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人為托舉藝術家作品價格現象
人為托舉藝術家的作品
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在演藝圈有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詞,
那就是捧,
捧一個明星的意思
就是花錢抬高這個人的身價,
抬高藝術家的作品的價格
和這個是一樣的意思,
都是正常現象。
2. 在相聲界里,在世的相聲演員里,有沒有能稱為藝術家的
有啊,我覺得馬志明和郭德綱都算是一代藝術家,他們在相聲這門藝術上有著突出的貢獻和能力,讓人敬佩不已。
藝術家如今的相聲界,郭德綱獨領風騷,把德雲社帶到了很高的高度,而且相聲也是因為德雲社的崛起而影響了很多的年輕人去聽相聲,所以說郭德綱對於相聲的貢獻是相當大的,希望德雲社能繼續發展,為相聲事業做更多的貢獻。
3. 如何看待藝術的流行性跟邊緣性
當一個天文學家找尋一顆不知名星球的時候,他可能是為了夢想,他可能是為了名聲,可能是為了獎金。但絕不是為了數十萬年後的人在那上面建度假村。這太遙遠了,也與他無關。如果蔡是出於這些原因說的接近主流,那我挺佩服他的,他已經比大多數藝術家格局高,而且思路清晰了。至於邊緣化,其實有很多種邊緣,有前沿,有側沿。前沿就是先鋒了,可能將會是新的流派產生的地方。側沿可能就是那些,不見得有多高明,但前人沒有想到的地方,為藝術的內容做出補充。藝術本質是新的東西,既然如此就肯定要和舊的東西不一樣。有的藝術家可能在一些舊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有些在舊東西上加新內容。反叛,無非是一種藝術家百分百不接受舊的東西的姿態。所以他倆說的不是一樣東西。許說的是他所認為的部分藝術家,蔡說的則是藝術在創作出來後被賦予的使命了,也與藝術家無關。
4. 意象藝術可以表現藝術家的
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 用。
而每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感覺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藝術作品才給我們以怪異的感覺。
板書: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的樣子來表現世界,一個是藝術家按照 「我」想表現 的樣子來表現世界。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蘊追求的體現,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藝術意象具有以下特徵:
(1)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像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為主體感官直接把握、感知、體驗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體性。
(3)想像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像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
(4)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並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5. 藝術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經常能聽到人們說「藝術」二字,但是,什麼是藝術呢,卻很難回答出。原因在哪裡呢?就是因為藝術屬於一個龐雜的系統,如果真的定義了,其實,反而難以說清楚什麼是藝術。一、藝術的各種爭論 可以說藝術完全是一種心情,一種不同於通常情況的心情,比方一下,你在家裡吃飯,這絕對不是藝術吧,但是如果把桌子搬到高速公路上吃,我們可以說你現在的行為就是藝術,為什麼,因為這完全是一種異樣的心情,所有的藝術門類都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特徵產生震撼力!反過來,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習慣在馬路上吃飯,那在家裡吃飯又會對你產生觸動,那在家裡吃飯又變成藝術的,為什麼唱歌是藝術,因為人不是以唱歌為交流手段,說話才是!自然唱歌就是藝術的,為什麼舞蹈是藝術,因為平時人們交流肢體語言沒有那麼誇張,所以舞蹈也是藝術的,我們可以發現今天很多藝術門類聞所未聞,這都是時代衍生出來的,但是我們只要把握這樣的原則很好理解藝術的出發點和特徵,當然象四川美院的學生裸體街頭還是免了,雖然也符合藝術行為的特徵,但幾個人身材真的一般,防礙了大家對作品的認同!!! 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像為特性,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世界及自身,對二者關系的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的,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我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 藝術和科學不同,科學藉助人類的理性反映客觀世界的規律性。藝術藉助人類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觀和主觀的世界。科學更多的是「發現」,而藝術更多的是「創造」。藝術是拋棄人類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認識。藝術是人類心裡真實情感的反映。雖然文學也屬於藝術,但由於文學過於龐大,通常將文學單獨提出,再提到藝術一般不會包括文學。研究藝術的學科是藝術學。 關於藝術與美術的爭議在中文世界中,藝術與美術常常混為一談,特別在教育系統部分也常常出現爭議,有的時候造成了學藝術的學生產生相當的困惑。一般說來,藝術是廣泛的,美術是有范圍的。有一說為八大藝術,分別是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前七大都有淵遠的歷史可循,唯電影是近代才增列的。我們一般所謂的「美術」(典型的例子是「美術學院」)指的是以繪畫、雕刻為核心的視覺造型藝術。而八大藝術中的其它分類則不在窄意「美術」的指稱之內。 關於藝術與美術的中英譯名也常常出現爭議,一般來說藝術是指英文的Art,美術則以純美術Fine Art來代表。但有很多情況下,Fine Art也會被稱做藝術。然而以當代的角度來看,仍有許多遺珠之憾在此八大藝術系統外,例如,數字藝術(Digital Art),裝飾藝術(Installation Art),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行為藝術,生物藝術等。這都造成當代藝術理論家的一塊戰場。通常來講,往往把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70年代左右這一段時間內的藝術情態稱為現代藝術,但也有看法認為,是否可以稱為現代藝術是無法以這種方法來判定的。 當我們翻開任何一本藝術史,越寫到當代,就越簡略,這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可逐漸觀察出一個趨勢就是,美術開始變成較舊的用詞,藝術因廣泛性高,常常被重疊到許多不同的領域上。於是有人也漸漸的認為美術多指向於純美術。這是一個短時間無法得出結論的爭議,可知的是藝術分類系統正在劇烈改變中。而美術的范圍性正漸漸的縮小。二、藝術的分類 迄今,還沒有公認的藝術分類標准。各個藝術理論的派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在時間軸上越靠近現代的藝術分類,就越繁復而且具有爭議。一般來說,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1.表演藝術(音樂、舞蹈等) 2.造型藝術(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 3.視聽藝術(電影,電視等) 4.語言藝術(文學等) 5.綜合藝術(戲劇、攝影等) 。比較新的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分為:1.時間藝術 2.空間藝術 3.綜合藝術。三、藝術的追溯及認識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於不斷創造新興之美,藉此宣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詞語含義】 詞目:藝術 拼音:yì shù 詞義: 1、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藝術形象,以人為中心對社會生活做出感性與理性、情感與認識、個別性與概括性相統一的反映,把創照性的生活與表現情感結合起來,並用語言、音調、色彩、線條等物質手段將形象物質和外觀,成為客觀存在的審美對象。形象性與審美性是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徵。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並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人類自由創照能力的體現,它在發展過程中早已成為獨立的精神活動領域。藝術活動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全體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推動歷史的前進。 2、.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工藝等。 3、.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領導藝術,梅湘涵書法等藝術的產生和表現: 4、.含有貶義的意思 搔欺的意思 就是冬天光頭 夏天戴帽子 沖大尾巴狼 這就是藝術 [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1、文學藝術:對社會生活進行形象的概括而創作的作品,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築造型、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 2、領導藝術 :指在領導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的創造性和有效性。 【詳細解釋】 1. 亦作「蓺術」。1.泛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術技能。 《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 李賢 註:「蓺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晉書·藝術傳序》:「藝術之興,由來尚矣。先王以是決猶豫,定吉凶,審存亡,省禍福。」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 後漢 為方術, 魏 為方伎, 晉 藝術焉。」清 袁枚 《隨園隨筆·梁陳遺事出<廣異記>》:「 庾肩吾 少事 陶先生 ,頗多藝術,嘗盛夏會客向空大噓,氣盡成雪。」 2. 特指經術。 清 方苞 《答申謙居書》:「藝術莫難於古文,自周 以來,各自名家者,僅十數人,則其艱可知也。」 3. 通過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而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如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建築等。 清 吳敏樹 《與筱岑論文派書》:「文章藝術之有流派,此風氣大略之雲爾,其間實不必皆相師效。」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屬於一定的政治路線的。」 4. 比喻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毛澤東 《<共產黨人>發刊詞》:「黨創造了堅強的武裝部隊,因此也就學會了戰爭的藝術。」 徐懷中 《西線軼事》八:「 嚴莉 把管理弟妹們的藝術運用到總機班長的職務上來了。」 5. 謂形象獨特優美,內容豐富多采。 丁玲 《韋護》第二章:「她當面誹議 浮生 他們的生活太單調,太不藝術。」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八章:「這字寫得藝術極了。」 [編輯本段]【定義概述】 藝術無處不在,每一行職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每一種形態都可擁有藝術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筆的藝術家。而任何事物,無論戰爭、科學、愛情、文藝、生產製造等等都可以發展到藝術的層面。藝術是一種可以同時被絕大多數人贊同與驚嘆的自然或人類的產物。它的表達方式種類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價值關系的運動與變化過程,從而對人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進行交流、誘導、感化和訓練。當任何平凡的事物演藝至藝術的層面,將幾近於完美。 人類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不藉助語言的所謂藝術創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戲創造。在娛樂功能的層面上,藝術與普通的娛樂游戲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價值。然而,藝術與普通的游戲在文化形態上畢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在文化的社會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被認真關注的必要。 什麼是藝術,藝術與人類的其他文化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目前似乎誰也不能夠明確地給予回答。本文從人的主觀行為的功能范疇及其所創造出的文化構成入手,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一,人的主觀行為的三種基本功能 在社會生活中,人的主觀行為,可以根據其基本的功能范疇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為了獲得最基本的社會生活資料所從事的基本生產勞動,如尋找、採摘、捕獲和種植食物,修造居所,製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須用品等等,都屬於基本生產勞動。如果沒有基本生產勞動所獲得的基本生活資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就無法維持。第二類是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進行的基本社會生活,如做飯和洗衣、生殖和養育後代、社會交往和維持社會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須的活動等等,都屬於基本社會生活。如果離開了基本社會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同樣無法健康維持。第三類是為了消耗人體自身多餘的體能和精力而進行的娛樂游戲活動,如唱歌,跳舞,寫詩,聽戲,踢球等等,都屬於娛樂游戲活動。離開了娛樂游戲活動,人的基本生命活動仍能夠正常維持。 二,藝術是娛樂游戲的一種方式 藝術是人的一種主觀行為,這種主觀行為屬於娛樂游戲的范疇,這似乎是人們的共識。因為,離開了任何形式和內容的藝術活動,人類的基本生命活動都是能夠正常維持的。那麼,是不是人們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顯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鳥窩、摸魚、斗蛐蛐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不能稱為藝術。而彈琴、作詩、畫畫、唱戲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能夠稱為藝術。這是人們的共識。盡管不能夠把娛樂游戲活動都稱為藝術,卻能夠把藝術確定為娛樂游戲的組成部分,確認為娛樂游戲活動的一種方式,這在邏輯上是不會有問題的,也似乎是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的。 三,什麼是藝術 然而,對於人類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確地稱為藝術,又把其餘的哪些明確地稱為不是藝術呢?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但是,問題還遠不止於此。如,對於畫畫這種娛樂游戲活動,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能夠稱其為藝術。然而,是不是對於所有的畫畫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同樣都是畫畫,老畫家的繪畫就能夠稱為藝術,這似乎是沒有疑問的。隨便一個小孩子的信手塗鴉能夠稱為藝術嗎,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贊同的。只有當小孩子的「信手塗鴉」達到了「一定水平」,人們才會稱其為藝術。那麼,小孩子的「信手塗鴉」的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稱為藝術呢?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據說美國的一隻黑猩猩會「作畫」,人們給它紙和筆,它能夠「饒有興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畫」來。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畫」也稱為藝術,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贊同了。那麼,我們在理論上應該怎樣區分藝術和非藝術呢?或者說,從理論上講,究竟什麼是藝術,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四,人的主觀需求 人的主觀是以人的「自我」形態為根據的,人的「自我」形態是以人的觀念文化形態為根據的。人以「自我」形態為根據所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稱為人的主觀需求。當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快樂感覺;當客觀事物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或是損害了人的主觀利益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痛苦感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主觀需求得不到客觀事物的及時滿足及經常被某些客觀事物損害自己的主觀利益而產生出許多的痛苦感覺。可以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為內容,就是追求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需求的滿足和拒避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利益的損害。然而,這種追求或拒避又經常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夠如願,這就使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主觀上總是因許多事不能夠如願而存在著許多的缺憾,這種主觀缺憾總使人持續地沉浸在痛苦感覺之中而令人總想解脫。 五,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 人體有三大功能系統:一是基本功能系統,二是認知功能系統,三是情感功能系統。基本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器官發育和個體生殖等最基礎的生命活動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基本器官。認知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體人的認知器官。人的認知器官,目前普遍認為是集中於人的大腦。情感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由認知成果所引起的「情感行為」的發生和人的不同個體間的「情感交流」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情感器官。情感功能系統的「中樞」,被許多人認為在人體的「心區」。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才能夠進行的。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時所產生的機能現象,稱為器官行為。人體的器官行為,是人體器官「天生」所具備的機能現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是人體器官的本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人體器官的許多行為,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覺,這種器官行為正是人在主觀上所企盼和追求的。確切地說,人的主觀需求,正是以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為基礎的。可以說,人的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主觀上對一定形式和內容的器官行為的無休止追求。 情感器官通常所產生的行為內容,主要有喜、怒、哀、樂、悲、歡、思、戀、怨、恨、驚、疑、盼、煩、懼等等。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是人在主觀上經常需要的。無論是在人們的基本生產勞動、基本社會生活或是娛樂游戲活動中,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能夠產生。然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情感器官產生這些行為,通常都需要人在主觀上付出許多代價。如,勞動的過程和成果可以使人獲得喜、怒、哀、樂,可勞動過程中的長時間的辛苦通常讓人們在主觀上不願意忍受。許多的娛樂游戲活動雖然能夠使情感器官獲得較為激烈的行為反應,但娛樂游戲活動通常又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資料。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有些娛樂游戲活動只需要花費較少的社會財富,就能夠使情感器官產生足夠多的行為反應。如,說故事和聽故事,就能夠只花費很少的社會財富而使人的情感器官產生出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器官行為反應。 六,虛擬文化現象 在人們的社會生命中,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或違背了人的主觀需求時,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覺或痛苦感覺,並且能夠引起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人與故事中的虛擬的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時,也同樣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或痛苦感覺,並且也同樣能夠引起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而且,故事中的客觀事物比起現實中的客觀事物更容易引起情感器官的強烈行為反應。如,現實生活中的「小芳」會讓人覺得善良美麗,會讓人朝思暮想,寢食難安;然而,故事裡的「林妹妹」更會讓人覺得柔情萬種,更會讓人為她失魂落魄,傷感萬分,痛不欲生。現實生活中的「小芳」經常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而故事中的「林妹妹」卻能夠對人的主觀缺憾產生非常好的慰藉作用而使人產生「別具滋味」的快樂感覺。 情感交流,是人的情感器官經常性的行為需求。心裡的缺憾向他人傾訴一下,內心的歡喜事向他人陳述一下,聽聽他人講些新鮮的事情,或有新鮮的事情向他人講述,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情感交流行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經常都會發生一些「有意思」的和「值得說說」的悲傷或歡喜事。實際上,人們相互交流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相互聽來或看來的關於他人的事,尤其是採用誇張和虛擬的方法編造出的關於他人的情節曲折和內容精採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說故事和聽故事,具有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效果和對主觀缺憾的慰藉效果。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也非常喜歡編故事。聽故事的人總想聽更精採的新故事,編故事的人也總想編出更精採的新故事。想聽故事和編故事,早已成了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觀需求。非常自然地,聽故事和編故事,就發生和發展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其功能的主要方面是專門滿足人的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的,其文化形態的本質特點是虛擬人們的現實生活。這種文化現象,稱為虛擬文化。本文把這種專門為了滿足人們的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虛擬文化現象,稱為藝術。一直以來,藝術的內含沒有過明確的界定,每個對藝術有所關注的人對藝術 都有自己的界定,這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公認的界定藝術的客觀標准。本文對藝術的界定,一方面給出了明確的客觀標准,另一方面明確定義了藝術的本質,從理論上把藝術同普通的娛樂游戲行為嚴格地區分開來,從而能夠明確指導人們的藝術實踐。本文對藝術的界定,也許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藝術」原來的詞意,這並不要緊,因為類似的先例在理論界是有過的。 為了人們的精神快樂而虛擬現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創造。這種文化創造,為人類的社會生活生產出了非常豐富的精神食糧。人的夢境雖然也多是虛擬的生活現實,但夢境的創造不是人的主觀行為,不能把夢稱為藝術。編瞎話騙取他人財物或故意損害他人利益,所用的手法也是虛擬現實,但騙人財物或故意損害他人利益不屬於娛樂游戲。所以,也不能把編瞎話稱為藝術。 七,藝術的本質 藝術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的本質特點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是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文化形式,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語言為基礎的,所以,藝術的發生基礎是人類的語言。在人們的藝術實踐中,藝術的發生通常總是要完全藉助於人類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出現,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產生。人類語言有許多種形式,如口頭語言、文字語言、繪畫語言、形體語言、音樂語言及現代的電影電視語言等等。書法家梅湘涵指出藝術的發生在形式上就相應地會出現故事、小說、詩歌、繪畫、舞蹈、音樂、電影和電視劇等等藝術形態。沒有語言,就沒有藝術的發生基礎;如果人們相互間語言不通,就不能夠實現藝術的交流。 藝術用語言創造出虛幻的事件,讓他人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覺虛幻事件的發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過程中,人的相應的主觀缺憾就會得到適當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會產生出活躍、激烈的行為反應。人的主觀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完全是以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一定客觀事物的主觀需求為根據的。所以,藝術所創造出的虛擬事件,就必須以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為根據,才能夠發揮出顯著的藝術效果。 有句成語叫「畫餅充飢」,是對藝術的最形象的詮釋:人由於飢餓想吃餅子,沒有餅子,只好畫一張大大的餅子來自慰,飢餓的人看到畫中的這張餅子,主觀上能夠獲得些許的滿足感,情感器官也會產生出些許的喜悅。古人有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驤之志。這實際上是對藝術的發生原理和社會功能的最生動和精闢的闡述。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舞蹈藝術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形態。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反映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產關繫到思想關系的人類的全面的社會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滿足人類精神上的審美需要。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 藝術是一個空泛、混亂的詞 通常需要更加空泛的語言來描述這個詞,結果導致人們知道有藝術這個詞,卻不知道藝術具體指的是什麼;一個不能統一的概念,實際上人類不統一的感知系統才是這個詞的基礎,也導致了藝術的相對有限性。
6. 歐洲中世紀美術與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美術
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美
術。首先在義大利發生並達到盛期,以後傳播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席捲全歐洲。
概 念
詞源和定義 文藝復興一詞,源出義大利語rinas-
cita,意為再生或復興。14世紀時,新興資產階級視中
世紀文化為黑暗倒退,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
達的典範,力圖復興古典文化,遂產生「文藝復興」一
詞,作為新文化的美稱。這種提法在詩人F.彼特拉克和
小說家G.薄伽丘的作品中已經出現,15~16世紀流行。
1550年,G.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
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ce,17
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
它作為14~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它標志著歐洲近代
歷史文化發展的第一階段。
成就和意義 文藝復興雖以學習古典為特點,卻絕
非單純的復古,實質上是通過學習古典的途徑創造新文
化。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由於中世紀的長期破壞,已
經相當殘缺,雖極力恢復,所得仍屬有限。然而文藝復
興時代的人們學習古典,並不是簡單仿效,而是取其精神。
古典藝術的具體形式固然予人以啟發,但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到現實主義的方法和古典社會的民主思想。中世紀被教會控制的美術基本上是非現實主義的,宗教神學籠罩一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新美術主要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對宗教禁慾主義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而古典美術也正是在這兩方面成了新美術的良師益友。因此,文藝復興美術之學習古典不同於其他時代的復古、仿古傾向;也不同於中世紀美術中偶爾可見的慣用古典形式的個別現象。與此相關的是,從具有現實主義這個本質特徵看,某些西歐的早期文藝復興美術(如尼德蘭美術),雖然學習古典這方面尚無多大發展,卻同樣應被認為是新美術的一個傑出代表。
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方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在
創作實踐上是密切結合的。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崇高與身
心的全面完美,重視世俗的現實生活,反對神學權威和
封建特權。新美術創作的真實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豐
富的現實情景,就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產生最為廣泛和
強烈的反應。加以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新美術創作是較
易為廣大群眾和新興資產階級接受的文化形態,因此美
術變成文藝復興文化最受歡迎的代表,成果也最為豐富。
文藝復興美術作為西方近代美術的源頭,它的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美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在造型藝術方面,它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從而使它得以達到古典藝術之後一個新的高峰,在風格和技法上它和東方藝術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藝術有本質區別。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從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築延續數百年的典範形制。在社會身份和專業教育方面,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也經歷了從中世紀轉向近代的演變。14~15世紀,藝術家猶組織在行會里,等同工藝匠師,學藝亦在作坊中採取師徒傳授形式。
16世紀起漸有改變,藝術家成為類似近代的知識階層的一員,行會變為學會或藝術學院,藝術家的個性、個人才能與風格特色得到承認。有關藝術家的傳記、評述以及藝術史的研究也從此時開始涌現。
分期 文藝復興美術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歐洲封建
社會內部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城市工商業的繁
榮及其政治上的相對獨立或自治。在中世紀的最後階段,西歐地區出現上述情況比較明顯的有兩處:南為義大利,特別是其中的佛羅倫薩;北為尼德蘭,包括今荷蘭及比利時。16世紀,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王權,城市經濟也有發展,王權和市民階級為反對封建割據有一定的聯合,文藝復興美術遂傳播到那裡。根據各國各地具體情況,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分期各有不同:在義大利(以佛羅倫薩為主要代表)可分為3期:初始期(14世紀)、早期(15世紀)和盛期(16世紀);在尼德蘭則為 2期:15世紀和16世紀;在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主要為16世紀1期,一般不再細分。17世紀時,西歐各地續接文藝復興美術的是巴洛克美術。由於巴洛克美術有不少繼承文藝復興傳統之處,過去有人也把它歸入文藝復興美術的范疇,認為整個西方藝術直至19世紀皆屬文藝復興階段。目前則普遍認為17~18世紀各有新創,皆可自成一體而與文藝復興有別。
發 展 概 況
義大利 早在13世紀後半期,義大利中部以佛羅倫
薩為中心出現了新的美術動向,意味著以中世紀美術向
文藝復興美術的過渡。
這一時期的代表有畫家是奇馬布埃和雕刻家N.皮薩
諾。後者於1260年完成的比薩洗禮堂講經台,被認為是
最早一件仿效古典風格的文藝復興作品,浮雕人物體形
壯偉,具有古羅馬風度,雖有幼稚之處,卻透露出新時
代的曙光。
N.皮薩諾:比薩洗禮堂講經台
初始期 自奇馬布埃以後,佛羅倫薩畫派成為新美
術最主要的流派,14世紀時產生了偉大藝術家喬托。喬
托的藝術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他的作品雖屬宗教
題材,卻開始真實表現世俗生活情景,注重空間深遠關
系與人物的立體表現,傑出地體現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
義相結合這個文藝復興美術的基本特點。喬托之後,佛
羅倫薩畫派人員眾多,並影響於整個托斯卡納地區。在
雕刻方面,皮薩諾之後有其子G.皮薩諾以及佛羅倫薩的
雕刻家和建築家阿諾爾福·迪坎比奧(1232~1302),在
G.皮薩諾主持下開始了佛羅倫薩城內的兩大建築工程:
市政廳大廈和大教堂,前者1299~1311年建成,後者自
1296年動工後,至15世紀中葉才完工。
喬托:《猶大之吻》
早期 從15世紀開始,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進入蓬
勃發展階段,佛羅倫薩仍然是最大中心,但其他地區也
出現了重要流派。15世紀初年,佛羅倫薩藝術首先從建
築和雕刻方面掀起高潮,建築家F.布魯內萊斯基首倡實
地考察古典遺跡,運用古典風格與柱式,在完成佛羅倫
薩大教堂圓頂之後,又建育嬰堂(1419)和聖克羅切教堂
的帕齊禮拜堂(1430~1440)等,空間開闊,比例和諧,開
創了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他還發明透視畫法,引起造型
藝術的革命。與布魯內萊斯基一起赴羅馬實地考察的雕
刻家多納太羅則竭力追慕古典藝術的寫實手法,潛心研
究人體實物,開始創作完美的裸體形象,如《大衛》。另
一位佛羅倫薩雕刻家L.吉貝爾蒂窮畢生之力製作了佛羅
倫薩洗禮堂的兩座青銅門,技藝精美絕倫。其中一座被
譽為天堂之門,並在浮雕藝術中首次使用透視。佛羅倫
薩畫家馬薩喬將上述諸人成果用之於繪畫,第1次以科學
手法構圖著色,人物形象堅實雄偉,富於人文主義精神。繼他之後,佛羅倫薩人才輩出,產生不少一流大師,如F.安傑利科、P.烏切洛、F.利皮、A.del卡斯塔尼奧、A.波拉尤奧洛、S.博蒂切利、D.吉蘭達約等。他們都從不同角度發揚了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的傳統,風格雄偉秀麗各有所重,呈現百花齊放、美不勝收的局面,注重空間透視表現和人物堅實造型,以及善用線條則是他們作為佛羅倫薩畫派代表人物共有的特色。在佛羅倫薩美術界具有特殊地位的還有藝術理論家兼建築師L.B.阿爾貝蒂,他的《繪畫論》(1435)、《建築論》(1452)等書是新美術最重要的理論著作。
安傑利科:《哀悼基督》
博蒂切利:《誹謗》
在佛羅倫薩影響下,義大利中部先後出現了幾位大
藝術家:畫家弗朗切斯卡、雕刻家 J.della奎爾恰,以
及前者的門徒L.西尼奧雷利和梅洛佐·達福爾利。奎爾
恰的雕刻粗朴壯偉,別具一格;梅洛佐·達福爾利的繪畫
則在其師嚴謹風格的基礎上更秀逸精緻,以情真意切取
勝。與佛羅倫薩鄰近的地區還形成了另外畫派:錫耶納
畫派和翁布里亞畫派。錫耶納畫派14世紀最為繁盛,其創
始者杜喬·迪博寧塞納取得了可和喬托相比的名聲,只
是寫實方面略為保守,15世紀的代表則有薩塞塔等。翁
布里亞畫派的主要代表是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吉諾,風格
靜雅秀美;另一代表則是平托里喬,用色鮮艷華麗,他
的藝術在羅馬甚受歡迎。
義大利北部15世紀也開展了新美術運動。早期的大
師是彼桑奈羅,他擅長寫生,風格優雅,並善於雕刻徽
章。後期大師則是A.曼泰尼亞,他精於透視,並以鑽研
古典文物著名。經他們帶動,加以佛羅倫薩的影響,北
部也出現了兩個畫派:弗拉拉畫派和威尼斯畫派。弗拉
拉畫派主要代表有C.圖拉和F.科薩,他們服務於弗拉拉
公爵宮廷,以裝飾性的華美取勝。威尼斯畫派,15世紀
的代表是貝利尼父子三人。威尼斯畫派雖屬晚起,前途
卻未可限量,在喬凡尼·貝利尼努力下,威尼斯畫派到
15世紀末已充分發展了自已善用色彩的特點,並在意大
利各畫派中首先掌握油畫技法,已有超越各個地方流派
而與佛羅倫薩爭雄的實力與氣勢。
盛期 義大利美術在16世紀達到了繁榮的頂點。在
此以前,15世紀的文藝復興美術已基本完成了掌握現實
主義表現方法的任務,透視法則與人體結構的科學知識
已相當豐富,在此基礎上,16世紀的藝術家們遂可集中
全力於藝術典型的創造。更有甚者,此時的藝術大師雖
在藝術修養與技藝上達到更高水平,時代環境卻日益動
盪不安,義大利經濟停滯,城市共和政治難以維持,外
國武力入侵頻繁,面對危機四伏的現實,藝術家思想上
不免矛盾重重,而偉大的藝術創作要求作者對現實中的
逆流展開頑強的斗爭。因此,16世紀為盛期文藝復興大
師們准備了優異條件,也提出了嚴峻要求,正是這種復
雜情況產生了輝映千古的藝術繁榮。
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 3位主要代表是L.達·芬奇、
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前兩位都是佛羅倫薩藝術家,拉
斐爾雖師從安布里亞畫派,也主要在佛羅倫薩完成學業,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但他們 3人的活動都不限於佛羅倫薩,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主要活動於羅馬,達·芬奇前期在米蘭,後期遠走法國,他們的藝術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代表了義大利的民族成就。達·芬奇的特點是熔藝術與科學於一爐,他既是大藝術家又是大科學家,藝術典型的加工與科學研究的深邃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作品在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和掌握現實主義手法上較之前人有了極大提高,傑作如《最後晚餐》、《莫娜麗薩》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琪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藝復興水平的典範創作。他的人物形象雄偉壯健,氣魄渾宏,意志強烈而力量無窮,顯示了藝術家在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拉斐爾則以秀美、典雅的風格著名,構圖和諧,情態自然,尤以聖母形象的塑造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除了造型藝術外,他們 3人都曾從事於建築設計構思和實踐,達·芬奇景慕中心型的圓頂廳堂結構,拉斐爾崇向嚴謹和諧的古典風格,米開朗琪羅晚年主持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工程時設計的大教堂圓頂,更成為日後歐美各國所有圓頂建築的樣板。
米開朗琪羅:《大衛》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盛期文藝復興在建築、繪
畫、雕刻方面還有不少名家,他們的創作共同構成了近
代西方藝術傳統中的典範風格,幾百年間盛行不衰。建
築方面的代表是D.布拉曼特和A.帕拉迪奧,他們在細部
形式和整體風格上都比15世紀更為徹底地仿效希臘羅馬
的古典建築,但又非泥古不化,而是善於以人文主義思
想活用古典形式,以比例和諧風度高雅取勝。布拉曼特
和達·芬奇一樣傾心於研究中心型建築的理想結構,認
為它最適於體現人文主義思想,他在動工興建聖彼得大
教堂之際就決定拋棄傳統的十字型而採用中心型圓頂廳
堂,可是這項大工程剛破土砌牆他就去世,它的完工成
為以後兩世紀間義大利建築的中心任務(米開朗琪羅完
成的大圓頂也是其中一部分)。布拉曼特建築理想的實
際體現則是羅馬蒙多里奧聖彼得教堂中的小廟(1502~
1514),圓形的古典柱廊上置以圓頂,規模雖小卻氣象浩
闊,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帕拉迪奧則在
建築實踐和理論著述上都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影
響至為深遠。他的傑作圓廳別墅(1550),布局講究對稱
之美,在房屋四面各置一古典柱廊,內部正中構成圓頂
大廳。遠睹近觀皆不失和諧高雅之趣,對日後的西方建
築界極有啟發。在繪畫方面,古典風格的代表還有佛羅
倫薩畫家F.巴爾托洛梅奧和A.de薩爾托。前者雖身為教
士,吸收新風格卻不遺餘力,他深得達·芬奇平衡構圖
和輕柔用色之妙,作品氣勢安詳、布局精微而光照均勻,他的《聖卡塞琳的婚禮》(1512)被認為是集佛羅倫薩畫派大成之作;後者則有無瑕畫家之稱,被同時代人認為在構圖和造型上皆達無可指摘的完善程度,代表作《哈皮的聖母像》以清純崇高著稱,被奉為古典風格的一件樣板。與他們同時的P.di科西莫則富於閑情逸趣,喜歡畫神話題材的幽默作品,在佛羅倫薩畫派中另闢蹊徑,自成一體。此外,達·芬奇在米蘭的長期工作也推動了當地新美術的發展,形成了米蘭畫派。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在羅馬的活動則促成了羅馬畫派。
在盛期文藝復興美術中成果最豐富的另一流派則是
威尼斯畫派。它在16世紀先後出現了喬爾喬涅、提香、
丁托列托和P.韋羅內塞四大家,尤以提香長達70年的創
作活動,為威尼斯畫派贏得了雄視全歐的聲譽。威尼斯
畫派諸家皆以色彩取勝,但個人風格各有所長。例如喬
爾喬涅的富於詩意,提香的健美豐盛,丁托列托的浩大
靈活,韋羅內塞的富麗豪華等,都從不同角度奏出了新
的最強音。由於威尼斯畫派油畫技法的卓絕,它對日後
西方近代藝術的影響甚至較佛羅倫薩畫派尤為直接。
韋羅內塞:《迦南結婚儀式》
在義大利16世紀藝術中異軍突起的一大流派是樣式
主義。它的藝術家都崇奉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盛期文
藝復興大師,但他們只追求風格形式而失其精神實質,且
由於專務新奇而走向程式化,偏離了文藝復興美術的現
實主義方向。樣式主義最早於1515~1520年間在佛羅倫
薩萌發,16世紀中期及後期甚為流行,代表者有「J.da
蓬托爾莫、F.羅索、Il布龍齊諾和G.瓦薩里等。因此當
其流行之際,義大利除威尼斯畫派外,文藝復興美術已
告衰微。樣式主義的出現,反映了義大利16世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危機,其服務對象也不是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而是有回潮之勢的貴族宮廷。但是樣式主義的保守傾向並不能代表新美術發展的主流,文藝復興美術的現實主義與人文主義傳統仍有巨大潛力,從而在17世紀的新形勢下促成了巴洛克美術的興起。
尼德蘭 14~15世紀,西歐北部工商業最發達地區
是尼德蘭。它有繁榮的城市,其中尤以布魯日的紡織業
和安特衛普的國際貿易業最為昌盛,安特衛普從1460年
起建立了歐洲第1個股票市場。在政治上,尼德蘭在15世
紀初期和中期一直是法國伯艮第公爵的領土,與伯艮第
的首府第戎聯系密切;15世紀末尼德蘭轉歸哈布斯堡王
朝,而該朝擁有德國皇帝和西班牙王位,因此尼德蘭在
16世紀與德國-西班牙來往頻繁,雖然政治歸屬復雜,尼
德蘭城市仍獲得一定自治權利,新文化也比較發達。
15世紀 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興起是在14世紀末
15世紀初,它接受了一些義大利的影響,但主要是從本
地的後期哥特式藝術轉變而來。最初的代表有雕刻家C.
斯呂特爾、畫家M.布羅耶德拉姆和P.de林堡。他們雖成
長於尼德蘭,卻主要工作於法國。斯呂特爾在第戎的占
甫莫爾修道院雕刻的大門井欄(1395~1406)開始擺脫中
世紀的程式而面向生活,人物逼真生動、雄強有力,可
和義大利的大師相比。布羅耶德拉姆也開始在畫幅中注
意空間的深遠和實物寫生,這些新發展到林堡手中更有
重大突破,在他為法國伯里公爵的《時辰書》作的細致
畫插圖(1413~1416)中,對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和生活
風俗作了前所未有的精采描繪,雪景麥田皆如實刻畫,而
且第1次表現了真實的陰影。在他們之後,尼德蘭美術就
產生了幾位極有成就的現實主義大師:R.康平、凡·愛
克兄弟以及 R.van der韋登。他們在掌握透視畫法和人
體結構方面雖不及義大利藝術家,但寫實的精確細微卻
有過之;他們在西方繪畫史的另一重大貢獻則是首先使
用了油畫技法,然後傳入義大利。
到15世紀後期,尼德蘭繪畫已蜚聲西歐各國,並開
始吸收義大利的新成果。尼德蘭全境形成了幾個地區性
的藝術流派:南部尼德蘭有布魯日的P.克里斯特斯和H.
梅姆靈;在根特有H.van der胡斯;在魯汶有D.包茨。北
部尼德蘭則有聖揚斯的海特亨(聖揚斯的)和15世紀末
最著名的大師H.博斯。這種百花競放的盛況只有義大利
美術可以和它相比。尼德蘭大師的傳真絕技也受到普遍
的稱贊。
16世紀 16世紀是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第 2個發
展階段,此時的特點是義大利的影響加強,不少尼德蘭
畫家著意追摹羅馬畫派和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因此有羅
馬主義或羅馬派之稱。他們熱衷於透視畫法和人體特別
是裸體表現,尼德蘭美術固有的寫實精神卻有所削弱。
羅馬派的著名代表是J.van斯科列里和J.戈沙爾特,盡管
風格較雜,他們卻在傳播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方面起了
巨大作用。與此同時,一些尼德蘭畫家仍續有新創,如
J.帕廷尼爾之精於風景,P.阿爾申之善畫風俗民情,A.
摩爾之肖像寫生等。但16世紀最有成就的尼德蘭藝術大
師卻是有農夫之稱的P.勃魯蓋爾。他不僅善於描繪民間
的特別是農民的生活情態,而且是西方一位偉大的風景
畫家,不愧為尼德蘭美術集大成者。他雖有豐富的人文
主義學識,卻不機械地仿效義大利的古典風格,作畫意境
高遠,幽默之中隱含譏諷。傑作如《絞刑架下的舞蹈》
(又名《絞架上之鵲》),從空中鳥瞰角度展視林野風
光,近景的舞蹈情節所含的詼諧與遠景山水的幽靜完美
相反相成,富於詩意,在西方風景畫中獨樹一幟。
法國 法國文藝復興美術在15世紀後期受義大利及
尼德蘭的影響開始萌發,代表大師有畫家J.富凱等人;其
蓬勃發展則在16世紀。當時法國軍隊幾度入侵義大利,並
長期佔領米蘭等地,朝野上下皆和義大利接觸密切,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也被邀赴法工作,從而促成了法國文藝
復興運動的高漲。
達·芬奇赴法已在晚年,他居留法國期間沒有進行
什麼創作,但他的到來以及最後在法國去世就已有很大
的象徵意義。以後來法的有羅索、B.切利尼等人,他們
以楓丹白露為據點,對法國美術影響巨大。羅索等雖屬
樣式主義流派,但法國先進人士重視的仍是他們所帶來
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成果。與此同時,不少法國藝
術大師也成長起來,在建築方面有R.de羅姆和勒斯科,雕
刻有J.古戎,繪畫則有F.克盧埃等。作為法國文藝復興
美術的一個最重要紀念物則有盧佛爾宮(1546動工),勒
斯科主建築,古戎主雕刻,堪稱珠聯璧合。他倆的成果
是今盧佛爾宮方形庭院西翼南側樓房,在法國傳統形式
上運用了古典柱式裝飾,風格優美,它不僅為日後盧佛
爾宮的整個建築定了基調,也為法國的古典風格建築定
了基調。
德國 德國文藝復興美術以產生了不少第 1流繪畫
大師而自豪。德國皇帝在文藝復興時代仍一直是義大利
名義上的君主,16世紀且數次率軍隊進入義大利,兩國
在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也相當密切,許多德國藝術家以
游學義大利作為主要的藝術學業。16世紀也是德國尤其
南部一帶城市工商業興旺發達之時,市民階級和農民群
眾都有強烈的反封建要求,終於促成了宗教改革運動和
偉大的農民戰爭。這些社會背景都是產生傑出藝術大師
的時代條件,使德國畫壇頓時群星燦爛,蔚為壯觀。他
們中最著名的有A.丟勒、M.格呂內瓦爾德、L.克拉納赫、H.荷爾拜因和A.阿爾特多費爾,雖然他們的風格特色各有不同,卻都以現實主義的成就顯示了新美術的巨大進展。德國還是西方印刷術的搖籃和最大中心,使它的藝術家也注意甚至集中主要精力於版畫的創作,丟勒、荷爾拜因等都是西方版畫史上最負盛名的大師。在建築與雕刻方面,德國的藝術家側重於使哥特式傳統和義大利風格互相融合,帶有民族色彩。代表作如海得爾堡的選侯宮(1556~1559),門面遍體裝飾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整體比例仍屬傳統形制,它的富麗豪華風格也和後期哥特式建築的精巧細致取得協調。
英國 英國文藝復興美術從16世紀開始發展。由於
此時是都鐸王朝,因此新建築獲得都鐸風格之名,它主要
表現在貴族府邸建築上。代表作如朗格里特府邸(1567~
1579),明窗洞開,布局和諧整齊,細部雖雜以古典柱式
裝飾,整體上卻保持了英國建築傳統的朴實開朗特色。
英國的文藝復興繪畫受德國藝術家荷爾拜因影響甚大,
他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肖像畫家兩次來英工作直至去世
(1526~1528,1532~1543),他為王室及宮廷顯貴作畫甚
多,也受到各界人士廣泛歡迎。荷爾拜因精於寫真傳神
的技藝和他的冷靜灑脫的風格啟發了英國一代畫師,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肖像畫家N.希利亞德。他的作品小巧玲
瓏,色彩艷麗,在工細筆調中傳出倜儻風流的貴族情態,甚得伊麗莎白朝野上下的喜愛。
西班牙 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由於其國勢突然強盛
而獲得巨大推動。16世紀的西班牙因哥倫布的發現而占
有美洲新大陸廣大地區,它的王室因屬哈布斯堡王朝而
和德國關系密切,並擁有尼德蘭,占據南部義大利,成
為歐洲最大勢力。這些情況使經濟較落後的西班牙一變
而為歐洲舞台上的要角。西班牙文藝復興繪畫的主要代
表是出生於希臘的El.格列柯。在建築方面的主要建築物
則是埃斯科里亞爾宮(1563~1584),它是一組龐大的包
括王宮、教堂與修道院的建築群,以整齊劃一、浩大嚴謹
取勝,主持其事的是西班牙建築師J.de赫雷拉。雖然最
初設計出自他人,赫雷拉卻是其整體規劃的完成者,它
的規整的古典風格反映了西班牙宮廷文化的特色。
參考書目
朱龍華:《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人民美術出版社,
北京,1960。
布克哈特著,朱龍華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
化》,商務印書館,北京,1979。
7. 什麼是足球場上的藝術家
加林查:巴西(1933~1983)加林查號稱「史上第一盤帶之魔」,而在他身披巴西黃衫的所有比賽中,他只輸過一場比賽
喬治.貝斯特:在10個月大的時候,貝斯特就已經能夠蹣跚行走了,而14個月大的時候,居然就能盤帶一個球體向前邁進,這說明貝斯特在足球方面的藝術天賦是與生俱來的。
羅伯特.巴喬:用一條半腿踢球的男人,而他那令人心碎的地中海一樣幽藍色眼睛又令他被人稱為憂郁王子
德尼爾森:這個人是一個絕對的另類。他的特立獨行,他對足球運動的那種固執的獨特的不合時宜的理解,他的足球生涯的起起落落,升降沉浮
博格坎普:說到「冰王子」,人們總是會想起他2001年在對紐卡斯爾那個反身人球分過
齊達內:作為當今藝術足球的代表人物,齊達內在足壇的地位毋庸置疑,很多球員轉會後都被人譏諷過「對不起身價」,但齊達內即使是6500萬美元,也會被人說是物有所值。優雅的盤帶,鬼斧神工般的傳球,齊達內的技術無可挑剔。
貝爾巴托夫:最小的付出,最美的姿態,就像穿著西裝踢球一般,賞心悅目,隨心所欲,瀟灑哥把足球玩到了一定境界,是唯一一個拿進球後的慶祝動作刷跑動距離的男人。頭可斷血可流,發型不能亂,從來不頭槌,只倒掛,倒掛進球數能羨慕死C羅。最高記錄90分鍾跑了2032米,世界第一養生足球
還有譬如小羅、小貝、皮爾洛、斯科爾斯、哈維小白等等,都有自己的踢球方式,並發揚成為獨門絕活,看他們 踢球,就好像是在看一場舞蹈表演一般,這就是足球藝術家
8. 什麼是托物言志和象徵手法
托物言志
[編輯本段]定義
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託在某個具體之「物」上。於是,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徵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願或理想的寄託者。作者的個人之「志」,藉助於這個具體之「物」,表達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歲寒三友,常用於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用於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用於頌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托」借、假託的意思,可以從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來描述物表現志。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多用於詩歌、散文創作)。
象徵
藝術創作的基本藝術手法之一。指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通過藝術家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另外,根據傳統習慣和一定的社會習俗,選擇人民群眾熟知的象徵物作為本體,也可表達一種特定的意蘊。如紅色象徵喜慶、白色象徵哀悼、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厄運、鴿子象徵和平,鴛鴦象徵愛情等。運用象徵這種藝術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還可以延伸描寫的內蘊、創造一種藝術意境,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象徵可分為隱寓性象徵和暗示性象徵兩種。象徵不同於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內容更為深廣,有的作品的藝術形象,甚至全用象徵手法表現出來。「象徵」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文中,意為「一剖為二,各執一半的木製信物」,但隨著詞意的不斷衍生,如今的「象徵」的意義漸漸的演變為以一種形式代表一種抽象事物。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修辭方式叫象徵。象徵的修辭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9. 藝術家是什麼意思啊
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里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10. 女藝術家將身體麻痹6小時,讓路人隨意處置,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
1974年一個名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藝術家在那不勒斯的義大利中扮演了「行為藝術」。她簽署了一份文件,免除了參與者的所有法律責任,然後麻醉了她的身體,只是保持大腦清醒,然後移交給一群身份不明的人,讓他們來處理,這個「行為藝術」被命名為「韻律0」。瑪麗娜進行「行為藝術」的原因是要了解人的本性,並想知道當人類將自己完全託付給他人(或社會)時會發生什麼。
直到這一點,「韻律0」都結束了。 瑪麗娜也恢復了意識。 她保持沉默,慢慢走向人群,只見每個人都在逃跑,驚慌失措。他們擔心瑪麗娜會為自己報仇,而人性的醜陋會暴露在這個狹小的地方。 淚水從瑪麗娜的眼睛中不斷湧出。6個小時里,只有一位女士挺身而出,擦幹了眼淚。 然後,沒有人再做任何仁慈的事了。後來瑪麗娜冷靜下來,她說:「這種經歷使我發現,一旦將決定移交給別人,他們就會殺了你。」 在一生的噩夢中,這種記憶變得瑪麗娜刻骨銘心。 「韻律0」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殘酷的「行為藝術」,瑪麗娜告訴每個人自己的身體,人性是最不可測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