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著名盆景大師有幾個
第一批盆景大師名單(10人)
萬覲堂 孔泰初
王壽山 朱子安
朱寶祥 李忠玉
陸學明 陳思甫
周瘦鵑 殷子敏
第二批盆景大師名單(2人)
賀淦蓀 潘仲連
第三批盆景大師名單(15人)
王選民 呂 堅
伍宜孫 蘇 倫
陸志偉 汪彝鼎
林鳳書 胡樂國
趙慶泉 胡榮慶
賀淦蓀 徐曉白
盛定武 梁悅美
潘仲連
B. 民國時期的藝術家 民國時有哪些著名畫家
吳昌碩(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別號缶盧、苦鐵、大龍等,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後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與虛谷、蒲華、任伯年齊名的「清末海派四傑」。就其繪畫方面來說,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亦受趙之謙、任伯年影響。尤以金石書法入畫,如盤虯屈鐵,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其畫筆墨淋漓,色彩濃郁,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氣魄醇厚,一振晚清萎靡干柘之風,開現代寫意畫派新景象,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周湘(1871~1933)字印侯,號隱庵,別署灌園老叟,黃渡鎮人,近代的著名畫家,是我國油畫藝術的先驅者和美術教育家,亦是中國繪畫藝術由傳統的師承相授轉變為正規的美術學校教育的創始人之一。出身於書香門第,幼年就讀私塾時,即喜愛繪畫。曾從上海名畫家楊伯潤學山水,從錢慧安習人物。復師事胡鼻山、吳大徵、王秋言、姚梅伯、胡公壽、金保三、周存伯等名流。工於山水,兼及仕女人物,又擅治印和書法。 戊戌變法失敗,周湘流亡日本,在長崎、東京以賣畫治印為生,受到當時日本文藝界的重視,畫名大振,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後又到西歐英、法、德等國,與眾多外國畫家交遊,學西洋畫法。光緒三十三年(1907)回國,在上海八仙橋創辦布景畫傳習所,有學生三四十名。劉海粟、徐悲鴻、張秉光、汪亞塵、丁悚、陳抱一等著名畫家,早期均在此接受教育。後又創辦中西圖畫函授學堂和上海油畫院,邊創作邊從事美術教育。著有《周湘山水畫譜》4冊,民國13年自序成書。
黃賓虹(1865-1955),原名懋質,名質,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徽州府歙縣人,出生於浙江金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有「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譽。其畫風於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並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而其藝術價值的顯現,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閑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家。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 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劉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 ,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省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省常州。 擅長油畫、國畫、美術教育。七十餘年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對中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和藝術理論都有精深造詣,學貫中西、藝通古今,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國畫創作博取傳統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寫生,師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鳥、走獸,喜作潑墨潑彩法。畫風豪放奇肆,蒼莽勁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12年11月與烏始光、張聿光在上海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 歷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名譽院長、教授, 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傑出成就獎」。 義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出版有《劉海粟畫集》《劉海粟油畫選集》《劉海粟國畫》《學畫真詮》等。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江蘇宜興人,生於中國江蘇宜興屺亭橋。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尤以畫馬享名於世。其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范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先後留日、法,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博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在油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義的光與色的表現與古典主義嚴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結合。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在創作上他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或借古喻今,寄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情懷,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生於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法國蒂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後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是享譽世界的繪畫大師,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導者和最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辟者和先驅,1925年回國後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兼教授。1926年受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出任中華民國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7年林風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個藝術高等學府暨中國美術高等學府——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任校長。他提倡兼收並蓄,調和中西藝術,並身體力行,創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為中國現代繪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風格典範,也是20世紀實踐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開拓精神的先驅。林風眠關於中西融合的觀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同時開啟了對於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關注,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作面貌,為眾多後繼者諸如吳冠中、趙無極、劉國松等提供了可借鑒、深入的課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實在可算作是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啟蒙者。林風眠是中國現代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的創始人,是中國現代繪畫史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齊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書畫大師和書法篆刻巨匠。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蟲十二開冊頁》,《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等。他將中國畫的精神與時代的精神統一得完美無瑕,使中國畫得到國際的重視;在他的筆下,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無一不精,無一不新,為現代中國繪畫史創造了一個質朴清新的藝術世界。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深深得益於經典樣式而又善於出新,故而他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向天下眾生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畫表達他對自己藝術創新的自信與深刻體悟,他的人物畫長於傳神達情,他將書法簡約大方、雄健渾厚的筆意融入人物畫中,完善了人物內在的神情的表達。-摘自網路
C. 請問民國時期瓷雕名家魏洪泰的簡歷有誰知道啊.
魏洪泰福建會館著名的瓷塑大師,其藝術創作主要活躍於清光緒-民國前期,以瓷塑見長。 瓷塑座底部常有「紫雲岩」、「魏洪泰造」楷書戳記款。
D. 清末和民國著名畫家
海派主要畫家有前期的張熊、朱熊、任熊,人稱「三熊」。任熊、任熏和任頤又合稱「海上三任」。晚期以吳昌碩為主要代表。另外,未定居上海的畫家趙之謙和虛谷也被視為海派名家。
吳昌碩作為海派晚期的主要代表,活躍於20世紀初,他的繪畫藝術深刻地影響了整個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吳昌碩(1844-1927)名俊,俊卿,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別號缶廬、老缶、苦鐵等。浙江吉安人。吳昌碩一生在詩、書、畫、印各方面造詣均很深。繪畫上擅大寫意花卉,其用墨濃淡干濕,各相其宜,色彩吸取民間繪畫用色的特點。善用強烈鮮艷的重色,大膽使用西洋紅,色調濃艷,對比強烈。他發展了青藤、雪個、石濤、揚州八怪以來的大寫意畫傳統,形成獨具特色的「雅俗共賞」品格。他的作品極多,《荔子》、《荷花》、《壽桃》、《墨竹》、《雁來紅》等,都是其匠心獨運的傑作。
廣東地處五嶺之南,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二人在繪畫上富有新意,成就突出,影響了曾以他們為師的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二高一陳」都曾留學日本,研究東洋繪畫,歸國後,倡導改革中國繪畫,力求在傳統繪畫上吸收西洋技法,效仿日本走過的道路。辛亥革命後,他們在繪畫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畫派,被稱為「嶺南畫派」。嶺南畫派的領袖人物是高劍父。高劍父(1879-1951)名侖,號爵廷,廣東番禺園岡鄉人。少年時在居廉門下學習繪畫、1905年,東渡日本,以賣畫為生,後進「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研究東洋繪畫,從而萌發改革中國畫的思想。他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回國後,積極參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孫中山逝世後,高劍父不滿於國民黨軍閥的黑暗統治,不問政治,在廣州設「春睡畫院」,致力於藝術教學,並擔任中山大學藝術系國畫教授。
近代以來形成的嶺南畫派,是第一個提出中國畫改革的畫派,他們培養了大批的學生,第一代學生有黃少強、方人定、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等。第二代學生楊之光等人已與徐悲鴻所倡導的繪畫合流,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了嶺南畫派的傳統。
沿著近代海派畫家和嶺南畫派指示的兩條道路,20世紀中國畫逐漸形成兩大類型:傳統型和融合型。
傳統型是指活躍在北京地區的京派畫家和上海江浙等地的畫家。其中造就了如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這樣的大師級畫家。他們反對摹古泥古,力主「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尊重藝術個性,將傳統繪畫推向高峰。
齊白石是湖南湘潭人,從民間雕花藝匠成為中國畫大師,歷經晚清、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代。他熔文人畫與民間藝術、詩、書、畫、印的修養於一爐,「雅俗共賞」是其繪畫的突出標志。黃賓虹是浙江金華人,現代山水畫的巨匠,他將深厚的傳統修養、學識與對祖國山河的摯愛,化作渾厚華滋的筆墨風彩,濃重的積墨創造了這個時代的最高藝術美之一。潘天壽是浙江寧海縣人,他在花鳥畫方面作出了傑出的成就。他融南北宗於一體,突破明清以來花鳥畫清麗柔美的風范,創造了雄勁奇險的風格。傅抱石、溥心畲、於非閹、賀天健、吳湖帆、李苦禪、黃君璧,也都以各自不同的風貌豐富了傳統型繪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融合型主張中西融合,革新中國畫。除嶺南畫派「二高一陳」外,劉奎齡、劉海粟、徐悲鴻、蔣兆和、朱屺瞻、丁衍庸、李可染等,也是主張中西融合、革新中國畫的代表。影響最大的當推徐悲鴻學派。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縣人,受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和近代思想家康有為的啟示而步入中國畫壇。1919年3月起留學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師從精於古典畫風的達仰,1927年回國。回國後致力於美術教育,倡導寫實主義美術,積極參加革新中國畫的運動。他將歐洲寫實畫法與傳統技巧結合在一起,將維妙維肖的造型和憂國憂民、密切關注現代生活的藝術思想引入中國畫創作,融形似與墨趣於一體。以徐悲鴻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主張融合東西方藝術的畫家群體,成為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寫實繪畫的主幹。
值得注目的融合型畫家還有林風眠、陳之佛、張大千等。其中以林風眠最為突出。林風眠1900年11月生於廣東省梅縣,自幼學習繪畫。1919年去法國留學,先後入法國第戎美術學院、巴黎高等美術學校,1925年回國。他以調和中西、創造新的繪畫藝術為畢生奮斗目標。他繼承傳統繪畫重視意境的特色,汲取民間美術剛健有力的素質,又引入西方近現代繪畫強調感性直覺與形式創造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伴隨著改革中國畫的思潮,伴隨著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民主革命運動和啟蒙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20世紀的中國畫家們提出了「民眾的藝術」的口號。中國畫在題材內容和表現形式上與此相應,逐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20年代開始,不時有一些畫家走向街頭,借鑒西方造型方法,描繪城鄉勞動者的生活,其中突出的有趙望雲、黃少強、蔣兆和等。趙望雲的《貧與病》、《拓荒者》,蔣兆和的《流民圖》等,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
E. 民國時期的花店有什麼花
花店裡一般不會缺少的是玫瑰、百合、康乃馨、非洲菊,也會按季節有鶴望蘭、劍蘭、石竹、薔薇、菊花、晚香玉、金魚草、馬蹄蓮、秘魯百合、紫羅蘭等,也會有鳶尾、睡蓮、向日葵、百日草、帝王花、金桔等較為少見或者稀有的花。
盆花花藝,民國時的盆花藝術非常發達,結合從日本、歐美學到的花藝理論,中國的花藝師們建立中國盆花理論,其中有名是夏詒彬的盆景理論。
除此還有些文人和花農也寫出過相關的文章,比如黃岳淵、黃德鄰父子《花經》中的松。那個時候,北京人家的四合院門口通常會放一些盆花裝飾。瓶花,可見當時傳統的中式瓶花依然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而瓶花也是插花藝術的主流。
民國黃岳淵、黃德鄰父子的《花經·瓶插養花法》里記載:凡折取花草者,除裝束花圈等用外,大多瓶插欣賞之用。惟欲瓶花久置不萎,應先施以特種方法,而後可插於瓶水中養之。
秉花,這個時期的秉花加入了很多工業時代的製作工藝。同時,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舉行西式婚禮,新娘秉花也成為民國時期花藝最大特色。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於物者,自得之。
F. 我想打聽廣德一位姓華的盆景藝術家,聽說他得過安徽省弟一名
摘要 近日,在剛剛落幕的安徽省盆景藝術家協會年會暨盆景藝術職稱授牌儀式上,我縣華保權先生被授予 「安徽省盆景藝術大師」稱號。
G. 有誰知道無錫早年的盆景大師、收藏家、玩賞石大家李夢菊嗎
我是無錫人,就我的印象里,同時在盆景、收藏和玩石中能達到大師級的,沒有這樣一位。無錫解放初期,裕新公司經理就叫李夢菊,因為家境寬裕,喜歡盆景,但是大概限於收藏而不是製作盆景,不能稱為大師呢!
H. 盆景的大師
韓學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廣東省佛山市順德人。築《緣園》、《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園地。受地方盆景氛圍影響,自幼已對盆景產生興趣,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動手參與種植,以自娛自樂、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盆景創作喜歡自己動手,想弄些有點個性的東西。不拘題材,叢林、附石、樹樁、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對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後做的兩個附牆式榕樹盆景《生存》、《適者》,表達了嶺南地方多見的榕樹飛榕的頑強生長狀態,構思造型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選材不拘一格,形態多樣,具較明顯的個性,近兩三年投稿《花木盆景》雜志數編山松盆景內容的稿件,把自己對山松盆景的過程心得體會作了表述。 鄭永泰,1940年生於廣東省汕頭市,自幼愛好頗多,特別喜歡花卉盆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運輸經營管理工作。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幾乎將所有業余時間全部用於盆景栽培、創作和研究工作,對境內外諸多不同風格的盆景作品進行過認真的考察和學習。在堅持嶺南盆景蓄枝截干製作技藝的前提下,博取眾長,認真實踐,逐步形成了技法嚴謹細膩,講求內結構線條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個人風格。2000年創建欣園盆景園。現擔任廣東清遠盆景協會會長。
在創作理念上,不偏樹種貴賤,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無論松樹類、雜木類、山水類盆景製作都有較深的體會和扎實的基本功。特別對馬尾松盆景的創作,經多年探索研究,總結出一套逼芽控針的製作方法,有獨到之處。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相當數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關理論文章。 應國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參加工作,從事竹木製品生產及竹木工藝雕刻等工作,歷時40餘年。1980年起創辦私營企業,現為寧波市應氏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應國平從60年代起由喜愛到收藏歷代名家書畫、古董,逐漸提高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和鑒賞能力。同時開始養護製作盆景,尤以柏樹盆景見長,他善於把古代書畫和雕刻技藝,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到盆景製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國畫風特色。70年代後期應國平開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後又發展建立應氏盆景園藝場,收藏各種規格質量上乘的柏樹樁素材,盆景園規模:佔地20餘畝,有柏樹樁素材1000餘棵,各種規格的柏樹盆景200餘盆,其他松樹盆景80餘盆,雜木盆景60餘盆。 魏積泉,男,1952年生;1976年畢業於集美航海專科學院;現為廈門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理事;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付會長;世界盆景石文化協會付會長;廈門市盆景雅石研究會會長;中國傑出盆景藝術家。
魏積泉先生從1980年開始愛好盆景藝術,從1990年開始賞石收藏,投入大量資金收藏、創作盆景、賞石作品,現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賞石精品60餘件,其藏品經常在各類書刊發表。並積極參與各項盆景、賞石界活動,即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動中國盆景事業發展,成為發展中國盆景事業的新生力量;其創作的作品,樹種選材廣泛、作品靈巧明朗、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豐富濃厚的功底;其培養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畫;其作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景觀動靜相宜,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感。所收藏的各類賞石,品種多樣,形、質、色具佳,多為精品。有不少賞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國展覽中榮獲大獎。給盆景界、賞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賀淦蓀
1924年生,湖北省武漢市人,美術副教授,擅書畫、工藝美術和藝術理論。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湖北省花木盆景協會副理事長、武漢市花卉盆景協會副理事長、《花木盆景》雜志名譽主編等職。
賀淦蓀先生從事盆景藝術活動50餘年。對於山石盆景、樹木盆景、樹石盆景和盆藝理論以及盆藝教育諸方面,均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理論上,提出「要以文藝思想、藝術辯證法和美學指導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論;著有《論盆景藝術造型》、《論動勢盆景》、《論樹石盆景》等系列專著,並在專業報刊發表大量文章。先後任《中國盆景》、《中國盆景名作選》、《中國盆景藝術大觀》、《中國盆景學術論文集》編委,並被指定撰寫《中國農業網路全書》園藝部分有關文章。1984年參與創辦《花木盆景》雜志至今。
在造型上,創立「動勢盆景」(系列)藝術風格,創作出大量動勢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內外盆藝界的認可和贊同。代表作有《群峰競秀》、《秋思》、《風在吼》、《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均獲全國最高獎(其中《風在吼》獲海峽兩岸盆景展金獎、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金獎),並分別載入《亞太展》專輯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藝術特色是:廣學博採,有所取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被譽為是「激情與理念合壁,民族與時代並重」的現代中國盆景。新作《海風吹拂五千年》博得國際盆景界好評,被譽為「最具真實感、時代感和親切感」的作品。
多次參與組織和主持全國性盆景展、根藝展、學術討論會和盆景研究班、培訓班教學活動。先後任全國盆景展、全國根藝展專家評委,並任「第四屆亞太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評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職。為全國盆景事業培養大量盆藝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設部城建司、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I. 民國畫家有哪些
民國畫家有潘玉良,徐悲鴻 ,張大千等等。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義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義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