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藝術類專業研究生的就業前景如何
藝術生的就業是多方面的、多樣性的,就業難不難關鍵要看你有沒有實力 ,自己喜歡藝術就應該堅持下去。
⑵ 南京藝術學院是幾本
南京藝術學院在江蘇是第二批次招生,我們通常認為南京藝術學院在江蘇是二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百年老校。學校座落於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南京主城區內,置身在傳統與時尚有機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
作為我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並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南京藝術學院是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南京藝術學院與時俱進,經風雨而茁壯,歷滄桑而彌堅,成為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
(2)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一年多少錢擴展閱讀:
截止到2021年3月,學校現設有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舞蹈學院、傳媒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人文學院、文化產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
藝術研究院、信息化建設管理中心、學報編輯部、江蘇省書法創作研究中心、藝術教育高等研究院、美術館、附屬中等藝術學校、圖書館等直屬單位。設有藝術史論、藝術管理、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
舞蹈教育、表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影與製作、美術學、繪畫;
雕塑、攝影、書法學、中國畫、文物保護與修復、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廣告學、藝術教育、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38個本科專業。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⑶ 錫劇的發展前途
你這個白吃
太湖紅梅,何日重綻放
——錫劇現狀之思考與研究
太湖之濱的江南水鄉,山明水秀,物產豐饒,工農業與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捷,文人薈萃,文脈源遠流長,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古樸的吳歌、典雅的崑曲,豐富多彩的鄉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戲劇種——錫劇。
被人稱譽為「太湖紅梅」的錫劇,曾是新中國成立後華東地區三個新興劇種(錫劇、越劇、黃梅戲)之首,公稱為「錫老大」。因其產生與流行區域均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各級政府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建國以來錫劇走過了一段令人注目稱頌的發展歷程。先後出現了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的劇目,例如:《雙推磨》、《庵堂相會》、《庵堂認母》、《珍珠塔》、《紅樓夜審》、《紅花曲》、《紅色的種子》、《孟麗君》、《玉蜻蜓》、《尋兒記》、《三夫人》、《海島女民兵》……。也涌現出了:姚澄、王蘭英、沈佩華、梅蘭珍、楊企雯、王彬彬、王漢清、吳雅童、劉洪儒、倪同芳、吳小英、王建偉、俞介君、鄭樺、徐澄宇、孫中、錢惠榮、許應、田夫等一大批頗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藝術家。
進入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特別是現代傳媒手段呈現多元化,對中國的傳統戲曲劇種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而錫劇猶如在風急浪涌的太湖之中的一葉小舟在風雨中飄搖,有驚愕!有感嘆!有焦慮!也有呼喊!錫劇觀眾銳減,演出市場萎縮,從業人員思想不穩,一些人員主動改行下海經商……成為不爭的事實。
同樣面對「戲曲不景氣」狀況,越劇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繼承和發展越劇流派藝術,主動積極培養新生力量。僅一出《五女拜壽》幾乎將越劇流派都融入了這出戲中,同時涌現出了一批深受越劇觀眾喜愛的青年一代演員。而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安徽黃梅戲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戲曲的困境中,找准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改革黃梅戲音樂唱腔,發揚演員優勢打開了局面。僅憑安徽電視台每年都拍攝1-2部黃梅戲音樂電視劇,通過現代傳媒手段就擴大了劇種的影響和演員的知名度。
而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劇種錫劇,境況又是如何呢?
改革開放以來,憑心而論,錫劇的從業者經過不斷的努力,亦出現了如《風流母女》、《當家人》、《阿炳》、《三夫人》、《南歸記》等一批具有劇種特色,產生一定影響的好戲。也涌現出了像王建偉、陳雲霞、周冬亮、唐振華、萬建煥、卞燕敏、李菊、張美華、沈蕙蘭等一批後起之秀。
但就劇種的整體發展而言,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體合作不僅無力,而且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賞。劇種內耗嚴重,明爭暗鬥,台下演出十分精彩。有了近200餘年歷史的劇種,至今語言不能統一,舞台上說無錫話、常州話、蘇州話、宜興話、江陰話的都有……如何去談劇種的發展與振興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質朴,喜花俏而少厚實;靠花樣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勞而獲缺堅韌不拔」(見《百年滬劇話滄桑》)來說明錫劇之現狀是比較貼切的。
面對劇種的嚴峻形勢,劇種發源地的無錫市和常州市政府先後成立了「振興錫劇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振興錫劇的方案與措施,出台了《政府文學藝術獎勵條件》和藝術生產專項資金。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對穩定這支錫劇隊伍,激活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出人出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一個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後天失調,從業隊伍素質不高的根本問題尚未解決,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創新、求發展,仍然顯得力不從心。一組數字的變化,可見劇種現狀一斑。
為了振興錫劇,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錫劇研究會從1984年至2002年先後會同無錫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了六屆「江蘇省錫劇節」。
1984年10月第一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共有三省一市(即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個錫劇團演出了28台錫劇,可謂五彩繽紛,盛況空前,群英薈萃。
1986年11月第二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有16個錫劇團演出了16台戲。(此時,上海市三個錫劇團,安徽省一個錫劇團應經解散,江蘇省35個錫劇團已有19個劇團撤銷、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藝術活動。)
1988年11月第三屆錫劇節在蘇州市舉行。僅有10個錫劇團演出了10台戲。
1993年6月第四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僅有8個錫劇團演出了8台戲。
1999年4月第五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全省有16個錫劇團,16台戲參加了演出。
2002年6月第六屆錫劇節與江蘇省第三屆滑稽戲節一並在蘇州市舉行,有11個錫劇團演出了11台戲。
另據江蘇省文化廳2004年度全省藝術表演團體的統計,全省尚有在編錫劇團24個。其中8個錫劇團為保留建制,靠財政撥款來養劇團的離退休人員,已停止了一切藝術活動。仍有16個錫劇團堅挺在演出一線。平心而言,這些劇團僅憑每年政府的財政撥款和每年100——200場的營業性演出投入,從業人員的生活與收入是有足夠保障的。僅拿常州市武進區(縣級)錫劇團為例,全團在職人數為42人(2004年統計),財政撥款為57萬元,全年演出收入為50萬元,由政府牽頭劇團與武進鋼廠聯姻,鋼廠每年支付劇團50萬元,加上區文化局每年排戲費支持15-20萬元,全團全年收入共有175萬元,平均每年可開支4萬多元。若與蘇北地區的柳琴戲、淮海戲劇種相比,那錫劇的生存條件與他們有著天壤之別。
在推進劇團體制改革、激活人力資源上,錫劇流行地區的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現。常州市管轄的金壇市(縣級)錫劇團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和嘗試:一是突破原劇團編制性質,全員解聘,作一次性經濟補償,然後進行劇組聘用制。二是突破原工資結構,改革分配製度。實行崗位工資+演出場次補貼+效益工資的分配方式。改革後的錫劇團演出場次一路攀升。《少年華羅庚》於2003年榮獲江蘇省「演出千場獎」。現代大型兒童劇《飛吧,大雁》於2004年4月叩開了參加上海市第五屆優秀兒童劇目展演的大門,並獲得了「優秀演出獎」。並在「五一」長假與「六一」兒童節《飛》劇兩度跨進了上海大劇院。在上海戲劇界引起了轟動。
上述成功的事例確實令人興奮,但劇種目前的生存現狀仍然不容筆者樂觀。
一、從城市劇場退至農村廣場。
從農村廣場撂地演出而發展起來的錫劇,從劇場退至廣場,從城市退至農村似乎看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有人把這種倒退稱作回歸而叫好!這個涉及錫劇歷史發展的問題,究竟得失如何?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不是本次會議深入研討的問題。但就現實而言,這個倒退或叫回歸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著劇團與劇場分配關系問題、劇團與劇場管理體制是否合理問題……,但城市的錫劇觀眾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僅拿江蘇省錫劇團為例,如果不是參加什麼會(調)演或者什麼紀念演出,在南京這么個大都市幾乎看不到他們的演出蹤影。而聽到的是到什麼縣的廟會,什麼節場的演出,說白了就是到農村的廣場演出。
城市的錫劇觀眾流失和老化是劇團演出從城市退至農村的一個根本原因。這當然和劇團演出形式陳舊老套、單調,演出技藝水準不高是密不可分的。與城市觀眾,特別是與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欣賞習慣改變的矛盾有著直接關聯。
二、演出攻關和推票制度成為劇團演職人員的第二職業。
在常州、無錫、蘇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劇團靠正常的劇場售票來維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這樣演出推票攻關成為了演職員的第二職業。他們既有動力和喜悅,也存在壓力和無奈。
說動力:就是推銷出去一張票,可獲得票值的40%-50%,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職員們調動一切正常與不正常的社會關系,絞盡腦汁去推銷戲票而得到的可觀回報便是喜悅。據筆者在幾個縣劇團調查了解到,能靠推銷戲票贏利者人數不多,大多數人只是望票興嘆。
說壓力:一些劇團領導為保證劇團的正常收入,將演職員每月工資的差額部分讓演職員聯系包場和推銷戲票收入來自行解決。其中推票之戲外戲異常精彩,不去深入了解是很難想像。亦給個別有錢有勢之人有機可乘。一些不正常甚至不正當的各種交易隨之而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團結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穩定。若長此下去,演職員們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專業訓練及素質的提高上。
三、外來和尚好念經,劇種主體意識在逐步消失。
改革開放以來,名目繁多的各類會(調)演與評獎活動每年多次舉行,參與意識和獲獎意識在劇團中異常強化。主管領導利用會演獲獎來搞自己的政績工程也是一件不爭的事實。故而為一出會演劇目的經費投入,一般是地方財政對劇團全年撥款的一倍或多倍。為獲獎各種攻關手段屢屢翻新。戲外之戲精彩,圈內人士一片嘆息與無奈。
為了會演獲獎,不惜重金聘請名編劇、名導演、名作曲、名舞美設計參加劇目主創班子成為一種時尚,一股外來和尚好念經之風越刮越烈。個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這些外來的和尚們是在對劇種風格特色、音樂唱腔特色和演員表演個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指揮若定地編、導起來,其結果往往是要麼是話劇加唱、要麼是形式大於內容,要麼讓演員脫胎換骨地塑造人物。某團一出投入了一百多萬經費的戲,因不適應劇種表現,卻在同行們一片責難聲中草草收場。一些錫劇老藝術家們感嘆道:「這樣搞法,定會把錫劇搞成個四不像。把劇種的風格特色、主體意識丟掉!」一個外省導演酒後吐真言:「錫劇生長在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會演獲獎,主管當局會不惜工本,是咱們發揮想像,施展才華的好時機,這機會要牢牢抓住,旱澇保收!」
「外來和尚」的時興,劇種自己培養的編劇、導演人才無事可做,改行轉業的有之!棄文從商者有之!不少劇團的編劇、導演早已在人員名單中消失。錫劇界的同行們正在大聲疾呼:劇種的個性特色是劇種生衍發展的基礎。走出困境之主力還是要靠自己。
四、「錫劇清唱組」的興盛與思考
在專業劇團演出不景氣,觀眾銳減,票房難保的情況下,在江南農村和蘇州、無錫、常州城鄉結合部,一種半專業性質的「錫劇清唱組」活動異常活躍。一些企業老闆和村民委員會舉行活動及一些人家的婚、喪、嫁、娶、新房落成、當兵上學,都邀請錫劇清唱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煙酒。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組長(班頭)收入更豐。據筆者不完全統計,蘇、錫、常一帶城鎮鄉村活躍著錫劇清唱組在200個以上。不薄的經濟收入吸引了一些不景氣劇團的演員加入到演唱組中……至今勢頭不減。清唱組的興盛,不禁讓人思考,這個形式產生在江南農村、成長發展在城市的錫劇,究竟應該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同時,也讓人產生了憂慮。清唱組既活躍了錫劇在農村的演出活動,但在演出劇目的內容和表演形式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引起政府主管部門和劇種同仁的高度重視。如何引導清唱組走向健康正規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著手會同有關方面,對錫劇清唱組的產生成因:觀眾基礎、演唱形式、演唱內容等方面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在完全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將會對錫劇清唱組的扶植與規范和發展,向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建議,使之能得以健康發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綻放?是每一個錫劇從業者和關心、喜愛這個劇種人士關心與企盼的事。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與上海藝術研究所、浙江省藝術研究所和上海同濟大學文法學院,進入新世紀以來就長三角灘簧戲生存發展進行了二次學術研討會。今年底將在上海市舉行第三次長三角灘簧戲學術研討會。筆者對錫劇的前途充滿信心。因為:它畢竟是生長活躍在江蘇經濟發達地區,有較厚實的經濟基礎;至今仍然有一大批關心和喜愛錫劇的觀眾(清唱組的活躍興盛是最好的例證);幾十年來,黨確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各類錫劇人才,且劇種生長在吳語地區文化底蘊厚實的江南水鄉……。但錫劇工作者仍然面臨新的轉折和嚴峻的考驗。劇種至今語言不統一,行當不明確,表演技藝缺乏功力。音樂唱腔的風格化、多樣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劇種發展不容迴避的現實。錫劇藝術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和變化了的觀眾審美需要,如何繼承和發揚劇種的傳統藝術特色以及劇團體制改革和管理等問題,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實踐中不斷予以解決。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錫劇藝術將在考驗中贏得新的轉機和無限生機。太湖紅梅一定會重放光彩。(朱國芳)
⑷ 中國藝術研究院含金量是多少
中國藝術研究院含金量是較高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音樂研究所、中國美術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8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定名。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科研機構,包含有藝術科研、藝術教育、藝術創作三個方面,其中藝術教育是指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構成
研究生院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屬於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目前還沒有開設本科學習這一塊。
研究院開設14個職能機構、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16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13個創作機構。共有在職人員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員621人,包括高級專業人員29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70餘人。
⑸ 江蘇藝術學校有哪些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1、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簡稱「南藝」,是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藝術院校,也是中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並延續至現今的高等藝術學府。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國-東盟藝術高校聯盟成員、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一,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國家級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藝術學學科下全部五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高校。
2、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著名文化企業家、國內影視業領軍人物、民辦教育家蒲樹林先生和中國傳媒大學原校長、榮譽校長劉繼南創辦,於2004年在江蘇省南京市設立的一所非營利獨立學院。
華夏視聽環球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南京美亞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蒲樹林先生為學校創始人和董事長。董事會堅持「不取回報、公益辦學」,期冀將南廣學院辦成中國一流的民辦傳媒大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百年名校。
3、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001年,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南京財經大學開辦藝術設計專業,2003年南京財經大學藝術設計系成立,當時和營銷與物流學院合署辦公,2004年11月獨立設置。2005年6月藝術設計系藝術設計專業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同年藝術設計專業成為南京財經大學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已有兩屆畢業生。
學校各級領導十分重視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為其提供了良好的辦學條件。藝術設計專業擁有畫室、教室、圖書資料室、實驗室和展覽館等相對完善的教學場館,在南京市及周邊地區還建立了9個實習基地。在圖書資料的建設方面,校圖書館每年購置大量的藝術類圖書,藝術類圖書、資料累計43000冊,共計6010種,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人均佔有藝術類圖書96冊。從總體上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科研的'基本設施完善,較好地滿足了本科教學的需要。
4、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辦學歷史已有 105年。它的前身,是晚清時李瑞清主持的兩江師范學堂 「圖畫手工科」,這是中國美術教育史上首次開設的新型高等藝術學科。
1928年該科成為國立中央大學藝術教育科(後改為藝術學系),由呂鳳子、李毅士先後主持教務。1928年徐悲鴻受聘為該科教授,1935年徐悲鴻任主任。徐悲鴻先生倡導新美術運動,堅持現實主義藝術的辦學方針,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美術家和優秀的美術教師。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於2002年10月18日正式成立。目前設有美術系、音樂系、新聞傳播學系,以及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藝術教育中心、舞台美術研究所等教學科研機構。江蘇省舞台藝術學會、江蘇省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掛靠藝術學院。
現有音樂表演(歌舞、琵琶演奏)、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美術學(中國書畫)、藝術設計、廣播電視新聞學(電視編導與數字媒體藝術方向)五個本科專業,有音樂學、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廣播電視藝術學、戲劇戲曲學5個碩士點和文化產業管理一個博士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500餘名,在校研究生近80名。
⑹ 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待遇怎麼樣
要看你是什麼職位 職稱等級不一待遇當然不一
最基層的待遇也就一般;吃文化犯的都是清貧的,沒有什麼市場權力可租售,要耐得住寂寞,甘守本分,適應清貧,繼而堅持「君子固窮」:過讀書人的寒酸賤日子~~~~
⑺ 戲劇影視學考研難度比較低的院校
推薦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百年老校。學校坐落於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南京主城區內,置身在傳統與時尚有機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作為我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並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南京藝術學院是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現設有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舞蹈學院、傳媒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人文學院、文化產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
學校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藝術學學科門類下全部五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高等院校。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五個一級學科全部躋身前六。
研究機構:
學校設有藝術研究院(下設16個研究所/中心)、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江蘇省文化藝術發展研究中心)、江蘇高校文化創意協同創新中心、紫金文創研究院、江蘇省書法創作研究中心、藝術設計材料與工藝實驗室、美術館、設計藝術院等直屬/附屬研究機構。另有實驗樂團、青年舞蹈團等演出機構。
以上內容參考:南京藝術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⑻ 上文化藝術管理專業本科一年需要多少錢
他們說得學習文化藝術管理,不僅僅可以報考這一個專業!能報考的其實很多!學費一般6000到10000不等!你具體看看下邊的東西吧!
專業介紹
藝術文化類專業就是近年來興起的在美術、音樂類專業之外的又一大類高等藝術教育專業。它廣泛的包括影視導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公共事業管理、播音主持、影視表演、攝像攝影等多種專業。主要面向電視台、廣播電台、電影電視製作機構、報刊雜志社等各種影視傳媒部門單位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的許多專業的藝術學院和各級綜合院校都紛紛開設此類專業,並且專門組織相關的藝術專業高考測試,擇優錄取優秀的高中畢業生。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連年擴招,藝術專業高考更是持續升溫,讓許多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和文化課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得到了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但是,也應該看到,在這個繁榮的藝術高考的表面背後,也有許多的問題往往讓人不得不慎重考慮。比如學習美術、音樂專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沒有幾年的時間和幾千甚至幾萬元的投資好像很難取得好的成績,還有現在有些藝術類專業已經開始出現人才需求過剩的現象,畢業生將面臨擇業的巨大壓力等等。而相對於音樂、美術類專業,藝術文化類專業則因為近年來的剛剛興起和國內外影視傳媒的持續發展而凸顯出較好的工作前景。同時,大多數藝術文化類專業高考不要求學生有相當好的音樂美術的藝術基礎,專業訓練周期短,而經濟投入也相對少的多,從而使藝術文化類專業成為許多學生圓夢大學和走向人生輝煌的不錯的途徑。
答考生問:
我是普通文科/理科的學生,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專業,也沒有任何基礎,我能報考這個專業嗎?
答:大部分同學是和你一樣沒有任何基礎的高二或者高三的學生,所以你的這種情況不存在特殊性。這類專業雖然也屬於藝術類,但和美術、音樂不同,這個專業是不需要很專業的藝術特長。本專業是兼有文學、新聞、影視學和藝術學各學科特點的綜合性專業,強調考生對文學、影視藝術的理解能力、藝術審美感覺和綜合素質。不需要特別的藝術特長,更沒有外貌、身高等限制。因此特別適合普文、普理類學生中想考取名牌藝術院校或成績不很理想,考取本科有困難的學生。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選擇專業。
2.藝術文化專業僅用一個月的學習時間,時間這么短,能學會嗎?
答:一個月的培訓時間是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制定的,因為這個專業的考試內容專業性並不強,考試項目也不多,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在我們一個月的培訓里會囊括所有的考試項目,我們會對專業考試的應對方法進行精講,然後有針對性練習,讓所有的學員都能熟練掌握。這類專業的考試要求考生要有兩個方面的准備,一個是自身的文化底蘊,這個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另外一個就是應試技巧,我們的培訓班立足做到的是告訴學員怎樣彌補自己底蘊的不足,全面掌握應試的技巧,怎樣才能在眾多考生裡面脫穎而出,而這些技巧性的東西並不需要長期培訓。所以一個月的時間足矣。
3.藝術文化專業的文化課要求多少分?
答:文化錄取線都是由各院校單獨劃定的。這與普通文科、理科的錄取劃線不一樣。由於專業不同、報考人數不同,各院校錄取分數線從300—500多分各不相同。總的來說,300以上的學生都有本科可上。
4.藝術文化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答:本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最後一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畢業生可選擇在新聞媒體像電視台、報刊、雜志社等單位,以及文化產業經濟部門,政府部門,公共事業單位等單位就業。
5.藝術文化類專業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有哪些?
答:藝術文化類專業考試內容一般分為面試和筆試兩部分。都由各藝術院校單獨命題,單獨考試。考試內容主要包含這樣幾項,一、影視評論,就是看一部電影,然後你對電影做出評析,這個對學生來講較為陌生,所以稍有難度。二、編寫故事,就是給你一個題目,讓你構思一個故事。三、面試,主要是了解考生自身所具有的素養和潛力。四、文藝常識,這個較好准備,有專門的資料,抽點時間背背就行。除此之外,個別學校還會有小品表演和自備稿件朗誦等內容。以上所述的幾項並不是每個學校都要考的。
藝術文化類專業的招生院校主要有哪些啊?
答:藝術類院校主要有: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
綜合類大學有:西北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沈陽大學、大連大學、鄭州理工、聊城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同濟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等。
師范類大學有: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哈爾濱師大、海南師大、四川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長春師范學院、黃岡師范學院、陝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
其它本科院校有:中國傳媒南廣分院、北師大珠海分校、東北農大成棟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重慶大學美視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山藝國際交流學院、南藝尚美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