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世界建築藝術都有哪些

世界建築藝術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6 17:10:46

①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有哪些 中國的

建築藝術有:長城,故宮,圓明園
舞蹈藝術有:街舞,芭蕾舞,交際舞
民間藝術不清楚
繪畫藝術: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②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建築風格都有哪些

1古埃及建築,代表性建築埃及金字塔;
2古希臘建築:風格特點為和諧完美崇高
雅典衛城;
3古羅馬建築
建築風格以圓為主
代表有羅馬大斗獸場;
4中世紀基督教建築
特點:屋頂造型為穹窿頂
又分三種:拜占廷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羅馬風建築(比薩大教堂),哥特式建築(巴黎聖母院)
5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也分三種:文藝復興建築(古典柱式成為構圖主題,聖馬克廣場),巴洛克建築(聖彼得大教堂),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6伊斯蘭建築(泰姬陵)

③ 世界十大建築風格有哪些

建築也是文化的一種,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建築風格,每一種建築都有它自己的風格特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十大建築風格有哪些吧

世界十大建築風格

N0.1

地中海建築風格(Mediterranean Style):閑適、浪漫卻不乏寧靜是地中海風格建築所蘊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特點:

1、長長的廊道,延伸至盡頭然後垂直拐彎;

2、半圓形高大的拱門,或數個連接或垂直交接;

3、牆面通過穿鑿或半穿鑿形成鏤空的景緻。

N0.2

義大利建築風格(Italian Style):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特點:尖肋拱頂、飛扶壁、花窗玻璃、十字平面、束柱

N0.3

北美建築風格(The North American Style):既簡約大氣,充分體現了簡潔大方、輕松的特點,居住常常具有人性化。

北美風格主要依據四個主要時期的建築風格:

1、古典時期的風格

2、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風格

3、中世紀時期

4、現代風格。

NO.4

法式建築風格(French Style):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

特點:

1、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的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2、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

NO.5

英式建築風格(British Style):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特點:

1、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

2、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

3、雙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構架、磚砌底腳等為英式建築的主要特徵。

4、鬱郁蔥蔥的草坪和花木映襯著色彩鮮艷的紅牆、白窗、黑瓦,顯得優雅、莊重。

5、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桿、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

NO.6

德國建築風格(German Style):簡朴明快,色彩莊重,重視質量和功能,在現代世界建築上佔有重要地位。

較為純正的德國建築設計,具備幾個基本特點:

1、外形簡練、現代、充滿活力,色彩大膽而時尚,屬於現代簡約派;

2、是功能講求實用,任何被認為是多餘的裝飾都幾乎被摒棄;

3、是材料品質精良,採用德國原裝進口的材料和新技術,關注環保於可持續性發展;四是注重細節設計。

N0.7

新古典主義建築(Neoclassicism Style):精華來自古典主義,但不是仿古,更不是復古,而是追求神似。

在建築學層面,新古典主義是從古典主義中提煉出的經典元素:線腳、檐口、柵花、圓柱等。

N0.8

新中式建築風格(New Chinese Style):環境的平和和建築的含蓄。

無論是寫意的.江南庭院,還是獨立組團的四合院,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講究居住環境的穩定、安全和歸屬感。

新中式建築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兩大派系:

1、北方的合院派

2、南方的園林派

NO.9

現代主義建築(Modernism Style):以簡潔的造型和線條塑造鮮明的建築表情。

美學原則:

1、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

2、建築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

3、建築形象的邏輯性;

4、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

5、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形;

6、在建築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NO.10

綜合類建築風格(Comprehensive Style):多種不同建築風格的組團綜合在一起,然後再在不同的區域內建造與之相符的園林景觀,使得整個社區體現出濃郁的異域風情。

在很多樓盤中,其建築風格不能單純用某種風格來概括,因為其建築結構是由獨棟別墅,聯排別墅,多層、小高層、高層電梯公寓,疊加空中花園洋房等多種建築形態組成的,每一座建築都洋溢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情:西班牙的簡潔流暢、北美草原的熱烈奔放、英倫不列顛的浪漫典雅,以及後現代中式的唯美大氣等。

建築入門常識

一、建築物的用途分類及特點

1、民用建築:供人們生活、居住、從事各種文化福利活動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兩類:

(1)居住建築:供人們生活起居用的建築物,如住宅、宿舍、賓館、招待所。

(2)公共建築:供人們從事社會性公共活動的建築和各種福利設施的建築物,如各類學校、圖書館、影劇院等。

2、工業建築:供人們從事各類工業生產活動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的總稱。通常將這些生產用的建築物稱為工業廠房。包括車間、變電站、鍋爐房、倉庫等。

二、按建築結構的材料分類

1、磚木結構:這類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用磚、木構成。其中豎向承重構件如牆、柱等採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等採用木材製作。這種結構形式的房屋層數較少,多用於單層房屋。

2、磚混結構:建築物的牆、柱用磚砌築,梁、樓板、樓梯、屋頂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成為磚—鋼筋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多用於層數不多(六層以下)的民用建築及小型工業廠房,是目前廣泛採用的一種結構形式。

3、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物的梁、柱、樓板、基礎全部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梁、樓板、柱、基礎組成一個承重的框架,因此也稱框架結構。牆只起圍護作用,用磚砌築。此結構用於高層或大跨度房屋建築中。

4、鋼結構:建築物的梁、柱、屋架等承重構件用鋼材製作,牆體用磚或其他材料製成。此結構多用於大型工業建築。

三、按建築結構承重方式分類

1、承重牆結構

它的傳力途徑是:屋蓋的重量由屋架(或樑柱)承擔,屋架支撐在承重牆上,樓層的重量由組成樓蓋的梁、板支撐在承重牆上。因此,屋蓋、樓層的荷載均由承重牆承擔;牆下有基礎,基礎下為地基,全部荷載由牆、基礎傳到地基上。

2、框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有橫梁和柱組成,但橫梁與柱為剛接(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通常通過端部鋼筋焊接後澆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體)連接,從而構成了一個整體剛架(或稱框架)。一般多層工業廠房或大型高層民用建築多屬於框架結構。

3、排架結構

主要承重體系由屋架和柱組成。屋架與柱的頂端為鉸接(通常為焊接或螺栓連接),而柱的下端嵌固於基礎內。一般單層工業廠房大多採用此法。

4、其他

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建設一些高層、超高層建築,上述結構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載(風荷載、地震荷載)的作用,因而又發展了剪力牆結構體系、桶式結構體系。

四、建築高度分類

建築物可根據其樓層數量分為以下幾類

1、低層:2層及2層以下

2、多層:2層以上,8層以下

3、中高層:8層以上,16層以下

4、高層:16層以上,24層以下

5、超高層:24層以上

建築學知識:房屋構造概述

建築材料知識

主要建築材料包括水泥、鋼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磚等。

1、水泥

(1)常見水泥的種類: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等五種

(2)水泥標號:水泥標號是表示水泥硬化後的抗壓能力。常用水泥編號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術特性

凝結時效性:水泥的凝結時間分為初凝與終凝。初凝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漿開始失去可塑性的時間。終凝為水泥漿開始拌合時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開始產生強度的時間。

體積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是否均勻的性質。水泥硬化後產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化成為體積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熱化性:水泥的水化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水化過程的進行,不斷放出熱量稱為水熱化。其水熱化釋放熱量的大小和放熱速度的快慢主要與水泥標號、礦物組成和細度有關。

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早期強度越高。但顆粒越細,其製作成本越高,並容易受潮失效。

標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漿達到標准稠度時的用水量。標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結時間時,國家標准規定的稠度。

2、鋼筋

(1)建築鋼筋的種類:鋼筋是鋼錠經熱軋而成,故又稱熱軋鋼筋,是建築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鋼材品種。

按外形可分為:光圓鋼筋、帶肋鋼筋。

按鋼種可分為:碳素鋼鋼筋和普通低合金鋼鋼筋。

按強度可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級別。其中Ⅰ級鋼筋為低碳鋼鋼筋,Ⅱ、Ⅲ、Ⅳ級為低合金鋼鋼筋。

(2)建築用鋼筋的應用

Ⅰ級鋼筋為熱軋光圓鋼筋,其強度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較好。廣泛應用於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受力較小部位。

變形鋼筋中Ⅱ級、Ⅲ級鋼筋的強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綜合使用指標較好,是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用量最大的鋼筋品種,也可經冷拉後做預應力筋使用。

冷加工鋼筋

冷拉鋼筋:冷拉鋼筋的屈服程度會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級鋼筋適用於普通鋼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級、Ⅲ級、Ⅳ級鋼筋均可作為預應力筋使用。

冷拔低碳鋼筋:其有較高的抗拉強度,是小型構件的主要預應力鋼材。

3、木材

(1)木材的種類: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兩類。其中針葉樹的樹干長直高大,紋理通直,材質較軟,加工容易,是建築工程中的主要用材。闊葉樹材質較堅硬,稱之為硬材,主要用於裝修工程。

(2)建築木材的性能與用途

紅松:材質較軟,紋理順直,不易翹曲、開裂,樹脂多,耐腐朽,易加工,主要用於製作門窗、屋架、檁條、模板等。

魚鱗雲杉:又名白松。材質輕、紋理直、結構細、易乾燥、加工,主要用於製作門窗、模板、地板等。

馬尾松:材質中硬,紋理直斜不勻,結構中至粗,不耐腐,松脂氣味濃,在水中很耐久,主要用於製作模板、門窗、櫞條、木柱等。

落葉松:材質堅硬而脆,樹脂多,耐腐性強,乾燥慢,乾燥中易開裂。主要用於檁條、地板、木樁等。

杉木:紋理直而均,結構中等或粗,易乾燥、耐久性強。主要用於製作屋架、檁條、門窗、腳手桿等。

柏木:材質緻密,紋理直或斜,結構細,乾燥易開裂,堅韌耐久。主要用於製作模板及細木裝飾等。

洋松:分細皮和粗皮兩種。細皮的結構精細,不易變形,容易加工,適於較高要求的裝修;粗皮的結構較松,但質料堅固,變形與收縮量較小,適用於要求不高的裝修。

(3)木材的類別

為了合理用材,木材按加工與用途不同分為原木、杉原條、板方材等。

原木是指伐倒後經修枝,並截成一定長度的木材。分直接使用原木和加工用原木。

杉原條是指只經修枝剝皮,沒有加工成材的杉木,長度5M以上,梢直徑60mm以上。

板方材是指按一定尺寸加工成的板材和方材。板材是指斷面寬為厚的三倍及三倍以上者;方材是指斷面寬度小於厚度的三倍者。

④ 世界上的著名的建築藝術有哪些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絕大多數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這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開羅及尼羅河上游西岸吉薩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為石灰岩,部分為花崗岩。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壯觀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塊雕薹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信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古代埃及人是用甚麼方法設計它呢?
2.希臘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則由雕刻家Pheidias負責。神殿是以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條約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撐著,神殿的面積達41.1 米乘107.75米。
3.埃及法洛斯燈塔。
法洛斯燈塔興其餘六個奇觀絕對是與別不同,因為它並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純粹為人民實際生活而建,法洛斯燈塔的燈光在晚上照耀著整個亞歷山卓港,保護著海上的船隻,另外,它亦是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
位置:在埃及(Egypt)的亞歷山卓港(Alexandria)附近的法洛斯島(island ofPharos)上。
在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死後不久,他的手下之一Ptolemy Soter 便稱霸埃及,並建都於亞歷山卓,有鑒於亞歷山卓港附近的海道十分危險,Ptolemy Soter便下令由建築師Sostratus及亞歷山卓圖書館(Alexandria Library/Mouseion)合作興建法洛斯燈塔,燈塔於公元前290年竣工。
4.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空中花園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來,並沒有真的看過,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
5.希臘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為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興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提密斯神殿遺址估計位於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約在土耳其的Izmir (Smyrna)南面50公里。
6.希臘羅得斯島巨像。
羅得斯島巨像是十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倒下了,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實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在公元前305年羅得斯島聯邦和馬爾他(Malta)的安帝哥尼斯(Antigonids) 發生了一場戰爭,戰勝的羅得斯島聯邦得到大批戰利品,為了記念這場勝仗,他們便變賣戰利品來建造羅得斯島巨像。
7.毛索洛斯墓廟。
毛索洛斯墓廟位於哈利卡納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面積是40米(120呎)乘30米(100呎),高45米(140呎),其中墩座牆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隻馬拉著一架古代雙輛戰車.此墓廟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毛索洛斯墓廟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 Leochares, Scopas,和 Timotheus製造,每人負責墓廟的其中一邊
在15世紀初哈利卡納素斯被侵佔,新的統治者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將毛索洛斯墓廟的一些石頭用作建築材料.時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倖存,並存放在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內.自從19世紀開始,毛索洛斯墓廟一直有進行考古學的挖掘,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關毛索洛斯墓廟的資料,令我們對毛索洛斯墓廟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認識。
8.中國的萬里長城。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秦始皇後來將這些斷斷續續的長城連接起來。據說當時動用了三十萬的兵士和數百萬的人民與奴隸。不過,長城並不能達到完全防止異族入侵的效果。因為長城完成之後,北方異族依然常跨越長城,偷襲中國邊境的村落,搶奪農作物或家畜。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 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長城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9.法洛斯燈塔外傳之亞歷山卓港
公元前 332 年,馬其頓 (Macedonian) 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於埃及尼羅河口西面建立一個古城--亞歷山卓 (Alexandria),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埃及托勒密 (Ptolemy) 王朝開始興起,亞歷山卓便成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並因此而繁榮起來,再加上亞歷山卓位於亞洲,非洲及歐洲三個洲的接合位置,亦能通往尼羅河及地中海的港口,可以想像到亞歷山卓是如何繁榮,世界的通商是如何發達,而且亞歷山卓內的法洛斯島 (Pharos) 更擁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法洛斯燈塔 (The Pharos light house) 照耀著港口。此地亦有一些神殿和埃及國王宮殿等大量建築物遺跡。雖然亞歷山卓擁有如此繁榮,但到了今天,亞歷山卓已面目全非,科學家認為由於在公元四世紀的一次大地震,這些建築絕大部分已倒下.科學家在亞歷山卓港進行過多次的挖掘工程,其中於 1996 年的一次挖掘中,法國的專家聲稱在亞歷山卓港的海底發現了大規模的古代遺跡,同時亦發現出古代的道路及鋪設道路的鋪石痕跡。調查人員發現於古代時沉入海中的雙耳長頸瓶 (Amphora),這是古希臘的一種壺,壺上有兩個手把,用作運送葡萄酒等交易貨品。調查隊亦發現了法老雕像的頭部,工作人員以金屬器具先固定法老的頭部,再運用汽球將雕像送上水面,而這次調查是在法洛斯燈塔的可能所在位置進行,只要將雕像的頭部與旁邊的工作人員相比,就可以想像到此雕像的巨大。隨著這一些的發現外,多次的調查已經發掘出數以千計的遺跡,而發掘出來的遺跡大多有幾噸至幾十噸重,從這些遺跡中,我們慢慢可以想像到神秘的法洛斯燈塔的外觀。由於亞歷山卓的繁榮,以及古代行船定向技術的落後,可以想像到照耀著整個港口的法洛斯燈塔對於保衛古代船員的生命佔了一個極重要的地位。後世的人類能否對法洛斯燈塔有更清楚的認識,全在於政府及專家會否重視對亞歷山卓港的發掘。如果亞歷山卓港的發掘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就可以把更多的建築物特色重現。
10.中國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古代泥塑藝術的寶庫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⑤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

如果是說藝術形式,最主要的是以下五種:
一:巴洛克建築
二: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三:哥特式建築
四:古典復興建築
五:古羅馬建築
如果是說建築實例,那麼世界公認的是如下五種:
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雅典衛城、古羅馬圖拉真廣場、北京故宮
希望能幫到你

⑥ 建築藝術有哪些呢

建築藝術有住宅建築、生產建築、文化建築等。建築藝術可以從類別上區分多種建築。比如,從使用的建築材料來分類,有木結構建築、磚石建築、鋼筋水泥建築、鋼木建築等。從民族風格上來分類,有中國式、日本式、伊斯蘭式、義大利式等。從時代風格上來分類,可以分為古希臘式、古羅馬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古典主義式等。

建築藝術的特徵

從物質和形態來說,具有實在性、靜態性、實用性、群眾性、強制性、耐久性。從手段來說,具有美術性、技術性、工程性。從反映和審視來說,具有形式美、象徵美、符號美、局部美、心靈正面美。

從價值來說,具有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愉悅價值、寄情價值。從意識來說,具有識讀、會意、隱喻、意象、聯想的意念和思想。從知覺來說,具有視覺、觸覺、感覺及運動覺。

⑦ 世界著名的建築藝術

一般認為,建築是有關以各種形式將空間加以圍欄和覆蓋的,用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話來說,就是「無之以為用」。在多數情況下,一座建築物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固定和保護一個空間。然而,希臘人的建築物卻在這種概念形成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最能代表希臘文明的建築藝術——神廟,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於它的外觀,在於它的框架結構和裝飾方式。神廟內部的神壇實際上只是一個照明很不好的容器,一個保護神像的石制保險盒。正是為了這個目的,那些柱式被創造出來,除了別的作用,它們還作為這種外飾物的「樣板」,用以保證建築物不致低於最起碼的質量標准。在這種體系之內,神廟的基本形式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在任何詳細的設計被仔細考慮之前就已經解決了,建築師個人只需要去完善某個主題,而無需去創造一個主題。
就這樣,根據前人提供的先例,在有固柱支承的屋頂的「起居室」的形式上進行實驗,經過了幾個世紀,希臘人終於確立了某些以特定方式建造神廟的規范。為了給神廟確定一個基本形式,他們制定了一些標准,這些標准既具有不可忽視的權威性,同時又有足夠的靈活性,使建築師盡可以各顯其能。
希臘古典建築藝術從公元前9世紀起,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在公元前17世紀就有了高度精巧的建築藝術形式,但到公元前5世紀才達到其成就的頂峰,在這一時期產生了雅典衛城這一偉大的、永恆的傑作。在這幾個世紀中所取得的成就被表現得如此有力,在審美方面又如此令人信服,所以其柱式系統後來不斷的被其他文化所採用,這些文化將希臘柱式作為它們自己的建築藝術的基礎,但二者之間也有著某些差別。第一,他們不是像希臘人那樣將注意力集中於建築結構的形狀上,而是集中對於所封閉的空間的組織安排上。由第一種差別直接引起的第二種差別是,柱式不再被用於確定建築物的結構,而僅僅是一種外觀上的裝璜,成了附加的和無關緊要的東西。第三,由於柱式不再是可以用不同方式表現的理想的准則了,而成為只能被刻板的應用的固定模式,創作和設計趨於衰滿,退化為一種單純裝飾類型的應用。
大約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第三種柱式變化,即科林斯式的風格,它基本上是愛奧尼亞柱式的一種變體,除了比例不同外,科林斯柱式在許多方面同愛奧尼亞式是完全相同的。二者的差別在於對圓柱基,特別是對柱頂的處理上,在科林斯柱頂上,愛奧尼亞柱式的渦旋形飾仍然出現,並且四個側面都有,但這時它已成為較次要的組成部分。柱頂呈倒扣的鍾形,上面圍有兩排葉形飾,它們像一簇巨大的、頗具裝飾性的葉子出現在高高的柱頂的上端。這第三種柱式比其他兩種更為華麗,顯然,它們的發明主要是為了裝飾,而不是要把它作為有實際功用的組成部分。與過分動用科林斯柱式的羅馬人不同,希臘人實際上只有在小型的和不很重要的建築物上方採用這種柱式,而且是有節制地採用。
在科林斯柱式產生前不久,出現過一種更具裝飾性的愛奧尼亞式的變型。這就是女像柱。這是一種獨特的創新,即以婦女雕像的形式構成柱子,女像柱叫做「卡皇埃蒂德」,是為了紀念小亞細亞卡里亞地方的婦女們。相傳她們因遭受一個波斯總督的奴役而奮起反抗。
由於希臘人對於藝術至善至美的追求最終削弱了柱式在建築結構中的應用。柱式的概念和功用在不斷的更改,促使了部分服從總體的觀念的應用。
希臘建築藝術的另一個傑出的創造,就是劇場。沒有了它,任何對希臘建築藝術的闡敘都是不完整的。
如果說曾經有過一個民族致力於自我分析,並當眾把它表現出來,那就是海倫人(希臘人)。他們的悲劇和喜劇是他們的本性的最現實的和最偉大的表現,也是戲劇藝術的基礎和最高成就。為了演出這些戲劇作品,就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場所。同希臘人的思想一致,他們並不選擇那種封閉起來的空間,而是選擇一個開闊的山坡,在這里鑿出一排排整齊的半圓形階梯座位,它們面對著一個供合唱隊的表演和歌唱用的中心區,即所謂的合唱隊席。合唱隊席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半圓形的,但不論它是圓形的還是半圓形的,都有一個石台幕布緊挨著它,這個石台幕布是供男演員用來作背景使用的簡朴的天幕。石台幕布後來被改為由圓柱圍繞著的長方形的空間,這一改變形式一直延用到今天。這種劇場結構簡單,完全是實用性的。羅馬人的圓形劇場,也是淵源於此的,但是,希臘劇場面向自然,布局實用,傑出地體現了「波里斯(Polis)」——即自由希臘城邦的生活這一推動和統一海倫人的精神力量。希臘劇場作為它的創造者們的獨創精神的紀念碑,至今仍然是人類建築史上著名的創舉之一。
希臘建築藝術在由古典時期向新時期的過渡中,雖然也涌現了一些新的風格,但最終還是被許多文化之中最早受到它的榜樣激發的一個,即羅馬帝國的建築藝術所改造和取代了。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准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台。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斗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復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
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斗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復雜的拱券體繫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 二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斗場,可容 五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公元二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是用 整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廟後牆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里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瓮,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厘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築物。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 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庄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公元四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 十五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里有羅馬角斗場、浴場 、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十七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里有過三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羅馬人創造了輝煌戰功的同時,也創造了不朽的文明,這其中就包括建築。
羅馬人在古代希臘建築的基礎上,進行廣泛創新,建立了自己的建築風格和建築形式。大約在公元1-3世紀,是羅馬建築的極盛時期,達到了古代西方建築的高峰。
著名的羅馬圓型大劇場等許多建築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築的。從形式上來看,古代羅馬的建築已經和現代建築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劇場的設計,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而且逐排升起,觀眾進入劇場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處到達各區的座位,即使觀眾人數眾多,也可以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台前是樂池,後面是演員的化妝室。
古代羅馬建築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大量的拱券結構,這些拱券結構的水平很高,能夠使建築物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羅馬還在建築中大量使用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從公元前一世紀起,這種混凝土不但用於建築拱券,還用於築牆。同時,當時羅馬人的木結構技術水平也很高,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建於公元1世紀的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了25米。此外,羅馬人還學會了在建築物中使用玻璃,有人考證,至遲在公元1世紀的中葉,羅馬人已經在窗戶上安裝了有幾十厘米見方的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
古羅馬的建築師還發展了古代希臘建築中常見的柱式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特別是創造出了柱式同券式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羅馬的建築中,有的還集中使用各種弧線組成平面、並採用拱券結構。古羅馬人還在理論上對建築這門學問進行了總結和探索,維特魯威撰寫的《建築十書》就是古羅馬建築科學的總結。
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逐漸衰落。文藝復興以後,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為人們認識,並成為人們學習的範例。歐洲人學習古羅馬建築的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
羅馬萬神殿
是古代羅馬城中心供奉眾神的神殿,建於公元120-124年間。羅馬萬神殿最大的特色它的圓形穹頂,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頂,穹頂直徑達43.3米,正中有一個直徑8.92米的圓洞,這是除大門外的唯一採光洞,人們站在萬神殿的穹頂下,陽光從洞中照下來,使人不自覺的都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國的唯一通道,從穹頂照下來的光灑在殿堂內,是那樣的庄嚴肅穆,令人生畏。萬神殿的基礎、牆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製成的混凝土澆築而成,非常牢固。萬神殿的基礎部分底部寬7.3米,牆和穹頂底部厚達6米,穹頂頂部厚1.5米。為了減輕穹頂的重量,建築師巧妙地在穹頂內表面作了28個凹格,分成5排,同時,在牆上有門的的前提下還開了7個凹室作為祭龕,這些祭龕里原來放的可能是神像,現在是一些名人的墓穴,如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維克多??愛瑪虞埃爾二世的墓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畫家拉斐爾的墓。穹頂頂部的矢高和直徑一樣,也是43.3米,使得內部空間非常完整緊湊。這樣,萬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個整圓,而它的內部牆面兩層分割也接近於黃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為通過幾何形式達到構圖和諧的古代實例。萬神殿的正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柱廊,寬約34米,深達15.5米有16根科林式柱,前排8根,中、後排各排立4根,這些柱子都是用花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徑為1.43米,柱頭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頂和柱廊原來都是用鍍金銅瓦覆蓋的,公元663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下令揭下運往拜占廷。735年以後,羅馬人用鉛瓦覆蓋。17世紀上半葉,柱廊的銅質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舉世聞名的羅馬斗獸場或稱競技場實際上是一片斷垣殘壁。如果不是川流不息的遊客進進出出,一個人站在那高聳入雲的破牆頭子底下,肯定會提心吊膽:誰知道這屹立了上千年的傢伙會不會轟然倒塌,叫人葬身瓦礫之下呢?
斗獸場的真實名稱叫做「佛拉維歐圓形劇場」,由韋斯馬列西亞諾皇帝始建於公元72年,而由他們的兒子提圖皇帝完成於公元80年。可以說沒有一頁羅馬史不多少與斗獸場有關,它簡直已演變成為羅馬生活和羅馬需的標記。公元八世紀時,貝達神父曾預言「幾時有斗獸場,幾時便有羅馬;斗獸場倒塌之日,便是羅馬滅亡之時;羅馬滅亡了,世界也要滅亡。」公元1084年,日爾曼人打進羅馬城,古羅馬城被洗劫一空,斗獸場也被人遺棄,一時曾成為人們挖掘大理石尋找建築材料的來源。這部分地應驗了貝達神父的預言。但羅馬城仍舊存在,世界也沒有滅亡,而且歷史不斷翻開新的篇章。構建這個龐然大物的封建帝王肯定不會想到,如今的斗獸場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人,為後來人帶來巨額收入,可謂有秀恰在不用時。
斗獸場的整體結構有點象今天的體育場,或許現代體育場的設計思想就是源於古羅馬的斗獸場。
斗獸場呈橢圓形,長直徑187公尺,短直徑155公尺。從外圍看,整個建築分為四層,底部三層為連拱式建築,每個拱門兩側有石柱支撐。第四層有壁住裝飾,正對著四個半徑處有四扇大拱門,是登上斗獸場內部看台迴廊的入口。斗獸場內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的席位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在斗獸場的內部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浩大和壯觀。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已無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來支撐看台的隔牆盡管破敗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讓人為往日的輝煌嘖嘖稱奇。

⑧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有哪些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有:

1、聖家族大教堂

位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又被稱為神聖家族的大教堂!於1882年創立,獨具建築設計風格!哥特風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十巴塞羅那的標志性建築。

⑨ 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品,舞蹈藝術品,民間藝術品,繪畫藝術品有哪些

建築藝術:埃及金字塔、長城;舞蹈藝術:芭蕾舞、交際舞;民間藝術:剪紙、皮影戲;繪畫藝術: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1、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徵。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將其稱之為「金字塔」。

2、長城:

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3、芭蕾舞:

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足尖鞋用腳趾尖端跳舞。

4、交際舞:

社交性的舞蹈,需要男女兩人合舞,又稱交誼舞。在輕松活潑、動感十足的舞蹈中,身心會獲得一次洗禮,審美情趣也在舞蹈藝術的實踐中得到浸潤、滋養與升華。

5、剪紙: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6、皮影戲: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7、蒙娜麗莎: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1]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8、最後的晚餐:

以《聖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為題材。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

⑩ 世界上最著名的幾大建築風格是什麼

1、哥特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意。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2、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3、洛可可式建築風格(Rococo Style),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

4、古羅馬建築風格產生在亞平寧半島上,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發揚光大,是古希臘建築風格的延續和發展,主要的成就是萬神廟和巴西利卡類的建築。古羅馬的拱券技術也達到一定的高度,為石材建築的大跨度提供了條件,同時對古希臘柱式進行了改進,出現了券柱式這在今後歐洲的建築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5、後現代主義以復雜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現代主義的簡潔性、單一性。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等設計手段,以模稜兩可的緊張感取代陳直不誤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雜亂取代明確統一,在藝術風格上,主張多元化的統一。

閱讀全文

與世界建築藝術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3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