法有益於身體健康,好得多書法家都很長壽。
2、學習書法能開發智力,延緩衰老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要訓練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使之協調性和靈活。手的協調和靈活要靠大腦指揮。經常有規律的訓練,對於孩子來說有益於大腦的生長發育。對於老年人來說,有助於延緩衰老。
3、學習書法能讓人增加文化自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從最初文字的形成,到書法藝術的日臻完善,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史。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歷史的、文化的知識,這些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把我們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4、學習書法可以鍛煉意志,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習書法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動,如果不付出一定的努力,很難達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說,學習書法能夠鍛煉人的意志品質,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學習書法有益於提高審美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書法和繪畫、詩詞都是美的藝術,三者又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書法的筆法、章法、用墨等技巧無處不滲透著藝術的美。學習書法,不僅要學得像,還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