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藝術』和『美學』有什麼區別
藝術和美學不是一對並列概念,藝術學和美學才是並列的。
藝術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的活動和現象,包括藝術史、藝術理論、藝術理論史之類,比較具體和形而下,美學的研究對象是美的規律,包括美的定義、美的類型範疇和藝術創作的規律等,比較形而上,從學科範疇來看,藝術學是獨立學科,包括美術學音樂學等,美學屬於哲學范疇,是哲學的分支學科。
B. 美學和藝術的區別
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藝術就伴隨著社會人生共進。在藝術創造實踐中,人們認識到了美。
藝術就是人們用特意的能動方式進行美的表現和創造,引發美的意境和情感。專業藝術和生活藝術都是這樣,通過一定技藝表達思想,創造財物,豐富生活。藝術創造對美學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劇情的崇高、滑稽,工藝的黃金尺寸等等,都為美學增添了風采。同時,藝術發展手段也引導著審美的水準。
美學分支於哲學的發展,參照了心理學的內容,在藝術的伴隨下成長起來。由於藝術與美的關系最密切,所以美學的主要研究目的應是為藝術服務。美是人的本質的能動表現和感應與自然和社會的藝術性和諧,美學是從審美感受中來認定事物藝術性發揮的效益性,思想意境的合理性,心理共鳴的可感性。一切都是聯繫到演繹者和欣賞者的和諧關系問題。如果美學脫離了藝術,就無的放矢,缺少了滋潤的源泉。人文科學有些危機也是由此而來。如果無對象地感應論美來調人的胃口,這就成了真的偽美學。愛智論壇將美與藝術放在一個版塊,就是這樣的提示。
美學對藝術的審視指導作用表現在感性和理性不同方面。生理學的理論提示了人的直覺、感覺、印象過程,都是審美直觀反映的對應問題。哲理的提示加深著邏輯的合理性和社會意義的和諧性認識。由此,藝術的展示與人的感情心理相和諧的就是表象美的,與社會意義相和諧的就是內在美的。保持了真善美的統一,就是盡善盡美的,藝術的能動表現與人的理想感受達成和諧一致,就符合了美的創造規律。
藝術美表現為專業和生活不同方面。舞蹈是最早的藝術形式,繼而有了音調、樂器、修飾相伴,在集會中有了崇高的理念,美的意識萌發,正像創立漢字古體「美」字那樣,美一開始就離不開藝術。文學現象廣泛的表現了美的意識,通過形象的聯想和邏輯的軌跡給與人們無限美的遐想,正像李清照的《如夢令》「---爭度,爭度,驚起一灘鷗露」。
藝術美與商品的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有關,其價位和藝術水平對審美的水準也有影響。美的欣賞是一種評價,同時也是一種自覺享受,這就使藝術有了特殊的價值審美。藝術重在表現,用行為和結果來展示美,為一定的目的服務,不但要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物,還要處理丑的形象來襯托美的情趣。看《巴黎聖母院》的藝術,吉卜西少女愛斯梅哈爾達成了真善美的化身,醜陋的加西莫多被感化的情真意切,教主克羅德卻在靈與肉的煎熬中那樣掙扎。美學就要歸結出這種藝術性的緣由。作為具有審視作用的美學認識,除了感應其和諧性之外,還要從理想的高度來權衡藝術的效果,欣賞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使用一定的藝術手段,這就是審美的藝術性。美具有藝術性的感應,就是在哲理的認識中也在發揮著形象思維的作用,審美是遵循人的本質發展的藝術理想軌跡來進行。正像英俊的哈姆雷特在痛苦中探尋—「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什麼人也脫不開心理的憂慮。盡管欣賞者的趣味和水平不同,思想不同,審視的和諧性參差不齊,但感性的心理和生理享受有著統一性,這就使藝術手段的發揮有了充分的發展餘地。
表演藝術在發展中呈現出多樣的形式,現代影視藝術更是將其演化至極,高雅藝術常引發高理想和超理想的境界,導致表現者和欣賞者巨大的平衡差,這就引起了人們美好的追求,就像追星族那樣。當藝術家的表現與欣賞者的感應相和諧,並超出其理想想像時,就被捧為美的使者,否則,就會被貶為丑的形態。劣質的表演想表現美的情調,只能是一塌糊塗。色藝雙優的名星如背離了和諧社會的意向,也會留下敗跡。
工藝藝術是對自然材料的作用來提供一定的使用價值,表現特定的思想感情,以建成生活理想的氛圍。工藝美就體現在使用與欣賞合意的理想化。社會發展趨向高級化,工藝的更新也引發了新奇的追求,工藝美的欣賞價值往往超出其使用價值,這也是理想化的和諧表現。美學不能以高雅的情調貶低使用工藝的地位,像園林廚藝,因為美的欣賞在不同領域是相通的。
社會生活的主體是人,人本美是此藝術的主體,藝術的發展使人們認識到自身的優化,黃金身段也由此出台,欣賞的情調有了變化,理性的內涵也有了轉移。人的資質、修養、風度都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得到表現,不同的關系和環境也極大的影響著對人本美的欣賞。
生活藝術與專業藝術的不同在於缺少了典型化。但不能說美學里的美與生活美不相一致。因為現實藝術與專業藝術沒有絕對的界限,現實生活又是藝術生活的基礎,人們對自身和行為的美越來越重視,作為理論化的美學怎麼能割捨得了呢。
美學論壇應出現美學批評,像文化批評那樣,從美學理論到藝術評論,探討美學的用武之地,回味美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藝術表現者同時常常又是美的評價者,美學與藝術互促互進,但這並不能將美學歸之與藝術,因為美的欣賞有不同的感受關系互動的和哲理的聯系,有廣泛的共性,這是重專業性的藝術所不能代替的。美學有了許多分支,又有了藝術美學,但為了趨向欣賞和諧的能動表現與感受和諧關系的不同始終是對立統一的。值得提出的是,現代美學還沒有真正發揮為藝術服務的職能,有待我們開發這廣闊的前景。
C. 請問美學和藝術學的區別
美學,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
凌繼堯
摘要:藝術學作為一門學科是從美學中獨立出來的,它與美學、以及門類藝術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只有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把藝術學同美學和門類藝術學區分開來,藝術學才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美學;藝術學;門類藝術學
中圖分類號:J02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的學科分類中,一級學科的藝術學包括8個二級學科:藝術學(與一級學科同名),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學,戲劇戲曲學,舞蹈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本文標題中的「藝術學」指二級學科藝術學,「門類藝術學」指與藝術學並列的其他7種二級學科,即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等。除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外,研究藝術的主要學科還有美學。這三者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只有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把藝術學同美學和門類藝術學區分開來,藝術學才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
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學科目錄中增列了作為二級學科的藝術學後,藝術學在我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已有一批院校獲得了藝術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有上百所院校獲得了藝術學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學也有了國家重點學科。然而,在藝術學學科建設繁榮的背後,也存在著深刻的隱憂:對藝術學學科定位和研究對象的模糊認識,嚴重地制約了藝術學的發展。
一級學科藝術學和二級學科藝術學是不同層次的學科,後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任何一種藝術研究都屬於一級學科藝術學研究,但不一定就是二級學科藝術學研究。然而,兩種不同層次的學科的重名使人容易產生對二級學科藝術學研究對象的模糊認識,把藝術研究等同於藝術學研究,對二級學科藝術學的學科定位缺乏一種自覺的意識。主要表現為:其一,藝術學學科的研究生導師雖然有藝術研究成果,卻缺乏、甚至完全沒有本學科、即二級學科藝術學的研究成果。這種情況在其他學科中是不大可能存在的。沒有寫過一篇美術論文的學者是不大可能申請擔任美術學研究生導師的,然而沒有寫過一篇藝術學論文、而僅寫過其他藝術方面的論文的學者,甚至連其他藝術方面的論文也是鳳毛麟角、只是所研究領域與藝術稍有沾邊的學者申請擔任藝術學研究生導師卻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其二,藝術學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大部分不是藝術學的。這種情況在門類藝術學中很少見到。美術學研究生不可能做音樂學的論文;設計藝術學研究生不可能做舞蹈學的論文,戲劇戲曲學研究生不可能做電影學的論文。然而,藝術學研究生既可能做美術學、設計藝術學的論文,也可能做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的論文,還可能做音樂學、戲劇戲曲學的論文。
其三,在藝術學學位授權點的申報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把藝術學混同於門類藝術學的傾向。很多藝術院校除了申報本學科的學位授權點外,都把藝術學當作新的學科生長點。美術學院除了申報美術學和設計藝術學學位授權點外,無法申報音樂學學位授權點;音樂學院除了申報音樂學學位授權點外,無法申報美術學學位授權點;戲劇學院除了申報戲劇戲曲學學位授權點外,無法申報電影學學位授權點。然而它們都可能申報藝術學學位授權點。因為這些學科都和藝術學有聯系。不過,人們往往忽視了它們之間的重要區別。還有的院校美術學或音樂學專業如果單獨申報各自的學科點,力量比較薄弱,為了加強力量,於是聯合起來改報藝術學學科點。這種做法實際上把藝術學看作為若干門類藝術學的簡單拼湊。上述現象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能夠自覺地區分藝術學研究和非藝術學的藝術研究,使前者為後者所淹沒、所遮蔽,那麼,我們的藝術學很可能會成為「沒有藝術學的藝術學」。
若是沒有明確的、獨特的研究對象,藝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就不可能存在。當然,一個學科的研究對象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不斷發生變化,要確定一個學科的研究對象,我們要看這個學科是怎樣形成的,以後又是怎樣發展的。
關於藝術學的形成,已有不少論述。我們僅從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關系的角度作一番簡單的考察。藝術學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誕生的標志是德國美學家和心理學家馬克斯•德蘇瓦爾(Max Dessoir)於1906年出版的著作《美學與一般藝術學》。這里的一般藝術學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二級學科藝術學,「一般」的限定詞為了使它有別於特殊藝術學。所謂特殊藝術學,就是我們所說的門類藝術學。
「一般藝術學」這個概念來源於19世紀德國學者赫特納(H.Hettner)的美學觀點。他的主要著作有《反對思辨美學》和《現代戲劇》等。他尖銳地批評黑格爾及其繼承者費舍爾(F.T.Vischer)的美學(費舍爾在6卷本《美學,或者美的科學》中試圖依據黑格爾美學的基本原理,建立文學的美學體系)。赫特納認為藝術作為社會現象,是「我們的感性觀念、感情和觀照的感性表現」。藝術的存在完全不是為了創造美,藝術的目的也完全不是為了享受。1903年出版了斯皮策爾(H.Spetzer)研究赫特納的大部頭著作,這部著作對「一般藝術學」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德蘇瓦爾希冀建立的一般藝術學不同於特殊藝術學。它們之間的區別、或者說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區別主要在研究對象上。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關系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藝術學依據門類藝術學的研究成果,對藝術作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它研究藝術的普遍問題;門類藝術學則在藝術學理論指導下,對具體門類的藝術進行研究,它研究某一種藝術門類的特殊問題。德蘇瓦爾把藝術學的研究課題確定為:藝術的本質和價值,藝術作品的物質,藝術創作,藝術起源,藝術的分類和功能,以及在認識論上探討音樂學、美術學等特殊藝術學的前提、方法和目的。
德蘇瓦爾的主要追隨者埃米爾•烏提茨(Emil Utitz)撰有兩卷本的《一般藝術學原理》,第1卷出版於1914年,闡述了一般藝術學的對象、性質和藝術的特徵、規律和分類;第2卷出版於1920年,探討了藝術作品、藝術家和一般藝術問題。烏提茨支持對藝術的綜合研究,把藝術學的課題確定為:藝術的定義,藝術的體驗,藝術享受,藝術美的意義,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等問題。
由此可見,在藝術學誕生的過程中,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區別就得到了明確的闡述。從藝術學學科的形成來看,它的研究對象最簡單地說就是四個字:藝術一般,或者藝術普遍。
二
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區別,也為我國藝術學研究的先驅者所透徹理解。我國藝術學研究的先驅者是宗白華和馬采。宗白華在20世紀20年代就從事藝術學研究。他是國際上藝術學這門學科誕生和形成過程的直接見證者。他於1920年赴德國留學,就讀於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當時,在「美學與一般藝術學」的旗幟下,開展藝術學對美學的獨立運動的德蘇瓦爾執教於柏林大學哲學系。為了親炙德蘇瓦爾的學術思想,宗白華於1921年轉學到柏林大學哲學系,學習美學和歷史哲學,受業於德蘇瓦爾等人,直接受到藝術學獨立過程的學術氛圍的熏陶和浸染。
宗白華於1925年回國後,任教於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為中央大學)哲學系。1926-1928年他撰寫了《藝術學》和《藝術學(演講)》兩份體系完備的講稿,並在我國高校中首次開設了美學和藝術學課程。「這兩門課程,不僅是當時中國大學里哲學系第一次開設的課程,而且也是文學系、藝術系、建築系等開設的第一門課程。這兩門課程,一直延續到1948年。」參見《宗白華全集(代後記)》第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57頁。顧名思義,藝術學就是研究藝術的學科,那麼,凡是對藝術的研究,是不是都可以稱為藝術學研究呢?宗白華的回答是否定的。這個問題涉及到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區別。藝術學「其出發點注重藝術普遍的問題,最後目的則在得到包括一切藝術的科學,故此為普通的,而非特殊的(如音樂圖畫等專門一事者)。」參見《宗白華全集》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11頁。
繼宗白華之後,馬采對藝術學研究作出重要拓展。宗白華於20世紀20年代寫的兩份藝術學講稿,在他身前未能發表,20世紀90年代才收進《宗白華全集》第1卷中。馬採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寫了6篇自成體系的藝術學論文,其中帶有綱領性的第一篇於1941年發表於《新建設》第2卷第9期。這6篇論文都收入馬採的《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由中山大學出版社於1997年出版。它們迄今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馬采藝術學散論之一的標題《從美學到一般藝術學》,脫胎於德蘇瓦爾的書名《美學與一般藝術學》,它最簡要地概括了藝術學從美學中獨立出來的國際學術潮流。馬采洞悉這股學術潮流,並對藝術學獨立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了恰當的評價。《從美學到一般藝術學》開宗明義地指出:「藝術學或一般藝術學,就是根據藝術特有的規律去研究一般藝術的一門科學。它是由距今100多年前德國藝術學者費德勒奠定了其作為一門特殊科學的基礎,後來又由德蘇瓦爾和烏提茨賦予其一個特殊科學的體系。」參見馬采著《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頁。
馬采從眾多的藝術學獨立運動代表人物中,選出費德勒、德蘇瓦爾和烏提茨三個人加以闡述,這是很准確的。費德勒(Korad Fiedler)被烏提茨稱作為「我們現代形式的藝術學之父」。費德勒沒有提出「藝術學」的名稱,然而他對美和藝術、美學和藝術理論作了區分,規定了藝術學所應解決的一般問題。
在我國的藝術學研究中,馬采第一次給藝術學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藝術學就是研究關於藝術的本質、創作、欣賞、美的效果、起源、發展、作用和種類的原理和規律的科學。」參見馬采著《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7頁。這則定義把藝術的歷史研究(起源、發展)和邏輯研究(本質、作用、種類等)結合起來,包含著我們現在習見的把藝術活動作為「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欣賞」的系統來研究的雛形。為了保持藝術學研究的純正品位,有必要把藝術學(一般藝術學)研究和門類藝術學(特殊藝術學)研究區分開來。在這方面,馬采有一個精到的說明:「特殊藝術學的知識,即各種藝術史和各種藝術學所提供的資料,雖然不斷被參考被利用,但一般藝術學的研究決不是對戲劇、音樂等特殊藝術現象的直接的探討,也不是對宋代繪畫或顧愷之等某一時代某一作家的具體作品的解剖分析,而是以藝術一般的抽象的概念作為對象作理論的考察。」參見馬采著《藝術學與藝術史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9頁。馬采於60年前提出的這條藝術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對我們的藝術學學科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20世紀50年代以後,雖然藝術研究在我國一直沒有中斷過,但是,藝術學作為一門學科並不存在。在我國的學科目錄中,一級學科藝術學原來包含7個二級學科,即7種門類藝術學。20世紀90年代中期,增列了作為二級學科的藝術學。當時的考慮是:各種藝術門類都有相應的學科作研究,而對於整體藝術、各種藝術之間的關系還沒有一門學科作綜合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增列一門學科來作這種綜合研究,於是,二級學科藝術學應運而生。增列二級學科藝術學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學科建設走向成熟的標志,它出於現實的需要,而不
是出於主觀的臆想。這樣,從藝術學學科的發展來看,它的研究對象也是藝術一般,或者藝術普遍。
所謂藝術一般,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研究藝術的一般原理。如果研究家電設計發展的新趨勢,這是設計藝術學研究。如果以家電的設計為例,研究藝術與科技的關系,這就是藝術學研究,因為它研究了藝術的一般原理。第二層意思是跨門類藝術的研究。現在韓劇在我國青少年中很流行,研究韓劇屬於廣播電視藝術學研究。韓國的服裝也受到我國青少年的追捧,研究韓國服裝屬於設計藝術學研究。如果研究韓流,由於韓劇的流行,引起韓國服裝的流行,還引起韓國音樂的流行。對韓流的研究,就是跨門類藝術學的研究,因而是藝術學研究。確定一項研究是藝術學研究,還是門類藝術學研究,這僅僅是事實判斷,而不是價值判斷。在學術含量上,藝術學研究與門類藝術學研究是等值的,沒有高低之分。從某種角度看,門類藝術學研究者有從事藝術學研究的優勢。因為他們熟悉某種門類藝術,適合以某種藝術作依託,從事跨門類藝術的研究,或者從事藝術一般原理的研究。
我們堅持藝術學研究藝術一般,是不是建立了學科壁壘、限制了學科研究的范圍呢?不僅不是,而且由於研究藝術一般,反而提出了藝術學的學科擴容的問題。自從學科目錄上增列了藝術學以來,十多年中,與文學逐漸走向邊緣形成強烈對照,藝術在我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強。近年來我國學術界一系列的熱點問題,都與藝術有關,需要藝術學研究,由此可見當年增列藝術學學科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英國學者費瑟斯通(M.Featherstone)提出來了「日常生活審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問題,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正在消弭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距離,在把「生活轉換成藝術」的同時也把「藝術轉換成生活」。近年來我國學者以高度熱忱討論了這個問題。《文藝研究》、《文學評論》、《學術月刊》、《文藝爭鳴》、《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開辟專欄發表系列文章。所謂日常生活審美化,有兩個意思:一是藝術和審美進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別是大工業批量生產中的產品以及環境被審美化。然而,參與這個問題討論的主要是文學研究者,而基本上沒有藝術研究者。實際上,日常生活審美化恰恰與藝術學關系密切,進入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有流行音樂、電視連續劇、廣告、公共藝術、城市雕塑、模特表演等,這里涉及到多種藝術,對它們的研究僅靠單一的門類藝術學,就難以勝任。
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文化產業主要是藝術產業,創意產業也主要是藝術創意產業,這些都是跨門類藝術的研究,也就是藝術學研究。文學研究者很熱衷的視覺文化理論,也是藝術研究者應該關心的問題。視覺文化理論中涉及的圖像,與美術學、設計藝術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都有密切的關系。當下藝術發展的現狀為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三
藝術學是作為美學的一部分從美學中獨立出來的。德蘇瓦爾主張藝術學獨立的理由是:美學既研究美,又研究藝術,它的研究領域太寬泛。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和藝術活動僅僅部分地重合,因此,研究藝術的學科應當同研究美的學科區分開來。也就是說,美學只應當研究美,不應當再研究藝術,而應當建立一門新的學科來專門研究藝術,它就是藝術學。
然而,藝術學獨立後,美學並沒有像德蘇瓦爾所期望的那樣放棄藝術研究。這樣,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問題:美學在對藝術作綜合研究時,或者說美學在研究藝術一般時,它和藝術學的區別在哪裡呢?德蘇瓦爾當初並沒有、也不可能提出這個問題,因為他只是希望美學把研究藝術的職責悉數轉交給藝術學。不過,在藝術學和美學同台競技之後,這個問題就變得尖銳起來。如果不弄清楚這個問題,藝術學就有可能被學科歷史更為悠久的美學所吞噬、所替代。
如果說藝術學和門類藝術學的區別主要在研究對象上,那麼,藝術學和美學在研究藝術時的區別主要在研究方法上。藝術學對藝術的研究比較具體實證,美學對藝術的研究比較抽象思辨。藝術學是介乎美學和門類藝術學之間的一門學科。馬采指出,藝術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問題,「貫串著這許多問題的根本原理」,是藝術本質問題。藝術的一切問題都和這個問題密切相關。馬采把藝術本質的研究稱作為藝術哲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從哲學的、形而上學的原則來演繹藝術概念,對藝術的科學認識只有從藝術的真憑實感中產生出來。在藝術學中,藝術哲學是最接近美學、受美學影響最深的學科。
從哲學的、形而上學的原則來研究藝術是典型的美學方法,它特別明顯地體現在黑格爾的《美學》中。朱光潛在翻譯黑格爾3卷本《美學》時,曾簡要地概括了它的基本內容:「《美學》是從概念或基本原則出發,來推演出藝術發展的具體情況的。第1卷講的便是藝術美的原理。第2卷從藝術類型觀點追溯到象徵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種藝術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第3卷從三種類型中代表藝術門類出發,討論建築、雕刻、繪畫、音樂和詩(包括戲劇)這些門類藝術的特徵及其歷史發展。」參見〔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3卷下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346頁。
黑格爾《美學》是完全研究藝術的,它的第1卷不是研究一般的美,而只是研究藝術美。第2卷研究了藝術發展史,藝術史的運動形成了「象徵型——古典型——浪漫型」的系列。第3卷(上、下冊)研究了藝術形態學、即藝術分類問題,也就是研究具體的、實在的藝術世界。這樣,黑格爾美學不僅研究一般藝術理論,而且研究各種門類的藝術理論。然而,黑格爾的《美學》是典型的美學著作,因為黑格爾的藝術概念是從他的哲學體系中推導和演繹出來的。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包括三個主要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精神哲學包括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三個發展階段。絕對精神又辯證地發展。它從外在的感性直觀,到內心的表象,再到概念思維。以感性形象來表現絕對精神的是藝術,以象徵的圖像思維來表現絕對精神的是宗教(例如,以父子的圖像表現上帝和基督一體),以概念來表現絕對精神的是哲學。這樣,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學說由美學、宗教哲學和哲學史三部分組成。既然藝術的任務在於用感性形象來表現理念,那麼,藝術表現的價值和意義在於理念和形象兩方面的協調和統一。根據理念和形象相互融合而成為統一體的程度,黑格爾對藝術進行研究。黑格爾不追隨藝術現象,不對它們作經驗分析,而是通過特殊性揭示普遍性,把特殊性看作為普遍性的表現形式。這樣,美學是通過哲學概括來研究藝術材料的,它不同於藝術學。
從藝術的真憑實感中產生對藝術的科學認識,是藝術學研究方法。萊辛的《拉奧孔》是具體分析藝術作品以闡述對藝術的科學認識的範例,它是一部美學名著,它更是一部藝術學著作。它和德國的藝術實踐密切聯系。在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詩畫的關系問題被提到藝術理論的前沿位置。英國的夏夫茲博里、斯彭司、艾迪生,法國的杜博、狄德羅,瑞士蘇黎士派的布萊丁格和波特瑪都討論過這個問題。總的看法是:詩應該摹仿繪畫,通過敘事解決表現的任務。18世紀中期德國學者如摩西•門德爾松也提出了詩畫關系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中,溫克爾曼就雕像拉奧孔和維吉爾史詩對拉奧孔的描繪進行了比較研究。萊辛利用了溫克爾曼所開始的討論,但是他的目的不僅僅是對詩畫進行比較研究,而是通過這種研究闡述他對文學的對象、任務和表現手段的理解。萊辛不作抽象的理論探討,而是通過實證研究得出詩的題材是動作的結論。這不是純學術研究,而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拉奧孔》的真諦是反對德國當時風行的詩,這種詩的特點是描述性和繪畫性,它們是由宮廷風格的詩人、詩學家和戲劇家培育起來的。萊辛則要求文學表現德國社會的真實面貌,反映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的斗爭,描繪人民被君主專制壓抑的行動。萊辛的結論是從對藝術作品的經驗分析中產生的,而不是從哲學概念推演出來的。
對藝術的美學研究和藝術學研究往往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藝術學就是從美學中獨立出來的。不過,對藝術的美學研究和藝術學研究在方法論傾向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只有既區分對藝術的藝術學研究和美學研究,又區分藝術學研究和門類藝術學研究,藝術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才有存在的價值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D. 美學與美術學、藝術學的聯系與區別
美學與美術學:美學是泛稱,可以是書法美學、美術美學、建築美學、音樂美學等。 美術學是獨立的一門藝術學科。美學和藝術學的區別:藝術學主要是研究美術理論,美術史。而美學則是從更高的位置來研究美感,研究方向包括哲學,音樂,美術,文學,電影等等的。兩者的關系就好比藝術與美術的關系,一個包含另一個,美術屬於藝術的范疇,一個更廣義,一個更專一.
E. 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學
1、藝術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2、美學
美學(希臘語:αισθητική;英語:Aesthetic)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
美學的概念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來的,
他認為需要在哲學體系中給藝術一個恰當的位置,於是他建立了一門學科研究感性的認識,並稱其為「Aesthetic」(感性學)。
美學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即美學研究的對象是審美活動。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5)美學與藝術學有什麼差異擴展閱讀:
一、美學的范圍:
美學的范圍與宇宙同在,與人類同在,作為一本美學原理,應該講哪些內容呢?這不但涉及到美學作為一種學術按自身的邏輯關聯的內容,還要涉及到教育體系的學科分類對美學的具體呈現的制約。
在中國,一是放在哲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的美學,二是藝術學下面的四個一級學科里:藝術理論、美術與設計學、戲劇與影視藝術學,音樂與舞蹈學。
三是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面關於文學的諸學科和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面的各國文學,四是一級學科建築學下面與建築藝術相關的學科和林學下面的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
這里最為重要是因藝術學與美學的分離而產生出來的藝術概論(或藝術學概論)與美學的關系。可以說,美的藝術類型與藝術概論所講的內容甚多重合。因此,還要對學科分工的內容加以考慮。
在綜合這兩個方面方面之後,一本美學原理,一是要列出所應講的問題,二是在這些問題講清之後,要讓人對整個美學問題有一個整體性的領悟。
基於此,一本美學原理,最需要講的問題如下:
1、審美現象學,講清楚當人面對美,做審美欣賞時,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審美是怎樣開始的,怎樣進行的,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2、審美類型學,講清楚美分為幾個大的基本類與型,如美、悲、喜等大類,類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優、壯美、典雅,這些類型各自的特點是怎樣的。
3、審美文化學,講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
4、形式美法則,講清楚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色、對稱、均衡等。
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來看,美是怎樣產生的,人是怎樣認識到美的。
6、美學的學科歷史,講清楚美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規律是什麼。
在這六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審美現象學、審美類型學、審美文化學、形式美法則,作為教育體系中的美學原理,知道了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學。
二、藝術的類型: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1、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plastic arts) 藝術形態之一。指以一定物質材料(如繪畫用顏料、墨、絹、布、紙、木板等,雕塑、工藝用木、石、泥、玻璃、金屬等,建築用多種建築材料等)和手段創造的可視靜態空間形象的來反應社會生活與表現藝術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種再現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等。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萊辛在《拉奧孔》中始用這一名詞。
在德語中造型(bilden)原義謂「模寫」(abbilden)或「製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國建國後由蘇聯傳入,並與「美術」互用。
2、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是由表演藝術家完成的直接訴諸人的視覺、聽覺的藝術種類。泛指必須通過表演完成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演奏、演唱、舞蹈、曲藝等。專指演員在電影、電視劇、戲劇中創造角色的表演。
表演藝術的美學特徵主要是,通過演員的表演,把各類藝術的文學腳本所提供的間接形象轉化為直觀的形象,使人在欣賞演員繪形繪聲繪色的表演中,如親臨其境、親聞其聲、親見其形,產生情感交流,了解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獲得審美享受。
3、綜合藝術
綜合藝術又叫復合藝術。藝術分類用語。泛指幾種藝術成分綜合而成的藝術。如歌曲綜合詩歌與音樂,建築綜合繪畫與雕塑,戲劇綜合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通常專指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等形式。有機性是綜合藝術最重要的特徵。
4、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它是運用語言的手段創造審美的形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包括戲劇小品、播音主持、演講、辯論等藝術形式。它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語言速度、單人、多人、混聲等多種形式。一般說來,語言藝術和文學、戲劇等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