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美術史的主要畫派分別是什麼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1)線條藝術是什麼畫派擴展閱讀: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2. 15種繪畫流派是什麼
現實主義、印象派、野獸派、新藝術、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派、達達主義、至上主義、形而上主義、超現實主義、行動畫派、極簡藝術、波普藝術。
1、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畫派興起於19世紀的歐洲,一開始有「巴比松七星」,即米勒、柯洛、盧梭、查克、迪亞茲、特羅雍、杜普雷與多比尼。
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現生活,從而推動歷史前進,現實主義畫派代表人物有庫爾貝等。
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為表明自己繪畫有別於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後德國畫家也在章法、技巧、線條、色彩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大膽地「創新」,逐漸形成了派別。後來發展到音樂、電影、建築、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
3. 油畫的派別很多,具體的都有哪些畫派
油畫派別主要分為古典派、新古典浪漫派、印象派等,後來出現解構主義後,有了抽象派,抽象派中有野獸派等。古典派和新古典浪漫派的主要特點是寫實,前者對繪畫對象更注重結構,後者注重色彩。印象派則開始脫離寫實,主要以具象為主,其中色彩光影是最大的造型要素。抽象派則完全脫離寫實,畫面不重視形象,完全以作者個人的色彩、造型理念創作。
不過一般來說,古典派和新古典派是大眾都能接受的,而且畫面比較美觀細致,其中有法國19世紀楓丹白露風景畫系,也有俄羅斯巡迴畫派。這類作品通常畫面非常氣派,十分有可觀性。
野獸派:野獸派以誇張的造型、強烈的色彩、粗獷的線條表達內在激情,馬蒂斯是這一畫派的創始人。
抽象主義:抽象主義是依靠線條、塊、面、色彩,對無具象的抽象進行組合,其代表畫家為荷蘭畫家蒙德里安。
立體主義:立體主義畫派,畫面的視點已不再是一個方位,而是對事物進行全方位的表現,使物體還原成幾何形體。其創始人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和法國畫家布拉克。
未來主義:未來主義畫家以抽象的形式,運用色彩、線條表現運動速度、力量及其組合與分隔。
4. 為什麼說中國畫主要靠線條造型
中國畫主要靠線條造型,不僅用線條畫出輪廓,還用線條表現質感、明暗,使形象活靈活現。中國傳統繪畫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風格。歷代畫家的不同畫派、風格、藝術聲現形式、表現技法不斷演變、發展,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風格和鮮明時代特徵的藝術形式。特別是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繪畫的抽象美學特徵,使這種獨特樣式歷久不衰。
5. 馬蒂斯線條的定義是什麼它與畢加索、高更、梵高等人繪畫出的線條的區別有哪些{ PS:我是
馬蒂斯線條的定義:野獸派的畫法
區別:1906年在法國獨立沙龍上,以安里·馬蒂斯為首的一批敢於探索的畫家,用誇張的變形,強烈的色彩,狂放的線條,表現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的畫展被保守的評論家批評為「野獸的籠子」。從此,「野獸派」畫派誕生了。
實際上馬蒂斯的追求是在表現主觀個性的同時,給人以純粹愉悅的諧調感受。在《室內畫——金魚》里可以看到馬蒂斯的這種風格。在大色塊中綠色與紅色的鮮明對比,形成裝飾性的諧調,給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簡介: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善於運用色彩的畫家,野獸派的代表人物。
青年時代曾在巴黎裝飾美術學校學習,1895年進巴黎美術學院,跟隨象徵派畫家莫羅學習,後受後期印象派的影響,並吸取東方藝術及非洲藝術的表現方法,形式「綜合的單純化」畫風,提出「純粹繪畫」的主張,1906年後的作品,造型誇張,多用單純的線描和色塊的組合,形成裝飾感的畫風,追求裝飾和形式感,是馬蒂斯藝術的本質。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現代派雕塑的先驅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簡潔、結實的風格。
蒂斯的藝術風格是單純、簡潔、清晰,以線和色塊構成藝術形象。在這幅畫中僅用三種色彩,即紅色人體、綠色地面和藍色天空。整個畫面便是由這三種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諧的色彩,與構成人物的富有節奏、韻律的線條渾成一體,從而生發出動人的藝術魅力。馬蒂斯的色彩和線條既各自獨立又彼此和諧、同時並進,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盡管馬蒂斯聲稱他作畫並不關心形象的含義,只關注色彩、線條和構圖的美學意義,但在這幅舞蹈中通過對人體動勢的描繪,仍然表達出對人生歡樂的贊頌。
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於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69-1954)下,因個人興趣與老師所循的傳統規律相左1892年轉入象徵主義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兩年後、初露頭角的馬蒂斯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6至1904年間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畢沙羅、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畫家的表現手法,使他進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20世紀初,他好像被強烈色彩的表現力所喚醒。開始用誇張的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塑造形體,至1903年,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這類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實上,在 「亂塗」之中顯示出畫家的敏銳性和豐富的創造力:直接從顏料管擠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現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它變成作畫人追求內在情感及自我表現的手段,並在形式上探索一種新的受色彩運動制約的繪畫空間。野獸派最終否定了西方各種傳統形式和與之相關的審美習慣,實現了色彩的解放,能動地驅使造型藝術抽象化。馬蒂斯也在對形式進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了。
遺憾的是野獸派僅盛行了3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1914年起,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用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畫家樂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著各種色調之間的關系,尋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艷麗卻不浮華,筆觸大膽但不狂野,野獸派時代的強烈原色畫面,逐漸變成靜謐和諧的畫面,既蘊含睿智與詩意,又賞心悅目。馬蒂斯由此獲得「顏色與線條游戲家」的美譽。
6. 美術派別九大派是什麼
美術派別九大派是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等。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這個門類,例如書法、攝影等。
油畫是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的。以油劑(亞麻仁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操作的的一個畫種。
主流分類
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書法、篆刻、設計、新媒體和攝影等類型。每個門類又可以根據表現的題材和使用的題材,再分成若干小類。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7. 什麼派注重素描和用線造型
無論德派還是蘇派,都與冷戰時期的國際政治背景有關,都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之間開展美術教育交流的結果,也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下的特有文化現象。其中,中國曾向前蘇聯派遣大量美術留學生和請前蘇聯專家來中國傳授素描技藝,使蘇派素描在中國從者甚重,繁衍不絕。因為當時向東德派遣美術留學生相對較少,德派素描在中國應者寥寥,孤立難支。因此,從推廣規模、流行程度和客觀影響力上看,中國的德派素描完全無法與蘇派素描相比。盡管德派素描只在很小的范圍內傳播,但是仍有很強的試驗性。我有幸在青年時期學過4年蘇派素描又學過3年德派素描,下面僅據個人知見,對這兩種不同的素描教學體系略作比較。
傳統來源和文化背景
前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作為強大的藝術准則,曾被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奉為藝術至上法則。而德國,雖然在二戰後被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東德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也以前蘇聯為榜樣,也拒絕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但由於德意志民族藝術傳統比較強大,民族自信心也較強,所以東德藝術家在相當程度上沒有搭理前蘇聯那一套,而是以傳承西方古典藝術傳統為藝術教育的基礎,尤其推重以丟勒和荷爾拜因為代表的藝術表現方法。這樣一來,雖然也是具象造型訓練,也追求客觀真實效果,但從審美格調和製作技術上來說,就與蘇派素描有了很多不同。
一個最明顯的不同,是德派素描教學里沒有長期作業,絕對不會出現畫個石膏像就要耗時數日的情況。此外還有不靠調子造型(調子另有他用),重視線的表現力,重視對形體結構的分析,在基礎訓練中強調激情表達,等等,都是蘇式素描訓練中少有的。而產生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因,是蘇德不同的藝術傳統。若從藝術譜繫上看,俄羅斯美術深受法國影響,法國美術又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盡管所有的西方近現代藝術均以文藝復興為源頭,但歐洲文藝復興就有南北兩派,南邊的是義大利和法國,北邊(The Northern Renaissance)的是荷蘭與德國,這兩派在形式風格、審美趣味和製作技巧等方面有各自淵源,這也就是德派與蘇派素描有所不同的深層歷史原因。根脈既有不同,枝蔓安能一致?因此,西方,歐洲,文藝復興,這些中國美術界人士很願意言說的宏大概念,落實在具體藝術作品和教學實踐中,其實有著多種文脈與無數細小差別。這樣,盡管社會主義國家體制下的藝術教育要求各家各派統一於蘇俄素描教育體系,但東德或東歐其他國家的藝術是不可能被前蘇聯藝術所同化的,其在中國的流傳和對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影響也就分道揚鑣,蘇派素描走上陽關道,而德派素描則掙扎在孤軍奮戰的獨木橋。
力的表達與形的模擬
德派素描非常強調對「力」的表達。所謂「力」,是指蘊含在自然物內部(如人體和山水中)的一種能顯現生命活力的心理感知現象,也就是說這種「力」可以明顯地從作品物理表面中呈現出來並能引起觀者的心理悸動。我知道這樣去定義「力」是很不準確的,但我也實在想不出更合適的表達詞語。而在全顯光用口語指導我們學習的過程中,他把這種「力」稱為「勁兒」,常常要求我們不但要畫得准,更要畫出那個「勁兒」來,有了對那個「勁兒」的充分表達,形體也就自然准確了。此外,全顯光老師也曾使用過「氣韻生動」這個傳統中國詞語來說明什麼是「力」。
對學習者來說,力不會顯現在形體表面,它是潛藏於形體內部的模糊存在,想掌握它就必須經過長期刻苦訓練。一般說,初學時是不可能知道什麼是「力」的,畫靜止對象也很難對這種存在於心理上的「力」有所感知。就個人學習體會說,是經過大量運動人體素描訓練後才真正感知到生物性的「力」的存在,因此科學的、系列化的訓練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理性分析與情感表現的結合,從畫靜止人體、研究幾何結構和解剖結構,到最後能憑默寫熟練畫出正在運動中的人體,是德派素描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和高級階段。在萊比錫畫派諸多大師的作品中,每每可以看到對「力」的精彩表現(典型者如海森克的作品),但在中國流行的蘇式素描訓練中通常只重視對「形」的模擬而忽視對內在「力」的表達。有沒有對「力」的捕捉和表現,也是德蘇兩派素描訓練體系的重大區別之一。
堅持傳統與隨波逐流
與中國蘇派素描代表人物大都畢業於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或馬克西莫夫學習班一樣,中國德派素描代表人物全顯光和舒傳曦畢業於德國萊比錫版畫和書籍藝術高等學院(Leipzig's Hochschule für Grafik und Buchkunst),即現在的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Academy of Visual Arts),並同時受業於萊比錫畫派創始人之一的漢斯·邁耶-弗雷特教授(Hans Mayer-Foreyt),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中國出現的德派素描看成是對東德萊比錫畫派基礎訓練體系的一種引進,而這個成功地培養出數代藝術家尤其以新萊比錫畫派聞名於世的萊比錫畫派的基礎教學,與一般西方當代藝術訓練體系的最大差別就是尊重傳統,尊重技術,並不盲目求新求變。
研究者卡羅爾·斯特里特蘭(Carol Strickland)在描述東德萊比錫藝術學院時說「萊比錫畫家也不追隨當代藝術潮流。萊比錫畫家忽視西方藝術潮流如新媒體藝術、概念藝術和裝置藝術。在藝術學院里,學生們要花七年時間在工作室里學習基礎課程,而不是像許多西方藝術學院那樣背離傳統技藝的教學。」
另一位研究者說:「它繼續聚焦藝術基礎教學,因為這種教學已經持續幾個世紀了。其最大特點是強調基本繪畫技能的訓練,包括具象素描,對空間網格(Grids,用來表現空間認知的純量格點,萊比錫畫派特有的一種繪畫方法)的使用,色彩理論,結構和透視。」這說明,東德時期的萊比錫藝術學院依然在堅持古典藝術傳統和獨立的技術訓練體系,不但能與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美術拉開距離,也沒有受到西方現代藝術影響的社會條件。很多研究者指出,這是萊比錫畫派在歷史夾縫中求生存的被動結果,但也意外地在20世紀後半葉使西方古典繪畫技藝獲得了延續與發展,萊比錫畫派的藝術家們也因此得天獨厚地掌握了此時代中難得一見的精準造型能力和嫻熟製作技巧,而這正是進入21世紀之後新萊比錫畫派(New Leipzig School)在西方當代藝術界尤其是藝術市場上突然崛起的現實原因。也是在這種難得的歷史機遇中,當年的中國留學生全顯光和舒傳曦才有機會獲得相當正宗的西方傳統繪畫訓練,並在回國後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和技能用於各自的美術教育實踐中。
在全顯光工作室里,除了素描、色彩、線描等基礎課程和版畫(木板、絲網版、石板)製作訓練,還包括了以倫勃朗繪制技法為基礎的油畫入門訓練,其具體繪畫步驟與國內蘇派油畫訓練中的直接畫法有很大差別——是多層次的罩染法。而在版畫訓練中則包括臨摹和翻刻西歐經典美術作品,如我那時候臨刻了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的《神曲》插圖,翻刻了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和表現主義的油畫,王蘭也翻刻過卡薩特的油畫和其他能引起個人興趣的作品,這些都體現出該訓練體系對傳統藝術的極度尊重。
藝術家們追隨革命現實主義與蘇俄畫法。改革開放後又轉而熱衷於五花八門的西方現當代藝術,甚至自廢此前數十年積累的技術能力,所以部分藝術家的藝術創造能力和技術能力大幅度下跌。由於長期推行過於局限性的單一美術教育體系,在外部環境松動時出現盲目求新求變逆反行為,這已被很多研究者說成是一種從壓抑到釋放的心理現象。
多元並舉與整齊劃一
造出一個舉世聞名的畫派,但是該畫派並非像法國印象派那樣有比較統一的面貌,而是包含多種藝術風格和製作手法的復雜藝術團體。在萊比錫藝術學院的老大師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伯恩哈德·海森克(Bernhard Heisig)的狂放,沃爾夫岡·馬托埃(Wolfgang Mattheuer)的寫實,維爾納·圖布克(Werner Tubke)的哥特風格,以及全顯光和舒傳曦的授業導師漢斯·邁耶-弗雷特的平面形式。像這種各庄有各庄的高招、並無統一面貌的藝術教育局面,與前蘇聯美術學院單一式教學方式是很不一樣的。事實上,即便到了幾乎完全自由的後現代藝術能在商業力量支持下大行其道的今天,絕大部分學院派美術基礎教育至今仍是以創作服務於國家項目為目的。
由於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培養出的幾代美術師資都是在蘇派素描訓練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因此他們的繼承者——較為年輕一點的美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繼續依靠契斯恰科夫素描體系,這樣的美術教育現狀,顯然與日益進步的中國社會對美術基礎訓練體系的多元要求不相符合,而德派素描則能為部分改變這種現實提供較為新鮮的歷史經驗。
其中,領軍人物全顯光多次要求學生不但要研究藝術大師,還要研究自己,在課堂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作品組織排列起來進行自我研究品評,並指出藝術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而不是要將外物畫得很像。全顯光還鼓勵學生以調動潛意識的繪畫練習方式完成大量課外作業,其目的是希望能藉助於無意識流露而發現每一個學習者的特有本性。若以畢業於全顯光工作室和受過他較長時間課外指導的學生為例,可以發現很多受教育者都在畢業後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化藝術面貌:王蘭的構成主義和表現主義傾向,張宏峰的高純度抽象色彩,何為民的線描技術和表現性木刻,唐書民的趣味變形和多種題材試驗,孟曦的寫生現場中的大色塊並置,隋丞的城市符號製作,等等。這些體現於學習者身上的多元趣味與變化,都與德派素描在訓練中注重開發學習者自身藝術潛力有關,從這些學習者的作品上也能明顯感覺到德派素描基礎教育所產生的持久性影響,也間接說明德派美術基礎教育對美術學習者有強烈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然而藉助現代傳媒技術而自發形成的學習團體也會使德派美術基礎教育在更為廣闊開放的民間領域獲得追捧。
8. 19-20世紀世界重要的繪畫藝術流派及代表作品
19-20世紀世界重要的繪畫藝術流派有象徵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等。
1、象徵主義:
19世紀末在英國及西方幾個國家出現的一種藝術思潮。象徵主義是19世紀末產生於英國的文學學藝術運動,在倫敦知識界影響很大,並對20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該運動主要在法國,歐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隨者,如德國,比利時等。
代表作品:《俄狄甫斯和斯芬克斯》、《海邊的年輕女孩》。
2、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也稱印象派,又稱為「外光派」,是西方繪畫史中的重要藝術流派,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法國。其鋒芒是反對陳舊的古典畫派和沉湎在中世紀騎士文學而陷入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營養,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
代表作品:《印象·日出》、《紅磨坊的舞會》。
3、後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他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嘗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
代表作品:《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雅各與天使搏鬥》。
4、野獸主義: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繪畫風格,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
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代表作品:《奢侈·靜寂·逸樂》、《裸婦》。
5、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1907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代表作品:《阿維尼翁少女》、《埃斯塔克的房子》。
9. 什麼是線條藝術
人們常認為,一個藝術家的筆畫是最純粹的方式來感知他們的能力。當一條線纏繞在紙或帆布上時,這條連續的帶子可以發出強烈的情感。因此,毫不奇怪線條藝術線描,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事實上,作為七種視覺藝術元素-與形式、形狀、顏色、價值、紋理和空間一起--線條是藝術的標志。但是什麼是線藝術?首先,重要的是要注意的是,一條線並不是簡單地從A點移動到B點。在藝術中,一條線可以是二維的,也可以是三維的,抽象的,描述的,或者暗示的。 線條藝術常常是黑白但並不總是如此。像陰影和顏色漸變這樣的元素是不存在的,允許焦點牢固地停留在線條本身上。線條畫可以是草圖,但也可以是自己完成的藝術品。這條線對於藝術來說是如此的基本,所以對於藝術學生來說,一個常見的練習就是用一條線畫一張表格,不要讓繪圖工具離開頁面。 重要的是要記住,線條藝術不僅僅是繪畫。線條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視覺上形成。例如,雕塑家將材料彎曲成不同的形狀或攝影師,通過相機的角度創造隱含的線條。 現在我們對這一理論有了一點了解,讓我們從藝術史上著名的線描開始,深入探討線條藝術。在整個藝術史上,藝術家們用線條作為視覺表現的主要手段,創造了有影響力的藝術。「Laoco n及其兒子」的復製品,公元前200年 古代雕塑群Laoco n和他的兒子它現在在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自從它在15世紀被重新發現以來一直很有影響力。它成了一個參照點文藝復興藝術家他觀察了這位雕塑家是如何利用流線型來協調這組人物的。這條彎彎曲曲的蛇蜿蜒穿過這三個角色,將它們連接起來,並平衡了這三個角色。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將繼續使用隱含線在雕塑、繪畫和繪畫中創造和諧的構圖。
萊昂納多·達·芬奇,「萊達頭像研究」,c.1506 達芬奇是個有天賦的繪圖員。他的素描本身就成了珍貴的藝術品。這是一幅畫的書畫麗達與天鵝顯示用於生成窗體和維度的詳細行工作。
Albrecht Dürer,「Melencolia I」1514 歷史上最著名的版畫家之一,阿爾布雷希特·杜雷爾是一位真正的行家。迪雷爾將精確的線條切割成版面,製作了豐富而復雜的版畫,並繼續影響著藝術家。他也是一位熟練的油彩和水彩畫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有成就的繪圖員。他在所有媒體上的作品都依賴於他的版畫作品。
亨利·馬蒂斯,「舞蹈」,1909年 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馬蒂斯把他的繪畫中快速、表現主義的觸覺融入到他的繪畫中。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創造的輪廓。觀眾通過馬蒂斯的線條感受到舞蹈者的力量和動作,用大膽、平淡的顏色和醒目的輪廓。
巴勃羅·畢加索,「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肖像」,1920年 從他職業生涯早期創作的更清晰、經典的繪畫,巴勃羅畢加索剝奪了他的工作,使他獲得了大量的干凈、簡單的東西-等高線圖。使用單一的,連續的線,他仍然能夠在他的作品中表達力量。事實上,這些輪廓畫已經成為他最標志性的圖像之一。
傑克遜·波洛克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數字31」 王者抽象表現主義,傑克遜·波洛克他的作品完全建立在流淌的液體油漆線上,這些線條會在他的繪畫中動態地移動。他最著名的作品創作於1947年至1950年的「滴水時期」。當代藝術這個創新的技術讓世界耳目一新。布里奇特·萊利(Bridget Riley),「色彩之箭」,2017-19 英國藝術家布里奇特·萊利是OP藝術它依賴於光學幻象。她對幾何形式感興趣,她用粗體線條在她的作品中創造了催眠的視覺錯覺。
基思·哈林,澳大利亞科林伍德壁畫,1984年 基思·哈林粗體風格的定義是厚厚的黑色輪廓,經常留下黑色和白色或充滿明亮,平坦的顏色。他的標志性風格決定了他的職業生涯,使他的作品立即被人們所認可。不管這些人物是交織在一起的,似乎遵循一條流動的線條,還是自己定義的,哈林的輪廓畫仍然活在今天,並顯示出對優秀藝術家、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的持續影響。 今天,線條在當代藝術中和以往一樣重要。從雕塑到繪畫,線條藝術的傳統一直延續到尖端藝術家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