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哪個藝術家喜歡畫太空

哪個藝術家喜歡畫太空

發布時間:2022-11-17 03:03:52

⑴ 中國最早引進和介紹國外太空幻想美術的畫家是誰

最早將太空美術有計劃、有系統的介紹到中國的人就是我國著名天文學家、科普專家李元先生。 他從20世紀40年代起在受到邦艾斯泰太空繪畫的影響後就一直致力於太空美術的引進、收藏、評論和普及,至今已近60年。1957年北京天文館新建落成的開幕式上,他就請藝術家將他精心收藏的外國太空美術作品進行仿繪復制並懸掛於天文館中,這是中國最早的太空美術畫展。 1984年,由李元先生牽頭,聯合美日太空畫家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影響深遠的太空美術大展,且在全國十多座大中城市巡迴展出,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最大規模的太空美術引進宣傳活動。今天,隨著科學普及的深入和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太空美術已被大眾逐漸接受和認同,中國太空美術的原創作品也已起步並越來越多起來,李元先生開創性的貢獻使他成為中國太空美術的奠基人。

⑵ 中國當代的一位著名男畫家,現在還活著,創作過有關宇宙題材的系列大幅畫作。

吳同椿 國內的太空畫作者群中涌現了象喻京川.吳同椿.金霖輝.劉蔚.趙龍軍.周熠君等一批創作勤奮作品較多的作者.

⑶ 梵高《星空》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1889年, 梵高的瘋病又一次發作。在與高更的一次激烈爭吵之後, 他割下自己一隻耳朵, 並用手帕包著送給一個妓女。此後, 他被送入了聖雷米的瘋人院。他在那兒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間, 他仍然勤奮作畫, 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畫和一百多幅素描。

他此時的繪畫, 已完全地趨於表現主義。在他的畫上, 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樣翻騰起伏的圖像, 充滿憂郁的精神和悲劇性幻覺。油畫《星夜》便是他該時期的代表作。


(3)哪個藝術家喜歡畫太空擴展閱讀

《星空》作為表現性的後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作品,這幅畫有很強的筆觸。油畫中的主色調藍色代表不開心、陰沉的感覺。很粗的筆觸代表憂愁。畫中景象是一個望出窗外的景象。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雲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並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

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線條繪畫,表現出一種寧靜;但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卻產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出了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⑷ 全球影像藝術家國際知名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及介紹

當代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戴帆,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宇宙宣言」,宇宙太空藝術、自動控制裝置藝術、生物材料、空間觀念藝術、計算機虛擬藝術、人工社會、超現實神話、園林建築、觀念攝影、海報裝置、觀念雕塑、數學繪畫、自然現象的藝術化等諸多領域 、奇異虛擬物種。當然,他在構建過程中還孕育了一些極具有啟發意義的理論洞見以及匯集了人類對建築的想像中最尖端、最不可思議、最瘋狂、最不可預測、最復雜、最遙遠、最恐懼、最癲狂的幻象,這既是思想的沖擊,身體的感覺,又是心靈的張狂。他對各種建築概念的精細分析和表現令人大開眼界。 「宇宙宣言」(universe Manifesto)是一顆向地球以巨大的速度飛來的外星球,讓你震驚,接下來會不斷地讓你震驚,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經驗。

⑸ 畫星球的科幻畫家

邦艾斯泰
架起宇宙的橋梁——邦艾斯泰

邦艾斯泰生於1888年1月1日,加利福尼亞州。先後在舊金山、洛杉磯、聖安東尼奧、帕洛瑪天文台工作。邦艾斯泰最開始從事的是建築設計,曾參與設計了舊金山著名的金門大橋。爾後又從事電影的攝制工作。邦艾斯泰在利用前兩項工作的經驗技能和對天文知識的掌握,在天文學家的指導下,以嚴謹的態度創作了許多在科學和藝術上具有高水準的藝術畫。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從我對電影技術的了解,我確信我可以把攝影鏡頭的角度在電影拍攝和繪畫技巧上得到巧妙的安排,這樣就可以從土星的一個衛星到另一個衛星上去旅行,而你們所看到的正如實際所見到的一樣准確。」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理查德松說:「邦艾斯泰的太空美術作品,超越了以往我所見到的同類作品,對於通俗天文學的確是有貢獻的,有高度的藝術價值。」世界著名太空美術評論家、美國宇航博物館前館長杜蘭特對幫艾斯泰的作品評論也說到:「他的行星風景畫如此精確,幾乎同後來飛行器拍到的照片以假亂真。」

1944年,在繪制完成「土星組畫」後,他開始全力轉向太空美術創作。從20世紀40年代起,邦艾斯泰在《28天飛往火星》、《史密斯先生到金星》、《坐火箭飛往月球》等雜志發表了許多的太空組畫。後被編入《征服太空》一書。

20世紀50年代初期,邦艾斯泰進入創作的高峰期。當時的《柯里爾》雜志邀請他為5篇展望未來宇宙飛行的系列文章配圖。文章的作者就是著名火箭專家馮.布勞恩(人類登月的主持人)。後來他們成為了好朋友,進行了一系列合作。

邦艾斯泰的太空美術作品強烈的影響了美國公眾和政府。從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到飛往火星的探測計劃,每一項重大的航天計劃完成後,他都要用圖解形式詳細的介紹給大眾。他的藝術作品使單調的天文數據和工程計算有了直觀和現實的意義。許多科學家、工程師和宇航員就是在他的作品影響下選擇了自己畢生為之奮斗的道路。為了紀念他的卓越貢獻,國際永久編號的第312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邦艾斯泰」。

1984年,李元在杜蘭特等人的協助下,組織了「宇宙畫展」和「宇宙在召喚」太空美術展覽,觀眾達數百萬,影響深遠。1985年初,97歲高齡的邦艾斯泰在寫給李元的祝賀信中寫道「我認為使人們對天文學發生興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觀看有趣的天文美術作品和照片,培養新一代太空畫家的最佳途徑就是要把太空美術和天文學介紹給青少年。這是邦艾斯泰的經驗之談,而這些年來他也是這樣做的。1986年,98歲的邦艾斯泰與世長辭。

⑹ 有一位在宇航史上留下重要足跡的俄國宇航員,同時也是太空美術畫家,他的名字是:

航天員列昂諾夫既是世界上第一個步入太空的人,又是一位太空畫家,他的美術作品使人有一種臨場感。他和另一位蘇聯太空畫家索科洛夫合著的大型太空美術畫集《人和宇宙》(1984年莫斯科版)是蘇聯太空美術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來訪北京。索科洛夫是一位職業畫家,他們二人不但是蘇聯/俄羅斯的傑出太空畫家,而且名聞全球,在蘇美、俄美許多國際合作中,他們都用畫筆進行過聯合創作。
列昂諾夫1934年5月30日出生於克麥羅沃州。1953年參軍。1957年畢業於丘吉耶夫軍事航校,進入航空部隊擔任飛行員。1960年被選入航天員隊伍。1965年3月18日,乘上升2號飛船進入太空飛行,在艙外活動24分鍾,系安全帶離開飛船達5米,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人。這次飛行歷時26小時2分鍾。1975年7月15日,擔任聯盟19號飛船指令長再次進入軌道,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的3名航天員進行6天的聯合飛行。空軍少將(1975),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 (1965.3.23,1975.7.22)。

⑺ 源淼:用靈性之眼來畫光、畫鳳凰、畫宇宙能量

撰文| 源淼

編輯| 李婧、張看看

源淼年少時有個心願:不要活過四十歲。因為看見媽媽輩的人成日介唉聲嘆氣、愁苦糾結,女人的美在那個年代全被擠壓到邊邊角角,剩下的都是瑣碎日子打磨下的暗淡與重復。不,她才不要過這樣沒有活力的人生。

殊不知生命大系統自有它的妙處。有時候,你拚命爭的可能並不屬於你,而也許用力推拒的,反倒是那條冥冥中註定該走上的道路。

四十歲之前,她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際部的紀錄片導演,致力於拍攝人文自然、宗教與環保相關的多部紀錄片。生活優渥,家庭美滿,日子淌著蜜。

四十歲那年,經歷喪子、辭職、離婚等人生的成住壞空後,她順著命運之流去到美國,靜心修行。

四十歲之後,生活種種迅速變化模式,死、離、散、滅,她初曾排拒,後來學會自然而然順著流,聽從心中清明指引去到美國,順其自然成立「新世紀基金會」,傳播鳳凰能量:集喜樂瑜伽、梵唱與靈性繪畫等等一體的古老東方智慧。

十幾年前來到美國,認識了畫家朋友黛安娜。

記得最清楚的是她在很多時候腳上穿兩只不同顏色的襪子,而在她的畫室里有些奇怪的東西,比如一架自製「飛行器」。有時她吊在上面飛著畫畫,像一隻水面蜻蜓。最近又多了一具類似出土文物的「大棺」,裡面是顏色,她把畫布滲在大棺里,讓顏色「發酵」。

除此,她的頭發一半白一半紫,在這法國式漂染覆蓋下的頭腦里,每天想的是易經八卦,還飛越大洋去北京懷柔,在「上苑藝術館」的屋頂上自費建了一座易經中的八卦套九宮。

我這樣介紹她,是因為她曾教我畫畫,因為對於一個被譽為「靈性藝術家」的人,即使畫的水平根本不怎麼樣,要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個做人的基本道理。

大約十年前,我與黛安娜講:「你畫光吧,你畫鳳凰吧,你畫這個吧,你畫那個吧……」

她說:「你講講看,是什麼樣子?」

我講不清楚,然後她說:「我沒辦法畫,你自己去畫。」

之後,我連續不斷地描述給她我的「看見」,她永遠回答:「你自己去畫。」

終於在六年前,我到了她的畫室說:「從今天開始,你是我老師,教我。」她笑說:「我保證你學不下去。」然後擺上一個水果一個花瓶,說:「這三天你就畫這個。」

我拿枝鉛筆,怔怔地看著那個水果和花瓶不知所措。黛安娜說:「觀察它們的比例、明暗和結構。」說著迅速熟練地畫了幾筆。我說:「我想上你的飛行器飛著畫。」

她說:「我在義大利學藝術,學了多少年之後,才成為現在這樣,你沒有基礎,怎麼就想飛呢?」我看著那個花瓶,總覺得少點什麼,最終是把水注入花瓶,放進一枝花,將水果吃掉,然後用心畫了半天。

黛安娜看了說:「像一個帶著葉子的大菠蘿……我不能教你了,你已經畢業了。」

回中國,問好朋友陽陽,是否認識畫家朋友,我想學一些基本常識。陽陽說她有位同學是畫家,並同意引薦一下。

過了幾天,在夢中,我「見到」一位穿西裝戴眼鏡的中年人,他笑著來到我面前,手裡拿著一把古色古香的鑰匙,那把鑰匙看上去像是銅做的,如同中國老輩人用的那種。他將那把鑰匙送給我,然後整個夢境就消失了。

早晨起床後接到陽陽電話,說畫家同學要和我見面,然後那位叫冉文紀先生的畫家(也是企業家),穿著西裝戴著眼鏡和善地出現了,雖然他的手裡沒有鑰匙,但是他說:「我知道一個人,可以教你們這一類沒有任何基礎的,他是我的老師。」

很快我見到了劉耕濤先生,他讓我拿毛筆隨便畫個什麼,我便畫了,看上去像跳舞的武松。劉老師說:「你這種玩兒法,有點意思。」之後我去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回美國之前在廣州轉機。

劉老師不辭辛勞,飛來廣州三天,講授水墨畫基礎常識。他的重要教導如下:

畫的不像畫,「亂」畫中有理,你的「畫理」中有天真。「玩兒」也是畫理,許多人接受不了這個畫理,畫出來是死的。

你畫的是觀念是靈性能量,這個是許多畫家畫不出來的。你的畫雖然沒有技巧,但你的童心和超意識靈性可以幫大忙。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劉老師的一句話支持我率性玩下去!我們人生下來,就會自然地呼吸,會自然地微笑,身體也會自然地擺動,口裡發出自然的聲音,但我們能不能自然地畫畫呢?

畫畫是另一種形式,彰顯我們對自然的興趣,對生命的好奇!一個缺乏興趣和好奇的精神狀態是老態,而兒童的活力和喜悅,則來自他們的好奇和興趣。而心靈瑜珈的修習是返璞歸真,返老還童的靈丹妙葯。

進入瑜珈的相應組合境界中,呼吸便成了「風」,「風」落地成了線條,「風」溶入顏色,顏色會發光,光能驅除心靈的烏雲,而「風」融入水中,水會隨圓就方,去到該去的地方,將能量自然組合。

在那樣一個時空中,你讓心靈影相現形。這個有形有相叫做瑜珈繪畫,梵文稱為「Shakti Yantra」,「Shakti」是宇宙能量,「Yantra」的意思是有超意識靈性能量的符號或圖形,可以讓人從束縛中解脫,像梵咒(Mantra)一樣具有超意識靈性的震波,兩者都可以將心靈導向更精細的層次。

從另一個意義上講,「看」到旋律及和聲,很是好玩有趣,可以說是與宇宙高能量的浪漫艷遇!

有些繪畫配上聲音,是Mantra與Yantra的結合,希望你喜歡。我是畫家圈子之外的自由色彩,是音樂家圈子之外的自然聲音,我住於「水」的境界,流入眼睛稱之為「畫」,流入耳朵稱之為「吟誦」,流入心靈則稱之為「愛」。

——摘自《源淼超意識音畫》自序

讓我們贊美宇宙中的陰性和陽性能量。回歸一個簡單的孩子狀態,一個懂事的、有福報的孩子,請代表你世世代代所有的祖先,來贊美宇宙母親、宇宙父親。這就是回到源頭。

不管有多少事情發生在我們的生命里,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什麼?是活著。活著的基本狀態是一吸一呼。深呼吸,把注意力慢慢從觀照小煩惱轉到觀照一呼一吸上。

那年去了麗江登玉龍雪山見彩虹,茶馬古道聽馬夫唱歌,也觀摩了薩滿們的祈禱儀式,住在古城發現了一種東巴紙。我想這樣的一種用雪山植物手工製作的粗紙,可能更適合承載雪山的祈禱。便百里挑一地選了些帶回美國,並創作出了這些東巴繪畫。

我曾在一個叫做巴哈「Baja」的地方閉關。

巴哈是位於墨西哥境內的群島,海洋生態非常豐富,它的月亮山谷(Moon Valley)和原始印第安人村莊遺址也各具特色。

在閉關的日子裡,我曾見到一隻巨大的鳳凰從天而降,落在一個山頂上,長長的鳳尾與晚霞相融,它把頭伸過來,越過平原和河流直到我面前,美麗安詳地凝視著我……

古老的東方傳統對於「鳳凰涅槃」都有著共同的神話傳說。

讓你生命中的鳳凰從種種灰燼中再生吧!那個「泰來」就是鳳凰飛升……

頭發中自有密意。一頂空行母頭發編織的花冠,是世界各類傳奇寶藏中的一個美麗浪漫故事,它不僅尊重父精母血雙方承載的精神進化,而且意義要深遠的多。如同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一樣,從源頭流向大海。

⑻ 改變空間的美國裝置藝術家——Robert Irwin

Robert Irwin(生於1928年9月12日)是一位美國裝置藝術家,他經常通過特定場地的建築干預來探索感知和藝術條件,改變空間的物理,感官和時間體驗。

Robert Irwin in the studio working on an early line painting, 1962 (© Marvin Silver, courtesy of Marvin Silver and Craig Krull Gallery) (click to enlarge)

他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了他作為畫家的職業生涯,但在20世紀60年代轉向安裝工作,成為先鋒,他的工作有助於定義西海岸光與太空運動的美學和概念問題。他的早期作品經常使用光和紗布來改造畫廊和博物館空間,但自1975年以來,他還將景觀項目納入了他的實踐。Irwin在蓋特中心(1992-98),Dia:Beacon(1999-2003)以及德克薩斯州Marfa的Chinati基金會(2001-16)等機構構思了超過五十五個特定場地項目。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於1993年首次回顧了他的作品; 2008年,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另一個,他的職業生涯長達五十年。Irwin於1976年獲得古根海姆獎學金,1984年3月獲得麥克阿瑟獎學金,並於2007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的成員。他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生活和工作。

Robert Irwin, 「Untitled」 (1969), acrylic paint on shaped acrylic, 53 1/4 in. diam., installation view,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Washington, DC (artwork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起點

Robert Irwin於1928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長灘,Robert Irwin和Goldie Anderberg Irwin。從1946年到1947年在美國陸軍服役後,他參加了幾個藝術機構:1948年至1950年在洛杉磯的奧的斯藝術學院,1951年在傑普森藝術學院,以及1952年至1954年在洛杉磯的Chouinard藝術學院。他花了未來兩年生活在歐洲和北非。1957年至1958年間,他在Chouinard藝術學院任教。

Installation view of 「Band in Boston」 (1962), 「Bed of Roses」 (partial) (1962), and 「Untitled」 (partial) (1962), in 『Robert Irwin: All the Rules Will Change』 at the 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artworks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工作

1977年,羅伯特·歐文(Robert Irwin)寫下了關於他自己的一些信息:「我開始作為一名畫家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幾乎沒有問題......我的第一個真正的問題涉及我畫作的任意性......我用我的畫作作為一步一步的過程,每一系列新作品都直接回應了前一系列提出的問題。我首先質疑商標作為意義然後作為焦點;然後我將框架作為遏制質疑,邊緣作為我看到的開始和結束...考慮到沒有任何東西真正超越其直接環境的可能性......我試圖直接回應我所處的每種情況的質量,而不是將其批量轉變為新的或理想的環境,而是直接參與其如何的性質當它充滿真實和觸覺事件時,一個空間怎麼可能被認為是空的呢?」(Robert Irwin,1977)Robert Irwin的藝術概念源於一系列經驗感知。作為一個抽象的,思想開明的思想家,他首先將經驗作為感知或感覺呈現。他的結論是,一種認識感或識別能力有助於澄清感知。例如,「我們知道天空的藍色,甚至在我們知道它是「藍色」之前,更不用說「天空」了。

Installation view of 「Untitled (Acrylic Column)」 (1969–2011) and 「Untitled (Acrylic Column)」 (1969–2011), in 『Robert Irwin: All the Rules Will Change』 (artwork © 2016 Robert Irwi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by Cathy Carver) (click to enlarge)

他後來解釋說,抽象思想的概念是通過自我的概念在思想中發生的。然後,識別物理形式,將形式傳達給社區。然後,客觀化合物發生,描繪行為規范和藝術規范,變得可識別。然後邊界和公理引入邏輯和推理,並且可以做出決定:歸納法或演繹法。形式主義隨之而來,證明並說服了關於被感知對象的決定。Irwin所做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想法和價值都源於經驗,它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分開,並在功能和使用的基礎上直接發展,這兩者實際上都與條件保持相關,我們的主觀和客觀存在。」Robert Irwin的哲學將他的藝術觀念定義為一系列美學探究,文化創新的機會,與社會的交流互動,以及復雜的歷史發展。

勞倫斯·韋斯勒勒 ( Lawrence Weschler)在他的著作「 看見忘記了一件事的名字」中記錄了歐文作為南加州年輕人的早期過程,以及他作為後抽象藝術世界的領導者的出現。Weschler在他的書的封面說明中描述了這些作品的迷人和常常令人著迷的品質:

Larry Bell's "6 x 6 An Improvisation", 2014

1980年5月,羅伯特·歐文回到加利福尼亞威尼斯的市場街,到那裡他一直保留著一個工作室,直到1970年,他完全放棄了工作室的工作。Melinda Wyatt在他以前的工作空間隔壁的大樓里開了一家畫廊,並邀請Irwin創建一個裝置。

Robert Irwin』s Excursus: Homage to the Square³ at Dia: Beacon, Dia Art Foundation, June 1, 2015 – May 2017

他清理了大的長方形房間,調整了天窗,將牆壁漆成了白色,然後將面向街道的牆面敲了一下,用一塊透明的半透明白色平紋棉布代替。房間似乎改變了它的方面與過去的一天:人們來了,坐在對面的路邊,看著,有時幾個小時。

由於他作品的短暫性或微妙性,本書不僅僅是一本介紹,而且對於許多藝術家和藝術學生來說,羅伯特·歐文的作品經歷的主要方式。2007年,他告訴「紐約時報」的 Jori Finkel,人們仍然會在他的講座上找他簽名。在那篇文章中,曾任命歐文「設計我們的Dia:Beacon體驗」的LACMA主任邁克爾·戈萬表示,他相信這本書「已經說服了更多的年輕人成為藝術家而不是天鵝絨地下樂隊創造了搖滾樂手」。

Similar to what Gabriel Dawe』s work, but no way related, here』s another series of colored string suspended to look like movement and reflection. Absolutely stunning and labor intensive, I would imagine.

繪畫

歐文的早期作品始於繪畫。1959年,他畫了一系列手持物品,並作為個人參展商第二次在洛杉磯的Ferus畫廊展出。次年,1960年,他被要求再次在帕薩迪納藝術博物館展出。到那時他開始了一系列連續的實驗。1962年,他開始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學,並再次在Ferus畫廊展出。那一年,他開始了他的線條畫。他於1964年在Ferus畫廊展出並展示了他的點畫作。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在1966年至1967年間,他開始畫鋁盤。他被邀請作為紐約佩斯畫廊的個人參展商。1968年,他開始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任教。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開始了他的工作,採用透明的亞克力圓盤,白色凸起結構固定在牆上,並用燈照亮。1970年,他開始研究「柱子」,這是一系列透明的丙烯酸柱。1972年,他開始研究西南地區的「視線」和「地方」。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光作品

歐文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使用熒光燈。他的場地條件裝置Excursus:對Square3的敬意,對畫家Josef Albers的冥想以及他對色彩關系的探索,於1998年至2000年間在Dia:Chelsea展出。它由18個小房間組成,被綳緊的紗布牆壁分開; 每個房間的燈光,其值取決於與窗戶的距離,通過四個白色和彩色雙熒光燈泡增強,每個燈泡垂直懸掛在每個牆壁的中心。 2015年,它在Dia:Beacon重新安裝,並將在2017年繼續展出。 2015年在紐約佩斯畫廊舉辦的展覽中,他安裝了多排柱狀燈,用彩色凝膠塗抹不同的燈管,改變光的傳播。

Robert Irwin. Installation view, Sprüth Magers, Los Angeles, January 23 - April 21, 2018.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prüth Magers. Photograph: Robert Wedemeyer.

安裝

自1968年以來,Irwin通過在房間,花園,公園,博物館和各種城市場所創建裝置,專注於場地本身。尤其受約翰·麥克勞林,歐文和其他光與空間藝術家的繪畫影響,對於推動藝術和感知的界限變得充滿好奇,在20世紀70年代,羅伯特·歐文離開工作室去追求直接涉及光的裝置藝術和空間:視覺感知的基礎,在室外和改良的室內場所。這些裝置允許對藝術家和觀眾進行開放式探索,通過操縱環境的環境而不是保留個別藝術作品的范圍來創造改變的體驗。參與光與空間運動的其他藝術家包括John McCracken,James Turrell,Peter Alexander,Larry Bell,Craig Kauffman,Doug Wheeler,Maria Nordman等。

Light and Space, 2007

115 fluorescent lights

271 1/4 × 620 in

689 × 1574.8 cm

1970年,現代藝術博物館邀請歐文創作裝置。使用整個項目空間,Irwin懸掛了一塊距離地面10英尺的白色平紋棉布,並在牆上貼上閃閃發光的不銹鋼絲。1971年,沃克藝術中心委託藝術家為愛德華拉臘比巴恩斯設計的建築的首次展覽創作無題(傾斜/光/卷)。對於1974年在紐約佩斯畫廊安裝的軟牆,歐文只需清潔並塗上一個長方形的畫廊,並在其中一個長牆前面懸掛一個薄薄的,半透明的白色劇院十八分之一的網格,創造出一種效果。空盪盪的房間,一面牆似乎永遠失焦。在艾倫紀念藝術博物館入口走廊的永久性牆壁裝置,無題 (1980)的尺寸恰好重復了對面的深層窗戶。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歐文被邀請作為合作藝術家參與設計邁阿密國際機場的復興和改善。1997年,他在聖地亞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拉霍亞分館改造了一個俯瞰太平洋的房間。為慶祝其成立125周年,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委託歐文創作「光與空間III」(2008),從而成為第一個永久性室內裝置藝術家的美國博物館。對於這件作品,歐文在自動扶梯周圍的牆壁上布置了不規則網格圖案的熒光燈泡,兩側各有一層稀鬆布框架; 隨著博物館參觀者在樓層之間上下移動,他們穿過這件作品。Trifecta(Joe's Bar&Grill)是位於印第安納州Fort Wayne的 瑞士再保險公司總部的三層永久燈具,於2012年落成。

1º 2 º 3 º 4º, 1997

Apertures cut into existing windows

115 × 320 × 221 in

292.1 × 812.8 × 561.3 cm

2013年底,歐文的一個33英尺高的丙烯酸柱在聖地亞哥聯邦法院大樓揭幕,藝術家在法院的戶外廣場上與他的長期朋友和合作者,建築師Martin Poirer和景觀設計師Andrew Spurlock合作。這座三層樓高的丙烯酸立柱建於幾十年前,但由於一系列不可預見的情況而從未給出適當的住所,當太陽穿過大廳時會折射光線和鑄造顏色。柱子的製作和與材料有關的技術問題都由傑克布羅根執行,他是光與空間運動技術演變的核心人物。Brogan發明了將柱子拋光到所需透明度的挑戰和技術,並且仍然是該領域的高水位標記。

Prism, 1971

Acrylic

143 7/10 × 5 9/10 × 5 9/10 in

365 × 15 × 15 cm

對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歐文創建了一個原始棕櫚樹的戶外裝置(Primal Palm Garden ,2008-2010)以及一個室內36英尺長的熒光燈雕塑,Miracle Mile (2013),它每天24小時在它們後面發光。

Untitled, 1969

Acrylic lacquer on cast acrylic

53 × 24 1/2 in

134.6 × 62.2 cm

自從21世紀初開始工作並重新設計他的想法為Chinati基金會創建一個巨大的裝置後,Irwin在Marfa的裝置-一個約10,000平方英尺的U形建築-將於2015年初開始,並在公眾面前完成並向公眾開放。該裝置位於原軍營軍營醫院的建築物內,將成為自2004年以來第一個加入Chinati基金會的主要裝置,以及第一個由Irwin專門致力於他的工作。

Yellow Jacket, 2015

6 ft. single pin-14 tubes and 6 ft. double pin-1 tubes, fluorescent light, colored gels

72 × 95 1/5 × 3 1/2 in

182.9 × 241.9 × 8.9 cm

其他裝置包括:碎裂光-部分平紋棉麻織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眼睛水平(1970-1971); 紐約惠特尼博物館的黑線室部門+擴展表格(1977年); 華盛頓特區舊郵政局的48架影子飛機(1983年);升入法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e d'Art Moderne de Ville)(1994年);和雙鑽石在法國里昂的當代藝術博物館(1997-1998)。

Sculpture/Configuration 2T 3L, 2018

Acrylic

119 × 36 × 32 in

302.3 × 91.4 × 81.3 cm

景觀項目

Irwin在開發了一個體驗空間的風格之後轉向了景觀項目,將他所學到的線條,顏色以及最重要的光線投射到建築環境中。自1975年以來,Irwin已經構思了五十五個網站項目。9空間9樹(1980-3)最初由西雅圖藝術委員會於1980年委託為公共安全大樓的屋頂; 它於2007年重新設想,並位於華盛頓大學的校園內。Irwin的Filigreed Line(1979)為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學院製作,由一條不銹鋼線組成,沿著湖邊的草脊延伸,在其中切割出一些葉狀的圖案。他的1983年作品「 Two Running Violet V Forms」 ,兩個穿越藍色紫羅蘭色的塑料塗層鐵絲網,用高桿固定,是聖地亞哥加州大學校園內Stuart系列公共藝術品的一部分。對於位於帕薩迪納市政中心區的 Sentinel Plaza(1990),Irwin選擇了小型沙漠植物和仙人掌。他後來咨詢了Dia:Beacon的總體規劃,特別是創造了室外空間的設計和景觀,以及入口建築和窗戶設計。

#4 x 8FT. FOUR FOLD, 2012

Light+shadow+reflection+color

96 × 17 1/4 × 4 1/4 in

243.8 × 43.8 × 10.8 cm

後來他在洛杉磯蓋蒂中心設計並開發了中央花園,建於1997年。在中央花園,歐文將體驗關系與建築環境融為一體的概念非常清晰。那些經驗元素填補了空間。該項目因其設計和流程而受到廣泛贊譽。134,000平方英尺(12,400平方米)的設計擁有天然的峽谷和綠樹成蔭的走道,引導遊客體驗景點,聲音和氣味。他選擇了花園里的所有東西來突出光線,色彩和反射的相互作用。規劃始於1992年,是蓋蒂中心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該中心於1997年開業以來,中央花園隨著植物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歐文的聲明,「永遠改變,永遠不會兩次相同」,刻在廣場樓層,提醒遊客這種生活藝術的不斷變化的本質。令藝術家感到沮喪的是,20世紀50年代的FernandLéger雕塑被放置在花園的廣場上。

Swiss Made, 2015

Fluorescent light, colored gels

72 × 95 3/10 × 3 1/2 in

183 × 242 × 9 cm

Irwin最近完成了2007年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安裝原始棕櫚園的第二階段。棕櫚園以「T」形排列,東西軸線介於兩者之間。周圍,廣泛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和Resnick亭。南北軸線以日期手掌網格終止,作為藝術家Chris Burden的Urban Light裝置的對位。歐文長期以來一直對棕櫚樹如何捕捉和反映南加州的光線感興趣; 設計棕櫚園為Irwin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同時掌握手掌的現象和文化觀念。個別種類的棕櫚樹種植在Cor-Ten箱子中,現代和正式的普通木質育苗箱。雕塑容器參考傳統上表示藝術品的基座。Irwin對棕櫚樹的使用考慮了棕櫚樹和洛杉磯圖像之間無處不在的標志性連接。

⑼ 相約太空:八旬老畫家的浪漫與現實

2013年,畫家杜玉曦創作了一幅浪漫與現實相結合的畫作《相約太空》,將神話中的仙女飛天與中國航天英雄在太空相逢的美好願望,做了夢幻般的展現。

而這個畫面8年後,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二次出倉,杜玉曦看著視頻中太空發回的真實圖景大吃一驚:太像了!

杜玉曦十分激動。

年逾八旬的杜玉曦不無感慨地介紹說:這幅作品緣於2008年「神州七號」載人飛船第三次飛向太空後宇航員出艙太空行走的場景。他說:「我當時就浮想聯翩。想到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幾千年前就有飛向藍天、飛向太空、飛向月球的夢想,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傳說中的嫦娥,都是這一夢想的美麗憧憬。」

畫家的敏感讓杜玉曦腦中迅速生出畫面——宇航員、飛天,在太空中相約、相逢、相見。用畫面把中華航天人將夢想變為現實的壯舉表現出來,於是《相約太空》的構思成型了。

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杜玉曦習慣性地將思維向中國文化經典延伸,他發現,中國古典文化藝術傳統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例子不勝枚舉。《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文學作品中膾炙人口的《西遊記》等等,早已將天上人間融為一體。這個構思與考量結果,讓杜玉曦興奮不已。

杜玉曦在收集了大批的航天資料之後,又專程去甘肅敦煌航天基地,看敦煌壁畫,體驗大漠風土人情,感受航天城航天人的風采。之後,才進入畫面的構圖及創作。

經過兩年之久的反復推敲、修改和艱苦創作,這幅「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才告完成。憑借多年的創作經驗,他能切實地感覺到,這次創作有種從現實主義繪畫桎梏中突然跳出的快感,有種苦求多年而不得的創作狀態突然升華的快感。某種意義上,對於杜玉曦來說,不啻為數年堅守民族化藝術創作觀念的一次跨越。

2014年7月,畫作在山西省第十六屆美展展出,迅速得到業界專家與同行們的肯定——

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說:「作品構思巧妙,繪制嚴謹,顏色響亮,這個題材選得好!把神話與現實融合在了一起!」

尼瑪卓仁先生說:「作品題材重大,主題突出,手法新穎,畫面新鮮。」

如今,這幅畫的創作完成又過去幾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開啟了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讓人不由地再次想到中國繪畫中的飛天!從發回來的圖像看,很多場景與杜玉曦的《相約在太空》畫面異曲同工。無異於藝術的想像與科學夢想的一次偉大碰撞!因而杜玉曦的這幅畫作重又進入人們視線。

對此,杜玉曦有種無已言說的激動與興奮。一個藝術家的創作,能夠與人類文明的 歷史 進程偶合,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能讓藝術家快慰的事情么?

(杜玉曦,國家一級美術師。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榮獲國務院特殊貢獻政府津貼。作品47件39次入選全國美展、全國工筆畫大展等國家級美展,52件作品曾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亞洲國際水墨大展」「日本友好都市繪畫展」「中國八屆美展優秀作品德國展」「中國現代工筆畫美國舊金山展」等多個國際性畫展。42件作品獲獎,11件獲國家級獎,其中《朱總司令和兒童》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年畫銅獎,《田園青青》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多件作品被國內外機構

⑽ 火星,你好!我們探測器剛到,但我們人類的藝術已經遍布全宇宙

火星,你好!中國探測器「祝融號」於北京時間 5 月 15 日 早 8 時 20 分,確認成功登陸火星。標志著中國 探索 宇宙的一個新階段。

未來即將到來,人類終將走向世界、走向宇宙、走向未來。

在未來的 探索 上,藝術早已走向宇宙。

「未來是光明的,充滿了我們所有人的希望。人類的精神,以一種永不滿足的渴望去認識,去 探索 ,去理解,將永遠向上和向外延伸。」

——Robert T.McCall

Robert T.McCall (1919-2010),著名太空概念藝術家。

他的作品在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被參觀了千萬次。也被製成郵票,全國發行。

麥考爾創作了很多以太空為主題的美國郵票和徽章,從登月到無人探測器發射到火星和木星,不一而足。其中還包括約翰·楊和鮑勃·克里彭在哥倫比亞號上執行兩天任務時佩戴的徽章。

也許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六層樓高的「太空壁畫:宇宙之景」,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迎接參觀者。1976年,麥考爾用了8個月的時間描繪了宇宙的形成,宇航員們在月球上行走。

其他大型壁畫則分散在美國宇航局在各地的一些中心。

他的作品還有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作品。

除了這些作品,更為中國觀眾熟知的是他參與的電影概念藝術,以及一些對未來太空的超具想像力的藝術作品。

如果你看過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你很可能會被羅伯特·麥考的海報所吸引。

他設想的車輪形狀的空間站和穿著宇航服的宇航員在月球上的情景,已經裝飾了世界各地的電影院和藝術博物館。

20世紀福克斯公司委託羅伯特·麥考爾為1970年的大片《虎!虎!虎!》設計插圖,這些插圖被用在電影的海報宣傳以及游說卡片上。

許多原畫現在懸掛在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二戰航空畫廊入口處。

回到今日主題——宇宙!

早在《星球大戰》之前,電影《黑洞》(原名「太空探測器一號」)被認為是科幻電影中的里程碑般的存在。由於具有開創性的效果,《黑洞》是迪士尼公司1979年之前製作的最昂貴的影片。羅伯特·麥考爾幫助打造了這部電影的獨特外觀,至今仍激勵著很多電影製作人。《黑洞》也是迪士尼第一次製作純科幻電影。

必須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

1919 年,McCall 生於美國中部俄亥俄州。7 歲時被學校展覽的飛機吸引,雖然父母很希望他成為一名物理學家,但是他的天賦在繪畫上,常常畫戰斗、軍事等題材。

大學就讀於哥倫布藝術學院,和很多美國人一樣,還沒有畢業就已經開始工作,繪制戶外廣告牌和 汽車 海報。

二戰期間,加入美國空軍,不過在被送往海外前,戰爭結束了。

戰後,McCall 在芝加哥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當時的目標是像諾曼·洛克威爾一樣,做頂級的插畫師。

50 年代中期,美國空軍會邀請畫師去世界各地的基地,拍攝空軍的照片或者創作一些畫作。

McCall 受到邀約,不僅游覽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博物館,還為空軍創作了45幅作品。這些作品被懸掛在美國空軍學院,供人欣賞。

所以,當NASA成立的時候,官方決定有必要也成立一個藝術部門,自然,McCall 就是第一批被邀請的畫師。與他一起被邀請的,還有鼎鼎大名的諾曼·洛克威爾,以及波普藝術家羅伯特·勞森伯格。

在NASA,McCall 見證了所有航天項目的發展,不僅近距離觀察,還和宇航員一起,從內部 探索 這些巨大機器的繁復結構。

60 年代開始,他為《生活》雜志畫了一幅未來飛船的插圖,並受到導演庫布里克和 C·克拉克的邀請,繪制《2001太空漫遊》的宣傳海報。也是文章開頭所講述的,進入影視海報的創作中。

多年後,亞利桑那大學科學學院院長華金·魯伊斯在接受麥考爾的作品捐贈時這樣評說:「有時候,像麥考爾這樣的人會幫助我們指明科學的發展方向,他作品的未來主義觀點將激勵新的 探索 。」

著名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更是形容他為「最接近居住在外太空的藝術家」。

人類終究會有一天寄宿於星際之間,這些藝術創作——想像——就像一個預言,預示著人類美好的未來。

正如麥考爾的:「我認為,當我們最終生活在太空時,就像人們不久將會做的那樣,我們將認識到一種全新的自由和安逸。」

(配圖來自網路)

——本期,創作大賞,謝謝觀賞。

下次分享,中國創作者的宇宙主題作品,盡請期待。

閱讀全文

與哪個藝術家喜歡畫太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7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1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3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8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8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