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意境是什麼

藝術意境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19 03:21:50

⑴ 美學原理 葉朗 第六章藝術美什麼是意境

葉朗 《美學原理》第六章藝術美的意境:

1、 意境的概念 所謂 「意境」 , 是 「意象」 (廣義的美) 的一種特殊的類型, 它超越具體的、 有限的物象、 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獲得對人生、歷史、宇宙的哲理性感悟。 「意境」 給予人們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也就是康德所說的「惆悵」 ,也就是尼采所說的「形而上的 慰藉」 。 「意境」不僅存在於藝術美領域,而且也存在於自然美和社會美的領域。
2、 意境的形成過程 老子哲學中提出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 「道」是「無」和「有」 、 「虛」和「實」 的統一。 禪宗思想的妙悟中的「悟」 ,是一種對用很宇宙本體的悟,是一種形而上的「意」 。 魏晉玄學的「貴無」和「崇有」 。 唐: 「境」作為美學范疇出現是意境說誕生的標志。
3、 意境和意象的區別和聯系 意象、意境都是情景交融,但意象不等於意境,意境是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和 宇宙感。意象的外延比意境大,意境的內涵比意象多。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 種類型。

⑵ 藝術意境什麼是意境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

意境理論最先出現於文學創作與批評。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創作中有「意象」說和「境界」說。唐代詩人王昌齡和皎然提出了「取境」「緣境」的理論,劉禹錫和文藝理論家司空圖又進一步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創作見解。

明清兩代,圍繞意與境的關系問題又進行了廣泛探討。明代藝術理論家朱存爵提出了「急境融徹」的主張,清代詩人和文學批評家葉夔認為意與境並重,犟調「舒寫胸臆」與「發揮景物」應該有機結合起來。近代文學家林紓和美學家王國維則犟調「意」的重要性。林紓認為「唯能立意,六能創建」;王國維認為創辭應服從於創意,力倡「內美」,提出了詩詞創作中的以意勝的「有我之境」和以境勝的「無我之境」兩種不同的審美規范。

意境概念運用到繪畫上,主要是在山水畫得到迅速發展的五代和宋、元,但早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受道家思想和玄學的影響,山水畫創作已經從地圖製作式的幼稚階段,跨進了講「實對」,重「寫生」的時期,畫家們開始注重了實境的描繪,並提出了「澄懷味象」、「得意忘象」的理論和藝術創作旨在「暢神」、「怡情」的思想。這種理論和實踐是後來傳統繪畫犟調意境構成的先導,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提出了「立意」,五代山水畫家荊浩提出了「真景」說,宋代畫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畫創作「重意」問題,認為創作應當「意造」,鑒賞應當「以意窮之」,並第一次使用了與「意境」內涵相近的「境界」概念。宋、元文人畫的興起和發展,文人畫家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尤其是蘇軾在繪畫上力倡詩畫一體的藝術主張,以及元代畫家倪瓚和錢選的「逸氣」和「士氣」說的提出,使傳統繪畫從側重客觀物象的描摹轉向注重主觀精神的表現,以情構境、托物言志的創作傾向促進了意境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清代畫家兼理論家笪重光在《畫筌》一書使用了「意境」這一概念,並針對山水畫創作提出了「實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論,對繪畫中意與境的涵意和相互關系作了較深入的分析,對繪畫中的虛實、形神、情景等問題,亦即意境的表現問題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意境理論的提出與發展,使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在審美意識上具備了二重結構:一是客觀事物的藝術再現,一是主觀精神的表現,而二者的有機聯系則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美。為此,傳說美術所犟調的意境,既不是客觀物象的簡單描摹,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拼合,而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繪畫是通過塑造直觀的、具體的藝術形像構成意境的,為了克服造型藝術由於瞬間性和靜態感而帶來的局限,畫家往往通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顯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虛實處理、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時空境象而採取的表現手法。這些手法一方面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打破了特定時空中客觀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間和形像蘊含著無限的大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境的最終構成,是由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的結合才得以實現的。創作是將無限表現為有限,百里之勢濃縮於咫尺之間;而欣賞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於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正是這種由面到點的創作過程和由點到面的欣賞過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現出來,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情與景是構成意境的基本因素,但意境中的情須是蘊理之情,是特定時代精神的折射;而景也不僅僅是一般的自然景觀,同時也包括著能夠觸動人們情懷,引起生活回憶的場合、環境、人物和事件,這樣才能使作品的意境在欣賞過程中得到社會心理上的認同和感情上的共鳴。

⑶ 大家對中國藝術意境有什麼認識和理解

中國古代的藝術就是講究含蓄,不外露.這也是古代做人的一個理念,藝術源於生活,所以會處處體現出來,比如山水畫中會有大片的留白,高遠之處用淡淡的一筆帶過,或者深山藏古寺,踏花歸來馬蹄香之類的意境.詩詞中這種含蓄之處則更為常見,最常見的說法是這是為了留給別人思考的餘地,是優是劣,很多是個人自己的理解

⑷ 什麼叫意境有什麼用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廣義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賞者兩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水平決定,有真與假、有與無、大與小、深與淺之別,後者因欣賞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淺之分。

作用:

1、渲染氣氛,營造意境。

意境的產生離不開意象,當眾多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這些意境就會自然創造出與之特徵相符的氣氛、意境,讀者也會產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詩歌創作中,詩人習慣於將內心情感融入意境之中而不直接表白,這就產生了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讀者品味咂摸,含英咀華,自然也受到了藝術上的熏陶感染,獲得精神上的審美快感。此時,意境不僅僅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滿含著詩人的快樂憂傷。詩歌雖不言情,卻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間流淌著詩人汩汩情感之流。

3、借景抒情,為情鋪墊。

情景交融,講究的是感情「不著一字」,詩歌「盡得風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寫景,後抒情。或樂景寫樂情,或哀景寫哀情;或樂景寫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在表現手法上即是襯托,前兩種為正襯,後兩種為反襯。詩人極盡意象,為下面的詩歌抒情蓄勢作鋪墊,使情感的表達水到渠成。

4、貫穿全詩,成為線索。

意境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動著自己的清輝光芒,然而時有一根絲線會將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掛奪目漂亮的項鏈。絲線這個意象,就成為了詩歌的線索。這條線索,把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貫穿在一起,融情於景,渾然天成。

(4)藝術意境是什麼擴展閱讀:

意境理論的提出與發展,使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在審美意識上具備了二重結構﹕一是客觀寧靜曠遠的意境事物的藝術再現﹐一是主觀精神的表現﹐而二者的有機聯系則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美。

為此傳說美術所強調的意境﹐既不是客觀物象的簡單描摹﹐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拼合﹐而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畫家通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繪畫是通過塑造直觀的具體的藝術形像構成意境的為了克服造型藝術由於瞬間性和靜態感而帶來的局限。

畫家往往通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顯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虛實處理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時空境象而採取的表現手法。這些手法一方面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

打破了特定時空中客觀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間和形像蘊含著無限的大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境的最終構成﹐是由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的結合才得以實現的。

創作是將無限表現為有限,百里之勢濃縮於咫尺之間﹔而欣賞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於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正是這種由面到點的創作過程和由點到面的欣賞過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現出來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⑸ 什麼是藝術意境的特徵

是藝術家在藝術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規律作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觀念中的藝術形象。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蘊追求的體現,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藝術意象具有以下特徵:
(1)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像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為主體感官直接把握、感知、體驗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體性。

(3)想像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像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

(4)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並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⑹ 什麼是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如果典型是以單個形象而論的話,文藝理論界對「境界」說的闡述雖然眾說紛紜,為軒為輊,但有一個地方卻出人意外,絕大多數評論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來。稱之為「文學形象」、「作品中的世界」。這種看法無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詞作為一般習慣用法,如雲「境界有二,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種抽象界域而言者。又如雲「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者。又如雲「『明月照積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懸明月』、『黃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此處之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作者所描寫的景物而言者。美術意境 意境的結構特徵是虛實相生。意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的較實的因素,稱為「實境」;一部分是「見於言外」的較虛的部分,稱為「虛境 」。虛境是實境的升華,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造和描寫,處於意境結構中的靈魂、統帥地位。但是,虛境不能憑空產生,它必須以實境為載體,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總之,虛境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虛實相生「的意境的結構原理。 意境 - 本質特徵 意境的本質特徵是「生命律動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中國民族的審美心理結構中,是把宇宙境界與藝術意境視為渾然一體的同構關系。由於宇宙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形式,詩人對宇宙境界的體驗就是一種生命律動的體驗,而意境恰恰就是這種生命律動的表現。人心雖小,但可以裝得下整個宇宙。詩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創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詩心、宇宙的靈氣。因此說,藝術意境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現象,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文學意境作為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有三個特點:(1)表真摯之情。 (2)狀飛動之趣。 (3)傳萬物之靈趣。意境 - 哲理意蘊 從審美活動(審美感興)的角度看,所謂「意境」,就是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從對於某個具體事物、場景的感受上升為對於整個人生的感受。這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蘊。我們前面說「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的規定性之外,還有特殊的規定性。這種象外之象所蘊涵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的意蘊,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規定性。因此,我們可以說,「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種類型。意境 - 藝術本性 繪畫、詩歌、園林的意境中國古代山水畫家喜歡畫「遠」,高遠,深遠,平遠。中國山水畫家為什麼要畫「遠」?因為山水本來是有形體的東西,而「遠」突破山水有限的形體,使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進到 營造大自然意境 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遠」,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中國古代詩人也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李白都寫過登高望遠的詩。為什麼要登高望遠,也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中國的園林大概最能說明問題(最能說明什麼是意境)。中國園林藝術在審美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園林的特點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的美,而是有意境。那麼什麼是中國園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間,進入無限的大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物,樓、台、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物本身,而在於它們可以引導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從而豐富游覽者對於空間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園學家,名叫計成,他有一部書叫《園冶》,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縵。」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中國園林中的建築物,柱子高,窗戶大就是為了「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也就是使游覽者把外界無限的時間、空間的景色都「收」、「納」進來。一種特殊的美感中國藝術的這種意境,它給人的美感特點,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種惆悵。意境就是如此。我們前面說過,意境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種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境。這種美感,也就是尼采說的那種「形而上的慰藉」。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登高遠望,這樣來引發自己對於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這種感悟,帶給詩人的就是一種惆悵。這種惆悵也是一種詩意和美感。也帶給人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這種美感中,包含了對於整個人生的某種體驗和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意境 - 藝術作品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的范疇,這是從美學范疇說,這個范疇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提煉出來的,同時也是中國歷代許多藝術家有意識去追求的。但是這不等於說西方藝術沒有意境,因為「意境」的特殊意蘊在於它包含有哲理性的人生感。西方藝術中當然有這樣的作品。貝多芬的交響曲就充滿了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當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藝術家的人生感、歷史感會有不同的內容。但只要有人生感、歷史感就有意境。例如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它不僅唱出了伏爾加纖夫的苦難,也不僅唱出了俄羅斯民族的苦難,而且唱出了人類共同的苦難,所以它引起全世界聽眾的共鳴。電影《日瓦戈醫生》,它充滿了人生感。它不僅寫出了時代的悲劇,而且寫出了人生的悲劇。意境 - 五種境界 鮮花映襯活力意境 (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3)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
(5)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於利,倫理境界主於愛,政治境界主於權,學術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神。但介乎後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意境 - 區別意象 「意境」和「意象」不是一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意境」這個詞。一首詩很好,就說:「這首詩很有意境。」一幅畫很好,就說:「這幅畫很有意境。看完一場電影,走出電影院,也會聽到有人議論:「今天的電影很有意境。」但是盡管大家都在用這個詞,對於究竟什麼是意境,很多人並沒有搞得很清楚。學術界討論意境的論文和專著相當多。大家對「意境」的理解和解釋並不一致。但多數人的解釋並不準確。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為一談。很多人說:什麼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這種解釋大概是從清代開始的。清代有一位畫論家布顏圖,他就把「境界」規定為情景交融。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釋也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情景交融所規定的是另一個概念,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國傳統美學認為藝術的本體就是「意象」,而「意象」的基本規定就是情景交融。任何藝術作品都要創造意象,因此任何藝術作品都應該情景交融。但是並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規定性(情景交融)之外,還有自己的特殊的規定性。「意境」的內涵大於「意象」,「意境」的外延小於「意象」。意境 - 美圖欣賞 意境則是由若干形象構成的形象體系,是以整體形象出現的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

⑺ 意境是怎樣的一種藝術境界意境分為幾種

什麼是意境?人與世界接觸,因關系的層次不同,可有五種境界:
一,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二,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
三, 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
四,因鑽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
五,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於利,倫理境界主於愛,政治境界主於權,學術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神。但介乎後二者的中間,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它的色相、秩序、節奏、和諧,藉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藝術境界主於美。

⑻ 「藝術意境」與「藝術典型」的關系是什麼

(1)典型與意境的區別主要在於:①含義不同。典型,是指藝術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藝術形象,包括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意境首先是情與景的交融,即藝術家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到對象之中,成為一種客觀化的情感,即移情於景,借物抒情;同時也是藝術家的思想、審美觀念及審美理想等與客觀景物的融合,也就是情與理的結合。簡言之,意境是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有機統一。②在藝術作品中的側重不同。典型以再現為主,注重寫實,以塑造人物形象見長,比較直接的反映生活;意境則以表現為主,注重抒情,以構建情景交融的畫面見長,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比較間接。簡言之,如果說典型是在主客體統一中側重於客體,那麼意境則是在主客體統一中側重於主體。③典型與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徵。典型的特徵主要體現為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一、必然性與偶然性的有機統一。任何藝術典型,都是在鮮明生動的個性中體現出廣泛普遍的共性,在獨一無二的個別形象中體現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意境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更能激發起人的美好聯想。可以說典型的意義更多的訴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價值則更多的在於引發人的情感聯想,二者在審美效應上有一定的差別。

(2)典型與意境的相同之處主要體現在:①典型和意境都是美學中的重要范疇,也都屬於藝術創作中的高層次范疇,是藝術家的最高追求, 也是最富於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和境界。②典型與意境都是在有限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無限的藝術意蘊。藝術典型是在個別的有限藝術形象中體現出無限的藝術意蘊,即藝術典型是在個別的人物形象身上體現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質必然性。藝術意境則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讓人們領悟出無窮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乃至於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深層意蘊。③ 在被欣賞接受時,典型和意境都能夠產生較為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充分地調動起欣賞者的聯想和想像,激發欣賞者投入到審美再創造的狀態之中。因此,優秀的藝術作品在創造過程中都會努力追求達到典型與意境完美結合的藝術高度。

⑼ 什麼是意境為什麼說中國藝術美的最高境界是意境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中國藝術美的最高境界是意境的原因是:中國藝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意境」是藝術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美學中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意境是屬於主觀范疇的「意」與屬於客觀范疇的「境」二者結合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一藝術辯證法范疇內容極為豐富,「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在兩個統一過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的結構特徵

意境的結構特徵是虛實相生。意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較實的因素,稱為 「實境 」;一部分是 「見於言外 」的較虛的部分,稱為 「虛境」。虛境是實境的升華,體現著實境創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造和描寫,處於意境結構中的靈魂、統帥地位。

但是,虛境不能憑空產生,它必須以實境為載體,落實到實境的具體描繪上。總之,虛境通過實境來表現,實境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這就虛實相生 「的意境的結構原理。

意境的本質特徵是 「生命律動 」,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們民族的審美心理結構中,是把宇宙境界與藝術意境視為渾然一體的同構關系。由於宇宙本身就是一種生命形式,詩人對宇宙境界的體驗就是一種生命律動的體驗,而意境恰恰就是這種生命律動的表現。

人心雖小,但可以裝得下整個宇宙。詩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創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詩心、宇宙的靈氣。因此我們說,藝術意境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現象,一種人類心靈的生命律動。

⑽ 藝術意境

所謂「意境」,首先就是情與景的交融,但又不僅局限於此,同時也是藝術家的思想、審美觀念及審美理想與客觀景物的融合。
正如王夫之說的:「情景名為二,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閱讀全文

與藝術意境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