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的民間藝術
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高密剪紙。
楊家埠木版年畫興起於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清代達到鼎盛期,楊家埠曾一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
除滿足當地民間需要外,還遠銷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地。進入秋季,各路畫商雲集,大街兩旁張燈結綵,年畫掛滿街頭,每年前來選購畫作的商人達5000多人。
撲灰年畫是民間年畫中一個古老畫種,亦稱「民間寫意畫」。始見於明代,盛行於清代,距今已有500年歷史。從現有資料看,全國只有高密一地保存有這種年畫,主要產地在高密市姜庄、夏庄一帶30多個村莊。1993年高密被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1997年「牛年」全國生肖郵票圖案即從高密民間剪紙中所選。
⑵ 濟南的民間藝術有哪些看我看我看我看我看我看哇
濟南的民間藝術其實有很多的,比如說春節之後的晚燈,踩高蹺,再就是。趵突泉裡面的燈會,這些都是濟南的民間文化很好的。
⑶ 濟南民俗文化
精緻的蛋雕、葫蘆雕,栩栩如生的喜羊羊、灰太狼,老照片一樣的濟南景觀烙畫……昨天,20多位民俗藝人齊聚曲水亭畔,掀開了濟南市首家民俗文化一條街的面紗,同時這里也將成為濟南市首家民俗藝術活動基地,民俗藝術家們有了一個與民生結合的交流平台。
昨天上午,曲水亭畔熱鬧異常,不僅有民俗藝人的現場表演,現場教授講解,更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市民前來觀看,一時間曲水亭畔顯得有些擁擠。「媽媽,喜羊羊!」很多孩子在經過民俗攤位時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喜羊羊、灰太狼、豬八戒、孫悟空等人物,精緻的葫蘆雕、串珠動物、線木偶、剪紙、中國結等,讓很多老市民想起了兒時的記憶。一位大爺坐著輪椅來觀看,「你看這些社火臉譜,多好看,我們小時候還看過表演,現在都很少見了!」
據濟南市文聯副主席、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丁濟生介紹,10月份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在濟南舉辦,今年是濟南的文化建設年,結合這個契機建設首家民俗文化一條街和民俗藝術活動基地。之所以選擇曲水亭畔,是因為這里位於泉城特色標志區,有很深的老濟南文化積淀,而且這個社區有很好的文化意識,去年就曾經舉行過小型的民俗文化藝術節,還成立了民俗藝術團,進行免費的培訓,將民俗藝術與就業結合起來,使民俗藝術與民生更接近。
據了解,昨天有20多位民俗藝人來到了曲水亭畔,展出的作品有四五十種。丁濟生表示,今後這里就是濟南市民俗藝人的一個交流活動基地,目前暫不開拓其他的活動基地,先把這條民俗街打造起來再說。「不過,曲水亭畔的場地不是很大,要是濟南的民俗藝人都來,可能就略顯擁擠了,目前,還是探討性的,如果來的藝人很多,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⑷ 山東地區還有哪些比較知名的民間藝術
濰坊地區有木板年畫,風箏,過門錢,和一些小手工藝品。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
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皮具、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油紙傘、泥塑、剪紙、服飾、民間玩具等。
主要優勢: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製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手工隨心所欲的樂趣,已經不可抗拒的在我們身邊流行起來,她像風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⑸ 中國濟南傳統文化有哪些
1、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是起源於山東省地方傳統曲藝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最早流行於山東、華北、東北各地,解放後發展遍及中國。演唱者手執竹板或鴛鴦板,以快節奏擊板敘唱,故又名竹板快書。
2、捏塑
捏塑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起源於山東菏澤,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傳入濟南後,經李俊興等老藝人的傳承,逐漸形成了濟南捏塑的獨特風格。
3、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是山東省的民間舞蹈。最初起源於濟南商河縣,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
4、呂劇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八大戲曲劇種之一,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
5、五音戲
五音戲,山東省中部的濟南、淄博及周邊地區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五音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唱腔婉轉、嫵媚,素有「北方越劇「之稱。其發生、發展、定型經歷了秧歌腔、周姑子戲、雜社和五音戲四個時期,地方特色濃郁,方言純朴自然,娛樂性強,易引起觀眾共鳴。
⑹ 濟南民間藝術有哪些
1、泥塑:泥塑是濟南民間傳統雕塑工藝之一,用略帶粘性的圖製成各種各樣的泥塑作品;2、刻瓷:濟南的刻瓷早在乾隆年間就十分有名,具有書畫和金石的韻味;3、蛋雕:蛋雕指的是在薄薄的蛋殼上雕刻;4、魯綉:濟南魯綉是「八大名綉」之一。⑺ 網友們,請教一下哦,山東有哪些民間藝術
山東作為齊魯故地,民間藝術資源積淀深厚,內容豐富,現存傳統民間藝術薈萃了戲曲、皮影、雜技、曲藝、舞蹈、剪紙、刺綉、年畫、泥塑、風箏、雕刻、燈彩、布藝、服飾、漆器、瓷器、陶藝、神像、蠟染、編織、民繪、木藝、石藝、書畫、酒品、飲食、傢具等上百個民間藝術種類,其中,雜技、呂劇、刺綉、年畫、剪紙、泥塑、黑陶等更是散發著濃郁馥香的民族藝術奇葩,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山東民間藝術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在歷史的長河中用雙手創造了數不盡的藝術珍品,他們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⑻ 濟南有哪些民間藝術品
不少老濟南的民間藝術正陷於斷檔甚至失傳的境地。
濟南素有"曲山藝海"之稱,諸如山東快書、章丘梆子、梨花大鼓、五音戲、山東落子、平陰魚鼓、商河鼓子秧歌、長清龍舞以及芯子、皮影之類的民間藝術久負盛名。然而,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局了解到,目前這些民間藝術中的不少門類正面臨斷檔或失傳。業內人士認為,今天的城裡人所著迷的,往往是網上flash動畫、當紅流行金曲、歐美影視大片,這種文化旨趣的轉移直接導致了民間曲藝觀眾的減少。此外,一段時期內經濟水平、文化政策、藝人個人境況等因素也會對民間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文化因民族文明的不同而各異。雖然各種土洋文化因為社會的發展而逐步融合,但是,民族的文化還是需要保留和紀念的。尋找老濟南的賀歲絕活,是一種挖掘,更是一種懷念。
現主要有皮影戲、扁擔戲、拉洋片、馴白鼠、氣功、民間雜耍、吃火吐火、二貴摔跤、鞭技、中幡、頂壇等各種適合於廟會等場合室外演出的雜技、民間藝術節目。
我認為,主要皮影
⑼ 中國濟南傳統文化有哪些
濟南傳統文化及特色
山東快書
商河鼓子秧歌
呂劇
五音戲
捏塑
羽毛畫
發綉
絹花
丁香蝦仁
九轉大腸
炸荷花
濟南烤鴨
三彩大蝦扒蘆筍鮑魚
清湯全家福
奶湯蒲菜
湯爆雙脆
油旋
清油盤絲餅
糖酥煎餅
梨丸子
鍋貼
平陰玫瑰
濟南白蓮藕
明水香稻
龍山小米
泰山小白梨
玉龍雪桃
紅玉杏
章丘大蔥
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韻誦體說唱藝術。又稱"竹板快書"、"滑稽快書"。產生於清道光、咸豐年間,初流行於農村,20世紀30年代傳入濟南,40年代起,快書藝人汲取其他曲種的菁華,將傳統曲目中的淫詞穢語凈化,改"葷口"為"凈口",提高了表演藝術。1949年,著名演員高元鈞在上海灌制唱片時,根據快書的源流、語言、代表性書目內容等,正式將其定名為"山東快書"。山東快書唱白結合,長於敘事,演唱極其靈活,風格粗獷明快,質朴風趣,已深深植根於民間,演員人才輩出,影響遍及全國。其主要藝術流派有:以高元鈞為首的"高派",注重人物刻畫,表演風趣生動;以楊立德為首的"楊派",擅長俏口,語言幽默;以於傳斌為首的"於派",用四頁竹板伴奏,演唱有氣勢,主要流行於農村。�
商河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民間群體舞蹈。參加者少為60人,多則逾百人,角色有內角、外角之分,表演程序有行程、跑場兩部分。濟南市商河縣的鼓子秧歌起源於北宋,至清代達到鼎盛。1949年前曾一度衰落,後經發掘、整理,搬上舞台,並多次在全國性民間舞蹈匯演中獲獎。�
五音戲
【五音戲】山東地方劇種。又稱"對鼓子"、"秧歌腔"、"五人班"等。是在民間歌唱"肘鼓子"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在濟南郊縣流行已有200餘年。20世紀20年代初進入濟南後,吸收京劇、崑腔等劇種之長,逐漸形成較完整的板腔和鑼鼓伴奏體系,表演日臻成熟。當時濟南較有影響的五音戲班有靳氏戲班、李德興戲班、青野村科班、鄧明社等。鄧明社班主、著名演員鄧洪山(藝名鮮櫻桃)長期在濟演出,1933年上海百代公司為其灌制了唱片,並贈以"五音泰斗"的錦旗。五音戲的傳統劇目以反映民間生活的《王小趕腳》、《拐磨子》、《鄉里媽媽》、《安安送米》、《松林會》等為主,也有部分歷史劇。板式有悠板、二不應、流水板、刨雞爪、散板等。另有娃娃、蓮花落、逗歌、尼姑思凡調等曲牌。�
捏塑
【捏塑】民間藝術。亦稱麵塑,俗稱"捏江米人"。以糯米粉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蒸成熟面團後,用刀、剪、簪、花紋模等簡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間小件玩賞工藝品。捏塑起源於山東菏澤,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傳入濟南後,經李俊興等老藝人的繼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濟南捏塑的獨特風格。其色彩對比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搓、揉,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點,製成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特別是塑造中國古裝戲劇人物,尤為一絕。《火燒琵琶精》、《老壽星》等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得到好評。1982年,藝人李芳清曾應邀在澳大利亞總理府作寫生麵塑表演。捏塑作品有簽舉式、盒裝式、微型麵塑三類。濟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保留了這一技藝。�
羽毛畫
【羽毛畫】民間藝術。利用禽鳥天然色澤的羽毛,採用平貼、浮雕貼、立體貼等工藝手法拼貼而成的工藝畫。我國羽毛畫歷史悠久,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拼貼羽毛畫的裝飾品,可見它最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其製作工藝長期失傳。20世紀60年代初,濟南工藝美術研究所研製成功羽毛畫製作工藝,後流傳到山東各地,濟南羽毛畫為山東羽毛畫的代表。濟南工藝美術總廠生產的羽毛畫,題材廣泛,品種達千種以上,其製品形象逼真,生動活潑,富有質感。《虎》是浮雕羽毛畫的代表作,以虎為題材浮雕粘貼出的老虎,各具情態,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曾多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覽,被譽為"泉城老虎"。產品遠銷美、日等30多個國家。�
發綉
用人的頭發作綉線綉出的各種水墨畫,是魯綉的一種新工藝。1952年,濟南刺綉社恢復了已有2000年歷史但又瀕臨絕境的魯綉傳統生產技藝。魯綉具有以粗放為主、精細為輔的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國北方渾厚古樸的風采。其工藝性、裝飾性極強。1966年試製成功的魯綉新工藝"發綉",用人發作綉線綉出的中國水墨畫,風格秀雅,形象生動。《奔馬圖》、《六億神州盡舜堯》和《周總理的睡衣》等作品,曾分別參加全國第一、二屆工藝美術作品展覽會,受到廣泛好評。近年來,又創出將人發與絲線結合施綉的新工藝,使作品絲理光澤,質感逼真,粗獷中見精細。1988年,濟南刺綉總廠的作品《竹林七賢圖》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獲"國家級珍品"的榮譽稱號。� 絹花
以彩色綢絹或絲絨做成的花朵或再組合成枝的人造花,舊時稱京花。齊魯故地的絹花由來已久,濟南是山東絹花最早的產地,清末民初,濟南便有專營京花的店鋪,濟南西關的花店街即以該街花店眾多而得名。30年代濟南國貨商場內有8家花店相繼開業,均自產自銷,生意興隆。抗日戰爭爆發後,絹花業凋敝。50年代濟南的絹花業振興,絹花的品種有供陳設的罩花和供佩帶的頭飾花、光榮花等。近年來,絹花的色彩由原來的單色為主,發展為多色和套色,花式模仿大自然各種花卉的形態製造,具有色彩鮮艷、形態逼真等特點,做花的原料也擴大到平絨、棉絨、麻絨及化纖織物等,但仍稱絹花。濟南絹花自1973年進入國際市場,成為當今新興的工藝美術行業。
⑽ 山東的民間藝術是什麼
山東的民間藝術如下:
1、魯綉。山東有魯菜自然也就有魯綉,魯綉是山東地區的傳統刺綉,位於我國的八大名綉之一,也是歷史文獻之中記載的使用最早的綉種,魯綉的綉品中,不僅有服飾用品,也有一些書畫作品。
2、麵塑。麵塑這種手藝在我國古代就已經產生了,山東的省會濟南被稱為「麵塑之都」,這種手藝是非常有講究的,首先要手指靈活,捻、揉、搓一氣呵成,然後便是佐以刀、篦、針等器具。
3、濰坊風箏。山東濰坊是著名的「世界風箏之都」,這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國際風箏會,濰坊製作風箏的歷史異常悠久,古人用竹子扎制骨架,用絲絹蒙面,而上面的圖案都是用手繪制的。
4、民間草編。山東的民間草編是非常有名氣的,手工藝人們可以編制出提包,坐墊,筐,簍,以及一些室內的裝飾品,草編的材料一般都是用玉米皮也有用蒲草和麥秸草等原料的。
5、山東剪紙。剪紙也是山東的一種傳統藝術,山東的剪紙種類多種多樣,而且用途極廣,一般來說,剪紙大部分都在春節時以及元宵節等節日使用,為的就是增加節日氣氛。