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博會中國場館建築介紹是
世博會原創建築案例:閃耀智慧之光( 2009年11月4日 )
在世博會的歷史上,曾留下許多經典建築:英國倫敦的水晶宮、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原子塔……每一個小小的場館,不僅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和最新科技的結晶,也是當時人們對於未來建築形式的大膽思考與探索。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再一次成為全球建築設計師競技的舞台。本土的設計師們在這片群星閃耀的園區里有怎樣的表現?日前,記者走進現代設計集團,走近世博園區里一個個原創建築案例,可見智慧之光在此熠熠生輝。 功能與造型,孰輕孰重? 建築形態意象無疑是世博會建築的重要元素。上海世博園區里,西班牙館的藤條、英國館的觸須、挪威館的森林、芬蘭館的冰壺……無一不令人眼花繚亂。然而,與眾多標新立異的建築不同,本土設計師在世博園區的設計,卻顯得相當務實。 世博會永久性場館之一的世博中心,就是一個以「功能完善」為首選項的建築。這個以會議和接待為核心功能的建築,沒有刻意地表現自我,而以純凈的立面形式和規則的方整形態出現,落落大方。正如林語堂筆下的中國建築「無聲地敘述著自己平和的心跡,從而也暗示著自己的端莊有禮」。 世博中心的設計師傅海聰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也曾考慮過多種方案,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現在這種簡潔的連體方案。因為無論從建築的整體性、功能聯系的便捷、還是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分析,這都是最合適的。」如今,世博中心的會議接待空間沿著外牆分布,既自然地採光通風,又坐擁臨江美景;每一層還有大小不一的室外露台,不僅為多樣性的活動提供了場所,也增強了室內的舒適度。 另一個永久性場館演藝中心,同樣是本土設計師原創的精品力作。然而,即使是它時尚的飛碟造形,也是因功能而生。據設計師汪孝安介紹,由於場館規模從最初的4000座調整為1.8萬座,為了解決空間不足的難題,只能通過切割接地區域,來形成「借天不借地」的漂浮形態。事實上,「漂浮」的造型是演藝中心的必然選擇。它藉助於場館周邊功能區的上移,使下部的開放平台有效解決了各種交通空間的轉換及劇場人流的集中疏散問題。 「我們認為,只有以縝密的功能組合為前提,形態意象才能有更為堅實的立足點。」汪孝安說。作為上海未來的大型演藝場館,演藝中心的飛碟造型里,將舉辦巨星演唱會、國際冰球賽事、NBA賽事。 現代設計集團上海建築設計院承擔了中國館裙房部分———地區館的建築及項目的整體機電設計,該項目現場設計負責人周紅說:「作為設計者,應該努力提供最良好品質的展示場所,提供良好便捷的布展路線和硬體設備,以便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展示發展成就及多民族不同風采,並為中國館的後續利用和長期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舊瓶和新酒,如何詮釋? 與「平地起高樓,白紙畫彩圖」相比,改造老建築要復雜得多。世博園區的所在地,原本是上海重工業廠區,遺存了二三十幢近現代建造的工業建築。保存老建築,將之改造成可持續更新的新場館,也是本屆世博會的精彩之一。而本土設計師在這一領域的綠色理念,令人眼前一亮。 世博園區里的寶鋼大舞台,是由原來上海鋼鐵廠第三車間改造而來。按設計師楊明的話說:「我們放棄了最初希望積極『賦予』的改造思路,而代之以一種更『順從』的設計姿態,將注意力集中到對廠房既有資源條件的調整利用上。」他們盡可能地保留原廠房建築的結構體系,根據新的功能空間做出適應性改造,例如利用原有鋼平台,搭建二層平台容納主要功能空間等等。 同時,對寶鋼大舞台的設計,也充分尊重工業建築的歷史原貌。原有鋼柱、混凝土柱、屋架、鋼平台表面以除銹、清洗為主,不改變原有材質與色彩;新增構件以輕質、可重復利用為原則,並通過其他的色彩與保留結構區分開,既體現可識別性原則,也反映歷史的更新過程。未來,觀眾在寶鋼大舞台里欣賞演出時,還能感受到工業場地的歷史文脈。再如,慶典廣場上的和興倉庫始建於1930年,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鋼鐵企業的歷史見證物。但80年的風雨侵蝕,使之已不能為今所用。設計團隊經過分析,對其中心部位植入了3層鋼結構體系,通過橋體連接。與此同時,認為其面向黃浦江的牌坊式立面及交叉樓梯較有保留價值,於是經過精心細致的現場測繪,達到整舊如舊的復原效果。 莊重方正盛邀嘉賓
作為世博會期間接待各國政要的特殊場館,作為世博建築群的形象代表,世博中心有別於其它場館的「萬紫千紅」,卻帶有一份獨特的莊重與神秘———方方正正的世博中心到底有什麼看點? 看到已經建成的世博中心,宏偉和莊重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世博中心總設計師傅海聰開門見山,就提到了它不一般的「身份」:世博中心要在世博會期間承擔高規格的接待任務;世博會後,它還將成為綜合性的國際會議中心,承擔諸如上海兩會這樣的重要使命。 作為世博會最重要的永久性場館,傅海聰和他的設計團隊在設計過程中,有十二個字的准則———功能完善、形態莊重、節能環保。簡潔又不失磅礴的現代建築風格,使世博中心已在黃浦江畔營造出恢宏的空間氣勢。 從浦江之畔遠眺世博中心,猶如一艘巨輪正劈波前行。而其表面富有創意的片狀折線玻璃外牆,更是賦予了整棟建築物生命化的肌理。傅海聰說:「我們所設計的世博中心,應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議場所,而是有情感、完整的建築體系」。 禮樂激盪、觥籌交錯間,盡顯大國風采。世博中心內以金色為主基調的宴會廳,面積達到了4800平方米,可容納2000到3000人同時用餐,又能夠根據不同的宴會主題進行空間分割;通過纖維塑造的天花板燈片,牆面上層次鮮明的光影效果,營造出喜慶而熱烈的氛圍。 「滿天繁星皆奪目」的大會堂,是世博中心的又一大亮點。大會堂凈高22米,平均寬度45米,長達60米,這里以後還會舉辦如兩會等重要會議活動,甚至具備了一定的政治意義,所以設計上更多的要考慮其嚴謹、大氣。因此,設計中高大空間與主席台渾然一體;穿孔牆面與頂板烘托出的「滿天星」效果,除了隱含有「完美和諧、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之外,還能在聲學效果上得到提升。 「粗看之下,或許你會覺得外部形態有點普通,但仔細看,能發現世博中心有豐富的『表情』。」傅海聰特別提到了一個創新性的設計———通過鋸齒形的角度變化,即使打開窗戶,從外部看來,也不會破壞世博中心的整體感。「鋸齒形」是世博中心的表情之一,到世博會開幕,人們走近世博中心細細品味,還能發現更多的有趣「表情」。 此外,世博中心設計建造過程中,特別強調了綠色節能理念,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其它場館的表率與標桿。傅海聰認為,環保不應該只停留在添置先進設備上,而是要盡量在設計上開拓思路。比如世博中心通過減少表面面積、節能型的幕牆系統,在滿足原有功能要求的基礎上,達到環保需要。正因為如此,世博中心項目獲得了兩項很高的榮譽———國家綠色三星標准和美國建築LEED獎。 整體與局部、外觀與內質、建築與文化、環保與經濟,建築物的各個方面都要努力找到彼此之間的「平衡點」,盡可能地取得協調,這是傅海聰在設計世博中心時的最大體會。他說:「每一個設計方案產生,就是一個計算『最大公約數』的過程。找到了,也就是讓建築真正達到了平衡。」 旋轉之館變革理念
說起上汽—通用汽車館競標的那一天,汽車館總設計師戎武傑至今仍然激動。「當時美國通用的評委們帶著復雜的心情來到上海,而我們,用汽車館的建築設計說出了他們最想說的話———變革。」 上汽—通用汽車館設計招標是在2008年7月,當時美國通用汽車全年凈虧損309億美元,銷量降至49年來的最低水平。同年,通用中國保持6.1%的市場增長率,逆市上升。此時的中國市場似乎還沒有感覺到大洋彼岸的震顫,眾多投標團隊也無從理解美國客戶的內心感受。帶著焦慮、也帶著希望,美國通用公司的代表們來到中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給汽車館起個名字。 「當時有很多設計團隊參與投標,我們一定要讓這個名字融入評委們的心坎。」接到這個任務,設計團隊趕緊行動起來,中文名字很快就確定了———「旋動館」,形象逼真、朗朗上口。英文名怎麼辦呢?戎武傑打越洋電話,請教美國的朋友,並傳真圖紙請他們參考。經過反復推敲,最後確定———「Revolution Road」。Road代表著大路、道路,而Revolution有兩個含義,第一詞義是「旋轉」,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意思,是「革命」。 「旋轉之路」、「革命大道」,再沒什麼比這更能打動美國人了。美國通用當時使用最多的廣告詞恰恰也是Revolution,革命。奧巴馬激情洋溢地在全美國宣傳他的總統競選口號———「國家變革」。如今,汽車館的名字與之不謀而合,對於在場的所有美國評委、對於通用公司、甚至對於美國人來說,就是一劑強心劑。戎武傑回憶,那天的招標會上,他所在的現代設計集團現代都市建築設計院最後登場,他們對建築形式的演繹、對項目內涵的詮釋,深深打動了中外評委的心,贏得全場評委起立鼓掌。 2009年的8月26日,汽車館鋼結構封頂。從中標到封頂的一年中,「變革」的過程從未停止。 「一開始,我們就想把汽車館造成一個圓。」戎武傑告訴記者,汽車館就是一個圓。圓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想像:車輪、方向盤、發動機、齒輪……但是,這個「圓」想告訴大家的遠不止這些。作為工業文明的代表,有著百年歷史的汽車製造業最大的成就,就是將成千上萬個零件加工「圓滿」組合的能力。 上汽—通用汽車館,位於世博會浦西園區。展館處處與汽車呼應:流線型外觀讓人聯想到汽車的外形,螺旋形設計則象徵著「通往未來之路」。汽車館身披的銀色「外衣」由4000片可再生鋁片組成,這種鋁片所採用的數控冷加工下料、成型和校正等工藝技術,與高級轎車的車身鋼板加工工藝手段如出一轍。此外,造車工藝中的薄板加工技藝、噴漆工藝等,也都被「移植」到了汽車館的建造中。 汽車館的圓,包含四層展廳。一層為等候區和候展區,二層和三層為主展區,四層為VIP區,實際上是一個由低到高、螺旋形上升的圓。四塊片段式的散鏈,高低錯落,弧線環繞,整個建築也迸發出不斷升騰的無窮能量,象徵著汽車工業不斷更新、積極向上發展的美好未來。 這還不是大家最終看到的汽車館,設計師們還將在更多細節上不斷完善。通過一些景觀、雕塑和燈光藝術,「綠色工業」的概念還能更感性。想想看,2010年,汽車館的館頂平台上種上了麥子,在世博會舉辦的5月到10月,正是成熟的季節。金燦燦的麥田,一輛汽車擺放其中,靜靜地告訴人們,未來工業與自然生態也可以友善相處、和諧共存。 弧形牆里馳騁想像 遠遠看上去像一把平放的吉他,走進「吉他」,感受高聳的山脈,跨越森林和草地,穿過河谷低地,最終來到城市…… 上海世博園中,來自奧地利蔡廷諾格魯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阿雷克斯·雅魯和他的團隊將以極其大膽而創新的手法,為人們帶來一次奇妙的穿越時空之旅,您不僅可以在奧地利館中用力地扔雪球,或許還能看到小鹿、小松鼠的身影。 「比在世博園中扔雪球更刺激的,是整個奧地利館中,除了廁所,竟然沒有一堵牆是傳統的直立且呈直角的!弧形的、折線形的……任由您想像。」上海世博會奧地利館副總代表穆娥透露。 此種設計,或許有著足夠的理由: 夾雜著寒風的呼嘯聲,參觀者首先進入一片崇山峻嶺的山區中,由於山區中有覆蓋面積達60平方米左右的雪域,人們很快就在低溫中凍得瑟瑟發抖,腳下10厘米厚的積雪伴隨著每一次的踩踏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耳邊還不時傳來雪山的崩裂聲;順手捏一個雪團,砸在牆面上,還能看見雪團飛裂的變化。 從雪山下來,森林出現在參觀者的眼前,不遠處一隻膽怯驚慌的小鹿正飛快地向森林深處跑去,走在散發著香氣的針葉樹、闊葉樹、莓子、蘑菇的森林裡,說不定還會有調皮的小松鼠跳到你的身上,嗅嗅氣味。樹葉的沙沙聲和各種飛禽如歌般的鳴唱中偶爾還能聽見走獸發出的低沉吼叫聲;在這里,參觀者還可以看到樹葉由於四季更迭而產生的色彩變化。 穿過茂密的森林,將來到一片水的世界,參觀者可以沿河漫步,也可以玩水嬉戲,還可以看到來自歐洲中部原始森林和多瑙河流域的各種魚類和其他動物。跨越了雪山、森林、湖泊,參觀者的最後一站到了生活的家園———城市。莫扎特和施特勞斯會在280平方米由綠、紅、藍三種顏色搭配而成的城市裡歡迎參觀者,從擊鞋舞到時尚服裝秀、從古典音樂會到國際VJ之夜,美輪美奐的奧地利不同文化將在這里上演。 「所有神奇的旅行感受中,除了雪是真的,其他都是由72個投影儀和30台電腦向牆上播放的投影的效果。」阿雷克斯說,只有根據情景需要設計牆體的造型,產生的效果才能更為真實,「我要感謝來自現代設計集團的設計師和項目管理人員,是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完成了奧地利館的結構設計,把我們的創意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施工圖。」如今,奧地利館的建設已經進入結構施工階段,一次中外建築設計師的精誠合作,帶來的將是明年參觀奧地利館時的無限驚喜。 延伸夢想黑金亦美 被稱為「黑金」的石油,是全球經濟的命脈,但在世博會上,這黑乎乎的玩意,有什麼好看? 深秋的清晨,當記者走進位於南京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寫字樓,發現這里堆滿了設計圖紙和各種資料,充滿學術和探索的氣息。辦公室里忙碌的現代設計集團現代華蓋建築設計公司董事長兼總建築師武申申女士,向記者講述她如何在世博會上讓「黑金」變美麗的故事。 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聯合建設的石油館,位於上海世博園浦西園區,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緊鄰黃浦江浦西輪渡碼頭和盧浦大橋。三大央企非常重視石油館的建設,他們也要求要體現出央企的實力和品質,將場館的主題定為「石油,延伸城市夢想」,設計准則就是形體簡潔、美觀大氣。 如何滿足客戶的審美要求呢?武申申指著設計草圖說,整個石油館中,這層「皮」是她和她的設計團隊最大驕傲,「把外表皮設計成網罩結構,就能在上面充分發揮想像設計,而不影響內層建築的原貌。據她介紹,石油館外表皮層選用世界先進的PC材料———聚碳酸酯,也是一種源自石油衍生品的生產原料。這種化合物還可以被重復利用,符合「綠色世博」的理念。 武申申稱,整體性地使用PC材料,讓建築物外觀的整體感得到加強。同時,表皮面上還裝飾著不少縱橫交錯的紋理,猶如數千條油氣管道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將場館的主旨完美詮釋。她告知,PC材料很少被用於建築,如此大面積地使用,在全國是第一次。 去石油館,還能見識一下4D互動立體影片帶來震撼的視聽效果。在武申申團隊的設計中,石油館的大屏幕有7米高、28米長,在這樣「包裹性」的劇場里,一部僅長8分鍾的系列紀錄片《石油時空之旅》,講述了石油億萬年間的演化、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推動和未來的美好願景。觀眾就如同親歷者一般,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巨變和造物主的鬼魅神奇。 什麼時候的石油館最美?武申申建議觀眾最好吃過晚飯去看石油館。因為石油館建築表皮的節點構造中運用了先進的LED技術,讓石油館的外立面本身就成了一個碩大的「顯示器」。當夜幕降臨,淺藍色的外表皮將流光溢彩,配合大型音樂噴泉的節拍,奏響華彩樂章的序曲。 武申申透露,石油館將在明年3月開始試運營。很快,人們就將見識到中國的設計師,是如何把「黑金」變成美麗藝術品的。
B. 19世紀下半葉歐美建築有什麼重要的創作
19世紀下半葉歐美建築,大都採用了羅馬的科林斯柱廓和類似希臘古典晚期宙斯神壇的造型。總的來說,拱的末端越接近地面越窄。
其實主要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建築創作中的復古思潮 ,形成所謂的「帝國式」 風格。
例如:
1870年貝德文在芝加 哥應用了水力升降機,1867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 裝置了一架水力升降機、新技術的應用 (1)初期生鐵結構。 浪漫主義在各個地區的發展不盡相同? 。美國在 1850~1880年「生鐵時代」中 建造的商店,巴 黎建造了許多國家級 紀念性建築? 1858~1868年拉布魯 斯特設計的巴黎國立 圖書館? 英國的羅馬復興不活躍,又保證防 火安全? 古典復興在美國盛極一時。它 的巨型結構與新型 設備顯示了資本主 義初期工業生產的 最高水平與強大威 力,常沉醉於對「純形式」美的追求。 巴黎萬神廟 :一種是反映當時社 會上層階級觀點的復古思潮.1工業革命對城市與建築的影響 ? 建築創作中的復古思潮是指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 紀末流行於歐美的古典復興? 浪漫主義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活躍於歐洲文 學藝術領域的一種主要思潮。 3,以哥特風格為主.2,它語言混雜、折衷主義? 英國第一座生鐵橋 (2)鐵和玻璃的配合。 .3折衷主義 ? 埃菲爾鐵塔,人口惡性膨脹。 1793-1796年在倫敦建造了 一座單跨拱橋——森德蘭橋。
而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30年代是第一階段。這種思潮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 、浪漫主義、新技術與新形式的可能性? .1工業革命對城市與建築的影響 。 倫敦「水晶宮」,應用 於屋頂的實例 ? 英國布賴 頓皇家別墅 是模仿印度 伊斯蘭教禮 拜寺的形式? 柏林勃蘭登堡門是從雅典衛城山門吸取的靈感? 法國在18世紀末到19世 紀初是古典復興運動的 中心,建造 了古典復興建築--巴黎 萬神廟.2浪漫主義 。 1854年紐約哈珀大廈是初期生 鐵框架建築的例子;對一般住宅。當然?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歷史進入近代階段、住宅等類型.2,還出現了企圖 革新建築的先驅,地面 與隔牆全部用鐵架與 玻璃製成、英國利茲貨幣交易所等、自由。 代表作、「平等」.2,但講究 比例權衡的推敲? 。如1824 年建於巴黎的馬德萊娜市場,其主要內容是「自 由」? 希臘建築形式在美國紀念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也比較 流行.3折衷主義 。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在19世紀與20世紀初成為整個歐洲和美洲各 國藝術和建築創作的領袖。 1833年出現了第一個完全以鐵架和玻璃構成的巨大建築 物——巴黎植物園溫室? 博覽會的產生是由於近代工業發展和資本主義工業品在世界市場競爭 的結果。 。 折衷主義建築並沒有固定的風格。 啟蒙運動的核心資產階級的人性論、美、壯麗,二是1889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世 界博覽會的埃菲爾鐵塔與機械館,長555m、羅馬 的古典建築來表現 民主、車站? 16。 柏林勃蘭登堡門(1789~1793年) ,仿照巴黎萬神廟的造 型.2。 ,代表作有愛丁堡 中學,既解決了 採光問題。
折衷主義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在歐美盛極一時,在1889年應用於埃菲爾鐵塔 內。 第一座依照現代鋼框架結構原 理建造的高層建築是芝加哥家 庭保險公司大廈? 折衷主義是19世紀上半葉興起的一種創作思潮。 星形廣場凱旋門 ? 。 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 16。 巴黎世界博覽會機械館的三鉸拱 本講小結 對18世紀下半葉~19世紀下半葉歐美建築作了 較詳細的闡述.2浪漫主義 16、法,寬 124? 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載客升降機是美國紐約奧蒂斯發明的 蒸汽動力升降機。總面積為 74000㎡、義大利則流行較少? 國會大廈 採用的是 亨利第五 時期的哥 特垂直式,在建築上得到一定的反映。 ? 16,稱為哥特 復興、銀行,後逐漸用於一般高層房屋上,還 有紀念性建築,1835年在倫敦建造的亨格 爾福特魚市場,書庫共有5層,時間較早。 1864年升降機技術傳至芝加哥。大體上法國以羅馬 式樣為主。 巴黎埃菲爾鐵塔 、浪漫主義與折衷主義在歐美流行的時間 國家 法國 英國 美國 古典復興 1760-1830 1760-1850 1780-1880 浪漫主義 1830-1860 1760-1870 1830-1880 折衷主義 1820-1900 1830-1920 1850-1920 16,成為資本主義初期古典復興建築思潮的社 會基礎,如星形 廣場凱旋門.3建築的新材料? 折衷主義代表作----巴黎 歌劇院(1861-1874), 建築造型為「殖民 時期風格」,如部 雷和勒杜。 .3。 ;另一種是探求建築中的新功 能、學校等建築類型影響較小、申克爾 設計的柏林宮廷劇院(1818~1821年)、倉庫和政府大廈 多應用生鐵構件作門面或框架、市場 ,也促使建築 不得不探求新形式。折衷主 義任意選擇與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 英國利茲貨幣交易所 4。 浪漫主義建築主要限於教堂,英國 布賴頓皇家別墅(1818~1821年)? 、材料和裝飾方面的新觀念,如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18世紀末到19世紀的主流是對各種風格的「復興」;二是 住宅問題,塔高 達328m、石結構與玻璃材料得 到了有機的配合,英國。一是 工業城市? 16。19世紀 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 。從19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是第二階段? 機械館是一座前所未有的 大跨度結構建築。長度為 420m、柏林老博物館 (1824~1828年)等,並對建築形式提出新要求,代表作有柏林勃蘭登堡門。 本講內容 ? ? ,英國? 德國以希臘復興為主。 英國國會大廈 16,內部 吸取東方的各種裝飾 或洛可可的手法、光榮 和獨立、學校、浪漫主義與折衷主義。 。 在結構方法上首次應用了 三鉸拱原理? ? 法國大革命前後.4m? 浪漫主義的第二個階段? 折衷主義代表作----羅 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 碑(1885~1911年),設計 人帕克斯頓, 時間較晚、新文藝復興。
C. 上海世博會的建築物有關知識
中國國家館: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群體。
中國貴州館:貴州館平均高度為7.2米,極端高度達8.5米,展示主題為「醉•美貴州,避暑天堂」。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中,將貴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結合,抽取風雨橋、鼓樓、苗寨、銀飾和山水瀑布極具貴州特色的視覺元素,高度凝煉貴州人文自然風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絕大多數不了解貴州或從未踏足過貴州的參觀者,也能在第一時間內對貴州館留下深刻的印象。
寧波滕頭館:滕頭館的垂直綠化。這是一種全新的綠化模式,意思是在整個牆面上種植一種特殊的植被,對牆體內的室溫進行調節。
寧波滕頭村是全球生態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諧鄉村。滕頭村的「生態理想化、生態資源化、生態生活化、生態產業化」發展戰略,營造了「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走出了「以生態促旅遊,以旅遊養生態」的特色經濟發展路徑,是中國鄉村城市化的代表之一。
中國青海館:青海館的設計將圍繞「水」的主題,以長江、黃河、瀾滄江為引子,通過多媒體、互動游戲等形式,講述三江之源是生命的源頭、文明的源頭、城市的源頭,體現了江河賦予人們的「養育之恩」。同時亮相的青海館吉祥物「三原」以水滴為原型,憨態可掬的擬人化形象,不僅與「四海之寶」海寶相呼應,同時體現了「三江之源」的主題。
中國香港館:香港館佔地約600平方米,由本地兩位年輕設計師設計。該館分為3層,館名為「無限空間」,意念來自香港城市發展的不同層次。香港寸金尺土,但港人的創意卻有無限空間,這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香港館」的設計藍本。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展覽中,香港參展方案則以「智能卡、智能城市及生活」為主題,虛擬「真人導賞」將成為展覽最大特色,參觀者可利用電子互動屏幕,在虛擬場景中「試用」智能身份證過關、八達通乘車等,親歷港人「一卡通行」的高效率生活。
中國澳門館:澳門館位於中國館區,其背後的中國館已雄姿聳立,各種設備安裝的機械聲此起彼伏。在歡慶的祥獅舞中奠基的澳門館,被設計成「玉兔宮燈」造型,猶如世博會中國館前一隻吉祥喜慶的迎賓彩燈。
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上海世博會澳門籌備辦公室主任楊寶儀介紹,澳門館佔地637平方米,樓高7層,展示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高19.99米,寓意了澳門回歸祖國的年份。
大明宮展館:「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項目」是西安向上海世博會組織者申報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案例,屬於歷史遺產保護與利用領域。唐大明宮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是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中最為雄偉壯麗的建築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項目是國家「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西安市最具活力、最具人文特徵的城市新區。其中,佔地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將於2010年建成開放,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展出的大明宮展館將依照大明宮主殿——含元殿西翼的棲鳳閣為藍本,以唐代闕樓建築藝術的代表「三出闕」形式為設計思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設計,以唐棲鳳閣1:1比例復原實體,外形古樸雄渾。
中國航空館:中國航空館由中航工業和東航集團共同投資2.8億元建造,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外形潔白、柔軟、光滑、圓潤,如同浦西岸邊一朵白雲。航空館展館設計將世博會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利用雙層屋面構造方法,導入自然空氣,形成獨特的符合環保要求的生態夾層;同時採用高效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的綠色照明體系,創造出聲光交織的表演舞台,令上海世博會的夜景更加璀璨悅目。
太空家園館:外觀以浩瀚的宇宙為背景,彷彿是太空飄來的神秘魔方懸浮在空中,以異型的支柱與地面輕盈連接,形成一種擺脫重力的效果……這就是靈動而富有創意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太空家園館」。「太空家園館」將通過天-地-人的展示脈絡,劃分為夢想起源、漫步太空、美好家園三個展示區域,為觀眾展示中國航天人的探索精神,以及航天技術發展應用對人類生活的貢獻;並將回歸地球的航天技術與電子科技相結合,展現在航天技術和電子技術的引領下,綠色、安全、智能化的未來家園。
中國船舶館:中國船舶館的建設應用了最新的環保技術、智能化燈光的互動效果和先進的多媒體視覺技術,形成綠色環保展示環境,充分體現領航新時代,享受水生活,讓參觀者提前體驗未來水域城市生活的美景,人與船舶、人與城市的緊密關系,集中體現「中國造船」元素,體現中國造船工業發展前景和對未來的展望。
場館的建築設計和展示設計貫穿了「船舶,讓城市更美好」的參展主題,演繹了「龍之脊,景之最」的理念,該展館對江南造船廠原址的一個廠房進行了重新優化設計和改造,改造後的展館呈長方形結構,增添了弧線構架,形似船的龍骨,突出船舶館的企業形象;又形似龍的脊樑,借喻中國民族工業堅強的精神。該展館還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建築設計中穿插了別具一格的觀景斜廊,為世博會浦西園區創造了絕佳的景觀資源。
信息通信館:信息通信館由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聯手打造,主體建築高20米,總建築面積將達6196平方米。「信息通信館」展館建築表現為流暢動感的形體,藉助豐富多彩的圖像,形似披上了一層幻彩的絲綢外衣,也傳達出對信息時代的美好願景與想像。展館建築設計聚焦「流動的信息」,建築取消了所有的建築轉角,形成流暢的建築體形,表達了信息時代「無限溝通」的特徵。輕盈而不著痕跡的形體線條,變幻閃爍、晶瑩內斂的色彩設計,高科技材料和未來的元素,信息通信館整體從造型到色彩,從整體到細節著力捕捉信息的流動。就象生物體的所有活動都是基於神經系統傳遞的生物電信號,信息流也依託信息通信技術成為未來城市「生命活動」體系的神經,在人、物、自然之間,隨時、隨地、隨願、流暢輕盈的涌動。
美國國家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國的建設格外引人關注。據美國參展機構負責人介紹,規劃中的美國館已完成設計方案,以「可持續性、團隊合作、健康環保和美國華裔社區」為主題,佔地6000平米,將成為本屆世博會最大的展館之一。美國館展示空間里將由一位美籍華裔青年帶領遊客徜徉於未來時空,親身體驗2030年的美國城市,讓參觀者通過感性游歷領悟「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斗和成就」這四大核心理念。
日本國家館:銀白色的日本展館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穹頂,宛如一座「太空堡壘」,其實,這是一層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這讓日本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展館。
日本展館延續了愛知世博會「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在設計上採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展館內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而在展示方面,日本館將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兩種形態,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的講述,讓參觀者在視覺、觸覺、聽覺的感受下,了解一個真實的日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態。
奧地利國家館:奧地利館選擇了和諧的城鄉互動關系為展示主題,並取用眾多中國元素,展館外立面將採用中國瓷作貼面。奧地利館共分5個展區,參觀者將親身感受從高聳的山脈跨越森林和草地,穿過河谷低地,最終來到城市,體驗奧地利的經濟和文化。
澳大利亞國家館:澳大利亞國家館將展館主題設定為「戰勝挑戰」,正是希望藉助展館,共同探討人類的未來。
展館內既展現澳大利亞強大而富有活力的經濟,也有體現澳大利亞技術優勢的創作,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機構,豐富多彩的澳洲文化和自然美景,同時還有展示澳大利亞城市的優質生活。整個展館集趣味、休閑、文化等元素於一體,適合各年齡段的參觀者遊玩。在那裡,參觀者們還能與講雙語的澳洲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欣賞澳洲本土音樂家和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品嘗聞名遐邇的澳洲美食及紅酒。
澳大利亞國家館想給所有參觀者呈獻一個「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並以次探討如何締造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之間可持續發展的和諧。
巴基斯坦國家館:巴基斯坦國家館坐落於中國館的西面,兩國展館僅一步之遙,設計源自於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爾古堡,這座古堡始建於1025年,又在1566年經歷改造後呈現出現在的面貌。拉合爾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爾古堡從其建立之初就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成為了這個城市極具象徵力的地標,這座美麗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巴基斯坦國家館將通過聲效和多媒體手段將當地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生活傳遞給參觀者,而巴基斯坦館還將表現巴中兩國亘古不變的友好情誼,始於絲綢之路的商貿關系將兩國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
波蘭國家館:波蘭館主題是「人類創造城市」,波蘭的主題分為三個概念:「人類,創造力,城市」。人們把它們對生活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融入到生活中,把藝術和創造力融入到城市中。他們是城市的最大價值。
波蘭館將是波蘭建築成就的一個展示,無論在白天還是夜晚都將以其獨特的外觀吸引參觀者。波蘭館的外部由相互交織的剪紙圖案所組成,陽光可以透過縫隙進入大廳。展館的展示空間呈幾何狀,可以被分割成幾個小區域,用於小型展覽,音樂演出以及售賣物品等。主展館的燈光將營造一種明暗錯落的效果,內部的牆體也可以作為熒幕,播放波蘭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視頻。同時,展館的設計同樣充滿著人性化,比如在開放式的餐廳處為排隊的遊客提供了遮陽的場地。
俄羅斯國家館:分為三個部分的三個元素將代表俄羅斯展館的主要建築風格。展館由三個基本元素組成:十二個白金塔,「懸浮在空中」的位於十二座塔的基礎之上的立方體,和內部設施。
展館的設計類似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徵著「生命之花」或者太陽,「天堂的生活」奠基在「和平之樹」的根部(斯拉夫人伸展的橡樹枝)之上。高塔的「根」部匯聚在中心並且充當與「人」的符號相關聯的「文明立方」的支撐。展館的高塔向上,象徵著快速發展的,遍布非直線設計發展的摩天大樓的超百萬人口大城市。白金顏色的高塔可以給人一種俄羅斯古代建築設計特色的印象,高塔的頂部鏤空部分以居住在俄羅斯地上的各色人種元素為基礎。立方體的外部裝修元素則是可活動的,有著巨大的「活動正面」的表面,在其上展現天,高塔,綠色植物和人類,白天展現出一幅巨大的活動畫面。而夜晚在專業燈光和屏幕的輔助下更是可以帶給人鮮活亮麗的驚人視覺效果。
非洲聯合館:非洲聯合館建築面積達2萬6千多平方米,佔地規模相當於3個半標准足球場,4個外立面的面積總和達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會11個聯合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展館室內凈高9米,館內各國家的佔地面積均為250平方米。有42個非洲國家和1個國際組織(非盟)將在非洲聯合館內進行展示。樹木、沙漠、海鷗、動物、建築……這些富有強烈非洲特徵的元素將呈現在非洲聯合館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陸獨具多樣性的風貌,展現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機。
D. 性格內向的女生適合做什麼工作
內向的女生適合的工作有:數據分析人員、審計人員、技術類崗位、研發工程師、專家顧問、畫家、作家、圖書管理人員、倉庫管理人員、園藝師等等。
其實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開朗的人較善談,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自己的做事風格。
內向性格的人在學習上更能夠有好的突破,往往內向性格的人相對來說會更加的專注,在學習上的時候更能夠靜下心來去認真學習,他們將所有的更加能夠更加全神貫注地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上,比如一些做科學研究、實驗科學等。
E. 中國現代建築的新時期
(1977~)
中國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特別是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進入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時期。從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建築活動基本上仍然延續前一時期的設計思想和創作方法,建成的大型建築有毛主席紀念堂等。從1979年起,建築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錮,建築學術思想日趨活躍,主要表現是:①對外國建築理論和西方現代建築經驗進行再認識;②出版一批中國建築學家和建築師的學術著作;③廣泛開展設計競賽和專題學術討論;④政府主管部門提倡繁榮建築創作,開展評選優秀建築設計的活動。這些活動活躍了禁錮多年的思想,提高了中國的建築學術水平。在逐步改善的創作環境里,中國建築活動開始出現全面繁榮的新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村鎮建設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建房的高潮是新時期的一個明顯特點。1979~1984年,全國鄉村新建住房34億平方米,超過以往近30年的總和。1984年農村住宅混合結構所佔的比重已達28.5%。一些富裕農民建起「別墅式」、「園林式」和「庄園式」住宅。農民描述鄉村住宅的發展過程是:50年代住茅房,60年代蓋瓦房,70年代加門廊,80年代蓋樓房。
農村中各種新的建築類型如少年宮、文化中心、集鎮影院、新型工廠、體育建築等不斷出現。有關部門在全國農村房屋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農村建房的方針:「全面規劃,正確領導,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設。」
城市住宅建設
城市住宅問題已經存在多年。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每年建造的城市住宅面積減少到 1000萬平方米。1978年住宅竣工面積為3752萬平方米,1980年增至1億平方米,1984年又增至12354.3萬平方米。1979~1984年,全國城鎮共建成住宅67212萬平方米,佔1950~1984年35年建成住宅總面積為120380萬平方米的55.8%,做到了新帳不再欠,舊帳逐步還。1978年人均住宅面積為3.6平方米,1984年增加至4.77平方米。
住宅設計水平穩步提高,首先表現在居住環境設計方面:重視道路、綠地、休息園地、小品等建設。住宅的室內設計包括平面布局、設備條件均有改善。住宅形式出現多樣化的趨勢。70年代起,高層住宅開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現。從1979年起,住宅建設量激增,大城市用地更趨緊張,高層住宅在住宅中所佔的比例上升。1982~1984年北京、上海每年都有數百棟高層住宅落成。廣東深圳新建的多為綜合性的高層樓房,下部作為商業、服務業用房,上部作為住宅。
旅館建築
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後,來華訪問、旅遊、觀光的人數日益增加,國內出現了興建旅館的高潮。許多旅館是外資或中外合資興辦的,因此有全部為外國建築師設計的,也有中外合作設計的,這就出現了一個中外不同思想和手法進行交流、比較、融合的局面。
外國設計的旅館有北京香山飯店(圖21,1982年建成,貝聿銘設計)等。香山飯店的設計者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同現代化建築的融合上提出了新的有價值的途徑。
中國現代建築
中國建築師設計的高檔旅館也紛紛建成。廣州白天鵝賓館、上海龍柏飯店、上海賓館等是這類項目的優秀代表。白天鵝賓館採用了當時國際上流行的四季廳,組織了「故鄉水」室內水景,把嶺南園林手法和現代建築結合起來,充溢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氣氛。上海龍柏飯店建築造型有所創新,同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上海賓館(圖22,1983年建成,汪定曾等設計)在提高平面的使用效率方面作出了努力,室內設計表現出高雅的傳統文化格調。 中國現代建築
旅館的設計成為新時期建築的突破口。中國建築師從實際中看到了國外的設計、技術、設備、材料和科學管理方面的成就,在對比和沖突中得到了啟發,同時也在結合國情方面顯示了自己的才能。
高層建築
城市用地的緊張,建築技術的發展,使80年代出現了中國建築史上第一個營造高層建築的熱潮。高層辦公樓主要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和經濟特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國際大廈、上海聯誼大廈(圖23,1985年建成,張乾源設計)、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其他地方也興建了一些多層辦公樓,如蘭州省級機關統建一號樓等。高層建築可以節約用地,但設備不完善會帶來一系列使用問題。有人擔心高層建築對市政管理和文化名城建築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建在國外的工程
從1980年起,中國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推行承包責任制,克服了過去著重政治影響不算經濟帳的作法。本時期內完成的項目多系高級公共建築和體育設施以及加工工廠等。獅子山警察總局辦公樓(圖24,1983年建成,羅仁熊、王天錫設計)具有濕熱地區建築的特徵,被命名為「友誼大樓」;喀麥隆文化宮結合山丘,形成不對稱自由格局,並利用當地材料做室內裝修。貝南友誼體育場(圖25,1982年建成,方鑒泉、倪天增、秦志欣設計)、茅利塔尼亞國家體育場、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體育綜合設施等,是本時期的佳作。
建築技術
在1984年全國優秀建築設計評選中有許多項目因採用先進技術或在某項設計之中達到較高技術水平而得獎。例如,上海電影技術廠錄音樓是對聲學要求較高的建築;湖北省計量局二期工程包括大噸位計量精密天平、同位素放射性計量等測試內容,是一項高精度計量工程;巴基斯坦體育館採用四支點、93.6×93.6米大型網架同步頂升;上海色織四廠布機車間採用6層20米雙跨預應力結構。
特區建設
1980年開發的深圳經濟特區,在 5年內,城市開發建設區已達47.6平方公里,至1985年底,投資總額64億元,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0多萬平方米增加到927萬平方米,人口達47萬,工商企業由200家發展為7000多家。平地拔起一座現代化城市。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高159.5米,地上50層,主樓頂有380個座位的旋轉餐廳,屋頂有直徑26米的直升飛機停機坪。至1985年底已建成居住區10個,大型旅遊度假中心三座,以及大批公共建築,如南海酒店(圖26,1985年建成,陳世民設計)、東湖賓館、雅園賓館等。 中國現代建築
唐山的重建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豐南地區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市區 94%民用建築被震毀,90%工業建築被破壞。經過1978年的准備,1979年開始了恢復建設。到1986年,一座嶄新的唐山市在廢墟上崛起。
重建的唐山,工業區、生活區、商業區(圖27,唐山百貨大樓,石學海、於家峰、陳貴祥設計)、倉庫布局合理,住宅小區環境優美,生活服務設施比較完善。市區道路路面拓寬、取直,由主次幹道50多條組成的道路體系,全長150多公里。到1986年6月,重建唐山共投資41.51億元,已完成總建築面積18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122萬平方米。在唐山恢復建設中,對建築設計的防震技術作了多方面的探討,給全國的防震工作提供了經驗,也為全世界地震區國家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中國現代建築
古建築的保護和修建
中國的古建築保護和修建在50年代就開始了。那時維修了北京故宮、西藏羅布林卡、沈陽故宮等,加固了河北趙州橋。 「文化大革命」時期,古建築遭到嚴重破壞。進入新時期以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文物古跡和古建築。許多地方結合文化遺跡,恢復建立了一些仿古建築,或復建一些著名的街巷。如西安青龍寺、四川江油縣太白堂、北京古觀象台和武漢黃鶴樓等。北京琉璃廠和天津古文化街(圖28,1985年建成,天津市建築設計院設計),則是成街修復和新建仿古建築的實例,保存了文化傳統、民風習俗,並豐富了城市面貌和人民文化生活。黃鶴樓系易地重建,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詩文中的形象進行了再創造。江南三樓中的岳陽樓作過整修,黃鶴樓、滕王閣已經重建。
體制改革
在此時期,建築部門實行了行業改革。1984年以來,開始探索新的設計體制,在實行設計收費的基礎上,實行設計單位企業化經營和經濟承包責任制,並向企業化和社會化發展。政府同時還廣泛地確立了建築的技術政策,編制了各類規范。
建築創作趨勢
進入新時期以來的建築創作有兩個大趨勢。
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建築的結合 中國的傳統建築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但自西方建築傳入中國以後,同新材料、新技術發生了尖銳的矛盾。傳統和創新的問題,一直是中國建築師所面臨的課題。在20~30年代,對傳統的繼承就以「中國固有之形式」出現,50年代,則以「民族形式」出現。在新時期,則在更深的層次進行探索。有的建築師認為應全部揚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以突出時代感;有的建築師則以不同方式表達了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建築傳統的意願,並付諸實踐,創造出現代化和民族化、地方化相結合的建築,舉例如下。山東曲阜闕里賓舍地處大型古代建築群孔廟、孔府的附近,創作者將賓舍設置於古典建築群之中。賓舍的大廳把現代建築空間結構同古典建築形式巧妙地結合起來,它的庭院充分體現出傳統民居四合院的親切宜人的韻味。西藏拉薩飯店(1985年建成,江蘇省建築設計院設計)的外觀是一座外形簡潔、體量高低錯落有序的白色現代建築,體現了時代感,而室內設計較多地體現了西藏民族文化,是時代精神與民族風格結合的實例。新疆烏魯木齊迎賓館(1985年建成,高慶林、羅傳浩、吳建業設計)、新疆科技館、新疆人民會堂等運用了大量的地方和民族的建築語言。雲南竹樓賓館也是地方風格的一例。
F. 工業革命時期的建築
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歷史進入了近代階段。而到了十八世紀末首先在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繼英國之後,美、法、德等國也先後開始了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從輕工業擴展到重工業,並於十九世紀末達到高潮。西方國家由此步入工業化社會。
這個時期,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與建築都發生了種種矛盾與變化:建築創作中的復古主義思潮與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的建築材料和結構對建築設計思想的沖擊之間的矛盾;建築師所受的傳統學院派教育與全新的建築類型和建築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惡性膨脹和大工業城市的飛速發展等。這是一個孕育建築新風格的時期,也是一個新舊因素並存的時期。
材料和新技術
開始於十八世紀中期的英國工業革命導致社會、思想和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對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革命是社會生產從手工工場向大機器工業的過渡,是生產技術的根本變革,同時又是一場劇烈的社會關系的變革。一方面是生產方式和建造工藝的發展,另一方面是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設備和新技術,為近代建築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途。正是應用了這些新的技術可能性,突破了傳統建築高度與跨度的局限,建築在平面與空間的設計上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同時影響到建築形式的變化。這其中尤其以鋼鐵、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築上的廣泛應用最為突出。
初期生鐵結構
以金屬作為建築材料,早在古代建築中就已開始,而大量的應用,特別是以鋼鐵作為建築結構的主要材料則始於近代。隨著鑄鐵業的興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鐵橋(設計人:Abraham Darby)在英國塞文河上建造起來,1793~1796年在倫敦又出現了更新式的單跨拱橋——桑德蘭橋,全長達236英尺(72米)。在房屋建築上,鐵最初應用於屋頂,如1786年巴黎法蘭西劇院建造的鐵結構屋頂(設計人:Victor Louis)以及1801年建的英國曼徹斯特的薩爾福特棉紡廠(設計人:Watt and Boulton)的七層生產車間,這里鐵結構首次採用了工字形的斷面。另外,為了採光的需要,鐵和玻璃兩種建築材料配合應用,在十九世紀建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巴黎舊王宮的奧爾良廊(1829-1831,P.Fontaine)、第一座完全以鐵架和玻璃構成的巨大建築物——巴黎植物園的溫室(1833,Rouhault),而最著名的則是1851年建造的倫敦「水晶宮」
鋼鐵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最初在美國得到發展,其主要特點是以生鐵框架代替承重牆,外牆不再擔負承重的使命,從而使外牆立面得到了解放。1858--1868年建造的巴黎聖日內維夫圖書館,是初期生鐵框架形式的代表。此外還有:英國利茲貨幣交易所、倫敦老火車站、米蘭埃曼爾美術館、利物浦議院、倫敦老天鵝院、耶魯大學法爾南廳等。美國1850-1880年間「生鐵時代」建造的大量商店、倉庫和政府大廈多應用生鐵構件門面或框架,如聖路易斯市的河岸上就聚集有500座以上這種生鐵結構的建築,在立面上以生鐵樑柱纖細的比例代替了古典建築沉重穩定的印象,但還未完全擺脫古典形式的羈絆。在新結構技術的條件下,建築在層數和高度上都出現了巨大的突破,第一座依照現代鋼框架結構原理建造起來的高層建築是芝加哥家庭保險公司大廈(1883-1885,William Le Baron Jenney),共十層,它的外形仍然保持著古典的比例。
一種主張城市平面布局呈狹長帶狀發展的規劃理論。「帶形城市」的規劃原則是以交通干線作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產用地,平行地沿著交通干線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橫向地來往於相應的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交通干線一般為汽車道路或鐵路,也可以輔以河道。城市繼續發展,可以沿著交通干線(縱向)不斷延伸出去。帶形城市由於橫向寬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鄉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縱向延綿地發展,也有利於市政設施的建設。帶形城市也較易於防止由於城市規模擴大而過分集中,導致城市環境惡化。
較有系統的帶形城市構想,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師A.索里亞·伊·馬塔在1882年提出的。他認為有軌運輸系統最為經濟、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應沿著交通線綿延地建設。這樣的帶形城市可將原有的城鎮聯系起來,組成城市的網路,不僅使城市居民便於接觸自然,也能把文明設施帶到鄉村。
1892年,索里亞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在馬德里郊區設計一條有軌交通線路,把兩個原有的鎮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弧狀的帶形城市,離馬德里市中心約5公里。1901年鐵路建成,1909年改為電車。經過多年經營,到1912年約有居民4000人。雖然索里亞規劃建設的帶形城市,實質上只是一個城郊的居住區,後來由於土地使用等原因,這座帶形城市向橫向發展,面貌失真。但是,帶形城市理論影響卻深遠。
蘇聯在20年代建設斯大林格勒時,採用了帶形城市規劃方案。城市的主要用地布置於鐵路兩側,靠近鐵路的是工業區。工業區的另一側是綠地,然後是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外側則為農業地帶。帶形城市理論可以同其他布局結構形式結合應用,取長補短。幾十年來,世界各國不少城市汲取帶形城市的優點,在城市規劃中部分地或加以修正地運用。
產業革命後的城市化
產業革命以後,城市化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城市人口高速度增加。1851年,英國居住在各大城市的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0.5%。美國在1790~1890年的100年中,城鎮數目由24個激增至1348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5.1%上升到35.1%。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1800年的3%上升到1900年的13.6%
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E.霍華德關於城市規劃的設想提出了田園城市的概念,20世紀初以來對世界許多國家的城市規劃有很大影響。
霍華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田園城市實質上是城和鄉的結合體。
1919年,英國「田園城市和城市規劃協會」經與霍華德商議後,明確提出田園城市的含義: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限制,使每戶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霍華德對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體的規劃,並繪成簡圖。他建議田園城市佔地為 6000英畝(1英畝=0.405公頃)。城市居中,佔地1000英畝;四周的農業用地佔5000英畝,除耕地、牧場、果園、森林外,還包括農業學院、療養院等。農業用地是保留的綠帶,永遠不得改作他用。在這6000英畝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鄉間。城市人口超過了規定數量,則應建設另一個新的城市。田園城市的平面為圓形,半徑約1240碼(1碼=0.9144米)。中央是一個面積約 145英畝的公園,有6條主幹道路從中心向外輻射,把城市分成6 個區。城市的最外圈地區建設各類工廠、倉庫、市場,一面對著最外層的環形道路,另一面是環狀的鐵路支線,交通運輸十分方便。霍華德提出,為減少城市的煙塵污染,必須以電為動力源,城市垃圾應用於農業。
霍華德還設想,若干個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構成城市組群,他稱之為「無貧民窟無煙塵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規模略大些,建議人口為58000人,面積也相應增大。城市之間用鐵路聯系。
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的設想後,又為實現他的設想作了細致的考慮。對資金來源、土地規劃、城市收支、經營管理等問題都提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工業和商業不能由公營壟斷,要給私營企業以發展的條件。
霍華德於1899年組織田園城市協會,宣傳他的主張。1903年組織「田園城市有限公司」,籌措資金,在距倫敦56公里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倫敦西北約36公里的韋林(Welwyn)開始建設第二座田園城市。田園城市的建立引起社會的重視,歐洲各地紛紛效法;但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布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衛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19世紀上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築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豐富多樣的建築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在19世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事業的發達,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都有助於人們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遺產。於是出現了希臘、羅馬、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建築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
折衷主義建築在19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築的中心;而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築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築材料和新建築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築形式。
折衷主義建築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1861~1874),它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義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築風格,並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築有很大影響;羅馬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建築(1885~1911) ,是為紀念義大利重新統一而建造的,它採用了羅馬的科林斯柱廊和希臘古典晚期的祭壇形制;巴黎的聖心教堂(1875~1877),它的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牆身呈現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兼取羅曼建築的表現手法;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博覽會建築(1893),則是模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建築的風格。
浪漫主義是十八世紀下半葉——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學藝術領域活躍的一種主要思潮,在建築上有一定的反映。
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不僅是帶來了生產的大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城市的雜亂擁擠、貧民窟滋生、環境惡化等惡果。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批烏托邦社會主義者,他們迴避現實,嚮往中世紀的世界觀,崇尚傳統的文化藝術,要求發揚個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同時用中世紀藝術的自然形式反對資本主義制度下用機器製造出來的工藝品,並用它來和古典藝術相抗衡。
浪漫主義始於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早期模仿中世紀的寨堡或哥特風格,如艾爾郡的克爾辛府邸(1770-1790)、威爾特郡的封蒂爾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中期浪漫主義常常以哥特風格出現,所以又稱哥特復興(Gothic Revival),它不僅用於教堂,也出現在一般市俗性建築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國議會大廈(1836-1868,Sir Charles Barry)和德國新天鵝堡此外,英國斯塔夫斯的聖吉爾斯教堂(1841-1846,A.W.N.Pugin)與倫敦的聖吉爾斯教堂(1842-1844,Scott and Moffatt),以及曼徹斯特市政廳(1868-1877,Alfred Waterhouse)也都是哥特復興式建築較有代表的例子。
古典復興建築
又稱古典主義建築,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流行於歐沒一些國家。
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歐洲各國始終存在著對古代文化的鍾愛,到18世紀中葉,羅馬古城一個個被發掘,人們發現學院派的古典主義教條與真正的古典作品大不相同。稍晚一些時候對古希臘遺跡的研究發現,古希臘建築同古羅馬建築也存在巨大差異。這個時期的建築理論突破了教條主義一百年的統治,把真正科學的理性精神帶進了建築領域。這理性已不是古典主義者所標榜的先驗的幾何學的比例及清晰性、明確性等,而是公能真實與自然,建築物的一切都要表明它存在的理由。古典主義與理性主義發生了聯系,於是產生了各種新古典主義,即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採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法國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主要代表作品有萬神廟(1755-1792)、雄師凱旋門(1808-1836)、馬德蘭教堂(1806-1842)等,都是羅馬復興的作品。英國在18世紀下半葉興起了羅馬復興的潮流,代表作品有英格蘭銀行(1788-1835);19世紀又興起了希臘復興建築,代表作品有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1823-1829) 、愛丁堡大學校舍(1825-1829)等。德國主要是希臘復興式,代表作品有柏林宮廷劇院(1818-1821)和阿尓塔斯博物館(1824-1828)。美國獨立後,古典復興建築盛極一時,美國國會大廈(1793-1867) 仿巴黎萬神廟,為羅馬復興風格;而林肯紀念堂(1911-1922) 則是希臘復興建築的實例。
G. 美國的著名建築物的中文介紹
獨立大廳
獨立大廳
美國費城的獨立大廳(Independence Hall),那裡的房間不過三間,而這桌子不過幾張、椅子不過十幾把的三間房子,卻是當年美國國會和高級法院的所在地,是簽署《獨立宣言》和批准美國憲法的地方。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從此開始,公正和公平在這個程序基礎上建立起來。
http://bk..com/view/428140.htm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稱「自由照耀世界」(英語: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語: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地理坐標:40.69°N,74.04°W,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位於美國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
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所戴頭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七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著自由、掙脫暴政的約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並揭幕。雕像鍛鐵的內部結構是由後來建造了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居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於一座混凝土製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現在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只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
http://bk..com/view/7678.htm
查科國家歷史公園
查科國家歷史公園,位於美國西部的新墨西哥州,有全盛時期印第安人代表性的文化遺址。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查科國家歷史公園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科國家歷史公園的中心是一條長16公里,寬2-3公里的峽谷,北面有高達50米的懸崖。在向陽的一側,從公元9世紀-11世紀後期,普韋布羅部落建造了用城牆環繞的12座大村莊。村莊內的房屋從2層到5層不等,由數百間房間和糧食倉庫組成。也有利用地下室貯藏食物的。在背陰的一面也有400多小村莊。充分顯示出他們在工程和建築方面的才能。許多房屋是供舉行儀式用的,也有供遠道而來的人們住宿使用的。為了解決供水,還在岩石上鑿出水渠引向貯水槽。北側的"大村莊"是在公元 900年以後建成的,有砂岩城牆圍繞。這座大部落為建在地面上的半圓形建築,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座4層建築,有約800多房間。這座建築朝南有開口部,包括有大小不同的36座地穴。
由查科遺址中心地向四周分散的村落以道路網相互連接,放射狀的道路四通八達,現仍可看到道路遺跡。向東南西北方向延伸的區間道路,其總長度超過了600多公里。這些道路通常寬4米-6米,呈直線向遠處延伸。從出土的陶器、孔雀石、貝殼以及熱帶生存的鳥類骨骼、羽毛來著,當時的商業活動相當發達。
從公元12世紀30年代開始,持續的乾旱使得人們不得不放棄了這里,遷往他處。查科文化消亡了。
普韋布羅部落顯示了高超的建築技茂。厚重的石牆、很小的窗戶和門,對查科不穩定的氣溫起到了調節作用。整個遺址坐北朝南,從北向南依次降低,使每末級房屋都能在寒冬最大限度地享受光照。
http://bk..com/view/1027189.htm
H. 建築藝術的起源
建築,是人類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跡和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從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羅馬龐培城的斗獸場到中國的古長城,從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闊顯赫的故宮、聖潔高敞的天壇、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清幽別致的峨眉山寺到端莊高雅的希臘神廟、威懾壓抑的哥特式教堂、豪華眩目的凡爾賽宮、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樓無不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人類從事建築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居住。人類經歷了由穴居野處到構木為巢到建造房屋的過程。最初的所謂房屋是用樹木搭成的,僅僅是為了遮雨蔽風、防寒祛暑。這個時期只能說是建築的雛形,還不能說具有了審美意義。恩格斯認為,「作為藝術的建築術的萌芽」在原始社會末期已經出現。這觀點已經被大量的典籍資料和考古發現所證實。我國西安半坡村遺址就說明母系氏族後期,氏族聚居的房屋已初具規模,布局也已經注意了合理,還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倉庫、公共墓地等。在歐洲的新石器時代,西亞的哈松納文化層就有了用日曬磚築成的方形住室,中間有爐子和谷倉。到公元前4000 年的烏貝德文化期,就有了堡壘式的套間住宅。遺址沒有屋頂,可能是由木架上鋪蓋樹枝草稭之類做成。新石器時代中期,克里特島上已經有石材建造的房屋,丹麥和瑞士也發現了屬於此時的木構造湖上村落遺址,義大利波河流域也有類似發現。義大利半島南端的塞普勒斯島上的原始村落是由道路相通的圓形堡壘組成的,屋頂多半是木結構的,其內部情況與我國半坡遺址中的住宅相仿。人類大規模的建築活動是在進入了奴隸社會之後才開始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古代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這個時期,建築已經遠遠超越了實用的需要,而是作為一種精神的象徵,凝聚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華,展現出時代的、民族的風貌,成為至今仍令人贊嘆不已的藝術瑰寶。比如,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作吉薩的三座金字塔,約興建於公元前27 世紀,均為精確的正方錐體,形式單純。中間的一座胡夫金字塔最大,高146.4 米,底邊各長230.35 米,用230 余萬塊2 噸到3 噸的巨石疊成。據記載,這座金字塔是從當時只有的二三百萬居民中每三個月強征10 萬人輪番工作了30 年之久才建成的。吉薩金字塔群位於沙漠邊緣30 米高的台地上,近旁有高20 米、長60 米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在蔚藍色的天空下,廣闊無垠的金黃色的沙漠前,這些作為埃及法老(國王)陵墓的灰白色的金字塔,以其高大、沉重、穩定、簡潔的形象,象徵法老的威嚴,顯示了恢宏的氣勢。又如,古希臘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是公元前5 世紀雅典人為紀念其對波斯戰爭的勝利而重建的雅典衛城。衛城建造在陡峭的山岡上。建築物群由前部的山門和勝利神廟、帕提農神廟、伊瑞克先神廟組成,中心是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帕提農的銅像,分布在岡頂東西長280 米、南北最寬處為130 米的天然平台上。主神廟帕提農廟位於衛城最高處,是象徵男性魁梧與雄壯的陶立克柱式的典範,造型粗獷渾厚,挺拔有力。整個建築用白大理石砌成,銅門鍍金,山牆尖上的裝飾也是金的,山花、隴間板、聖堂牆垣的外檐壁上都是精美的雕刻。民檔、柱頭和整個檐部,包括雕刻,都是以紅藍為主,夾雜著金箔的濃重色彩,顯示了凝重肅穆而又歡樂生動的格調。與之遙相對應的伊瑞克先(傳說為雅典人始祖)神廟,是象徵女性溫文、典雅的愛奧尼柱式的代表,纖巧秀麗,活潑精緻,色彩淡雅,形式多變,與帕提農神廟相映成趣。雅典衛城建築群高低錯落,布局自由,形象完整豐富,反映了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度下自由民的理想和感情。而古羅馬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築圖拉真廣場,參照東方君主國建築的特點,軸線對稱,並作多層縱深布局。入門是三跨的凱旋門廣場中央矗立著圖拉真皇帝的鍍金的騎馬銅像,里端橫置著圖拉真家族的烏爾比亞巴西利卡(法庭)。其後是個小院子,中央立著高達35 米的圖拉真記功柱,左右是圖書館。穿過小院,是圍廊式的大院子,中央為台基很高、正面有著8 根大柱、豪華非凡的圖拉真廟宇。這個廣場在近300 米的深度里,共有三個建築物,利用一系列的室內外交替、縱橫、大小、開闔、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築物交替,醞釀著高潮的到來,高潮之處是圖拉真廟宇。古羅馬廣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對帝王威勢的炫耀和崇拜。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建築功能越來越復雜,發展到現代,已與手工業方式決裂,而與大生產相聯系,受現代意識形態和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已經在傳統建築的基礎上產生了巨大的飛躍,顯示出嶄新的風貌。它重視功能要求,採用新結構、新材料,主張空間和體形靈活自由地組合簡化建築裝飾,注意抽象形式的應用以及和周圍環境的和諧。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品,不再是宮殿、神廟、陵墓之類,而是企業、學校、旅館、辦公樓、文化中心等等。
I. 開封新博物館什麼時間可以去啊
開封新博物館開放時間:
全年免費開放,每周二至每周日9:00——17:00,16:00以後停止入館,
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拓展資料:
開封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3月,其前身為開封市展覽館。省館遷鄭後在其原址三勝街正成立的。因館址原有建築殘破,不適應各方面業務的開展,遂於1986年選址包公湖畔擴建。於1988年9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開封文化事業的一大盛事。開封市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
2018年3月5日,位於鄭開大道6大街的新館建成並免費開放,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河南省內已建成最大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2007年由開封市政府撥款重新進行了室內外裝修,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河南省內較大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J. 福建土樓是什麼時間被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土樓」,由福建省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
即永定區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這些土樓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截至2008年,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均在初溪土樓群,直徑66米的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31米的善慶樓則僅有30年歷史。
福建土樓是大型民居建築,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福建土樓現存圓樓、八角樓、紗帽樓等三十多種各式土樓,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欄桿式」、雲南「一顆印」,並稱漢族五大傳統樣式住宅。福建土樓的結構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內有環,通風、採光、抗震、隔音、保溫、防衛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