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名錄
申報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公示表(排名不分先後)--【415人】
序號 姓名 地區 工作單位 申報類別
1 時金蘭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2 柴慈繼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3 楊根連 北京市 北京楊氏兄弟翠玉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 張寶琳 北京市 張寶琳麵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5 姜文斌 北京市 北京玉緣玉雕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 王希偉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7 崔奇銘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8 李萬順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9 柳朝國 北京市 北京朝陽雍璽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 袁廣如 北京市 北京玉德元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 李春珂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2 趙盛興 天津市 天津特種工藝品廠(退休) 一、工藝雕塑類
13 楊志忠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4 爾寶瑞 天津市 天津美院 一、工藝雕塑類
15 姜栓蘭 天津市 天津市特種工藝品廠 一、工藝雕塑類
16 崔磊 天津市 上海市小天津白玉設計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7 宋建國 河北省 辛集玉雕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8 王樹昌 河北省 河北省曲陽縣藝華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19 王聲望 山西省 山西工藝美術廠 一、工藝雕塑類
20 藺永茂 山西省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製所 一、工藝雕塑類
21 李志正 山西省 山西同煤集團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22 胡銀玉 山西省 山西省文物總店 一、工藝雕塑類
23 劉林閣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藝仁閣工藝品廠 一、工藝雕塑類
24 包英志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學院美術系 一、工藝雕塑類
25 董秉毅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26 李洪才 遼寧省 遼寧省岫岩縣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27 楊克全 遼寧省 阜新市楊記瑪瑙玉器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28 張玉珍 遼寧省 岫岩滿玉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29 馬俊龍 遼寧省 撫順市富華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30 田春明 遼寧省 松窗閣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31 劉寶瑋 遼寧省 岫岩玉雕藝術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32 馬鳳山 遼寧省 岫岩鴻興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33 孟憲洪 遼寧省 新富麗玉雕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34 劉祖林 吉林省 劉祖林松花石硯工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35 彭祖述 吉林省 長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一、工藝雕塑類
36 付黎明 吉林省 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37 韓笑 吉林省 吉林省工藝美術公司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38 劉斌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劉斌雕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39 喬長義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0 孫君 黑龍江省 佳木斯博石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1 毛穎川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天工雕塑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42 吳德升 上海市 上海德升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3 陶昌鵬 上海市 上海陶緣藝術品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4 周長興 上海市 上海汽車製造工程院 一、工藝雕塑類
45 陳海龍 上海市 上海長江企業發展合作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6 袁新根 上海市 上海玉成實業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7 趙艷林 上海市 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48 周百均 上海市 上海玉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49 屠傑 上海市 上海歐亞明清雕刻藝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0 梁端玉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1 徐根雙 上海市 上海市玉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52 劉忠榮 上海市 上海忠榮玉典藝術品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53 薛春梅 江蘇省 揚州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54 李仁榮 江蘇省 無錫市民間藝術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55 馬靜娟 江蘇省 無錫市泥人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6 高毅進 江蘇省 揚州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57 (蕭)肖劍波 江蘇省 常州劍波藝寶樓 一、工藝雕塑類
58 姚正華 浙江省 東陽市正華木雕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59 黃小明 浙江省 浙江新東陽木雕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0 湯春甫 浙江省 浙江天台山佛教城、台州傳統工藝博物院、天台山美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61 林漢立(牛克思) 浙江省 牛克思石雕設計院 一、工藝雕塑類
62 虞定良 浙江省 樂清市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3 林福照 浙江省 青田縣集雅玉石藝術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4 周金甫 浙江省 浙江青田石馨苑藝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65 王篤純 浙江省 樂清市雕塑藝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6 李英 安徽省 安徽省宿州樂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67 楊其鵬 安徽省 楊氏微雕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68 王祖偉 安徽省 王祖偉硯雕藝術中心 一、工藝雕塑類
69 蔣雨金 安徽省 黟縣金星工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70 丁安徽 安徽省 安徽省蚌埠市工藝美術家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71 林飛 福建省 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72 王文生 福建省 福建省惠安縣精美藝術雕塑廠 一、工藝雕塑類
73 劉碧蘭 福建省 惠安縣華蘭影雕石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74 林發述 福建省 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 一、工藝雕塑類
75 佘國平 福建省 莆田市興化雕塑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76 陳景(敬)祥 福建省 福州市工藝品雕刻總廠 一、工藝雕塑類
77 郭懋介(石卿) 福建省 福州市工藝美術研究發展中心(原福州市工藝美術局) 一、工藝雕塑類
78 王祖光 福建省 福州市象牙寶石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79 林慶財 福建省 慶財藝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80 葉子賢 福建省 福州福壽田工藝品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81 潘泗生 福建省 羅源縣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82 林元康 福建省 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 一、工藝雕塑類
83 方文桃 福建省 莆田工藝一廠 一、工藝雕塑類
84 都傳恭 山東省 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名譽) 一、工藝雕塑類
85 張冰 山東省 從事個人創作 一、工藝雕塑類
86 姜書璞 山東省 山東省臨沂市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87 顏景新 山東省 顏景新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88 丁輝 山東省 山東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一、工藝雕塑類
89 吳元全 河南省 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90 仵應文 河南省 河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1 仵海洲 河南省 中華玉文化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92 劉延忠 河南省 河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3 陳啟敏 湖北省 鄂西北地質礦產調查所 一、工藝雕塑類
94 路光榮 湖北省 仙桃市民政局殘聯 一、工藝雕塑類
95 龍從發 湖北省 武漢市工藝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96 袁耀初 湖南省 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7 黃劍 湖南省 北京清華工美環境藝術設計所 一、工藝雕塑類
98 徐佑章 湖南省 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9 曹明珠 湖南省 湖南省瀏陽市明珠藝林館 一、工藝雕塑類
100 藍君基 廣東省 廣州市南方玉雕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1 歐陽良矩 廣東省 廣寧縣廣綠玉雕工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2 陳培臣 廣東省 潮州市二輕金漆木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3 張民輝 廣東省 廣州市芳村區花城博雅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4 李得濃 廣東省 潮州木雕藝術研究中心 一、工藝雕塑類
105 張慶明 廣東省 肇慶市端硯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06 盧權智 廣西自治區 廣西權智紅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7 劉蜜 海南省 興泰來國際裝飾工程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8 麻雙鳴 海南省 麻雙鳴石雕文化藝術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9 韓謙元 海南省 海南鄉鎮企業工藝美術裝潢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0 林長武 海南省 海南經貿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11 劉義林 海南省 三亞市日本語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12 瞿仁偉 重慶市 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3 柯愈勄 重慶市 重慶醫科大學衛生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14 劉能風 重慶市 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5 潘啟慧 重慶市 重慶市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6 何華一 四川省 江安縣何氏竹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7 王鈞 四川省 成都市新都王鈞石藝社 一、工藝雕塑類
118 劉萬琪 貴州省 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19 馬熊 貴州省 中國包裝進出口貴州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20 殷樹成 貴州省 貴州省群眾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1 湯佩銘 雲南省 雲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22 段國梁 雲南省 劍川縣古典木雕傢具廠 一、工藝雕塑類
123 馬宜剛 西藏自治區 西藏羅布林卡管理處 一、工藝雕塑類
124 胡深 陝西省 無 一、工藝雕塑類
125 張樹珉 陝西省 陝西樹珉寫意雕刻院 一、工藝雕塑類
126 曲儒 陝西省 西安碑林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7 胡新明 陝西省 鳳翔縣胡新明泥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28 趙秉科 陝西省 西安市閻良區核雕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9 王玉明 甘肅省 甘肅省卓尼縣洮硯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0 陳唯一 甘肅省 甘肅省輕工業科學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31 閻仲雄 甘肅省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32 劉愛軍 甘肅省 蘭州劉愛軍洮硯藝術品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33 鍾浩 甘肅省 甘肅省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4 安瑪尼 甘肅省 甘肅卓尼禪定寺 一、工藝雕塑類
135 張建才 甘肅省 已退休 一、工藝雕塑類
136 張作良 甘肅省 甘肅臨夏州葫蘆雕刻藝術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37 師成效 青海省 青海省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8 陳新元 青海省 九三學社青海省委 一、工藝雕塑類
139 陳梅榮 寧夏自治區 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40 王兆權 寧夏自治區 寧夏特殊教育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41 王文華 寧夏自治區 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保衛處 一、工藝雕塑類
142 周雲峰 寧夏自治區 寧夏銀川市西塔文化市場 一、工藝雕塑類
143 石飈 寧夏自治區 寧夏地礦局金石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44 閆森林 寧夏自治區 銀川市賀蘭山滾鍾口管理處 一、工藝雕塑類
145 張向東 寧夏自治區 寧夏賀蘭硯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146 林慶華 寧夏自治區 林慶華硯雕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47 施克儉 寧夏自治區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48 趙敏 新疆自治區 新疆玉文化雕刻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49 馬進貴 新疆自治區 新疆玉沅珠寶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0 龔濟川 新疆自治區 原新疆玉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151 馬學武 新疆自治區 新疆白玉城民族玉雕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2 陳天四 新疆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永春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153 張文閣 新疆自治區 新疆大漠土藝館 一、工藝雕塑類
154 趙炳富 新疆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藝美術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55 王詠 兵團 新疆徠遠裝飾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6 張德和 寧波市 德和根藝美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57 施永高 寧波市 永高創作研究室 一、工藝雕塑類
158 庄南鵬 廈門市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59 王則堅 廈門市 廈門建坤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60 周保國 青島市 青島市平度國石精品閣 一、工藝雕塑類
161 楊瑞慶 青島市 青島一木集團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62 塗必成 山西省 山西省長治堆錦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3 唐明敏 上海市 上海黎輝絨綉藝術有限公司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4 黃培中 江蘇省 南通市文化館(退休)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5 吳元新 江蘇省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6 呂存 江蘇省 江蘇省丹陽市正則畫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7 金文 江蘇省 南京博物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8 余福臻 江蘇省 蘇州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9 俞家榮 江蘇省 蘇州市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0 張玉英 江蘇省 蘇州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1 潘細琴 江蘇省 常州市工美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2 陳水琴 浙江省 杭州陳水琴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3 周志娟 山東省 煙台市絨綉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4 唐洪祥 湖北省 湖北省來鳳縣土家織錦村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5 江再紅 湖南省 長沙市開福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6 李艷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7 葉水雲 湖南省 鳳凰縣職業中專學校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8 柳建新 湖南省 長沙市開福區湘女綉庄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9 王堅義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0 王小輝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1 陳少芳 廣東省 廣州市番禺廣綉藝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2 馬踐 廣西自治區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3 譚湘光 廣西自治區 廣西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4 蔡於良 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5 康寧 重慶市 中國重慶蜀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6 胡惠琴 重慶市 重慶挑花刺綉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7 洪福遠 貴州省 福遠蠟染藝術館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8 黃克剛 貴州省 貴州省安順市大角苗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9 馬正榮 貴州省 貴州省文聯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0 潘志星 貴州省 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1 楊義亭 大連市 大連貝雕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2 文展望 深圳市 深圳市高遠機綉科技有限公司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3 康玉生 北京市 北京市地毯五廠 三、織毯類
194 李鴻源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5 庫學敬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6 邰長庚 河北省 遷安市弘業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197 趙綺霞 山東省 山東彩霞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198 王士傑 湖北省 武漢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9 劉靜波 甘肅省 天水新天絲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0 楊淑媛 青海省 青海海湖藏毯公司 三、織毯類
201 李雨峽 寧夏自治區 鹽池恆納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2 陸軍 新疆自治區 那克西王和田地毯銷售廳 三、織毯類
203 辛茂德 新疆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木漢商貿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4 申娜妤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抽紗廠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5 王智仁 山東省 榮成市綉花廠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6 鄒立友 山東省 山東藝達集團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7 卜范增 山東省 山東青州魯綉抽紗有限公司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8 劉希舜 河北省 唐山陶瓷研究院 五、藝術陶瓷類
209 劉立忠 河北省 磁州窯遺址博物館 五、藝術陶瓷類
210 陳文增 河北省 河北曲陽定瓷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1 陳仲琛 遼寧省 沈陽仲琛藝術開發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2 李游宇 上海市 上海漢光陶瓷製造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3 周桂珍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4 李守才 江蘇省 宜興均陶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5 邱玉林 江蘇省 江蘇宜興彩陶工藝廠 五、藝術陶瓷類
216 何道洪 江蘇省 江蘇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7 李昌鴻 江蘇省 宜興市昌華陶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8 顧紹培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9 鮑志強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20 夏侯文 浙江省 浙江省龍泉市夏侯文龍泉窯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1 蔣淦勤 浙江省 蔣淦勤紫砂藝術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22 毛正聰 浙江省 龍泉市正聰青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3 郭琳山 浙江省 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 五、藝術陶瓷類
224 盧山義 安徽省 安徽省界首市工藝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25 楊劍民 福建省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 五、藝術陶瓷類
226 許興澤 福建省 福建省德化縣藝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7 蘇清河 福建省 德化縣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8 寧勤征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館 五、藝術陶瓷類
229 賴德全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0 李恭坤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1 劉偉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2 黃賣九 江西省 景德鎮市古窯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3 張正海 江西省 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4 姚永康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5 李菊生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6 李文躍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鎮藝術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7 袁世文 江西省 景德鎮珠山陶瓷藝術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8 楊蘇明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科學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9 王懷俊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0 馮傑 江西省 南昌工藝美術廠 五、藝術陶瓷類
241 余仰賢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42 何叔水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3 張學文 江西省 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五、藝術陶瓷類
244 饒曉晴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藝術中心 五、藝術陶瓷類
245 徐亞鳳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6 塗翼報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7 張明文 山東省 張明文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48 張曉傑 山東省 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9 趙文成 山東省 外貿開發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0 劉浩 山東省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黑陶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51 李梓源 山東省 淄博市淄川李梓源藝術中學 五、藝術陶瓷類
252 孟玉松 河南省 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3 楊志 河南省 楊志鈞窯 五、藝術陶瓷類
254 劉建軍 河南省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建軍鈞窯 五、藝術陶瓷類
255 孔相卿 河南省 孔家鈞窯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6 任星航 河南省 禹州市星航鈞瓷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7 郭愛和 河南省 洛陽師院壁畫工藝研究室 五、藝術陶瓷類
258 王金鼎 湖北省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59 陳揚龍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0 熊聲貴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1 李人中 湖南省 醴陵群力藝術陶瓷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2 郭玢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3 許恩福 廣東省 廣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4 吳維潮 廣東省 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5 潘柏林 廣東省 佛山市禪城區溶洲南江陶瓷工藝廠 五、藝術陶瓷類
266 鍾汝榮 廣東省 石灣冠華窯美術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67 劉炳 廣東省 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8 余培錫(藝名:余培) 廣東省 廣州蓮花陶瓷實業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9 吳錦華 廣東省 惠州吳錦華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0 王芝文 廣東省 汕頭工藝美術學校實驗工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1 李小聰 廣東省 李小聰瓷畫藝術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2 王龍才 廣東省 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73 林鴻禧 廣東省 廣東省潮州市美術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4 關永華 廣西自治區 桂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75 黃海基 廣西自治區 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76 劉明洲 廣西自治區 欽州市文化館 五、藝術陶瓷類
277 陳德恆 廣西自治區 桂林市陳德恆瓷畫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8 何平楊 四川省 邛崍市何氏邛窯藝術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9 張肅 貴州省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80 郜金福 雲南省 五、藝術陶瓷類
281 孫諾七林 雲南省 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滿村委會 五、藝術陶瓷類
282 於鐵 雲南省 昆明交通運輸集團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83 陳紹康 雲南省 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 五、藝術陶瓷類
284 孟樹鋒 陝西省 銅川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85 費維本 江蘇省 鎮江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6 吳子熊 浙江省 台州吳子熊玻璃藝術公司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7 金全才 浙江省 天台山藝苑有限公司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8 何福禮 浙江省 浙江省東陽市東風竹編廠 七、編織工藝類
289 盧光華 浙江省 東陽市竹藝精品有限公司 七、編織工藝類
290 楊玉興 山東省 萊州市順興草藝品廠 七、編織工藝類
291 王文定 湖南省 湖南省長沙市湘綉總廠 七、編織工藝類
292 黃碩夫 廣西自治區 桂林永盛工藝品有
⑵ 周國楨彩瓷在陶瓷中的地位高不
周國楨是一個時代的宗師,從歷史地位上確保了「收藏陶瓷非他莫屬」
周國楨自己曾說:有些人說現代陶藝是從80年代從西代入中國的,也有人說是九十年代,我看他就從自己算起。周國楨出身正統(建國後中央美院培養的第一批藝術家),師從名家(徐悲鴻、齊白石)。60年來他吸取傳統技法的同時,不斷創新,一度被景德鎮傳統人士視為叛逆、另類,受到無數人的指責、批評。數十年後,眾人猛然回首,卻發現他的藝術成就已是參天大樹,直接影響了當代陶瓷的藝術方向。無數人均是從他身上吸取部份養份,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當代陶瓷藝術的歷史宗師。
周國楨開創了陶瓷大寫意風格,是陶瓷界的齊白石,從專業上確保了收藏的前景
齊白石的廖廖幾筆,直接影響了中國國畫的發展。周國楨是景德鎮歷史上第一位藝術家(歷史上僅有工藝美術大師),他紮根景德鎮,開始了他創作風格上的4次大創新。第一次是50年代寫真主義的蒙朧期,第二次是60、70年代利用色釉窯變為主的唯美期,第三次是80年代反樸歸真的古風期,第四次是90代到現在大寫意為主的新表現期,「下筆無悔、一筆成型,意到筆不到、似與不似」是他風格的完美寫照,與齊白石的「大寫意風格」殊途同歸。
周國楨是第一、二、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陶瓷評委,從同行角度確保了收藏的高度
很多人只知道中國第一、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卻不知他們的陶瓷評委周國楨,他是第一屆陶瓷評委兩位大師僅在世的一位;很多人知道景德鎮大師、教授雲集,卻不知這些大師的老師卻是周國楨。這和周國楨特立獨行的性格有關,當所有人都在炒作時他卻在創作,當所有人在拍賣時他卻在拍案,他一生只求藝術,別無所求。因為他永遠記得劉海粟送給他的話:不以藝成名,然而歷史永遠是歷史,大師永遠是大師,今年是大師的80大壽,藝術界再也無法平靜,即將在北京舉辦的 80大壽再次讓眾聚焦於他,周國楨的時代來了。
周國楨的成就已是峰碑,價格卻處低窪,從市場上確保了「回報的空間」
當你看到市場價格時,是不是覺得很不正常,怎麼會比他評出來的大師還要少一個零。這和周國楨的性格有關,我們都知道畫家有潤格費,是以平尺計算;陶瓷藝術家也有價格,卻是以「件數」來計算(件,是景德鎮獨有的一種計劃陶瓷大少單位)。其實畫家的潤格費和陶瓷家的價格除非了市場作用外,往往是大師本人來定,周國楨長期從事創作,很少進入市場炒作,也不願把價格拉很高,從而造成今天的怪異現象。然而市場是公平的,到一定的時間必然會給他一個合理的價位,這反而給今天收藏周國楨的人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空間。
周國楨陶瓷極具收藏價值,適合收藏,博寶寶珍商城周國楨陶瓷作品由大師本人提供,全部保真,到博寶交易更放心。
⑶ 王慶龍的基本信息
作品在1996年在景德鎮陶瓷博覽會獲金獎。
1990年畢業於景德鎮職工大學,曾受老一輩藝術家,侯一波 方文賢、徐長秀等大師指導
1990年至1992年從事陶瓷繪像
1992年至1994年受聘於福建泉州從事陶瓷壁畫創作
1994年至今於江西景德鎮從事青花釉下創作,景德鎮當代陶瓷書畫藝術研究院副秘書長 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瓷器精美絕倫,聞名全世界,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近兩千多年的制瓷歷史在此積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陶瓷遺跡、瓷樂演奏,都是景德鎮所獨有的陶瓷文化。在這片瓷都大地的背後有著許多優秀的陶藝家為了發揚瓷都文化默默地奉獻著,王慶龍——一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熱愛陶瓷藝術,如今是國家一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他對陶瓷的感情不單是畫作的熱愛,更有著對瓷都的深厚情節。
王慶龍,字墨龍,1972 年出生於景德鎮,職業畫家,中國美協會員、景德鎮陶瓷美術家協會會員、陶瓷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作品畫路寬廣,擅長人物、山水、花鳥等。通過多年的陶瓷繪畫經驗積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化韻味,深受陶瓷收藏家和各界人士的喜愛,其作品遠銷北京、台灣、新加坡、東南亞等地區。
⑷ 聶雲的陶瓷師
自幼酷愛陶瓷藝術,早期在美研所從事瓷雕創作, 並得到許多大師同行指點,拜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劉少彬為師、美術大師孫同鑫為師,在雕塑瓷、青花釉下五彩方面均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一路富榮》、《花開富貴》、《高山流水》、《真心祝福》與各類雕塑類型。作品《思念》、《六鶴同春》獲得景德鎮陶瓷百花獎,在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獲得銀獎,部分作品被《景德鎮陶瓷藝術家作品圖庫》《景德鎮陶瓷》《中瓷網》等多家書籍刊物網站登載,幷受到行內外廣大專家的好評。作品遠銷泰國,新加坡,香港等海內外收藏家和博物院收藏 。
⑸ 陶瓷史上的能工巧匠
趙慨。字叔朋,據傳生於西晉。東晉時官至五品,後退隱於景德鎮,把其所熟知的越窯青瓷技術應用於景德鎮瓷業,被後世景德鎮瓷工尊為陶瓷業的師祖,並建廟供奉。
陶玉。相傳是唐武德年間景德鎮鐳秀里人。製成「土坯白壤,體稍薄,色素潤」的瓷器,載人關中,且貢於朝廷,所制瓷器被稱為「假玉器」,所燒窯場又稱陶窯。
霍仲初。相傳是唐武德年間景德鎮東山人。所制瓷器「色亦素,土善膩,質薄,佳者瑩續如玉」,所燒窯場又稱霍窯。
周丹泉。字時道,蘇州人。明隆慶、萬曆年問的制瓷名家,在景德鎮開辦窯廠,被稱為「周窯」。周氏善仿古器,所制器皿足以亂真。
昊十九。本姓吳,名昊,十九為其排行,又名吳為,自號「壺隱道人」,生於明嘉靖前期,卒於明萬曆後期,是明代制瓷名家。昊十九出生於瓷業世家,一生從事陶瓷製作,所制瓷器精美絕倫,其所製作的流霞盞,明如硃砂,色如晚霞;製作的卵幕杯,薄如蟬翼,晶瑩透亮,重僅半銖(1/24兩);製作的茶壺,造型優美,風格典雅。世稱「壺公窯」。
童 賓。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幼年讀書,秉性剛直,以父母早喪,遂投師學藝,執役窯業。因萬曆年間燒造龍缸,久不成功,瓷工受到迫害,童賓被逼,以身投窯,以骨作薪,以示抗議。據說次日奇跡出現,龍缸燒成。為紀念塔,後人尊他為「風火神」。
郎廷極。字柴垣,清康熙年間江西巡撫兼景德鎮督陶官。郎氏對陶瓷頗有研究且酷愛古器,督陶期間對陶瓷業多有建樹,世稱「郎窯」。所制描金雙龍酒杯、脫胎碗等巧奇天工;創燒的紅釉瓷器華美名貴,被稱為「郎窯紅」。
年希堯。清雍正年間兼管景德鎮御窯廠窯務。年希堯任窯務期間生產的瓷器,世稱「年窯」,所制瓷器極其精雅,並發明了不少新的釉色,其中以胭脂釉為佳,胎骨極薄,時人稱「國朝陶器美匹,邇來年窯稱第一」。
唐英。字俊公,別號雋公、蝸寄、蝸寄老人、陶成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關東沈陽人。生於1982年,卒於1756年。自雍正六年(1728)奉命駐景德鎮督陶,前後15年,為發展景德鎮陶瓷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著有《陶成紀事》,繪制了《陶成圖》、《陶治圖說》等著作,系統地總結了景德鎮的制瓷工藝。還親手製作瓷器,傳世作品甚多,所督造的官窯產品史稱「唐窯」,產品之精美達到景瓷歷史的高峰,被世人公認為是瓷中珍品。
陳國治。安徽祁門人。清道光、咸豐年間景德鎮的陶瓷雕塑名家,善於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塑龍、馬等,施以各種色釉,其作品棚棚如生,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 二、近現代陶藝名家
黎勉亭。江西新建人,清未民初景德鎮的刻瓷名家。首創用鋼針、鋼刀等工具在燒成的瓷器上刻飾各種畫面,其形神逼真,層次豐富,畫意賓永。當年袁世凱曾邀他人京,為英王喬治刻像,刻成後轟動京城,獲得好評。
王 琦。字碧珍,別號陶迷道人,江西新建人。生於1886年,卒於l 933年,民國時期的繪瓷名家。受中國繪畫史上清代「揚州八怪」的影響,與王大凡等發起組織「月圓會」,研習陶瓷繪畫技藝,在景德鎮陶瓷藝壇上產生重大影響,後人稱他們為「珠山八友」。他擅長繪畫人像,技法上,他創造性地運用繪像方法繪一般瓷器人物頭面,俗稱西法頭子,使作品呈現出清新柔和的美感,能仿黃瘦瓢寫意法畫衣紋,畫風新穎,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王大凡。名望,號默山櫃子,安徽解縣人;生於1888年,卒於1961年,著名的陶瓷美術家,「珠山八友」之一。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近半個世紀,是一位多產的陶瓷藝術家。他的作品注重古為今用,能巧妙地運用文人畫中的意興和契機,畫風古樸,用筆纖秀,構圖嚴謹,他擅長人物畫,以工兼寫見長,於秀逸嚴謹中見奔放灑脫。1915年,他27歲時作的人物畫大瓷瓶「富貴壽考」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39年,他發明了陶瓷「落地粉彩」技法,別具一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進景德鎮陶資研究所工作,創作了許多歌頌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好作品。
劉雨岑。又名雨城,安徽太平縣人。生於1904年,卒於1969年,是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珠山八友」之一。他擅長兼工帶寫的中國花鳥畫技法,在構圖、設色、氣韻諸方面能與陶瓷造型巧妙結合,首創「水墨粉彩裝飾技法」,並發明了著名的「水點桃花」畫法,其作品清新、素雅、瑩潤,在陶瓷繪畫領域自成流派。他一生創作了許多精湛的粉彩花鳥作品,為中外陶瓷愛好者珍藏。
徐仲南。原名咳,號竹里老人,江西南昌人。生於1872年,卒於1953年,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青年時專攻人物,中年時專攻山水,晚年時專攻松竹。他畫的人物,神形兼備,呼之欲出;畫的山水,層次豐富,意境高深;畫的松竹,蒼勁挺拔,清新秀麗。
鄧碧珊。字壁寰,號鐵扇子,江西余幹人。生於1874年,卒於1930年,民國時期的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工畫魚藻,所製作品真實、生動、活潑,在景德鎮享有「魚王」美稱。
汪野亭。別號傳芳居士,江西樂平人。生於1888年,卒於1942年,清末民初的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初畫花鳥,後改畫山水,首創在陶瓷裝飾中運用國畫技法,使畫面色調明朗清新,生動自然。他的作品色彩清新素雅,畫面秀麗高雅,力作之一—18寸粉彩墨彩瓷板畫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程意亭。字甫,號泊山山民,江西樂平人。生於1897年,卒於1948年,民國時期景德鎮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工花鳥,其作品構圖新穎,運筆流暢,寫實與誇張巧妙結合,畫面清新俏麗,活潑傳神。
田鶴仙。原名田青,號荒園老梅,浙江紹興人。1894年生於江西撫州,卒於1952年,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陶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早期善畫山水,中晚期專攻梅花,其作品線條蒼勁,而活潑,挺拔而瀟灑,用色淡雅脫俗,構圖新穎,風購獨具,意境售永,時人稱其「山水清暈成一格,梅花作出更元雙」。
游長子。福建人,生卒年不詳,是民國時期景德鎮的雕塑瓷名家。善作大型瓷雕和捏像,曾製作1丈多高的太白醉酒卧像,形神兼備,引起轟動。
汪大滄。號一粟,別號桃源老農,安徽黔縣人。生於1901年,卒於1952年,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陶瓷名家。擅長山水畫,首創以禿筆技法繪畫粉彩山水,運筆簡練沉著,畫面意境深遠。
何許人。名處,字德達,安徽南陵人。生於1882年,卒於1940年,民國時期景德鎮陶瓷名家。擅長山水,尤工雪景,所作「寒江獨釣」寂寥空闊,意境很深;「梁園飛雪」雪擁丹閣,華貴榮然。並善微刻,能在寸徑印泥盒上書寫《出師表》、《赤壁賦》等全文。
劉仲卿。字錫祖,江西南昌人。生於1898年,卒於l 969年,是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擅長粉彩工藝裝飾,專攻領毛草蟲,尤以蝴蝶見長。他將景泰藍、刺綉、工筆絹畫等多種藝術精華溶於一體,創造出獨特的「點結」技法,畫面以線為骨架,以點成明暗,線條流暢細膩,柔中見剛,具有典型的清代雍正粉彩瓷的藝術特色,贏得國內外收藏家的高度評價,當時的「公和安」、「奇寶齋」、「閡澤軒」等古玩商家對其作品贊不絕口,包購包銷。
王 步。字仁元,號竹溪,晚年所作常著「陶青老人」,江西豐城人。生於1898年,卒於1968年。從事陶瓷美術創作近60年,乎生所作數以萬件,尤其精於青花瓷的繪制。其作品創造性地運用「鐵線描」的筆法,採用水墨畫的技法繪制青花。在傳統技法上,他吸取國畫潑墨方式,並發明一種會流動也會頓住的色料,使作品色澤鮮潤發光,畫面格外活潑而自然,畫意渾厚、清新、簡潔、淳雅,運筆自如,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被稱為「青花大王」。其青花藝術已自成畫派,成為當今陶瓷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他的作品大多為國內外博物館和收藏家珍藏。
楊海生。字海昧子,江西豐城人。生於1922年,卒於1970年,是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其作品以捏雕為主,堆、雕、樓俱精,技藝全面,藝術造詣極高,為陶瓷捏雕技藝在景德鎮發揚光大做出了貢獻。
徐播生。字順元,號盤古,江西豐城人。生於1891年,卒於1966年,是著名的陶瓷雕塑家。他的作品融合畫、刻、塑、樓、捏等多種技法,創造出「索漿法」龍船製作工藝,首次以雕塑形式創作了陶瓷樓空龍船,從而把陶瓷摟空技術推到一個新水平。
曾龍升。字龍生,江西豐城人。生於l 900年,卒於l 964年,景德鎮著名的陶瓷雕塑家。早年創作的3米高孫中山瓷像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他的作品中傳統技法基礎堅實,同時追求新的表現風格,使作品形式與內容融為一體。無論傳統題材還是現實題材,都有大量佳作,如「十八羅漢」、「濟公和尚」、「天女散花」等久負盛名。
龔耀庭。江西南昌人。生於1910年,卒於l 975年,著名的陶瓷美術家。專長山水瓷畫,年輕時便頗負盛名,不論青綠、淺絛、雪景等都有較高成就,尤以淺絛山水畫見長。其作品兼工帶寫,以淺蜂為基調,筆法蒼勁有力,刻畫細膩,設色雅緻明快,構圖生動,變化自如,突破了山水畫大紅大綠之俗,給人以意境深遠的美感。
畢淵明。安徽敲縣人。生於1907年,卒於1990年,著名的陶瓷美術家。其作品專長動物,尤精於畫虎,被譽為「畢老虎」,所畫之虎富有威猛之氣,在構圖、設色、布景、運筆等方面繼承了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既有張善子畫風的工整筆力,又有高奇峰嶺南派畫風的神韻;既有工筆,又有寫意,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余文襄。江西都昌人。生於1910年,卒於1994年,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擅長工藝粉彩雪景山水,其作品風格意境深遠,用筆雄渾,給人以高潔曠達,豪放壯觀的感覺。他在繼承傳統雪景技法的基礎上,另闢途徑,在歲寒蕭索、冰天雪地的景緻中表現春的信息和勃勃生機,作品充滿純朴莊重的意境,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被人譽為「雪景大王」。代表作有「掃雪圖」、「雪歸圖」、「賞雪圖」等,在全國多次陶瓷美展中獲獎。
余翰青。江西樂平人。生於1904年,卒於1986年,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擅長花卉翎毛、蟲魚瓜果,兼畫山水人物等,從藝60多年,作品馳名中外。其早期作品工整典雅,形象逼真,富有詩意;晚年作品筆墨縱橫、蒼勁練達。「批耙蓮子瓶」等許多作品被北京展覽館和國內外其他博物館所珍藏,並在國內外各種美展中獲獎。代表作有「批杷」、「牡丹」、「壽桃」、「益壽年豐」、「育雛」等。
葉冬青。安徽默縣人。生於1923年10月,卒於1995年,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專攻龍、鳳等陶瓷圖案裝飾,享有「畫龍專家」之譽。他的作品以博取勝,融唐之雍容典雅、宋之嚴謹精緻、明之勁健挺拔、清之華麗纖細等風格於一體,色彩繁而不雜,講究完美豐滿,突出明暗對比,富有濃頓的民族色彩和傳統特色。他的「團龍多彩洋蓮」雙耳雞心瓶等多件作品分別被景德鎮陶瓷館和國內外工藝美術館珍藏,在國際土享有盛譽,多次在國內外展評中獲獎。
⑹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吳康作品價值高嗎
吳康:男,(1914年~1991年)中國陶瓷美術大師,著名陶瓷藝術家,曾長期就職於景德鎮藝術瓷廠藝術研究所
字季銘,安徽涇縣人。幼年家道拮據,13歲經人介紹,從師於鄧必詔學畫瓷上人物肖像。他資質聰敏,勤學苦練,16歲首次試製成功彩色瓷板畫像。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近師王琦等陶瓷名家之技,遠師古今中外丹青名家畫風之長,所繪肖像傳神逼真。1959年被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全國民盟委員,江西省政協委員,是中國陶瓷肖像畫的一代宗師。其子吳錦華也是一位著名的陶瓷藝術家。
他創造性地採用西洋油畫與攝影藝術相結合,用明暗適宜的筆調來塑造肖像,使之色彩分明,惟妙惟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稱譽中外。建國以後,吳康先生一直承擔為國家敬繪毛主席巨型畫像、為國家領導人及世界名人繪制肖像畫的任務,並獲得政府及各方面的高度評價。1991年,吳康先生逝世。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錶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⑺ 如何鑒賞況冬苟陶瓷
博寶寶珍商城中有眾多名家陶瓷藝術品,況冬苟瓷板畫也收藏其中。博寶藝術家網介紹,況冬苟藝名況堅,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1961年出生,江西萍鄉人,畢業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進修於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瓷畫作品受到眾多瓷器收藏者的熱烈追捧。
博寶寶珍商城的這件「況冬苟(況堅)山水瓷板畫《絕壑留聲》」是藝術家況冬苟的力作。此作品既有國畫韻味,又有瓷畫特點;用筆潑辣,又不失細膩;構圖簡潔,又不乏大氣;既有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傳統特點,又具有時代的光彩和個人特點,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其作品收錄於《景德鎮中青年精英》、《景德鎮陶瓷藝術家作品集》、《景德鎮陶瓷百期珍藏版》、《景德鎮陶瓷藝術家辭典》等多家書刊、雜志中。並先後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些國家舉辦個展,並受到一致好評。
⑻ 閆先公字畫價值如何
閻先公,又名先恭,生於1943年,山東淄博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中國刻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刻瓷大賽評委,中國知識產權大師,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壁畫藝術研究院常務理事、研究員,山東省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研究員,原淄川文化館館長、淄川美協主席。長年從事壁畫、刻瓷、國畫研究,先後為蒲松齡紀念館、淄博市體育館、山東省體育館、淄博市人民大會堂、中國武術院等單位創作幾十副大型壁畫。
⑼ 易龍華,畫瓷器的那個,誰有他的介紹
易龍華,男,1968年生於湖南醴陵,1991年畢業於山東紡織工業學院美術系,從事陶瓷專業教學及創作近20年。擅長釉下彩山水瓷繪,兼及釉下彩花鳥與人物。現為醴陵市書畫院院長、湖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2006年被湖南省陶瓷協會授予「湖南省傑出青年陶藝家」稱號。其釉下瓷藝作品深受社會各界的喜愛。
自民國珠山八友享譽陶瓷畫壇以來,中國的陶瓷繪畫藝術經歷了幾次大的反復,從繁榮—衰敗—復興—再繁榮,直到今天出現萬卉競芳、群雄爭盛的大好局面,我們不能不感謝幾代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由於他們的辛力耕耘,才使中國陶繪藝術逐漸成為繪畫領域中一株引人注目的鮮葩。近十餘年來,陶瓷繪畫界涌現出一批卓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或以繼承傳統為主,或致力於藝術創新,或從繼承傳統入手在傳統的基礎上開創一種新的畫風,使作品達到前人尚未企及的境界,易龍華先生就是這第三類陶瓷藝術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易龍華先生一直是以國畫家和高級工藝美術師、陶瓷工藝大師的多重身份活躍在藝術舞台上的。他的陶瓷繪畫在汲取中國傳統的精華基礎上又融匯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無論是水墨氤氳的山水畫,還是清雅絢爛的花鳥畫,亦或是形神兼備的人物畫、鮮活生動的動物畫,我們都能從作品中感受到易龍華先生高超的筆墨技法和深厚的藝術功力。這些作品色調明快雅麗,紅藍白相映成趣。尤其在其塑造人物衣紋和動物的皮毛時,筆法的輕重緩急、點線塊面的運用變化,分水的濃淡韻味,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和審美享受。易龍華先生的陶瓷繪畫藝術是在中國傳統審美理念的指導下,對藝術美和意境美的自覺追求。這就使他的繪畫創作擺脫了平面上單純的自然再現,向陶瓷這種具有立體空間性質的媒介延伸。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的陶瓷畫創作,在運用傳統繪畫藝術語言塑造形象的同時,更注意運用陶瓷繪畫的特點經營畫面,使作品的構成關系更符合瓷器這樣一個立體的空間造型,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優雅、空明的藝術審美空間。
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理論向來主張「意在筆先」、「氣韻生動」、「筆墨、骨肉、形神」等概念,大文人蘇東坡也曾有「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留意於物」的說法。因此,只有當我們站在中國傳統藝術哲學和美學的層面上來審視易龍華先生的陶瓷畫創作,我們才可能更深層次地理解他那一個皴法、一種點法、一筆描繪、一層濃淡背後的真實思想和情感,才能從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自由結合的角度來理解易龍華陶瓷畫創作的藝術魅力。他的陶瓷繪畫是對傳統國畫藝術和陶瓷藝術的有機結合,是陶瓷之器與繪畫之美的藝術升華,體現了別致新穎的現代陶瓷藝術精神。
希望能幫到您~~~~:)
⑽ 紫砂集散地
淄博陶瓷生產歷史源遠流長。最遲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後李文化時期,境內先民們就開始掘地築窯,焚柴而陶。到南北朝時,富有聰明智慧的淄博陶瓷工匠已經從技術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歷史性飛躍,淄川寨里窯成為中國北方唯一的青瓷產地。宋金時窯場數量增多,新品迭出,磁窯務窯場規模最大,官府在此設「務」收稅。經過元末戰亂後,明代又有新發展,博山出現「陶者以千數」的盛況。清初康、雍、乾三代,淄博陶瓷業迅速發展,博山成為山東陶瓷的集中產地和銷售中心,以「瓷城」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後,淄博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五大陶瓷產區之一。境內現有陶瓷生產企業180個,從業人員3.7萬人,年產日用陶瓷5.59億件。1982年正式成立的山東省陶瓷公司,就駐在淄博市博山區。20世紀末,淄博陶瓷產品覆蓋面已經擴展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4年7月,由山東省、淄博市和博山區三級政府聯合投資40餘萬元,在博山區北神頭村顏文姜祠內建立了當時山東省唯一的陶瓷專業博物館——淄博陶瓷博物館。
博物館展室位於顏文姜祠正院北房,其陳列分為「古代陶瓷製作起源」、「近代陶瓷進展遲緩」、「當代陶瓷蓬勃發展」3個部分,展出古代、近代、現代陶瓷1000餘件。
第一組展品是自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時期到清末的淄博陶瓷製品,其中有紅陶鼎、紅陶鬶、黑陶盆、灰陶鼎、灰陶壺、灰陶豆、灰陶缽等。還有齊國故都臨淄出土的瓦當,以及白釉黑花陶罐、玉壺春瓶等,反映了淄博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
第二組展品主要是以美術陶瓷為主的當代陶瓷,其中有博山獨特的釉種「雨點釉」和「茶葉末釉」,均為1000年前由淄博先民首創的名貴結晶釉。雨點釉原名油滴釉,古稱「滴珠」,因釉中布滿具有銀色金屬光澤的放射狀圓形結晶,形似雨點墜入水中時迸出的水圈花斑而得名,多用於製作茶具以及藝術器皿。黑色釉面上銀光閃爍,大者如豆,小者如米,注入茶水則閃金光,盛以清水則放銀光。風格獨特,情趣高雅,被國內外譽為名貴瓷器。日本人甚至稱「雨點瓷碎片與金翠同價」。雨點釉起源於北宋時博山大街一帶窯場,元末失傳。1936年,博山黑陶藝人侯相會研製恢復,但工藝尚未完全過關。1959年再度攻關,質量超過宋代,產品被選為國家禮品瓷,並出口香港、日本與美國。茶葉末釉器物古樸,典雅渾厚,色深者為「蟹殼青」,色淺者為「鱔魚黃」。茶葉末釉起源於唐代中期,成熟於唐末,因釉中布滿細微如塵、狀似細茶葉末的片狀結晶而得名。古人稱「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花,美如玉,范為瓶,最養目」,系中國古代名釉之一。失傳於元代,清末民初由博山陶瓷藝人陳希齡研製恢復,所制器皿和雕塑產品,時稱博山瓷器之佼佼者,被古玩店大量收購充作古董,日本人則從北京購回國內冒充古瓷牟取暴利。1957年,茶葉末釉產品開始出口,並多次到國外展出,為祖國贏得了贊譽。
第三組展品以陶瓷雕塑為主,陳列以山東硅酸鹽研究院和淄博美術陶瓷廠產品居多,孔子、張衡、祖沖之、華佗、蒲松齡、觀音等人物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各類動物造型無不惟妙惟肖,表現出陶瓷藝人的精湛技藝。其中不乏茶葉末釉研製恢復者陳希齡之後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貽謨的佳作。
淄博陶瓷博物館還集中展示了淄博地區所產各瓷種、各色釉產品,結晶釉、寶石瓷、滑石瓷、高長石質瓷、高石英質瓷、骨瓷、魯玉瓷、魯翠瓷、魯青瓷、魯光瓷等應有盡有,美不勝收。
近年來,淄博陶瓷博物館從博山北域城戰國古墓群、博山金代壁畫墓、博山中心路施工地段和大街古瓷窯址、南萬山古瓷窯址徵集到一批戰國到金元時期的出土陶瓷,其中方形陶豆、帶蓋陶豆、陶磬、分杠瓷黑釉罐、白釉大缸是淄博陶瓷中的珍品。
有豐富多彩的陶瓷產品,必然有運營暢達的陶瓷市場。淄博陶瓷博物館東南1.5公里處的岳陽河上,有一處始建於1991年的博山陶瓷琉璃大觀園,這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陶瓷琉璃批發市場。大觀園市場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800多個門頭,上市品種17大類1.5萬余種花色,年成交額7億余元。這里不僅經營淄博陶琉產品,還經營唐山、景德鎮、醴陵的日用瓷,宜興的紫砂器,洛陽的唐三彩,佛山、潮州的藝術瓷,是一處名副其實的陶瓷集散地。大觀園市場產品琳琅滿目,配套設施齊全,管理服務一流,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大觀園分三期建成,規模逐步擴大,為本地區工商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沿舞台,同時吸引了外地區陶琉產品的進入,形成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喜人局面。第三期工程竣工後,久負盛名的博山文石和書畫作品被引入市場,地域文化的各類結晶在大觀園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當地政府不滿足已有的成就,計劃在近年將大觀園建成佔地4.7平方公里、陶琉生產企業100家、經營門頭1000個、從業3萬人,集陶琉生產銷售與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陶瓷琉璃城。
從改革開放的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葉,淄博境內的陶瓷文化活動此起彼伏,高潮迭出。1995年出版的《山東省志?陶瓷工業志》,作為山東省第一部社會主義新方誌中最有特色的分卷,集中向世人展示了以淄博陶瓷為代表的齊魯陶瓷業8000年輝煌畫卷,成為《山東省志》88個分卷中最可讀可看的篇章之一。同年問世的首部《淄博市志》將陶瓷工業從輕工業中獨立出來專設一篇,以濃墨重彩描述了淄博這一中國重要陶瓷產區的歷史與現狀,更在卷首彩頁與文物章節中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加以突出。1990年起陸續舉辦的中國淄博陶瓷琉璃藝術節與國際陶瓷博覽會,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策略,進一步把淄博和淄博陶瓷文化推向了世界。新世紀初葉,淄博中國陶瓷館在中心城區落成,從更深層次上開創了陶瓷與博物文化有機結合的新紀元。
淄博中國陶瓷館位於綠草茵茵的淄博文化廣場東部,與淄博市博物館毗鄰,展區面積4000平方米,由古代展區、現代展區、表演區和銷售區四部分組成。它全面展示了中國各歷史時期的陶瓷文物和全國各大陶瓷產區的藝術精品2000餘件,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史前文化、古代名窯和國內近現代陶瓷文物精品,在紛至沓來的觀眾面前展開了8000年的歷史畫卷。
古代展廳展示了從後李文化時期到民國時期的陶瓷文物,其中有標志龍山文化最高成就的蛋殼陶杯,享譽海內外的北朝青釉蓮花尊,還有宋代名釉及定窯碗、哥窯碗等稀世珍品。龍山文化時期的陶鬶、唐代魯花釉大壺、清代釩紅纏枝花紋天球瓶和青花纏枝蓮紋花觚,會把你的思緒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讓你在驚嘆中體味出中國古代陶瓷業的深厚文化底蘊。
現代展廳按照不同用途和藝術風格,將展品分為藝術陶瓷、現代陶瓷、刻瓷藝術、日用陶瓷、園林藝術陶瓷、建築陶瓷、衛浴陶瓷、科技陶瓷等類型排列。在這里,當代陶瓷藝術名家陳貽謨的《衡》,韓美林的《無光釉大公雞》,徐朝興的《哥弟混合三環瓶》,陳貽柱的《紅結晶釉大缸》等優秀作品,會久久吸引住你的目光,讓你在凝視中諦聽中國陶瓷藝術向世界水平邁進的腳步聲。
位於陶瓷館東廳的「陶苑」,是讓公眾親手制陶玩泥、體驗陶藝樂趣的地方。100平方米的面積,足可以讓30人同時操作,在休閑中陶冶自己的情操。館內的創作演示廳則為觀眾提供規范的操作演示。銷售區產品琳琅滿目,你如果遇見稱心如意的,盡可以合適的價格收為己有。
淄博是齊文化發祥地,傳承80個世紀的淄博陶瓷史是齊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南北朝時期實現由陶器到瓷器的過度,到宋金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這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都是可圈可點的。改革開放以來,淄博陶瓷業累累碩果,以滑石瓷、高石英瓷、魯光瓷、精炻器、合成骨瓷為代表的創造發明,以「中華龍國宴瓷」為代表的日用陶瓷,以及在國內外獨樹一幟的藝術刻瓷,標志著淄博陶瓷業進入了更加輝煌的歷史時期。
淄博陶瓷博物館、博山陶琉大觀園與淄博中國陶瓷館珠聯璧合,南北呼應,連接起淄博陶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歷經數千年陵夷谷換大浪淘沙,古人的業績如今靜靜地立在櫃窗里讓後人瞻仰。面對博物館撫今追昔,「國際水平應超越,發揚光烈莫徜徉(郭沫若詩句)」,淄博陶瓷業將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