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反串的反串藝術
簡單的說就是現代文化與古典文化的區別。
反串藝術誕生至今約24年,蓋括了古典與現代是多樣化的舞台表演(注:指的是反串表演藝術,不是指反串這個詞的起源)
男旦藝術誕生至今約1200年,一直保持古典傳統路線無太多變化。 一、是因為反串藝術雖與戲曲里的男旦不是一類,但反串藝術是受戲曲文化的影響發展而來。
二、是因為中國反串第一人胡文閣。老一輩反串演員很多是受胡文閣的影響從事反串演出。但胡文閣在2001年毅然中斷了自己的反串歌唱生涯,加入了梅派的門下成為梅派第三代男旦傳人。很多反串演員看到胡文閣可以入梅派成正宗男旦。就紛紛丟棄反串演員的身份,轉而自稱男旦。但這種「掩耳盜鈴」的稱呼只能糊弄不明真相的觀眾。從事反串表演和戲曲男旦演員他們都清楚兩者的差別,只是沒有說明而已。
三、是因為反串藝術是一門新生藝術,還沒有什麼地位,很少獲得認可。除了極其少數優秀的反串藝人之外很少有反串演員能登上主流媒體。以至於個別反串演員為了名利故意自稱男旦,這樣就可以少去很多麻煩,以男旦這種老招牌登上電視檯面。
反串,是當今娛樂圈流行用語。原意是演員不是扮演本行當的客串角色,而是演其他行當。人們習慣將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進行表演理解為反串。而當今的反串藝人,通常是男扮女裝。如:國寶級藝術家李玉剛、大陸美男鄒開雲、蘭鴿—玉蘭花、馨妃,反串黛玉—張揚、小燦、反串秋葉子—秋葉子等;女扮男裝在娛樂圈也不少,比如葉童,林青霞,陳娟等。
反串界國寶級藝術家李玉剛,他的表演深受老百姓喜愛,李玉剛在2006年7月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3深受老百姓喜愛的《星光大道》節目中李玉剛以甜美的歌聲、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獲得年度季軍,網路上的支持率高達93%,被觀眾譽為《星光大道》無冕之王,成為當之無愧的平民偶像。他開過多場個人演唱會,他曾多次參加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電視台等的大型綜藝演出,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在三年裡前後為期錄制了四期專題。曾先後代表中國歌星參加06年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辦的第八次中韓歌會和07年的《愛·和平》中日藝術家交流演出;2008年4月26日在紐約參加「2008聯合國之春文化節」演出,並被頒予「世界和諧大使」的稱號;2009年李玉剛正式加入中國歌劇舞歌院並被授予「國家一級演員」稱號;2009年7月28日晚,李玉剛「盛世霓裳——2009李玉剛悉尼歌劇院個人演唱會」,成為繼宋祖英2002年之後第二個登上悉尼歌劇院開個唱的中國人,在當晚的慶功宴上,中國駐澳大利亞悉尼總領事胡山和主辦單位澳華文聯負責人給李玉剛頒發了「南十字多元文化貢獻金獎」,以獎勵他在海外為傳播中國文化而作出的貢獻,隨後的幾年裡,李玉剛幾乎每一年都在出新作品,2010年演出舞台作品《鏡花水月》2011年演出大型歌舞詩劇《四美圖》2012年首登央視龍年春晚,2013年再登蛇年春晚,2013年至2014年開啟全球巡迴演出,2014年底重走昭君出塞路,自編自導自演,打造大型舞台劇《昭君出塞》年底發行專輯《蓮花》2015年參加湖南衛視小年夜春晚,2015年4月16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大型舞台歷史詩劇《昭君出塞》。
大陸美男鄒開雲——以一時尚高貴的扮相和一流的身材在電影「花塢」「青花運」等影視劇中均一人分飾男女兩角被稱為中國最美男人。影視代表作「花塢」「青花運」「黃河口兒女」「出生入死」成為繼哥哥張國榮之後又一中國影視界最美男旦,同時也開創了首例男子獲職業模特大賽女子組亞軍的先河。成為首個名副其實的中國最美男人。雖然認識他只有很短的時間,但他那嬌媚的容顏,曼妙的身材以及婉轉動聽的歌喉卻給本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人是這樣形容鄒開雲的:「高貴而美麗的外表包裹著年輕的能量,流露出女性氣質的魅力曲線。……恨蒼天,只怪靈魂裝錯了肉體……」如果用女性的標准來衡量鄒開雲,他顯然是屬於「天生麗質難自棄」的那種類型,非一般意義上美女能夠企及。
2009年3月,鄒開雲牽手金雞影後岳紅歌手謝東聯合主演由北京東方明星數字影視中心出品電影《青花運》。
2009年7月,鄒開雲又牽手打星吳越姜宏波 人藝藝術家李光復主演二十集諜戰電視劇「出生入死」被娛樂圈評為「特務專業戶」在電劇青花運和電視劇出生入死中,鄒開雲均一人出演男女兩角色。同時將男人的強悍粗獷和女人的美艷動人演繹得栩栩如生。
2013年,鄒開雲自己首次投資製作了中韓現代愛情電影「花塢」並邀請韓國偶像明星李永勛。一人分飾崑曲男旦亞男和女神亞莉兩角,出演善良的崑曲男旦,是繼哥哥張國榮之後又一影視界的傳奇名旦。
蘭鴿—中國著名的反串藝人,以男女雙聲為特長。在圈內被稱為「反串歌王」。曾用「玉蘭花」和「蘭宇」做為自己的藝名。已成功轉型,回歸自己的真名「蘭鴿」
2008年發行了首張個人專集《尋找玉蘭花》成為第一個發專集的職業反串藝人。
反串秋葉子—中國知名反串藝人 、90後知名古典樂音樂創作人 、男聲陽剛有力、女聲柔美動人。
2014年發行個人首張EP單曲《夢回秦》歌曲並融入了戲曲曲風與花腔唱法。
2015年1月發行個人第二張EP單曲《戀夢人》
2015年3月為塗小萍創作EP單曲《花容相牽》
馨妃,他曾以反串獲得2003年湖南衛視《誰是英雄》年度總冠軍。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第一位能夠登上電視舞台的職業反串藝人,馨妃的男女雙聲版《化蝶》和《飛天舞》被稱為是佳作;
而林青霞則是影視界反串之最,其代表作《東方不敗》被稱為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Ⅱ 什麼是反串啊
什麼是「反串」?
反串,指演員不是扮演本行當的角色,而是演其他行當。
比如梅蘭芳先生是旦行演員,他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的。但他也演過武生,那就是反串了。
現在很多人誤將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進行表演當作反串。
在清末民初前的京劇舞台上,沒有女演員,所謂「男女不同台」,女性都是男演員來演繹。至於何時形成這種規矩,現在眾說紛紜,似不可考。從整個戲曲范圍來說,明以前,並沒有這種風俗,即使在清代,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或其它成文規定,不允許女人唱戲。在其它劇種中,也一直不乏有女性演員。惟有京劇,那時只有男演員。
對男演女這種現象,其利弊歷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但對男演女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之高,卻是各方都承認的。中國戲曲旦行表演藝術,最高峰在京劇,反不在那些可以由女子演繹女子的戲曲品種中,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個最高峰,則完全是由男演員們所創造的,四大名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這種現象分析起來,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中國戲曲的表演是虛擬寫意高度抽象化的。二是因為中國那時是極度男權的社會,什麼樣的女性可愛或可恨、完美或殘缺,其標準是完全由男性所確定的。
Ⅲ 京劇里為什麼要男生反串女生
首先,更正你的一個概念,戲曲中的反串指的是串列當,不是串性別。如果一個男演員,他本來就是學習和演出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他在台上就不能叫反串!相反,他如果飾演男性角色才是反串……
就像一樓說的,早年間是不允許女性拋頭露面唱戲的,只有男演員,所以戲中的女性角色均由男演員扮演.
後來女演員開始登台,但仍不允許男女演員同台演出,認為這樣有礙男女大防.所以有女演員的戲班全是女性演員,也稱"坤班",戲中的男性角色也只能由女演員扮演了.(這點在越劇上表現尤為突出,至今越劇演員也基本以女性為主,越劇中的男性角色也由女演員扮演)
至於二樓的觀點。我不全部認同。京劇旦角,除了老旦外,都用小嗓,也就是又尖又細又高的「假嗓子」,低音低不下來的問題不算障礙 。但是,男女性在生理上的不同,決定了男性的嗓音比女性寬厚中氣足,照京劇行的說法就是比女的嗓子脆媚水。而且,由於京劇原來是男性的天下,從觀眾到演員,所以它的有些標准都是建立在男性的基礎上,唱腔設計和演唱方法也更適合男性演員。
Ⅳ 為什麼京劇裡面總是要反串
其實京劇一般不反串,反串基本上是到封箱演出的時候,大家輕松一下,觀眾也抱著鬧樂趣的態度看的,就是演員和觀眾一起互動著玩一下。義演這樣的也會出現。
我想你應該是要問男旦的問題,這個是與中國歷史有原因的。清代至民國認為女人上台有傷風化,禁止女人上台。民國雖然有毛兒戲,但是都是被當局禁下的。所以舞台上不論男女角色一律是由男人扮演的。京劇最初是以老生和丑為主的,稱為前後三鼎甲時代。梅蘭芳、程硯秋等五大名旦的出現才開辟出京劇青衣路子,使得京劇里老生與青衣戲並重。當然這離不開通天教主王瑤卿的前期鋪墊
Ⅳ 反串是什麼意思
釋義:
1、戲曲演員臨時扮演自己行當以外的角色。
2、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扮裝表演,即扮演與自己性別不一致的角色,在戲曲和影視劇中都經常出現。
Ⅵ 反串的由來
反串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出中的一種演出方式,主要是指演出與自身本工的行當不同的戲的情形。雖然後來反串一詞也被用於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扮裝情形,但在其原本的意義中,是與演員以及劇中人的性別無關的。舉例而言,男性的梅蘭芳作為一個旦行演員,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轅門射截》一劇中演生角的呂布則反而是反串。除了如上述的旦串生之外,生串旦、生串凈、生串丑等情形也都很常見。
反串的歷史發展
行當的概念在元雜劇中已經存在,但當時許多演員常常沒有明確的本工行當,例如《青樓集》中記錄的一些著名女性演員常能兼「旦末」,因此其無論扮旦或末,都不能算是反串。
比較有明確反串情形的,要到明代中後期的一些傳奇劇目,如劇作家徐渭寫的《女狀元》等戲中,有明確要因劇情的轉換以旦行演員來換男裝演生角的情形,但未留下其實際表演時情形的相關記錄。在明末清初最盛的昆劇中,由於對表演藝術特講求精緻,各行當之間各形成嚴格的派別,因此反串兼演是不被容許,這種情形到清代中葉更達到極致,因此只有少數特別的劇目,才能反串,如《南西廂》的〈長亭〉一出,所有劇中人均由旦角反串,成為慣例。
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政府開始禁止女性登台表演,女性角色均由男性出演。晚清,天津開埠後,始有女演員公開登台表演。而男女同台合演亦是在天津最現出現[1]。在清中葉才形成的京劇中,反串是較常出現的演出方式。在京劇發展早期由於較多人精通數個行當,因此反串現象較不明顯,光緒年間,角色的分工才愈趨細密,這情形發展到民國以後達到極致,由於專精一門成為普遍的觀念,而反串的情形才逐漸增加,許多著名的演員如四大名旦、楊小樓、等都不時有反串的演出。
Ⅶ 為什麼戲曲中會有女扮男裝或是男扮女裝
「反串」,即男女錯位的角色分工: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是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常見現象,並在宋元以降形成高峰。中國戲曲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祭祀儀式,其中己經孕育了戲曲表演的雛形,也出現了萌芽階段的角色分工:在男日現,在女曰巫。現與巫在這種祭祀性的歌舞表演中分別擔任了不同的職責,故雲:「歌舞之事,合男女為之,其風甚古。」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私有制登上了歷史舞台,原本以娛神為目的的祭祀歌舞蛻變成娛人而作的歌舞,帝王貴胃也可以享受歌舞之奉。《史記·殷本紀》載封王「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春秋時代有「女樂」、「鄭聲」等等。原本神聖的祭祀歌舞已經式微,原本身份尊貴的現巫也無可奈何地淪為卑賤的倡優之徒。與此同時,由於女性地位大不如以前,封建禮教對女性禁錮地特別厲害,因此除元代等個別時代,女性拋頭露面出現在公共表演場所常常是不合倫常禮法的存在,於是女性漸漸絕跡於表演舞台,原本由女性扮演的角色往往用男性來替代,因此男性藝人方興未艾。盡管他們服務的對象己不是神聖的神抵,而是世俗的帝王貴胃,但是他們取得了大眾認可的職業身份並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名稱:「優」或稱「徘優」、「倡優」。由於優都是由男性充任的,在需要模仿女性角色時也自然而然地由男性擔當,這便成為後世戲曲舞台上「反串」演出的起源。
男扮女裝在中國又有一個名稱,叫「弄假婦人」。三國時期,小優郭懷、袁信等於建始芙蓉殿前,裸祖游戲,作遼東妖婦狀,嬉裹過度,道路行人掩目。北齊時出現的《踏謠娘》戲是「丈夫著婦人衣,徐行入場』,。①《踏謠娘》在當時民間廣為流傳,可見當時「反串」演出已經蔚然成風。隋唐之間,歌舞漸變為戲曲,優人也由原來被豢養的奴隸身份轉變為來自民間的藝人。《隋書•音樂志》記載「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相隨,引入後庭,與宮人觀聽戲樂過度,游幸無節焉。」②;《樂府雜錄》記有名有姓者范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三人「弄假婦人」。
南北朝時期隨著異族逐鹿中原,儒家文化部分地喪失了它的統攝力,對女性的禁錮,沒有那麼嚴格,也出現了女性扮演者,據崔令欽的《教坊記》記載:「今婦人為之(指踏謠娘劇),遂不呼郎中,但雲『阿叔子」,③。唐代男優、女伎各自為曹,不相雜也,因而出現男性角色的時候,女伎也不得不扮演男性角色。由唐至宋元,女性演員甚至一度取得了合法地位,她們的演出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甚至出現了專門為她們作傳的《青樓集》,據《青樓集》的記載:趙偏惜、朱錦秀、燕山秀,皆是旦末雙全。故宋元以後男可裝旦,女可為末。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封建禮教越發禁錮,男女不再合演,「反串」演出於是蔚然成風,尤其是男旦更是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明代中期正德、嘉靖以後,崑腔獨霸劇壇,魏良輔創立的水磨調輕柔婉轉,閑雅整肅,合中氣十足的男性演唱。萬曆時期的曲論家潘之恆在其曲論著作《鶯嘯小品》中有諸多關於裝飾華麗、音容具佳的男旦、男班的記錄。也有專蓄女樂者,如伺御張岱家班有女優十三名,包攬生、旦、凈、雜各種角色。《紅樓夢》中梨香院里蓄養的十二名戲子也都是女子,其中藕官最擅長扮生角。清朝順治年間,統治者通過對教坊反復裁革,最終確定了不用女樂的定製,於是年輕貌美的女伶被清婉媚的男子替代,男旦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乾隆四十四年秦腔男旦魏長生進京,給久而生膩的崑腔和京腔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辭雖鄙狠,然其繁音促節,嗚嗚動人」(清•昭樁《嘯亭雜錄》)。雖然男旦一度成為情色慾望的能指,但是隨著四大名旦的崛起,男旦作為藝術載體的一面得到承認,「反串」成了一門嚴謹的藝術。
與戲曲本身一樣,「反串」還有其宗教淵源。人類學家試圖證明在母權、父會之前還有一個「雙性同體」的崇拜系統。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認為在超越二元對立之上有一個「圓滿和完整的雙性同體」。在中國遠古神話中,天與地本來是「混沌」一體的,後來才相互分離並成為單一性別的一對。佛教的雕像往往表現了一種超脫了性別的男女合一;佛教的僧侶和尼姑也無從區別,形成了一種第三性。列維•斯特勞斯(Levi一Starus)s在《悲鬱的熱帶》中說佛教表達出一種寧靜的女性,它似乎是從兩性爭斗中超脫出來的。佛教在中國廣泛地流傳,擁有眾多的信徒。佛教的雕像是信徒們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喜好雕刻出來的,它表明信徒們是以「超脫了性別的男女合一」為美,這為「反串」提供了審美心理依據。
「丈夫作閨音」和「女子鑄偉詞」的歷史積淀。
Ⅷ 戲曲藝術中為什麼會出現反串呢
反串和性別無關,只與行當有關,演應工行當以外的才叫反串。多數演員主要應工一個行當,但也有些演員應工多個行當。比如高慶奎,也唱老旦、花臉,正經營業演出。所以高派老生演員唱一些包公戲,就不應該算反串。京劇早期都是男演員,女性不準登台。直到清末民初,逐漸開放,才出現了坤班。注意,這時候男女仍然不是同台的,坤班演出就全是女的,無論老生、花臉、丑角、樂隊,沒有男性。民國初年,比較開放的地區,比如上海,開始出現了男女同台。這在當時社會還是很有爭議的。這主要還是社會原因。清朝禁止官員狎妓,這本來不錯,不過法律有嚴重漏洞,以至於相公堂子成風,看過《紅樓夢》里那秦鍾和寶玉吧?早年男旦多出於堂子,這個就不多說了。
至於到現在,青衣、花旦、老旦等女性行當,本質上仍然是男性的藝術,女演員也是學男的怎麼演女。因為京劇的黃金時期都是男性大師在活躍,女性的好角兒往往藝術還沒成熟,就嫁人隱退了。這不是性別歧視,而是萬惡的舊社會造成的!再者說,審美也偏男性。京劇的音色講究既要高亮、又要寬厚。【當然現在審美也扭曲了】。過去演員都是一專多能,每個演員都能演自己應工以外的行當且完全合格(專業標准)。因為科班的授課方式,是講總講,一個戲所有的人物,連鑼鼓經都要學。所以,演員會一個戲不是就會你這角色就完了,別人的活兒也都得會。科班這樣授課,是為了將來你肯定有飯,本來唱大嗓兒的,不行了,後來也許改小嗓兒就紅了,這種例子很多。實在沒嗓子了,還可以改樂隊呢。
Ⅸ 反串是什麼意思
現在通常所說的反串就是指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扮裝表演
反串,首先是中國傳統戲曲,其次是近幾年來,娛樂圈開始流行的一種表演形式,舉例而言,男性的梅蘭芳作為一個旦行演員,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他曾在《轅門射戟》一劇中演生角的呂布則反而是反串。
除了如上述的旦串生之外,生串旦、生串凈、生串丑等情形也都很常見。
現在,反串一詞的本來意思已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現在通常所說的反串就是指男扮女或女扮男的扮裝表演,即扮演與自己性別不一致的角色,在戲曲,影視劇以及一些大中小型的舞台和一些娛樂場所中都經常出現。
Ⅹ 為什麼要反串
什麼是「反串」?
反串,指演員不是扮演本行當的角色,而是演其他行當。
比如梅蘭芳先生是旦行演員,他演出女性角色是正常的。但他也演過武生,那就是反串了。
現在很多人誤將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進行表演當作反串。
在清末民初前的京劇舞台上,沒有女演員,所謂「男女不同台」,女性都是男演員來演繹。至於何時形成這種規矩,現在眾說紛紜,似不可考。從整個戲曲范圍來說,明以前,並沒有這種風俗,即使在清代,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或其它成文規定,不允許女人唱戲。在其它劇種中,也一直不乏有女性演員。惟有京劇,那時只有男演員。
對男演女這種現象,其利弊歷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但對男演女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之高,卻是各方都承認的。中國戲曲旦行表演藝術,最高峰在京劇,反不在那些可以由女子演繹女子的戲曲品種中,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個最高峰,則完全是由男演員們所創造的,四大名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這種現象分析起來,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中國戲曲的表演是虛擬寫意高度抽象化的。二是因為中國那時是極度男權的社會,什麼樣的女性可愛或可恨、完美或殘缺,其標準是完全由男性所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